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憤怒了

小學生憤怒了

發布時間:2021-03-02 18:28:28

小學生心裡咨詢小學生的憤怒情緒有什麼特點

一、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一)入學適應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一切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對於部分心理發展迅速的學生,以及在幼兒園受到過入學准備教育兒童,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兒童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這種適應不良大多表現在: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鬱、害怕等;注意力不夠集中,爾後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一般經過幾周的自我調節能夠逐漸適應,少數學生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通常個性內向、膽小、謹小慎微、急躁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
(二)學習方面的問題
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中分數,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據遼寧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 1995 年遼寧省中小學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准 60% ,而許多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多數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 9 小時。加之現有的教學內容偏難,對學生學習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壓下,學生身心受到了極大損害。兒童年齡越小,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產生疲勞,如果學生的學習持續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若學生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使其視力下降,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大腦供血不足,瞌睡,失眠,頭熱,腳冷等。在心理方面則會產生抑鬱,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等現象。
(三)厭學與逃學問題
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的 5% —— 10% 。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教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麼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乾脆逃學、曠課,到處遊玩。有些農村的孩子厭學情緒還得到家長的支持,乾脆輟學在家,幫父母幹活,做生意等。還有一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而無法宣洩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於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後,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泛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五)意志障礙
這類小學生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行動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說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行動放任自流。中國的家長歷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當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採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種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問題了。
(六)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是指擾亂他人或給個人身心造成妨礙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攻擊、逃避、自暴自棄等。按性質劃分,問題行為可以分為過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個體行為對組織紀律和社會一般生活准則的觸犯或違背,這種問題行為常常是由不恰當的需要、好奇、好動、試探、畏懼、缺乏經驗和認識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問題行為,是指個體行為對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對集體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違背或侵害。這種問題行為一般是由錯誤的意識傾向或個性特點所造成的,因此表現出經常型、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點。
(七)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小學生人格的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為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異常固執,我行我素,人際關系緊張。
(八)依賴心理
由於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首先表現為對環境的依賴,如天氣的變化不能適應,不知道添減衣服,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才行,否則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現為自責傾向。這一現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著他們的心理健康。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九)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
由於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部分小學生臨考時處於緊張而又恐懼的情緒狀態。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面對排名次和決定人生前途的升學考試,大部分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壓力很大,他們渴望成功,也擔心遭到失敗。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不錯,稍有一次失敗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責,產生焦慮心理,導致對下次考試的擔憂,總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場就心煩意亂,身體顫抖,本來應該答上的問題在腦中毫無印象,發揮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異常反應,不能正常參加考試。長期這樣,會造成其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為異常。

