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百壯士觀後感300字
觀後感的寫作技巧:可以電影裡面的某個情節或者是感人的片段寫出來,也可以是自己得到了什麼啟發,明白了什麼道理等,範文如下:
周一晚上,媽媽公司又組織員工去看電影。媽媽說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於是我又屁顛屁顛跟著媽媽去了。
這部電影敘述了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市,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第88師524團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繼續阻擊敵人。謝晉元所部約四五百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戰士們一個個背著炸葯跳下樓,與敵人同歸於盡。還有影片最後戰士們像潮水般沖過橋,我都數不清他們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擋不了他們為國捐軀、一往無前的腳步,還有戰士們捨命護國旗的決心。
這就是我們中國軍人的英勇與壯烈,他們不惜丟了自己的性命,只要老百姓們平安無事,他們就安心了。所以我們現在幸福快樂的生活,是無數軍人用生命換來的。
僅僅是一河之隔,一邊是炮火紛飛,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媽媽和她公司的老闆娘坐在我身邊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都停不下來。
電影結束後,媽媽告訴我: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媽媽說,現在的太平盛世,我應該感恩,更不能忘記歷史。我一定會記住媽媽的話
Ⅱ 800-1000字讀後感 最好兩篇,一篇也可以。 小作文 兩篇兩百字就好
一個滿腦鬼點子的淘氣包;一個調皮搗蛋以至於「無惡不作」的頑童;一個在大人們眼裡不折不扣的壞孩子……他就是湯姆·索亞。而就是在這樣一個「無可救葯」的孩子身上,卻閃爍著許許多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優點……今天,我讀完了《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被湯姆·索亞的正義和勇敢所打動,不禁有感而發。
這本書講的是湯姆·索亞是鎮上的一個淘氣包,他想帶著他的朋友---哈克去當海盜。為了檢驗他們自己的膽量,湯姆帶著哈克來到了墓地。然而,在墓碑後,他們看到惡棍喬埃把醫生殺了並嫁禍於彼得,由於害怕喬埃,他們立誓不告密。後來湯姆帶著他的兩個小夥伴住到了一個荒島上,鎮上的人以為他們死了。就在人們為他們舉行追悼會時,他們卻回來了,並且揭發了喬埃。後來在一次野營活動中,他們遇見了喬埃並把他困在了山洞中,幫助人們抓住了這個惡棍。他們成為了「小英雄」。
湯姆·索亞是這樣一個人,他雖然淘氣但他卻富有同情心、正直,一心想著去當綠林好漢,過行俠仗義的生活;他雖然調皮但他卻勇敢,不畏兇悍的喬埃,揭發了他的惡行;他雖然滿腦鬼點子多卻機智、樂觀,為了能讓別人幫他刷牆,他故意表現的很有意思……
這本小說讓我認識到,做人要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直,以及「怕人不出世,出世不怕人」那種迎難而上的勇氣,去面對困難、與丑惡現象斗爭;讓我認識到做事要百折不撓,抱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信念,有著「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氣概,才能百舉百捷,旗開得勝;也讓我感受到了要有夢想,有追求,並且不斷努力,終有一天,會美夢成真,志得意滿,我們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的發揮,創造出一片我們自己的空間。它還告訴我們做事不要輕易氣餒,輕易放棄,要豁達樂觀,心胸開闊,而且要堅持不懈,就像蕭楚女所說的:「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這樣才能幹出一番大事業,成大器,獲得成功。
而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是不是豁達樂觀,迎難而上了呢?有時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我們是不是不斷努力上進,爭取更好成績?還是自暴自棄呢?有時在課上,我們是不是積極回答問題鍛煉自己?還是明明會卻舉不起那「沉甸甸」的手呢?有時老師批評我們,我們是不是坦然勇敢的去面對?還是找各種理由開脫自己,記恨老師呢?……「憂患激發天才」,憂患不應成為我們的絆腳石,而他應該化作我們成功的動力,促使我們發憤圖強;促使我們決心努力;促使我們精益求精;促使我們成長……
