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獨立完成作業,學會預習新知識,復習總結學過的知識。
㈡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一、共情:能感覺到您對孩子的學習非常上心,孩子最近的表現讓您感到失望,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看看可以做些什麼,您覺得可以嗎?
二、具體化:您指孩子學習態度和習慣都特別不好,能具體的談一談嗎?或者舉幾個例子談一下?(先問清家長態度特別不好具體指什麼,要突出「特別」二字,因為一般家長在這樣說的時候,都是帶著很多情緒的,所以真實情況也許沒有想像的嚴重。
三、探究問題成因,並具體分析:
a 學習態度問題:4-6年級的孩子,家長認為在學習態度上的問題,往往是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即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而且也可能是家長給孩子強加的一些觀念,孩子並不認可。
解決:
(1)找時間和孩子一起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孩子對於學習的認識,即使孩子的回答家長不滿意,也不可用直接批評與職責的方式試圖糾正,這對於大齡孩子來說基本是沒用的,雙方都先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然後一起找到一個雙方都認可的即可。
(2)如果與家長的關系不錯,也可引導家長自己思考,那些學習態度與觀念,是家長自己期待的,還是學生自己期待的,家長是否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如果期待過高,則要引導適當降低期待。
b 學習習慣問題:學習習慣不好,也可以導致學生的學習沒有效率,成績下降。
解決:
(1)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表,越細致越好,操作性要強。
(2)幫助孩子了解學習是包括「課前預習+認真聽講+課後作業練習+鞏固復習+重點難點提升+測試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完整過程,學校里往往解決的是上課講解、課後練習與測試三大塊,「課前預習、鞏固復習、重點難點提升」這幾項則需要在家裡完成。平常可以准備錯題本,將錯誤問題記錄下來,如果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習慣不能良好的養成,則需要專業機構老師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
㈢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共情:孩子挺聽話,但就是提不起學習情緒,因此學習成績也一直不理想,對嗎?
二、具體化:您可以舉例說明下孩子學習興趣的具體表現嗎?
三、探討問題的成因,並具體分析:
a 孩子的學習總是被批評,沒有成就感
解決:多肯定孩子學習當中的優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成績,激發孩子內在的價值感;
b 孩子總是被打擊,沒有學習興趣
解決:不斷鼓勵孩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不斷加大學習前進的動力;
c 孩子的興趣愛好都被打壓,孩子失去了好奇與探索的天性
解決: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保護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並恰如其分的引導至學習內容當中,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d 孩子沒有夢想,對學習,對什麼都沒有期待
解決: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的夢想,用夢想的自然力量,引導出孩子自發自願的奮斗目標,以及學習目標。以上內容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對家長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家長可以積極參加優勝的免費家庭教育講座,在專家的指導下,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高度,從而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
㈣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覺性
學校是教育的「生命場」,教學不是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師生共生發展的過程。「新基礎教育」的理念所給予每位老師的頭腦風暴都是「台風級」的。相信風暴過後,在我們的課堂中,老師與學生能共同迸發出更為精彩的火花。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作為一名班主任粗淺的談幾點在「育生命自覺」中的做法: 1、尊重學生,培養意識。
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老師是重視他的,從而使每個學生的人格得到遵重。學生最不喜歡偏心的老師,偏心的結果是老師得不到學生的信任。公平對待學生,在贏得學生信任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對班級的凝聚力,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明確是非觀念。因而,班上的事情讓學生自己說了算,自己說了的事情自己做,決不把老師的意識強加給學生,學生既得到了誠信鍛煉,又培養了學生的自覺意識。
2、模範帶頭,初步養成。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層的組織單位,而班主任則是這個單位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範。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教育學生團結友愛,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師、同事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風范去影響學生,當好學生健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3、引入競賽,強化形成。
小學生最缺乏自覺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沒有意識。作業時常不做或忘記帶回家;廢紙到處亂扔,自己的課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麼,沒用就扔;教室里追逐打鬧,今天你頭出血,明天他手擦破皮。當班主任的最頭痛,不管怎麼說都沒用,上課講了,下課就又在教室了跑了。但他們也有自身的特點,就是有好勝心理,也愛挑別人的毛病。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些讓他們形成自律。
有一次,我買來一包小紅星,又在牆上最顯眼的地方布置了一塊「比比誰最棒」的榮譽角。課堂上,我把要求告訴給學生聽:小朋友們,你們都很棒!但老師不知道,哪個小朋友是最棒的。不如我們來比比看,究竟是誰最棒。老師這里有一些小紅星,你們想要嗎?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只有達到老師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紅星。
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然後你可以布置任務和要求。但剛開始,要求不能過高,從淺入深,逐步提高。同時要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幫助別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
