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閱讀應注意什麼
一、精讀課文教學
1.教師指導默讀、朗讀。讀是語文學習最重要、最常用的閱讀訓練。也是學生體會中心思想、理解課文感情、培養口語表達的重要途徑。小學六年級的閱讀教學依然要重視對朗讀訓練的要求,一般都在課堂的最開始進行。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要求,讓學生自主閱讀和思考,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增強預感,體會文章情感。朗讀的重點是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感情積累,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充分加入自己的感情。此外,應注意並不是所有的段落和句子都適合有感情的朗讀,教師應指導學生抓住重點部分[1]。
對於六年級學生,教師應著重提升其默讀速度。默讀比朗讀的速度更快,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其邊讀邊思考的良好習慣。教師需要通過默讀訓練來提升學生的默讀能力,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循序漸進的提升其默讀速度,訓練過程不應流於形式,急於求成。比如,小學課文《匆匆》的第一個課後題要求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筆者認為應首先讓學生自己小聲閱讀,弄清楚文中的新詞新句;而後教師應大體的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文章的時代背景,這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然後可以讓學生依照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閱讀(教師不必預先范讀,這種順序容易局限學生的自讀思路,不利於學生發揮自己的理解);最後,教師范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優缺點,再次富有感情的閱讀課文[2]。
2.精讀課文,積累詞句。語句訓練時精讀課文的重要內容。教師要給學生講解詞句的具體意識,並結合想像和聯想,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積累好詞佳句,提升其文字運用能力。
3.精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理解文章內容是閱讀教學的核心。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文章的文體特點和內容,利用課前導語和課後習題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其體會原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思想。精讀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第一,結合重點語句來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第二,聯系生活實際進行閱讀,深入思考並展開想像和聯想,從而進一步對文章的主旨進行分析和歸納,理解全文的條理思路。第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充分投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把自己的感情納入文章的情節和人物當中去,了解主要人物的喜怒哀樂和命運[3]。
在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和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課文學習,並通過自主思考和小組交流得出結論,教師可以對於關鍵部分進行點撥和指導,不能用現成的結論來替代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此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和理解,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使其在閱讀教學中敢於質疑問難。
4.精讀課文,領悟手法。學生通過閱讀聯系,既要理解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情感,還要理解作者寫作和表情達意的手法。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教會學生以下兩點:第一,學會基本的說明方法;教師在讓學生自己總結整理基本的說明方法之外,還應讓學生體會到在運用了以上的手法後,文章的內容有哪些異同。第二,「體會內涵深刻的句子」的閱讀手法。教師通過上下文內容,結合自身生活經驗,通過閱讀相似的文章來體會文章內容。在閱讀中需要著重講授重點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二、略讀課文教學
略讀課文不同於精讀課文。第一,在內容上略讀課文的要求更低,只需要抓住文章中心、難點即可,學生通過略讀抓住文章的主題內容,並不要求理解具體詞句,學生需要做到就是對文章「略知一二」。第二,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略讀,使其應用在精讀中學習到的方法和知識,自己理解課文。具體的流程是:首先讓學生自主思考、閱讀、交流,大概理解文章內容;而後教師拋出一兩個核心問題,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和討論,使學生大膽輕松的去探索、創新,激發其課堂閱讀興趣。
結論:綜上所訴,教學並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信息社會的不斷進步,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也增添全新的內容,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的提升自我能力,對閱讀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
