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的行為習慣

小學生的行為習慣

發布時間:2020-11-26 01:49:39

❶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
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
所謂習慣,
指由於無數次的重復或聯系而逐步固定下來變成自動化了的行為方
式。作為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

行為是一種有目的的實踐活動,
也是一個人品行的外在表現。

童是否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關鍵是他的日常行為是否合乎規范要
求。俗話說: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句話足以體現了思想品德行
為習慣在小學階段發展中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行為習慣養成的最初
階段,也是最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促進
兒童行為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對一個小學生來說,
養成一種良好的
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養成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實
在是比學會一些具體知識重要得多。
從這個角度說,
培養了學生的良
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塑造人
的基礎工程。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教育引導,曉之於理

教育引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激發他們養成良好
行為習慣的熱情。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學生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違
反紀律或不遵規守矩。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對學生一味地進行指責批
評,往往只會是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作用。所以,根據小學生的這
些特徵,我常常利用正面引導、表揚典型事例、找個別談心等形式進

行教育疏導,讓學生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樣,有效地
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我班的彭某,生活作風拖拉、散
漫,上課常常遲到。我就多次找他談心,耐心地給他擺事實講道理,
結合相關的生活實例對他進行疏導。
幾次談話之後,
彭某清楚地認識
到自己的不足,
以及這些不良習慣將會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
漸漸
改變了的不良習慣,逐步轉變為遵紀好學的好學生。

良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反復練習
才能形成。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每周選取《小學生日常行
為規范》的其中一條內容,要求學生認真執行;並讓班幹部組成行為
規范檢查小組,
由組長負責將當天的情況記錄下來,
作為評比的依據,
有獎有罰。
學校也可將某月定為行為規范月,
對學生嚴格要求反復訓
練直到鞏固為止。

我在課堂上、班會上、活動中,都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小學生日
常行為規范》
的要求去做。
培養他們按時上學、
准時回家、
認真聽課、
認真讀書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通過訓
練,學生就習慣成自然。所以應該注意使學生事事時時嚴格執行《小
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長期堅持不懈,並且要督促檢查,不能忽松忽
緊。

二、樹立典範,身先垂範

列寧說: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榜樣是活的教科書,
具有生動、
具體、形象的特點,對學生具有很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他
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潛移默化的暗示、
指導作用。
在培養學生
行為習慣的時候,
榜樣尤其是老師的示範教育是無聲的力量。
模仿大

人是孩子的天性,
它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
小學生特別
希望從具體的人身上找到學習的目標,
並做為模仿的對象。
所以他們
喜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根據他們善於模仿的這一特點,
使他們在榜
樣的鼓舞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首先:
運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
比較系統地給學生講清道理和
要求,
樹立榜樣,
使學生逐步提高認識。
以革命領袖為榜樣教育學生。
如向學生介紹毛主席少年時在雨天幫助毛四阿婆收稻穀的故事,
引導
他們養成「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和殘疾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有
列寧小時候的故事,引導他們養成不說謊話,誠信待人的良好習慣。

其次:
是用學生中的榜樣教育學生的良好行為。
如在班上多表揚
一些上課坐姿端正、認真聽講、作業工整、講究衛生的學生,可以在
班上選出「學習之星」

「勞動之星」

「文明之星」等等。由於這些榜
樣是在學生中產生的,
因此,
他們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更容易被其他
學生理解和接受,並激起上進心,使他們自覺模仿形成習慣。

再次:
要注意教師本身所起的榜樣作用。
在學校教師是學生最崇
拜的人,所以教師是學生最經常、最直接的模仿對象。特別是低年級
的學生,往往把教師看成完美無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老師學習。因
此,教師的示範作用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及其深遠的影
響。
我做教師多年始終注重自己的行為習慣,
盡力使自己的言行大方
得體,給孩子們樹立好的榜樣。

