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厭學怎麼辦
家長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過分關注,要與孩子多進行溝通,與老師經常保持聯系,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布置簡單的家庭作業,不做也不要過分責備,要靜心聽寶寶講在學校的事情,徵求孩子的同意時可以帶孩子到學校附近多玩耍,或者經常邀同學到家一起玩耍和講學校的事情
❷ 小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 小學生厭學家長應該怎麼做
青少年心理咨詢家彭華勇說:
要認同孩子的厭學情緒,實際上人們面對困難任務,感到厭煩和勞累是很正常的,不能因為厭就是錯的,實際上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完全喜歡上自己的工作,特別是那種被別人安排的工作。所以要首先肯定孩子的厭煩情緒,這樣會讓孩子在表達情緒時感覺到被肯定了。人們往往有一個錯覺,認為如果孩子表達對學習和老師的不滿情緒是不對的,如果孩子這樣想了,那麼他可能就不容易做好,所以,一旦孩子冒出厭煩或不滿的情緒,家長和老師就趕緊進行思想教育:你這樣是不對的,怎麼能抱怨學習呢?老師都是為你好啊,學習也是為了你自己啊!這個回答其實有點流氓邏輯,看起來全是對的,但並沒有針對問題作出回答。孩子的問題是我很煩,那麼解答就是如何才能幫助你不煩,而不是告訴你不應該煩。所以,如果要認同孩子的情緒的話,簡單點可以說:嗯。復雜點可以說:「看起來做作業是很煩」,甚至激進點說:「我也覺得做作業很煩」。有些人可能會擔心這樣會強化孩子的厭學情緒,但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孩子只是得到認同而已,這會讓孩子覺得被理解了。
要肯定孩子的努力行為。無論孩子表達上多麼厭煩,但總歸多少是會做一些作業的,所以家長要不失時機地回應這種努力,告訴他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精神品質。因為他沒有因為情緒上的不滿而放棄對任務的重視,他帶著壓力堅守在他的崗位。
一般厭學的孩子大部分是基於學習上的真實挫敗,比如考的差、家長的要求高批評多、老師總是找茬子等。所以大部分孩子會對自己的評價比較低。但這並不等同於孩子真的放棄了。孩子們通常搞不清我不能做和我不願做的關系,幾乎所有的厭學,都是根源於孩子認為自己再也學不好了,但他們無法恰當表達這種美好希望和殘酷現實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源於家長和老師比較粗暴的解決問題手段,對孩子更多的是不問青紅皂白的問責,而提供幫助的機會比較少。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希望成績能好一些的希望,都希望自己能表現的更好一些,更有人氣一些,更被認可一些。所以,家長和老師必須從認可孩子的希望著手,深入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真實困難,該出手幫助就出手幫助,該改變預期就改變預期,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重新回到嘗試學習的軌道上來。
真實的挫敗有些是完全按達不到的要求,比如不允許任何粗心犯錯、學過一遍的東西就要記住、上課完全不能走神等,這些都是非人性的折磨,根本就是違背人類的生理機制的,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目標,這些目標一定要詳細審查,不合理的部分要堅決改掉,給孩子一個做人的機會,而不是培養成全知全能的神。
望採納。
❸ 小學厭學怎麼辦
❹ 小學厭學怎麼辦
厭學症在這幾年已經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在壓力過大的孩子身上。孩子厭學版,你可以從以下權4點著手。
1可以先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大家一起去找原因。
2讓孩子先自己找原因,然後家長再結合自己的觀察和思路來引導孩子。
3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非常關鍵,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用心去學。
4同時制定合理的分數目標非常關鍵。記得在我的孩子讀初三時,他經常對學習不感興趣,他的注意力常常很不好,背誦走神,致使他的學習成績都很差。之後發現讓頭腦變靈活的「尼古拉特斯拉訓練」,看完之後,才改造了孩子的不好景況。孩子的注意力變好了,上學聽課不犯困,成績也變好了。相信我的故事應該能給你帶來啟發,爭取時間好好奮斗,加油!
❺ 小學生厭學的原因
小學生厭學背後的真正原因?
