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設計

小學生設計

發布時間:2020-11-29 01:23:17

小學生校服怎麼設計

小學生校服的設計要符合孩子活潑的特點,不能太制服化。並且顏色不能太花哨。

Ⅱ 對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幾點認識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全面啟動,它不僅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同時也是一場涉及課堂內外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目前多數教師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卻對如何利用數學作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關注不夠。大部分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仍是課本中想想做做的習題或相關練習冊中的習題,這種習題形式單一,基本上就是例題的翻版,而學生做作業則是個人操作式的機械模仿,很少出現變式題和開放題,更談不上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除了必要的基礎知識需要鞏固之外,還應加強學生思維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訓練,讓孩子在作業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下面就如何有效設計小學數學作業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走出枯燥,體驗有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傳統作業往往內容枯燥、形式單調,學生感到乏味。我們應該發揮作業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方面的獨特作用,力求做到題目新穎有趣,形式靈活多樣,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完成作業,在心情愉悅中鞏固知識,培養能力。
1.游戲式作業。
游戲可以說是學生的最愛。任何一個小學生聽到「游戲」恐怕都會兩眼放光的。將作業以游戲的形式展現,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如學完《乘法口訣》後,讓學生同桌之間,回家與家長之間對口令。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後,可以設計一道「幫助小兔找門牌號」的游戲性作業。即:小兔接到小熊打來的電話,邀請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說,它家的門牌號是108號。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區一看,傻了,原來這里的門牌號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們能幫幫小兔找到小熊家嗎?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樂意去完成,「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使課後游戲成為課堂教學的後續延伸活動。
2.情境式作業。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如學完了《百以內的加減法》之後,設計一個「今天我當家」的活動,讓學生自主購物。再如學完《認識方向》以後,設置了「幫小動物找家」的作業。即有一天,小兔、小猴、小羊出去玩,可是回來的時候它們迷路了,你能根據圖上的提示把他們送回家嗎?又如復習完「計量單位」知識後,我們可以配合動畫課件,設計這樣一道填空題: 張強的一天:今天早上7( ),張強從2( )長的床上起來,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臉,吃了大約200( )的早飯,拿起一瓶150( )的牛奶,就背起2( )重的書包,飛快地向400( )以外的學校跑去。路上他碰上了體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學校。
放學後,張強一回到家,馬上拿出1( )長的鋼筆和1( )厚的練習本做起了作業。晚上6( ),動畫片開始了,他看了大約半( )。吃完晚飯後,他先陪媽媽散步,繞村子走了2( ),然後復習了一會兒功課,就上床睡覺了。本來枯燥的「在括弧內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的題目被改為富有情境式的作業,學生一個個都像講故事一樣地講述著「張強的一天」。無形之中,學生對這些計量單位大小形成了切合自己體驗的概念,理解了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義。
這樣的作業,將枯燥的講解,改為富有情境式的作業,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繪畫式作業。
數學本身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因此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設計一些繪畫式作業,用繪畫的方式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而且對於繪畫,兒童有著天生的喜好。從懵懂時代開始,他們就已經成為了繪畫的「高手」。把數學與繪畫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繪畫完成作業,他們簡直是求之不得。
如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後,讓學生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設計一組美麗的花邊,並在班內舉行一個展覽。學完了面積,讓學生畫一畫家庭裝修設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學完了《認識時間》,讓學生畫一畫一天的時間安排。這樣的作業,學生不僅感到新鮮有趣,而且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迸發他們創造的火花。
4.日記式作業。
數學日記可以使學生更廣泛地接觸了現實生活,更細致地觀察了現實生活。數學日記也拓展了學生的數學眼界,培養了他們運用數學學意識,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完了長度單位後,介紹小馬虎的知識。在教學完乘除的計算後,我讓學生寫成一則「購物」數學日記,記下在購物中用到的數學知識。又如在學完「位置與方向」後,我布置了介紹自己家位置的作業。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體驗到的與數學有關的東西記下來,著力於喚醒學生的數學意識。
二、走出被動,自主選擇。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1.「自助餐」式作業。
傳統的作業往往「一刀切」,老師說了算,不管你願不願意,不管你會還是不會,大家都做同樣的作業,而且 都由老師來布置作業,這樣可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桎梏學生的發展,導致一些優秀的學生吃不飽。新課程下的作業設計要讓學生有選擇的餘地,可以選擇作業內容可以選擇作業形式,作業可以自已給自已布置,可以由同學、家長來布置。比如學完《年、月、日》之後,布置以下幾樣作業: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填空題。②根據所學知識製作月歷(2月、3月、7月、8月)③查找有關年、月、日的資料,了解年、月、日的來歷,完成一張知識小報。再如學完《長方形、正放形的面積計算》後可布置以下作業:第一層次為基本題,第二層次可以是應用性的習題:一張方桌的邊長9分米,現在要配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該配多大的玻璃?第三層次可以是擴展性習題:(1)一個長方形寬6厘米,長比寬多2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2)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16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這樣的「自助餐」式的作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給學生作業的「彈性權」,實現「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訓練、發展。
