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0個科學小知識
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動作來傳遞信息,用後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數是雄兔,這是它向雌兔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3、"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國的珍奇動物.4、冰糕為什麼會冒氣?
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5、向日葵為什麼總是向著太陽?
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6、蟬為什麼會蛻皮?
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7、蜜蜂怎樣釀蜜?
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裡進行調制,然後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後才釀成香甜的蜂蜜。8、為什麼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9、為什麼人會打呵欠?
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於是就打起呵欠來。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10、為什麼蛇沒有腳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並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11、為什麼人老了頭發便會變白?
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12、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會發光因為在它們的腹部末端有發光器,發光器內充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及發光酵素,使螢火蟲能發出一閃一閃的光。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還有求偶、警戒、誘捕等用途。這也是它們的一種溝通的工具,不同種類螢火蟲的發光方式、發光頻率及顏色也會不同,它們藉此來傳達不同的訊息。
13、為什麼肚子餓了會咕咕叫?
肚子餓了便會咕嚕咕嚕地叫,這是因為之前吃進的食物快消化完,胃裡雖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會繼續分泌。這時候胃的收縮便會逐漸擴大,內里的液體和氣體便會翻攪起來,造成咕嚕咕嚕的聲音。下次不要再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尷尬啊!因為這是正常的生理動作呢。
② 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科普知識的興趣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這樣的名言:「所有的智力活動方面工作都需要依賴興趣。」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小學科學教學最重要的途徑。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對於科學知識的掌握還不可能很深刻,小學科學教學標准提出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於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而不是讓學生學習、學好、學透更多的科學知識,這樣做既不可能、不必要,也完全無法實現。因此,在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中,科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發展學生對於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由淺入深地逐步培養起來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急於求成。那麼,如何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呢?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一、利用故事、動漫、謎語,引發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生好動,對於動態的、新奇的、活潑的事物具有先天的喜好,尤其愛看動漫謎語故事等。因此在科學課堂上我們就應該擯棄說教,用一些生動活潑的動漫或者謎語故事進行課堂引入,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授水果植物時,教師可以播放《果寶特攻》的動漫片,學生的注意力必定會被吸引到課堂上來;而有的教師善於引用謎語故事,如在講到昆蟲的相關知識時,有教師就出了這樣一則謎語:圓圓空空一座城,城裡城外都是兵,哥哥穿著黃金甲,不知哪個是朝廷。在介紹「豬」的時候,有教師出示謎語:全身都是寶,能吃百樣草,吃飽就睡覺,走路直哼哼。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當講到電學知識的時候。有教師引用了愛迪生從小酷愛發明,愛動腦筋,積極思考,勤於動手,最後經過千難萬險發明電燈的故事。教師還可以將達爾文的故事引進課堂,講述達爾文從小熱愛大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常常到野外捕捉昆蟲、尋找各種礦石標本,撿拾貝殼採集各種動植物樣本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有知識性,有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有意想像的產生和發展。