這本小說不僅有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情節,還蘊含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無窮、終生難忘。
Ⅲ 八百字讀後感
[八百字讀後感]八百字讀後感魯迅的小說集子有三本——《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八百字讀後感。《故事新編》我還沒有仔細品讀過,今天先來談談自己閱讀《吶喊》和《彷徨》之後的一點感想。
從這兩本集子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魯迅思想的變化發展。先說《吶喊》。誰來「吶喊」?我。為什麼要「吶喊」?我們不妨看看魯迅那個著名的「鐵屋子」譬喻——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這個雖然悲觀沉鬱的描述卻暗含了一個信息,也可以說是一種自信:我是清醒的個體,我是站在啟蒙的立場上的,所以我要吶喊,即便聲音微弱、個人前途暗淡也在所不惜。以《阿Q正傳》為例,這篇小說固然帶著作者強烈的自省色彩,但毫無疑問的,作者的精神是高於阿Q的,是在無情自剖基礎上的俯瞰。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語境後面便包含著一種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這一自信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表現得很鮮明:「所以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盡管經歷了種種寂寞困苦,盡管有上述那段近乎絕望的「鐵屋子」譬喻,內心深處的這一自信並沒有改變。
但魯迅的這一信念的紮根之處與普通作家是不一樣的,正體現了他的豐厚與深刻。魯迅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中間物」,只是進化鏈中的一個過渡。他「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一點光明出去,自己則甘願滅亡。這一孤獨者的本質,這一自我犧牲的精神力量,非但不會導致頹廢消極,反而能激起一股悲壯的、自覺的贖罪感——替所有人去贖罪,而這一贖罪感蘊含著主體的自信與優越。
就拿《葯》來說,通過解讀我們發現,除了夏瑜,小說中的人物都具有「吃人者」和「被吃者」的雙重身份,而革命者夏瑜則是單一身份——人血饅頭——「被吃者」。這一身份本身就帶有一種強烈的殉道意味,精神境界和直面人生的勇氣遠遠高於其他人,讀後感《八百字讀後感》。或者還可以這樣說,像狂人那樣,夏瑜以前也是「吃人者」。如果說狂人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後,終於「痊癒」,自省的道路走了一半,那麼後面的一半就由夏瑜用他的鮮血來完成了。
然而到了《彷徨》那裡,這種自信忽然遭受了強烈質疑。誰在彷徨?我。作者逐漸進入到對主體內在的燭照和自省,於是主體的立場發生了松動;啟蒙者已不能確定麻木的群眾究竟有沒有可能被喚醒,甚至開始懷疑其實啟蒙對象不是不能清醒,而是他們不願意清醒,管自生活賺錢麻木,倒是啟蒙者多事,妄想改變些什麼。
我覺得到《彷徨》這里,魯迅的思想經歷了一次轉變。這個轉變是深刻而持久的,絕非如教科書上說的是偶爾的精神苦悶。《祝福》中「我」面對祥林嫂詢問地獄有無表現地手足無措,這令人看到了魯迅逝世前不久所作的《我要騙人》的某種源頭。在那篇文章里魯迅寫道:「倘使我那八十歲的老母親,問我天國是否真有,我大約是會毫不躊躇,答道真有的罷。」這中間的痛苦、矛盾,我想局外人是很難真切體會的。
從《吶喊》到《彷徨》的變化當然不是一蹴而就、忽然發生斷裂的。
《一件小事》曾被王朔嘲笑為只有小學生的水平,這不過證明了他的無知而已。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篇小說當然沒有特別之處,其中的高大的背影的確也被小學生用濫了。但是,在那個時代寫出這一作品是不容易的。胡適、沈尹默、舍我乃至後來的郁達夫都寫過人力車夫,但是他們的角度都是同情憐惜,也就是說高於人力車夫。唯獨魯迅,是用一顆真心,真誠體會出了自身的渺校這一知識分子的自省,是難能可貴的。
再拿《葯》來說,小說結局讓兩位母親相遇。兩位母親都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她們的相遇突出了雙重悲劇。夏瑜為了千千萬萬的華小栓而死,華小栓的母親卻希冀用他的血來換回兒子的生命。夏瑜的母親則念念不忘兒子是被「冤枉的」,可見在她的意識中革命者的確是該殺的,但瑜兒並非革命者。母愛在這里體現的不是終極的關懷與壯美,而是深深地、寒徹骨髓的悲哀——連母親都無法理解革命者,這是多麼深廣的哀痛啊!革命者又是多麼的孤獨啊!