每次利用班會課,總結學生們一周來的表現情況,指出缺點,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同時分發小紅星。老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贊語,也不要吝嗇小紅星,只要有肯定之處,都可以得到,這樣更能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
4、和諧共處,催化自覺。
和諧是當今的主題,教育也不例外。學生到學校是犯錯誤的,每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教師的處理方法很重要,如果動則訓斥學生,往往適得其反,而是要幫助學生認識和反省錯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相信他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錯誤,讓學生在錯誤中得到成長和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和老師的親和關系,親其師,信其道,老師在這樣的教育和引導下,學生會乖乖地自覺了,師生關系和諧了。有的學生自覺性形成的過程中會出現間斷或反復,但我沒有絲毫不耐煩,總是平心靜氣地想怎麼跟他們談。我發現,越是這樣,學生越能自覺,越能增強自覺性。
㈤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心理策略:培養意識,形成動手參與定勢 l. 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興趣激發的方法很多,我們依據現行美術教材體系,從中高段美術教材的挖掘入手。 2. 以新激趣:學生普遍具有一種獵奇心理。新奇的東西往往會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強烈慾望,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教學內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鮮感。 3. 以情激趣:在繪畫教學中,有許多內容都包含著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學生的情感發展很快,教師要努力去撥響學生學習後的"情弦"。學生動了情,繼而就有了情趣,有了與教師、作品同頻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從而以情造像,圖情並茂。以美激趣:"美"是美術課具有的獨特的優越之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學當中,我們應充分挖掘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需要和審美潛能,讓他們體驗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學生沉浸在美的氛圍中,就會收到"唯恐聆聽之不周,不知鈴聲之響"的效果。 4. 溝通情感:我們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有助於學生的動手參與,有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1) 縮短師生距離。實驗表明,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強度及時間。因此,教師可採用主動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的方式"接近"後面的學生,縮短與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動手參與創造條件。 (2) 給予學生安全感。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為了使學生積極動手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論好壞,都不會影響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做的不好時不會受到批評與嘲笑。針對這點,多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動手參與各種活動,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使用一些使人輕松愉快的幽默,給學生安全感,那麼,即使沒把握,學生也會爭先恐後地參與,其創造性也會大大增強。 (3) 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一定努力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產生成就感。既對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勵自己繼續前進。但是教師如果把學習任務的難度定得過低,學生不費多大勁就能夠達到,那麼,完成了任務學生也感到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難度過高,學生可能會不願去完成它或對此失去信心。因此,為了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教師應把難度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如何控制這個度,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隨機調節難度。當難度小時,教師可設置一些"障礙";當難度過大時,教師要適當處理,分步進行。同時,當學生失敗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鼓勵;當學生成功時,教師要給予表揚肯定,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願意動手動腦、參與創造。 二、行為策略:指導學法,賦予動手參與能力 教學是教和學的活動的統一體。教學方法既包含教師的教法,又包含學生的學法。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實現從教到學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應有系統地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有願望也有能力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進行創造。 l. 加強技法訓練 美術課對技法的要求很高,這是學生正確描繪製作對象,進行創作的基礎。技法訓練包含的內容較多。 2. 拓展想像空間 "想像是創作的源泉"世界上許多創造發明都是從想像開始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可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拓展想像空間,在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創設一種"不協調",使學生在探索的樂趣中尋求知識,培養動手能力,提高智力。 3. 選擇創作途徑 (1) 觀察比較法。中高段學生的觀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能自覺地、自主地觀察事物、分析異同。學生在繪畫中觀察比較自然和具體對象後,思維就有素材,接著以自身體驗進行創作就水到渠成。 (2) 玩做結合法。學生天性愛玩,根據他們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培養感性認識,實現自我表現的願望十分重要。 三、環境策略:創造條件,提供動手參與機會 學生有了動手參與的興趣、能力,還必須有參與機會,否則一切都成了"無本之木"。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參與機會。 l. 課堂繪畫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覽,讓學生在"看"中參與。