2.「導演」式作業。
新課程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傳統教學中,都是教師設計好習題讓學生完成,形式能夠被動應付,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實踐證明,學生對自己「創造」出的習題更感興趣,練習也更投入、主動。我們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學生當一回作業的「導演」,自己設計,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參與評價。學生在這個自由 的空間里各盡所能,各展所思,興趣濃厚。這樣的數學作業給學生帶來的不再是「題海」大戰後的疲倦、厭煩,而是創造發現之餘的成功喜悅。同時,也把教師從成堆的作業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放在教學的其他方面。
三、走出封閉,快樂合作。
傳統作業往往以「獨立作戰」的形式出現,只講求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的培養。新課程提出要打破傳統作業的這種「獨立作戰」的形式,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作用,變個體型作業為合作型作業。在作業上,採用互動協作原則,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與老師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業,在合作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1.親情型作業。
如學了《高矮》後,讓學生與爸爸媽媽比高矮,並用「誰比誰……」說一句話。學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後,讓學生回去後,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積,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獨立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可以讓家長參與進來一起完成。在這種具有親情的環境中,學生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合作,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發展。
2.合作型作業。
小課題研究、做社會調查、辦手抄報之類的作業都離不開學生間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時間的合作,為完成這一類的作業,學生能夠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謀劃策,彼此信任,互相幫助,在互助中促進了交流,在交流中學會了合作。如:學習統計圖知識後,可以讓學生自主組成學習調查小組,開展「學校路口通過車輛的情況分析」調查活動。調查小組中有的專門負責數汽車、卡車、自行車數量,有的專門把車輛分類記錄,有的根據數據畫成表格,填上具體的數據,然後根據收集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最後小組成員一起分析製成環保情況調查的統計圖,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議,從中發現汽車的行駛對道路、空氣污染情況以及改進的發展情況,並且寫出分析報告給當地的公交公司或環保局。
這樣的一個作業如果讓個人去完成無疑是很大的量,但通過小組合作,學生不僅樂於主動的參與,在活動中通過集體的智慧可以不斷取長補短,學會更好的學習,在共同的交流中,不斷收獲,這種收獲不僅是知識上的,更是精神情感上的。
四、走出課本,研究數學。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究、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究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問題的探究者。
1.操作實踐型作業。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的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完《軸對稱圖形》後,我布置學生課後收集具有對稱性的圖案,如剪紙、蝴蝶圖片等,並要求至少收集5件,以此培養孩子關心民間的剪紙藝術,培養孩子具有欣賞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正是有了這些美妙的事物,生活才如此的豐富多采。
再如學完《統計》後,布置學生統計家裡每周使用垃圾袋的個數,讓他們自己親自去收集數據,整理,然後繪製成一張統計圖,重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他們親身體會到生活中的垃圾袋對環境的污染,從而使學生從中感悟對社會的關心,讓他們有社會責任感。我們還能多設計些像「測量教室的長、寬」「當小小設計師」等實踐操作性的作業,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技能技巧,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習熱情,強化學習動機。
通過這些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去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並能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創新能力,孩子也將從快樂的實踐作業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2.調查式作業。
作業不僅是做在本子上的題目,還可以是形形色色的活動。調查作業主要指通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用數學的眼光來分析調查所得資料,從而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周圍世界,提出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建議性的方案或作業。我們教師要善於從現實生活中挖掘能引發學生去調查、實踐的材料,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並把這些調查實踐的東西寫下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之前,我布置學生去調查、收集生活中的小數,然後再到課堂上來交流。在學習了時間後,布置學生完成以下作業:A.選擇一項活動,記錄1分鍾內的次數。(1分鍾拍球,1分鍾跳繩,了解家庭成員1分鍾內做的事情。B.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各行各業1分鍾內做的事情。在這些調查式的實踐作業中,學生回歸生活的「大課堂」中,體驗到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經過自己的調查研究、計算比較,分析概括,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而且使單調枯燥的作業富有了生活的氣息。
3.小課題式作業。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又顯得特別的強烈。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我們以「小課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然後指導學生把自己探索的過程記錄下來。如教完《位置與方向》後,可以布置小課題「美麗的校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把研究的過程、結果、問題記錄下來,然後再集體交流。如學習「比例尺」後,要求學生對自己家裡的客廳製作一個平面圖,並思考:你認為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麼改進的措施?為什麼?請你寫一篇探究報告。
實施新課程,要求不斷變革我們的教學行為方式。從作業設計方面說,我們的出發點應是關注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這是作業設計的核心所在。而要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必須在作業的「趣」上動腦筋,做個有思想有創新的教師,經常變換花樣,讓學生興味盎然地學,滿懷喜悅地做。讓數學和生活接軌,體現其應用價值,則是數學作業設計的本質要求。

