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道德日記100-200字
病房撿手機
拖著病體苦等失主
提起李寶輝,同事們都以「好心人」相稱。「李師傅做的好事實在是太多了,我知道的就有好幾十件呢!」衛瑞民說。去年冬天,李寶輝因病住進了醫院。禍不單行,住院不久,他的手機就被偷了。一天,他在醫院候診室的凳子上撿到一部九成新的手機,身體虛弱的他拿著手機在候診室苦等了幾個小時,全身凍得冰涼的他終於等來了失主,並把捏得發燙的手機完璧歸趙……
提起拾金不昧的事,李寶輝說:「該我得的東西我就拿,不是我的東西,哪怕是一根針我也不會要。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貪小便宜。別人賺錢也不容易啊!」
多麼質朴的語言,卻能掀起人們澎湃的心潮!多麼平凡卻偉大的事,令人不得不佩服!胡錦濤爺爺不也提出了「八榮八恥」來勉勵我們,讓我們有好的道德觀念和思想。其中的「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和「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說的不就是這樣的事嗎。「八榮八恥」就像一面鏡子,照耀著每個公民,讓每個公民分清榮辱,樹立嶄新的社會風氣,也代表了時代的進步,代表了人們的道德觀,它是中國不斷進步的詮釋。
最近在校園內,特別是在一二年級的班外,經常能聽到這樣的童謠:「你拍一,我拍一,八榮八恥要牢記;你拍二,我拍二,為了祖國要出勁;你拍三,我拍三,鋪張浪費要揭穿......你拍十,我拍十,爭做文明小衛士!」在一年級小弟弟小妹妹們口中,竟然能把「八榮八恥」變成這樣簡單,卻讓人震撼的童謠,連這么小的弟弟妹妹們都能將「八榮八恥」以童謠的方式銘記於心,而我們這些大哥哥、大姐姐,雖然整天說要做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卻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點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何談這些更加嚴格的要求呢!
道德文明離我們只有一步之遙,但邁出這一步,卻需要付出很大的決心和毅力,你,能做到嗎?即使再大的困難,再深的溝坎,只要有那份心,並盡力了,就能輕松地邁過去。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的輝煌!
B. 什麼是小學生文明道德宣言
1、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 講文明,懂禮儀。
3、 講文明語,做文明事,當文明人。
4、 微笑是打開心鎖的鑰匙。
5、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6、 不學禮,無以立。
7、 禮儀、禮節、禮貌、文明、文雅、文化。
8、 禮儀是一種文明規范,禮儀是一種素質修養。
9、 禮儀體現的是細節,細節展現的是素質。
10、別給我雪白的衣服塗上顏色。
道德意義
我國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了「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都應該按這個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
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校園里破壞公物的現象比比皆是:有同學為求近路而不惜踐踏草坪;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門窗;戶外運動中弄壞了校園里的公共桌椅、欄桿和垃圾桶;課桌椅上經常會看見各式各樣的塗鴉。
你有沒有想過,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行為都對公物造成了損壞,也給其他同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還會增加學校對公物的維修費用,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愛護公物做起來也很簡單,只要擁有一顆公德之心,處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就能保證公共設施的完好無損與正常使用。
C. 小學生道德規范
小學生道德行為規范
一、指導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本內容,深入開展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活動內容:
(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傾聽的習慣
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這樣才能積極地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
2、善於思考的習慣
善於思考,主要是指體現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法、思維品質,它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有利於培養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於增強人的發現、發明和創造能力。因此,同學們要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3、敢於提問的習慣
善於發現,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勤於思考,敢於質疑,與人交流,不怕說錯。發言時,站得直,口齒清,講普通話,聲音要洪亮。
4、與人合作的習慣
合作學習是21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並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主動和同學、老師合作,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共同解決問題。
5、自主讀書的習慣
閱讀是文化積累和文化建構的重要途徑,對人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要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注重知識的積累。樂於讀書,願意和書交朋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不閱讀不健康書籍,不看不健康光碟,不瀏覽不健康網站。愛護書籍,不在公用書籍上亂寫亂畫。
6、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准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讀寫姿勢端正,會正確執筆,做到、書寫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潔凈,不亂用塗改液和修正紙。文字和符號都要規范,格式要美觀。
7、自評互評的習慣
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學生學會激勵性的評價,既會評價自己,又會評價別人。通過評價,引發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反思,達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目的。