三、家校配合,同步培養

家庭是教育的重要資源,
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
培養學生良好
的行為習慣,只在家校合作攜手共育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成員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孩子長期與家人相處,
家長的一
言一行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孩子。
如果父母以熱情、
支持和愛護的方
式對待孩子,
就會使孩子建立起一種助人為樂的心理傾向。
如果父母
經常對親人粗暴無理,
孩子就可能厲聲說話或動手打人。
這些行為多
次反復,就會形成一種習慣,難以改掉。以上表明,每個家庭的生活
方式不同,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同,收到的效果更不同。為了提高家
庭教育質量,提高家長的素質,我們通過校訊通,定期開展專題性宣
傳,講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導家長應怎樣教育孩子,怎樣創設良
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如:家庭成員之間應和睦相處,家長在孩子面前
應做出正面的表率等。家長們從中深受啟發,同時,一種新型的家庭
環境、家教氛圍悄然形成。

四、講究方法、形式多樣


、隨機教育。
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因素進行隨機教育,隨機
教育具體、生動、形象,有很強的說服力,非常適合兒童。對學生的
行為教育應貫穿於學生一日生活中,
應從點滴小事抓起。
隨機教育建
立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多觀察了解學生,多與學生溝通聯系,發現
問題及時解決處理,
使學生在從身邊的事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真正
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當學生有不良行為,如:有的小朋友經常
拿別人的東西,
有的小朋友時常欺負他人等,
每當這時教師要問清緣
由,及時教育,幫助改進。不能草率了解,不管不顧,應把它作為良
好的教育機會。

、深入實踐
。讓學生走出去,親自看一看,做有意、有機、有
感、有效的滲透。既讓學生看到正面的事例,又讓學生看到反面的事

例。
組織學生到醫院看一看醫生的醫德行為,
到商店看一看售貨員的
服務行為,再去看守所看一看,讓教官講一講犯人為什麼犯罪,犯罪
的下場結果如何。
正反兩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做,
不應該怎樣做。為了增強活動效果,我們組織開展角色游戲,讓學生
按照自己的意願,扮演各種角色,通過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
實生活,從而,潛移默化地規范了學生的行為。

、學科滲透

將行為習慣教育滲透到各課教學中,使學生在不
同的教育內容中,不同的教育形式下,接受良好的行為習慣。針對現
在獨生子女不斷增多,
家長對他們嬌生慣養,
教育時常存在誤區的現
象,我們結合各科教材,利用形式多樣的方法,將行為習慣的培養滲
透到各科教學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如:針對有些同學不愛惜文具、
浪費東西和不愛勞動的現象,
我在班上開展了
「和雷鋒叔叔比童年」

「和雷鋒叔叔比思想、比行動」的活動等等。

總而言之,
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成,
應當
作為一項長期的常規工作來抓。
它需要不斷地給予督促與引導,
需要
學生長期不懈的努力。教師應從細微人手,激發學生內在情感,以環
境創設和榜樣引導為基礎,喚起學生行為意識,以日常生活、隨機教
育、
學科滲透為方法,
規范兒童行為,
通過游戲活動,
促進習慣形成。
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之效果。

❷ 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包括哪些

(一)舉止文明的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細化目標: 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3、自覺使用 「請」、 「您好」「謝謝」、 「對不起」、 「再見」等禮貌用語。4、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5、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6、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7、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8、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9、集合做到 「快、靜、齊」,觀看比賽文明喝采。 (二)誠實守信的習慣 一個人來說, 「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 「人格力量」。 細化目標: 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3、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三)尊重他人的習慣 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 細化目標: 1、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2、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3、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4、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5、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四)守時惜時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小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 細化目標: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2、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3、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4、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習慣 學會感恩是人性的體現,懂得感恩是責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 (六)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 (七)遵守秩序的習慣 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則。沒有秩序任何集體活動都無法開展。 (八)勤於動手的習慣 自己動手可以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能力。 (九)鍛煉身體的習慣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工作、成才的基礎。鍛煉身體不但能讓身體結實健康,還能磨煉人的意志。 (十)講究衛生的習慣 講究衛生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養成講究清潔衛生的好習慣特別重要。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

