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生犯錯教育法
對於孩子犯錯,一定要搞清楚原因,他偷拿錢去做什麼,如果原因正當,家長應該反思是否給孩子足夠的零用錢,如果孩子行為沒有合理的理由,那麼一定要嚴肅的講明這種行為的害處,同時明確規矩,如果再犯,一定要有懲罰措施
『貳』 小學生錯題本怎麼寫
錯題本格式:
1.寫清錯題出處,哪頁哪題。
2.寫清出錯日期。
3.抄原專題。
4.出錯原因分析(會做而出錯,拿屬不定主意而出錯)
5.錯題改正。
6.錯題心得(可以不寫)
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助你,謝謝😜
『叄』 小學生錯誤作文
小時候,我是個調皮、好動的小女生。從小到大,沒少挨過罵。犯過的大錯小錯,連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了。但是,有一件事卻讓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小學的時候,我每天坐公交車上學、放學。學校離我家比較遠,爸爸媽媽要上班,所以每天放學我都自己坐車回家。剛好我坐的這條線人特別多,我們放學的時間和很多工作下班的時間差不多,所以車上非常擁擠。小學生在那個時候,很少有大人給我們讓座。生性好動的我在坐車這個問題上,基本上沒吃什麼虧。
可有一天放學後,我因作業完成得不好被老師留下了。等我離開學校去坐車的時候,天就快黑了。不知道怎麼的,這天我感覺坐這路車的人格外的多。以至我上車根本沒有找到坐位,本來被老師批評了之後就心情不好,上車後想到還要站近半個小時回家就更不是滋味了。
我開始埋怨和我坐同一班車的人。他們為什麼早不坐、晚不坐,偏偏要等到我坐的時候跟我擠。那一刻我還埋怨過,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多掙點錢。像我的好朋友那樣,一放學自己的爸爸就開車來接她了。我當然也埋怨把我留下的老師了,因為最終是他弄得我沒有位子坐的。
正當我埋怨這、埋怨那的時候,我旁邊的一位叔叔到站下車了。我是從他提前提起自己的旅行包的動作中,看出他馬上就會下車的。於是,心想這下不用站著回家了。同時我便大跨一步來到了那位叔叔的座椅邊。
車停到站台邊,我目送著這位大好人。沒想到當我回過頭來的時候,發現眼前得意洋洋地坐著一位四五十歲的「老人家」。頓時,不知怎麼的,我竟然使出全身力氣對他吼道:「這是我佔好的位子,你怎麼給我坐了?你這個大人,就不能讓讓我這個小朋友啊?」我以為他會把座位就這么讓給我的,結果只見他不屑一顧地將他高昂的頭顱轉視窗外了。
那一刻,我為沒人聲援我而感到無比的驚訝和委屈。其實車內原本有人聲張正義的。不過不是叫那個人給我讓座的,而是諸如:「你這個小朋友還凶呢、小娃娃是沒得座位嘛、那個小女生膽子夠大呢,還敢罵大人了……」之類的話。
回到家,我帶著哭腔把回家的經過告訴了爸爸媽媽。本希望爸爸媽媽能好好安慰我一下,結果他們既沒有教訓也沒有安慰我。這件事本身只是件很小的事,怪我當時太幼稚、太調皮。等我第二天再說到學校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件事還沒有結束呢。
課間班主任把我叫到了她的辦公室。她平心靜氣的對我說:「你爸昨天晚上給我打了個電話,把你昨天下午坐車的事情告訴我了。他拜託我,叫我找你談談。」聽到這句話時,我一下子懵了。心想自己不教訓我,找班主任教訓我,簡直就是借刀殺人!