二、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來自小學生自身的因素
1、遺傳因素
在農村,由於近親婚姻造成兒童生理發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殘疾,智力偏低等,這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學習和生活,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其他人也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必然造成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
2、氣質類型
小學生同成年人一樣,氣質類型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其中,膽汁質和抑鬱質類型的學生對不良刺激反應敏感,他們極易產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師批評而言在我們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對他們來說卻是莫大的打擊。如遼源市一小學生因受老師批評而服毒自殺的事件,恐怕與那位學生的氣質類型有直接的關系。
3、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兒童的身體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緩的階段,其大腦的發育趨於成熟,這對其心理發展極為有利,因此,童年期兒童的心理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但因為其心理還不夠穩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化,因此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來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環境,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情感意志,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1、父母的溺愛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已經20多年,使我國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化: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護,不願讓他們受一點委屈,經歷一點風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錯誤時,父母也不說一個「不」字,天長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走向社會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時,便不能接受,無所適從。
2、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有的家庭,父母從來不把子女看作是與自己平等的一員,認為子女只能逆來順受,惟命是從。他們對子女過於嚴厲、粗暴和專制。還有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愛的誤區」,對子女過高要求,過度期望,過分保護,過度溺愛。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琴棋書畫樣樣學,英語電腦門門通,考試名列前茅……只要學習好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而一旦失誤,就挖苦諷刺,棍棒相加。家長這種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損害,獨立性受到壓抑,加上彼此間生活觀,價值觀等存在差異,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間關系緊張,隔閡加劇,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懼、膽怯等消極心理品質,誘發心理問題。
3、家庭氣氛不和諧
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給越來越多的孩子帶來了不幸,嚴重破壞了兒童正常的生活環境,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創傷難以癒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離婚的父母,有的沒人要子女,有的隨法院判決,不管哪種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學齡期就仇視社會,嫉妒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還有在經常發生沖突的家庭中,有心理問題的兒童比例比較大,研究證明,家庭沖突不僅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還會導致孩子在神經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態。
(三)來自學校的因素
1、學習負擔過重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小學生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背負著父母的希望和老師的期望。由於素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課堂的現象依然存在。老師評價學生,社會衡量學校,理論上是全面發展,實質上是分數和升學率。為了追求升學率,加班加點,題海戰術,價值了學生的負擔。這種局面使小學生疲於應付,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或者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2、教師教育方法失當
小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一些教師把學生考高分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忽視心理素質的教育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小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遷移、泛化到小學生與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際交往焦慮。
3、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是空白
過去由於受政治因素的影響,我國曾不公正地對待心理學。80年代初,我國在部分高校恢復了心理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盡管普及心理學科學知識的工作已經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進入小學課堂,小學普遍沒有心理健康指導機構,國內較少的心理專家和心理醫生對小學生來說更是鞭長莫及。
(四)來自社會的因素
1、社會競爭的加劇
雖然小學生還沒有直接接觸社會,但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周圍的人無不在給他們灌輸一個事實: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信息傳播的瞬息萬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機制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使得小學生不得不體會到競爭的壓力和生活的壓力,導致他們對現實充滿迷茫和困惑,產生無所適從的心態,從而引起各種心理問題。
2、社會不良行為的影響
在社會環境還沒有達到凈化的情況下,新舊體制的共存,法規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敗現象的滋生和不健康東西的泛濫;一部分人的社會道德水平滑落,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兒童,這些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

三、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日益突出的小學生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但它並非洪水猛獸,它既然有形成發展的過程,我們就必然能找到預防和矯治的方法和措施。我們認為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必須重視,雖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學生僅僅極少數,但是我們發現學生中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偏差問題隨年齡增長,因此需要對全體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及有關部門都來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採取積極的對策,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對策。
(一)學校應採取的對策
1、小學心理健教育的原則。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寬容、保密、持續」的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為有心理問題需要矯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發展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非是假設小學生群體中大量存在心理問題,而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心理健康發展,個別學生確有心理問題可以通過面向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矯正。
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這一個學生的一切。寬待每一個學生,就不能把學生分類,不能假設班級學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文化行為習慣不同而看不起學生。缺乏對學生的寬容,心與心難溝通,教師與學生難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進行。教師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學生,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不能原諒的錯誤,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問題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適時的問題。
保密事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師一定要保密。談話紀錄、心理測試資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對象包括學生本人、家長和其他的老師,不能隨意使用學生個案資料,保密還要有時間的規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持續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系列化,一是要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要明確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應急任務,而把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學教育的一部分,伴隨整個小學階段。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團體輔導。團體輔導採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團體輔導通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因為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這也是時代發展對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輔導室。心理輔導室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也接受學生的主動咨詢。心理輔導室的工作應該專業化,教師應培訓上崗。心理輔導室要有專任教師負責和專門的工作計劃,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小學生心理輔導室的環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輔導的要求,還要增加兒童的特點,讓小學生一進門便喜歡它,彷彿進俱樂部活動一樣開心。心理輔導室的名稱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蘋果」俱樂部等。
個案教育。小學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兩種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範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研究的需要而定。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期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校接觸許多的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採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個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記錄,盡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寫記錄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測試與矯治。採用問卷調查、測試紙等手段充分了解學生群體現狀,而後找出存在普遍意義的問題。測試量表宜採用心理專家提供的專門設計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設計的心理調查表。測試的數據資料僅供參考而已,所有的數據都不可全信, 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數據表現的。通過測試調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團體輔導、心理輔導俱樂部活動、個案教育等,進行必要的預防和矯治,促進小學生整體發展。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小學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以幫助小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該課程可分為心理衛生與健康科普和實際訓練操作兩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藉此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洩痛苦、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等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家庭應採取的對策
1、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教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例如小學生在學校里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後,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
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裡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裡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周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並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分寬或過分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於傳統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指導思想有試偏頗,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展規律。要改變這種形狀,小學生的父母亟帶需接受比較系統的再教育。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庭,使小學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並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展。
3、父母要慎重對待離婚
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系不和時,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即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當多為子女考慮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展時期,給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三)小學生自身應採取的對策
1、小學生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並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夏令營、手拉手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製的良好心理品質,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於形成並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那些已經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小學生應當在教師和家長的直接指導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2、小學生要學習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如:(1)學會放鬆。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像、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的。(2)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裡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3)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小學生要學慣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小學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3、小學生要善於求助,尋找支持
尋求幫助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積極態度,面對壓力、困惑,要尋找心理支持,以獲得良好的幫助和指導,有問題,可以和師長、親人、朋友談。求得幫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過程,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這一次的辦法,而是自己的更多體會。心理咨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心理咨詢,可以使咨詢對象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有所變化。在這個豐富的社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質量是完全可以改變的提高。