❸ 小學生的三個四行為習慣是什麼

培養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什麼是習慣?為什麼要培養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什麼是習慣
1、習慣是一種行為方式。
2、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3、習慣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二)習慣的分類
習慣簡單可以分為良好習慣和不良習慣。
(三)為什麼要培養兒童的良好學習習慣
1、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習慣就是素質,習慣影響人格。
2、兒童時期是養成習慣的關鍵期:培養始於父母,養成始於家庭,關鍵在於幼兒園和小學。
3、加強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應該求真務實,從培養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開始。
俄羅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烏申茲基說過:人的好習慣就像是在銀行里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還不清,最後逼得人走入歧途。這個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長要想給自己的兒女留下什麼?我想應該給我們的子女從現在開始留下好的習慣,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財富。
二、培養兒童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嬰兒期(0-3歲)培養兒童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禮貌習慣。
(二)幼兒期(3-6歲)鞏固和擴展嬰兒時期養成的習慣,培養初步的學習習慣和遵守規則的習慣。
(三)小學時期(6-11歲)鞏固和擴展嬰幼兒時期養成的習慣,培養學習習慣、遵守規則的習慣、交往的習慣、生活自理和自我保護的習慣。
我重點講講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我總結一個小學生學習好的三個關鍵要素是:1、學習的動力,就是愛學2、學習方法,就是會學習3、勤學習,就是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勤學習是學習好的保障。
小學生要培養的學習習慣有八個:
1、 明日學具,准備齊全
我在西城區一所比較不錯的小學做過一個調查,這個學校有一千個孩子,我在學校大門口站著看遲到情況,一千個學生竟然一個遲到的都沒有。等上課鈴聲一響,我就看見有八個孩子慌慌張張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攔住他們問他們干什麼去。其中一個小男生說:「我媽沒把我的語文書裝我書包里,我得回家取書」。我又問另外一個:「你干嗎去?」答:「今天有體育課,我忘記穿運動鞋了」。我問你們都是幾年級了,他們說是四年級了。我就說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們自己應該准備好的。你們早應該在一、二年級就養成這個習慣。
2、今天任務,今天完成
3、發現錯誤,及時改正
有一個小男孩,挺聰明,但是數學總是80多分,沒得到一回滿分。我就覺得奇怪。後來就知道怎麼回事了。這個小男孩到四年級的時候,班上剛換了一個男班主任,這個班主任老師看了這個小男孩的數學卷子就明白了,就把小男孩叫到身邊來,說:「過來過來,我考你一道題」。老師問:「7×8=?」小男孩說:「這太簡單了,7×8=58啊」。同學聽了都哈哈大笑。老師說:「你錯了,你都錯了三年了,你自己好好演算一下7個8相加是多少?」孩子演算完了說:「怎麼7×8=56啊,我一直以為7×8=58呢。」就是這么一個小故事告訴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錯誤的時候,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沒有及時地幫助孩子糾正,所以孩子才會一直把錯的當對的。學習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識上的錯誤,所以家長和孩子不要怕學習上出現的錯誤,錯了要馬上改過來。
4、專心學習,珍惜時間
六一節前我給孩子的家長咨詢發現家長普遍反映一個問題:孩子學習磨蹭。我建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寫作業提出三個要求;數量、質量、時間。以前家長和老師只對孩子寫作業有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但是現在不要忽視學習效率,重視學習效率就要重視學習的時間掌握。
5、讀書寫字,姿勢端正
現在的小學生很多讀書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現在北京的小學生近視率達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視情況非常嚴重。我們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讀書寫字姿勢端正,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6、課前預習,單元復習
小學生要從二年級開始培養這個習慣,這個對學習非常重要。我這里提倡單元復習,是因為我們的學生往往掌握的知識是分散的知識點,掌握系統的知識才會對學習的應用個更為有用。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注重單元的復習,學會把零散的知識組織成系統的知識。
我給大家介紹三個復習方法:正向復習法、橫向復習法、重點復習法。
7、讀書看報,查找資料
家長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讀課外書是浪費時間。其實讀課外書有四點好處:學會做人、增長知識、學會寫作、有助於課內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新課程標准對小學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學生要閱讀145萬字。對一年級小學生沒有要求,對二年級小學生要求看5萬字,三、四年級小學生各看20萬字,五、六年級小學生各看50萬字。學會查找資料最好的辦法就是上網查找,正是為了適應這個要求,我們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
8、學有計劃,學有目標

