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把學習之苦轉化為追求成功之樂。就會在充滿情趣的課堂,輕松愉快的獲取新知,使「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那麼,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和探討。
一、要善於用啟發性的語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兒童的天性好問,「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師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採用猜謎、講故事、辯論、競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慾望,樂於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時首先請大家猜一個謎語:「遠看是綠的,切開是紅的,吃的是甜的,吐出是黑的」(打一水果),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西瓜。「那麼,天熱了,大家想不想吃西瓜?愛不愛吃西瓜?」(學生群情激昂:愛吃)又有的同學說了:「數學課和吃西瓜有什麼關系?」「這里就有大熊和小熊兄弟倆在吃西瓜時吃出數學問題來了(邊說邊出示情境畫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吃西瓜」。就這樣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開展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究;又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設計「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幾個?現在只有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人,每人分幾個?」這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情感成為他們自己學習的需要;在教學循環小數時,可出一道題:「4÷7的商中,小數點後第2000位上的數是幾?」讓學生從驚訝中產生懸念,在急於探求問題的情鏡中興趣盎然的參與學習。
二、善於進行演示操作,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些數學知識,概念對於小學生來說往往比較抽象難懂,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參與,藉助操作啟動思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到主動獲取知識。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中,「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時」,我讓學生拿出活動角,動手操作:(1)使活動角變大,邊是不是也變長?(2)使活動角變小,邊是不是也變短?(3)用剪刀把兩邊剪短,角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動手操作,剪活動角的邊,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跟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在講圓錐體體積時,針對學生對「等底等高」這個條件往往不注意的情況,我採取了分組實驗法,讓學生進行倒水實驗:用圓錐體容器盛滿水倒入圓柱體容器。結果,一個小組倒了三次還沒滿,另一個小組卻溢出來了。教師在學生議論紛紛時,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兩個容器,進行演示,引導學生比較:1比3的關系是在什麼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使學生恍然大悟:明白只有當圓錐體和圓柱體等底等高時,圓錐體體積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三、善於開展課堂競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適當的把競賽引入課堂,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可設計「搶答」、 「龜兔賽跑」的環節,組織個人爭優、小組評先的多種形式的競賽,以作為對學生學習和掌握該章節情況的檢查和總結。例如:在「億以內數的讀法」練習課中,我進行了「看誰讀得又快又准"的比賽,我預先准備好卡片,在每張卡片寫上一些比較大的數,每舉出一張卡片,讓學生讀,並且大力地表揚讀得又快又準的同學,評選他們為優秀的學習標兵,獎給他們一些小禮物。這樣,使同學們在緊張的競賽中掌握了知識。又如「筆算除法:商多位數」的練習,我設計了這樣的比賽:比賽內容是八道除法筆算題,把全班分為男女兩個小組進行筆算接力比賽,男同學計算四題,女同學計算四題,前一個同學做好把粉筆傳給下一位同學繼續做,一直傳下去,完成最快的小組獎勵10朵小紅花,第二名獎勵8朵小紅花,然後老師集體評講,每一位全對的同學能為小組獲得5朵小紅花,最後評出得分最高的小組為優勝,這樣比賽不僅要比合作能力,而且要比正確率,全班同學都很積極參與。通過這種比賽,同學們能認真細致地計算,提高了他們的計算速度和准確率,使他們在競賽中獲得了新知。而且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都有獲勝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善於精心設計練習,鞏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練習題的形式可以進行多樣化的設計。填空、選擇、判斷、對比、計算、解答、操作、畫圖等,可以在練習的名稱上冠以新穎別致的名稱,諸如:「小醫生」「啄木鳥」「奪紅旗」「闖難關」「爭紅花」等,另外在練習中開展一些游戲活動,也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設計了「摸球游戲」,盒子里裝了12隻乒乓球,分別讓學生摸出其中的1∕2 , 1/3 ,1/4 ,1/6等,再問其餘的學生:他們做的和你想的一樣嗎?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鞏固新知,提高效率的目的。練習形式也可以多樣化:(1)開火車小組口答。(2)全班搶答比賽。(3)男女生比賽等方式。教師要採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例如: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或者利用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等等,盡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善於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的興趣。
數學課對小學生來說枯燥乏味,但就其本身卻有一種內在的美。數學教師若能創造性的將數學知識融合於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畫面」就可培養好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生活數學的天地中求新求美。如「循環小數」教學的引入,可安排「拍打節奏」的場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揮下一起拍打∣XX X∣的節奏,拍手過程中,教師突然示意學生停下,並問:這拍打的節奏既整齊又動聽,好不好聽?在學生回答後告訴學生:數學上也有一種很美的數,也像拍打節奏那樣,某些數字會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就叫著「循環小數」;在教學圓周率時,講給學生「山巔一寺一壺酒」——圓周率的諧音記憶法的小故事,看著學生樂此不疲,搖頭晃腦背誦的可愛樣子,你能說這時的學生不喜歡數學嗎?總之,教師只要善於創設情境,巧妙引導,就會使我們的每一節數學課既充滿活力,又能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效果。