(一)入學適應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老師、同學的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 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部分兒童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大多表現在: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鬱、害怕等;注意力不集中,然後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
(二)逃學與厭學問題
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的5%——10%。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落後,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好毅力,老師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是在課堂上東張西望、魂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或是打瞌睡,有的乾脆逃學、曠課。還有一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三)人際交往問題
由於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是在「以自己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進入新的集體後,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缺乏自信心;交往中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導致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四)過度依賴問題
現在社會,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遇到困難時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幫助時,就生成了依賴感。隨著這樣的惡性循環,小學生就像溫室里的花,經不起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獨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級集體中表現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於居住條件的改善,大多數家庭獨門獨戶,小學生放學後在家裡和電視、電腦為伴,沒有交往的小夥伴。由於缺少交往活動,在班級集體中往往幾個能乾的學生無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幫助。
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家庭管教過嚴,一進家門就做作業,以至於一出家門彷彿小鳥飛向天空,到了學校就任性發泄放縱。
小學生能力普遍提高,個別學生自我表現欲強。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會教育媒體的影響,當代小學生的一般知識水平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比較高,但是個別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太強。有的學生覺得自己很聰明,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上課舉手發言很積極,只要老師沒有請他回答問題,他就會認為老師不喜歡他,故意講話、吵鬧,甚至鬧得無法上課,他的真正的意思不是要跟老師搗亂,只是希望老師注意他,讓老師看到他的能幹。

