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行為習慣怎樣培養
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包含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提出十項要求,簡稱「習慣養成雙十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內容
1、學會傾聽的習慣((1)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玩玩具及學慣用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看他們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3)要傾聽老師講解,並按要求認真練習。)
2、善於思考的習慣((1)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2)善於發現,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3)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
3、敢於提問的習慣((1)勤於思考,敢於質疑,與人交流,不怕說錯。(2)發言時,站得直,口齒清,講普通話,聲音要洪亮。)
4、與人合作的習慣((1)主動和同學、老師合作,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共同解決問題。(2)與同學交流時,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和觀點。)
5、自主讀書的習慣((1)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注重知識的積累。(2)樂於讀書,願意和書交朋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3)不閱讀不健康書籍,不看不健康光碟,不瀏覽不健康網站。(4)愛護書籍,不在公用書籍上亂寫亂畫。)
6、認真書寫的習慣((1)讀寫姿勢端正,會正確執筆,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頭,執筆處離筆尖一寸。(2)書寫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潔凈,不亂用塗改液和修正紙。文字和符號都要規范,格式要美觀。)
7、自評互評的習慣((1)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學生學會激勵性的評價,既會評價自己,又會評價別人。)
8、搜集資料的習慣((1)能利用查閱圖書、上網瀏覽、實地考察、走訪調查等渠道主動搜集與學習相關的材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2)對搜集的各種資料能進行分析、歸類、整合。)
9、動手操作的習慣((1)學生能獨立完成教科書上所要求的各類操作實驗,操作步驟正確。)
10、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1)能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完成並細心檢查作業。(2)注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⑵ 怎樣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
一、提高認識,教師言傳身教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行為習慣不能養成,為什麼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要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辨別能力,並通過與優秀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從而和自己進行對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別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讓學生形成共識,從而取長補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
1、師生認真學習有關條例,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准繩,重點抓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制訂開展養成教育的具體措施,教育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使用文明語言,禮貌待人,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
2、學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與教師在一起,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早晨,學校領導、學生代表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師生互相問好;每個星期一舉行庄嚴的升旗儀式,老師正規的禮儀動作給學生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給學生播撒了文明習慣養成教育的良種。
教師要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不應該只教書,不育人,不能當「教書匠」。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認真探索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的規律,把說在嘴上,寫在紙上的「教書育人」切實記在心裡,落實到行動上,自覺站在育人的高度進行教學。
二、根據學齡特點實施分層教育
1、低年級學生,通過各種競賽,通過得小金星,初步養成。
低年級的學生,最缺乏自覺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沒有意識。作業時常不做或忘記帶回家;廢紙到處亂扔,自己的課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麼,沒用就扔;教室里追逐打鬧,當班主任的最頭痛,不管怎麼說都沒用,上課講了,下課就又在教室了跑了。但他們也有自身的特點,就是有好勝心理,也愛挑別人的毛病。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些讓他們形成自律。
我們可用「比比誰最棒」的方法。課堂上,把要求告訴他們:小朋友們,你們都很棒!但老師不知道,哪個小朋友是最棒的。不如我們來比比看,究竟是誰最棒。老師這里有一些小金星,你們想要嗎?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只有達到老師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金星。
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然後你可以布置任務和要求。但剛開始,要求不能過高,從淺入深,逐步提高。同時要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幫助別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這種方法也可評價學生的課下表現。
然後利用班會課,總結學生一周來的表現情況,指出缺點,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同時分發小金星。老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贊語,也不要吝嗇小金星,只要有肯定之處,都可以得到,這樣更能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小金星可以讓學生自己貼到榮譽角上去,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發現小學生的行為都有明顯提高,很多事情無需老師督促,學生之間便會相互指出,然後加以改正。
2、中年級學生,利用天天行為規范,形成自律。