我要准備接受一頓嚴厲的批評了。但是她沒有批評我,只是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公交車上的人是很多,每個人都想在乘車高峰時間能有個座位。如果大家都相互謙讓一點,那所有上車的老、弱、病、殘的乘客都會有座位,所有站了很久的人也會有座位的。我們學校有很多的同學,因給老人讓座受到過別人的感謝和尊敬。讓座會受到別人尊敬,並且你不也一直戴著紅領巾嗎?」
聽到這,我早沒了怒氣,我連連點頭認錯。「我明白了,公交車上要彼此謙讓。特別不能為了自己安逸去搶座位。」
「你不是很想當老師嗎?如果你以後的學生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勸說她呢?」
「我……」隨後便是一陣傻笑。記得當時我才小學四年級,和很多小夥伴一樣,都特別崇拜老師,把老師的話當成聖旨。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一名神聖的教師。正是我當時班主任的那兩個問題?讓我克服了80後、獨生子女,以自己為中心的壞毛病。養成了讓座的好習慣。
如今,我仍然乘坐公交車上下班。還像小時候一樣,我上車總能找到座位。不過不是和別人去爭來的,而是因為車內沒有一個人站著。
『肆』 怎樣對待小學生的過錯行為
一、尊重有錯誤行為學生的人格。
學生人格得到了尊重,無論對於眼前的學習還是日後的長久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善於發現學生在錯誤行為中的優良品質。
發現學生在錯誤事件中的優良品質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用表揚的方法處理學生的錯誤行為,超出了學生的心理定式,能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有助於學生終生健康發展。
三、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應多寬容、少批評。
首先,單純的事後批評雖然維護了制度的權威,能抑制或消除不符合規章制度和校紀校規的消極行為發生的概率,但往往會使犯錯誤者不知所措,批評只能告訴學生不應該做什麼,而沒有告訴學生該怎樣做才能彌補錯誤行為造成的後果,或者說批評沒有告訴學生該用什麼樣的行為去糾正錯誤行為。教師若信任學生、寬容學生,恰當的鼓勵表揚學生,不僅使學生明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且會幫助、督促、啟發學生糾正自己的錯誤,引導學生主動去消除不良行為。
其次,過重過多過分的批評會使學生產生挫折感,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若以鼓勵獎勵為主,則學生會主動去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最後,學生的自覺性,學生的覺悟或好的品德、行為是批評不出來的,只有通過父母、教師的正確引導、培養等教育方式才能養成。
『伍』 小學生有錯嗎
好吧,都是從小學生過來的,我現在高一的,回想我小學的時候也是很幼稚和天真的,也曾版被那些大哥哥罵過騙過權,所以小學生的一些行為我也能理解。但你小學畢業後,整個人的精神將會大大轉變,思想會成熟很多,你也不會再被罵成小學生了。
『陸』 小學生常見錯別字
1.「安裝」不要寫成「按裝」。<br>
2.沒有「安祥」這個寫法。「安詳」不能寫作「安祥」。「翔實」與「詳實」可通用,提倡用「翔實」。<br>
3.「艾滋病」不要寫成「愛滋病」。<br>
4.「按部就班」不能寫作「按步就班」。「三部曲」不要寫作「三步曲」。<br>
5.「黯然」不能寫作「暗然」。<br>
6.現在多用「人才」,不用「人材」。 <br>
7.「報道」與「報導」讀音不同,現在提倡用「報道」。<br>
8.「爆發」與「暴發」。「爆發」指因爆炸而發生,如「火山爆發」;「暴發」多用於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於社會事物時,「爆發」指像爆炸一樣突然發生,多用於抽象事物,如革命、起義、運動等,又用於表示力量、情緒等。「暴發」指突然得勢或發財,多含貶義。<br>
9.「必須」與「必需」。「必須」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來修飾其他表示動作行為的詞語,如「必須努力學習」。「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後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可以單用,也可構成「必需品」等詞。<br>
10.「辨」與「辯」。與言辭有關的,一般用「辯」。但「辨誣」也可寫作「辯誣」,「辨白」也可寫作「辯白」,「辨正」也可寫作「辯正」。「辯證」作為「辨析考證」時也可作「辨證」;但在中醫中用作「辨別癥候」時不能寫作「辯證」。<br>
1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顯示出來;「標明」指做出記號或寫出文字。<br>
12.表示確定數目的名詞,後面不能加「們」字,如不能說「三個孩子們」;但名詞前的數量短語是不確定的數目,可以加「們」字,如可以說「全體同志們」「那些孩子們」「諸位先生們」。<br>
13.「表率」一般不寫作「表帥」。在用作動詞時,「統率」也可寫作「統帥」,但提倡用「統率」。<br>
14.「不盡如人意」不能寫作「不盡人意」。<br>
15.「布署」不是一個詞,它是「部署」的誤寫。<br>
16.「賓士」的「馳」不要寫作「鬆弛」的「弛」。<br>
17.「倍受」與「備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長,如「信心倍增」「倍感親切」「倍思親」。「備」是表示完全,如「艱苦備嘗」、「關懷備至」、「備受歡迎」、「備受青睞」。<br>