從幾個方面來看,孩子產生厭學的緣由,有以下一些原因:
認知上出現了偏差,
從根本上對學習產生了厭煩。
認知上出現了偏差,也就是從根本上對學習就是產生了厭煩。
被家長過早的逼著去學習,參加各種補習班,對學習的興趣極大降低。
還有的孩子會把有一些問題歸結為其他原因,比如說是老師的原因,自己沒考好是同學的原因等等。
還有的孩子是自身的情商能力出現比較弱項的部分,比如說抗挫折能力差,由於家庭養育方式的不一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會不同;
有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害怕吃苦,害怕付出太多,害怕在學習中遇到難題等等,或者是有的孩子出現注意力,學習技能等方面的問題,導致學習上的困難,從而逐漸的對學習失去信心,在學習上出現抗挫折能力比較差的一個表現。
有的孩子是在學校當中人際關系比較難以處理好,比如說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處理不好,有的孩子和同學關系處理不好,但是跟老師的關系還可以,對學校的抵觸情緒會相對弱一些。
孩子情商不高
有的孩子是自身的情商能力出現比較弱項的部分,比如說抗挫折能力差,由於家庭養育方式的不一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會不同;
在學習的時候,害怕吃苦,害怕付出太多,害怕在學習中遇到難題等等,或者是有的孩子出現注意力,學習技能等方面的問題,導致學習上的困難,從而逐漸的對學習失去信心,在學習上出現抗挫折能力比較差的一個表現。
在學校當中人際關系比較難以處理好,比如說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處理不好,有的孩子和同學關系處理不好,但是跟老師的關系還可以,對學校的抵觸情緒會相對弱一些。
學校的原因
學校老師可能會以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好壞,或者是某些標准來評判好的學生,壞的學生。
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孩子,就會害怕把自己歸結為壞孩子的行列,所以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同時如果在學校中沒有很好的夥伴,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這種事就是人際關繫上對孩子造成的這種壓力。
學習技能問題導致的厭學
比如說有的孩子,注意力缺失、缺乏,注意力不集中,難以跟上老師的上課節奏,在書寫的時候或者是閱讀的時候,出現困難。
有的孩子出現理解上的困難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害怕去學校,厭煩去學校的一個原因之一。
❻ 小學生厭學原因有哪些
一、小學生厭學心理原因分析
1. 家庭因素。(1)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獨生子女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多,由於物質條件十分豐裕,致使獨生子女在家養成所謂的「公主病」。父輩的物質給予,祖輩的精神關愛使小學生在家沒有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造成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的惡性學習心理。(2)家庭關系不和諧。父母及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家庭關系的重要基準,做孩子的良師益友是家長的最高境界。假如孩子長期處在一個充滿「戰爭硝煙」的家庭和一個「冷如冰窖」的家庭,使他們整天處於焦慮不安的情緒中,使他們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那麼孩子們就會轉移到他們認為能平衡心理的地方,厭學情緒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2. 學校因素。(1)教師的「唯分論」。盡管素質教育早已提倡多年,但分數的「指揮棒」還是無形中影響著教師,片面地追求分數,一味地追求優秀率和升學率,只重視學生成績好壞,而不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時在教育手段上還存在著應試教育中的「灌輸式」、「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走進「唯分論」誤區。(2)作業的「題海論」。現在的教師「考核」制度也給教師帶來了壓力,一些教育工作者由於某種主觀原因的限制形成了一種危機感,空前的危機感使得這些教師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提高升學率上,而升學率又是靠學生成績來判定的,致使教師不得不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
3. 學生自身因素。(1)學習能力不足。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並非是真的厭學,也不是懶惰、智力低下,而是存在著學習方面的嚴重落後,影響了學習的成效,具體來說就是學習能力不足。許多學生花費大量精力來做練習,卻事與願違,成績總得不到提高。(2)無明確的學習計劃。多數學生存在著對學習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習狀態,沒有一個科學性的學習計劃,不會對科目進行統籌安排,學習起來顧此失彼,對知識死記硬背,對課程內容不會抓住重點、難點,不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二、解決策略
1. 家庭方面。(1)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家長要多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特別是留守兒童,家長不要只是提供衣食住行,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多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發現有什麼不好的苗頭及時解決,這樣可避免或減少孩子厭學、逃學問題的發生。(2)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要多表揚,少批評。研究表明,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就及積極性格的形成,與家長的褒獎密切相關。對孩子的進步,哪怕微小的進步,也應給予肯定和表揚。(3)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當孩子犯錯時,切忌簡單、粗暴,棍棒相加,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知道父母的鼓勵、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經常與教師溝通,全面關心孩子的健康發展,使孩子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不要求學生做得最好,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
2. 學校方面。(1)轉變觀念,客觀地評價學生。學校在開展素質教育中,對學生的評價要進行改革,應從多方面、多渠道、綜合地評價學生。要打破以往只重知識記憶、背誦而忽視創造等能力考查的教學評估方法,在考試、考核中實行動口、動手和動筆相結合;在成績評價上實行自評、互評與師生共評相結合。這樣可加強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對學生的評價,這就要求教師隨時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隨時隨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與品質習慣。(2)活躍教研氛圍,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首先,學校應多開展教研活動,組織公開課、研討課,開展聽課、說課等活動,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其次,多些橫向聯系,「走出去,請進來」,多組織教師去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多請一些知名人士講學,授示範課等,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最後,搞好課題研究,讓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不斷總結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3. 