六、善於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我認為給學生關愛,就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善於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使學生感覺到如沐春雨。"教學之無小事",我們在課堂上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對能順利完成訓練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更有自信。對待那些在訓練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也不能選擇批評,不要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記得我在教學「圓的認識」中,在學生畫圓時,有個別學生用手抓住圓規不動,而轉動紙的方法畫圓,當看到這種情況,我不是立即批評而是說:「老師要在黑板上畫一個圓,現將圓規固定了,下邊請同學們來幫我把黑板轉一圈,誰能來幫幫我?」同學們在笑聲中意識到這種畫圓方法的局限性。這樣不僅達到了教學目的,而且打破了沉悶,活躍了氣氛,不但減輕了學生的理解負擔,而且使學生覺得我這位教師可親可敬。另外我在課堂上還注意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敢於開口,感到學數學也是一種樂事。
⑵ 如何開展好小學生數學課外活動
一、開展數學課外活動的重要意義
數學課外活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以自願參加為原則,由學校和教師組成的,有關教學的活動,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和作用。
首先,數學課外活動具有較強的形勢靈活多樣性,且內容豐富多彩,又能夠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更有利於一些學生形成對數學的特殊愛好。
一般人都知道,數學來源於非常具體的客觀事物,它之所以從一開始就具有很強抽象的特點,是為了研究和推廣的需要。就拿自然數來說,它是在計數具體物體個數的過程中產生的,但要形成自然數1、2、3……的概念,就得撇開計數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而單單把不同的對象的數目抽象出來。例如「3」,可以表示人數,也可以表示蘋果數或其他。事實上,任何一個數字的概念都是從大量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所以數學的結論可以廣泛地應用到各種事物中去。
今天我們之所以建議開展這項活動,其目的是為徹底改變過去一些教師把學生牢牢控制在課堂和作業堆里,很少開展課外活動,使學生從早到晚不是上課就是做作業等傳統的教學方法,枯燥乏味,不僅增加學生負擔,更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筆者認為:通過開展該項活動,能更好使學生在一天緊張學習之後,既得到調節和休息,又能使學生在這項活動中能夠得到更好的鞏固、擴大知識面,相反,由於不斷增加學生負擔,不僅學業無進步、且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數學的抽象性,嚴謹性的特點,使得學生需要而且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而且由於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過渡的階段,這種抽象思維又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而小學數學對培養邏輯思維的要求,只能是初步的,從上述再次證明開展小學數學課外活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其次,數學課外活動可以不受課堂教學的限制,又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擴大學生的數學知識面,
引導學生廣泛學習,積累知識,向學生介紹較好的課外書,引導他們看有關內容的綜藝節目,知識大賽等欄目,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還能更好的保證教學總體目標的完成。通過開展該項活動,一是加深和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二是能把實踐和應用課堂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基本而又簡單的數學問題。三是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真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數學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一定的數學技能及特長。四是數學課外活動作為學校課外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可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陶冶情操,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五是激發和調動學生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六是小學生數學課外活動能更好地為班級和學校培養出有專長的學生及為全社會培育出急需的重要人才。
二、小學數學課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小學數學課外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因為它不受教學計劃和教科書的限制,也不受教學班級授課時間限制,可以使學生多渠道地接受各種更多的新信息。例如:做數學游戲、進行數學競賽,舉行數學表演會或數學講座、推薦、指導閱讀數學課外讀物,交流讀書收獲,組織數學興趣小組。又如:舉辦數學牆報、設立「數學信箱」「數學醫院」等專欄,開展問題徵答、「病題」求醫等活動。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成立微機小組。
低年級學生還沒有形成對某一方面的特殊愛好時,一般不宜組織數學小組,可以通過講數學故事、猜數學謎語、做數學游戲、或通過舉行全班的數學表演會、數學主題中隊會等活動,著重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中高年級可以開展更為多樣的活動,除了在校外活動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商店了解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情況,收集各種數據作為計算和統計的內容,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課外活動的內容可以比課堂教學更廣泛、更豐富。這些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要多方面創設活動,拓寬知識渠道
對這項活動開展的如何,關鍵是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的某些內容適當予以拓展加深。如介紹一些常用的速算、估算、驗算的方法、幾何圖形的畫法等,要引導學生廣泛學習、在閱讀中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積累知識、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教學的需要,向學生介紹較好的課外書,最好介紹一些常用的速算、(下轉142頁)(上接140頁)估算、驗算的方法,還可以推薦適合他們的電視節目,如讓學生看有政治素材方面的電視連續劇、新聞聯播、收集國內外近期重要新聞,圖文並茂、競賽優美的電視散文,深含哲理的綜藝節目都是應該推薦的對象。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剩餘空間,制定教學廣角多方位創設知識環境,經過長期的淺程默化積累,使學生自然「見多識廣」。
(二)教師要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首先要改過去教師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們死記硬背等被動教學方法,讓學生自由地去學習,擴大知識,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且教師又要積累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其效果一定會更好。
(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豐富課外教學知識
誰都知道,要想做好一個老師,同樣需要有豐富的知識,更需要各方面知識的積累。這是對老師知識掌握的要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注意吸納新的知識,另外,老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切有利的外在條件,但是真正學習的主人是學生、所以更要注重從學生方面必須積極提高他們的能力、主動參與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面。
(四)加深鞏固數學知識,發展學生智力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有些知識用游戲的形式,兒童很容易記憶。例如熟悉記乘法表、求積公式、計演算法則,用游戲的形式來練習比死記硬背的教學效果會更好。用找朋友的游戲,能夠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數的組成知識。
