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

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

發布時間:2021-02-26 13:55:48

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哪些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輸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特點,相應地開展主題班會、集體游戲,參觀旅遊等一系列課外活動,深化教學內容。如,每年的清明節可組織學生去烈士紀念碑前掃墓,緬懷烈士的英雄事跡,從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學習和生活。
二、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矯正學生不良行為。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家校配合,構築良好育人環境。
2、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懂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好習慣,就是行為的自動化。我們只有立足於「知」「行」統一的原則,在課內外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行為習慣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各個細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品德。
3、要因材施教。俗話說:「一母生百般」。對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區別對待。

Ⅱ 小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習慣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學習習慣在10歲左右就已基本形成,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終身發展是極其重要的。那種認為孩子小時侯要多玩,長大了良好學習習慣就會自然養成的看法是極其錯誤的。那麼,我們應如何幫助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循序漸進,逐步發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含很多方面,它的養成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形成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生能力提高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如在小學低年級,要讓學生養成專心地聽、說、讀、寫,按時完成作業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學習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更新,到了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高級的學習習慣,如大量閱讀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學習反思的習慣、勇於創新的習慣等。
二、嚴格訓練,密切配合。
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並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小學生自製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我們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一心向學」的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復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於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與班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
三、家教聯合,注重方法。
1、給孩子制訂學習規范。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實際幫助制訂具體的家庭學習規范,如設計一個時間表,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復習、預習功課、完成作業等,要求不完成學習任務就先不做其他事情,使孩子在家的學習活動有計劃、有規律,逐步養成習。
2、多關心、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父母每天應抽出一定時間詢問孩子的學習,了解孩子應該在家裡完成的學習任務,熱情幫助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孩子感受到你時刻在關心他的學習。
3、以身作則,給孩子作榜樣。模仿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對孩子來說,能否引起模仿,取決於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表現。因此孩子學習時,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應以身作則,自覺學習,如讀書、看報等,能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共同學習則更好。大人不應該一方面要求孩子專心學習,另一方面自己又在起勁地玩撲克、看電視、猜拳行令等。這樣既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給孩子的過失留有借口:你都沒做好憑什麼嚴格要求我,使習慣培養為空話。
總之,只要我們持之以恆,發揮各方面作用,調動各方面的因素,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終會養成。

