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浙江省瑞安家長殺害小學生事件的情況
事情本來不會發展到這一步的,老師在中推動了,說好了第二天在班上公開道歉,為什麼「班主任還安慰執意要求道歉的小藝家長,稱孩子們都很淳樸,不會故意欺負人",第二天的沒道歉徹底激怒了他,他才會做出過激行為,錯肯定是有,畢竟殺人不對。
⑵ 小學生歷過的重大生活事件
小學生經歷過的重大事件。那應該就是奧運會了。還有前些時間的開國大典。
⑶ 2006年韓國發生了涉及小學生的什麼性暴力事件
韓國大邱廣域市教育廳和警方昨日透露,有人報警稱當地10名中、小學男生集體強奸了3名女小學生,為此警方已開始調查。另外,《韓民族新聞》報道說,大邱某小學發生涉案人員竟超過100人的特大集體強奸案,但校方與大邱市教育廳在去年11月接到相關舉報後,5個月來並未報警,而且也沒有跟進調查,一直隱藏事件。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本月21日下午,大邱西區中學一名13歲的男生A某和附近一小學12歲男生B某等10人,在A某所在的初中網球場強奸了9歲的女生C某等3名小學生,受害女童的家長立即向兒童性暴力中心和警方報了案。
據報道,從家長團體、全教組、女性團體等組成的對策委員會掌握的情況來看,自2006年上學期以來,5至6年級男生以3至4年級的男女學生為對象實施了集體強奸和猥褻、威脅等各種惡行。
據悉,教師向相關學生問話後發現涉案的加害、受害學生超過100人。強奸案大多發生在男生之間,但以女生為施襲對象的集體強奸也有過幾次。
施襲學生主要是從網上觀看色情片段後,模仿片段內容的方式犯下性暴力惡行。這種性暴力在校內、游戲角、家中都曾頻繁發生。
小學生性暴力事件去年11月最早被揭發,當時一名小學教師發現學生們在教室里模仿性行為,對相關學生查問時首次確認性暴力事件。但校方僅以「家長通知書」的形式提醒家長注意,並要求教師們不要公開此事。此外,接到報告的大邱市教育廳也並未致力查明情況,而是遮掩事實至今。
⑷ 小學生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若是意外事故,首先要冷靜,想出最好的解決方法。
若是有壞人威脅,如果能將其制服,當然要勇敢的與其搏鬥。
若不能,可以採用呼救法、周旋法、等等。
實在不行,也要兩害相權取其輕。
使自己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
望對你有所幫助。
⑸ 小學生被砍事件」讓人心碎,如何和孩子談論惡性事件
每每面對類此惡性事件,作為家長,另一種心情也是極其復雜的——
如果孩子好奇地問起來,我們要不要,以及應該如何和他談論這些事?如果方法方式不得體,可能會對其心理健康引起一定的影響,嚴重者可能導致人格缺陷。今天課代表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告訴孩子也有光照不到的地方
今天的孩子需要知道世界上每天都有喜怒哀樂的事情,並且我們不僅僅是旁觀者。再說,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們也不可能讓孩子與這些新聞絕緣。與其讓孩子自己了解真相,甚至對社會心生恐懼,不如我們做家長的主動出擊,主動和孩子聊新聞,讓孩子學會思考並保護自己,而不是自我封閉。
那麼,該如何把握分寸,才能避免社會新聞的模仿效應,既提醒孩子保護自己,又免讓孩子心生過大的恐懼?台灣心理學家莫茲婷老師在接受《親子天下》采訪時,曾建議:
首先,家長不慌,孩子才不怕。不要揣測孩子之前聽到什麼,只要做好心理准備,從容地關心孩子對事件的了解。比如,「你知道有位大姐姐為了保護自己的好朋友被壞人傷害了嗎?」以此破題。
其次,討論事實,不要傳達偏見。驚悚社會事件的爆發往往伴隨著醜化、標簽、偏見,如「社會藏著很多殺人魔」,這些以偏概全的想法,會讓低年級孩子對世界產生錯誤判斷,對人感到不安與不信任。更好的做法,是指對孩子傳遞客觀事實。微信關注國暉律師事務所,掌握更多法律知識。
小學低年級時要明白
任何情緒都值得尊重和理解
誰都不喜歡負能量。但正是這種「不經意」,我們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人,或者在培養孩子這件事上口是心非、南轅北轍。我們應該理解有些事情不宜張揚的原因,但這卻不能成為讓孩子活在真空的借口,孩子需要知道世界上每天都有喜怒哀樂的事情,並且我們不僅僅是旁觀者。
