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教小學生書法課
小學生學書法要提高他的學書興趣,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首先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
古人執筆分兩種,坐著寫字用五指執筆法,站著寫字用三指執筆法,可是70年代上海沈尹默在全國推廣書法時,只推廣了五指執筆法,三指執筆法瀕臨失傳,好在有林散之等巨匠的成功實踐,當前全國搞書法的70%只會五指執筆法,包括部分已成名的老書家。
學會三指執筆法對中鋒用筆起了決定性作用。目前國內書法傳承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執筆問題。廣大書法愛好者應該及時掌握兩種執筆法。
兒童初學書法,先要選好的書法老師。
擇師的標准不在於長幼,而在於他是否是真正的行家,主要看他的創新能力,字外功夫,綜合素質,影響力及人品,找對老師就能事半功倍。
選好字帖和筆墨紙硯。
現在出版業十分發達,古代的所有碑帖都有很多不同版本供大家選用。北京琉璃廠一條街,書畫專業書店文房四寶店等到處林立,應有盡有,有的還配了示範光碟。
筆分羊毫、狼毫、兼毫三大類,羊毫軟,狼毫硬,兼毫軟硬適度,初學者應選用兼毫,廠家比較出名的湖州善璉湖筆系列、宣州宣筆系列和江西產的各類毛筆,均可選用。
字體可按書體選購:
篆書有《甲骨文》、《石鼓文》、《散氏盤》、秦篆、楚篆等;隸書可選用《張遷碑》、《乙瑛碑》、《史晨碑》、《石門頌》、《好大王碑》等;
楷書可選用《張猛龍碑》、《張黑女碑》、《九成宮》、《顏勤禮碑》、《褚遂良楷書》等;
行書可選《聖教序》、《米芾行書》、《王鐸行草》;
草書可選《十七帖》、《書譜》、《智永千字文》、《平復帖》,懷素、張芝草書。
對於小學生初學者,可以從以下三步練起:
一、先練線,每天用三指執筆法在舊報紙或毛邊紙上畫兩尺長的橫線、豎線和直徑為一尺左右的圓線各20個,行筆要慢,起筆要藏鋒,線條一樣粗,剛勁有力,力透紙背為好。堅持15天即可。中鋒運行習慣基本養成。
二、練習點,每天練5鍾不同走勢的點各20個,堅持15天。
練字,先從字體或書法大字典中選臨1—2個你比較喜歡的字,看準比例,反復練,練得和字帖對照一模一樣後,再從頭到尾通臨一遍。
三、寫不好的字請老師當面示範,細看每個點劃細節的運筆方法。
多參加一些書畫活動,現場細看每位名家的執筆技巧,只要有興趣真下決心,方法正確,心誠力到,一般經過3到5年的持續努力就會小有成就。
❷ 如何教小學生書法課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回中學,由於中學答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❸ 書法家的小故事
1、掣筆不脫
王獻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兒子,排行第七,上有六哥一姐。
東晉永和七年,王羲之四十九歲,出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舉家離開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來到會稽山陰縣。這一年,王獻之七八歲,開始跟父親學習寫字。
一天,獻之正對著範本一筆一畫地習字,王羲之悄悄走到他身後,突然抓住筆管往上一抽,竟沒有抽掉獻之手中的毛筆。王羲之嘆道:「此兒的字,今後當有大名!」
後人解釋,獻之寫字用力,把筆牢,所以王羲之知獻之長大後書法必能名世。蘇東坡不同意這樣解釋,他認為書家握筆寫字並非用死力,而是自然書寫,不失法度,乃為得法。王羲之誇獎獻之,在於小兒寫字專心致志。不然的話,天下有力者豈非莫不能書!