中段年級小學生漸漸的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會主動思考,判斷是非對錯。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們的大腦里開始會比較,但出發點大多考慮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指責。他們所想到的還比較片面,有時還不夠成熟,自律能力還不夠強。
此時應當加強他們的行為規范。根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需要,利用班會課通過學生提議,老師完善,共同制訂「天天行為規范」, 每個學生都有一張,要求每個同學每天看一邊,每天督促自己按「天天行為規范」要求努力做到。經過幾個月的實踐後,每位學生都能自覺的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看到水龍頭沒擰緊,他們便會主動上前擰緊;看到地面上有紙屑,他們能主動拾起來;看到小同學摔倒了,他們會主動上前將他扶起。由此看出: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能使學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師教育管理更加輕松。
3、高年級學生,利用榮譽,增強自身使命感。
高年級小學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轉為自律。此時,老師會發現他們越來越難管,也越來越難溝通。他們似乎已經習慣於學校的條條框框,習慣於老師的嘮叨不休。對於行為習慣,他們很少違反,但也不會主動,看到不好的現象也常常事不管己,高高掛起。
對於高段學生,一味說教不行,採用比賽也無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怎麼辦呢?可採用多種方法結合。學校的競賽,要積極爭先,拿出榜樣作用。同時班級里開展「班級榮譽,我的責任」活動,以加強每個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同時把所有責任,讓每個學生承擔。中國有句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是這種思想,讓人覺得彷彿好壞是所有人的責任,就可以減輕自身的責任,恰恰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沒有責任了。所以我們班級奉行「班級榮譽,我的責任」,誰犯了錯誤,就要承擔一切責任。班級得到了榮譽,也是你的榮譽。
有了責任,才有動力,才會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養成自我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學中,學生行為習慣的好壞,對於教育任務的完成,對於學生的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對於每位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不能只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三、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矯正學生不良行為。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家校配合,構築良好育人環境。日本教育家福澤渝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家庭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規守矩,家長首先要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並注意盡量避免消極言行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我們主要通過家訪、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和實行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聯系,指導家庭教育,開展「我和規范同成長」的家校活動。使家長了解並配合學校貫徹落實新《守則》和《規范》,改進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極做法,共同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
2、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懂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人的社會化過程,社會化的過程伴隨人的一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是不可或缺的,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感受遵規守法對成長的重要。因此,學校要善於與周邊的社區單位取得聯系,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為我們提供的豐富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優良品德。比如培訓安全小衛士,讓他們不只在校內,在校外也要起到監督檢查的作用,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維護公共秩序的工作,讓學生從以往簡單、空洞的說教變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地養成了珍愛生命、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好品質。
四、注重反復,強化訓練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自製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同時設計一些簡單、易行、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通過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實驗證明,一項行為習慣至少要經過21天不間斷的訓練才能形成。可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長期堅持,反復訓練。
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范要求相對照。並且每月根據學生實際更換新的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同時,教師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可以通過「電話」、「家校聯系卡」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地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當某種良好的行為或動作通過強化訓練,已經滲透到他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經中的時候,才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個時候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才能算真正養成了。我們只有立足於「知」「行」統一的原則,在課內外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行為習慣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各個細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品德。
⑶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標准要求
培養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什麼是習慣?為什麼要培養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什麼是習慣
1、習慣是一種行為方式。
