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案例

小學生案例

發布時間:2020-11-28 13:59:54

小學生教育典型案例

姓名:張某

性別:男

年齡:八歲

二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製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張某同學今年八歲了,由於頻繁轉學而成為問題學生。在家裡是獨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從小在爺爺奶奶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張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里,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 根據張某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系,讓他們勤與孩子打電話交流溝通。並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 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范。

3. 針對張某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張某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張某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Ⅱ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

一、學生情況簡單介紹

姓名:劉某

性別:男

年齡:十歲

三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擁有一定的主動性。能完成作業。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製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特別受不了別人說它,哪怕是一點點小小的冤枉。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這位同學今年十歲了,家裡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罵的方式,包括他爸爸對待他媽媽也是如此,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他的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於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長大,種種情況都情有可原,還是得用愛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澆灌。
2、在班級里,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 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

2. 他犯錯誤,他不能冷靜,教師應該絕對地冷靜。每次對於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讓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
3.以強項來淡化弱項,早就發現,他對於勞動還是能實實在在地干好,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
4、他對於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無,這一點也需要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以給他講一些寬容的小故事,讀讀關於寬容的名言,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結合他本人的事例來感受風平浪靜,海闊天空的美好感覺。講講生氣對於身體,心理的傷害。
5、讓它感受到同學們對他的愛,感受到集體成員就像家人一樣,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讓小摩擦影響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一學期的了解及教育,這位同學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他對老師信任了,他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

Ⅲ 小學生好人好事事例20條

五年來,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辛勤培育下,他從一個不懂事的孩童,逐漸成長為一名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長大要報效祖國的優秀少先隊員,並把這一遠大理想運用到日常的具體行動中。他品學兼優,愛好廣泛,積極參加學校、總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Ⅳ 小學生安全教育案例

同是學生被教師的課堂提問難住,甲、乙、丙三位老師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師甲:(語氣很重,沖著該生)整天上課開小差,結果怎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師乙:(生氣,但不表現出來)坐下。誰來幫他?
3、教師丙:(微笑、和藹地)別急,回憶一下,我們昨天學過的內容,當時你聽得很認真。想想,昨天××同學是怎樣回答的?
學生:(思索片刻,說出了與問題答案相關的一句話。)
教師丙:(很興奮)對呀!看來,你是很棒的!
學生:(體面地坐下,並投入到後面的學習中)
問題:就三位老師不同做法,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尊重、信任學生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就耐心點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語,甚至諷刺挖苦。
第三種方式最好。

Ⅳ 小學生犯罪案例

在海口市秀英小區陳先生的14歲兒子受吸毒仔控制,由一名在校中學生輟學變成了小偷,並因搶劫偷竊被派出所抓過兩次,現在與吸毒仔混在一起不再回家了。

海口市的一名10多歲的男孩向另一名年齡更小的小學生強行勒索錢財時,被過往行人抓了個正著。如此小的孩子竟學會了敲詐勒索,讓圍觀群眾感嘆不已。

文昌市某中學一初一女生被四女生輪番抽打了200多個耳光,耳膜破裂住院。在暴行長達一小時的時間里,她的室友躲在寢室里,不敢相救。

……

校園暴力,低齡兒童犯罪這本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將關注的目光聚集在由於道德教育缺乏和流失而引發的校園暴力和低齡兒童犯罪上,仍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調查:

小學生比中學生

易受暴力侵害

一般來說,校園暴力包括了發生在校園中的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以及學生與校外人員之間的暴力行為。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當前的校園暴力現象一般呈現如下特點:第一,暴力程度日益凶暴。如校園殺人、強奸、搶劫、惡性傷害等校園犯罪案例日益增多。第二,表現形式多樣。如體罰、起綽號、打架、欺負弱小同學甚至傷害老師、校園兇殺、校園搶劫、校園性侵犯、校園黑社會等。第三,暴力分布普遍。校園暴力在任何國家、地區的任何學校都有發生。第四,施暴地點集中。多在空教室、體育館、樓梯間、廁所內、運動場或其他少人注意的死角,而且多在上學或放學時發生。