③ 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章稱為( ),又叫科學小品。
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章稱為(文藝性說明文 ),又叫科學小品。
文藝性說明文除了像一般性說明文那樣要學會抓住事物的特徵和說明的順序以外,還要學會辨析下列文藝性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
(1)比喻說明
比喻說明就是用打比方來說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種方法。如《中國石拱橋》介紹石拱橋的形態說:「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2)擬人說明
擬人說明就是運用擬人去說明事物的方法。如《春蠶到死絲方盡》:「它的一生……卻一刻也不停息地朝著一個目標努力……直到……才停止自己的奮斗。」
(3)描述說明
描述說明就是通過對事物形象和狀態的描述,對人們的願望和心情的描述,來說明事物的方法。如《神奇的萬能「服務員」---談電子計算機「終端設備》:
「比方說,現在你想看某部電影,你就通過安裝在家裡或辦公室的『終端』設備,向電台計算中心提出要求,計算機便立即自動從『庫』里提取所需影片,自動播放,以滿足你的需要。和同樣的方法,不光可以欣賞所喜愛的電影藝術,同時也可以知道想要知道的世界新聞。真可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啊!」
(4)對話式說明
對話式說明是兩個交談者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來說明事物。其形式比較活潑、風趣,內容往往由淺入深,逐層深入。一般用於科技知識說明以及某些熱點問題的說明。如《混作·間作和套作》,通過小陳和技術員的對話,介紹了混作、間作和套作三種農作物種植的知識,了解了它們的區別和功能。
(5)講故事式說明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說明事物。如《影子的故事》,通過奇妙的無影燈和月亮的影子幫助了歷史學家、工程師怎樣利用影子、影子和我們的生活、影子幫助了歷史學家等五則故事,從古代和現代、天文學和歷史學,生產和生活等方面,介紹了人類對影子的利用。故事新奇有趣,說明的知識很容易接受。
2.學會分析文藝性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葉對陶說過:「說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臉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以帶一點風趣。」語言的生動性就是用形象化的語言,把看似枯燥無味的科學內容,說得生動有趣、耐人尋味。如《中國石拱橋》:「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這一段用生動的語言將石拱橋的石刻獅子寫得形象逼真。
④ 尋求趣味科學知識
收集了世界上很有趣的50件事,大家看完別忘了頂一下,在此先謝過了。
● 英文單詞「queue」發音和把它後四個字母去掉後的發音一樣。
● 甲蟲嘗起來的味道像是蘋果,黃蜂嘗起來像是松果,蚯蚓嘗起來像是熏肉。
● 英文單詞裡面「set」一詞的解釋最多。(頭大)
● 在說英語的國家裡,「French kiss(法國式接吻)」一詞的意思同法國人說「English kiss(英國氏接吻)」一樣。
● 「Almost」是按照字母表順序排下來的最長的單詞(A、B、C……順序排)。
● 「Rhythm」是沒有母音的最長的單詞(by也沒有,就是短點)。
● 在1386年,法國的一隻豬被判了絞刑,因為它謀殺了一名兒童(估計給吃了,前兩天印度也發生這事兒了)。
● 一隻蟑螂可以在頭被砍下來後繼續活好幾個星期!
● 人的大腿骨比混凝土還要結實。
● 你不可能用雙手勒住自己的脖子窒息而死。(你可以試試)
● 每一個大洲上都有一個叫做「羅馬」的城市。(果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 在冰島,養一隻寵物狗是違法的。
● 你的心臟每天跳動10萬次。
● 「Horatio Nelson」是一名傑出的英國海軍上將,但是它的暈船的毛病伴隨了他的一生。(暈)
● Jeremy Bentham的骨骼出現在倫敦大學每一次的大型會議上。
● 右撇子比左撇子平均壽命長9年。(幸虧不是左撇子)
● 你的肋骨一年運動500萬次,隨你每次呼吸起伏。
● 大象是唯一不會跳躍的哺乳動物。
● 你骨骼數量的四分之一都集中在你的兩只腳上。(腳丫還挺復雜)
● 同指紋一樣,每個人的「舌紋」也各不相同。
● 世界上第一次輸血始於1667年,是把兩品脫的羊血輸入到一個小夥子體內。
● 手指甲比腳趾甲生長的速度快3倍。
● 你房間里最多的灰塵是你脫落的死皮。
● 預測208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50億!
● 女人眨眼的速度是男人的兩倍。(拋媚眼用吧)
●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位素食主義者,而且他只有一個睾丸。
● 純蜂蜜是唯一不會變質的食物,因為考古學家從金字塔中找到的蜂蜜仍可食用。
● 如果一個月的第一天是周日,那這個月的13號肯定是星期五。(好像是廢話)
● 如果可口可樂不加色素的話,它會是綠色的。(難道是醒目?)