2、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3、習慣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二)習慣的分類
習慣簡單可以分為良好習慣和不良習慣。
(三)為什麼要培養兒童的良好學習習慣
1、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習慣就是素質,習慣影響人格。
2、兒童時期是養成習慣的關鍵期:培養始於父母,養成始於家庭,關鍵在於幼兒園和小學。
3、加強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應該求真務實,從培養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開始。
俄羅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烏申茲基說過:人的好習慣就像是在銀行里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還不清,最後逼得人走入歧途。這個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長要想給自己的兒女留下什麼?我想應該給我們的子女從現在開始留下好的習慣,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財富。
二、培養兒童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嬰兒期(0-3歲)培養兒童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禮貌習慣。
(二)幼兒期(3-6歲)鞏固和擴展嬰兒時期養成的習慣,培養初步的學習習慣和遵守規則的習慣。
(三)小學時期(6-11歲)鞏固和擴展嬰幼兒時期養成的習慣,培養學習習慣、遵守規則的習慣、交往的習慣、生活自理和自我保護的習慣。
我重點講講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我總結一個小學生學習好的三個關鍵要素是:1、學習的動力,就是愛學2、學習方法,就是會學習3、勤學習,就是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勤學習是學習好的保障。
小學生要培養的學習習慣有八個:
1、 明日學具,准備齊全
我在西城區一所比較不錯的小學做過一個調查,這個學校有一千個孩子,我在學校大門口站著看遲到情況,一千個學生竟然一個遲到的都沒有。等上課鈴聲一響,我就看見有八個孩子慌慌張張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攔住他們問他們干什麼去。其中一個小男生說:「我媽沒把我的語文書裝我書包里,我得回家取書」。我又問另外一個:「你干嗎去?」答:「今天有體育課,我忘記穿運動鞋了」。我問你們都是幾年級了,他們說是四年級了。我就說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們自己應該准備好的。你們早應該在一、二年級就養成這個習慣。
2、今天任務,今天完成
3、發現錯誤,及時改正
有一個小男孩,挺聰明,但是數學總是80多分,沒得到一回滿分。我就覺得奇怪。後來就知道怎麼回事了。這個小男孩到四年級的時候,班上剛換了一個男班主任,這個班主任老師看了這個小男孩的數學卷子就明白了,就把小男孩叫到身邊來,說:「過來過來,我考你一道題」。老師問:「7×8=?」小男孩說:「這太簡單了,7×8=58啊」。同學聽了都哈哈大笑。老師說:「你錯了,你都錯了三年了,你自己好好演算一下7個8相加是多少?」孩子演算完了說:「怎麼7×8=56啊,我一直以為7×8=58呢。」就是這么一個小故事告訴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錯誤的時候,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沒有及時地幫助孩子糾正,所以孩子才會一直把錯的當對的。學習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識上的錯誤,所以家長和孩子不要怕學習上出現的錯誤,錯了要馬上改過來。
4、專心學習,珍惜時間
六一節前我給孩子的家長咨詢發現家長普遍反映一個問題:孩子學習磨蹭。我建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寫作業提出三個要求;數量、質量、時間。以前家長和老師只對孩子寫作業有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但是現在不要忽視學習效率,重視學習效率就要重視學習的時間掌握。
5、讀書寫字,姿勢端正
現在的小學生很多讀書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現在北京的小學生近視率達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視情況非常嚴重。我們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讀書寫字姿勢端正,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6、課前預習,單元復習
小學生要從二年級開始培養這個習慣,這個對學習非常重要。我這里提倡單元復習,是因為我們的學生往往掌握的知識是分散的知識點,掌握系統的知識才會對學習的應用個更為有用。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注重單元的復習,學會把零散的知識組織成系統的知識。
我給大家介紹三個復習方法:正向復習法、橫向復習法、重點復習法。
7、讀書看報,查找資料
家長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讀課外書是浪費時間。其實讀課外書有四點好處:學會做人、增長知識、學會寫作、有助於課內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新課程標准對小學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學生要閱讀145萬字。對一年級小學生沒有要求,對二年級小學生要求看5萬字,三、四年級小學生各看20萬字,五、六年級小學生各看50萬字。學會查找資料最好的辦法就是上網查找,正是為了適應這個要求,我們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
8、學有計劃,學有目標
⑷ 小學生如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結一個小學生學習好的三個關鍵要素是:1、學習的動力,就是愛學2、學習方法,就是會學習3、勤學習,就是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勤學習是學習好的保障。
小學生要培養的學習習慣有八個:
1、 明日學具,准備齊全
我在西城區一所比較不錯的小學做過一個調查,這個學校有一千個孩子,我在學校大門口站著看遲到情況,一千個學生竟然一個遲到的都沒有。等上課鈴聲一響,我就看見有八個孩子慌慌張張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攔住他們問他們干什麼去。其中一個小男生說:「我媽沒把我的語文書裝我書包里,我得回家取書」。我又問另外一個:「你干嗎去?」答:「今天有體育課,我忘記穿運動鞋了」。我問你們都是幾年級了,他們說是四年級了。我就說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們自己應該准備好的。你們早應該在一、二年級就養成這個習慣。
2、今天任務,今天完成
3、發現錯誤,及時改正
有一個小男孩,挺聰明,但是數學總是80多分,沒得到一回滿分。我就覺得奇怪。後來就知道怎麼回事了。這個小男孩到四年級的時候,班上剛換了一個男班主任,這個班主任老師看了這個小男孩的數學卷子就明白了,就把小男孩叫到身邊來,說:「過來過來,我考你一道題」。老師問:「7×8=?」小男孩說:「這太簡單了,7×8=58啊」。同學聽了都哈哈大笑。老師說:「你錯了,你都錯了三年了,你自己好好演算一下7個8相加是多少?」孩子演算完了說:「怎麼7×8=56啊,我一直以為7×8=58呢。」就是這么一個小故事告訴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錯誤的時候,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沒有及時地幫助孩子糾正,所以孩子才會一直把錯的當對的。學習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識上的錯誤,所以家長和孩子不要怕學習上出現的錯誤,錯了要馬上改過來。
4、專心學習,珍惜時間