Ⅲ 給小學生上課中設計游戲

消除初始相見的隔膜,需要用到一些特別的方法。競爭下的交流,來得激烈和刺激,總是可以無限打動人心、調動激情。
游戲規則和順序
概述
這是一個能活躍氣氛、消除陌生情緒的游戲。
步驟
1.將所有人集中在一片寬敞的場地上,清除一些可能危害安全的障礙物。培訓師告訴大家行動的范圍,以事先畫好的一個大圓圈為界。
2.培訓師向大家宣布游戲規則:
(1)在游戲開始時,所有人都屬於生命的最低等級——細胞,而後學員之間兩兩進行「石頭剪刀布」的猜拳游戲,哪一方贏了則可以進化,從細 胞變為魚類動物。
(2)而輸的一方,則必須退化,由於細胞是最低等級,所以這一級的人輸了不必退化,但其餘級別的都返回第一級。
(3)進化規則為細胞進化成魚類,魚類進化成鳥類,鳥類進化成哺乳動物,一旦進化到哺乳動物類,則算作勝出,可以走出圈子,作為觀眾看其 他學員競爭。
(4)進行猜拳游戲過程中,在尋找猜拳對象的時候,每個人必須根據自己的進化等級作出相應的動作來配合。如細胞若是一個略為圓形的物體,那麼學員必須蹲下抱頭,不斷蛙跳移動;魚類動物的魚尾最有特色,扮演魚兒遊行的姿勢是這一階段的學員要做的,鳥兒飛翔比較簡單,兩臂張開不停的煽動即可,哺乳動物一般以大猩猩為例,所以學員們必須學著大猩猩的動作,不停用雙臂拍打胸口移動。
4.最後肯定有學員不能完成進化到哺乳動物的階段,可以通過其餘學員的決議讓其表演一些節目,既作為「懲罰」,又可活躍氣氛。
相關討論
1.主動和陌生人相互溝通有什麼樣的障礙?如果已經有了溝通的方式,會不會變得較為容易?
2.在有些激烈以及混亂的環境中,你有沒有記住幾個新朋友的面孔?即便不知到姓名,但游戲結束後,至少有了進一步溝通的基礎。
3.不斷變化對象對溝通有利,還是以少范圍的人為對象對溝通更有利?為什麼?
總結
1.這個游戲其實主要是用來活躍氣氛,消除初期見面的隔閡。
2.游戲中培訓師應該鼓勵大家盡可能的與更多的人猜拳,這樣有利於大團隊氛圍的形成。
3.培訓師注意提醒各個進化階段的學員一定要輔以動作表現,主要是為了使學員放開自己,那麼在和其他學員溝通時,會顯得更加自然順暢。
4.培訓師對最後沒有進化成功的學員不要過分為難,如果其餘學員提出的要求不過分,可以適當進行修正。但注意需要引導式修正,不能生硬地拒絕其餘學員的意見,這樣可能會把剛剛調動起來的氣氛給破壞掉。
小貼士
參與人數:全體參與
時間:10分鍾左右
場地:開闊平坦的安全場地
道具:繪畫進化圈的工具,如繩子。
應用:
(1)消除隔閡的方式。
(2)提升積極的氛圍