❹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哪些

首先可以發動學生自我監督,互相監督。我校前些天已經成立了日常行為規范督導隊,協助值日生在校內維持學習及活動秩序,監督環境衛生。學校給督察隊准備了流動的行為規范記錄本,在小店、食堂和操場三個人流量比較多的公共場地監督學生的衛生習慣,違紀學生的名字和班級將被記到本子上,並將這個計入到文明班級競賽計分中,充分發揮學生監督的積極性,其角色由被監督者變為監督者、管理者,主人翁意識加強,學生在監督他人的同時,實現了自我監督。
其次要增進與家長的交流,共同促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的教育的效果。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種基本形式,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這三種教育形式綜合作用的結果,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這三種教育形式就像一座綜合加工廠,缺少哪一道工序都不可能成為完美的人。 這三種教育中,家庭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的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的配合,就很難實現它的教育目標。人們常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又是終身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又是孩子的終身的老師。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都能自覺地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與學校取得密切的配合,從而在家庭中給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現在我校也實施了家校聯系本,增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學生的行為在家庭和社會中能得到有效監督和訓練,並及時反饋給學校,家校合作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最後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我們也要特別注意做好部分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工作,小學生的不良行為就其成因,不外乎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道德一直薄弱,經不起外界誘惑和缺乏良性教育環境,家庭朋友或外界環境因素影響等原因。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須對症下葯,如我們採取「以導為主,導罰結合」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認識到不良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形成犯錯要改正的觀念。

❺ 小學生哪些行為習慣可以給予加分

一、建章立制、 規范言行

良好的行為規范的養成並不是靠幾次教育、幾個活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的持之以恆的訓練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養成教育工作制度或成立相應的監督組織是持之以恆抓好行為規范教育的重要保證。我班在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方面的主要制度有:

1、值日制度:班上除了常務幹部,還設立了「值日班長」、「規范管理員」、「和諧調解員」等崗位。值日班長由全班學生輪流擔任,其職責檢查每天的清潔衛生,填寫班務日誌,關注學生的課間活動及日常行為規范,處理突發事件。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矯正或及時報告。各項規范管理人員負責監督學生的各項規范行為,並做好記載。各「和諧調解員」負責對學生紀律、學習、衛生、生活、文娛等方面違規、違紀等不和諧的行為做和諧地調解。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分別給他們頒發有關標志,大大激發了他們工作的熱情。同時「值日制度」的實施,從細小處抓起,把行為規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2、記載、登分、考核、評比制度:為了有效地規范學生行為,我制訂了「班級規范考核細則」,將其列印後發給每個學生,每人都要學懂。因為每人都要按細則去約束自己,去規范自己的行為,每人都有做管理幹部的可能(表現好的優先競選)。其次要求值日人員認真做好每天各項的檢查、記載(出示:在校日常行為規范考核細則)。平時學生在哪個項目里做得優秀就加分,相反則扣分,把行為規范當作一面鏡子,做到一日一公布,
一周一小結,一月一評比,並將「規范管理」記載簿上的加扣分匯總到細則考核欄,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班上每個學生的基準分為100分,加扣的每一分不是用數字表示的,而是用五角星代替的。一個五角星的角則代表一分,分別用紅、藍色兩種墨水的筆進行加分扣分,比看誰的紅星多,藍星少或沒有藍星。學生學期末,根據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記載得星的情況及自評、小組評出「新三好生、優秀幹部、十小、好學生、好孩子、好公民」各類先進,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獎勵。這樣,把學生平時的個人行為表現記載與期末評先結合起來,使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處於集體的輿論監督下,使學生能比較自學地遵守規范。

二、嚴格訓練、逐步內化

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訓練,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而其中「導之以行」尤為重要。為此,我根據「操作條件反射理論」,強化學生行為規范養成的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強化訓練時,我採用了以下幾種訓練方法:

