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讀書筆記500字大全集

小學讀書筆記500字大全集

發布時間:2021-03-06 02:41:08

1. 小學生讀後感500字

暑假裡我看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是一部世界名著,講述一位遇險的航海商人獨自一人飄流到一座荒島。他克服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靠頑強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在島上生活了28年,終於遇救返回故鄉。
這本書的主人公魯濱遜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整整28年,多麼驚人的數字。要是我在這個荒島上生活,恐怕一個小時,我也熬不過去,何況他還在荒島上憑著自己的雙手雙腳做出所有的生活用具。這樣一比較,我是多麼懦弱,而他卻多麼堅強。想到這里,我就決定要以魯濱遜為榜樣,要學他那樣堅強,不能懦弱。我不是要像他那樣在荒島上生活,而是要在生活中向他學習。例如:做人要堅強不要常常哭,遇到緊急關頭不能懦弱要鎮定的解決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在生活中堅強的表現。
魯濱遜的堅強不僅讓我佩服,他的樂觀精神也很讓我佩服。初到荒島,魯濱遜因為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板都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的。看到這里,我不禁反省以前,我做事一旦不成功,就會氣餒,然後就不做了。這樣是不對的,應該像魯濱遜那樣,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後,我受益匪淺。

不知道對你有沒幫助?

2. 讀書筆記 500字左右

讀《永別了武器》有感
一個告別了武器的人,不是敵人的俘虜,就是愛的俘虜.我不是不善於自我保護,實在是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就如同生命的資料庫,已經不需要進入的密碼,隨時都可以打開全部程序,可以讀出全部的文件.我說的俘虜,就是這個意義上的俘虜.當我把自我放到陽光下的時侯,我明白從此不能有所偽裝,隱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當我意識到抗拒的無奈,有多少時間無可挽回,有多少記憶漸漸從內心淡出.說到底,俘虜就是一個不能抵擋傷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希望,必須承受生存的全部壓力.本來,在屬於個人的空間,可以沉浸於獨自的幻想,可以從塵埃里開出虛擬的花朵.而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是連欺騙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斷地凈化內心世界.

《哈姆雷特》讀後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劇中人霍拉旭所說: 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 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著復仇
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台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並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有點心驚.
《釋夢》讀後感
弗洛伊德(1856--l939)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著作橫跨半個世紀,對文學,哲學,神學,倫理學,美學,政治科學,社會學和大眾心理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如果以影響的范圍作為衡量偉大的標准,那麼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動了人類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指出人類的無意識是無法被意識所控制,人類的潛意識中蘊含了巨大的心理內容,他以最理性的聲音訴說了人類的無理性.《釋夢》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學術著作.通過對夢的研究極大地拓展了人類對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與黑》讀後感
作家筆下展現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維里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里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為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於投靠天主教會的秘密組織聖會而獲得現在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里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為數甚重,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後的勝者.《紅與黑》成書於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鉤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先說提要鉤玄。唐朝的著名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里講他寫讀書筆記,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他讀記事的歷史書,把重要的事件摘記下來。他讀哲理書,把主要論點摘出來。韓愈的讀書筆記,有幾篇還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讀,<鶡(he)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樣寫提要鉤玄的讀書筆記的。

3. 小學讀書筆記500字

《 名人傳》讀書筆記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
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
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
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
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
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
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
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4. 讀書筆記500字