② 如何調節小學生的情緒

心理學上有一個關於情緒的效應叫做踢貓效應。指的是個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後被人們引申為:
人的不良或消極情緒,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控制,會影響周圍的人,導致周圍的人也產生這種不良情緒。
踢貓效應來自一個生活中的場景:
一天,某公司的董事長在家和妻子吵了一架,耽誤了上班的時間,這違背了自己親自規定的不能遲到的公司紀律,他為此非常憤怒,他剛到辦公室,銷售經理過來讓他審批一項工作,他不耐煩地說:這只不過是一件小事情,你連這點決定都做不了,還能做其他決定嗎?銷售經理垂頭喪氣地走出董事長辦公室,他回到辦公室剛坐下,正巧秘書過來說有事要請示,他用挑剔的口吻說道:這種事情不是一向都不請示嗎?還挑剔他上個月的銷售報表做得不清晰。秘書無緣無故被經理挑剔,碰了一鼻子的灰,自然一肚子的氣,她剛走出辦公室,正巧清潔工在拖地,她就對著清潔工說:這地拖得也太濕了,容易滑倒,以後拖布要擰干點再拖。清潔工無可奈何地回到家後,對正在玩的兒子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母親痛斥之後很惱火,狠狠地踢了一腳地上的貓。
這個真實的生活場景告訴我們:個人情緒會隨環境和其他外在因素的刺激而發生變化,當不好的事情使自己的情緒變壞時,要在潛意識中控制自我的情緒,不要將這些不良情緒發泄到他人身上,讓他人產生和你一樣的不良感覺。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情緒還在發展和完善中,對自己情緒的調節和控制能力比較缺乏,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善於把情緒的易變性、識別與控制、調節情緒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都有良好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方法如下:
第一、引導小學生保持愉快的情緒
首先幫助小學生建立適當的需要。家長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為小事而過於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其次讓小學生懂得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家長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活潑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再者要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家長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塑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最後要鼓勵小學生多與人交流。許多小學生還不善於與人交流,其實小學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啟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獲和快樂。
第二、引導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消極的情緒
首先讓小學生懂得宣洩自己的情緒。宣洩調節就是當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產生消極情緒時,把它釋放出來。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宣洩即針對引發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感,間接宣洩是通過其他途徑使情緒得到釋放。家長要教會小學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自已痛哭一場或把心中的不平事向教師、家長或好朋友說出來,請他們開導,也可以在他們面前哭一哭,以減輕心理壓力。
其次讓小學生學會遺忘引起不良情緒的事件。遺忘調節就是當某種事情引起你的消極情緒時,最好能把這件事盡快地遺忘掉,不要老去想這件事。不愉快的情緒郁積於心,耿耿於懷,只能使這種消極情緒不斷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會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學習。所以,家長要教會小學生善於遺忘消極情緒。
最後讓學生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其他方面以擺脫不良的情緒。轉移調節就是當人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時,可做一些別的事情,通過注意力轉移而使消極情緒得到緩解。家長要教會小學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不要老想這件事,可以看電影、打球、下棋、唱歌、畫畫等,通過其他活動來緩解消極情緒。
情緒輔導並不僅僅意味著幫助孩子宣洩排解劇烈情緒,同時還能做到幫助學生正確面對自己,正確面對自己的情緒失常狀況,使學生在學習知識之外,學習如何將自己的心理調至最佳狀態。學會寬容,學會交往,繼而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更廣闊的空間。自己也會生活得很快樂。總之,家長在學生情緒失調時若懂得將學生快速引回正常心態,將決定著學生能否更好地學習、生活。

③ 一年級小學生形容生氣的句子

她眼裡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他憤怒了.眉毛抖動得像是發出了聲音,兩眼噴射出通人的光芒。

④ 小學生太小氣,不小心惹生氣了怎麼辦

知道是小學生,你沒事找事幹嘛。
不是小學生小氣,是小學生還小。
呵護未回成年人是大家的責任和義答務!
不小心惹小學生生氣了,馬上賠禮道歉。既然惹別人生氣了,你就應該馬上賠禮道歉。惹小學生生氣了也是一樣。道歉求小學生原諒你!
你還可以和小學生家長溝通。求小學生家長勸一勸小學生。讓小學生爸爸媽媽疏導一下小學生。別讓小學生心理留下被人欺負的陰影。

