A. 小學生自編故事書例子
1)自編書的第一頁應該是封皮。你要給自己的書起一個名字,這個名字要能從內容或者思想上概括全書的內容。
(2)第二頁應該是作者。也就是你自己的前言。所謂前言就是你為何要寫這本書,目的是什麼,以及一些致謝,誰幫助了你,啟迪了你。
(3)第三頁應該是目錄。若是編散文格式的,每篇文章的標題後面寫上頁碼,文字和數字之間用........這個隔開。例如:日記伴我成長.......................3 這個代表你的這篇文章在第三頁。
也可以寫小說形式,給每段故事擬一個小標題,也用上述方法做目錄。
但是,因為你說作業要求寫名著閱讀精彩句子、讀後感。我理解是編為散文格式。
給你舉個例子:
目錄
1.日記伴我成長.......................................3
2.假期中的趣事,,,,,,,,,,,,,,,,,,,,,,,,,,,,,,,,,,,,,,,4
3.《*******》讀後感..................................5
4.名著閱讀精彩句子................................6
(4)目錄接下來應該是正文。每篇文章擬完標題寫在最上方。下面就是正文,這和平時的作文沒什麼區別。
(5)最後,要是你想在同學中作業做得出色一點。正文結束後可以加一個後記。後記寫上寫書的體會什麼的。也可以在每篇文章中加一些喜聞樂見的圖片,跟主題內容相關的。
B. 小學生四年級的編童話故事300字
從前,有這么個地方,住著一個老頭兒。因為老頭兒每天以砍竹為生,所以人們都叫他「砍竹老翁」。
有一天,老頭兒跟往常一樣,上山去砍竹。
這是一個秋天的早晨,天高氣爽,萬里無雲。老頭兒走進竹林,四下一看,發現了一棵根部放光的竹子。
「嗯?」
老頭兒有點納悶,於是,砍下了這根竹子。
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竹子里有一個小女孩。
老頭兒大吃一驚。馬上把這個小孩輕輕地棒了起來。哎,多麼可愛的小女孩呀!
「大喜呀,大喜!」
老頭兒因為沒有子女,便想把這個小姑娘當作自己的孩子。
「快回家,給老太要看看!」
「哎呀呀,這小姑娘可真招人喜歡。老太大也高興得不得了。
冷冷清清的家,這下子可就熱鬧起來了。
老頭兒用嫩竹子編了個精巧的竹籃兒,把小女孩放了進去。
從此以後,老頭兒砍竹子的時候,經常在竹子里發現各種各樣的寶貝。
老頭兒家的日子,漸漸地好起來了。
小女孩天天見長。三個月的光景,就長得完全像個大人似的了。
自打有了這個小女孩,家裡不論是牆根還是屋角,都亮亮堂堂的了。於是,老頭兒便給她起名叫「月光公主」。
「這可是個既溫柔又美麗的月光公主!」
「這月光公主,聰明過人,長得出眾!」
大夥兒這樣稱贊著。
對月光公主的稱贊,由村子傳到了都城,最後皇帝聽到了。皇帝說:
「要是這女子果真如此溫柔美麗,我也想見見。先去給我看看到底怎麼樣。」
於是,派去了一個欽差。
可是,月光公主說:
「不,不,我不是那樣的好姑娘。」
她不見那個欽差。
月光公主從竹子里生下來後,平安地度過了三年。
這年春天,月光公主時常一個人對著月亮,滿臉悲傷。
老爺爺和老奶奶不安了,問道;
「怎麼了,干嗎那樣心事重重的呢?」
月光公主只回答:
「不,什麼事也沒有。」
秋天來了。
眼看要到中秋節了。月光公主每天晚上總是抽抽搭搭的。兩個老人一問原因,她才說:
「我本是月宮上的人。今年中秋晚上,月宮要來人接我。看來非分別不可了。我是為這個悲傷、哭泣。」
兩位老人聽了很吃驚。於是就向皇帝請求保護月光公主。
終於來到了八月十五。
皇宮里的衛士來了很多。他們手持著刀和弓箭,把老頭兒家層層包圍起來了。
天黑了,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來了。
「要是閨女走了,可怎麼辦哪!」
老奶奶領著月光公主,藏到倉房裡去了。老爺爺站在倉房門口。
月亮浙漸升高。這一帶也隨著被照得如同白晝。
不一會兒,月亮周圍浮起了白雲,隨即,不知從什麼地方傳來了美妙的音樂聲。
一看,一大群人駕著車子,乘著那白雲,從天而降。
皇帝的衛士們,被月光照得眼睛發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倉房的門,自動地開了。
月光公主由仙女領著,出來了。
「承二位老人多方照顧,此恩永不忘記。每到月光咬潔的晚上,請二老記起我來。」
然後,月光公主換上了月宮的衣著。
月光更加明亮了。
載著月頭公主的車子,冉冉地升上了天空。
月宮的音樂聲也漸漸地遠去了。
C. 小學生怎麼寫好童話故事
寫動物童話和寫其它體裁(cái)的作文一樣,也需要有一個確定中心、構思、寫作的過程,那麼,要想寫好動物童話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展開想像的翅膀,確定故事的中心。生活中,我們熟悉的動物一定很多,但要好好想一想,選哪些有代表性的動物作為寫作素材,才能使它們之間發生的故事更有趣、吸引人。
編寫一篇童話,寫一個故事,和寫其他的文章一樣,都離不開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你所要表達的一種觀點和思想。例如,《貪吃的狐狸》一文告誡(jiè)人們:朋友之間要以誠相待,不能只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而欺騙朋友,忘恩負義。
運用擬人的手法,使故事生動、合理。為了使所寫的童話更具體、有條理,還要圍繞已確定的中心去展開動物的思維、語言、行為和活動。也就是把每個動物的活動情況有機地結合起來,恰當地運用好擬人手法,賦予動物人格化,把它們之間發生的故事策(cè)劃得更周密、細致,但不能胡編亂造,編寫童話要合乎邏輯、合情合理。
如寫獅子,應表現它的兇猛、威(wēi)武,仗勢(shì)欺人;寫狼應體現它的刁(diāo)猾、貪婪(lán),假裝善良;寫狐狸則反應它的狡(jiăo)猾(huá),要用奸詐狡(jiăo)猾(huá)的語言來塑造它;寫老鼠應突出它的膽小怕事又不缺乏機敏(mĭn)。這一點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總之,編寫動物童話,必須體現動物本身的真實性,這樣才能讓讀者感到真實、親切。
D. 小學生編故事
廣寒宮運動會要召開了,可是嫦娥一個人開不了啊。於是就造了神舟五號飛船到地球上接小朋友開運動會。。。。。。。。。。。。。。然後你接著編。