⑵ 小學生應該如何閱讀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閱讀方法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獲取知識的質與量。閱讀也是一種較復雜的智力活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如果能夠運用合理的方法,隨著閱讀去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則對於他們的智力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給老師的建議》一書中,明確指出「必須教會少年閱讀!」他在書中寫道「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漠,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他用兩個感嘆號表明了自己的鮮明態度,也讓每一位閱讀者明白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何其重要。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針對小學生的閱讀特點,找出適合孩子們的閱讀方法,使每一位學生喜歡閱讀,並在閱讀中發展智力。一、小學生的閱讀特點小學生的閱讀,是人生閱讀學習的起始階段,是「一張白紙畫最新最美畫圖」的良機,但也極易被不慎的筆墨所塗損。小學生閱讀的啟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從識字、詞到句、到段、到篇。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思想內容,必須循序漸進,才有利於掌握系統知識,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欠缺生活經驗,更不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所以,小學生的閱讀需要精心,具體地培養和指導。由於小學生受自身心理特點的制約,個性傾向性還不夠穩定。如模仿性強而欠持久,興趣易發生而很少專注,好動情感而缺乏意志,易於感知而難於抽象;他們並未掌握讀書方法,形成讀書習慣,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每節閱讀課的方法指導。二、小學生閱讀的一般步驟小學生的閱讀,並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吸取知識體味情感、欣賞語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掌握閱讀方法,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也就集中在學法的指導上。1、學生讀懂一篇文章常規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驟進行的: (1)初讀。通讀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自學生字詞,從整體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同時也對文章的語言、結構、寫作目的有一個大致了解,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2)精讀。按自然段邊讀邊想。弄清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讀懂內容,理清思路,通繞全文。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疑難,深入思考,解惑釋疑。同時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美詞佳句仔細揣摩,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現形式和寫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華,進一步對全文加深理解。(3)悟讀。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並不能做到「真知」讀。學生要理解文章中體會出的思想內容,只憑故事內容是不會捕捉到的,是要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深入思考,才能從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4)熟讀。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要多讀,達到熟能成誦,消化,使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尤其對那些詞句優美、文質兼優的課文或段落,應讓學生熟讀成誦,以便自己的寫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寫。三、小學生閱讀的指導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檢驗成功與否的秘訣就是看教師是否教會了學生「占石成金」的方法。1、閱讀要明確目的。在閱讀中學習什麼,即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也就是閱讀目的。閱讀目的對整個閱讀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終指導著閱讀的進行,直至達到預想的結果。目前,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沒有目的,不少兒童讀課外書,只能了解一些熱鬧的情節;在閱讀上,也是老師讀到哪裡,聽到哪裡,只會完成老師指定的活動。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於是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因而在閱讀結束後也無法自我評價閱讀效果。因此,教師在每次閱讀教學中都應使學生明確該次閱讀的目的是什麼。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法可尋地主動學習。閱讀目的確定不同的層次水平。一般說來,有以記誦問題解決的結果為主的記憶水平;有希望能夠理解並在相似的中運用所學知識的模仿水平;還有使所學知識達到舉一反三的靈活運用水平。閱讀能力低弱的學生,一般都處在前兩種水平上。不同層次水平的閱讀,其效果當然是迥然不同的,教師必須注意指導學生確立較高層次水平的閱讀目的。在這里教師要意識到,閱讀不僅能挽救某些學生考試不及格,而且在於閱讀發展了學生智力。尤其對於「學習困難」的孩子,他讀的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2、閱讀要注意過程。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利用舊知掌握新知,同化更新知識的過程。只重視學生的閱讀結果,不注重了解學生獲取這個結果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是不行的。