Ⅲ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作為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 明確要求,教育疏導 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出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非常重要。每接一個班,我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班級實際提出具體的要求,和學生一起制定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經常組織學生逐條學習。而這些規章制度必須是可操作的,也必須是比較細致的。比如集會集隊時要做到「快、靜、齊」;用餐時要求不出聲,不弄臟桌面、地面,不吃剩飯菜、用餐完畢把餐具放到指定地點;還比如教室里衛生潔具如何擺放,課桌椅如何排列;怎樣才算認真做兩操;課間該如何活動;上課時的要求;做作業的要求等等都有細則。這樣學生在具體執行時可以按細則逐條對照,行動起來有方向。 教育疏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激發他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熱情。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違反紀律不遵規守矩。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嘴勤」。每天的晨會課(現在的午會課)我是捨不得干其他的事的。我專門利用這一教育陣地對學生進行曉之以理。有時根據班中行規執行的情況,作針對性的說教或提出要求,讓學生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不這么做又會怎麼樣?有時總結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對表現突出,有進步的學生表揚,鼓勵,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除進行教育外,也不忘鼓勵。至於經常違規的學生,就得採用個別談心,交流的方法,指出不足之處及危害性,要求其一定而且必須要改掉身上的缺點。教師的談話應該是嚴肅的,應該是實事求是的、公正的、但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使他們口服心服。 通過幾十年的實踐,我覺得對學生的教育疏導必須不厭其煩,要滔滔不絕,「木魚」要天天敲,警鍾長鳴。 二.榜樣示範,促進養成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它是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特別希望從具體的人身上找到學習的目標,並做為模仿的對象。所以他們喜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根據他們善於模仿的這一特點,使他們在榜樣的鼓舞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革命領袖先進人物為榜樣教育學生。如向學生介紹毛主席少年時在雨天幫助毛四阿婆收稻穀的故事和雷鋒小時候把同學一個一個背過橋的故事,引導他們養成「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的良好習慣;講列寧小時候的故事和《狼來了》的故事,引導他們養成不說謊話,誠信待人的良好習慣;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時,可結合講「邱少雲」的故事,使他們充分認識守紀的重要性等等。這些故事,學生都很愛聽,他們在聽一個故事的同時,明白了一個道理,受到了一次教育,能引起他們心靈的震撼,從而學有榜樣。 用學生中的榜樣教育學生的良好行為。如果說革命領袖,先進人物的故事離開學生生活實際有點距離的話,那麼班上同學的典型事例與學生近在咫尺。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行為規范好的學生,可以讓學生自己選出「學習之星」、「勞動之星」、「文明之星」等等,並獎勵一顆小紅星,一面小紅旗,哪怕獎勵一顆糖,學生也會很高興。由於這些榜樣是在學生中產生的,因此,他們的良好行為更容易被其他學生理解和接受,並激起上進心,使他們自覺模仿到成習慣。而被表揚的學生,則積極性更高,在其他的方面表現會更好。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要注意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教師是學生最崇拜的人,他們可以不聽父母的話,而把老師的話當「聖旨」。所以教師是學生最經常,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因此,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行為去感化學生,帶動學生。在平時與學生相處的時時刻刻,我都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做學生的楷模。例如要求學生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整潔。我自己則非常注意辦公室的衛生保潔和個人衛生。如一發現地上有點臟了,我就拿起掃把動手打掃,我也總是做到把雜物丟進廢紙簍里。學生看到了,會受到教育並付諸行動。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那麼我首先做到跟學生主動問好;「謝謝你」之類的禮貌用語是我常掛在嘴上的。三番五次後,學生也能用禮貌用語來回答老師,能主動與老師打招呼了。班主任要給孩子們樹立好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這樣,學生耳濡目染,在老師的正面影響下,好習慣自然而然地養成了。 三.嚴格訓練,督促檢查 良好的習慣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經過嚴格、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每周選一條內容重點訓練,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對照細則,嚴格按要求訓練,直到好習慣得到有效鞏固為止。訓練的時間可以是課堂上,班會上,十分鍾隊會,活動中,課餘生活中,見縫插針,以貫穿時時,處處,長期不懈,定有效果。 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如果只提出訓練而沒有及時檢查督促,這就跟沒有要求一樣。這方面,我充分發揮小幹部的作用,讓學生管理學生。班中設了「值日班長」,每一周兩人輪換。他們每天的主要內容為負責學生的晨讀、檢查儀表服裝、個人衛生、課前准備工作、糾正眼保健操動作、檢查用餐是否文明等等。「值日班長」如果發現問題,會及時反饋給我,我則抓緊時機對學生進行「補課」,盡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我也能及時進行表彰。這樣的檢查,成了學生進步的力量,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起到了有效的督促和指導作用,也培養了一支得力的小幹部隊伍。 幾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認識到要形成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有一個良好的班風是關鍵,而良好的班風來自每個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每接一個班,我總是從抓行規入手,而且貫穿始終,絲毫不懈怠。教師必須有耐心,有信心,有恆心,要抓緊、抓細、抓實、反復抓、抓反復,這樣才能抓出實效。讓我們為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而努力吧!