革命者的孤獨走到後來,就逐漸演變成《孤獨者》中的冷峻與絕望。主人公簡直就是魯迅的自況,而小說中不斷出現的「我」,彷彿時時要阻礙著主人公,則可以理解為魯迅對自己的矛盾心態。小說以葬禮始、又以葬禮終是大有深意的。舊時代的帷幕落下了,舊時代的陰影卻依舊籠罩,新時代的帷幕便在這籠罩中一道殉了葬。
王暉說過,魯迅的小說在深刻地批判了國民性的同時,「又把否定的鋒芒指向知識者自身。」我想,這便是魯迅令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吧!
Ⅳ 寫讀後感作文800字
《駱駝祥子》 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它展示出一幅舊中國的真實圖景,生活氣息濃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好勝要強的祥子指望做一個「自由的洋車夫」,並與劉四爺的女兒虎妞成親,不久虎妞難產而死。拉車二強子的女兒小福子卻對祥子產生感情,可是因窮困卻不能他們結合。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祥子來找小福子時,小福子已死。好強的祥子最終也被吃人的社會吞沒。
我彷彿看到了天橋、鼓樓、白塔,是牌樓、街道、小巷,是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快樂, 而是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處處有他艱難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楊先生的盤剝,劉四爺的臭罵,孫偵探的明搶,洋大夫的冷漠,這是一座千真萬確的地獄!最後虎妞慘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馬頭倒斃在街頭,祥子也終於窮途潦倒,逐漸消失在一座城門洞里……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層廣大勞動大眾的生活,這逼真的描寫讓我體會到了人力車夫們不可逾越的悲慘命運,讓我深刻地認識了「地獄究竟是什麼樣子」。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系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系的一種變形反映。
並且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所輕力壯,正當生命的黃金時代;又勤苦耐勞,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的。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的身心都帶來磨難。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象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委屈」;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揚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藉此往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滿意不 不滿意我還可修改
Ⅳ 800字作文大全讀後感
很喜歡越劇,喜歡聽這優雅清麗的樂曲,喜歡看這高雅優美的動作,如此古老的樂曲,竟讓人有一股如沐春風的神韻。
小時候,從不知何為樂曲,只因外婆喜歡,懵懵懂懂地跟著她,搬一條小板凳,在簡陋的戲台下觀看。我們那裡只是一個小鎮,沒有什麼電影院,只搭了一個露天的檯子。演員也不過是幾個村民,純屬自娛自樂。我坐在外婆的懷里,聽上面依依呀呀的唱,腔調時高時低,有種難以描述的美妙。我嚷著要外婆將我舉起,透過黑壓壓的人群,只見幾個身穿古裝的演員,也不知在唱什麼,只是覺得新奇,竟高興得手舞足蹈。我問外婆這是什麼,外婆笑了笑,用粗糙的,布滿繭的大手摸摸我的頭,「這是戲文。」我聽外婆用濃濃的鄉土音說話,一時間竟聽不懂,只是隱隱約約聽出「蚊」這字來。「外婆,為什麼叫『蚊子』?」外婆慈祥的笑了笑,用粗糙的大手捏捏我的鼻子,「傻孩子!」我痴痴的看著外婆暖暖的笑容,皺紋一圈圈盪漾開了,在我的心中竟也盪起一圈圈漣漪。