學生閱讀的任務是理解課文,並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閱讀。我們的閱讀教學應指導學生完成這一任務為出發點和歸宿,應引導學生沿著合理的過程完成閱讀。並意識到這個過程正是學生達到預想結果的保證,是形成正確閱讀方法的必由之路。3、閱讀要勤於思考:閱讀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有許多知識需要記憶儲存內容,但既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語文就是背記,有的教師的閱讀指導也有過渡偏重記憶的現象;也有的老師精心設計了閱讀訓練,但由於混淆了理解和記憶,使那些本應成為思考訓練的設計仍然變成了知識記憶,這是不行的。教師的閱讀指導,一定要想方設法促使學生「跳起來摘到桃子吃」,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4、閱讀要培養興趣和習慣。學習興趣是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重要因素,一般說來,語文學習較好的學生對語文都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前自覺地預習課文,課堂專心聽講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並喜歡閱讀課外書籍,有一股好學的鑽勁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學校這樣就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就會提高閱讀效率,獲取豐富的知識,而且會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如何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習慣呢?那就是扎扎實實地搞好每一堂課的教學,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在知識教學和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激發興趣,形成習慣。當學生對語文課感到興趣盎然時,就會激發他們繼續求知的慾望。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習變為自覺的行動,這種自覺的行動就是初步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總之,知識來源於實踐,學習方法也是在實踐中形成的。閱讀方法的掌握與否,是檢驗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試金石。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決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應「授人以漁」,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⑶ 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談幾點建議
小學生的閱讀習慣養成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
第一、定時定量給孩子制定閱讀的書刊雜志。不懂的詞語要求自己查並註明拼音和意思。讀完後要及時讓孩子總結內容。家長也要陪孩子總結內容體悟情感。最好讓孩子寫下來自己的體會。不會寫的字注音。第二、自己也要勤讀書、勤看報紙,用自己的習慣來影響孩子。第三、可以讓孩子寫日記,逐漸提醒孩子盡量的用自己會的詞語來替代口頭語。越細致越好。第四、可以從小讓孩子背誦唐詩,不說多一周背一首就行。
此建議僅供參考,如果贊同請給予支持鼓勵。願您的孩子健康成才。
⑷ 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
一、視聽結合,感知理解,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憑借著一篇篇課文,以理解內容為起點,向學生傳授遣詞造句、組句成段、連段成篇和記敘、議論、說明等語言文字運用知識。長期以來,由於閱讀的方法比較單一,缺乏生動直觀的形象,學生只能眼觀文字,耳聽講解,依靠想像來理解課文內容,不僅閱讀速度緩慢,而且認識也非常模糊,更談不上理解和掌握。對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如果在教學時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則可以給學生以清晰的感性認識,為理解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利用錄音,激發興趣,培養整體感知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始動力,它能讓一個人尋求知識、研究事物產生穩定的傾向。傳統教學方法所使用的傳輸教學信息的手段,已逐漸讓生活在科技高度發展、教學條件已極大改善的今天的學生感到不滿足,甚至厭倦。電教媒體的運用,可以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生動、逼真的畫面,悅耳的音響,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而恰恰是這些陌生的信息,能給學生以新異感;正是這種新異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讀」來感知課文了解內容,是閱讀教學的首要環節。所謂感知,是指通過眼耳等感覺器官,使事物在意識中直接得到反映。整體感知就是首先要對課文有一個總的了解,總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學認為,整體先於部分,並決定部分的性質和意義。一篇課文在講解之前,首先要讓學生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教師交待學習的目標才會有所依託。整體感知的另一個意義是對課文的感情基調和字詞的整體把握。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若能與作者在清感上產生共鳴,學習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同樣,字詞如果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其含義就難以把握。就一篇課文而言,感知能力是通過聽和讀發展起來的。一個感知能力強的人,在聽讀語言文字的同時,不需經過思考過程,憑著感知就能迅速領悟其中豐富的內蘊和情味。