E. 小學生如何寫童話故事作文
童話,是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學語言。他是兒童文學的一種。
童話故事可以虛構,環境可以假設,情節可以離奇,作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沖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和生活常規的制約,深入到別人不敢想、想不到的領域,給人以耳目一新的真實自然的感覺。同其他類型的作文一樣,語言要活潑、簡潔、自然,有鮮明濃郁的兒童特點。
同學們的童話習作,大多以動物、植物為主人公。這要求我們通過擬人法把「物」當作人來寫,要使它具有人的思想行為、語言動作以及感情,同時又要保留它作為「物」的本質特徵。如要寫小白兔,既要突出小白兔的生長習性,同時這小白兔又要誘人的語言、情感和行動。
每篇童話都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童話的中心要歌頌真善美,反對假丑惡。
借虛構的故事、離奇的情節,讓人們在高興的同時又受到教育。
F. 小學生二年級要編故事童話故事請幫忙
在美麗的美食王國里有位美麗善良的公主,她叫布丁,有個妹妹叫桃子,她版們過得很快樂。可是權有一天苦苦國的國王派人來搗亂,把美食王國的部分美食變苦了,部分地區也被佔領了,在沒有幫助下的布丁公主和她的妹妹逃到了別的星球,找甜蜜寶石,經過了好多年好多年。她們長大了,一直很努力很努力的找,外星球人感動了,把甜蜜寶石贈於她們。她們回到王國打敗了敵人。
G. 小學生3年級作文 自編神話故事
龍女拜觀音
龍女原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得龍王的寵愛。一天,她聽說人間玩魚燈,異常熱鬧,就吵著要去觀看。
龍王捋捋龍須搖搖頭說:「那裡地荒人雜,可不是你龍公主去的地方呵!」龍女又是撒嬌又是裝哭,龍王總是不依。龍女嘟起小嘴巴:心裡想道:你不讓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宮,變成一個十分好看的漁家少女,踏著蒙隴月色,來到鬧魚燈的地方。
這是一個小漁鎮,街上的魚燈多極啦!有黃魚燈、鰲角燈、章魚燈、墨魚燈、鯊魚燈,還有龍蝦燈、海蟹燈、扇貝燈、海螺燈、珊瑚燈……龍女東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興,有時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擠。不一會來到十字路口,這里更有趣哩!魚燈疊魚燈,燈山接燈山,五顏六色,光華璀璨。龍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燈山前,看得出了神。
誰知這時候從閣樓上潑下半杯冷茶來,不偏不倚正潑在龍女頭上。
龍女猛吃一驚,叫苦不已。原來變成少女的龍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樣了。
龍女焦急萬分,怕在大街上現出龍形,招來風雨沖塌燈會,於是不顧一切地擠出人群,狠命地向海邊奔去。剛剛跑到海灘,突然「忽喇喇」一聲,龍女變成一條很大很大的魚,躺在海灘上動彈不得。
正巧,海灘土來了一瘦一胖的兩個捕魚小子,看到這條光燦燦大魚,一下子愣住了。
「這是什麼魚呀!怎麼會擱在沙灘上呢?」胖小子膽子小,站得遠遠的說:「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魚,怕是不吉利,快走吧!」
瘦小子膽子大,不肯離去,邊撥弄著魚邊說:「不管它是什麼魚,扛到街上去賣,准能賺筆外快用用?」兩人嘀咕了一陣,然後扛著魚,上街叫賣去了。
那天晚上,觀音菩薩正在紫竹林木坐,早將剛才發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覺動了慈悲之心,對站在身後的善財童子說:「你快到漁鎮去,將一條大魚買下來,送到海里放生。」
善財稽首道:「菩薩哎?弟子哪有銀兩去買魚呀?」
觀音菩薩笑著說:「你從香爐里抓一把去就是了。」
善財點頭稱是,急忙到觀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著一朵蓮花,飛也似地直奔漁鎮。這時,兩個小子已將魚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觀魚燈的人圍住了。稱奇的、贊嘆的人問價的,磯磯喳喳,議論村紛,可是誰也不敢貿然買這么一條大魚。
有個白鬍子老頭說:「小子,這條魚太大了,你們把它斬開來零賣吧?」
胖小子一想,覺得老頭說得有理,於是向內??借來一把肉斧,舉起來就要斬魚。
突然,一個小孩子叫開了:「快看呀?大魚流眼淚了。」
胖
H. 小學生自編成語故事大全
【井底之蛙】
一隻青蛙坐在井裡,一隻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飛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遠處飛來。我在天空中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這個「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家喻戶曉,通常用來比喻某人的見識有限,眼光短淺。
【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可是卻沒有兔子再撞到樹上。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隻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現了一隻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後,前景一定不妙,於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狸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之王,有何證據?」狐狸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於是就讓狐狸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後,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後,狐狸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並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謊言。狐狸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於那些像狐狸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畫蛇添足】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么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乾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於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於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只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你到現在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過是給蛇添幾只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只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己而現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後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濫竽充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閔(min)王繼承了王位。齊閔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閔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准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亡羊補牢】
從前有一個牧民,養了幾十隻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一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一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里鑽了進來,把一隻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干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鑽進羊圈,又叼走了一隻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自相矛盾】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著呢!」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夫好等優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麼,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拔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麼樣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終了想到一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撥高幾分。
經過一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然後回去對家裡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莊稼苗長高一大截!
他兒子趕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後卻沒有什麼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隻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傢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後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後,覺得驢並沒有什麼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後,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後,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裡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非常高興。於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唉!那驢的軀體高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顯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雖然兇猛,也會存有疑慮畏懼的心理,終究不敢攻擊它。現在落得如此下場,不是很可悲嗎?