【讀書筆記】吶喊 讀書筆記
《吶喊》小說集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後盪氣回腸,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瘋言瘋語」可所說的卻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的吃人社會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當一個吃人者,在哪裡還有純白的靈魂?那是發自內心的狂呼。任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呀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發出這樣的吶喊。可是,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禮教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有權利擁有純凈的靈魂,希望這社會都是瘋子! 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性的稜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為了那四書五經竭盡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傑為了功名盡折腰。《孔乙己》是繼《狂入日記》後第二篇評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這是多麼諷刺! 《阿Q正傳》是《吶減》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戶曉,因為它「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魯迅《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即表現國民性的弱點。阿Q性格極其復雜,充滿矛盾。他質朴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妄自尊大;對權勢者有著本能的不滿,表現出某種自發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的嚴重影響。但作為他的主要性格特徵的是他的「精神勝利法」(通稱「阿Q精神」),即在接連不斷的失效中隨時幻想自己是勝利者,用以自寬自解,自欺欺人。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 沒有華麗的語言,故事也並不引入入勝,在魯迅的作品裡,表現的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作品尖銳有力評擊地評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他的言語犀利,像尖刀一樣直刺敵人的心臟。同時,魯迅先生也對生活在這樣社會的人們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望通過《吶喊》小說集的吶喊,喚醒麻木的靈魂,被壓迫的人們,都來吶喊吧!都來反抗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個讓人深思的題目。聽了以後,不免會產生很多遐想。這是一位盲人嗎?她叫什麼名字?給她三天光明,她會去做什麼呢?這一連串的問題會浮於腦海。我無法回答你們,因為我還沒有看完這本書。 但是,在書中我看過的每一篇文章,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時候的海倫(就是作者)是一個聰明又活潑的女孩,6個月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剛滿周歲就會走路了。總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學的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在一個充滿知更鳥和百靈鳥的悅耳歌聲,而且繁花盛開的春天,在一場高燒之後,海倫失去了聽力與視力,隨之而然的又不能說話了。這三樣東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這三樣,對一個常人來說,等於失去了生命的樂趣。如果你是海倫,給你三天時間,你會去干什麼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動力與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顆又陰又暗,又冷又濕的心。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樣活著,生不如死,還是早一點兒結束算了。 然而,海倫的做法與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而且,正是這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竟然畢業與美國哈佛大學,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成就啊。但是,畢竟,這驚人的成就是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的。與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別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倫可以創造這些常人無法想像的奇跡,全靠她有著一顆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新。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自己那顆熾熱的心,用自己那偉大的愛,去擁抱美好、充滿生機的世界,以驚人的毅力與困難作戰,終於,她戰勝了生命的挑戰,張開了心靈的眼睛,有了信心與希望,走出了寂靜與黑暗。最後,她又把那雙慈愛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海倫從又瞎又聾的女孩成了舉世文明的作家,經歷多少坎坷啊,可她從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地面對困難,去戰勝它,跨過它。一個又瞎又聾的人能做到,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沒有缺陷的人,沒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學很自卑,說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天才,也沒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決於這個人有沒有決心學習,有沒有毅力堅持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嶇,就看你有沒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腳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 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描繪著自己的人生畫卷,只有奮斗,只有自強不息,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鮮亮光耀的色彩,我們的生活畫卷才會閃光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
二十八年,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而他,魯濱孫,就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八年!
這是我看過這本書後最大的感觸。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霉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 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准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命運》讀書筆記
前陣子在書城買了本書,叫《滴水藏海》,里邊有300個經典的哲理故事。現在我來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運》。
《命運》講的是連個孩子的命運,一個被高僧占卜為「狀元」,另一個為「乞丐」。二十年後,當初的「狀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卻成了「狀元」。
上帝說:「我賦予每個人的天分之占他命運的三分之一,其餘的在於他如何去把握。」
看了這段話,我很受觸動。把握,把握命運,多簡單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運,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隨時都可以改變它的!只要你願意
讀《永別了武器》有感
一個告別了武器的人,不是敵人的俘虜,就是愛的俘虜.我不是不善於自我保護,實在是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就如同生命的資料庫,已經不需要進入的密碼,隨時都可以打開全部程序,可以讀出全部的文件.我說的俘虜,就是這個意義上的俘虜.當我把自我放到陽光下的時侯,我明白從此不能有所偽裝,隱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當我意識到抗拒的無奈,有多少時間無可挽回,有多少記憶漸漸從內心淡出.說到底,俘虜就是一個不能抵擋傷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希望,必須承受生存的全部壓力.本來,在屬於個人的空間,可以沉浸於獨自的幻想,可以從塵埃里開出虛擬的花朵.而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是連欺騙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斷地凈化內心世界.