❹ 對於初學者來說,顏體書法的什麼特點最難把握
楷書風格很多,主要是四大家,即歐柳顏趙,另外還有褚遂良,虞世南以及智永。什麼體最難,什麼體最易?這個問題很怪異。因為要想學到最好就沒有難易之分,相對來講,顏體和趙體比較容易入門而已,但是要學好了同樣不容易。
然而,顏真卿字帖流傳甚多,其楷書可分為三個時期:初期代表作有《多寶塔》《東方朔畫贊》等;中期代表作有《麻姑仙壇記》《郭家廟碑》等;晚期代表作有《勤禮碑》《自書告身》等。
所以,書法初學者或小學生初學毛筆字,從字體講可從顏體入手。從顏楷選帖講,可首選嚴謹規矩,豐厚自然的早期作品《多寶塔》為上策,在打下一定的基礎後,可再接著學《自書告身》,以得顏字之氣韻氣脈,最後學《勤禮碑》,以得顏體拙樸厚重,內含筋骨,老到蒼勁的整體風貌。當然,學習也要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領悟能力的差異,老師要適當作出調整,並非墨守成規。
❺ 米芾苦練書畫的小故事!
宋代著名的書法家米芾(公元1051——1107年),小時候曾經跟村裡的一個私塾先生學寫字。
學了三年,費了好多紙,卻寫得很平常,先生一氣之下把他趕走了。
一天,有個趕考的秀才從米芾的家鄉路過。米芾聽說他的字寫得很好,就去求教。
秀才說:「要我教你,就得用我的紙才行。我的紙五兩紋銀一張。」米芾聽後,嚇得目瞪口呆。
秀才又說:「不買我的紙就算了。」
米芾急了,忙說:「我找錢去。」
母親經不住米芾的苦苦哀求,只好把唯一的首飾當了五兩紋銀。
秀才接過銀子,把一張紙給了米芾,並囑咐他要用心寫字。
這只不過是一張普通的紙,但米芾不敢輕易下筆,反復認真琢磨字帖。
他用手指在書桌上畫著,想著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鋒,漸漸入了迷。
半天過後,秀才找到米芾問:「怎麼不寫呢?」
米芾一驚,筆掉在地上,說:「紙太貴,怕廢了紙。」
秀才笑到:「你琢磨了這么半天,寫個字讓我看看。」
米芾寫了個「永」字,幾乎和字帖上的字一樣,可又好像不一樣,真是漂亮了。
秀才說:「寫字不只是動筆,還要動心。你已經懂得竅門了。」
幾天後,秀才要走了,臨行前送給米芾一個布包,並叮囑要在他走後再打開。
米芾目送秀才遠去,打開布包一看:原來是那五兩紋銀!米芾不禁掉下了眼淚。此後他一直把五兩紋銀放在書桌上,時刻銘記那位苦心教他寫字的秀才。天道酬勤。米芾珍惜每一張白紙,勤學苦練,終於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書法家。
珍惜白紙,可以練出精美的書法。
珍惜幼苗,可以育出參天的大樹。
珍惜土石,可以形成巍巍高山。
珍惜滴水,可以匯成茫茫海洋。
珍惜時間,可以使生命之花更加絢麗。
珍惜工作,可以使事業之果更加豐碩。
❻ 小學生參觀書法作品心得體會範文
書法是人的衣冠儀表,是才能風度的象徵,中國人都希望寫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華國,書法華身,書法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門藝術。
著名書法家潘守宇認為書法有三要素:
1,人品:心正則筆正。(唐太宗問柳公權書法;另外世人不欣賞奸臣蔡京的書法作品,而推崇蔡襄的書法!) -
人品不高,筆墨無法。
-----范曾
什麼人寫什麼字,什麼人畫什麼畫。
明末清初名醫、文學家 、書法家傅山先生在《作字示兒孫》中講: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未學顏公書,先讀顏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
《書道》中說:「自來書品,視其人品。故無學不足以言書,無品尤不足以言書,此書道之理也。」
2,苦練:歷史典故記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染。 -
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 墨磨萬挺,不做張芝做索靖。(中國歷史上幾位成功書法家的苦練典故。)
民國大書法家沈尹默說「學書十年,當有小成」,隋代智永禪師學書法四十年不下樓。
3,書卷氣:退筆千管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個人學識修養關乎書法成就!