Ⅳ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

小學階段的孩子正是處於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做事先做人,人以德為帥」,小學是以德育人的主陣地,我們把做人教育擺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對我們孩子而言就是行為習慣的養成與教育。 我們要為學生健康成長搭建理想的舞台,老師、家長都要大膽突破教、學的局限,拓展孩子玩和學的空間,重視與社會、與家長、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以心靈撞擊心靈,以心靈贏得心靈。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學生知、意、行的發展,最終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習慣教育越早越好 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會長遠地起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對於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從一入學,就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是很重要的。如果培養得法,盡早形成良好習慣,不但有利於當前的學習,還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應該滲透於他們的學習、勞動、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為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依據,加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還應把握其具體可行的特點,如我們要求學生要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就應該讓他們明確哪些是禮貌用語,應怎麼樣使用。對長輩要尊稱「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別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給別人添麻煩時要說「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等等。要求具體明確,學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著差異,所以我們應分層次對待,盡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3、對學生的日常習慣培養 4、對學生而言的幾種學習習慣 a、讀書習慣。由於小學生剛開始識字,識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認較多,或是一字一頓地讀,或是唱讀。對此,如果要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加快閱讀速度,以盡早進入能快速瀏覽、閱讀的軌道,必須先讓學生養成雙手捧書讀的習慣。有的學生捧書讀時又可能眼離書本不是過遠,就是太近。對此,我就提醒學生:「我們應怎樣讀書?」學生齊答:「雙手捧書,眼離一尺。」這樣做,學生易於記憶,心領神會,利於養成好習慣。 b、寫字習慣。學生的寫字習慣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常見的不正確寫字姿勢是偏頭、側身、匍伏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隨時提醒:「寫字必須『三個一』」,經過提示學生會自覺地迅速糾正不正確的姿勢,經過多次糾正,就可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c、坐姿。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成長的年齡段。坐姿端正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將影響到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要讓學生保持良好坐姿並不費事,只須教師在恰當的時機按照約定呼叫:「一、二、三!」學生當會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師以某種動作手勢予以個別提示,既達到了目的,也不會影響教學的進行。 d、注意力。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有駕馭課堂穩定住學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針對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從激發興趣入手,把課堂教「活」(活而不亂,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學生中間,利用「暗示法」提請學生注意,「拍一拍」、「撥一撥」、「點一點」等;如不便走下講台,可用「稍停法」(暫時停止講授),「注視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學生的注意,收攏其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鄰座同學也可以協助提醒。 有一次課堂上,教室里突然飛進來一隻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亂撞,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我來不及考慮,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頓時,就有許多學生亂叫:「給我!」「給我!」這時,我說了簡短的一句話:「小麻雀是益鳥!我們應當怎樣做?」學生省悟過來,異口同聲地回答:「放回大自然。」這樣,很快處置了這一「突發事件」,又使學生受到了保護益鳥的環保行為教育。 除此而外,恰當的贊語、激勵,合適的獎勵等各種不同手法的靈活運用,對培養學生的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於讀書、會圈點勾劃的習慣,講衛生(做眼保健操等)的習慣,學慣用具正確使用的習慣,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課外活動計劃安排的習慣等,都與小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有密切關系,都應納入培養教育的范圍。只要家長、老師心中有規范,定期檢查與隨時抽查相結合,「嚴」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小學它能比較系統地向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

Ⅳ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
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
所謂習慣,
指由於無數次的重復或聯系而逐步固定下來變成自動化了的行為方
式。作為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

行為是一種有目的的實踐活動,
也是一個人品行的外在表現。

童是否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關鍵是他的日常行為是否合乎規范要
求。俗話說: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句話足以體現了思想品德行
為習慣在小學階段發展中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行為習慣養成的最初
階段,也是最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促進
兒童行為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對一個小學生來說,
養成一種良好的
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養成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實
在是比學會一些具體知識重要得多。
從這個角度說,
培養了學生的良
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塑造人
的基礎工程。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教育引導,曉之於理

教育引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激發他們養成良好
行為習慣的熱情。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學生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違
反紀律或不遵規守矩。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對學生一味地進行指責批
評,往往只會是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作用。所以,根據小學生的這
些特徵,我常常利用正面引導、表揚典型事例、找個別談心等形式進

行教育疏導,讓學生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樣,有效地
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我班的彭某,生活作風拖拉、散
漫,上課常常遲到。我就多次找他談心,耐心地給他擺事實講道理,
結合相關的生活實例對他進行疏導。
幾次談話之後,
彭某清楚地認識
到自己的不足,
以及這些不良習慣將會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
漸漸
改變了的不良習慣,逐步轉變為遵紀好學的好學生。