8、搜集資料的習慣
搜集資料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技能和習慣。能利用查閱圖書、上網瀏覽、實地考察、走訪調查等渠道主動搜集與學習相關的材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對搜集的各種資料能進行分析、歸類、整合。
9、動手操作的習慣
新課程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養成動手操作的好習慣。學生能獨立完成教科書上所要求的各類操作實驗,操作步驟正確。
10、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認真、獨立、按時完成作業,是進一步理解、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環節。能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完成並細心檢查作業。注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二)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自覺使用文明用語,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
2、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3、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 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要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珍惜時間。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2、學會感恩是人性的體現, 懂得感恩是責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聽從父母、老師的教誨,不頂撞父母、老師。體會父母、長輩的艱辛,主動給老人洗腳、捶背、夾菜等。主動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孝敬父母,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3、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我們要愛惜學慣用品,不在課本上亂寫亂劃,不隨便撕扯作業本。不隨便向家長要錢,不亂花錢。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節約用電、用水,做到人走燈滅,水龍頭用後隨時關緊開關。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財物要愛護,輕開關門窗,輕拿輕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亂寫亂劃亂貼。
4、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則。沒有秩序, 任何集體活動都無法開展。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上下學排路隊,不亂穿馬路,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過路口,注意避讓車輛。購物、上車時自覺排隊,不加塞,集會時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場合遵守紀律,不大聲喧嘩。愛護學校、公園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亂踩綠地,不隨手摺花枝,不亂塗亂劃。
5、自己動手可以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疊被褥,自己洗衣物。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6、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工作、成才的基礎。鍛煉身體不但能讓身體結實健康, 還能磨煉人的意志。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課內外文娛、體育、科技活動,上好、學習運動常識,做好自我保護。在運動中要聽從指導教師的安排,在活動中不做帶有危險性的動作,不參加危險性較大的活動。
7、講究衛生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養成講究清潔衛生的好習慣特別重要。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我們要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污垢,身體無異味。飯前便後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書包。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見到廢紙等垃圾物要主動撿起放到果皮箱里。不在牆壁上亂寫、亂畫、亂貼、亂掛。
行為一旦變成了習慣,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需要。當你再遇到這類情景的時候,不用過腦子就會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就會覺得很別扭。這說明行為已經具有了相對的穩定性,具有了自動化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習慣成自然」。
蔡元培先生也曾說過: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
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地行動起來,投身與活動中,早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少先隊員吧
D. 小學生道德模範事跡
9月21日中午,湘潭大學校領導及各院系的代表齊聚校門前,為的是迎接載譽歸來的全國道德模範文花枝和楊懷保。他們兩人都是該校的學生。此前,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共辦的全國道德模範評選中,文花枝同學被評選為「全國十大誠實守信模範」、楊懷保同學被評選為「全國十大孝老愛親模範」。9月18日,他們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在這次評選中,和文花枝、楊懷保一起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殊榮的大學生還有9位。他們分別是「全國見義勇為模範」——天津工業大學的徐偉、湖北長江大學的趙傳宇、新疆大學的艾尼·居買兒,「全國誠實守信模範」——河南中醫學院王一碩,「全國孝老愛親模範」——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的曹於亞、浙江林學院的劉霆、中南大學的洪戰輝、武漢大學的黃來女、甘肅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張曉。這11名全國道德模範群體中的「大學生模範」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昨天,他們堅持走過2005年8月28日,陝西洛川,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一輛旅遊大巴陷入了極度恐慌。