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遇到侵害或敲詐的比率為27.0%,中學生遇到侵害或敲詐的比率為14.1%。也就是說,小學生和中學生遭遇「校園暴力」侵害的風險率不同,小學生遭遇「校園暴力」的風險率更高。從遭遇侵害或敲詐的次數來看,小學生遭遇多次侵害或敲詐的情況也明顯多於中學生。當問到受到侵害或敲詐後受害學生是如何處理的問題時,有38.0%的學生向老師匯報,有20.3%的學生向家長匯報,還擊或報復的佔13.9%,自己默默忍受的佔13.9%,有10.1%的受害學生設法躲避,報警的佔3.8%,另有1.3%的學生表示滿足他們要求。

尚未受到侵害或敲詐的學生,認為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會如何處理呢?有50.7%的學生說向老師匯報,有26.7%的准備報警,23.7%的向家長匯報,11.0%的准備還擊或報復,8.0%的准備躲避,1.0%的准備默默忍受,4.3%的學生不知道怎麼辦?

案例一:

為吃宵夜搶同學錢財

在海口市某中學讀初一的鄭某與杜某,商量著去吃夜宵,但又沒錢,兩人便決定去學生宿舍找同學強行索要。鄭某用襯衣蒙住臉,杜某則戴一頂旅遊帽,竄入同年級某班宿舍,將門撞開後,向室內的學生索要錢物,並叫道誰不給就打死誰,並用掃把猛打床板恐嚇學生,兩人同時動手搜梁某等4人的口袋。搶得幾元錢後,兩人到校外去買了一瓶礦泉水,並買了幾支煙抽後,復又回去竄到另一個宿舍,採取同樣的方式向同學們「要」錢,當時一個同學口袋裡只有幾元錢,他央求兩人給他留一塊錢第二天吃早餐,兩人丟給這名同學一元錢後揚長而去。當晚,兩人共搶得現金31.5元,均被兩人用來抽煙喝水和炸東西吃。自以為找到了「快速發財」的捷徑,僅隔一天兩人又再次闖入學生宿舍准備搶劫時,被在宿舍附近蹲守的校保衛人員和民警現場抓獲。

法院審理此案後認為,鄭某與杜某兩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暴力威脅手段劫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均構成搶劫罪,但因兩人未滿18歲,又系在校生,具備法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一審分別判處兩人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500元。

點評:因為在校中小學生超前消費與經濟實力不能滿足的矛盾,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搶劫案件在校內外並不鮮見,有的搶劫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在犯罪。這說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防止為超前消費而去犯罪,應當成為對在校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內容。這起案件中的兩名學生的行為值得我們所有的學生、學校和家長們警醒。

案例二:

三個月內11名低齡女生被輪奸

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由海口市兩所中學為主的19名在校生和輟學學生組成了一特大輪奸犯罪團伙,瘋狂作案15次,輪奸11名被害人。該犯罪團伙成員固定,年齡偏低,最小的15歲,最大的18歲,成員固定,其中1988年出生的就有13人,在校學生11人。該團伙以搭順風車、到海邊玩,去酒吧、燒烤園喝酒等借口為由,借機實施輪奸。被輪奸的被害人女生中年滿12歲的1人,13歲的3人,14歲的3人,15歲的2人,其中在校女生8人。2004年6月,海口市某小學一名年僅12歲的女生被該團伙成員輪奸三次,強迫賣淫未遂一次。2004年7月,該團伙13名犯罪嫌疑人在海口市某賓館客房內持刀威脅、毆打年僅14歲的某中學初中一女生,然後13人輪奸了該女生。

點評:性侵害行為不僅包括性交,還包括撫摸、暴露性器官、手淫等。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懂得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是不可隨便讓別人觸摸的,與異性需保持一定距離。同時要提高孩子的警惕性。犯罪人往往利用孩子的特殊心理,以給零花錢、糖果等為誘餌或以關心學習、考試給高成績、同情家庭遭遇等為借口,或採取威脅、恐嚇等手段對孩子進行性侵害。在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加強孩子的識別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課。即使事情發生了,與父母的及時溝通交流都是防止被長期、多次侵害的有效方法。

案例三:

沒有完成作業被體罰

海口某中學一名初一的老師因為學生沒有完成布置的作業對學生進行體罰,一名姓謝的家長告訴記者,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女兒說手疼,是在學校里被老師打的。他很奇怪為什麼孩子在學校會被打?女兒說英語老師讓默寫單詞,默寫不出一個就打手心一下。以前她數學考試不好,考了41分,就被數學老師打過82下,當打到20幾下的時候,她的手都麻木了。「數學老師用竹棍打手,而英語老師是用細木板打手」女兒所在班上的四十多名學生,幾乎都有被老師打過。英語老師也坦率地承認自己確實打過學生,那是因為上課的時候他們沒有紀律性,總是吵吵鬧鬧的,如果不讓他們安靜下來,那會影響到別的同學學習。英語老師還強調不給學生施加壓力,學生就不會有動力。