Ⅳ 如何設計小學生寒假實踐作業

根據年級來設計吧,年齡不同實踐也會不同。還要像樓上說的因地制宜。可以讓孩子幫父母做飯,並且寫下過程,拍下照片,最後年後給大家來個交流會。不要讓大家覺得辛苦最後也沒有什麼意思,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做。讓孩子在實踐過程中真正學到東西,學會感恩或者有其他的感觸。幫父母洗襪子什麼的。製作燈籠、剪紙等傳統手工藝什麼的。關鍵是你想讓孩子們學習技藝,還是豐富他們的情感,讓他們更懂事。我覺得這兩條路線都不錯。

Ⅳ 怎樣設計小學生的房間

小學生的來房間就應該源 充滿童真童趣 房間里的顏色應該多選用 明亮的色彩 高明度 天藍《男孩》 粉紅
《女孩》
傢具當讓要選實用一些的了 如電腦桌啊 最好考慮 小一點的 禁用 材質是鐵的 玻璃的 或對孩子 易 傷害的 物品

Ⅵ 小學的教學設計題怎麼做

1、深入了解學生,找准教學的起點
我們要把學生帶到哪裡,我們首先應知道學生現在在哪裡。這生動地說明了教師只有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以學生的實際為出發點,預設出更有效的教學設計。學習起點主要有邏輯起點和現實起點,學習的邏輯起點是指學生按照教材學習進度應具有的知識基礎。現實起點是指學生在多種學習資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知識基礎。在信息迅速發達的今天,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寬了,在某些方面學生對信息的掌握可能比教師更快、更多。他們的學習准備狀態有時遠遠超出教師的想像,許多課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識,有的學生已經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的現實起點往往高於學生的邏輯起點,教師與學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容量是平等的,也是互補的,教師事先所設定的教學起點不一定是真實起點。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教師把學生拉回來「跟著重復」的現象,這都是重視現實起點不夠造成的。所以在備課前,我們更應該客觀地了解學生,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背景,並不時地把自己換位成學生,從孩子的視角去看教材,思考問題,猜測他們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充分預設,這樣會使自己備課更有針對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准確地把握學生的現實起點,我認為教師可利用各種途徑進行分析:
首先應分析他們的生活經驗。對於小學生來說,「數學現實」也許就是他們的「生活經驗」。但是我們清晰的看到,並不是所有的生活經驗都對學習者起著促進數學學習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正確地加以分析,才能准確地把握住學生的學習 「起點」。(確定位置,數對 第幾組 第幾個 排 列)
預測學生的學習起點,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前調查而獲得。課前調查是指在上課前運用訪談或問卷等形式,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找准教學的起點。學生已經清楚的知識,不需要重復講;學生較模糊、有爭議的認識和未知的內容則需重點研究、討論解決。
例如在執教《圓的認識》新課前,可以對學生做一些這樣的調查:
(1)你畫過圓嗎?
(2)如果你已經畫過圓,用什麼工具畫圓的?
(3)你知道或者聽說過「半徑」、「直徑」、「圓心」這些名詞嗎?
(4)請在右邊圓上畫一條直徑和半徑。
通過課前調查我們會發現學生對「圓」的認識並不是「空白」的,許多學生有過畫圓的經歷,因此教師一改把畫圓作為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傳統做法,直接從畫圓導入新課。
這種課前探底的教學策略,使教師較准確地把握學生的思維起點。
新課伊始的「導入」環節也是進行教學探底較好的時機。我們清楚地知道在每一節課之前進行調查不很現實,所以在上課伊始創設情景,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找准教學的起點。例如我們在教學《年月日》時,「同學們,你們了解哪些關於年月日的知識呢?」此時的學生躍躍欲試,教師則可以藉此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找准教學的起點,有了全體學生的實質性的參與才能真正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
2.客觀分析教學內容,領悟並用活教材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強、邏輯嚴密的學科,各部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因此,我們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冊,每一單元,每一節教學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就是要細致研究知識間的種種聯系,把握知識的貫通和延伸。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各種聯系,把知識貫穿起來,使它們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以便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並能靈活運用,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材處理中,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反思能力,對教材的編排多問幾個為什麼:例題為什麼這樣設計?習題為什麼這樣編排?結論為什麼這樣引出?等。經過這樣一番思考之後,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准確的定位,既要有知識技能的目標,又應有發展性的目標,整體把握教學重、難點,著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需要在教學中「濃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以「淡化處理」,只需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稍作點撥即可。
【案例】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顯得尤為重要。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變的規律與這部分知識緊密聯系,是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基礎。
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關鍵是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觀察和發現,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歸納規律。教材安排了兩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尋找相等的分數,通過兩個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分數的大小相等關系,為觀察、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然後引導學生觀察這兩組相等的分數,尋找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並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那麼,根據教材的編排,本節課教學重點就應放在性質的探索過程以及用語言清晰地表示性質,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可能會有一定難度,因此還要引導學生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3、正確處理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水平的關系,准確定位教學目標
在充分理解課標、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如何進行准確的目標定位是教學設計的關鍵。一直以來,很多老師一直把「順利地上完一節課,學生表現出色」作為一節公開課的目標,往往忽視了在表象後的更深層元素,即學生到底有多大的收獲?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他們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態度?因此,教師在制定目標時也往往滿足於最基本的要求,停留在一個較淺的層次。像《有餘數除法》一課,不少老師將教學目標僅著眼於「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除法(包括有餘數除法)橫豎式的讀寫法、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這些知識技能目標,忽視「經歷、體驗、探索」等過程性目標。這樣教學設計帶來的結果是:學生獲得的僅僅只是知識而不是智慧,僅僅是知道而沒有感悟。
因而在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中,我們的著眼點是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這些知識點,更要突出「過程性目標」。如對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應該這樣定位:藉助「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有餘數除法的產生過程,理解余數的意義;再者,對於「余數比除數小」這一特點,要引導學生經歷「擺一擺—觀察—猜測—歸納」的「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余數的特點。(三維目標不能只成擺設,備課一始要首先關注,一定要注意糾正只關注知識性目標而忽略過程性目標,至於情感態度價值觀,蘊含在過程之中。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如何設計