18.「練習簿」不能寫作「練習薄」。<br>
19.「長年累月」不能寫作「常年累月」。<br>
20.「差強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這個詞是指大體使人滿意,不要誤用為表示「不合主觀意願」。<br>
21.「彩」與「采」。一般來說,在表形的詞中用「彩」,如「精彩」「剪綵」「綵排」;在表示抽象意義時用「采」,如「神采」「光采」「興高采烈」。<br>
22.「竄改」是指改動、刪改,被竄改的往往是具體的書面材料如成語、文件、古書等。「篡改」是指用作偽的手段改動和曲解真實的、正確的東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東西。<br>
23.「訂」和「定」。「訂」大多指經過商討而訂下,商討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後確定,如合同、條約、規章等用「制訂」。如果是可以確定而且確定了的,用「定」。「制訂發展規劃」,這個規劃制訂後可以不是確定了的;「制定發展規劃」,這個規劃制定後是確定了的。「協定」雖然如同「條約」,但是用「定」。<br>
24.「度」與「渡」。「度」是指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渡」是後生的字。在使用中,用於與時間相關的意義時,一般用「度」,如「度過這段時光」「歡度國慶」「虛度年華」「度過暑假」;用於與空間相關的意義時,用「渡」。如用於有人為因素的意義,用「渡」;沒有人為的因素,則用「度」。「渡過難關」「過渡時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義,帶有比喻的性質,所以用「渡」。「度汛」,沒有人為的因素,所以用「度」。<br>
25.按1986年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的調整,「疊」不再作為「迭」的繁體字處理,「重疊」、「疊床架屋」、「峰巒疊翠」的「疊」不能寫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寫作「疊」。<br>
26.「蜂擁」不能寫作「蜂湧」。<br>
27.「分」與「份」。由於「身份證」在實踐中使用頻率較大,《現代漢語詞典》按約定俗成的原則,收入了「身份」這個並不符合字義的詞。但與此同義的「本分」、「緣分」、「成分」等仍用「分」。「縣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一般不寫作「份量」。<br>
28.「膚淺」與「浮淺」意義側重點不一樣,「膚淺」強調不深入、不深刻,止於表面,多與表示人的認識活動的詞語搭配,比「浮淺」常用。「浮淺」則強調淺薄、輕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種知識、修養。<br>
29.「扶養」與「撫養」。「扶養」的對象既可以是長輩,也可以是晚輩。「撫養」的對象多是晚輩。<br>
30.「復」與「覆」。原《簡化字總表》把「覆」簡化為「復」。1986年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恢復了「覆」的規範字資格,凡有「遮蓋」、「翻轉過來」意思的詞語都用「覆」,如「覆蓋」、「覆滅」等,不用「復」。<br>
31.對字畫習慣用「幅」,但對聯因為成雙,只能用「副」。用於臉部表情,用「一副笑臉」。表示中葯時,用「一副葯」或「一付葯」,但更常見的用法是「一服葯」。<br>
32.「伏法」是指罪犯被執行死刑,不是指服刑。<br>
33.「竿」與「桿」。「竿」指竹竿,所組詞彙與竹子原料有關。「釣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稈」是指某些植物的莖,「秸稈」「麥稈」不要寫作「秸桿」「麥桿」。<br>
34.「岡」與「崗」。「岡」指較低而平的山脊,構詞有「山岡」「井岡山」「黃岡」「雲岡石窟」。表示崗位、崗哨要用「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崗」,如「黃土崗」。 <br>
35.「功夫」與「工夫」。經常通用,但是,在表示佔用的時間或空閑時,習慣用「工夫」。表示工作、學習所花的精力時間時,表示本領和造詣等義項時,習慣用「功夫」。<br>
36.「觀摩」與「觀摹」。「觀摹」指照樣子寫畫,特指用薄紙蒙在原字或原畫上寫或畫。「觀摩」則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觀摩大會」等不要誤用「觀摹」。<br>
37.「該工廠」、「該學校」的「該」,是舊時的公文用語,現代的公文已很少用,發稿中提倡使用「這個工廠」、「那所學校」的寫法。<br>
38.「貫穿」與「貫串」。有時可通用,但「貫串」大多用於較抽象的事物,「貫穿」不僅用於較抽象的事物,還能用於較具體的事物。「貫穿」用得更多一些。<br>
39.「國是」與「國事」。「國是」的「是」,有「正確」的意思,使用范圍比較窄,如「共商國是」。「國事」指國家的大事、政事,在句子中可用作定語,如「國事訪問」;也可作賓語,如「關心國事」。<br>
40.「暄」指陽光溫暖,「寒暄」是指見面時說冷暖一類的應酬話。「寒暄」不能寫作「寒喧」。<br>
41.「騖」是指縱橫賓士,也指追求。「鶩」是指鴨子。「好高騖遠」「趨之若鶩」中的「騖」「鶩」不是相同的字。<br>
42.「合龍」與「合攏」。「合龍」特指修築堤壩或橋梁等,因為施工中的橋梁或堤壩的中間一段稱作「龍口」,所以這種接合工作叫「合龍」。「合攏」可指堤壩、橋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閉合。<br>