必須注意的是,數學課外活動不是課堂教學的重復,更不要把它搞成變相補課或測驗。一個學期搞哪些活動,教師應制定出計劃,安排好時間、場地,做好准備。活動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有些活動可以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同時還要注重使小學數學課外活動富有教育意義。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特別是要注重以下幾點:1.趣味性:在安排小學數學課外活動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要知道,兒童天性就喜歡活動、喜歡新奇,因此要選擇那些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為活動課的教學內容。2.啟發性:要鼓勵學生通過主動研究探索發現規律,讓學生學會增長才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3.活動性: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剪剪、拼拼、畫畫等手段,動口、動手、動腦學好知識和提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思想性:數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啟蒙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心理品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認真積極組織學生更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對於增長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做好班級管理和集體教育以及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也都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特別是能為國家和全社會培養和造就急需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徑。
⑶ 學習小學數學專題講座對教學有何幫助
我們大家都很重視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有的專家講過,小學數學教學這點事,不外乎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興趣,一個是習慣,這兩點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在這里想說,一個老師為了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會創造一個很有趣味的情境。您創造的那個情境,無論它怎樣引起同學的興趣,一定要和您這節課,這個單元所講的知識要緊密相配合、緊密聯系。如果說兩者之間是兩層皮的話,那是不可取的,與其要是創造一個與知識聯系不大的情境的話,那麼這個情境還不如不創設。開門見山,倒也不錯,所以說關注學生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從中我覺得可以激發學生的一種情感動力,這是很重要的。
⑷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北票市教師進修學校王玉梅 一、吃透教材、巧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對於學生來說,又居於主導地位。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者意圖,對這些,教者只有仔細琢磨,深入鑽研,做到胸中有書,才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還要研究教材內容與現時生活的最佳落腳點,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教學的問題。1、掌握知識的系統性,才能統觀全局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時才能做到瞻前顧後,將前面的知識為後面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搭橋;學後面的知識又能有計劃地復習和運用前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內容零敲碎打,分成許多部分獨立地去教學。這樣不僅教起來費勁,費時間,學生學起來也不好懂,難以記憶,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能不能系統地掌握教材,有沒有統觀全局的思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那麼怎樣鑽研才能系統掌握教材,又能統觀全局呢?我的建議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質的概念進行教學。如:單位「1」這個概念,不僅對分數的理解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而且在以後全部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必須把這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徹底理解,這樣,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時,學生就不會感覺理解困難,很明顯,單位「1」是貫穿分數、百分數這部分教材始終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分數部分教學一開始就要緊緊地抓住它,通過種種形式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單位「1」的意義。第二,研究各單元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分數再認識》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分數初步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的教學進行分析,從而,才能對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進行升華、拓展,展示教材的編寫意圖,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第三,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如:工程問題的應用題解答方法跟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與相遇問題進行比較、發現,這樣對學生理解工程問題是有幫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識引申變化的情況,掌握教材的深度。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透徹地理解,靈活地運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練習題,但不要超越編者的意圖,掌握教材規定的知識范圍和所學的知識難度,加深鑽研,細心琢磨教學目標,就不能偏離教材的要求,盲目地加大題目的難度,甚至搞題海戰術,這樣做既浪費時間,也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2、只有教師理解得深,才能深入淺出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授業和解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對疑難問題是否清楚,主要是看教師對知識是否能正確、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所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做一番認真的研究、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熟練地掌握,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做到深入淺出,如:在四年級教學《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道理,可先提出四個為什麼,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己進行探究,學會弄懂,找出每個問題的答案,搞清它們的來龍去脈。(1)為什麼一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一變,小數的值就變了呢?(2)為什麼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就變大了呢?