5. 讀書筆記大全500字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以美國少年生活為主體寫成的。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十九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的聖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湯姆是個天真、活潑而又頑皮的典型美國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許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湯姆被罰粉刷圍牆,竟施出詭計,不但使別的孩子心甘情願代替他工作,還自動奉上謝禮。後來和夏克逃到荒島去,人們以為他們淹死了,正在教堂為他們舉行喪禮,而他們卻躲在教堂的鍾樓上偷聽。這些頑皮的舉動,雖然不能給我們做模範,但是,他為了正義,毅然地挺身出來作證人,拯救那無辜的罪犯沫夫彼得。並在頑皮之餘,居然和夏克破獲了一樁謀殺案,成為眾人欽佩的小英雄。看來,湯姆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其實孩子的頑皮有時候正好體現了孩子的天真爛漫。 這種童真過了孩童時代就很難再尋,能讓我們找到的,就只有一點點偶爾才會想起的甜蜜回憶。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艱苦,回想起來你也會很開心。誰沒有在小時候做過一件半件的傻事?當你越長大,你就會越覺得這些傻事有趣。 我說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時隔越久,嘗起來就越香,越純,越讓人回味。
人總是會長大的,除了個兒長高了,身子強壯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長。你對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過人是要越變越好才是。千萬不能像歷險記里的那個心狠手辣的壞蛋卓伊一樣,他壞事做盡,人見人憎。但最後他還是惡有惡報,得到了一個活活餓死在山洞裡的下場。
看完《湯姆索亞歷險記》,我真羨慕湯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經歷。這本書讓人看起來津津有味,甚至廢寢忘食。

6. 15篇讀書筆記(500字左右)

讀《永別了武器》有感
一個告別了武器的人,不是敵人的俘虜,就是愛的俘虜.我不是不善於自我保護,實在是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就如同生命的資料庫,已經不需要進入的密碼,隨時都可以打開全部程序,可以讀出全部的文件.我說的俘虜,就是這個意義上的俘虜.當我把自我放到陽光下的時侯,我明白從此不能有所偽裝,隱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當我意識到抗拒的無奈,有多少時間無可挽回,有多少記憶漸漸從內心淡出.說到底,俘虜就是一個不能抵擋傷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希望,必須承受生存的全部壓力.本來,在屬於個人的空間,可以沉浸於獨自的幻想,可以從塵埃里開出虛擬的花朵.而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是連欺騙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斷地凈化內心世界.

《哈姆雷特》讀後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劇中人霍拉旭所說: 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 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著復仇
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台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並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有點心驚.
《釋夢》讀後感
弗洛伊德(1856--l939)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著作橫跨半個世紀,對文學,哲學,神學,倫理學,美學,政治科學,社會學和大眾心理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如果以影響的范圍作為衡量偉大的標准,那麼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動了人類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指出人類的無意識是無法被意識所控制,人類的潛意識中蘊含了巨大的心理內容,他以最理性的聲音訴說了人類的無理性.《釋夢》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學術著作.通過對夢的研究極大地拓展了人類對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與黑》讀後感
作家筆下展現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維里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里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為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於投靠天主教會的秘密組織聖會而獲得現在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里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為數甚重,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後的勝者.《紅與黑》成書於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鉤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先說提要鉤玄。唐朝的著名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里講他寫讀書筆記,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他讀記事的歷史書,把重要的事件摘記下來。他讀哲理書,把主要論點摘出來。韓愈的讀書筆記,有幾篇還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讀,<鶡(he)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樣寫提要鉤玄的讀書筆記的。

《鶡冠子》十有九篇,其詞雜黃老刑名。其《博選篇》,「四稽」「五至」之說當矣。使其人遇時,援其道而施於國家,功德豈少哉!稱「賤生於無所用,中流失舟,一壺千金」者,餘三讀其辭而悲之。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滅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雲。

他先寫明這部書有多少篇,沒有寫作者是誰,什麼地方人,因為無從查考,作者沒有寫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貫。其次指出這部書的內容是講什麼的。這部書屬於先秦諸子,先秦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詞雜黃老刑名。」黃老就是道家,講黃帝,老子的學說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這本書的內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這本書中的要點,有篇叫《博選篇》,裡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學說,「四稽」指出從四個方面來考察,「五至」要達到五個要求,都是為治理國家打算的。韓愈認為他的學說很恰當,假使他被國君任用,用他的辦法來治理國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書中的話,說有的東西被看輕,由於沒有利用它。比方一個大葫蘆,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蘆就可以救命,這時候一個大葫蘆就價值千金了。韓愈反復讀這些話,引起了悲哀。書里用大葫蘆來比人才,人才棄而不用,所以被看輕,韓愈因此悲哀。韓愈又改正書中的文字脫誤,改正三十五個字,把顛倒的字勾過來的有三處,塗去的錯字二十二個,旁邊註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個。