43.「宏大」與「洪大」。「洪大」一般指聲音和具體的情狀,如「鍾聲洪大」「水勢洪大」。「弘揚」也可寫作「宏揚」,但一般提倡用「弘揚」。<br>
44.「候」與「侯」。「侯」字只有兩個義項:(1)姓;(2)古代貴族的一種爵位,如「諸侯」「封侯」。除此之外一般都用「候」。<br>
45.「筆畫」與「筆劃」。用於文字、一筆等義項時,可以通用,但習慣上用「筆畫」。凡是指用手、腳或物做出某種動作時,一般用「畫」字,如「畫十字」「指天畫地」「指手畫腳」。<br>
46.「化妝」與「化裝」。「化妝」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麗,也有「美化」的比喻義。「化裝」一般指演員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飾。<br>
47.「會合」與「匯合」。都表示聚集,但「會合」含有一些相會、見面的意思,如「兩軍會合」。「匯合」沒有相會、見面的意思,而且多用於水流聚集或類似的喻義。<br>
48.「薈萃」不要寫作「薈翠」。<br>
49.「竟然」不要寫作「競然」。<br>
50.「竣工」不要寫作「峻工」。<br>
51.「一年之計在於春」不要寫作「一年之季在於春」。<br>
52.「簡朴」與「儉朴」。「儉朴」只指生活方面。「簡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還指語言、文筆。<br>
53.「接合」與「結合」。「接合」所用的對象比較具體,如「城鄉接合部」;「結合」比較抽象,如「理論結合實際」。「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還是各自獨立的,只是相接觸的部分連在一起,「結合」的各部分合成整體,是相互融合的。<br>
54.「截止」與「截至」。不能說「截止今天」,而應說「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br>
55.「界限」與「界線」。「界限」主要用於抽象事物,表示限度、盡頭。「界線」主要用於具體事物。<br>
56.「決不」與「絕不」。「決不」含有決心、決定的意思;「絕不」則含有「絕對」的意思。<br>
57.「即」與「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觸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設的意思。「既」指已經達到、已經過去。<br>
58.「記」與「紀」。「紀實」是指記錄事實,也指記錄真實情況的文字(多用於標題),一般不寫作「記實」。「紀行」不寫作「記行」。「紀念」「紀要」也可寫作「記念」「記要」,但一般提倡寫作「紀念」「紀要」。「記錄」「紀錄片」也可寫作「紀錄」「記錄片」,但「記錄」「紀錄片」是提倡的寫法。<br>
59.「忌妒」和「嫉妒」是同義詞,現在常說常用的是「忌妒」。<br>
60.「傢具」不能寫成「傢俱」。 <br>
61.「請柬」「柬貼」的「柬」不寫作「簡」。<br>
62.「精簡」一般不寫作「精減」。<br>
63.對「空穴來風」,有的詞典解釋為有根據、事出有因;有的則說是表示子虛烏有、沒有根據;有的詞典乾脆把兩種相反的解釋一並列出。《現代漢語成語規范詞典》編輯組通過對《人民日報》十幾年來使用這個成語的實例分析,發現當代使用「空穴來風」表示「事出有因」的還未遇到,因此只取了「沒有根據」這一個義項。<br>
64.「厲害」與「利害」。「利害」主要指利益、損害等意思,不要把「這個人很厲害」寫成「利害」。<br>
65.「再接再厲」的「厲」不要寫作「勵」。<br>
66.「倆」是「兩」、「個」兩字的合音詞,「倆」字後面不能再接「個」或其他量詞。<br>
67.「連」和「聯」。「連」側重相接,「聯」側重相合。「連日」、「連續」、「連接」、「牽連」的「連」不能寫作「聯」;「聯合」、「聯邦」、「聯歡」、「對聯」、「三聯單」的「聯」不能寫作「連」。<br>
68.「瞭望」不能寫作「瞭望」。<br>
69.「零」和「另」。「零件」、「零售」、「零散」、「零碎」的「零」不要簡化寫成「另」。<br>
70.「啰」與「羅」。按國家語委1986年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的說明,「啰嗦」的「啰」不要簡化寫成「羅」。<br>
71.「練」與「煉」。「練」字與絲有關,如「簡練」「洗練」是指文字像白綢子一樣干凈、沒有雜物。「煉」與火、加熱有關,如「修煉」原來與煉丹有關。「練字」是練習的意思,「煉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練」指文字簡潔,「精煉」有精心提煉的意思。「體育鍛煉」不能寫作「練」。<br>
72.「瀾」與「斕」。「波瀾」不能寫作「波斕」。<br>
73.「邁」是「英里」的音譯詞,不是指公里。<br>
74.「謎團」不要寫作「迷團」。<br>
75.「哈密瓜」是因「哈密」地名而得名,不要因為它如蜜一樣甜而誤寫作「哈蜜瓜」。<br>
76.成語「明日黃花」出自蘇軾重陽節寫的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說菊花明天就要過節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這里的「明日」是相對寫詩的「今日」而言。後來,「明日黃花」所指范圍擴大,用它來比喻過時的事物。「昨日黃花」是杜撰的詞語,不宜使用。<br>
77.郵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寫作「名信片」。人與人互相介紹用的「名片」,不要寫作「明片」。「明星」不要寫作「名星」。<br>
78.「哪裡有困難就去哪裡」中的「哪」不要寫作「那」。<br>
79.「您」字後面,不能加「們」字,但可以加上數量詞,如「您二位」「您三位」。 <br>
80.「年輕力壯」不要用「青」;「年青有為」不要用「輕」,「年輕人」不要用「青」。<br>