車體嚴重變形,乘客生命危急。「挺住!加油!」——一句微弱卻透著堅定的話,給了大家支撐下去的勇氣。這個聲音就是當時身受重傷的導游文花枝發出的。「我是導游,先救遊客!」由於延誤了寶貴的救治時間,醫生不得不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術。這個20歲的花季少女以血肉之軀兌現了誠實守信、服務遊客的諾言。「既然我不能選擇我的出身,那我就選擇堅持,堅持用自己的雙手來改變這一切!」楊懷保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現年24歲的楊懷保,出生於陝西省勉縣定軍山鎮的一個貧困農家。中學時代,楊懷保的父母雙雙因傷病喪失勞動能力。12歲起,他就開始為家庭操勞,擔負著家庭的重擔,至今已頑強地走過了11個春秋。楊懷保堅持「讀書和盡孝,一個也不放棄」,一身扮演著兒子、父親、學生、老師、工人等多重角色。「媽媽,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堅持下去!」劉霆是浙江林學院的一名大學生,今年19歲。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為母親6年前的一場疾病,發生了令常人絕望的變故。母親患上了尿毒症,耗盡家裡所有積蓄,不堪重負的父親離家出走,母子相依為命。6年來,劉霆不僅要負擔母親的葯費,還要悉心照料母親的生活起居。由於支付不起昂貴的住院費用,劉霆學會了家庭治療。現在,他每天都要按時給母親打針、吃葯、測量血壓。用母親的話說,劉霆已經是「半個醫生」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張曉這個家當得也很辛苦——父親死於車禍,母親癱瘓在床,張曉4歲時就扛起家庭的重擔。1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各種困難,為母親撐起一片充滿親情的天空。他每天5時起床,為母親穿衣,幫她解手、洗臉、梳頭;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他先喂母親吃飯,自己背過身喝湯。得知被大學錄取的消息後,張曉堅定地表示:「不管怎樣,都要背著母親上學。」今天,模範載譽歸來在甘肅,「孝老愛親模範」張曉在蘭州火車站受到了家鄉人民的熱烈歡迎。在被甘肅省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破格錄取後,張曉表示將用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用實際行動報答社會對他的關愛。網友紛紛發帖說:「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他的那種精神和責任感卻是難能可貴的。」「高校應該通過破格錄取或者獎學金等手段,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走向」。在武漢,「孝老愛親模範」黃來女的事跡在全省大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感動了社會各界,也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省委領導、省教育廳、團省委有關負責人通過捐款、慰問、頒獎等形式給她送去了組織的關懷。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紛紛捐款捐物。武漢大學從經濟和政策等方面給予黃來女極大的支持,她的校友更是自發捐款3次累計金額超過3萬元。在湖北荊州,「見義勇為道德模範」、長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03級學生趙傳宇跳入長江勇救落水老人的感人事跡被高校學子們頌揚。長江大學一名大一新生在校園網上留言:「趙傳宇是個英雄,讓我們努力提高修養、提升自己的能力吧,我們的國家需要更多這樣有理想、有道德的建設者。」面對奔涌的江水,趙傳宇挺身而出;面對當事人的酬謝,趙傳宇婉言謝絕。他的事跡不僅感動了校園,也感動了家鄉人。趙傳宇的家鄉河南省唐河縣政府專門出台文件,發出向趙傳宇學習的號召。在杭州,載譽歸來的「孝老愛親模範」劉霆參加了由杭州市、湖州市有關部門組織的「學習道德模範劉霆先進事跡座談會」。得知全國道德模範的評選結果將在新聞聯播里公布的消息後,早在9月19日晚,浙江林學院的學生就自發組織起來坐在電視機前收看,9月20日晚,學校再次組織所有學生幹部集體觀看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全國道德模範頒獎晚會」,一睹道德模範的風采。他們都是「近距離的」「每一個時代都必然產生它的道德楷模。青年尤其是大學生,由於常常扮演具有先導性意識的社會角色,因此,在他們中間出現對社會具有道德示範作用的人物,一直都是十分常見的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沈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11名獲獎的在校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普通的人,他們表現出的道德行為,主要是來自作為人最基本的良知,這一點也是他們事跡最感人的原因所在。正因如此,他們對於青年人具有不容低估的影響力,青年人都會感到這些道德榜樣人物離他們自己很近,常常就在自己身邊,並非高不可攀或可望不可及的『神』。可以說,這種道德榜樣的近距離感,是讓青年們在心靈上更容易受到觸動,在感情上更容易受到感染的重要原因。」
滿意請採納。
E. 小學生應具備怎樣的道德修養
——身心健康,終身喜愛運動的習慣;性格開朗,與人為善。
——誠信、守時、責任、內正直勤勉: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內務能夠自理,按時完成各種任務。不撒謊、不推委,敢於承擔。錯就是錯了,坦坦盪盪做人。
——感恩、付出。感受生活的美好,熱愛生活,充滿陽光;享受幫助他人付出的快感。
——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孩子自覺尋求知識而不是被動完成作業了事。孩子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更加專注和持久。
——及時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況,與孩子共同分擔郁悶難過,分享喜悅成功。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灌輸和身教終身學習的習慣,我一直在學習,也幫助和引領鐵蛋養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不僅是看書看報看電視,生活中,旅遊中,與人聊天中,玩耍中,處處都是學習的場所。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高效學習,事半功倍。
——敢於表現,不怕出醜,把臉皮抹下來裝兜里,是我母親的口頭語,鐵蛋從小就被我趕著鴨子上架,練出了膽量和自信。
——抗挫折、耐壓、自控力,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勝的勇氣和能力。各年齡段的孩子都應該有適當的體驗,這是成長的必須。
F. 小學生每天十個道德好習慣
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
文明禮貌,微笑待人;
學會尊重回,耐心聽他人說答話;
保護隱私,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利人利己,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做;
待人友善,觀看比賽文明喝彩;