多讀書,宋代黃庭堅說「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讀書,提高自己的學養和內涵,書法到了高階段,寫的其實是思想,是氣質,是情緒,是一種精神和人格修養的表達。古代大書法家一般同時也是大學問家。
中國書法是一種獨特藝術。「它不是詩而有詩的韻味;不是畫而有畫的靈動;不是舞而有舞的飄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揚。」(魯迅語)「中國書法最鮮明地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精神」。(黑格爾語)「書法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載體」。(劉炳森語)中國的書法藝術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宏大精深。從殷商開始,經歷了秦漢的輝煌,魏晉的風韻,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華。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無論是宏幅巨制還是扇面尺牘,都有一種不慍不火、不急不燥、儒雅自然、飄逸灑脫的視覺魅力。這種魅力能使不懂書法的人覺得美,使愛好書法者覺得雅,使研究書法者覺得耐看。當今書法可謂是熱鬧非凡,書法的各書體、各流派異彩紛呈。書法的求異、求怪、求險曾向一陣飆風一樣席捲書壇,但一陣騷動之後,人們再重新審視書法本體發現自己所付出的「探索」仍未超出前人的范疇,只是在一個漢字的組合中誤入一個又一個的怪圈。固然也不有不少人為此出了「名」,但就書法本源講,無異於真正意義上對書法藝術的背離。
書法是通過用毛筆在紙上寫字來修煉心性的功夫!
書法最直接呈現人生狀態和心相(象)是末梢神經的外現,跟人最接近!
美是均衡,美是符合了宇宙的某種頻率(天人合一),動靜的平衡,《蘭亭》就像舞蹈,每一個動作都是您覺得不可能呆住的平衡!《蘭亭》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因為它在打破平衡時維持了平衡。「龍躍天門,虎卧鳳闕」的動態平衡美!就像驚鴻一瞥的瞬間凝化在紙上成為永恆呈現在您的面前,書法是時代和書法家的心電圖!----這是形。
《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是以情作書的光輝典範,通篇洋溢著:「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意境,讓人觀賞有:「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的感覺。---這是神!
慧心苦練爐火純青的書法技藝,筆鋒流轉透射天地人生哲理;揮毫潑墨感悟詮釋人與天地!
書法是易學難精的藝術。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傳承是它顯著的特徵,它要求筆墨有出處,結字有法度,不像現代藝術那樣可以「天馬行空為所欲為」,
誠然,既定的法度有時會將書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書法家都是從法度中走出來的,「穿著漢唐服裝,舞出時代風采」 。唯其如此,才能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書法大家。
楊振寧在《中國文化與科學》中說:「我有一個朋友,熊秉明,是一個書法家、畫家、雕塑家,又是一個美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他寫了一本已經一版再版的書,叫做《中國書法理論體系》,書中這樣說:「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哲學;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書法。」他之所以這樣講,就是因為書法最能夠體現這個抽象化、濃縮化的精神。」
民國大書法家沈尹默說「學書十年,當有小成」,隋代智永禪師學書法四十年不下樓。
學習書法,路是很長的,多臨帖習字!