從這篇里我們看摘要的讀書筆記是怎樣寫的。不是把一本書的要點記下來就算。先記下這本書有多少篇,內容主要講什麼的。再記下其中的要點是什麼,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意見。還摘出其中精彩的話,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後提到改正書中文字的脫誤。從「三讀其辭而悲之」看,「三」字虛數,表示反復讀。可見韓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話,不是看過就算,是要反復讀的。這就是韓愈寫的摘要的讀書筆記。裡面確實摘記了要點,但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包括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還要對全書的內容作概括的說明。那就不光把一本書讀過就算,讀後還要思考,從全書的內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話都要考慮,直到對書中的錯字都不放過。從這里,我們既可以學習怎樣寫摘要的讀書筆記,還可以學習他是怎樣讀書的。

再談「採花釀蜜」的讀書筆記。蜜蜂採花中甘液釀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釀成的,是從多種花中採集來的。有的讀書筆記,是作者讀了好多書,通過比較研究才得出的一種看法,好比蜜蜂釀蜜,這樣的讀書筆記寫得比較精彩,不同於一般的看法。象樂熹的《朱子語類》:

淵明詩,人家說是平談,據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自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談的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

又龔自珍《已亥雜詩》:

陶潛酷擬卧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談,二分梁甫一分騷。

讀書筆記有各種形式,前面舉的摘記是一種;這里舉的是別的兩種,一是隨筆式的,一是詩。隨筆式的只寫出自己的意見,不必記下書名卷數等,主要把自己對書的意見寫下來,用詩的形式來寫更不必記書名卷數等了。

上面舉的樂熹的一段話,龔自珍的一首詩,實際是寫出了對陶淵明詩的讀後感,所以也作為讀書筆記來談。「淵明詩,人家說平談」,說明他看了別人講陶淵明的話,都說淵明詩是平談的。「據某看他自豪放」,他讀了淵明的詩,跟別人的看法不同,認為平談是表面,骨子裡是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自覺耳」,他也讀了許多豪放的詩,經過比較,他認為淵明詩的豪放跟別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詩的豪放不顯露。也有外露的是《詠荊軻》一篇。他這個論點,是讀了別人論淵明的詩,用淵明的詩來檢驗;讀了別的豪放的詩,用來跟淵明的詩作比較;才能得出來的。他不光看到淵明詩表面上的平談,還看到了從《詠荊軻》詩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來看他寫的別的詩,才看出透過表面的平談,骨子裡是豪放的,即從詩里看到淵明這個人的性格來。這正象蜜蜂採花釀蜜那樣,是讀了很多書,通過比較研究才得出來的。

龔自珍的詩主要是採用了樂熹的論點,但又補充了新的論點:一是用諸葛亮的豪放來同陶淵明的為人作比,二是贊美淵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離騷》來同淵明的詩作比。在這里,說明龔自珍不光讀了陶淵明的詩,還讀了陶淵明和諸葛亮的傳記,了解了兩個人的性格,還讀了諸葛亮的《梁甫吟》;還研究了歷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經過比較,才寫出這首詩來。說「萬古潯陽松菊高」,那是因為陶淵明是潯陽人,是愛松菊的。他在《歸去來兮辭》說「撫孤松而盤桓」,他在《飲酒》里說「採菊東籬下」,菊和松又是用來象徵高潔的品格的。說這句話,說明他把陶淵明跟歷代的高人作過比較。他又用屈原的《離騷》來同陶淵明的詩比,看出陶淵明的豪放,跟諸葛亮比較接近,佔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離,佔有的成分少些,那因為屈原投江自殺,淵明沒有那樣忿激,比較達觀。他跟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為淵明不象諸葛亮那樣能建功立業。不論他的衡量是否恰當,總之是象採花釀蜜那樣,讀了很多書,通過比較研究得出來的。