點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規定,禁止侮辱、毆打教師,禁止體罰學生。對違反規定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行政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教師有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解決:

學校家長學生共同努力

海南日新律師事務所律師說,目前在未成年人保護的立法中,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缺,公安部門對於校園暴力主要是以教育為主,懲處為輔。同時,他還認為,校園暴力對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損害和身體方面的侵害,監護人是需要負民事賠償責任的。而一般的民事案件,公安部門是不會介入的,只有當該案件構成了刑事案件時才能插手,所以目前防止校園暴力主要是靠學校和家長、學生共同努力

海口市美蘭區檢察院檢察官認為,校園暴力是社會消極因素在青少年身上的一種反映,近年來之所以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首先,家庭對一個人的人格形成有著重要作用,再次,不少家長仍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重智育輕德育,很少甚至不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關注校園暴力背後的一群邊緣青少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因此,預防校園暴力首先要抓好家庭教育,家長應當積極履行好監護責任,尤其注重培養孩子善良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們學會給予和奉獻,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

支招:

遭遇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

海口市美蘭區法院法官還支招說,遭遇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以減少損失,盡可能不發生沖突,以減少肉體傷害。如果勢單力薄,要什麼給什麼是一種緩兵之計,但一定要把對方的體貌特徵看清楚,以便協助公安機關把他們抓獲;受到傷害一定要及時告訴家長,家長要幫助解決問題,不要袖手旁觀,也不能斥責,更不能幫著實施暴力手段;對受害者一定要鼓勵其報警、報告老師和學校,甚至告到法院,以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同時要在教育心理專家的幫助下,消除心理陰影。

Ⅵ 小學生感覺發展的案例

一、基本情況: 李某是一位我們班的學生,她是個很靦腆的小女生,性格內向,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打交道,也不愛說話。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小得幾乎像蚊子聲。面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的嘲笑她覺得自己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缺乏競爭勇氣和承受能力,導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裡是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一提考試就沒精神。如何幫助她增強自信心,走出這個陰影呢?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容易走神,老師課後布置的預習和復習工作不能有序進行,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說,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李某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她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孩子過重的壓力在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獨、離群等情感障礙也會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里,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內向學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贊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奚落和家長的不滿。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佔了上風。
三、輔導策略: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學習都有損害,那麼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地評價自己呢?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認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沒有都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都的老師。為了去除李某的畏懼心理,我在課余時間經常有意無意的找她閑談,讓她幫我抱作業本、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在上課時經常用眼神來鼓勵她,還經常對同學說:「看,李某今天坐得真端正,聽課非常認真!」「李某同學回答問題聲音大了,能讓我們聽得清楚。」「李某同學……」漸漸的,李某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一次,我進行課堂巡視時,她主動沖我笑了一天。 2.樹立信心,激起動力。 3.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李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經常與家長聯系,詳細地分析了李某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什麼,都要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並馬上誇獎她的閃光點,把家中得到的誇獎講給老師和同學,把在學校得到的表揚告訴父母。在評價中,李某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李某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她的學習成績在不斷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游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喜歡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缺乏自信,會產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她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對魯某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
因而,針對類似魯李某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緒,正確的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大家給她的善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

Ⅶ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有哪些

案例(一)師生共同成長

也許在你激情洋溢的課堂上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景,當你正用雙眼尋找著學生的共鳴,卻突然在某位學生那裡瞬間凍結,他看著你,眼神卻很迷茫。五.二班劉XX就是這樣的學生,當其他孩子們已經能用英語簡單對話的時候,他還讀不準26個字母,每每留學生單獨輔導,一定會有他,從此他成為我特別「關注」的學生之一。我嘗試各種方法提高他的英語成績,提問、溝通、輔導……甚至批評,但始終沒有成效,讓我頭痛極了。