1、寓「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訓練於各種活動之中。小學生在校常規的養成教育中,行為訓練的方法可注重多種方法的組合,而且要注意選擇學生樂於接受的訓練方法。如:榜樣示範法,行為訓練法,說服教育法,評比競賽法,實踐體驗法等等。班隊集體活動是養成教育的主渠道,在集體活動中除要求學生排隊進出場、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紙屑、認真聽講、有禮貌地鼓掌致謝外,我還與輔導員鄒娟筠老師一道對學生的敬禮、站立、以及紅領巾的佩戴等均有嚴格的規定。再如:《學規范細則、做規范學生》、《規范細則知識搶答》班會主題活動,故事、小品、游戲等形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白培養遵守規范的意義。

教師的行為是對學生最有力的暗示,因此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努力通過行動做出表率,暗示學生糾正。如不遲到,我們要先做到。地上有紙屑,我們如果簡單地在班上宣布禁止或罰學生當眾撿起來,往往起不到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作用。處罰甚至可能使學生私下裡變本加厲地故意破壞衛生,所以,我總是隨時撿拾起來或暗示學生做出道德認識判斷,次數多了,學生對自己衛生習慣也漸漸重視起來了。另外,要求學生幹部要先行一步,當示範員,帶出一種好風氣來。為此我比較注重幹部培訓工作。一般我分「點」、「面」兩種培訓方式進行培訓(點:引路的幹部;面:全班的學生)。如:值日班長是人人都要做的工作,而他們去做又得靠老師及常務幹部的引導,所以既要培訓引路幹部,又要面向全班學生進行培訓。重在培訓怎樣做:怎樣去組織同學們朝讀、做兩操,怎樣去督促檢查衛生,怎樣做圖書、拖把、掃把、水桶的擺放等協調工作。

2、寓「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訓練於日常生活之中。要求學生在校日常行為規范化、科學化、序列化。如:學生就餐時,要求學生做到「排隊進入餐廳,按座位有次序就座,用餐時不講話,有非說不可的事可小聲講,要菜加飯要舉手,就餐完畢將圓凳靠桌內擺放,地上無紙屑無剩飯粒。

3、寓「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訓練於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我和鄒娟筠老師在每個學期至少都要組織召開2——3次家長會。日常行為規范細則制定好後,我們分別召開了科任老師及家長會議,對他們宣講細則內容,希望在教育措施上得到支持與配合。並定期向家長下發《家校聯系冊》,要求家長在家督促孩子貫徹落實。有時也借家長來校接孩子的時間積極主動與家長面談,了解學生在家的行為習慣,同時讓每個家長及時了解子女在校的情況,使學生明確不僅在學校,在家裡、社會也受到嚴格的監督訓練。

三、反饋評價、矯正強化

反饋,分正反饋和負反饋。正反饋是對良好行為養成的評定,能給學生以鼓勵和信心,從而產生新的良好行為動機,具有強化作用。負反饋是對不良習慣的評定,它可用來調節、控制不良行為,使其符合《規范》的目標,具有矯正的作用。我和鄒娟筠老師們在班級一直利用
「紅旗」和
「警示」欄目進行反饋,這一舉措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其中有一位家長曾在家校冊上寫道:「大周、小鄒兩位老師心想學生所想,急為學生所急,為他們付出了許多……每天在黑板上利用紅旗欄的方式表揚優秀或進步的孩子,雖然是麻煩了點,但確實為孩子的成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謝謝老師的辛勤培育!」現在我們有時也利用「快樂樹」這個欄目,讓表現特別優秀或有進步的學生「爬」上樹,感受到進步及成功的快樂。

四、實踐效果與體會

通過實施規范細則訓練,目前學生逐漸在校內養成了輕聲細語的習慣,高生在課堂及餐廳內喧嘩的現象逐漸減少;以不影響他人學習、休息、生活為榮,文明禮儀習慣越來越好;升旗有較庄嚴的氣勢,行走有較整齊的隊伍及較飽滿的精神(眼睛向前,昂首挺胸,邁步有力、自然),校園內,遇到老師、來賓能夠主動向他們問好,「您好」、「對不起」、「沒關系」、「謝謝」「再見」等禮貌用語時常可見;桌椅及抽屜櫃子里的用品能比較有序地擺放(墨水瓶、彩筆、毛巾、紙巾、水杯、活動器材等用品一律放在櫃子里),愛護桌椅櫃,能較好地保潔;上下樓靠右行、愛看書、主動預習、主動讀背、主動改錯、主動記筆記、主動做好下節課准備的人越來越多。這無疑不是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訓練的成效,但也還有少數特殊學生的習慣時好時差,這也說明了日常行為的規范訓練具有它的艱巨性和持久性。