(3)為什麼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就變小了呢?(4)一個小數的小數點每移動一位,小數大小的變化,為什麼是十倍的關系呢?這些問題如果課前教師對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較透徹,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淺出,點撥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只有領會了編者的意圖,才能重點突出 在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的准備題和例題進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編者這樣安排的意圖,分清例題的主次再確定教學重點;同時,還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例最佳結合點如何在開篇的教學情境中體現出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如何運用最佳情境進行教學,做到心中有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的問題是,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幾種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幾年來,教學研訓工作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系統地掌握教材的內容,認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透徹地理解編教材編者的意圖,那麼他們在教學時,就能從教材的全局出發,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教學效果一定會好的。 二、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摸准教材的重點、難點後,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教學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級學生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但也有幾條大家可以共同遵循的規律,以下幾條僅供借鑒: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 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性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數學又來源於生活,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現,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節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在具體的實例中,找出百分數的話題,教學時,可讓學生先匯報提出有關百分數內容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出問題,巧設懸念,探究新知,學生感到新知不新,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學難點。2、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的理解了的知識,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充分創造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3、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 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打開思路,想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與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准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然後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後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聯系剛才的實驗結果,你明白了什麼?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麼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 三、超越教材、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措施 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師生共同努力解決了學生學懂的問題,剛剛完成教學任務的三分之一。因為「懂」,只是學生把教材的新知識弄明白了,這並不等於學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識,他們往往離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性 訓練時要防止盲目地多練,否則多而雜,抓不往關鍵,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並不好,訓練的內容防止脫離實際,追求偏、難、怪的現象,從每節課來看,應該緊緊圍繞本節的教學目標進行訓練,反對那種脫離教學內容,急於追求拔高的訓練,教師只有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機地整合,做到心中有數,適當地調整教學預案,訓練的針對性才強。2、訓練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一般來說,一節新課,課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鍾的訓練,特別要注意訓練題的數目不要過大,應用題的語言敘述和題目結構要清楚簡單,不要在數字語言上干擾學生對本節課主要知識的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口述或口算一些問題,以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但要注意訓練題的形式,避免學生死套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自編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閱歷的習題,以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是否理解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掌握得非常順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這時,教師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運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例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問題,大家合作交流解決,真正使本節課內容升華。3、不同水平的學生訓練時應有不同的要求 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慮到這個實際,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也應經常安排兩套作業,這樣做,教師花費的時間和氣力都比較大,但是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效果上來看,還是比較好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除了要搞好每節的基本訓練外,還要注意上好復習課。 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更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做題就能奏效,在復習課中,除了要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彌補知識缺陷的工作以外,師生應當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所學知識做一番總結歸納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這樣做,可以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使學生記憶掌握,而且對舊知識進行了一次深化,這對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教學和研訓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地一環是改進課堂教學。但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與能否吃透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教師對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得好,又善於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那課堂教學一定會生動活潑。我相信,只有我們教師肯於動腦,能花力氣,不斷學習,勇於實踐,一定會掌握課堂教學規律和教學藝術。