熟讀書法史,遍覽古代經典作品,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對於什麼是書法才會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多讀書,宋代黃庭堅說「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讀書,提高自己的學養和內涵,書法到了高階段,寫的其實是思想,是氣質,是情緒,是一種精神和人格修養的表達。古代大書法家一般同時也是大學問家。
❼ 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招收毛筆字學員嗎
我跟你的情況基本一樣,練了很多年的硬筆,後來在別人的建議下轉攻毛筆了,我說說我的經驗吧
1、選貼一定要選大家,要選古之大家 二王 楷書四大家等等 ,而且要先練楷書,切勿好高騖遠。 我練的顏體,之所以練顏體是因為喜歡,所以你在選貼的時候多看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這很重要。
2、至於長鋒羊毫、毛邊紙、字帖、毛氈、墨,硯台、筆洗,這些都是虛的,剛開始學沒必要准備這么好,但必要的書法文具和書法習慣還是要有的。帖我剛才已經講了,毛筆建議你買羊毫的。羊毫質軟,善於表現書法的細節。狼毫質硬,適合初學者使用,無論在書、畫方面,善於表現出初礦。但我為什麼推薦你用羊毫呢,是因為羊毫不好學...但你學會了再用狼毫非常容易。不過用筆是很講究的,有的字帖用羊毫好寫,有的用狼毫就好寫,你在學習中慢慢體會,尤其是方筆和圓筆之間的轉換。你也可以用兼毫。毛筆買個30左右的就行。記住:大筆練膽,小筆煉神,大筆可寫小字,小筆不可寫大字。紙選用毛邊紙、元書紙、報紙都可以,便宜又很實用。墨用一得閣的就可以。硯台買個學生用硯台就可以,我當初買的5元一個,現在還在用.....至於毛氈我感覺只能起到保潔的作用,而筆洗基本是奢侈品,但是!!!每次練完字之後一定要洗毛筆
3書法跟手腕有很大關系,但是並不是手腕的力量。手腕要靈活就可以,這一點要長期練習.尤其是懸腕練習。手腕和手的力量都決定不了書法的優劣,這就涉及一個術語-----筆力。筆力不是靠手攥出來的,涉及到紙張、筆的軟硬、墨水關系、提按功夫等因素;還有書者的體力、閱歷、修養、書法天賦等。長期從事書法的人,只要拿起筆就渾身是力,通常情況下他可以將力轉向毛筆上任其揮灑,隨心而動,出來的線條讓人心曠神怡。要達到這點沒有相當練習閱歷是不行的。
4想寫好鋼筆字很簡單,把毛筆字練好就行。毛筆字寫的好的人硬筆字自然就好。但你要明白:會寫毛筆字不等於毛筆字寫的好。龐中華的硬體字和田蘊章的硬筆字如果你慢慢體會就有很大區別,原因很簡單:田蘊章是毛筆大家(我在這里並沒有絲毫詆毀龐老師的意思,他的硬幣書法畢竟影響了一代人,他對中國硬筆書法的貢獻是不可忘記的)
另外我建議你多看看關於書法歷史的書籍,先客觀全面了解中國書法和中國書法家,了解每一個朝代每一個書法家的成名作、擅長的筆體、付出的艱辛、師承何人,尤其是他們付出的艱辛.
說再多,准備得再好也沒用,最後我送你段故事: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初從蕭子雲學書法,後對先祖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極為欽佩,遂在永欣寺蓋一座小樓專供練字,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就在這座冷冷清清的小樓里,他如痴如醉地練字,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毛筆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壞了的毛筆扔進大瓮,天長日久,就積了好幾瓮。智永後來把這些毛筆集中埋在一個地方,自撰銘詞以葬之,時稱「退筆冢」。經過三十年的努力,終成大家,求其真跡者很多,智永窮於應付,以至於「縑素□紙,堆案盈幾,先後積壓,塵為之生」。登門求教的也極多,以至他戶外之屨常滿,連門限也踩壞了,智永又只好用鐵皮來加固門檻,時人稱之為「鐵門檻」。智永禪師晚年時,有天正在指導一位小沙彌練字,幾位年輕書生慕名來寺謁求大師的墨寶,並請教寫字秘訣。智永笑答,贈字不難,但秘訣實無,不過老衲可奉送諸位四字:「勤學苦練」,如能持之以恆,保你一生受用不盡
所以你只要記住:堅持練習,不斷追求,勤於思考 你就會成功的
❽ 書法名人小故事,簡短些!