除了讓孩子從小知道有這些事情,還有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丹麥在這個方面就做得不錯,他們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主張給孩子情緒教育,生活中不止有快樂,而且還有悲傷、憤怒等情緒。
丹麥學校里有一個全國性的同理心項目「Step by Step」——過程中,他們會看到帶有不同情緒表情的圖片,包括悲傷、恐懼、憤怒、沮喪和快樂,然後一起探討看到這些圖片時的感受,用盡可能具體的語言進行描繪,既要對別人的情緒進行敘述,也要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不過,這個項目不會要求孩子們對圖片內容做出判斷或評價,而是專注識別,讓他們明白到,任何情緒都值得尊重和理解。
當孩子對情緒有感性認識後,就可以更進一步。在一個名為「CAT-kit」的明星項目中,孩子們會通過不同的小道具,訓練自己判斷情緒的不同強度。例如通過貼貼紙的方式,將面部表情和不同程度的形容詞對應起來。或是通過繪畫的方式,畫出自己所理解的各種情緒。這個項目,會讓孩子對情感更加敏銳,准確捕捉到別人的想法,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
幫助孩子應對以及走出創傷
伴隨創傷事件而產生的不安、困惑和恐懼的情緒,無論孩子們是否直接經歷過災難,災難在他們身上的表現都會更加明顯,尤其是創傷事件多次在媒體通過圖片影像等不斷傳播。
而與成年人相比,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心理創傷,正確的支持和安慰也能讓他們恢復得更快。使用這些應對小貼士:你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恢復情感平衡,恢復他們對世界的信任,從創傷中走出來。
以下是讓孩子從創傷中恢復的一些方法與建議:
盡量減少媒體曝光
經歷過創傷性事件的兒童往往會因為無情的媒體報道而進一步造成創傷。過度暴露於令人不安的事件的圖像(例如反復觀看社交媒體或新聞網站上的視頻)甚至會對未直接受此事件影響的兒童或青少年造成創傷性壓力。
限制你的孩子看媒體所報道的創傷事件。 不要讓孩子在睡覺前觀看新聞或查看社交媒體,並由家長來控制電視、電腦和平板電腦的使用,以防止孩子反復觀看令人不安的鏡頭。
如果要看有關創傷性事件的新聞報道,一定要陪著孩子。你可以在你觀看時讓你的孩子感到放心,並幫助孩子正確理解信息。避免將你的孩子暴露在圖形圖像和視頻中, 閱讀報紙對於兒童或青少年來說通常較少受到傷害。
多多鼓勵孩子
你不能強迫你的孩子從創傷性壓力中恢復過來,但是你可以在治療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只需花時間在一起並且面對面地交談,免於電視、游戲等其他因素干擾。盡最大努力創造一個讓你的孩子感到安全的環境,以表達他們的感受並提出問題。
為你的孩子提供討論的機會,討論他們所經歷的或他們在媒體上看到的內容。鼓勵他們提出問題並表達他們的擔憂,但不要強迫他們說話。
承認並理解你的孩子的擔憂。創傷事件可能會引發你孩子無關的恐懼和問題。對你的孩子的安慰來自於你的理解和接受,所以即使他們看起來與你無關,也要承認他們的恐懼。
讓孩子放下戒備。這件事不是他們的錯,你愛他們,如果他們感到沮喪,憤怒或害怕是可以的。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說話。 有些孩子可能很難談論創傷性的經歷。一個年輕的孩子可能會覺得繪制一張描述他們感受的圖片比說出來更容易。然後你可以和你的孩子談談他們畫的是什麼。
說實話。雖然你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來調整你分享的信息,但一定要坦白地說,這很重要。如果有些事情是錯的,不要告訴他們沒有什麼是錯的。
和你的孩子做一些「正常」的事情,這些事情與創傷事件無關。鼓勵你的孩子尋找朋友,追求他們在創傷事件之前享受的游戲、體育和業余愛好。走出家門,外出去公園或海灘,享受游戲之夜,或一起看有趣或令人振奮的電影。
重建信任和安全感