良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反復練習
才能形成。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每周選取《小學生日常行
為規范》的其中一條內容,要求學生認真執行;並讓班幹部組成行為
規范檢查小組,
由組長負責將當天的情況記錄下來,
作為評比的依據,
有獎有罰。
學校也可將某月定為行為規范月,
對學生嚴格要求反復訓
練直到鞏固為止。

我在課堂上、班會上、活動中,都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小學生日
常行為規范》
的要求去做。
培養他們按時上學、
准時回家、
認真聽課、
認真讀書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通過訓
練,學生就習慣成自然。所以應該注意使學生事事時時嚴格執行《小
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長期堅持不懈,並且要督促檢查,不能忽松忽
緊。

二、樹立典範,身先垂範

列寧說: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榜樣是活的教科書,
具有生動、
具體、形象的特點,對學生具有很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他
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潛移默化的暗示、
指導作用。
在培養學生
行為習慣的時候,
榜樣尤其是老師的示範教育是無聲的力量。
模仿大

人是孩子的天性,
它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
小學生特別
希望從具體的人身上找到學習的目標,
並做為模仿的對象。
所以他們
喜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根據他們善於模仿的這一特點,
使他們在榜
樣的鼓舞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首先:
運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
比較系統地給學生講清道理和
要求,
樹立榜樣,
使學生逐步提高認識。
以革命領袖為榜樣教育學生。
如向學生介紹毛主席少年時在雨天幫助毛四阿婆收稻穀的故事,
引導
他們養成「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和殘疾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有
列寧小時候的故事,引導他們養成不說謊話,誠信待人的良好習慣。

其次:
是用學生中的榜樣教育學生的良好行為。
如在班上多表揚
一些上課坐姿端正、認真聽講、作業工整、講究衛生的學生,可以在
班上選出「學習之星」

「勞動之星」

「文明之星」等等。由於這些榜
樣是在學生中產生的,
因此,
他們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更容易被其他
學生理解和接受,並激起上進心,使他們自覺模仿形成習慣。

再次:
要注意教師本身所起的榜樣作用。
在學校教師是學生最崇
拜的人,所以教師是學生最經常、最直接的模仿對象。特別是低年級
的學生,往往把教師看成完美無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老師學習。因
此,教師的示範作用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及其深遠的影
響。
我做教師多年始終注重自己的行為習慣,
盡力使自己的言行大方
得體,給孩子們樹立好的榜樣。

三、家校配合,同步培養

家庭是教育的重要資源,
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
培養學生良好
的行為習慣,只在家校合作攜手共育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成員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孩子長期與家人相處,
家長的一
言一行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孩子。
如果父母以熱情、
支持和愛護的方
式對待孩子,
就會使孩子建立起一種助人為樂的心理傾向。
如果父母
經常對親人粗暴無理,
孩子就可能厲聲說話或動手打人。
這些行為多
次反復,就會形成一種習慣,難以改掉。以上表明,每個家庭的生活
方式不同,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同,收到的效果更不同。為了提高家
庭教育質量,提高家長的素質,我們通過校訊通,定期開展專題性宣
傳,講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導家長應怎樣教育孩子,怎樣創設良
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如:家庭成員之間應和睦相處,家長在孩子面前
應做出正面的表率等。家長們從中深受啟發,同時,一種新型的家庭
環境、家教氛圍悄然形成。

四、講究方法、形式多樣


、隨機教育。
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因素進行隨機教育,隨機
教育具體、生動、形象,有很強的說服力,非常適合兒童。對學生的
行為教育應貫穿於學生一日生活中,
應從點滴小事抓起。
隨機教育建
立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多觀察了解學生,多與學生溝通聯系,發現
問題及時解決處理,
使學生在從身邊的事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真正
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當學生有不良行為,如:有的小朋友經常
拿別人的東西,
有的小朋友時常欺負他人等,
每當這時教師要問清緣
由,及時教育,幫助改進。不能草率了解,不管不顧,應把它作為良
好的教育機會。