一次,在與班主任李老師溝通之後,我突然意識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除了知道劉XX在學校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外,其它我一無所知道……作為教師的我犯了最大的錯誤--只重視學生的學習,一個孩子的成長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我通過多次與家長、班主任溝通,了解到許多劉XX在家中的生活及其在學校的其它情況;並且隨時對其進行觀察,使我了解到劉XX是個單純、懂事的孩子,但是自理能力極差,在家中一切瑣事都有父母打理。五年級的學生了,剛學系鞋帶,早晨還要媽媽幫忙穿衣服……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症結:父母的過度呵護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接著,我對症下葯,在李老師的配合下,首先與孩子的父母進行了溝通並且達成共識,從劉XX的生活、學習兩方面入手,培養其自理、自立、自主能力。果然,劉XX有了變化,上課時眼睛明亮了,下課後桌面總是整整齊齊,成績也不斷提高,我為學生的轉變感到欣慰。

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教育著自己!

案例(二)不但要有愛心,更要有恆心

在我所執教的五.二班有一個特別的孩子,並不因為他做了什麼奇怪的事,而是他別於其他孩子的懂事和成熟,從第一天上課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叫閆XX,每天負責督促同學打掃室外分擔區的衛生,平時話不多,老師安排的事,總能做得有模有樣;數學語文成績不錯,但英語卻是年組倒數的。從小父母離異,要強的媽媽獨自撫養他,兩個人租房子住,他經常自己一個人在家,甚至有的時候吃不上早飯,餓著肚子上學。通過多方了解和平時對他的觀察,他英語成績不好主要是因為:早期學英語時,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死記硬背;課後不注重預習、復習,沒有人輔導;後期隨著學習內容加深,失去信心興趣,放任自流。

大家都知道,單親家庭對孩子心理上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在找到原因之後我並沒有急於對他進行輔導,而是通過日常交流溝通,建立彼此的信任,小到家庭瑣事、所見所聞,大到學校社會。慢慢的他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對他的重視,更了解到媽媽辛苦。在此基礎上,從本學期我開始對他進行有計劃的英語輔導,效果良好,仍在堅持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是貫穿一生的形成教育。這一過程任重而道遠,我們每一個人,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別,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的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成為有用於社會的人。

Ⅷ 小學生典型案例分析都有哪些

一、基本情況:
魯某是一位我們班的學生,她是個很靦腆的小女生,性格內向,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打交道,也不愛說話。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小得幾乎像蚊子聲。面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的嘲笑她覺得自己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缺乏競爭勇氣和承受能力,導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裡是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一提考試就沒精神。如何幫助她增強自信心,走出這個陰影呢?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容易走神,老師課後布置的預習和復習工作不能有序進行,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說,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魯某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她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孩子過重的壓力在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獨、離群等情感障礙也會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里,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內向學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贊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奚落和家長的不滿。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佔了上風。
三、輔導策略: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學習都有損害,那麼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地評價自己呢?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認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沒有都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都的老師。為了去除魯某的畏懼心理,我在課余時間經常有意無意的找她閑談,讓她幫我抱作業本、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在上課時經常用眼神來鼓勵她,還經常對同學說:「看,張姣今天坐得真端正,聽課非常認真!」「張姣同學回答問題聲音大了,能讓我們聽得清楚。」「魯某同學……」漸漸的,魯某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一次,我進行課堂巡視時,她主動沖我笑了一天。
2.樹立信心,激起動力。
3.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魯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經常與家長聯系,詳細地分析了魯某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什麼,都要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並馬上誇獎她的閃光點,把家中得到的誇獎講給老師和同學,把在學校得到的表揚告訴父母。在評價中,魯某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魯某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她的學習成績在不斷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游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喜歡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缺乏自信,會產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她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對魯某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魯某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緒,正確的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大家給她的善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