繪畫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構成的可視圖像,學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別是同班同學的或同齡人的優秀作品展覽,一定程度上,學生都愛看,看了之後還會自覺地學習其中的優點。在上課前,拿一些前幾屆或平行班的作品當範例,或把自己班的優秀作品展覽,請同學按小組分別上去看。學生對此較感興趣,看得仔細,學得認真,因為這時的看,關繫到自己的具體操作。教師若再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優點,學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布置任務,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對於學生創作素材的積累也有很大的益處。 2. 學生走上講台,讓他們在"教"中參與。在傳統教育中,師講生聽。這種課堂氣氛中的學生沉悶、壓抑,主動性不能發揮不說,甚至感到"學海無涯"而厭課、厭學。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情緒積極,思維敏捷,想像豐富,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教師要努力營造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走上講台,參與"教學"。在做的同時,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3. 學生學會評價,讓他們在"說"中參與。大部分美術教師在作業講評中多採用教師講評法,可它受教師個人的年齡、性別、知識水平及愛好等的影響,往往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遏止學生的思維與個性發展。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我們可以採用師生互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形式;並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與能力循序漸進。
㈥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感
一、以讀為本
以讀為本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前提,《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見,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感知、理解的過程,也是培養語感的開始。在同一語言的反復熟讀中達到「成誦」的目的,這又是記憶、積累的過程。
二、自悟語感
教師憑學生已有語感素養,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感悟難度適宜的語言文字。
在讀書時,讓學生聯系過去相似的生活經驗,通過想像與聯想,將課文的文字元號轉化為生動、可感的畫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計劃地把難度適宜的文章,放手讓學生自讀、多讀、自悟,在頭腦中再現語言文字表述的圖像、情景,從而達到對課文直覺感悟的目的,進而提高語感。
三、揣摩品味
揣摩品味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關鍵,咬文嚼字、體味語言是語感訓練的關鍵環節。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一篇作品讀一兩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須多揣摩。」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徹,才能促進語感的發展。
1.語句比較
詞語和句子是組成語言大廈的基礎材料,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關鍵詞句表達出來的。課文中有些詞句,特別是那些表現文章中心、表達情感的精妙傳神的詞句,往往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我們只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比較和細細品味,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升華。
2.運用想像
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理解事物比較直觀,要領悟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的「引路」,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圖像」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感悟課文的意境,獲得豐富的語感。
3.聯系生活
生活體驗是語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礎。一定的言語總在一定的生活場景中出現,離開了生活體驗,語感的培養是蒼白的。只有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積累,設身處地的體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使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的圖像逐漸鮮明具體,擁有的感受才是真實的。
四、遷移表達
在培養語感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文中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味與琢磨上,還應該把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訓練作為語感廣化、深化的杠桿。教師指導學生結合教材範例,有重點、有計劃地設計一些新穎、靈活又扎實的延伸訓練,把理解、積累、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
五、生活體驗
夏丏尊曾說:「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繫到語言文字中去。……有了這種准備,才可以通過文字的橋梁,和作者心靈契合」。因此語感培養強調調動學生的生活與情感積累,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設身處地的體會感悟,容易與作者心意相契,非常有助於語感的培養。
㈦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情商
情商是指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樂觀幽默的品性,是面對並克服困難的勇氣,是自我激勵版、持之以恆的韌性,是權同情和關心他人的善良,是善於與人相處、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丹尼爾教授認為:個人的成功,智商的優劣佔20%,情緒智商的優劣佔80%。由此可知,如果要造就一個優秀的孩子,讓他將來事業有成,從小就要重視情商的培養。
那麼如何培養提高孩子的情商呢?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2、培養孩子誠實與正直的道德觀;
3、培養孩子的樂觀主義;
4、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孩子說話辦事的技巧;
6、教會孩子自我激勵;
孩子還小的話可塑性比較強強,但是童心未泯,過多的語言教育不太適合,建議家長通過游戲訓練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比如《普蕾成長計劃》,通過游戲的方式吸引孩子,專業的游戲訓練師通過游戲設置來改變孩子,全面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專注力、情商、逆商膽商等綜合素質。效果比單方面提升孩子的某一個素質要好得多!
