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足口病的預防小常識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回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答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和9—11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⑵ 關於手足口病的預防知識
手足口病的預防 手足口病是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人群對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歲以下小兒為主。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患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該病主要通過患者的糞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泡亦會傳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雖然手足口病目前還沒有什麼疫苗,但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預防:1.、要勤洗手,搞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關。2、手足口病常在嬰幼兒聚集場所發生,因此,托幼機構、學校等單位要做好晨檢,及時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應及時消毒處理,衣物置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換氣。4、預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切斷傳播途徑。5、該病流行期間家長要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6.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⑶ 怎樣預防手足口病圖片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較急,患兒常有發熱,體溫38℃~40℃,熱程多為4~7天,7天以上者少見。
病初部分患兒多伴有流涕、咽痛、厭食、嘔吐、腹瀉等症狀。手足遠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現紅色小丘疹,並迅速轉為小皰疹,直徑2-4mm,如米粒大小,呈圓形、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疼痛明顯。此種皮疹有時在患兒臀部及肛周也可見到。在臨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徵,故通稱為手足口病。口腔皰疹多分布在舌、頰黏膜、口唇、硬齶、咽、扁桃體等處,並很快變成小潰瘍,患兒流涎(流口水)吃東西時痛,甚至影響進食。
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專家呼籲:手足口病多「襲擊」5歲以下小兒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為5歲以下嬰幼兒,發病時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會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葯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個別患者可能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嚴重並發症,或危及生命。如果沒有合並症,手足口病患兒多數一周即可痊癒。
⑷ 小學生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主要還是個人衛生!除了以上各位說的之外,毛巾牙刷之類的最好經常用開水燙一燙,或直接換掉!特別是你們家附近有人發病的時候!
⑸ 孩子在學校里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學校要保持每天放學消毒一次,應該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學生的教學玩具要用專專門的消屬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學生們用的餐具也要專門的餐具消毒液進行刷洗,保證環境的衛生清潔。
2、學校老師要對孩子家長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宣傳工作。家長們多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如果孩子出現了發熱,皮疹等症狀的時候一定要盡早的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3、學校一定要加強在校學生的衛生教育工作,教育孩子勤剪指甲的還習慣,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4、學校在教學期間也要注意學生的身體狀況。如果發現學生在上學的時候有發熱,出皮疹的狀況的時候要立即通知孩子的家長,並將學生及時隔離送醫院檢查治療。關於預防傳染病的知識,可以登錄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CPCC)官網大咖聊健康板塊了解,希望對您有所幫
⑹ 關於預防手足口病的手抄報怎麼畫
關於預防手足口病的手抄報
⑺ 手足口病的預防知識
手足口病(EV71)臨床表現
多為5歲以下嬰幼兒,手、足、口及皮膚、黏膜出現典型斑丘疹及皰疹樣損害,並伴有卡他性症狀。
1)典型病例:潛伏期一般2~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約半數病人於發病前1~2天或發病的同時有發熱,多數在38•C左右,持續2~3天,少數病人3~4天以上。有中樞神經系統合並症幾乎都有發熱,且持續時間長。部分患者初期有輕度上感症狀,如咳嗽、流涕、惡心、嘔吐等。由於口腔黏膜潰瘍疼痛,患兒有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斑丘疹或皰疹。斑丘疹在5
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混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手足遠端部位的斑丘疹和皰疹一般無疼痛和癢感,愈後不留痕跡。在同一患者手、足、口病損不一定全部出現。
2)不典型、散發型病例:出疹只表現在患者身體某一個部位上,斑丘疹或皰疹稀疏且不典型,往往很難與出疹發熱性疾病鑒別,須進行病原學和血清檢查。
3)合並症:有的可合並心肌炎、腦膜炎、馳張性麻痹、肺水腫等,但以無菌性腦炎、心肌炎等最為
常見。
發病季節:全年都可發生,以4~9月多見。
那些人容易感染:5歲以下兒童多見,尤其是嬰幼兒。它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傳染性強。一般通過患兒接觸的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傳播;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亦可造成傳播。
怎樣預防:1)飯前便後要用潔凈水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2)室內應經常通風,做好家庭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小孩的衣物等要經常日光晾曬:
3)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還應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防止過度疲勞;
4)托幼機構、小學等兒童聚集單位應每日晨檢,發現疑似病人時應敦促家長帶小孩就診。
⑻ 手足口病預防小報 最好有圖片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十問
1.什麼是手足口病?得病後有什麼表現?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10.為什麼近期報告感染手足口病的人這么多?
根據衛生部門的監測,專家將目前報告的手足口病發病數與往年的發病數對比,認為今年疫情來得比較早,但仍屬散發。今年5月2日起,衛生部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法定傳染病管理,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病例及時通過網路直報系統上報。由於以往不要求報告,另外有病人因症狀輕微沒有就醫,因此以往部分病例沒被發現或未作報告。在要求依法報告後,報告數量有一定增加是合理的現象。
由於手足口病是常見多發傳染病,存在廣泛發病的可能。衛生部門提醒全國各地,尤其是目前病例較少或往年發病較少的地區要加強預防與監測,做好疫情的防控。
⑼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ppt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專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屬。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⑽ 怎樣預防手足口病的簡筆畫
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病在流傳期間
盡量少和別的小朋友接觸
家裡常通風 常給孩子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