Ⅸ 小學生成長案例

一、 什麼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的定義
關於教育案例的含義,許多專家學者有過不同的表述。雖然說法不同,卻也有一定的共識,如果概括為一個定義,即: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上海市七寶中學的青年教師王紅曾寫過一篇《走近語文教學的藝術殿堂》,其中寫到在一次作文講評課上,讓一個男生上講台朗讀,結果這位略有口吃的同學遭到了鬨笑。
台下的同學們緊緊注視著他,課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從後悔自責中省悟:初為人師的我不是也有過臨場時的恐懼和冷場時手足無措的尷尬嗎?然而是自信戰勝了這一切。有時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夠激活一個人內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難忘的失敗也往往可以摧毀一個人僅有的一點自信。眼前的這個男孩難道會陷入後一種情形嗎?不,絕不能。我終於微笑著開口了:「既然他不太習慣在眾目睽睽之下說話,那索性我們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聽吧!」我帶頭走到教室後,背對講台站定,同學們也紛紛趴下頭來。終於,我的背後傳來了輕巧的羞怯的聲音。那的確是篇好作文,寫的是他和父親間的故事。因為動情的緣故,我聽到他的聲音漸漸響了起來,停頓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聲情並茂了,我知道他已漸漸進入了狀態,湧上心頭的陣陣竊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頭看看他。我竟然發現台下早已經有不少同學抬起頭,默默地、贊許地注視著他。朗讀結束後,教室里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我知道這掌聲不僅僅是給予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張民生同志在《一個素質教育進課堂的生動案例》一文中,對這個事例評論道:
有口吃的孩子說不出話了,一般好教師的處理方式是:「沒關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機會,再好好准備一下。」但王紅有另一種視角,一種新的境界,這么處理這種場面,化解尷尬的處境,對於學生可能是終身難忘。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在教學過程中,思考問題的角度是以我原來設計好的教學過程為主呢,還是以學生為本去考慮問題。
(參見《上海教育科研》 1999年第6期)
上面這個案例通過生動細致的描述和准確到位的點評,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師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如何處理課堂上突發事件的經過,給人許多啟迪。這里為舉例方便,事例和點評分別選自兩篇文章,一般在撰寫案例時當然是合為一體的。
二、教育案例的特徵
案例是一種寫作的形式,那麼它與我們平時所說的論文等形式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特點呢?
1、體現教師作為研究者的主體作用。這種主體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在研究內容和對象上,以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為主,個人親歷的感受是教師案例研究的主要資源。
第二,在研究人員的組成上,以個人獨立研究為主,在獨立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個體間的交流和集體研究。
第三,在研究項目的構建上,以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反思為主。案例研究具有更多的工作研究的性質,大多不屬於正式立項的課題研究。
2、表達深切強烈的感受和體驗。
在案例研究中,教師往往處於一種「當事人」的地位,對所經歷的事件具有深切的感受和體驗。因而往往表達出強烈的情感傾向。這種情感表達生出一種感染力,使案例的讀者比較容易進入情境,與研究者分享此時此刻的感受和思考。案例研究的主體性和情境性,使研究者與讀者的溝通,建立在十分相似的經驗背景和思想基礎之上,情感表達促成了思想的共鳴,這也是案例研究這種形式易於為廣大教師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3、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4、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一般來說,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比較容易理解。教案和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相近,它們的區別也體現了案例的特點和價值。同樣是對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是有所選擇的。至於怎樣選擇,就要看案例撰寫的目的和功能了。
三、教育案例的類型
(一)一件事的案例。
選擇一件事作為研究的對象和內容,故事的生動感人常常是觸發教師研究和寫作的起因。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動」是敘事方式的一個基本特徵,它是研究的一個起點,但不應是追求的最終目標。從教師案例研究的角度看,案例研究水平的高低,或者說是衡量好與不好的標准,主要還在於故事所蘊涵的「教育」意義。例如有的學生受某個球星或歌星的奮斗經歷激勵,刻苦訓練,終於在大賽中獲得成功。這樣的事件固然也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卻與學校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系。同樣,曾有一個被學校成績困擾的女中學生,忿而向報刊投寄一篇《差生宣言》,發表後在校園里引起了轟動。這位女同學也深受鼓舞,從此以文科為主攻方向,終於考上了大學。如果把這個事例作為教育案例的研究內容,關注點顯然不能局限在學生身上,還要看學校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了什麼作用。
(二)一個人的案例
教育研究也是對人的研究。在學校生活中,作為研究者的教師經常會對某些特定的對象予以特別的關注,並產生進一步了解和研究的興趣。這些人可能是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可能是一個有特殊天賦的學生]、或者是一個本校或鄰校的優秀教師。通過對這些對象的研究,教師可以從中發現、體會和借鑒許多有益的、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如一種學習指導方法、一條教育原則、一種教學風格、一套管理措施等。
把一個人作為研究對象,就需要對他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因此,往往需要通過幾件或一系列的事件來反映。由於人的活動和經歷往往是豐富和復雜的,而案例研究受主體和篇幅的限制,反映的事件並不是越多越詳細越好,因此,研究者還要依據一定的研究重點和研究對象的特點,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來反映研究主題和研究結果。
(三)一次活動的案例
除課堂教學外,各種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校班團隊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等。與課堂教學相比,教育活動的形態更具開放性、生成性及不確定性的特點。教師在組織、開展和指導各種活動時,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活動的主題設計問題、組織形式問題、資源開發和環境支持問題、學生的自主管理問題、教師的參與指導問題等。
由於活動的過程和形態相對比較復雜,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研究來總結提煉教改經驗,根據工作的需要和實踐的體驗,對一次活動的基本過程或某個側面進行描述和分析。
四、 為什麼寫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依據不同的寫作目的以及確定的寫作范圍、時間、重點,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有偏於宏觀的,大到介紹一個國家或地區;有偏於微觀的,小到描述一堂課或一次活動。有的詳細敘述事件發展的長期過程;有的著重說明某個情境片斷。有的偏重理論分析;有的則偏重實踐描述。作為學校教師撰寫教育案例,一般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寫作的目的、功能和重點。