三說開山鑄銅的讀書筆記。清初顧炎武的《日知錄》,是讀書筆記的巨著。他在《與人書十》里,談到有兩種書:一種是收舊錢稱做廢銅來鑄新錢,既是粗製濫造,又毀壞了好的舊錢。一種是開山采銅礦來煉銅。他的《日知錄》,一年來「早夜誦讀,反復尋究,僅得十餘條,然庶幾采山之銅也。」毀舊錢來鑄新錢,大概指把舊書剪剪貼貼編成新書,開山鑄銅,大概指從許多材料中發掘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見解。假使說,採花釀蜜主要指文藝方面的研究說的,那末開山鑄銅主要是指學術方面的研究說的。這里引《日知錄》中的《正始》條。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貴焉耳矣。……

《日知錄》寫的讀書筆記,稱為開山鑄銅,往往引了不少書,從中取得一個結論。要是把所引的書都抄上,太多,不合適,只好節引一個結論。顧炎武從不少材料中得出這個結論。他說的「亡國」,是指改朝換代,所以只是那個朝代的君臣的事,是那個朝代的官號要考慮的,「肉食者」指官吏。「亡天下」指邪說橫行阻塞了正義,整個國家的教化都被破壞,弄到「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引起大混亂,整個社會要陷於崩潰說的。他這個論點,是從不少歷史上材料中發掘出來的,所以稱為開山鑄銅。不論他這個論點是否正確,這里從他取得這個論點的方法來說,是屬於開山鑄銅這一類.

只有時間知道愛有多偉大......

從前有一個小島,上面住著快樂、悲哀、知識和愛,還有其他各種情感。

一天,情感們得知小島快要下沉了,於是,大家都准備船隻,離開小島。只有愛留了下來,她想堅持到最後一刻。

過了幾天,小島真的要下沉了,愛想請人幫忙。

這時,富裕乘著一艘大船經過。愛說:「富裕,你能帶我走嗎?」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許多金銀財寶,沒有你的位置。」

愛看見虛榮在一艘華麗小船上,「虛榮,幫幫我吧!」「我幫不了你。你全身都濕透了,會弄壞我這漂亮的小船。」

悲哀過來了,愛向她求助:「悲哀,讓我跟你走吧!」「哦……愛,我實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悲哀答道。

快樂走過愛的身邊,但是她太快樂了,竟然沒有聽見愛在叫她!

突然,一個聲音傳來:「過來,愛,我帶你走。」

這是一位長者。愛大喜過望,竟忘了問他的名字。登上陸地以後,長者獨自走開了。

愛對長者感恩不盡,問另一位長者知識:「幫我的那個人是誰?」

「他是時間。」知識老人答道。「時間?」愛問道:「為什麼時間要幫我?」

知識老人笑道:「因為只有時間才能理解愛有多偉大。」 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二十八年,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而他,魯濱孫,就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八年!
這是我看過這本書後最大的感觸。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霉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 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准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柏拉圖對話集》讀書札記

