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估算怎樣教學
一般估算都是取近似整十、整百數,學生在估算的時候,要離這個最近的整數,不能估算的誇張!
② 小學三年級估算題應估算到什麼位
小學三年級估算題,要根據實際題目確定估算的位數。
一般利用四捨五入法,先把兩位數估成整十數,把三位數估成整百數,一位數不變,再進行加、減、乘或除法運算。估算方法可以多樣性,除了四捨五入法,還有進一法、去尾法、折中法等。
有時要根據具體的題目來確定。例如:估算192÷6,可以利用乘法口訣來估算。先把192看作180,再算180÷6=30,得到192÷6≈3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重視,在倡導「有用的數學」這一大的教學環境下,估算更是備受青睞。
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小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估算方法,對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數感及數學應用意識都有積極的意義。
(2)估算小學生擴展閱讀:
例子一:例如π被四捨五入,保留下3.14。但是,有的時候不可以用四捨五入的方法,而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四捨五入里的四舍是:1、2、3、4,五入是:5、6、7、8、9。例如,288個學生春遊,45人一輛大巴,算下來是6.4輛大巴,但是必須進一才可以不讓人多出來,不讓車少,因為車的數量不能為小數,所以需要7輛大巴。
再例如,1016升汽油,要給汽車加油,20升一輛,平均可加50.8輛,但是必須去尾才可以不讓車多出來,讓油少,因為車的數量不能為小數,所以只可以給50輛汽車加油。
③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估算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重視,在倡導「有用的數學」這一大的教學環境下,估算更是備受青睞。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小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估算方法,對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數感及數學應用意識都有積極的意義。那麼如何培養三年級學生的估算能力?下面結合三年級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一、優化數學策略,強化估算意識。
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前提要培養學生有估算意識。要想加強學生的估算意識,首先要在具體的情境中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正確認識估算的價值。
我們現用的三年級教材里,為了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加了很多讓學生用估算解決的具體情境,如購物付錢、購買公園門票、租車等,但還遠遠不夠。在目前情況下,學生在估算方面的體驗不多,他們往往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什麼場合什麼情況下需要估算。因此,遇到問題時一般都想到准確計算。所以教師要多創設一些需要用估算來解決的具體情境,讓學生不斷地感受用估算來解決具體問題的體驗,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班的實際情況,自己創設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具體情境,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激活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感受估算與生活的關系,體驗估算對解決問題的作用與意義。
二、強化估算訓練,培養估算習慣。
估算作為《課課程標准》所確定的要加強的領域,作為一種計算方法,作為學生應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每個人隨時都有可能要用上估計數量、進行估算。因此,很有必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倡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在計算時,隨時運用估算的方法,進行估算。以確定解決問題的大致范圍,用來估計計算的結果。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就要在每一課時中適時地運用估算,使之成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部分。
養成良好估算習慣,一要培養學生有估算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打開知識之門的第一把金鑰匙。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教師加以引導,學生的熱情就尤如火山噴發之勢空前高漲。在三年級數學上冊,有《克、千克、噸的認識》、《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四個單元都要用估算來輔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滲透。所以在教學中,經常滲透估算思想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學會估算。我在教面積時,先出示准備題:在下列( )里填平方分米或平方米
1、數學課本封面大約6( )
2、教室的地面大約60( )
3、教室黑板的面積大約6( )
有的學生填出了數學課本大約 6平方米,6平方米有多大,讓學生估測後,全班同學鬨堂大笑,頓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任務了例題教學。
養成良好估算習慣,二要結合計算經常運用:運用估算去檢驗解決問題是否合理、計算是否正確是經常要採用的方法。應用一:學生練習時出現的,小明的身高是2米40厘米;四年級一班人數為48.5人;一列火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0千米等等。這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去估計和判斷,這樣的結果是脫離生活實際的,思維方式或計算過程已經出現了錯誤,需要重新檢驗解題的方法或運算過程。應用二:運用計算知識的規律進行結果的估算。在下列式題計算後,你能迅速估計結果是否正確嗎?56-28=84錯誤,(將減法看作加法進行計算了)356+249=505錯誤,(356+200就等於556結果肯定錯誤)。要求學生在平時還要善於發現和掌握一些規律,並能運用這些規律審視計算結果。應用三:運用估算確定商的位數;直接說出下列計算的商是幾位數,288÷4、 234÷6、118÷6。應用四:估計下列計算的商是否正確,756÷3=25、321÷3=17,通過估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規律,並要求學生對計算結果迅速做出估算,以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
當然,估算習慣的培養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提供給學生估算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實現估算在數學能力培養中的價值。
三、挖掘估算素材,掌握估算策略。