學生自身方面。(1)明確學習目標。我們要通過開主題班會或給學生講名人故事的形式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使每個人都有奮斗的方向。同時使學生明白有了目標就得為之奮斗,即使不聰明,只要努力了就會成功。(2)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教師應教育學生首先要有正確的學習目的、良好的學習態度,從根本上克服厭學情緒,還要合理地利用時間和大腦,不搞疲勞戰術,以質取勝。(3)及時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成功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學生往往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學習有時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很多時候樂趣在於最終的結果而不是在過程,要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的毅力,讓他們奮力堅持到最後。所以,學生哪怕只是取得了極其微小的進步,我們也要善於發現,及時鼓勵。
❼ 小學生厭學的表現有哪些
(1) 推脫責任:有些孩子喜歡把失敗的原因簡單的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觀地分析學習成績不良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檢查自我,吸取教訓。他們常常把考試成績不好歸於老師講課沒有講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師閱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實他們的心裡對失敗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責任。
(2) 精神勝利法:具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時,不是分析原因,而是迴避現實,想法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往往容易沉湎於以往成功的回憶中。這些孩子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徵、思維活動都與實際年齡不相稱,這種自慰心理表明他們對學習的厭惡情緒。
(3) 合理化: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學習上的失敗變為合理化。當這些孩子達不到所規定的標准時,就否定或指責這個標准不合理,盡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敗趨於合理化,這樣的想法可以使孩子自己減少自我形象與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內心沖突。
(4) 自我保護: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受挫以後,舉出眾多的受挫夥伴,表明自己與他人一樣,並不是最差的,以推脫因受挫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社會化比較方式,是為了推脫責任,解脫心理壓力。
(5)自我貶低:部分孩子在學習成績上遇到挫折後,自覺低人一等,極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不能從科學地分析中堅信自己的學習能力,而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的智力發育落後,不是學習的材料。目前的失敗是由於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失敗也是自然的事情,這種情況是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更正的,自暴自棄,甚至完全放棄學習的想法。
❽ 小學生厭學原因 孩子厭學怎麼辦
一、小學生厭學心理原因 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目前的小學生當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在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中,影響他們心理健康,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生物遺傳因素外,還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1)個體的主觀因素影響 學生對學習的需要來自於家長及學校的要求,小學生經歷著父母、教師要學習,到我要學習的變化,是由被動到主動、由好奇到探究的過程。學生厭學,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需要的滿足感受挫或喪失,往往表現為如下原因:1、父母對孩子學習目的的不良認知,2、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影響,3、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無成就感。如果學生學習的焦慮水平過高或過低,學習中成就感獲得的機會較少,沒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勵能力,厭學的心理就會形成並加強,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方面,久而久之,對學習便失去了興趣。 小學生的情緒心理、行為習慣、認識能力、人格特徵、自我意識等心理活動,都影響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消極的心態就可以引起學生的心理挫折,使其情緒長期處於痛苦和不安之中,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我國,目前小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優越的生活條件與寬松的環境,並沒有使他們的內心完美起來,因為他們沒有經歷生活的風雨和磨難,心理發育呈現一種不良的態勢,其心理發展明顯落後於生理發育。 (2)家庭影響 家長的生活經歷與言傳身教對一個小學生的影響是自始自終的,家長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反應,很多時候,無形中就默認了孩子,家長過於嚴厲、要求過高或過於放鬆、要求過低都會影響到學生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另外,家長的過分保護和溺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 第一,家庭氣氛和父母榜樣的影響。研究表明:寧靜愉快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與氣氛緊張沖突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後者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緒緊張焦慮、憂心忡忡,害怕父母遷怒於自己而受到懲罰,容易發生情緒和行為等問題。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社會信仰和價值觀念等首先通過父母的「過濾」而傳遞給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發展。 第二,家庭結構的影響。家庭結構一般分為三種類型: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在大家庭中,如果隔代的溺愛和長輩對於教育孩子問題的看法不一,會致使孩子無所適從,進而形成恐慌、焦慮等心理問題。核心家庭是一對夫婦和一個孩子的家庭,在核心家庭中,雖沒有隔代的溺愛,但由於年輕的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所以他們對孩子有時放縱,有時管教太嚴,寬嚴失當,致使孩子不知所從,這些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產生了不良影響。