傳統教法中的「讀」,主要有教師范讀、學生默讀、朗讀等形式,篇篇課文皆如此,長年累月無變化,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乏味。對教材中一些敘事性較強的記敘文及抒情味較濃的散文,如果採用與教材配套發行的課文朗讀錄音,其效果就會大不一樣。我們知道,播音員的語音平穩和諧,娓娓動聽,主持人的語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令人賞心悅耳。然而,每個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教師既有播音員的聲音又有主持人的語氣,而在教學中運用錄音媒體便能揚長避短。另一方面,學生對於自己沒有或很少聽到過的專家、名人的朗讀錄音懷有極大的興趣,注意力會更加集中。用錄音作示範和在因條件限制難於表現的伴奏、演唱等的情況下採用錄音,可以使學生正確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掌握規范的聲調,使學生認識改進自己的發聲練習,從而達到教學要求應有的意境。錄音手段的運用,也有利於教師集中精力進行啟發,指導教學。比如,教學《愛蓮說》時,先讓學生聽教學錄音進行感知,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領悟朱自清先生在黑暗勢力的重壓下,仍保持自己高潔的品質,但由於其世界觀的局限,既不願和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能投身於革命斗爭中,只能苦悶、彷徨,想解脫感情的重壓而又不可能的復雜情感,就會對學習該文的語言特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影像,突破難點,培養分析思維能力
感知只是認識的開始,理解才是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礎上的認識和深化。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記述和介紹事物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以及性狀、特徵等的課文,它們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有些課文反映的客觀事物連教師自身也未見過,僅憑教材、教參的文字介紹和簡單的圖示向學生進行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若善於巧借電教媒體來解決,則為理解課文、學習語言文字表達知識鋪平了道路。
閱讀教學中,一篇課文的重點、難點怎樣突出和突破,是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實踐證明,電教媒體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較復雜、難理解的內容變為直觀、淺顯的、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同樣以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綠》為例,閱讀這篇課文,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關系是教學的難點。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彷彿一隻蒼鷹展著羽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段話清楚地介紹了三者的位置關系,但學生讀後雖經教師講解,仍然沒有清晰的印象。於是,在另外一個班教學到這一段時,我便先播放了中央電視台《神州風采》欄目中介紹溫州仙岩梅雨潭風景點的錄像,讓學生在認真觀察完錄像畫面後,自己說出三者的位置關系。學生表述雖不如課文生動形象,卻也能說得清清楚楚,很快就解決了難點,而且大大節省了教師講解、啟發的教學時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圖文對照,集思廣益,培養作文能力
「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闡明了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自外而內的吸收,是學習語言;寫作是閱讀的目的,是自外而內的表達,是運用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以學習語言為基礎,必須通過閱讀的內化吸收來完成。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不僅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電教媒體運用於教學,不僅是知識信息的載體,而且是調控教學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採集、儲存、分析、運用寫作材料與方法信息輸出、反饋練習情況信息,以強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效果。
(一)藉助影像進行課前指導,培養學生採集儲存寫作材料的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難症」。不論是命題作文,還是給材料作文,教師在提出寫作要求後,盡管反復提示、啟發、引導,學生還是不知從何處下筆,常有「無話可寫」之感。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前必須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獲取寫作素材。由於學生平時並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亂的,面對作文題目自然也就難以下筆成文。倘若所寫之物,都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實地觀察後再寫,這又是極不現實的。針對這一情況,可以藉助投影(或幻燈)、錄像(或電影),對學生進行課前指導。
比如,要求學生寫山水游記、狀物繪景類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題目、寫作要求及相關的提示性文字。這樣,教師按投影字幕依次講解,既節省了板書時間,又可以加深學生印象。與此同時,播放供學生進行觀察寫作的自然山水風光錄像片(可以關掉片中的配樂及解說音響,只展示給學生直觀、完整的畫面),並指導學生逐一觀察,對所要表現的客觀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學生有了生動可感的寫作材料,下筆成文也就比較容易了。初稿完成後,教師重播被觀察過的錄像,並打開配樂及解說音響,讓學生用自己的作文與片中的解說詞進行比較,找出觀察寫作中的疏漏和對客觀事物認識上的不足,再進行補充修改。由此而寫出的作文,質量往往比採用傳統作文指導方法,由學生自由寫出的作文要高出許多。