六一節前我給孩子的家長咨詢發現家長普遍反映一個問題:孩子學習磨蹭。我建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寫作業提出三個要求;數量、質量、時間。以前家長和老師只對孩子寫作業有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但是現在不要忽視學習效率,重視學習效率就要重視學習的時間掌握。
5、讀書寫字,姿勢端正
現在的小學生很多讀書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現在北京的小學生近視率達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視情況非常嚴重。我們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讀書寫字姿勢端正,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6、課前預習,單元復習
小學生要從二年級開始培養這個習慣,這個對學習非常重要。我這里提倡單元復習,是因為我們的學生往往掌握的知識是分散的知識點,掌握系統的知識才會對學習的應用個更為有用。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注重單元的復習,學會把零散的知識組織成系統的知識。
我給大家介紹三個復習方法:正向復習法、橫向復習法、重點復習法。
7、讀書看報,查找資料
家長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讀課外書是浪費時間。其實讀課外書有四點好處:學會做人、增長知識、學會寫作、有助於課內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新課程標准對小學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學生要閱讀145萬字。對一年級小學生沒有要求,對二年級小學生要求看5萬字,三、四年級小學生各看20萬字,五、六年級小學生各看50萬字。學會查找資料最好的辦法就是上網查找,正是為了適應這個要求,我們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
8、學有計劃,學有目標
⑸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20條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版2004年9月1日起執行):
1、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2、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
3、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考試不作弊。
4、尊老愛幼,平等待人。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不譏笑、戲弄他人。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
5、尊敬老師,見面行禮,主動問好,接受老師的教導,與老師交流。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會用禮貌用語。
6、不罵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間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隨意翻動別人的物品,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7、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不嫉妒別人。遇到挫折和失敗不灰心,不氣餒,遇到困難努力克服。
8、愛惜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節約水電,不比吃穿,不亂花錢。
9、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有病有事要請假,放學後按時回家。參加活動守時,不能參加事先請假。
10、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後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
11、課前准備好學慣用品,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回答問題聲音清楚,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課間活動有秩序。
12、課前預習,課後認真復習,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13、愛護公物,不在課桌椅、建築物和文物古跡上塗抹刻畫。損壞公物要賠償。拾到東西歸還失主或交公。
14、堅持鍛煉身體,認真做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讀書、寫字姿勢正確。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
15、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莊稼和有益動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
16、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少先隊員服從隊的決議,不做有損集體榮譽的事,集體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學會合作。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多觀察,勤動手。
17、遵守交通法規,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不在公路、鐵路、碼頭玩耍和追逐打鬧。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場所不擁擠,不喧嘩,禮讓他人。乘公共車、船等主動購票,主動給老幼病殘孕讓座。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觸電、防盜、防中毒,不做有危險的游戲。
20、閱讀、觀看健康有益的圖書、報刊、音像和網上信息,收聽、收看內容健康的廣播電視節目。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遠離毒品,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不進入網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內的場所。敢於斗爭,遇到壞人壞事主動報告。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共20條,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宜繁瑣。小學生年齡小,因此,既要對他們嚴格要求,又要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各地在貫徹《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時,應與《小學生守則》的教育和貫徹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結合起來。
(5)小學生行為習慣擴展閱讀:
1、《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依據國家正式頒發的《小學生守則》制定的,是國家對小學生日常行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目的在於加強對小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和行為訓練,以促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集中體現了對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對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3、《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發布,是教育系統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給予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幹部、教師及中小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本地本校實際出發,健全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做到教育的經常化、制度化。