81.「偶爾」不能寫作「偶而」。<br>
82.「砂」和「沙」意思相同,但在「砂布」「砂紙」「砂輪」「砂岩」等詞中,通常寫成「砂」。<br>
83.面向公眾說明某項事情的文字,應該用「啟事」,如「招領啟事」。<br>
84.「起用」與「啟用」。「起用」多用於與人有關,如「起用一代新人」;「啟用」一般用於與物有關,如「新船閘啟用」。<br>
85.「權力」與「權利」。「權力」是指地位和職責帶來的控制力量;「權利」有與「義務」相對的意義,如「著作權」「選舉權」。<br>
86.「氣」與「汽」。凡與自然狀態下的各種氣體有關的詞語,一般用「氣」。凡與非自然狀態下的各種氣體有關的詞語,一般用「汽」。液體變成氣體叫「汽化」,不能寫作「氣化」。「氣化」是中醫學的專門術語,指人體三焦之氣的運行變化。「蒸汽」指水蒸氣,「蒸氣」指的是液體或固體因蒸發、沸騰或升華而變成的氣體,如「水蒸氣」。 「暖氣」指把蒸汽或熱水通過管道輸送到建築物內的散熱器中,散出熱氣,使室溫增高。「汽暖」則是指上述供暖方式。<br>
把煤氣壓縮成液體,稱「液化氣」;「汽水」「汽酒」卻用「汽」。這幾種情形,不很合字的本義,但因為人們使用中約定俗成而定型的。<br>
87.「鄉土情結」「文學情結」的「情結」不要寫作「情節」。「情結」是指內心的情感糾葛,一般用在人身上;「情節」是指故事的發生、演變和經過,一般用於事情。<br>
88.「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心宿,每年農歷五月間黃昏時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後,漸漸偏西,這時暑熱開始減退。這個成語專指天氣快涼了,不要誤用它來表示「暑熱難熬」。<br>
89.「熔」、「融」和「溶」。「熔」指固體受熱變成液體,「融」特指冰雪等受熱變成液體,「溶」是指物質在液體里化開。<br>
90.「擅長」不要寫作「善長」。<br>
91.「生」與「身」。「終生」多指事業,如「終生當醫生」;「終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終身受益」。「親生」指有生育關系的,如「親生子女」;「親身」指自己,如「親身經歷」。「出生」指生下來,如「出生於1995年」;「出身」指個人早期的經歷和身份,如「出身農民家庭」。<br>
92.「事跡」不能誤寫作「事績」,沒有「事績」這個詞。<br>
93.「首當其沖」不是指「首要位置」「領頭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如:「洪水襲來,這個村首當其沖」是正確的,「在文化建設方面,北京首當其沖」這種寫法是錯誤的。<br>
94.「蒜薹」「菜薹」不要寫作「蒜苔」、「菜苔」。「苔」是指長在潮濕地方的一種隱花植物。「薹」字沒有簡化,「苔」字不是它的簡化字。 <br>
95.「樹立」與「豎立」。「樹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東西,如「樹立榜樣」。「豎立」多指具體的東西,如「豎立著紀念碑」。<br>
96.「誦讀」不能寫作「頌讀」。<br>
97.「授予」、「授於」的角度是不同的。向某某人或單位頒發某項獎勵和榮譽,用「授予」。<br>
98.表示寒冷天氣水氣凝結物或雲霧、雨滴在樹枝、電線上遇凍結成的冰晶「霧凇」、「雨凇」的「凇」字不要寫作「淞」。<br>
99.「趟水過河」的「趟」,不要寫作「蹚」。<br>
100.「通信」與「通訊」。不論採用何種手段傳遞信息,都叫「通信」。而「通訊」的意思,一是指利用電碼傳遞消息,如「通訊社」「通訊網」;二是指一種新聞體裁。「通訊員」指報刊、電台等約請為其經常寫作新聞報道的非專業人員;「通信員」指部隊、機關中傳送公文信件的人員。 <br>
101.「惟妙惟肖」這個成語也有人寫作「唯妙唯肖」「維妙維肖」。作為語氣助詞,「維」「惟」「唯」本可通用,但這個成語規范的寫法是「惟妙惟肖」。<br>
102.「位」作為量詞用於人時,含有敬意,因此,不能用於壞人、罪犯、敵對勢力等場合。同理,一般也不用於第一人稱,如「我們兩位來主持會議」的說法是不合適的。<br>
103.「誣蔑」與「污衊」。「誣」有「訁」旁,指用語言文字捏造事實損害別人名譽,如「造謠誣蔑」。「污」原指渾濁的水,後來泛指臟東西。如果說「污衊好人」,所指的重點不在於「捏造事實」,而在於使用「污辱性的言語」。「侮蔑」表示輕視、蔑視。<br>
104.沒有「無所是從」這個成語,「無所適從」不能寫作「無所是從」。<br>
105.「像」和「象」。據國家語委1986年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的說明,「像」不再作為「象」的繁體字處理,《現代漢語詞典》據此規定:「象……一樣」,現在應寫作「像……一樣」。<br>
「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製成的人或物的形象,如「畫像」「錄像」「偶像」「人像」「神像」「塑像」「圖像」「肖像」「綉像」「遺像」「影像」「攝像」等,都是人工做成的;「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態、樣子,如「表象」「病象」「形象」「脈象」「氣象」「景象」「天象」等,都是自然表現出來的。<br>
「像」「象」「相」。這方面的用字,由於歷史形成的原因,比較亂。「照相機」用「相」;照出的東西用「像片」。「攝像機」「錄像機」用「像」。「假象」「真相」所用的字均不同。<br>
106.「笑眯眯」不能寫作「笑咪咪」。<br>
107.「泄」與「瀉」。「泄」是指氣體或液體從封閉的物體中流出,有漏出的意思,如「泄漏」、「泄洪」;也引申為透露、抒發的意思。「瀉」是指大量液體急速流動,也指情感等連續、強烈地表達。 <br>
108.「蕭瑟」「蕭條」不應寫作「肖瑟」「肖條」。<br>
109.「斜」和「邪」。「斜」指方位不正,「邪」多指行為、品德不正。<br>