學生語文作文設計如何的標志的話,首先你應該可以去上一下1對1的課程,然後多去理解一下大自然的美和多觀察一些這類的書,你就能夠寫得非常的好。

Ⅷ 小學主題班會設計集錦

因為字數太多,我這里先把你的主題班會活動方案倡議書的前半部分給你,然後後面附上網址自己去看下。——責任伴我成長 【活動目的】 1、讓學生懂得一個人做事要有責任心,要有負責到底的精神,學會自己做的事自己負責。 2、通過學習《中學生守則》的有關條例,規范學生的行為,使班級學生成為對自己、家庭、他人、集體、國家負責的新時代的好少年。 【活動准備】 1、拍攝校園短片。 2、學生排練節目。 3、准備形狀各異的小卡片。 【活動形式】 引用案例與學生實際情況相聯系進行討論並小結。 【活動時間】2006年4月12號 【活動地點】中預(3)班教室 【主 持 人】黃奇偉、張清 【指導教師】張群 【活動流程】 主持人甲:責任心是金。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個人有了責任心,他的生命就會閃光。 主持人乙:責任心是美。當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華麗、漂亮,卻忘掉了心靈美,其實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 主持人甲:一個人有了責任心,就擁有了至高無上的靈魂。 主持人乙:一個人有了責任心,在別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移動。 主持人甲:一個人有了責任心世界才更精彩、更迷人!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甲宣讀案例: 潘金海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是某局級幹部,母親在機關工作,他是家中的小皇帝。潘金海從小在學校里稱王稱霸,經常打同學、罵老師、逃學曠課,母親卻對他說:「以後誰惹了你,你就給我打,打不贏就跑,有媽在,你誰也別怕!」有了母親的鼓勵和父親的權勢給他壯膽,潘金海的匪氣霸氣越來越勝。轉眼間,潘金海上中學了,他不好好學習,整天吃喝玩樂,在社會上稱霸,幾次被公安局拘留,都被父母找關系給保了出來。由於某些公安人員的不負責,他一次次地逃避打擊,膽子越來越大,最終成為一個流氓團伙的頭子,被槍決了。 主持人乙:大家還記得這個故事叫什麼名字嗎? 學生:《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 主持人乙:對!缺乏責任把他引向不歸路呢?你認為到底什麼是「責任」呢? 學生:「責任感」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說,集中表現在日常學習有責任心和平時對集體、對親人的關心。 二、《名人名言》集錦: 主持人甲:在讀書月活動中,我們了解了許多關於責任感的名言 學生:雷鋒說:一個人的責任,就是使別人獲得快樂。 學生:朗費魯說:我們命定的目標和道路不是享樂,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動和責任。 學生:吳玉章說:人生在世,責任為重,一心向存,決不松勁。 學生:高爾基說:天才就是善於工作,熱愛工作,對工作有責任心。 學生:羅曼羅蘭說:一個人的責任感越崇高,生活就越純潔。 學生:高爾基說:人需要責任感,就像瞎子需要明眼一樣。 學生:雷鋒說:人民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我的責任就是幫助人民解決困難。 學生:培根說:責任好比寶石,它在無數光影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燦爛。 主持人:希望大家多讀書,讀好書,爭做有責任感的好少年。 三、社會調查篇: (剩下的自己進去看下)