破裂家庭是指父母中有一人死亡或判刑監禁或父母離婚的家庭。許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第三,親子關系。孩子有時往往不能和父母很好地溝通,造成兩代人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最終產生代溝。孩子希望傾訴內心的秘密,希望心靈之間的交流和理解的需要得不到正常的發泄,就很可能出現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礙,嚴重的會損傷其人格的完整性和協調性,導致人格變態等心理問題。 第四,家長對孩子評價標準的影響。現在很多家庭,把「考高分、上大學、讀博士」作為衡量孩子成功的唯一標准。分數不僅成為家長評價孩子是否成功的評價標准,而且成為評價孩子的價值標准。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不顧及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忽視了孩子的興趣和個性特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託於孩子身上,強迫他們學鋼琴、學繪畫等等,這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極大摧殘。 (3)學校教育的影響 要求過高,往往使學生壓力較大,學生的成就感不高;目前的教育教學方法也不切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使學生感到校園生活單調、乏味、難以適應,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不好,不擅於激勵學生,經常指責、批評、當眾使學生出醜,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教師對孩子的評價、態度以及學生的人際關系是造成學生不良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第一,在學校,成績成了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准。特別是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常常受到教師的冷遇、同學的輕視,致使這些學生對自己逐漸失去了信心,對環境產生了厭倦,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導致心理發展的障礙。第二,教師的態度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三,學生的人際關系。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個學生都有交往、尊重、被認可的精神需要。如果一個學生能經常得到教師、同學的悅納、肯定和尊重,就會使他們感到集體環境的溫暖而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其身心就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反之,就會產生自卑感或敵對情緒,影響其心理正常的發展。 (4)社會因素的影響 簡單來說,現在學生的厭學心理也受到了現在社會價值觀的很大影響。深圳的學生所處的環境比較特別,講究經濟效率,知識的多少與其的經濟價值畫不上等號,似有一種讀書無用論的社會影響。 第一,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競爭的激烈、生活節奏的加快,失業、個人前途等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增多,加之,社會上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程度不高等,必然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學生內心積聚的矛盾心理就會影響其身心的正常發展。第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學習方式,多媒體的家庭化推動了教育觀念的變化,網路世界使教育與學習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很難清楚地加以界定,國際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相互交往的模式,機器代替了人,嚴重侵犯了人的主體地位。目前小學生過分的依賴網路信息,形成足不出戶即可實現自我價值的錯誤認識,時間一長又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很容易形成對網路的依賴心理和逃避現實的心理,這對獨生子女的心理影響更是雪上加霜。此外,由於小學的學生缺乏正確的鑒別能力,不能駕馭信息,網路黃毒和網路游戲也對他們身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 總之,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的因素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二、克服小學生厭學心理的對策 通過調查,我們已經知道,在小學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著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中都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託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通過各種切實有效的方法方式,認真細致的做好這項工作。 (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和小學生相處,首先要取得他們對你的信任。這樣,他們就會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活動如實反映出來,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他們,使他們覺得我們是他們真正值得信賴的朋友,我們才能接近他們,因勢利導,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因此,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情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2)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小學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的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游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採用反饋技術,重復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5)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小學生自卑心理的矯正。自卑心理又稱為自我否定心理,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評價。一旦形成和發展,對人的一生心理過程和個性都會產生一系列的顯著影響。產生小學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能、家庭、教育方式等。矯正小學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們的想法,盡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創造輕松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群心理。 專家認為,要徹底解決學生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艱巨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改變目前的應試教育,教育應以人為本,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讓真誠,理解,尊重,貫穿我們教育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