實踐使我體會到:1、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是一個「明理—→導行—→評價」、不斷循環反復的過程,在循環中不斷鞏固原有的行為習慣,實現新的行為要求。 其中
「明理」是基礎,因為學生受年齡、知識等限制,是非觀念不強,學生對正確行為缺乏認識和實踐,必須強化「明理」教育。「導行」是關鍵,教師提出的導行要求,必須考慮到學生原有的行為基礎和達成的可能性,防止行為要求過高過全。「評價」是深化。評價過程既是一種自我教育,也是道德內化的過程,即由「他律」逐步轉向「自律」的過程。

2、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是可以通過訓練形成的,關鍵是加強訓練目標的層次性、有序化,訓練過程的具體指導和學生主體意識發揮的相互結合。

3、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不是一蹴即就的事,何況我們的對象是小學生,因此,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做到腦勤、腳勤、嘴勤、手勤,一定會收到較好的效果的。

❻ 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詞語

一、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國旗、奏國歌時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二、尊老愛幼,友愛同學,平等待人。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和殘疾人。要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
三、尊敬師長,見面行禮,主動問好,要用尊稱,不直呼姓名。
四、孝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幫助父母做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正確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打招呼。
五、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會用禮貌用語。到他人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不打架,不罵人。
六、對外賓有禮貌,熱情大方,不圍觀尾隨。
七、誠實,不說謊話,知錯就改。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要還,損壞公物要賠償,拾到東西要歸還失主或交公。
八、愛惜糧食,愛惜學習、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亂花錢,節約水電。
九、穿戴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漱口,飯前便後洗手。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十、按時作息。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有病有事不能到校要請假。放學後按時回家。

十一、課前准備好學慣用品。上課專心聽講,大膽發言,不懂就問,發言先舉手,回答問題聲音響亮。課間做有益的游戲。
十二、課後認真復習,按時做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潔凈,獨立完成。考試不作弊。
十三、積極參加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認真做廣播體操和眼睛保健操。讀寫姿勢正確。
十四、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
十五、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刷餐具等家務勞動。
十六、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違章騎車。不在公路、鐵道、碼頭玩耍和追跑打鬧。
十七、乘公共車、船時主動購票,主動給老幼病殘讓座。遵守公共場所秩序,出入時不擁擠,觀看演出時不隨便走動,保持安靜,演出結束時鼓掌致謝。