近讀古希臘柏拉圖對話篇,收益良多,且做讀書札記如下。

這是一篇蘇格拉底式的對話。
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470-前399年)是第一個能夠確切知道生卒年月的、第一個出生在雅典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和他最傑出的弟子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這個跟隨他8年,後因蘇格拉底被指控犯有敗壞青年道德和信仰新神的罪狀而判處死刑被迫離開雅典遠走異鄉的歷史上最美的哲學家,以及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這個柏拉圖學園里最優秀的弟子,偉大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一生享盡榮華富貴最後卻在顛簸流離中因胃病發作於加而西斯島與世長辭的最博學的哲學家、思想家、邏輯學的創始人、網路全書式的科學家、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共同構成了哲學史上難以逾越的喜馬拉雅山。
柏拉圖早期寫的對話被稱為「蘇格拉底式的對話」:作為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可以說蘇格拉底是把哲學從天上呼喚到地上的人。當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的智者學派對「人為性」的強調不可避免的走向人們價值判斷的主觀性追求,造成相對主義的盛行並直接導致價值的無政府狀態以及道德混亂的時候,蘇格拉底提出了「德性即知識」的客觀道德命題,並進行了他關於人的道德行為和價值體系的客觀標準的不懈追求。蘇格拉底的探索帶有普遍定義的追求,他和青年人討論倫理問題,問「什麼是某某品德?」他要得到的回答是這種品德的普遍定義,但是對話者都以一些特殊的事例來回答他,最後無果而終。
《歐悌甫戎篇》寫的是蘇格拉底受到控告,在他出庭受審之前,和熱心宗教的歐悌甫戎討論什麼是「虔誠」的問題。歐悌甫戎提出幾種具體的虔誠的例子,都被蘇格拉底駁倒,最後以沒有結論而告終。
兩人的對話在「衙門」口發生。歐悌甫戎見到蘇格拉底未上呂各苑溜達而是來到驚官動府的衙門口來覺得奇怪便問其祥。蘇格拉底便告訴歐悌甫戎:「不管這位梅雷多還是哪位別人,對我看的很清楚,所以告我不虔誠。」此處便自然引出了對「虔誠」問題的討論。聰明的蘇格拉底對歐悌甫戎說:「現在請你給我說說你剛才斷言的那些真知灼見吧。你說,虔誠是什麼,不虔誠是什麼?虔誠是不是在每個行動中都一樣,反過來,不虔誠是不是全都是虔誠的反面,永遠一樣?是不是一切不虔誠的事情都有一個『不虔誠的相』?」
歐悌甫戎對蘇格拉底的最後一個問題表示同意並說:虔誠就是現在我所做的這件事,告發那些犯有殺人罪或者盜竊廟產罪的人,不管他是你父親、母親,還是什麼別的人,不告就是不虔誠。
這當然不是蘇格拉底想要的結果。「朋友,我剛才問你虔誠是什麼,你並沒有充分說清,只是跟我說虔誠就是你正在做的那件事情,就是控告你父親殺人。」
蘇格拉底接著說:「我向你提出的請求,並不是從許多虔誠的事例里說出一兩件來,而是說出那個使虔誠的事情虔誠的『型』本身。因為你說過,有一個『相』使不虔誠的事情不虔誠,使虔誠的事情虔誠。」
於是歐悌甫戎又提出一個觀點:神靈喜愛的就是虔誠,神靈不喜愛的就是不虔誠。
蘇格拉底輕而易舉就駁倒了這一觀點:他重申了歐悌甫戎的觀點:虔誠和不虔誠不一樣,而且正好相反。接著,蘇格拉底指出正如人與人之間在是非、貴賤、善惡等之間會有意見分歧一樣,神與神之間也有爭吵,有意見分歧。也就是說有些神靈認為這件事對,有些神靈認為那件事對,有的認為貴或善,有些認為賤或惡,這也即是說每個神靈都喜愛他認為善的、對的,都厭惡與此相反的事情,由此可以推出同樣的事情就會既虔誠又不虔誠,因為似乎同樣的事情有的神靈厭惡,有的神靈喜愛,所以它對於神靈既可愛又可恨。
於是,在蘇格拉底「精神引產術」的引導下,歐悌甫戎提出這樣的主張:所有的神靈都喜愛的是虔誠的,所有的神靈厭惡的是不虔誠的。當然,這依然不是蘇格拉底想要的答案,正如在《美諾篇》里,蘇格拉底問這位西西里島的富家子弟,智者學派的著名代表之一高爾吉亞的學生什麼是美德,美諾卻列舉了眾多的德性現象。
對這一觀點的反駁也十分的精彩。蘇格拉底說:現在我們來考慮一下:究竟是虔誠的事因為虔誠所以被神靈們喜愛呢,還是它被神靈們所愛所以虔誠?這樣一路考察下去,結果是:正如一件東西被喜愛並不是因為它可愛,而是因為它被喜愛,一件東西被神靈們喜愛是因為神靈在喜歡它,這樣神靈喜愛的就不是虔誠的了,虔誠的也不是神靈喜愛的。
最後,蘇格拉底又反駁了「凡是虔誠的都是公正的」這一觀點。這一過程跟上面的一個論證過程有些相似,依然從對「究竟一切公正的都是虔誠的,還是一切虔誠的都是公正的?」探討入手,然而,顯而易見,歐悌甫戎有些跟不上蘇格拉底所思路了。也許是想急急離開,歐悌甫戎說:蘇格拉底,我現在有急事,該走了。
最近我正在讀《格言》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很豐富,有叫我們怎樣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有怎樣讓我們自己調整好心態的,還有讓我們自己生活中怎樣有利於健康的知識,我看得津津有味,還有N搞笑的文章:

話說項羽戰無不勝,所向披靡,除了膽識過人之外,還有一個致勝的法寶——一台手機……

項羽兵敗烏江,前有滔滔江水,後又數萬追兵,此時心急如焚的項羽只有甩出殺手鐧,拿出手機,撥打船夫的電話,請船夫速來載他過江。就在這時最不幸的事發生了:「你撥打的電話不在服務區內,請稍後再撥。」霸王嘴裡說出一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所以看起來,手機還是聯通的好。項羽用手機有何為證?」當然有了,因為穿著盔甲沒有兜,所以他是把手機別在腰上,因此就有了流傳千古的「霸王別機」。

這里的文章雖然是笑話,但是他用詞准確,充滿了幽默,環境的描寫也寫的很好,還有的文章把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我應該學習這些寫作手法。 《 名人傳》讀書筆記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

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

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

7. 10篇讀書筆記~500字

讀書筆記——《朝花夕拾》(魯迅)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閑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裡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綉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惡禍心。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愛農,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敘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床,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裡說:「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並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著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著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著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8. 五篇讀書筆記500字

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二十八年,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而他,魯濱孫,就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八年!
這是我看過這本書後最大的感觸。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霉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 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准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9. 讀書筆記(500)字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然而幸運的是在極其刻薄的寄宿學校的生活中,簡愛遇到了一個可愛的朋友:海倫·彭斯,海倫溫順、聰穎和無比寬容的性格一直影響著簡.愛,使之以後面對種種困難都不再屈服抱怨,懂得了愛和忠誠。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雖然我覺得這樣的結局過於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浮淺,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

格列佛游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歷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里,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官員不惜小丑似地做著可笑的表演。這個小朝廷是當時英國的縮影,連利立浦特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也同當時的英國政局一模一樣;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抨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地向大人國國王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從大人國的眼光看來,英國的歷史充斥著「貪婪、競爭、殘暴、偽善、淫慾、陰險和野心」產生的惡果。作者借國王的話,「那樣一個卑微無能的小蟲」是「自然界中爬行於地面的小毒蟲最有害的一類」,諷刺了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過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所從事的無聊而荒唐的科學研究,諷刺了英國當時的偽科學;有關勒皮他島的描繪則批評了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
小說不但抨擊了社會現狀,還在更深的層面上,直接諷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關於「錢」的那段議論就是如此。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慧駰(馬)國,向他的馬主人解釋說:「我們那裡的野猢認為,不管是用還是攢,錢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因為他們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們的人民大多數被迫過著悲慘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粹的金錢關系。並由此對人性產生了疑問。
作者在對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進行無情、辛辣的諷刺、抨擊時,有的直言相譏,有的利用異邦人的唇舌,有的隱喻挖苦,有的以獸譏諷人,凡此種種,風趣滑稽,神情皆備。
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雖然作者展現的是一個虛構的童話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真實為基礎的。由於作者精確、細膩、貼切的描述,使人感覺不到它是虛構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實事。例如,在描述小人與大人、人與物的比例關系時,一概按一與十二之比縮小或放大。小人國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國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格列佛的一塊區區手帕,可以給小人國皇宮當地毯;大人國農婦的那塊手帕,蓋在格列佛身上,就變成一床被單了。在描述飛島的運行,宮殿的建築,城鎮的結構時,作者還有意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天文、醫葯諸方面的知識與數據。這樣,就使人物局部細節的真實、和諧、勻稱,轉化為整個畫面、場景的真實、和諧、統一,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作者的文筆樸素而簡練。例如文中寫到格列佛在小人國抄錄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贊頌國王是「舉世擁戴」的「萬王之王」,「腳踏地心、頭頂太陽」,等等。格列佛還在括弧里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隨著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土陡然縮為周邊不過十餘里的彈丸之地。這種反差令人捧腹。括弧里的話顯示出作者樸素又實事求是的敘述風格,他似乎無意對此評論,只是在客觀忠實地為我們解釋利立浦特的尺度。他曾經聲明:「我寧願用最簡單樸素的文筆把平凡的事實敘述出來,因為我寫這本書主要是向你報道,而不是供你消遣。」

10. 500字讀書筆記大全

讀《三國演義》有感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拚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弔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雲: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讀書筆記500字大全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