⑤ 小學生憤怒的表情的作文500字要有修辭手法

活就是喜怒衷樂
生活是什麼?它是一盤菜,有四種味道,是:喜、怒、衷、樂.
喜:那次,我可真高興,因為我在學校的英語過級考試中,順利地通過了三級考試,可把我高興壞了.就在今天下午,我又得到了一個好消息,我的美術作品在「金太陽杯」美術作品大賽上,獲得了銀獎.真是雙喜臨門啊!
怒;今年暑假,我去表弟家玩,當然也得帶上沒寫完的作業.剛進家門,弟弟就把我拽到外面去玩.玩了一會,我們都渴了,就回家喝水.剛進家門,我就發現,我的作業本讓弟弟家的小貓踩成了「花臉」,我很生氣,大聲責罵它,正要打它,可看到它可憐巴巴地望著我,又不忍心動手,只好放了它,可作業又得重寫,讓我生氣了好幾天.
哀:有一次,老師留了很多作業,同學們都快急瘋了.正好輪我們組值日,我們剛開始干,老師又說:「班幹部留下開班會」.我們只好等班會開完再干,好不容易幹完,回到家,已經六點多了,剛要寫作業不巧又停電了,晚上九點多才來電,可作業還沒有寫,真是悲哀.

⑥ 當小學生在課堂上感到憤怒時會有什麼表現

看那是對什麼事、什麼人的的憤怒,不可一概而論。和同學發生爭執而產生的會馬上表現出來,對老師的不滿大多數不敢表現出來,若是關於愛國主義這一塊,可能都會義憤填膺的!

⑦ 小學生的憤怒,我該怎麼辦

小學生的憤怒情緒,具體的特點還是比較天真一些吧,當然,幫助學生控制這一不良情緒,還需要從心理上進行疏導,然後結合實際情況,一對一的進行指導和教育吧

⑧ 小學生作業發怒的表情是什麼顏色

紅色

⑨ 如何讓小學生控制憤怒情緒

某同學動不動就愛發脾氣。只要稍有不順心的事,他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總要拿哪個人或哪件東西來出出氣。上課受批評,跟老師慪氣,在學校同學們有哪些不小心碰到他的時候就誰邊發脾氣;總而言之,就是喜歡發脾氣。而且,他的脾氣還有個特點,那就是怪別人不好,因而總要罵人、摔東西,把他們當成「出氣筒」。比如,上課玩東西被沒收了,跟老師發脾氣說「小心你玻璃窗,哪天我就砸爛去」,同學掃地時,掃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腳,就罵同學,別人反抗就動手,人人都把他當成我們班的不定時炸彈,誰惹他誰倒霉。[分析]
憤怒是個人的欲求和意圖遭到妨礙時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體驗。許多小學生,由於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較差,沖動性較為明顯,因此常常在不該發脾氣的時候發脾氣,因為一點兒小事就會相互打起來,因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夠合理而沖他們大喊大叫……但小學生的憤怒來得急,去得也快,比如有的小學生可能今天因為發生一些矛盾而大發雷霆,而明天兩個人就可能一塊兒做游戲,這一點在小學低年級表現尤其明顯。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憤怒的原因很多,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憤怒的情緒體驗。憤怒是一種有害的情緒狀態,常常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如同學關系疏遠,師生關系緊張,而且長期、持續的憤怒對個體的健康損害也是極大的。過度的憤怒甚至還會使人喪失理智,引發犯罪或其他後果,因此控制憤怒的情緒十分重要。
[給孩子介紹了一些方法]
由於憤怒常常是突發性的情緒反應,在所有的情緒控制中,憤怒的控制是最難做到的,即使成人也會有「勃然大怒」的時候。但是,憤怒和其他情緒反應一樣也是可以控制的。
1.情境轉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會使人產生憤怒的情緒。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就讓學生們要盡量避開,暫時躲一躲,以免刺激他發怒。比如,可以出去走一走,聽聽音樂,或者和談得來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點兒自己喜歡的事,心情就會好起來。
3.評價推遲法。我們通常都有這樣的經驗,一件當時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過了一段時間後,就會感覺到已經不那麼值得生氣了。因此,當我們因為某件事情要生氣時,不妨先把它放下,等過一個小時、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之後再去想它。
4.情感宣洩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們發怒,這種情況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滿講出來,你就會發現心裡會爽快一點兒。也可轉移目標發泄出來,比如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減少憤怒對自身的傷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洩要以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為前提,不可在情緒的支配下,做出過激的行為。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憤怒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