⑸ 《如何有效的做好小學數學復習》講座反思
關於復習,這里給你一些思路:
1、課後復習法:所謂課後復習法就是我們剛聽完老師的講課之後,利用下課的10分鍾來消化和吸收剛剛講過的知識,因為老師剛講完,所以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達到了巔峰的狀態,此時我們只要稍加的復習鞏固,就能牢牢的記住所學知識。
2、睡前復習法: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在一天中早晨醒來和晚上臨睡前記東西的效果最好。早晨可能大家沒有時間,但是晚上一定有,既然我們錯過了早晨當然不能錯過晚上,在臨睡覺前我們需要把今天所學的所有知識系統的過濾一遍,雖然是一天的知識,但是也花費不了很多時間,而且記憶的效果很好。
⑹ 怎樣讓小學生有趣而有意義學習數學講座課件
多用些生活教具,比如水果,比較真實形象的東西來教數字。多做游戲也可以的
⑺ 如何體現小學數學活動課的趣味性
一、要明確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目標
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文化基礎教育為主,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數學的有關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解題方法等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計算、初步的邏輯思維、空間觀念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動課程的教學目標則是根據學生的愛好和需要出發,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靈活而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達到激發學生的潛在智能,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具體地說,活動課的教學目標應是: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
2.擴大數學視野,拓寬認知領域;
3.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
4.發展個性特長,激發潛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要體現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性質
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據各學校的師資隊伍、教學設備、學生興趣愛好等方面來確定,但總的來說,活動課的教學應以體現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開放性、層次性去滲透國情意識、科技意識、競爭意識、經濟意識、民主意識、合作意識和培養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應變能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為特點,來實現它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活動課具有以下性質:
教育性是指活動課的內容應有鮮明的教育導向。即通過數學活動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為習慣等的教育。當前,還應突出反映改革開放、國民經濟的現狀和發展,滲透「國情意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確學習目的,激發求知慾望。
科學性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需要,選擇以擴大知識視野、拓寬認知領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內容,滲透「科技意識」,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
實踐性是指選擇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學具製作、數學的實踐與問題解決等,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思考性是指選擇的內容不是課本知識機械的重復,而是它的引伸與發展。如計算技巧的傳授,要注重思維訓練,開發潛在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以提高思維水平。
趣味性是針對活動課的內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學生參與,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寓學於樂、寓智於趣,生動活潑主動地獲取知識。如智題趣解、數學游戲、智力競賽等活動的開設,使學生參與競爭、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以培養學生忠誠、堅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自主性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使每個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表現。
開放性是指就開展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而言,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讓學生接觸社會,深入社會生活,使之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要用到數學,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層次性是針對各個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存在的個性差異而言,在設計活動課時要體現不同層次的要求,以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使各自潛在的智能得到開發。
綜上所述,數學活動課教學體現的「八性」是就活動課整體而言,各因素之間是互相交叉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能設想一次活動課都能體現上述的方方面面,而是要相互滲透有所側重。
三、要研究小學數學活動課的課型
根據活動課的特點,結合不同年級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活動課可分為如下課型:
數學史話課。介紹古今中外數學家刻苦學習、數學對社會發展進步的故事及簡單的數學史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數學,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勤奮學習、克服困難的品質。如數學故事會、數學名家事跡介紹、數學讀書會等。
趣味數學課。運用數學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游戲活動中,領悟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好數學的興趣,如數學游藝、數學謎語、趣題討論、數學展望等均屬這類課型。
思維訓練課。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方法,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質,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如簡算技巧、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數列規律、圖形變換、智力競賽等。