創傷可以改變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們會覺得世界變得更加危險和可怕。你的孩子可能會變得更難相信他們的環境和其他人。你可以通過重建孩子的安全感來提供幫助。
培養習慣。 為孩子的生活建立一個可預測的結構和時間表,有助於讓孩子的世界再次變得更加穩定。盡量保持定時吃飯,做家庭作業和家庭活動。
盡量減少家中的壓力。 盡量確保你的孩子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休息、玩耍和娛樂。
管理自己的壓力。你越 冷靜、輕松和專注,你就越能幫助你的孩子。
說出未來並制定計劃。 這可以幫助抵消受創傷的兒童之間的共鳴,即覺得未來可怕,黯淡和不可預測。
遵守你的承諾。 你可以通過值得信賴的活動來幫助重建孩子的信任,保持一致並貫徹你說你要做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不要害怕承認它。不要通過製造不安來危害孩子對你的信任。
即使創傷事件發生得很遠,他們也可能擔心自己的安全。讓你的孩子感到安心,並讓他們正確理解事件。
⑹ 小學生在校發生意外的真實事件
可以升級到這安卓7.0嗎?
在腦電波開始平和你的中樞神經系統時,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動力在不斷增加。
⑺ 四川一小學生被老師體罰後身亡,事件的原委是怎樣的
9月10號,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發生了一起悲劇,一名10歲的小學生寧寧(化名)疑似因做錯了數學題受到老師體罰,最後在教師出現頭暈現象,送醫後搶救無效死亡。
針對此事,當地警方已經對此事進行了初步查證,並公布了調查結果:
9 月 10 日上午,張某等 8 名學生因答題錯誤受到任課教師王某懲罰。其中,張某兩次受罰,累計被王某用戒尺打手心 4 次,罰跪約 5 分鍾,其後張某在教室出現頭暈現象,被張某祖母和王某送醫院治療,經搶救無效於當日 15 時 30 分左右死亡。11 日,法醫對其進行了體表檢查,沒有發現明顯外傷。
總之,目前看來,寧寧死前遭遇過體罰這是肯定的,但體罰有都嚴重、是否是因為體罰致死尚不能下定論。目前,官方已針對此事啟動了法醫鑒定程序,涉事老師和學校校長均已被停職。我們期待工作組客觀、公正地進行調查,第一時間向外界公開事實真相,不冤枉好人,但是該被追究責任的也絕不能姑息。
⑻ 一些快樂的事件(小學生活)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就像歌詞所唱的那樣,老師正在講台上唾沫飛濺地講著畢業沖刺計劃,我的耳邊卻想起了這首比我年紀還要大的老歌,我的思緒也隨著歌聲穿過教室的窗戶,飛到了我再熟悉不過的校園。
我的六年級在我的忙碌中悄然而至,我甚至有點慌亂,有點不知所措。因為我曾經覺得它離我很遙遠,很漫長。但是現在,它卻實實在在地來了,還帶來了畢業、沖刺、分離、傷感……我的六年級讓一切都變得不一樣起來。
比如音樂課。音樂課是我最頭痛的一門功課了。似乎我從來沒有弄明白五線譜是怎麼回事,就像媽媽對我唱歌的評價那樣:「從唱第一個音符開始,你就已經跑到了遙遠的南極洲!」每學期的音樂考試,對我和音樂老師都是一種煎熬。可是最近,我非常驚訝地發現我居然慢慢喜歡上了音樂課,喜歡上了音樂課上的每一首歌,每一個跳動的音符。盡管我唱歌依然跑調,但是我卻是那麼希望能多上幾節音樂課。同學們也似乎對不太起眼的音樂課有了濃厚的興趣,歌唱得越來越嘹亮、有力……我知道,這種輕松愉快的課堂經歷已經不多了。
比如友誼。小學這幾年,我收獲了各種各樣的友誼:有平淡的,有沉厚的;有志同道合的,有臭味相投的,還有既喜歡又討厭的。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剛上五年級的那一次,班上一位成績差、人緣又不太好的同學過生日,他熱情地邀請了班上所有同學。最後卻只有我一個人勉強去了,因為我是被媽媽「成績與友誼無關」的話語逼著去的。結果我雖然過了一個最冷清的生日會,卻收獲了一份最珍貴的友誼。
我的六年級,讓我變得多愁善感起來。我想長大,想上中學,卻是那麼眷戀我的母校,不想離開校園那溫暖的草坪,午後的球場,甚至每一棵樹,每一株草。
我的六年級,有太多的想與不想……
我們在陽光下奔跑,在雨中嬉戲,在雪地里玩耍,在課外活動中盡情釋放我們的活力。失敗時我們一起流淚,又在老師的激勵中繼續前行,這些,中學有嗎?