Ⅸ 小學生班規設計理念

快樂學習 健康成長 設計理念
一班是我們學習的樂園,是我們人生揚帆挺進的驛站;一班是我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存的新天地。我們都是這兒的主人,我們在這兒盡情玩耍,讓銀鈴般的笑聲撒滿金色的童年,印證我們的幸福、快樂;我們在這兒努力學習,用汗水與拼搏證明自己,鋪就成功的路!讓我們在這個新家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自覺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自覺這點尤其重要,讓一年級的孩子從小養成自覺學習,自覺做事的習慣,相信是他們美好人生一個良好的開端。
自信,做人首先要相信自己,不斷告訴自己我能行,這個世界會因我而精彩,在學習上也要自信,相信自己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有有所收獲。
快樂學習,學習快樂 設計理念
在目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望子成龍」的父母們都對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他們不知疲倦地帶領著孩子就奔波於一個又一個培訓班,希望全面開發孩子的智力,贏在起跑線
上。其實,付出不一定能換來相應的報酬,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方式。
我班認為,要讓孩子學習的好,首先就要引導他們正確的學習方式,那就是快樂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快樂,學生才願意更用功地去學習。感受到了學習是快樂的,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了學習帶來的甘甜。
總之,我認為緊跟時代的發展要求,用科學的方法建立先進的班級管理理念,用「愛心」去對待班級每一位學生,讓本班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生活,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
我努力,我快樂! 設計理念 在努力中收獲快樂
快樂就像一陣風,吹完它就走,怎樣才能讓它永遠駐留在你的身旁,使你時時感到幸福,刻刻感到快樂呢?
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是我們的許多孩子卻成天與抑鬱為伍,終日與苦悶為伴,這又是為什麼呢?那什麼是快樂呢?每個人的解釋都會不同。當你完成一個長期留在心中的一個夢想,你會快樂;當你去大汗淋漓的運動一場,你會快樂;當你吃完晚飯和家人在夕陽斜下的傍晚,悠然園間散步,你會快樂;當你早上起來一絲溫暖的陽光照在你的身上,你會快樂;而我看,快樂不過是一份努力加一份知足,如此而已。
沒有努力的付出,自然沒有相應的回報,自然也不會體會到成功的那份喜悅。有時候自己的一個夢想,要用一生去追求的,它需要經過相當的努力,才會有一天終能達到。當你夢想成真的那一刻,心中的那份喜悅自然是幾乎無法用語言
來表達。就算是人生的一個短期的目標,通過你自身的不斷努力,不斷付出,終有所成,快樂的滋味也自然是不言自明的。即使是一件小事,當你感覺到自己全身心的那份付出後,你也會感陣陣的欣慰吧。事情無論是大還是小,過程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當你確定了一個目標,通過不斷的努力付出取得成功後的那份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最大的快樂,從心底深處釋放出來的快樂,一種跟隨一生當何時回想起來都依然會喜悅萬分的快樂。你想想難道在付出的過程中的那每一點點的努力,現在回味起來,不也是一絲絲的快樂嗎,美滋滋的感覺不正在你的心間嗎?
很多時候結果並不重要,而只能是你通過自己的努力換回來的,當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就會給你多少的快樂,一絲不多,一絲不少。而真正努力付出後,成功時的那份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