如果是要求學生寫敘事、說理、抒懷類的作文,亦可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或用投影映出作文材料(文字、圖畫等),或用錄像展示客觀事物的原貌(整體、局部、細節等)、發展變化過程和社會生活畫面,並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如根據漫畫進行說明文和議論文的寫作,可將報刊上發表的反映現實生活的漫畫用復印機復印在投影膠片上進行投影。一幅並不惹人注意的小漫畫被突然放大映現在銀幕上,能給學生以清晰、直觀的感知,倍增寫作的新鮮感。教師再通過指導學生對畫面進行觀察思考並聯系社會生活作啟發性分析,就會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熱情,激發出寫作的慾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藉助影像進行課後評改,培養學生分析運用寫作材料的能力
作文是培養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評改是學生作文訓練的重要環節,它的作用是指導、幫助學生分析、運用寫作材料,以不斷提高作文質量。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是:學生包寫作,教師包評改。其結果是教師疲於奔命而學生收效甚微。如何把教師從評改作文的重負中解脫出來,又能使學生作文水平不斷提高,是一個尚未徹底解決的問題。
「把評改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學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識。於是相繼出現了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生自改、小組互改及師生綜合改等評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畢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復,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可以說,評改作文如果不改變「紙上談兵」的方式,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教師都難得輕松,相對來說,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修改能力比包辦代勞更費心機。
有鑒於此,我們將作文評改方式由紙上轉到電教媒體中,評改方式由針對個人轉向面對集體,師生共改,集思廣益。具體做法是:學生初作成文後,教師瀏覽,並按訓練重點和作文要求,選擇反映共性問題的好、中、差作文數篇,用復印機將其復印在投影膠片上(或利用復印機縮小復印的功能將其製成幻燈片)投影在銀幕上。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教鞭所指之處,或教師示範改,或師生評議作者改,或學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靈活。雖均為口頭評改,但卻能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能力和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無論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處,還是糾正有代表性的錯誤,均能做到視聽結合,集體受益。同時,教師又能節省大量批改時間,可謂事半功倍。
如果在作文前使用了錄像(或電影)為學生提供過觀察寫作材料的作文,還可在成文後的作文評改中將電教多媒體協同使用,用錄像展示觀察內容、寫作材料;用投影提示寫作要求、學習習作,指導學生進行圖文對照、評議、修改。這樣,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交替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調動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學生分析、運用寫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斷增強,作文教學質量就會不斷提高。
⑸ 如何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務有什麼好建議
首先看年齡,
如果是一二年級可以家長自己,勤看書看報,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潛移默化,並相繼引導。引導孩子看適合看的故事漫畫時要及時給孩子做好總結和情感的教育,體會讀書的樂趣和真善美的感悟。
如果是三年級以上的同學要注意,定時規定孩子讀書,引導孩子自己總結故事內容和情感感悟。最好是堅持並切實落實到位。不可以想起來做一段。否則相當於沒有做。
如果能堅持讓孩子一周背一篇唐詩會更好!
自己的教育經驗 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祝您的孩子健康成才!
⑹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寫出兩條建議
一、懸念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一節課,學生是否感興趣與導課有直接關系,導好課不僅能緊緊抓住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還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師可利用掛圖、音樂等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1、以掛圖設置懸念導入。掛圖直觀形象,不僅有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喚起其求知慾的魅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2、以音樂設置懸念導入。音樂輕松活躍,能愉悅學生的身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我在教學《愚公移山》一課時,先播放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愚公移山》,隨著「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的美妙音樂,學生情不自禁的打起拍子跟唱起來,興趣一下高漲起來。音樂停了,我就創設懸念:「愚公創造了什麼奇跡?後人感嘆的是什麼?你們想不想知道愚公是在什麼情況下移山的,他成功了嗎?」學生們高興的說:「想」。接下來,學生們迫不及待的翻開課本,帶著好奇心去認真閱讀課文。
享受讀書的樂趣
二、引讀質疑,誘發閱讀興趣