我的六年級——美好而又令人惆悵的六年級。
點評:梔子花開的季節,童心飛翔。時光記錄下我們小學曾經的歡笑,在那深深地眷戀背後,是我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日趨成熟的味道,正像那梔子花香,在我們的成長中慢慢飄散。畢業,不正是另一種開始嗎?
⑼ 有哪些關於小學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事件和事例
我國擁有不到全球2%的汽車,交通事故卻佔全球15%,居世界各國之首——我國日均300人命喪車輪下
「中國擁有全世界1.9%的汽車,引發的交通死亡事故卻佔了全球的15%。」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在上海召開的「2005上海嘉定論壇」上透露。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段里仁教授還說,中國由於交通事故每年死亡超過10萬人,死者大多是年
輕人,佔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居世界各國之首。
交通意識相對薄弱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因為道路上的交通安全事故原因造成的死亡達到了120萬人。在這些道路事故造成的死亡當中,50%的人都是屬於15到44歲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在這些事故中,有85%或者是有90%的事故造成的死亡都發生在低收入國家或者是中等收入國家。
目前我國包括汽車、摩托車、農用車和運輸用拖拉機在內的機動車總量已經達到1.2億輛。但相對發達國家而言,我國交通意識和交通道德卻還沒有建立起來。據中國公安有關部門權威的統計數字表明,2002年在道路上造成的交通事故的死亡達11萬人,日均300人命喪車輪下。
道路交通死亡率趨向上升
在中國的道路上致傷、致死的都是弱勢群體,更震驚的是,在道路交通事故當中,乘客的死亡率和傷殘率很高,中國的道路交通死亡率是世界上排名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
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則預測,到2020年,中國因道路交通造成的死亡還會再上漲92%。每年道路交通造成的傷害、死亡的經濟損失造成的損失經濟總量達到5000億美元。在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到了GDP的1.5%,相當於210億美元
⑽ 小學生意外受傷事件
小學生意外受傷事件在我國有很多,一一列舉不過來,主要發生在假期。但是主要是如下幾種:
第一:跌落。
暑期跌落意外是高發期。最近頻頻發生幼童跌落意外,都因大意的父母所為。我們建議:1.加強防護措施,安裝護欄的話,最好間隔在5厘米以下;2.不要在窗戶下放置任何能攀爬的物件;3.不要養成開窗拉窗簾的習慣;4.告訴孩子任何時候不要靠近窗戶;5.不要反鎖房門,有事情可以託付給鄰居照顧。
第二:溺水。
暑期是溺水意外高發期,尤其是留守兒童人群,每年這個時候,他們結伴去池塘、小河邊玩水野泳,這些地方沒有任何安全警示,河道隱患多,很容易發生意外。此外,近些年群體性傷害頻發,一個孩子落水,其他孩子為救人也相繼落水溺亡。
第三:虐待。
大人失手,讓孩子發生意外不是鮮有的案例。作為家長,為人父母前,先要學習起碼的安全常識,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孩子,尤其是很小的嬰兒,即使是大人不經意的翻身,也有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拿孩子拋著玩,相信這樣的例子不多見,孩子大腦四肢骨骼結構都在發育中,經受如此「折磨」,即使不被摔在地上,也是危險重重。嚴格意義上講,這應該屬於虐童罪的范疇。
另外,發生較少的還有撞車,狗咬,被遺棄等等的意外傷害。在此不一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