(一) 學習運用理論
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用於指導實踐,但不少教師總覺得理論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學一些具體方法來得實用。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憑經驗、憑感覺行事的情況並不少見,最終也影響了教師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的提高。產生這種現象有主客觀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的學習方式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以往那種單純為理論而學理論的學習方式的不足,把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經過書本學習,我們對許多理論觀點耳熟能詳,但這並不一定表明已經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過案例的形式學習運用理論,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比如這幾年來有關主體論的闡述很多,有的說學生是唯一的主體,有的說學生與教師都是主體,也有的說教師是主導性主體。到底誰是主體,單純從理論到理論的抽象說理,有時難以理解。如果結合一個具體的例子作一番分析,可能有助於解決問題。
(二) 總結教改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於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麼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麼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並明確有效的教育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後的實踐。
案例還是教師梳理記錄自己教學生涯的一種很好的形式。在學校和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並不適合寫成論文,也不想記成流水帳,那麼撰寫案例不失為一種選擇。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育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三) 促進交流研討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與撰寫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於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改實際情況,確定一定階段內的討論主題,圍繞某個主題或專題收集材料、撰寫案例、交流研討,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 怎樣寫好教育案例
(一) 案例的結構要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
對於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啟發。
六、 寫好案例的關鍵
寫文章要考慮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結構,並不等於有了好的案例。寫個好的教育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1、選擇復雜的情境
所謂復雜的情境,是指故事的發生、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決定。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像的餘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兩難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的思路和例證。
所謂復雜,也是相對的。你認為復雜,他認為不復雜;以前覺得復雜,現在覺得不復雜。因此教育情境的選擇,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選擇什麼樣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針對性。一是要符合當前教改實踐的需要,提出人們所關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問題;二是考慮案例交流的范圍,是公開發表,還是校內交流,或者僅供個人參考。總之,撰寫案例不能只顧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還要注意為什麼講、向誰講這個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境, 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育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案例能夠深入人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案例不同於教案和教學實錄的地方,好的案例應該能夠發揮這個特點和優勢。
人物心理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的心理活動。由於案例一般是教師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於教師這一方。自己怎麼想的,怎麼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來,自我感覺良好;但學生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對教學效果的看法是否與教師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們常說「備課要備兩頭」:備教材,備學生。真實地反映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
3、具有獨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決定的。因為,選擇復雜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種結構要素也好,都是從一定的觀察角度出發,在一定的思想觀點的引導下進行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具備這樣的功力沒有什麼秘訣和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磨煉去領悟和掌握。
案例能夠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學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適合於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第一線教師來寫作。要寫好案例,首先要有實踐的基礎和經驗的積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寫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勝過許多泛泛而談。說到底,好文章不是「寫」出來,而是「做」出來的。

Ⅹ 小學生問題學生教育案例

我班上有個學生叫李某 他是班上最調皮 最讓老師們頭疼的學生了
他頭腦雖然很靈活 但是自控能力差 上課隨便插嘴 講小話 不誠實
後來送到慧騰青少年心靈成長學校 那裡的心理老師給她進行了鑒別與診斷 發現李某是個極不自信的孩子 不敢主動與老師 同學 家長交往 也不敢說出內心的渴求與希望 總是躲避著別人的指責 小心地維護者自己僅有的一點自尊 壓抑著內心的情感 後來 心理老師就經常在學生面前表揚他 慢慢的 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滿足 增添了許多的自信 也經常願意與家長和老師溝通了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