110.「學歷」與「學力」。「學歷」一般指(在校)學習的經歷;「學力」一般指學習所達到的程度。<br>
111.「形」與「型」。「形」的本義指形體、形象,也可指形狀、樣子、實體,還可指表現、顯露,如「形影不離」「字形」「地形」「圖形」「圓形」「喜形於色」。「型」的本義是指鑄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樣、類型、楷模、法式的意思,如「新型」「型號」。「原形」是指原來的形狀,引申為本來的面目,如「原形畢露」。「原型」特指文藝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據的現實生活中的人。<br>
112.「醒悟」與「省悟」。「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覺醒過來,變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經過自省、內省、反省而明白、覺悟過來。<br>
113.「夜宵」、「元宵」不要寫作「夜霄」、「元霄」。<br>
114.「螢」一般用於「螢火蟲」。「熒屏」「熒光」不要寫作「螢屏」「螢光」。<br>
115.「樹陰」「林陰道」的「陰」可否寫作「蔭」,《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與《現代漢詞規範字典》的解釋不一。《規範字典》明確提出,「樹蔭」「林蔭道」應寫作「樹陰」「林陰道」。我們發稿中兩種寫法都應可以用,但同一篇稿件內以統一用法為宜。在「柳蔭街」「柳蔭公園」等固定地名中,只用「蔭」。<br>
116.「一起」與「一齊」。作為副詞用時,「一起」側重於表示空間上的「一同」「一塊兒」,如「一起去吃飯」;「一齊」側重於表示時間上的同時,如「一齊到達終點」「一齊鼓掌」。<br>
117.「帳」與「賬」。表示「財物出入的記載」和「債」的義項時,不能寫作「帳」,應寫作「賬目」「賬號」。<br>
118.「州」和「洲」。「州」一般用作行政單位。「洲」是指河流中的陸地,如「綠洲」「沙洲」;又是大陸及附近島嶼的統稱,如「亞洲」。「蘇州」「自治州」的「州」不要寫成「洲」。<br>
119.「燥」與「躁」。「燥」是指乾燥,「躁」指腳不安穩,指性急、不冷靜。「脾氣躁」「性子躁」用「躁」。<br>
120.「裝潢」與「裝璜」。「潢」是指顏色,「璜」是指一種玉。用於表示房屋裝修等,一般用「裝潢」。<br>
121.「住」和「駐」。「住」泛指居住,「駐」特指為執行公務而留住某地。<br>
122.「作」和「做」。表示動作行為意義的「作」、「做」的大致區別是:抽象意義詞語、書面詞語多寫作「作」,如「作文」、「作對」、「作罷」、「作怪」、「作戰」。具體東西的製造寫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飯」。「作為一個領導幹部」不能寫作「做為一個領導幹部」。「做賊心虛」不能寫作「作賊心虛」。「作貢獻」和「做貢獻」這兩種用法,目前並行於各種文字場合,但國家語委的漢語規范化專家們傾向於推薦使用「做貢獻」,原因是「貢獻」是具體的東西。<br>
123.「偵察」與「偵查」。「偵察」常用於軍事、作戰等方面,「偵查」常用於公安、檢察、司法等部門以及與破案有關的方面。「偵察」著重於察看,從觀察中來了解情況;「偵查」著重於調查,從檢查中來了解情況。<br>
124.「振」與「震」。「振動」主要指「動」。「震動」主要指「震」。「震驚」用「震」不用「振」。「振」還表示奮起的意思,如「振作」、「振興」、「振奮精神」。「震撼」不要寫作「震憾」。<br>
125.「增值」用於指資產時,不要寫作「增殖」。<br>
126.「諸」就是「之於」的意思,「公之於眾」不要寫作「公諸於眾」。<br>
127.「坐落」不要寫作「座落」。<br>
『柒』 小學生容易寫錯的錯別字
很多啊,1、再接再勵(厲) 2、遷徒(徙) 3.自抱(暴)自棄 4.針貶(砭) 5.泊(舶)來品 6.脈博(搏) 7.松馳(弛)
8.一愁(籌)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疊)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礙 14.幅(輻)射 15.一幅(副)對聯 16.天翻地復(覆) 17.言簡意駭(賅)
18.氣慨(概) 19.一股(鼓)作氣 20.懸梁刺骨(股) 21.粗曠(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湊和(合) 25.侯(候)車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繼(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嬌(矯)揉造作 31.挖牆角(腳) 32.一諾千斤(金)
33.不徑(脛)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燴(膾)炙人口 37.打臘(蠟)
38.死皮癩(賴)臉 39.蘭(藍)天白雲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勵(厲) 42.老倆(兩)口
43.黃梁(粱)美夢 44.了(了)望 45.水籠(龍)頭 46.殺戳(戮) 47.痙孿(攣)
48.美侖(輪)美奐 49.羅(啰)嗦 50.蛛絲螞(馬)跡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緬(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規 55.大姆(拇)指 56.漚(嘔)心瀝血
57.憑(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親(青)睞 61.磬(罄)竹難書