4、《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分別自1981年、1991年、1994年發布以來,對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發展變化,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教育部對上述守則和規范進行了修訂,將《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守則》合並為《中小學生守則》(以下簡稱《守則》),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補充,形成新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以下簡稱《規范》)。
5、修訂後的《守則》及《規范》自2004年9月1日起執行。
⑹ 小學生的行為習慣怎樣養成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輸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特點,相應地開展主題班會、集體游戲,參觀旅遊等一系列課外活動,深化教學內容。如,每年的清明節可組織學生去烈士紀念碑前掃墓,緬懷烈士的英雄事跡,從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學習和生活。
二、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矯正學生不良行為。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家校配合,構築良好育人環境。
2、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懂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好習慣,就是行為的自動化。我們只有立足於「知」「行」統一的原則,在課內外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行為習慣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各個細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品德。
3、要因材施教。俗話說:「一母生百般」。對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區別對待。
⑺ 小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哪些
一、9個衛生好習慣
(1)飯前便後洗手 (2)早晚刷牙 (3)每晚洗腳洗襪子
(4)手臟了及時洗(5)不隨意席地而坐6)常換衣服常洗澡
(7)不隨地吐痰(8)不亂扔垃圾9)隨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二、9個飲食好習慣
(1)定時定量 (2)細嚼慢咽 (3)吃飯時不說話不出聲
(4)愛惜糧食 (5)不挑食不偏食 (6)不吃不合格食品
(7)不邊走邊吃 (8)少喝飲料多喝白開水 (9)少吃零食
三、9個安全好習慣
(1)遵守交通規則 (2)遵守公共秩序 (3)不急追猛跑
(4)不玩火 (5)不逞能6)離家離校要向家長或老師打招呼
(7)右行禮讓 (8)有自我保護意識 (9)不做危險動作
四、9個運動好習慣
(1)每天運動一小時(2)認真完成每一次練習(3)全面鍛煉身體
(4)常到大自然去 (5)循序漸進 (6)做好准備活動
(7)經常散步 (8)積極參加體育比賽 (9)不斷嘗試新項目
五、9個勞動好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家裡的事情主動做
(3)別人的事情幫助做 (4)按操作程序勞動
(5)學會共同勞動 (6)勞動中注意自我保護
(7)找竅門探索巧幹 (8)勞動結束後整理現場
(9)愛護和珍惜勞動成果
六、9個禮貌好習慣
(1)進別人的房間要敲門 (2)不亂翻別人的東西
(3)用雙手接遞長輩的東西 (4)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5)禮貌待客(6)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7)使用禮貌用語
(8)在公共場合要安靜 (9)見到熟人要主動打招呼
⑻ 小學生應具備哪些良好習慣
要培養小學生哪些良好習慣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卡耐基說:「人不會因過度勞累而死,卻會放盪和憂煩而去。要使你不至於過度勞累和憂煩,請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深刻指出: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由此可見,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從事基礎教育的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這一話題。下面,我就從小學生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和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習慣這兩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一小學生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習慣是多個方面的。人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張嘴,都能流露出習慣的好壞。習慣體現在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中。小學生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呢?也許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小學生應著重培養以下幾個方面良好的習慣。(一)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學會學習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力之一,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學生學會學習、獲得學習成功的基本保障。小學生應培養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一是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更自信,也可以讓學生在預習中摸索出一些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還可以縮短學困生和優生之間的差距。二是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發言、勤做筆記的習慣。課堂高效率是取得好成績最核心的因素。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用心聽講的同學,他才會真正走進課堂、走進文本,才會將學習和思考有機結合起來。不懂就問,並隨時記下學習中的收獲或疑惑。三是按時按質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反饋形式。通過培養這一習慣,讓學生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養成規范書寫、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四是及時復習的習慣。人的記憶力都有遺忘的特性。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及時復習加以鞏固,就會很快遺忘。