● 每一隻蝟的心臟一分鍾跳動300次。
● 每一年死於蜂蜇的人數要高於死於蛇咬的人數。
● 每一隻鉛筆能夠畫出35英里長的線,或者寫下5萬個英文單詞。
● 對牛奶過敏的人數多於對任何一種食物過敏的人數。
● 駱駝有三層眼皮,防止風沙迷眼。
● 驢子的眼睛讓它可以隨時都能看到它的四隻腳。(驢眼果然厲害)
● 六種官方語言分別是:英語、法語、阿拉伯語、漢語、俄語、西班牙語。
● 「Earth」是唯一不用神的名字命名的行星。
● 在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打嗝和打噴嚏都是違法的。(沒這么嚴吧)
● 人在出生時有300塊骨頭,但是成人後只剩206塊。
● 一些昆蟲如果實在找不到吃的,會吃它們自己。(腦子果然不夠使)
● 海豚在睡覺時也睜著一隻眼睛。
● 當你打噴嚏時,想要睜開眼睛是不可能的。
● 世界上最古老的口香糖已經有9000年歷史!
● 世界上飛行時間最長的雞——記錄是13秒。(飛雞的極限)
● 英國伊麗莎白女皇每三個月洗一次澡。(女皇不用這么節約吧)
● 鼻涕蟲有四個鼻子。
● 貓頭鷹是唯一一種可以看到藍色的鳥。
● 一位名叫「Charles Osborne」的人連續打嗝69年!(能活著就不錯了)
● 長頸鹿的舌頭有21英寸長,它可以用舌頭調到自己的耳朵!
● 平均每人每天笑10次。
● 鴕鳥的眼睛要大於它的大腦。
⑤ 營養健康科普趣味知識
★長得太抄胖的人,身體弱的人,心襲臟不好的人容易中暑;睡眠不好,胃口不好,飲食不好的人,也容易中暑。
★「信息」這個名詞,是20世紀40年代由美國科學家維納首先提出的。
★人不能忍受雜訊。但試驗證明,人類在絕對無聲的環境中也無法生存。
★如果把垃圾分類的話,通常廢紙佔了30%~40%,玻璃佔了6%,金屬佔了8%,植物廢料佔了12%,所以說垃圾是有用的資源。
★人從呼吸道排出的化學物質多達149種,從汗液中蒸發的化學物質可達151種。
★1公頃綠地的降溫效果,相當於500台空調工作20個小時。
★植物中最大的花是大花草的花,其直徑可達1.4米,花朵重六七千克;而無根萍的花直徑只有縫衣針的針尖大,是植物中最小的花。
★當太空梭返回大氣層時,飛機表面要貼上2.7萬塊陶瓷瓦來「隔熱」。這些陶瓷瓦能經受一千多度的高溫。保證太空梭在與大氣產生劇烈摩擦的高溫中,機身不會融化。
★37℃並非是人的標准體溫。實際上,從清晨到傍晚,人的體溫在35℃~37.5℃之間不停地波動
⑥ 科普(趣味)知識文章
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②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①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②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③。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准備迎接風雪載途④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⑤。」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③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了解隨著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靈敏得多。物候觀測的數據①反映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於生物的影響。應用在農事活動里,比較簡便,容易掌握。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里。下面是一個例子。 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②、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根據這些物候觀測資料,可以判斷北京地區1962年農業季節來得較晚。而那年春初種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種的,結果受到低溫的損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這種損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緯度③。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經度①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廣,但是在大連,連翹③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台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台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由於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油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學這門科學接近生物學中的生態學①和氣象學中的農業氣象學。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有多方面的意義。物候資料對於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還可以利用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也可以利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我國有很大面積的山區土地可以耕種,而山區的氣候、土壤對農作物的適應情況,有很多地方還有待調查。為了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開展山區物候觀測是必要的。 物候學是關繫到農業豐產的科學,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懂得大自然的語言,爭取農業更大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