當學生具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識、形成了一定的估算習慣基礎上,就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掌握估算策略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結合,要體現於每一課時之中。掌握估算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計算速度;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檢查計算結果算得對不對。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基礎。
1、讓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雖然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答案也並非唯一,但估算也並非是無章可循,估算的基礎是用四捨五入求近似數。第一是數據的簡化,簡化的目的是使數據計算變得較為容易。第二對所得出的結果進行調整,由
④ 小學數學中的估算是怎麼估算的
像219要估算成整百數的話,就是200,
247就應該是200,
需要精確的那位數的後一位滿5就向前進一位,
不滿的就捨去,補零
⑤ 小學估算的原則
(一)估算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事實際上不可能也不需要都通過精確計算來解決。曾經有一個學長作過一個統計,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精確計算和粗略計算的機會相比,後者多得多。例如,我們每個家庭要計劃自己的收入和支出,這就需要估算。一個工程,在動工招標之前,要進行預算,這也需要估算。再比如像我們的學校(民工子弟學校)學生流動性大,在每個學年開始之前必須做一些估算。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生活是離不開估算的。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重視估算教學是有道理的,也是有必要的。
(二)估算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我監督的學習習慣
在精確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以估算出大致結果,為正確計算創造條件;在精確計算後進行估算,能檢驗結果的合理性,判斷計算有無錯誤並找出錯誤原因,及時訂正。看來,無論是計算前估算還是計算後估算都是具有一定的價值的。養成習慣,將有助於增強學生對計算結果的檢驗意識,為他人監督到自我監督的過渡創造條件。
(三)估算可以強化學生的數感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感主要包括: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為解決問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等。而學生形成良好的估算習慣,有助於他們對數,問題及結果的直覺感受,從而使事物的樣態更加清晰及准確,進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估算有助於鍛煉學生的觀察力
估算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學生時時處處注意觀察生活的許多常量(如一桶水的體積),並積淀成生活的常識。從而有利於增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動捕捉信息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觀察能力。
(五)估算對學生後續的數學學習有重要作用
估算在學生的後續數學學習中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數學中的一個基本思想。比如在初中,我們會學習無理數根號3,我們知道根號3的平方等於3,它是一個實數,但我們總不能說一個人的身高是根號3m,通常說1.73—1.74m,所以說在數學的應用包括數學的計算中,常常用到近似數,用估算來解決問題,符合我們的實際需要。
在數學的發展的過程中,估算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估算的用處會越來越普遍。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⑥ 小學數學估演算法則
1.轉化法則。 通過轉化過程,估算者把數學結構或等式轉化為較便於心智操作的形式或是貼近生活經驗的現實情景。例:78655+86421+96509+93421+106409=,估算者可能會把該問題憑「數感」轉化為乘法形式。90000乘以5是450000(90000×5=450000),答案應該差不多是450000。 2.重組法則 重組並不改變題目的數學結構,而是把數字換成較易於進行心智操作的形式。如,要計26162÷254,可將26162看作25000,把254看作250,25000÷250=100,所以,26162÷254大約是100。如果計算結果為13,必定是錯誤的。 3.補償法則 這是對經由「轉化」或「重組」過程而得出的不夠精確答案加以判別和補償。這一思維過程突出運算相對准確。例:教學小數乘法29.6×3.8,學生常常會因為計算或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導致計算錯誤。針對這一情況,可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估算:29.6≈30,3.8≈4,所以,29.6×3.8≈120,且小於120。因數末尾也應是8。這樣,學生計算時若發現其結果(如112.46或1124.8)。則說明結果必定有誤了。
⑦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估算能力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貫穿著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計算能力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數學,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步驟/方法重視對口算、估算能力的培養 重視對口算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重視對估算能力的培養在平常的課堂計算學習中,在計算前可進行估算,使學生合理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問題。在計算後對結果也進行估算,可以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檢驗。比如:124*42,計算前讓學生估算一下,學生把125看作120,把42看作40,125*40=5000,所以124*42大約在5000左右。然後在計算後繼續讓學生估算,兩個數的個位上分別是4和2,所以所得乘積的個位上肯定是8,與計算出來的結果對比,若不是8,那肯定是算錯,起到檢驗的效果。注重計算方法,思想的教學有些計算學習對於學生來說其實很簡單,就算老師不教,大部分學生也會算。但是作為教師,決不能只滿足於學生會算,而是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算理,總結出法則,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中。比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102*24,從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過渡到三位數乘兩位數,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的把102*24計算出來,並且學生在列豎式的時候習慣性的把102寫在上面,把24寫在102的下面,從表面看來,學生好像都會了,但如果老師對計算過程不多加解釋,而突然把24寫在上面,把102寫在24的下面讓學生們列豎式計算,學生就開始出錯了,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計算道理。