、深入實踐
。讓學生走出去,親自看一看,做有意、有機、有
感、有效的滲透。既讓學生看到正面的事例,又讓學生看到反面的事

例。
組織學生到醫院看一看醫生的醫德行為,
到商店看一看售貨員的
服務行為,再去看守所看一看,讓教官講一講犯人為什麼犯罪,犯罪
的下場結果如何。
正反兩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做,
不應該怎樣做。為了增強活動效果,我們組織開展角色游戲,讓學生
按照自己的意願,扮演各種角色,通過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
實生活,從而,潛移默化地規范了學生的行為。

、學科滲透

將行為習慣教育滲透到各課教學中,使學生在不
同的教育內容中,不同的教育形式下,接受良好的行為習慣。針對現
在獨生子女不斷增多,
家長對他們嬌生慣養,
教育時常存在誤區的現
象,我們結合各科教材,利用形式多樣的方法,將行為習慣的培養滲
透到各科教學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如:針對有些同學不愛惜文具、
浪費東西和不愛勞動的現象,
我在班上開展了
「和雷鋒叔叔比童年」

「和雷鋒叔叔比思想、比行動」的活動等等。

總而言之,
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成,
應當
作為一項長期的常規工作來抓。
它需要不斷地給予督促與引導,
需要
學生長期不懈的努力。教師應從細微人手,激發學生內在情感,以環
境創設和榜樣引導為基礎,喚起學生行為意識,以日常生活、隨機教
育、
學科滲透為方法,
規范兒童行為,
通過游戲活動,
促進習慣形成。
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之效果。

Ⅵ 如何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以創建和諧校園為依託,規范養成教育。先哲朱熹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應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如在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向同學宣講《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以及學校的各項規定。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養成教育時,注重讓學生明確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學生一進學校就在頭腦中深深地打下常規、禮儀之烙印。盡管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寄希望開學的第一周、第一個月的宣傳教育活動就一勞永逸,但畢竟通過開學初扎扎實實地養成教育,可使學生知道、熟悉校規校紀。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他律」發展為「自律」。
二、運用激勵機制,深化養成教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須反復抓,抓反復。尤其是對那些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不但要通過愛的甘泉去進行入腦入心的澆灌,通過榜樣、示範的力量去爭取,通過同齡效應去幫拉,還應運用一定的激勵去鼓起他們奮進的風帆。學生畢竟還是孩子,教師的一丁點兒表揚肯定,對他們來講都是一種榮譽,一份驕傲的資本。在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時,教師應適當地採用多種形式的激勵方式。以表揚為主,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悅強化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之外,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進行訓練和加強。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要求學生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敬隊禮。要使學生尊敬國旗,就必須幫助他們了解國旗的含義,可以通過晨會、主題班會等活動,向他們講解國旗的含義。作為一名小學生,應努力學習知識,將來為祖國做貢獻,為國旗增添光彩。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長知識,接受教育。
第二、幫助學生選擇良師益友。通過講故事、座談會等形式分析英雄、專家、學者、勞模等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講他們青少年時期如何培養自己良好習慣的故事,藉此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再次,注重研究學生心理,依據年齡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應該滲透於他們的學習、勞動、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為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依據,加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還應把握其具體可行的特點,如我們要求學生要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就應該讓他們明確哪些是禮貌用語,應怎麼樣使用。對長輩要尊稱「您」,不能只呼其名;向別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給別人添麻煩時要說「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等等。要求要提得具體明確,學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應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著差異,只有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才能有理可依,我們才有了第一手資料,我們才會「對症下葯」。所以我們應分層次對待,盡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接受。

Ⅶ 怎麼培養小學生好的行為習慣

怎樣培養小學生好的行為習慣?我覺得小學生好的行為習慣還是應該家長從小培養養成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過來的