㈧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的孩子敢於直言,敢於展示自己;自信的孩子心境平和、愉快,行動堅定有方向感;自信的孩子給人一種向上的、無比充實的感覺。因而自信心的培養與提高,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比知識的積累更為重要。拿破崙曾說過:「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們每一個意念都充滿力量。當你有強大的自信心去推動你成功的車輪,你就可平步青雲,無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嶺。」他認為:「信心是『不可能』這一毒葯的解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但自信心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後天的培養,而兒童時期是心理品質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大量研究表明在這個時期對孩子進行自信心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營造氛圍,樹立自信心。 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家、細想家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鮑威也曾講過:「缺乏自信心,是失敗的最大原因。」那麼,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就顯得尤為重要。基於此,我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現氛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如我常在班上組織朗讀比賽、書法比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辦手抄報比賽、辯論比賽等等。以前,我班學生自己組織了一次「我自信,我成功」的演講比賽。比賽前,同學們就認真准備稿子,積極地請教老師做指導。比賽現場,選手們都充滿自信,或抑揚頓挫,或激情飛揚,或深情告白,或旁徵博引,贏得了同學們的雷鳴般的掌聲。通過這次演講比賽,我們發現有很多學生都重新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重新振奮精神,再塑自我,揚起自信的風帆,樹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二、學會競爭,增強自信心。 自信心對於良好的競爭心理素質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就會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就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滿足學生這種心理需求的最好辦法是激勵。我在班級管理中,採用班幹部競爭上崗制度,每個願意為班集體服務的學生都可以上台發表自己的競選演說,競爭上崗。通過這種形式上崗的學生有正確的競爭態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積極、主動、認真、自信心很強。 三、教給方法,培養自信心。 小學生,培養自信心尤為重要,如果沒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張海迪通過自學,去參加高考,獲得碩士生學位,她不是天生就聰明,那她靠什麼,自信。如果她沒有信心,會去參加高考么,沒有信心參加高考,又怎麼能獲得碩士生學位呢?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心理體驗的獲得與鞏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斷刺激。小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尚處在被動階段,要讓其由被動轉為主動,成為自覺行為,除了教師的正確引導外,筆者認為掌握自信的方法是關鍵。 1、學會賞識自我 幫助孩子獲得自我認識和自我認同是孩子產生自信心的基礎。只有當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知道自己也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自信才會產生。因此,我經常用賞識的目光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有原則的、藝術的表揚調動他們內在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使他們始終感到「我能行」。 2、學會評價自我 記得有誰說過,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說學生擁有自信便已經擁有了成功的秘訣。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否恰當是學生情緒的晴雨表。如果學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師及時而中肯的評價,學生就會感到自己會被欣賞,就會愉快積極.從而增強自信心。反之,就會情緒低落,被動,缺乏自信心。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我們就要對學生多肯定,少批評,多表揚,少諷刺。盡量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找孩子身上的優點。讓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記得有一次,我班的一名好學生沒有考好,心情很差,自己認為「我不行」。我找他談心。我說,老師知道你一定作了充分的准備,你沒有考好是一個偶然,老師相信你。記住「我能行」。聽了我的話,該生自信的笑了,下一次,他真的考好了。「我能行」與「我不行」,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有本質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而「我不行」正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克服「我不行」的錯誤評價,正確認識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教師首先,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內容;其次,讓學生認真思考為什麼要自我否定;最後,讓學生採取積極行動,變自我否定為自我肯定,從而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 3、學會稱贊自我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傑絲·雷耳說過:「稱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對學生任何一點值得鼓勵的地方,我們都應該加以肯定,贊揚,激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並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使其持久的保存下去。巴特爾說過「愛和信任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所以,在與學生的交往中,適當地贊美學生,會增強一種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鼓勵代替批評,以贊美來啟迪學生潛在的動力,自覺的克服缺點,彌補不足,這比你去責怪,比你去埋怨會有效得多。現代的兒童教育觀更倡導對孩子鼓勵。那要想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老師就要適時、適地和適當地鼓勵孩子去想、去做、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表現自己的本領,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所做的哪怕是一點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難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當場表揚,教師要盡可能讓他們嘗試成功,因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動力,老師鼓勵學生的話不外乎「你真了不起」 「你能做好」「你真最棒」等。但就這么簡單的三五個字卻會在學生的心靈上「埋下」自信的「種子」。相反,當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遇到挫折失敗時,「笨死了」「你真煩人」的說法不僅會促使學生失去繼續努力的願望和勇氣,繼而失去信心,甚至有可能使他在一生中都找不到成功的基石——自信。因此,教師不管在何時何地,幫助學生的方法切忌埋怨、訓斥或與其他好學生對比。否則,對被幫助的學生造成的傷害無法低估。我認為:對成功者的鼓勵,是對其自信心的「綵球」再充一次氣,對失敗者的不否定,是保護其自信心的「綵球」不漏氣,促使其建立正確的態度,提高他再嘗試的信心,只有在成功和失敗累積起來的經驗之上建立的自信。才會使他終生受益。 四、培養特長,強化自信心。 謬·詹姆斯說:「每個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個人天生都具有獨特的視、聽、觸以及思維的方式。每個人都能成為富於思想與創造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一個成功者。」正因為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長。細心的教師會注意學生的「獨特方式」,一旦發現他的某種特長潛能,就滿腔熱情地因勢利導,運用肯定、鼓勵以及創設條件等手段強化它、發展它。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別人強,自己並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別人歧視自己時,自信和勇氣就油然而生,並逐步走向成功。積極性,又讓學生學會自主、自強、自信、自立,還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態,何樂而不為呢? 有人說,信心能創造奇跡,信心是心靈的第一化學家,也有人把信心比喻成一個人心理建築的工程師。因為當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潛意識就會拾起這種震撼,把它變成精神力量。由此可見,培養自信是多麼重要。願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成為學生的心理建築工程師,使每一個學生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永遠信心百倍,不怕挫折。另外,作為教師的我們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與學校、家庭、社會通力合作,共同編織培養孩子自信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