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都說明及時復習是非常必要的。五是考試中認真審題、仔細答題、用心檢查的習慣。考試是對學生綜合學習情況的重要檢測手段。小學生往往粗心大意,考試中不看題的現象屢見不鮮。試卷做好後不檢查的大有人在。因此,我們必須培養他們良好的考試習慣。六是課外主動閱讀和積累的習慣。學生的書本提供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它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學生從小養成主動閱讀和積累的習慣。通過閱讀和積累,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培養能力。(二)良好的勞動、衛生習慣熱愛勞動、講究衛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應具備的良好品質。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一是要求學生熱愛勞動,能積極參加各項勞動並完成勞動任務;二是讓學生在勞動中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三是讓學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並從勞動中獲得成功、感悟生活、錘煉品格,提升情操。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一是要求學生講究個人衛生。包括勤洗頭洗澡、勤換衣、勤剪指甲的習慣;睡前不吃零食、早晚刷牙、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等。二是要求學生講究公共衛生。包括保持寢室、教室、清潔區的清潔;不在牆壁上亂貼、亂畫、亂寫;不在校園及公共場所亂扔果皮紙屑、垃圾;不隨地吐痰等。(三)良好的安全習慣安全是一切活動的前提。我們應培養學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安全:一是交通安全。做到遵守路隊紀律,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過馬路和鐵路時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不乘坐非客運車輛,不攔車、不爬車;不騎自行車上學等。二是食品衛生安全。做到不購買「三無」商品,不吃過期和變質的食品;不喝生水;不暴飲暴食等。三是體育運動、課間活動安全。做到參加體育運動,遵守運動規則,掌握運動器材的要領;課間做到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鬧,上下樓梯不擁擠、不推搡等。四是防火、防水、防觸電等安全。做到不玩火、不觸摸電器設備;不下河、下溝、下堰塘游泳和玩耍;不攜帶危險物品上學,如易燃、易爆物品等。五是人身財產安全。做到未經家長同意,不私自外出借宿;不和陌生人離開學校或家庭;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財務,如學慣用具、零用錢等。(四)良好的品德習慣1993年,聯合國在中國召開了主題為「21世紀挑戰及教育改革」會議。來自24個國家的專家提出一個共同的看法:新世紀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個挑戰,既不是新技術革命,也不是經濟發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問題。一個道德情感貧乏、缺乏責任感的人是不會真正關心他人、無法與他人真誠合作、也無法適應未來社會的。因此,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習慣是當務之急。我認為,小學生應著重培養以下方面的品德習慣:一是文明禮儀習慣。包括升旗、集會時不與他人講話、不做小動作;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會使用禮貌用語,遇到來賓不圍觀;不打架、不罵人,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不追逐打鬧,不做危險的游戲;不給別人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或智力有缺陷的同學;到別人家時先敲門、經主人允許後方可推門進入、進辦公室喊「報告」;接受別人的幫助,要真誠地向別人致謝等。二是誠實守信、關愛他人的習慣。做到不說謊話,不欺騙父母、老師、同學和他人;說話算數、信守承諾;心中有他人,能體諒父母的辛勞,關心父母、孝敬父母;能理解老師的辛苦,尊敬老師、熱愛老師;能與同學和睦相處,關心同學、愛護同學等。二、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習慣人並非生來就具有某些好的習慣或不好的習慣,而是在後天慢慢養成的。好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習慣,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我結合個人的工作實踐,來談一談,僅供參考。(一)明確提出要求——良好習慣形成的前提條件小學生年齡小,學習、運動、勞動、生活等隨意性強、自我約束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他們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其它方面,往往憑興趣。他們並不清楚到底該怎麼做。因此,作為教師,首先應向他們明確提出要求,並利用班會等時間逐項講清楚,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習慣,懂得該怎麼做才能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二)開展多種活動——良好習慣養成的有效途徑習慣本身就是在實踐中養成的。離開了實踐,習慣就無法養成。而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喜歡各種活動。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張揚個性,形成良好的習慣。(三)制定評價標准——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學生的良好習慣是否養成不是他自己說了算,也不是老師說了算,必須有一個科學的評價標准。這個評價標准各班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現狀,由老師或師生共同來制定。內容盡量要細化,標准要明確。可將制訂好的評價標准張貼上牆,定期對全班學生進行評價,並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獎勵。(四)培養責任心——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因素責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它不僅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響到兒童的學習與智力,同時,它也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因素。因為,學生有了責任心,他就會自覺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他就會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他就會珍愛生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他就會主動關心父母,承擔家庭責任,對家庭負責;他就會熱愛集體,對集體負責;他就會講公德、守規則,對社會負責。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獲到的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獲到的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獲到的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獲到的是一個命運。」可見,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此,我們衷心祝願每一位老師播種的是一個科學的行為,收獲的是一個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