「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反復多遍的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復接觸,能深刻領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的語音節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因此,引讀質疑的起點應放在「讀」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質疑引思,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我在教學雨果的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時,在學生掌握了字詞以後,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然後圍繞課文提出問題。於是有學生提出:哈爾威船長與輪船一起沉入海中,值嗎?接著,我又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閱讀課文,然後自由討論解決問題。有學生認為哈爾威船長死得值,也有學生認為哈爾威船長死得不值。教師對此不作介定,接著,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閱讀,讀中分析。於是有學生這么說:我認為哈爾威船長死得值,因為……;但某某同學認為哈爾威船長死得不值,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這樣,通過朗讀——質疑——朗讀——釋疑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誘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樂於閱讀,自主閱讀。
⑺ 小學生怎樣改進閱讀理解能力差的毛病
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建議每天至少練習一篇閱讀理解。
語文閱讀以及作答的時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比如段落,掌握段意較為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或者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閱讀理解答題裡面也是有很多套路,也就是相對固定的回答方式,總之平時要多留意,梳理總結。
閱讀作答之後,可以與參考答案作比較:有哪些點是你沒想到的?又有哪些點是回答得不夠准確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後只是「哦,原來是這樣」就過了,一定要學會分析你為什麼沒答上來,比如審錯題意、閱讀抓取關鍵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提高語文閱讀能力,也需要堅持課內外閱讀。
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大多得益於課外閱讀。要提高自身的閱讀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課內的閱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的訓練。課外閱讀的內容是比較寬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據課內閱讀進行延伸,因為文章,包括閱讀理解都會有來源說明。人選書不好選,但書選書就容易多了,你讀的書越多,你就越知道怎麼選。
對於學生來講,平時課業也較多,想要大量的課外閱讀相對也是有難度的。所以對於課外閱讀,學生可以學習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閱讀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練習過的「精英特快速閱讀」,掌握到一兩千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讀,要多注意收集摘錄,平時一有時間就可以拿來翻翻,久而久之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活躍在你的腦海和文章中。
⑻ 小學生讀書調查表 家長對兒童閱讀的建議
一、讀自己喜歡的讀物。
二、讀當代世界經典兒童明著。
三、讀教師推薦的數目。
⑼ 小學生閱讀書籍的家長反饋意見怎麼寫啊
毛昕彤家長:孩子很愛看書,有時甚至達到痴迷狀態。我想這一點對於她的寫作水平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一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
許書樂家長:建議讀書時手上拿一支筆,或在書上勾畫提示,或在本子上做一些筆記。
施奕昕家長:孩子是一個不太愛看書的學生,作為家長很是煩惱,學校開展的課外閱讀活動促進了孩子讀書習慣的養成 。現在她已經能耐心地去讀一本較厚的書了。
夏宇簫家長:孩子讀書是好事,希望能堅持。現在有時會做一些小事,甚至洗自己的衣服,雖然沒有洗干凈,但我們看到孩子越來越懂事了。
黃贇家長:孩子非常喜歡讀鄭淵潔的「皮皮魯系列圖書」,讀了以上幾本書後感觸很深,每天在家和我們談論書中的內容與想法,更加豐富了孩子的想像力。鄭淵潔的書我小時候也愛讀,希望孩子讀得更多些。
王易家長:這些書帶有科幻的色彩,想像力豐富,故事情節變幻莫測,能引導孩子展開更多的抽象思維、空間想像能力,對開發智力有幫助。
吳政諭家長 :讀一般好書,並且能夠從中得到啟示,是非常好的一個習慣,希望能夠繼續保持下去。
王欣培家長:希望好的故事給你帶來愉快的心情,使你更加懂事。
曾常霄家長:孩子從書中慢慢地學會與人相處的道理,讓我們家長很放心,孩子確實是在一天天地進步。
楊時超家長:孩子愛讀書的習慣使他受益很多,希望繼續保持。
陳仟諾家長:孩子非常愛看皮皮魯的故事,但她僅僅停留在看的基礎上,還不能學習其中的句子寫法。作為家長對她看書非常贊同,就是不知道如何檢驗。(建議:每天和孩子口頭交流讀書心得。)
陳瑞淇家長:這次感受寫得不錯,希望陳瑞淇向舒克貝塔學習,不斷戰勝困難,取得進步。
杜沈晨家長:能夠讀課外書並說出自己的感受,這一點很好。希望以後繼續堅持,不要放棄,只有這樣,才能有所進步。
陳勝莊家長:比較喜歡讀皮皮魯的故事,閱讀是孩子成長的好老師。
王欣怡家長:很好!能懂得書上所講的道理。希望你不要成為《皮皮魯遙控老師》里的皮皮魯。
柏雲龍家長:讀一本好書,就是與優秀的人對話。能有幾點收獲難能可貴,但貴在堅持。
袁琳家長:《皮皮魯和夢中人》這本書我沒看過,孩子的讀書感受完全是自己的理解 ,從而也說明孩子確實讀懂了這本書。
蔣允文家長: 希望你一直保持愛看書的好習慣,繼續讀一些好書,有益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