後來,我漸漸長大了,當我長到和外婆齊肩高的時候,外婆的懷抱再也裝不下我了。可我還是那麼想念外婆的懷抱,想念她衣服上淡淡的氣息,像極了越劇演員臉上妝粉的氣息。我還是喜歡和她擠坐在一條小板凳上,依偎在她身邊。我已經13歲了,可在她眼裡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盡管我不在向她提出那些幼稚可笑的問題,但仍經常聽她提起,每次說起這些趣事的時候,我總能看見盪漾在她臉上的笑容,我的心也暖洋洋的。我湊近她的耳邊,偷偷的說:「外婆,我也喜歡看戲!」外婆的笑容又綻開了,我聽到了滿世界的越劇歌聲,悠揚而動人。
外婆老了,我總看見她步履蹣跚,但她還是那麼喜歡越劇,可惜她再也走不動了,我仍舊經常省些錢,給她買些越劇的碟片,我總看見她欣慰的笑容,那是遲暮老人的感動。我還是喜歡越劇,從我被外婆高高舉起的那一刻起,我便和越劇結下了不解之緣。
後來,村子裡的戲檯子拆了,戲班子也散了,我的學習負擔也隨著時光的腳步加重了,但我仍堅持了這個喜好,平時有些空閑時,便看些片段,每次聽到歌聲的時候,眼前便浮現出外婆慈祥的笑容。
我愛越劇,愛外婆的越劇。
今天真好
有時候會埋怨生活的平淡,有時候會厭倦人生的平凡,清風流水的淡然中,有的卻是焦躁心靈的不滿。也許,當我們猛然發現時光一去不回的時候,會明白今天真好。
今天真好。我可以坐在窗前,欣賞太陽初升的磅礴,觀看夕陽西下的悠然;輕嗅筆尖淡淡的清香,靜翻書上華美的的文章;傾聽窗外麻雀的細語,凝視門外朝氣蓬勃的小草。書房裡沒有半點聲音,只有心中無限的安詳與寧靜。夠了,足夠了。褪去煩躁與不安,隱去喧嘩與聒噪,我在這安靜的時刻,彷彿可以看到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充滿幸福的微微一笑;彷彿可以聽到「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時那清脆絕妙的優美童聲。不錯的,有這份安詳與和諧,功名利祿,不要也罷!有這一刻的淡泊,有這一秒的平靜,今天真好!
今天真好。我能牽著妹妹的手,在那條鄉間小路上散步,聽鳥鳴蟲叫,看四周美景,午後的陽光溫暖異常,照在妹妹紅撲撲的臉上,照著她明亮燦爛的笑容。她的小手卻仍是冰涼,有些心疼的捂著她的手。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好好陪伴她了。記憶中那個頑皮、幼稚、嬌小的女孩,原來也長大了。長成了現在這個活蹦亂跳的小精靈,這個讓我牽腸掛肚的小傢伙。那雙明亮眼睛裡的快樂,讓我也忍不住笑了。"小雨,跑慢點!」忍不住輕呼一聲,這個小傢伙。那麼開心的下午,雖平淡卻幸福,不由感嘆,今天真好!
今天真好。放下手頭的作業,興奮的去找昔日的朋友瘋玩一番,金燦燦的陽光下,紅撲撲的臉上,沁出了密密的小汗珠,伴著銀鈴般的笑聲。臉頰通紅,眼睛裡滿是歡快。因為學校的生活,因為繁重的學習,很久沒有如此「瘋狂」。扔掉了一切的負擔,只有快樂的玩耍;解下了沉重的學習,只剩下肆無忌憚的歡笑。那麼快樂,發自內心的愉悅,簡單的游戲,就喚起麻木中的童心。今天真好!
偶一抬頭看清澈的藍天,今天真好!
Ⅵ 八百字作文及讀後感
今天,我們上了一篇季羨林寫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你想知道文章的大體意思是什麼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這篇課文講的是季羨林四五十年以前到德國留學時,發現他的女房東養花的方式很特別:她把花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根本不能看到花,只能看到花的脊樑。季羨林很奇怪,就問女房東:「你養花為什麼不養在屋子裡,而養在窗戶上?這不是把花種給別人看嗎?」女房東莞爾一笑,說道:「正是這樣!」
正是這樣?季羨林更奇怪了:把花都養在窗戶上都給別人看,這花不是幫別人養嗎?這不是白養了嗎?於是,季羨林走在德國的大街上,希望能夠在街上找到答案。不走不知道,一走嚇一跳:街上家家戶戶都像女房東一樣把花養在窗戶外,讓路上的行人如入山陰道上,好像來到了一個花的海洋!季羨林走著走著,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作者寫德國人種花時,採用對比的方式:即利用中國人喜歡把花養在家裡給自己看,和德國人卻把花養在窗戶外面是為了給別人看進行對比。中國和德國種花的不同產生了更強烈的反差。或許,某些中國人因為沒有跨出過國門而看不到自己的這樣弱點,覺得中國並沒有什麼不好,可是那些已經跨出過國門的中國人就德國人種花這件事直接認識到了這一點:只有人人做到「我為人人」在先,自然就得到「人人為我」的幸福和快樂。一個人如果老想著別人「人人為我」,卻從不去考慮也不去履行「我為人人」的義務的人,是永遠品嘗不到「人人為我」的幸福和快樂的。
作者在結尾時,寫道:我彷彿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為什麼作者會做「花的夢」和「思鄉的夢」的呢?「花的夢」和「思鄉的夢」有著什麼密切聯系呢?