遵守規則,上下樓梯靠右行;
勤奮自強,天天鍛煉身體;
環保衛生,乾乾凈凈迎接每一天。
G. 小學生應學習的道德品質有哪些
在古希臘特爾阿波羅神殿牆上,刻有這樣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仍然是一個謎。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指出:盡管有腦力風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類研究課題風靡全球,但是我們還遠遠做得很不夠。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論述要建設我們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明確指出: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顯然,「四有」都屬於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范疇,都屬於道德教育任務,培養中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特別是在新課改下《思品與社會》教學,談談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幾種途徑。
一、對小學生要重視德性認知教育
加強小學生認知教育是道德行為養成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學的、系統的現代化德育課程體系,開展德性知識學習活動,做好德育教材建設。當前我們正面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此時我們更應該把學生的德育任務擺在首位,從小學到時中學把德育內容注入各學科教學的始終,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構成完整體系,使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德育認知應與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發展水平相適應,並注重開發和調動學生心理潛能,從而去實現德育的內化。目前,有的教師自身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不高,超前、過高、或不按教育規律進行德育,導致學生無法接受、無法承受;有的教師脫離學生生活的環境,脫離現實生活,脫離學生實際,想當然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只求形式、不講內函。致使學生無法接受,達不到內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目的。
二、增強學生強化與內化統一的自我意識
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是強化與內化的統一,強化包括認知強化,文明行為訓練和良好品德強化。例如:如何使學生學會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熱愛集體,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等,都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尤其要對學生進行行為方式示範,組織示範或模仿性道德實踐,讓小學生在直觀形象地強化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示範,達到內化的目的,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素材
各學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材料、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有創造性的去挖掘、發現,並及時有效地加以滲透、利用。例如:《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課是專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就應充分的把它利用發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獨厚的。因此,教師應把《思品與生活》和《思品與社會》課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而不應把灌輸知識目標、政治常識放在第一位。同樣《語文》課是向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學科,其它的一些學科中也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都應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於教學之中。
四、加強課外延伸,滲透德育行為
英國學者萊基在《歐洲倫理生活晚》一書中,曾將人的德性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嚴肅德性;第二類是壯烈德性;第三類是溫和德性;第四類是實用德性。尤其是第四類德性,它是促使人們走向事業成功的德性。因此,我們除在學科教育中進行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開展課內外活動或各種實踐活動。比如:舉行一次「清潔沱江河——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可能會比一些反復灌輸道德觀念或社會意識的特定課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學生去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五、重視學生社會公德建設在道德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連串列為,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藉助矛盾對立的偉大與剛強才能衡量出來。
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會形象,制定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和文明語言、文明行為公約等。號召學生開展「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為貧困學生獻一份愛心」等主題活動,這種延伸於課外的德育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環境
前蘇聯偉大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世界觀,他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學生受到那樣這樣的影響。」學博為師,德高是范;教師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會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於言教」,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深刻的意義。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甚至習性無一不作為信息傳導給學生的大腦,反饋於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規范自己的形象。教師要嚴於律已、率先垂範,帶動學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就必須努力提高小學教師的道德修養,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七、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德育