Ⅷ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引導,模範,激勵,一旦有好行為就贊賞,都可以。最主要是長期堅持,許多時候是家長堅持不住,因而學生養不成好習慣。

Ⅸ 怎樣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

《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對中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養成教育,對學校來說,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說明「養成教育」中,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是一項主要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塑造人的基礎工程。人們常說:好習慣,早養成,有教養,益終生。 一、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的發展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滿足兒童社會性發展尤其是行為發展的需要。當前學生中的相當部分學生基本勞動能力低下,社會適應能力差,這就嚴重妨礙兒童的良好行為發展。還有相當多的獨生子女處事的出發點只有自己,不為別人著想,不懂禮貌待人,不懂的尊敬和體貼父母、老人,不懂得和夥伴友好相處,缺乏群體意識,這些都將嚴重影響兒童良好行為的發展。因此,根據兒童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是符合社會對學生基本素質培養的要求,是教育學生從小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發展心理學認為,兒童的社會行為,主要是後天的教育影響形成的,兒童時期是人的社會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他們的心理特點是:模仿性強,活潑好動,但是非觀念薄弱,對社會環境中出現的好壞行為辨別不清,見到什麼學什麼;他們是非好壞的判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老師、家長;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比較單純, 易於聽老師的教育和接受群體良好行為的影響;老師號召學生為集體做好事,很容易得到學生的擁護。這說明,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從小學階段抓好是關鍵。因此我們小學教師在抓好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傳統教育的同時,必須抓好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簡單的說教就能一蹴而就的。它必須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認知規律,有的放矢的設計教育內容,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使學生通過「看」「聽」「想」「行」受到教育。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隨著他們的年齡不同,認識水平、操作能力也不同,我們教師就必須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據「低起點、小坡度、分階段、分層次」的原則,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目標和內容進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細。校內行為習慣內容大體可分為三大類:路隊要求、文明禮貌、校內紀律。路隊要求一類又可分為上學路隊、放學路隊;文明禮貌一類,分為課間禮儀、課堂禮儀、兩部分;校內紀律一類,分為課間操、眼睛保健操、午間休息、上課紀律、課間紀律五部分;校外行為習慣要從愛國教育、社交禮儀、勞動習慣、環保意識四個方面入手。在培養訓練中,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才能為他們所接受。教育方式與方法要與時俱進,教師要改進過去說教式、命令式的簡單教育方法,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學會自我約束、自我教育,逐步內化成自主自覺的行為。在這里,教師要做學生的榜樣,不僅要有較高的知識素養,更要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和言傳身教的工作態度。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另外,教師要針對低、中、高不同年級、不同年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如:低年級可採取獎勵小紅花的形式,而高年級就可以成立監督崗,讓學生自主管理的形式。實踐證明,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根據兒童的發展規律,按不同年級提出明確的要求、訓練內容、制定教育序列,各年級班主任按要求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訓練,能使絕大部分學生養成一種勤奮好學、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學校制定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容、原則和依據,一是《小學德育綱要》、《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二是學生年齡特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三是貫徹傳承與發展的方針。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是學校比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社會規范及其行為的教育、訓練、指導,從而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這些教育活動,既有規范的課堂教學形式,又有建立在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制度;既有必要的學校的示範與指導,也有家庭對兒童的積極影響。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一旦養成,他們就會把正確的行為當作一種享受和樂趣,感到輕松,認為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沒有壓力。因此,學生的家長和老師在日常教育活動中,都應該多注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多做「塑造人」的工作,這就是養成教育。另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還必須注意教育的網路化。因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單是學校教育所能獨立完成的,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緊密配合,建立起以學校為主體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以學校為龍頭,三方面結合、協調一致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個人的行為不是由部分因素拼湊培養起來的,而是由他所受過的一切影響的總和綜合地造就成功的」。他的這一論斷說明,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要統一認識,統一步調,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教育作用。共同完成教育好下一代的光榮任務,真正做到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德才兼備。

閱讀全文

與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