【愚公移山】
古時候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家的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們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咱們家的門口,咱們出門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麼樣?」。
愚公的兒子、孫子們一聽,都說:「你說得對,咱們明天開始動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搬走兩座大山太難了,提出反對意見說:「咱們既然已經在這里生活了許多年,為什麼不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呢?況且,這么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一點點移走,哪裡又放得下這么多石頭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話立刻引起大家的議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最後他們一致決定:把山上的石頭和泥土,運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帶著一家人開始搬山了。他的鄰居是一位寡婦,她有一個兒子,才七八歲,聽說要搬山,也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鋤頭和背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遙遠,一個人一天往返不了兩趟。一個月干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有兩樣。
有一個老頭叫智叟,為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愚公一家人搬山,覺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對愚公說:「你這么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掉兩座大山?」
愚公回答說:「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覺得你還不如小孩聰明。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出一粒泥、一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麼搬不走山呢?」自以為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沒話可話了。
愚公帶領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於是派遣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它告訴人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先寫這些吧,你可以到這個網站上找,很多的
http://www.gushi51.com/chengyugushi/SZCY/index.html
I. 一定是小學生幽默故事大全哦!!!!!!!!!!
秀才審案
有個愚人說:「我要有100畝田就好了。」
鄰居說:「你若有100畝田,我就養1萬只鴨,吃光你田裡的稻穀。」
兩人爭吵起來,一同去官府評理。經過學宮時,見那紅高牆,大門樓,以為就是官府
了,便拉扯著進去了。
一個秀才迎了出來,他們以為是官老爺,便搶著各說各的理,秀才笑道:「你們一個先
去買田,一個先去養鴨,等我做了官,再來審理這件案子!」
忘記端午
端午節,先生沒收到節禮,問學生什麼緣故。學生問了父親,回來說:「我父親忘了。」
先生說:「我出上聯與你對,對不好要打。」他出的上聯是:「漢有三傑:張良韓信尉
遲公。」
學生對不出下聯,怕打,哭告其父。父親說:「對子出錯了,尉遲公是唐朝人,不是漢
朝人。」
學生稟告先生。先生笑道:「你父親幾千...秀才審案
有個愚人說:「我要有100畝田就好了。」
鄰居說:「你若有100畝田,我就養1萬只鴨,吃光你田裡的稻穀。」
兩人爭吵起來,一同去官府評理。經過學宮時,見那紅高牆,大門樓,以為就是官府
了,便拉扯著進去了。
一個秀才迎了出來,他們以為是官老爺,便搶著各說各的理,秀才笑道:「你們一個先
去買田,一個先去養鴨,等我做了官,再來審理這件案子!」
忘記端午
端午節,先生沒收到節禮,問學生什麼緣故。學生問了父親,回來說:「我父親忘了。」
先生說:「我出上聯與你對,對不好要打。」他出的上聯是:「漢有三傑:張良韓信尉
遲公。」
學生對不出下聯,怕打,哭告其父。父親說:「對子出錯了,尉遲公是唐朝人,不是漢
朝人。」
學生稟告先生。先生笑道:「你父親幾千年前的事都記得很清楚,怎麼昨天一個端午節
就忘記了?」
糊塗解差
南宋時,蘇州有個和尚,喝酒亂市,州官下令把他抓起來,派一名解差把他押送邊遠地
方去治罪。交通不便,解差怨恨,因此棍棒不斷,和尚叫苦不迭。
幾天後,宿在一個客店,和尚起了逃跑之心,於是對解差說了一番好話,然後拿出碎銀
請酒。貪杯的解差立即給和尚卸下行枷,開懷大飲,不多時即醉成一堆爛泥了。此時和尚就
找了剃刀,給解差剃了個光頭,把罪衣穿在解差身上,再給他套上枷鎖,然後自己越窗而逃。
第二天,解差酒醒,不見和尚,急了。但再一看自己身上的囚衣,領上的枷鎖,對鏡一
照腦袋也是光溜溜的,又轉憂為喜了。自言自語地說:「哈哈,我量你也不敢逃么!」可是
略一沉思,又愕然了:「咦!和尚在,我上哪裡去了!」
外科事完
有個士兵的手臂中箭,疼痛不止,便請一個外科名醫治療。
醫生將露在手臂外邊的箭管剪去,隨即索錢告辭。士兵說:「箭管誰不會剪去?但箭頭
還在肉內,你怎麼就要走?」
醫生搖頭道:「外科的事我已經完成,肉內的箭頭是內科的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