張旭是一位草書大家。他十分愛喝酒,經常喝得酩(mǐng)酊(dǐng)大醉,並呼喊著奔跑,然後他才拿起筆來作書。他所書寫出來的作品都是狂草。有時他還發瘋般地用頭蘸墨寫字,清醒以後,他反復觀賞自己書寫的作品,世人稱他為「張顛」。張旭真草兼擅,他的書法為時人所喜愛。
有一年,他被派到常熟當縣尉。上任後十多天,有一個老人拿著狀紙來告狀。張旭了解案情後,作了判決,老人走了。過了幾天,老人又來了,張旭生氣地問老人:「你怎樣能因為這樣一件小事,再來麻煩我呢?」老人說:「其實,我不是來告狀的。因為看到你寫的字是那樣美妙,想收藏它作為珍品!」張旭聽了,覺得不尋常,就問他為什麼這樣喜愛書法。老人說:「我父親活著的時候十分喜愛書法,留下了許多書法作品。」張旭請老人拿來作品觀看,的確是天下難得的佳作。於是,他反復學習、研究,從中明白了許多書法的奧妙。
酒的強烈的剌激作用,能煥發出人們隱蔽在內心的本真之性,所謂「酒後吐真言"正是如此。一些文藝家恃才傲世,酒後更加顛狂,言談舉止一反常態,所以,人們就給他們冠以「狂人」,頃刻而成,形象生動。然而他酒性不佳,佯狂垢污,恃酒好罵,酒後作畫,畫後往往毀裂而去。「富豪求畫,唾罵不與」,被人稱為甘瘋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被人明白了。
藝術家追求真善美,他們酒後的這種追求更加強烈,更無顧忌,或蔑視權貴,或痛斥勢利小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李白酒後敢於讓炙手可熱的楊國忠、高力士磨墨、脫靴,這種奴視權貴的狂勁,可親!可愛!可敬!南宋的梁楷就更加狂放了。梁楷是南宋時期的減筆人物畫家,平時嗜酒自樂,「醉來亦復成淋漓」,行為狂放,得了個梁瘋子的綽號。《圖繪寶鑒》記載:他在宋寧宗時任畫院待詔,皇帝賜他金帶,他竟然不受,掛在了院內,把皇帝的賞賜晾了起來。在封建社會,皇帝賞下的東西務必恭恭敬敬地保存、供奉起來。梁楷此舉是常人所不敢為和不理解的。明未的歸庄(1613一1673〉能寫行草,又善畫墨竹。明亡後,他不肯與清政府合作,常借酒消愁,酒後悲歌,旁若無人。歸庄和當時的大思想家顧炎武齊名,有「歸奇顧怪"之稱。明代的宮廷畫家吳偉出入宮廷,但看不起權貴。當時的太監們權力很大。太監們專權禍國的行為既被人們蔑視,同時,也有些人懾於他們的氣焰,卑躬奉迎。吳偉則表裡如一,愛憎分明,內侍們求畫,決拿不到片張半幅。還有些向吳偉求畫的人,如果禮貌不周,他也決不動筆。只有他醉酣之時,就自動抽紙亂抹,畫完就擲扔地上,任其被人取走。
酒神型藝術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對真善美認識的具體反映。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一種真情率意,毫無嬌柔造作之態。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閑時間里,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樣不說話」魏徵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務必痛下苦功。
智永禪師為隋、唐間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因十分用功練習書法,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大竹簍里,經年累月之生,積了五大簍,於是他自己作了銘文,並埋葬了這些筆頭,稱為筆冢,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❾ 書法速成班靠譜嗎那種幾天就可以練好的
書法這東西你只要練就會有效果,但是要練成一定的水平,肯定要下苦功夫的。速成就不要想了。
所以如果你只想讓字漂亮一些,可以參加。但如果想幾天練到什麼水平就別想了。還是扎扎實實、一步一步從基礎練起為好。
❿ 智永退筆冢與文徽明習字這兩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文徵明習字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 既要堅持不懈,又不能馬虎草率 ;只專有有了量的積累,才會屬有質的飛躍。如果希望一蹴而就,或者敷衍潦草,都不會成功。我們學生學習知識也應該像文徵明習字一樣,才會取得優秀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