如果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標准不統一,則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沖突,增加其混亂性,從而影響小學生的道德品性的養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視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其根本原因在於道德在塑造人的心靈、秩序和人格結構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面對當今社會要盡可能地優化當今的德育環境,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有效協調,使小學生成為新世紀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的家長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單獨留家就讀或實行隔代管理,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不便,致使部分學生從小養成不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單親子女的增多,給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難度。為培育合格建設人才,全社會都應動員起來,實行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網路教育。
當然,中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途徑還很多,作為新世紀的德育工作者,應在新形勢下,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德育途徑,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全格人才而奮斗。
H. 小學生道德習慣
小學生如何培養良好的品德及習慣
一、 好品德的培養
(一) 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教師可以首先通過課堂禮儀來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禮貌待人的品質。要求學生在老師宣布上課時要迅速地起立,並鞠躬行禮,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並說「同學們坐下」時再坐下。但學生遲到時,要求學生應該輕敲教室的前門,並立正喊「報告」,待老師允許時進入教室。在課堂上要積極思考老師的問題,發言時要先舉手。別人發言時,要認真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不做無關的小動作,更不能取笑別的同學。下課鈴響,老師宣布下課時,應端正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離開教室時,讓老師先行。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適時地穿插一些有利於學生形成尊敬師長,禮貌待人品質的內容。告訴他們一個好孩子、好學生見到老師、長輩應該主動打招呼。當在公交車上碰到老年人時應該主動讓座。當別人幫助自己後應該道謝等等。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二) 愛護公物,勤儉節約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好信手塗鴉,因此應教育學生應該愛護公物,不得亂塗、抹、畫、刻課桌、牆壁等公共設施。開門、關門時要輕。一旦不小心損壞東西,主動承認,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壞玻璃。 培養小學生的勤儉節約的意識也是相當重要的。由於小學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錢,不懂得節約。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生活節儉,不擺闊氣、不亂花錢,不能向父母經常要錢來買零食。作業本、筆等學慣用品在使用的時候要節約,不要浪費。
(三) 遵規守紀,熱愛勞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應該告訴學生,學校作為一個集體要有它的規矩,學生是學校的一分子就應該遵守其規定製度。 例如要求學生預備鈴響,要做好課前的准備,並端坐在教室里安靜等待,上課後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各種物品要輕拿輕放,認真做好課堂的筆記。在參加升旗儀式時,要立正脫帽,肅穆莊重,目視國旗行注目禮;唱國歌時要聲音洪亮。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種體育活動和文藝活動,但不允許大聲喧嘩。 現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和長輩都比較溺愛,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過分的溺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可能使他們養成自私、懶惰等毛病。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穿衣、盛飯,主動幫父母收拾房間、洗衣、做飯、洗涮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里要輪流值日,值日生應該認真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園的整潔優美。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奮學習等良好品德,同時也需要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 好習慣的培養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其良好的習慣,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是好習慣,則會讓人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一輩子。
(一)社會公德的培養 社會公德是一種存在於社會中間的道德,就是人們為了維護我們社會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關於個人修養的研究從古代社會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近代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時,革除了許多社會陋習,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新中國把思想品德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學校是培養人的社會公德的主要場所,特別是小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較弱,需要對其進行培養。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著重培養其以下方面的社會公德。