或許,是作者希望故鄉的人民能早日改變「種花」的意識,變種花「給自己看」也和德國人一樣是給別人看,希望中國人也能像德國人一樣享受著人間這「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幸福和快樂!
這不僅是作者的心願,也是我,以及那些漂流海外所有遊子們的心願!
Ⅶ 寫一篇關於讀後感的800字高中作文
-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
英國小說家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島,戰勝困難,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小說寫得真實自然,富有傳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島上種莊稼,搭木屋,吃了千辛萬苦,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結果還是失敗了,最後於1868年回到闊別28年的英國
翻開書的第一頁:"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當我從扉頁上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便對這本書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反感.任性,嬌氣,依賴性強而動手能力差,這的確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缺點.但我們不甘心承認這些,我們不也希望做得更好嗎可為什麼,周圍的人總要給我們戴上這頂"帽子"呢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時,我想我真的被震憾了,那是一種心靈上的震動.一個個問號不由地縈繞在我的心頭,如果我是魯賓遜……
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我們需要具備魯濱遜那樣的刻苦奮斗的精神.
在他認為,天底下沒有什麼人類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人類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我們學習也一樣,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各個學科學好,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有一股動力不斷促使我們前進.同時,還必須在做好每一件事後力求精益求精.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現在我百分之百相信這句話.這287頁向我展示了魯賓遜自信,自立,自尊,自強,永不滿足,不甘平庸的精神;告訴我魯賓遜靠自己的誠實,善良,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Ⅷ 霾沒了 觀後感作文800字
最近幾天,天空都是陰沉沉地,看不到太陽,給人一種冷颼颼的感覺。你看:近處,半山電廠的兩個冷卻塔,若隱若現;遠處的半山,沒了蹤影。還整天讓人精神懶散、心情低落。報紙、電視都在宣傳:近期霧霾嚴重,要盡量減少外出、少開窗戶。可見霧霾嚴重污染空氣,使空氣質量下降,影響人體健康。我很想了解霧霾對人的危害,於是上網去查了一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
霧霾有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組成。其中就包含:有機溶膠粒子、燃料和汽車廢氣等。它可以直接進入並粘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氣管炎。對於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患者,霧霾天氣會使病情急性發作。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環境,還會誘發癌。
它對心血管系統有影響。霧霾天氣中污染物多,氣壓低,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統的急性發作。比如霧大的時候,水汽含量高,如果人們在戶外運動的話,會造成胸悶,血壓升高等症狀。
霧霾天氣還會導致近地層紫外線減弱,傳染性病菌滋生。由於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減少,引起嬰兒佝僂病,生長減慢。還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健康,讓人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等。難怪這幾天心情會這么不舒暢。
看來,要消除霧霾,我們要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減少揚塵的行動;尤其要做到少開汽車,多用公交出行的方式。為了更好的明天,讓我們今天就開始環保行動吧,藍天、碧水、綠色、清靜需要我們自己創造的!
Ⅸ 電影八百200字觀後感
《八百壯士》觀後感
看了《八百壯士》後,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並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裡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願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飢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為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著「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為之感動,因為他們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著,不貪生怕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麼珍貴的 「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啊。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為什麼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為什麼一定要佔領上海呢?為什麼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為什麼?為什麼?難道,為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對祖國深沉的愛
Ⅹ 「如何寫觀後感和讀後感」作文700到800字
如何寫一篇讀後感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首要的一點是「讀」。「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其次要認真思考。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玻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系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准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系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