62.入場卷(券) 63.聲名雀(鵲)起 64.發韌(軔) 65.搔(瘙)癢病 66.欣嘗(賞)
67.談笑風聲(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無恐 70.額首(手)稱慶
『捌』 如何解決小學生錯別字的幾條具體辦法
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四五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 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1.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復雜。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1000個筆畫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畫之多,其中在17畫以上的字就有221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在普通話中,有1000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音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平果」,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費景湖先生曾經收集了小學生日記、作文、作業共18345篇,找出其中的錯字與別字,經過統計處理,得出重復出現50次以上的錯字有「步、真、念、睡、賴」等20個;別字重現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個。 上面我們對小學生錯別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簡單的分析,下面我們將有針對性地指出解決小學生錯別字的幾條具體辦法。 對錯別字進行分析,目的在於「防患於未然」,著眼點應放在預防上,防重於糾。那麼,怎樣防止學生少寫或不寫錯別字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個方法。 1.根據字音特點記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字的聲母和韻母區別開來。如「今——令」,這兩類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記住聲母是「L」往往都可寫成「令」。例如:鈴、嶺、憐,那麼其餘的都寫成「今」。例如:「吟、念、貪」等。還有的字可用韻母來鑒別,如「舀——臽」很相似,韻母是「ɑo」應寫成「舀」,如 「稻、蹈、滔」,其餘的只能寫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記字形。 漢字中的形聲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聲旁構成,而形旁、聲旁大都是原來就有的單字。如果孩子懂得漢字的構字規律,老師把形聲字的有關規律知識教給他們,別字就會大大減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乾燥」的「燥」字的區別:「躁」是足字旁,當人脾氣急躁時常要頓足跳腳的,而「燥」則是火字旁,火烤了當然要乾燥。又如,對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說出其標義,理解其釋義,錯誤就會減少,例如:「冫」與「氵」常常混淆,我們要講清楚,凡用「兩點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關系,如「凍、冷、凜、冽、凝」等,而用「三點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關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發揮想像記字形。 孩子的想像是豐富的,一個圓圈,他們可以認為它是一張嘴,一隻餅,一個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個鐵環。因此,根據孩子對漢字的感知特點,對於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如在比較隱蔽的部位中的點、橫、鉤等,除用彩筆加以標明外,還可讓孩子合理地想像,使這個隱蔽的弱成分變成強刺激。如「鳥」字中的「點」像什麼?有的孩子說像一條吃到肚裡的蟲子,有的說像啄木鳥尖尖的嘴巴,還有的說像啄木鳥的心。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說「橫折折鉤」像奶奶的「駝背」,「撇」像她拄著的拐杖。有時,我們可以根據漢字的組成關系編順口溜,如「辛」,有位學生說:「媽媽是個營業員,每天立上十小時真辛苦。」這樣,他不會把「辛苦」寫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學生說:「到商店買東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許多錢。」既生動有趣,又減少了孩子識記生字的心理活動過程,孩子記得牢,甚至終身難忘。 4.採用螺旋式復習法。 小學低年段的孩子還缺乏精細的分析能力,短時記憶占優勢。為了減少錯別字,
『玖』 如何糾正小學生的錯別字