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當過馬路的時候要首先看一下是否是綠燈,再看一下是否有車輛通過,不追逐打鬧,保證自己的安全,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在乘坐公交車時,要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婦及師長讓座,不爭搶座位。 遵守公共秩序,購票、購物、乘車時要按順序,不插隊,不擁擠。對營業人員要禮貌。愛護公共設施、愛護花草、數木,保護動物。不要踩踏花草,不要傷害動物。當觀看演出時要做文明的觀眾,結束時要鼓掌致意。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鼓勵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地伸出援手。比方自己的同學遇到不會計算的問題時,自己可以主動上前熱心地解答等。
(二)注重儀容儀表、儀態的培養 小學生年齡較小,不太注意個人衛生,在儀容儀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能當著客人面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使其明白人們都喜歡跟干凈的人在一起工作、學習都討厭邋遢的人。 對於小學生來說,儀態主要指坐、立、行走、讀書、寫字的姿勢。「站如松,行細風,坐如鍾,卧如弓。」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兩腿間距與肩同寬,不能叉開,雙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體;走路要求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坦捏碎步。這對塑造小學生挺拔的身姿很有益處,特別是坐的姿勢會影響他們的脊髓的生長和視力的情況。
(三)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使自己終身受益,同時也是自己社會責任心的體現。現代社會由於父母一般都去工作,跟子女交流的時間較少,經常會忽視對孩子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特別是在農村,由於目前衛生狀況相對較差、家長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小學生衛生習慣形成較晚,衛生習慣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如亂丟紙屑、瓜皮果殼,隨地吐痰;亂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後隨手亂扔包裝袋;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環保意識薄弱等等。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衛生習慣,首先利用家長會進行衛生防疫知識講座,使家長明確講究衛生的重要意義。和家長協議:在學校里,學生的教育學習是老師的責任;在家裡,孩子的個人衛生是家長的責任。要求家長要注意給孩子講究個人衛生,防止疾病。在學校,老師針對個別嚴重的單獨進行教育。教育時要耐心、細致,對進步的同學要及時地當眾表揚,促進更多的同學向其學習。家長、學校配合教育抓個人衛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環保意識的培養。結合品德課《環保》一課,教育學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開展《愛護環境》主題班會,加強思想教育,教育學生反思自己無視校園衛生的不文明行為,提高學生保護環境和保持校園衛生的認識,動員學生做到彎彎腰撿出一個潔凈的校園;要求學生將零食的包裝袋、廢紙、鉛筆屑等東西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避免亂扔垃圾,保持整潔的校園。 小學生年齡小,正在學習階段,什麼東西都會向大人學,特別是自己比較信任的老師。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首先要是個講衛生、愛清潔的老師,那麼,他的學生們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在個人衛生方面一定會做得很好。
(四)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太吃力,以免形成厭學的情緒。如果形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其受益終身,同時壞的學習習慣到中學後也不太容易改進,所以在小學期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要向學生說明應該怎樣學習。首先在上課新課之前應該預習,大致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同時做好標記,看自己那些已經理解了,那些還不是很清楚,那些完全不理解,這樣在聽課的時候就有了目的性。當上課的時候課時,准備好必需的文具。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不帶到學校來,上課時不擺弄文具。專心聽講,不小聲說話。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動腦思考,積極舉手發言,積極思考老師提到的問題,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適時地向老師提出,認真做好上課時的筆記以便課下復習時使用。課後要認真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同時及時復習已經學過的內容。學生有時可能在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要認真輔導、耐心指導,對預習、認真聽課、作業完成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也可適當地給予物質的獎勵,促進更多的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思維習慣、禮儀教育、讀書習慣等方面老師也應該適當地引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成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好品德、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只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好品德和好習慣,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棵棵參天大樹,一位位國之棟梁。
如何培養良好的品德是並不是一個很難的任務,只要抓緊時間,從小培養就可以將孩子塑造成一個優秀的、有良好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