所以,一節計算課決不僅僅只停留於計算能力。要讓學生參與到計算的過程,不但會算,而且要知道為什麼這樣算,這才是計算課應該達到的真正目的。3簡便方法的靈活應用很多學生認為簡便方法就是計算題的一類,在表明「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都能做,但是當同樣的式子放在應用題中,學生就想不到用簡便方法。如:對於38+75+62這個計算,放在應用題中,如:植樹節,四(1)班種了38棵樹,四(2)班種了75棵樹,四(4)班種了62棵樹,這三個班一共種了多少棵樹?學生很快的列出式子:38+75+62,然後按照從左往右的計算順序把答案計算出來,用簡便方法的學生很少。所以要讓學生體會簡便方法的價值,做到能簡便盡量簡便。此外,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數據,則能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有助於學生計算能力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要求。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END
⑧ 小學估算
估算能力是學生計算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新課改中加大了估算內容的比重,這也是符合各國數學課改的潮流的。
估算的功能分為兩方面,一是數學上的功能,例如培養數感(如判斷24×12=2408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為精確計算作準備(如要計算492÷12時,往往先用480÷10或490÷10或500÷10來試商)。二是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當無法精確計算或沒有必要精確計算時,有時用估算也能解決問題。下面談的主要是第二種情況。
在進行估算教學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思考,以供參考。
一、估算意識與估算技能的培養同樣重要,前者的重要性有時甚至超過後者。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估算」上,例如,先用「四捨五入法」求出算式中的近似數,再對近似數進行精確計算,這樣,估算就變成了一種僵化的固定的方法。對於「為什麼要估算」,過去關注得比較少。實際上,學生能否根據不同的情境靈活選擇合適的演算法,是考查其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面。對面對一個數據模糊不清甚至殘缺的問題情境時,有的學生束手無策,因為數據不完整,無法精確計算,但有的學生卻能利用已有信息,靈活運用估算策略,把問題解決,這就反映出兩類學生不同層次的解決問題水平。
二、估算策略的靈活性問題。上面已經談到,過去教學估算,策略往往是唯一的、固定的,但實際生活中解決一個現實問題時,常常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何種估算策略,並沒有一定之規。例如,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燕鷗每天飛735千米,從北極到南極行程17000米,20天能飛到嗎?」可以把735看成750,也可以把735看成800,都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估算策略的有效性問題。抽象地討論估算方法的優劣似乎意義不大,因為判斷優劣的標准本身就不好定。但對於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而言,這種討論還是有必要的。要判斷某種估算策略是否合理,其標准就是利用該策略能否解決該問題。就拿教材第60頁例5來說,第一種解法是典型的「四捨五入」的估算方法,但在這兒卻對解決問題無效,因為把一個因數估小了,另一個因數估大了,不能把最後的估算結果5000作為解決問題的依據。第二種解法是把兩個因數都估大了,估算出要准備5500元錢,一定能解決問題。
四、要明確一點,估算不是萬能的。有時候,某種估算策略能在某一問題情境中加以應用,是因為無需利用精確計算就可解決該問題。但有的時候,用若干估算策略仍然不能解決問題,說明該問題僅用估算是不夠的,必須進行精確計算。例如,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89個同學去公園,門票9元一張,帶800元夠嗎?」如果把89估成90,90×9=810,如果把9估成10,89×10=890,如果把89估成80,80×9=720,這三種策略都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時候,說明用估算不足以解決問題,要精確計算。
⑨ 怎樣培養小學生估算意識及估算能力
1. 培養估算意識,體會估算價值,讓學生喜歡上估算
學生的估算意識淡薄,主要原因是在長期的數學教學中,學生較多地進行精確的口算、筆算練習,形成了學生精算的思維定勢。有部分教師在估算教學的定位上出現偏差,將目標定位在只教會往大估,或是看到「大約」就估算,做一些機械的訓練,這可能會給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定式,使得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估算在實際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的價值。
2. 注重方法指導,實現方法多元化,讓學生創造性的估算
估算雖然是一種估計,但不是憑空猜想,它不僅是一種數學思想,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結果也不是唯一的,所以估算方法的運用有兩個目的指向:一是計算要簡便,很快就可以計算出大概結果;二是估算的結果要盡可能接近實際結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和體驗,在比較中理解估算方法的深刻內涵。
3. 旨在實際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這也是估算的內在價值。單純地用算式進行一種機械的估算訓練,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估算並不是離精確值越近就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有時要把數同時估小比較合理。如:「有350位同學要外出旅遊,有7輛車,每輛車56個座位,估一估,夠不夠坐?」把56看成50,這時7輛車一共可以坐350人,就算把數字估小,350人仍能坐,那麼每輛車56座肯定夠坐了。第二,把數同時估大比較合理。如:「媽媽帶了100元錢,買衣服要48元,襪子12元,夠嗎?」把48看成50、12看成20,就算把這兩個數都估大了,答案才70元,所以100元肯定是夠了。第三,讓估計值與精確值接近比較合理。如在超市購物付錢時,就需要把錢盡量估算得與精確值接近些,可採用把一個數估大、一個數估小等方法。教師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分析,不僅能使學生學到靈活的估算技能,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與作用。估算教學只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估算慾望,才能使學生主動地獲得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顯現估算的內在價值。唯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把所學的書本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靈活自覺地加以運用。
⑩ 小學生估算
421 298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