所謂錯別字,就是錯字和別字的總稱。錯字是指寫得不正確的字,也就是寫的字不念字。而別字,則是用其他的字代替應寫的字,這樣的字念字,只是不該用在這個場合。對於小學生來說,寫錯別字是一種普遍現象,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也逐漸增多,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屢禁不止,令老師頭痛。呢?下面略談一下如何糾正小學生錯別字的幾點做法: 一、遵循認知規律強化記憶字形 小學生常寫錯別字,他們寫的錯別字,往往是大概像本字的字,也就是大致的輪廓像,輪廓里的部分常常互相代替或者換位。如:「都」學生會寫成左右顛倒的字,這說明小學生能對字形有整體的粗略的識別,感知還是處在比較模糊的階段。又加上識字量的增多,所以就不可能做到准確記憶了。因此,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加強形近字的比較,加深兒童對漢字組成部分的印象,並引導學生要善於記憶漢字形體的細微差別和不同點,使學生少寫錯別字,盡量不寫錯別字。 1、歸類比較,讓學生發現異同。在教學中,把形近字、同音字和音近字安排在一起學習,讓學生開始就清楚地認識到它們的不一樣,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強化區別之處。這樣學生會對字形掌握的特別牢固,根據字形差異,可把字的比較法分為以下幾種: 用筆畫區別:如「戊」和「戌」,讓學生記住空的就是戊,有一個點的就是戌。 用構成比較:如「口」和「力」,上下組成就是「另」,左右組成就是「加」。 用字形區分:如「為」和「辦」,「為」是兩個點位於力的內外,而「辦」字的兩點位於「力」的兩邊。 用義分辨字:如「刀」和「刃」,刃就是刀子鋒利的地方,哪塊最鋒利呢?所以在刀上加一點。 用音分辨字形:如「竿」和「桿」,與竹子有關的就是帶竹子頭的竿。 用筆畫加減:如「尤」和「龍」,龍比尤多一筆,尤比龍少一筆。 針對這些字的特點,復習時,把平時學生易混的字進行歸類,用彩色粉筆將字的不同部分表示出來,給學生的視覺以強烈的刺激,再讓學生觀察比較兩個字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以免寫錯。 2、直觀演示讓學生記住錯點。根據小學生年齡小,具體形象識記占優勢的記憶特點,我覺得他們會記住那些具體的,直觀的識記材料,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充分採用直觀性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糾正錯字和別字。如教學「懶」字時,有的同學好把右邊的負寫錯,為此我說,有的同學非常懶,他的心更懶,懶得都把心束起來,心都成負數了。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記住「懶」字了。 3、奇特聯想加深記憶印象。由於孩子年齡小,對字形的記憶,多數孩子都只注意大體輪廓,不注重細節的隱藏部分,並因此產生的頗多錯誤。這就要求學生在記憶字形的時候,針對易錯的字形加以聯想,以便引起注意,比如說,在教學「折」和「拆」時,讓學生想像,你打算怎樣區分呢,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看誰的想像合理,好記,學生們紛紛回答。有的學生說,拆東西,從哪裡拆呢?就從「斤」這個地方拆。還有的同學說,拆就是把這個東西弄壞,從哪裡弄壞呢?就從最後一筆拆吧。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區分「折」和「拆」了。 二、憑借字義加深記憶字形 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等心理特點,就得要求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教學中採取各種方法強化學生記憶字形。 1、藉助古代的造字法。造字法有象形、會意、形聲等。根據象形造字法,幫助學生區分記憶字形。如「賣」和「買」,賣是表示在頭上插草,賣自己,「十」就象草,所以加十字的就是賣,反之就是買。根據會意造字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休和體,休是休息,人倚在樹上就是休息,樹就是木,所以休就是人加木。而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體就是人加本。 2、藉助連詞成句。藉助詞語和句子,幫助同學記錯別字。在教學「漣漪」時,有的同學把「漪」字的各部分寫反,教師就告訴學生湖水裡泛起了漣漪,它們都與水有關,都是三點水旁,這樣就不至於寫錯字了。 總之,錯別字的教學是一項艱巨而又長久的工作,需要廣大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嚴格要求,加強訓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拾』 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錯題糾錯習慣
整個學習生涯結束時,大家的知識、見過的題型、老師的教法、各自的聰明程度都相差無幾,怎專樣才屬能拉開別人和你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犯錯的幾率。如果平時對錯誤持無所謂的態度,那麼到考場上,犯錯幾率當然就只增不減。
要想在考場上犯錯幾率小,就得平時重視自我反省習慣的培養,對錯誤嚴追猛打。只有你視「平常」為「考場」,才能做到視「考場」為「平常」。所以,優秀的中學生,每個科目都有自己的錯題本。
針對手工抄題不能長期堅持的各位同學,推薦使用積微錯題本軟體整理錯題,它融合了牛柳錯題法的精髓,整理錯題快速、簡單、高效!方便定期回顧、總結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