實踐應用課。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配合數學課製作教具學具、實地測量、參觀訪問、辦數學牆服、商店服務與數學有關的創造發明等,培養操作技能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競賽輔導課。從全體學生的能力、愛好出發,適當組織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更加熟練地掌握數學的方法與技巧。
四、要建立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的評估體系
要認真抓好活動課的開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和教研部門應對數學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從活動課的教育功能、教學目標和教學特點進行科學正確的評估。評估要考查:
1.是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培養、發展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活動課教學目標之一。活動課中,教師如何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人人受益、個性得到發展。
2.是否組織學生自主參與,真正成為活動的小主人。活動課中,教師如何組織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充分發展個性特長,通過獨立思考和討論合作,在研究教學問題中受到啟迪,潛在智能得到開發。
3.是否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培養思維品質,進行思維訓練,是否通過有趣的數學材料,在學生自主參與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思維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習慣,使全體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4.是否指導數學知識的應用。在有趣、自主、積極思維的同時,是否使數學知識聯系實際,組織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和在探索中發現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從而增長才幹。
5.是否培養學生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自主活動中,是否使情感、意志和良好行為習慣得到形成、鞏固和發展。逐步增強民主、合作、競爭、奮斗的意識,培養嚮往美好、崇尚文明,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6.是否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發展個性。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是否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知識、能力都有所增強,思維水平有所提高。同時,還要使一部分對數學有特別興趣的學生的數學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五、在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我們在小學一年級4個班中對學生做了「認識人民幣」、「兌換人民幣」、「支付人民幣」的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學生認識人民幣的比例為96.5%,兌換人民幣的正確率為83%,參加過10元以下購物付款的比例則為64%,可見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將本課設計成「招考營業員」、「我是小顧客」、「物物交換」、「用物兌幣」等幾項活動,進行了本課的教學。
(一)、准備階段:
1. 收集「商品」:讓學生自帶一些玩具、學慣用品或生活用品,並製作出價格標簽掛在商品上。
2. 布置「商店」:將課桌布置為櫃台,按玩具、學慣用品、生活用品分別放好。
3. 提供給每人若幹人民幣。
(二)、實施階段:
1、爭當小小營業員。
(1) 多媒體展示各種面值人民幣,讓大家認一認,說一說。
(2) 多媒體顯示1角、2角、5角的人民幣,並提問應該怎樣以此兌換1元的人民幣?
生1:2個5角換1元。
生2:10個1角換1元。
生3:5個2角換1元。
生4:1張5角、1張1角、2張2角換1元。
生5:4張2角、2張1角換1元……
(3) 多媒體顯示面值為1元、2元、5元人民幣,並提問應該怎樣以此兌換10元的人民幣?
(可採取小組活動,每人填寫出1份列出兌換方式的表格,然後大家共同檢查對錯。)
(4) 小組推選優勝者當營業員,小營業員掛牌上崗。
(三)購物活動。
教師:現在大家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購物,營業員要根據商品的價格和顧客付的錢數計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錢。在活動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和其他同學商量、討論。注意運用禮貌用語。
(「顧客」開始自主購物,教師在旁做適當的幫助和提示。)
(四)換物活動。
教師:我看到大家都已經購買了一些物品,你們現在能相互交換自己所購的物品嗎?要注意在價格不同時需要貼補差價。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到我們班的「消費者協會」來尋求幫助!
生1:我的鉛筆是5角1支,能用鉛筆換你1塊橡皮嗎?
生2:好呀!我剛好需要鉛筆。剛才我買的橡皮是2角錢一塊,找你3角,對嗎?
生3:對,謝謝你。
生4:我買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換幾支鉛筆?
生5:鉛筆5角一支,你說可以換幾支?
生6(插嘴):2元里有幾個5角?
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個5角,就可以換4支鉛筆。
……
(五)物換幣活動。
教師:現在大家可以到營業員哪兒去,把手中的商品換成人民幣。看看換回的人民幣和原有的人民幣相符嗎?如不相符,檢查一下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
(學生開始活動,並在換幣後核對錢幣是否出錯,如出錯,進一步思考是哪兒出了問題。)
(六)小結交流。
1. 購物後是怎樣換物的?應怎樣貼補差價?
2. 最後到手的人民幣和原來手持的人民幣相符嗎?
3. 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教師小結: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購物,在實際購物中會有很多的數學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啊!
教學思考: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從本節課的教學可知,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儲備了「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我們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法,注重「用教材」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實現教學的發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質功能。教師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組學習內容的呈現順序和方式,通過5個連續的活動,創設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情境,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形成學習的意向,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主體參與。
總之, 教學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執教者的創造加工,將教材內容變成有關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變成發展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內容,並把它納入到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組織,使人類文化進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履歷情境」。這,才是我們在當前設計教學時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