❼ 如何抓好小學生行為習慣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應該通過教育者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說明「養成教育」中,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是一項主要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塑造人的基礎工程。人們常說:好習慣,早養成,有教養,益終生。那麼應該怎樣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呢?
過去,我們一提到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總是將其單純地歸為品德教育,認為一些強制性的管理和處罰制度就能使用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果卻總是治標不治本。經過多年的歸納總結,我們認識到,僅僅對學生的行為嚴加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心理和行為是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總是受良好的心理素質支配的,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人的心理素質一經形成在相應情境中會產生條件性反應,表現出與之匹配的行為,進而形成一定的適應能力。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來探索和研究矯治學生行為問題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問題,才能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潛能,真正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據學生心理或行為中出現的問題採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其相應的社會適應能力。
一、明白事理,變被動為主動
要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我為什麼要這么做的道理,從理想上加以認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學生自覺地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在對學生進行「自覺排好路隊」、「遵守紀律」、「按時完成作業」、「認真做眼保健操」等教育時,應先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這么做?不這么做又會怎麼樣?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明白這樣做的意義。當然,在說理中,教師也要注意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講解,可結合生動的故事,有趣的游戲,班隊活動等進行。如: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時,可結合講「邱少雲」的故事,對學生排路隊的教育時,可結合一些違反交通規則,造成交通事故的具體事例進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要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
聯系學生實際,文道有機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
2、樹立榜樣,啟發自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管作為老師或家長,都要以身示範,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樹立榜樣,這樣不僅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小學生要多樹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如身為輔導員的我,在學校親自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注重自己的言行,對學生提出的各項要求,能親自做出表率。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多表揚遵守紀律的學生,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只要我發現的就及時給予表揚,有時利用升旗儀式、有時利用小黑板、板報、廣播等形式進行表揚。而且要在學校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
二、正確引導,端正行為
「習慣」要「習」才能「慣」,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在教師有意識的反復訓練中養成的。我校對學生上下樓站兩排靠右側通行,一直以來是學校對學生行為訓練重要一項內容,如若忽視必將會發生學生踩踏事件。那麼,如何對學生進行此行為的培養呢?首先,班主任老師對學生進行強調上下樓要站兩排靠右側上下樓,並說明不站排上下樓會很危險,並且影響樓內的秩序。同時安排一兩名本班同學組織站排有序的上下樓。學校課間安排值周領導、教師課間巡視。值周學生課間在樓內站崗。同時加強站排上下樓的嚴格訓練。學校每周利用升旗儀式後,總結表現好的班級,同時提出不足。在行隊禮的訓練,文明禮貌的訓練,文具擺放,整理書包的訓練,讀寫姿勢的訓練……為了加強訓練效果,有時還採用中隊會、大隊會等形式,通過學生編小品、相聲,利用教材編成課本劇等這些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行為習慣的養成落到實處。
三、嚴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三周養成一個習慣,三個月養成一個穩定的習慣,三年養成一個不易改變的習慣。那麼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小學生自製能力差,一些良好行為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實際,精心准備,細心指導,反復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直到鞏固為止。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於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與班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
四、督促評比、加強訓練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反復現象,這樣,教師平時的督促就是顯得更為重要,要通過經常性的督促檢查,同學與同學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進行每周一評,並公布評比結果。評比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養成自覺的習慣。因此,每次評比都要嚴格、認真、及時、准確。平時,在集隊、集會中,發現做得不夠好的學生,及時指出,幫助他糾正。久而久之,使學生化外來的強制性為內在的自覺行為習慣。
小學生好勝心強,喜歡競爭。競賽的方式常常能激發他們的熱情,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根據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行為習慣類似的競賽、評比活動。如:「雛鷹爭章」、禮貌表演大賽;給成績最佳者受予「自理能手」、「糾錯衛士」、「禮儀標兵」「行為規范小明星」等稱號。這些豐富多彩的評比活動,使學生學有方向,趕有目標,有效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把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恆心,要抓緊,抓細,抓實,反復抓,抓反復,還要與家庭、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抓出實效。
五、重視家校合作、齊抓共管、發揮協作力量
讓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父母及家庭血緣關系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的特點;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性與穩定性的特點;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對此,我校利用教師家訪、每月的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和個別家長個別溝通等方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教師把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以及學生在校的表現向家長說明,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成人。
學生的自製力弱,要求學生長期堅持而形成習慣,必須靠監督來保證。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上學前孩子的教育主要來自家長,孩子上學成為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也不過7、8個小時,其它的時間大部分與家長相處。社會風氣對小學生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因此,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決不是學校一方的事,要把家庭、社會結合起來,齊抓共管。學校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印發家長報等形式,提高學生家長的理論水平,引起家長對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視。組織家長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經驗,讓家長了解學校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所做的努力,爭取家長支持,形成合力。請校外輔導員到校講座,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習慣。
與此同時,要特別重視班級對學生管理,學校少先隊大中隊幹部的監督管理作用,以及學生的輿論監督作用。學校可以把各種規定,分解成若干塊,在學校范圍內展開評比,由學校學生幹部每日檢查評分。學校每學期可組織評比習慣好的學生,並給予獎勵,鼓勵大家向他們學習。如果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自己共同努力,我相信,培養小學生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是能夠實現的。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跨世紀的一代新人,讓我們共同來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習慣吧!

❽ 小學生現在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有哪些

影響小學生學習的不良習慣有如下幾個方面:

(1)貪玩。貪玩是孩子的本性。孩子雖已入學,但還沒有自控能力。可能人進入學校,思想還在校外,聽課時心不在焉,下課後猛玩;放學後在路上玩,回家丟下書包就到外邊玩;玩起來就忘記做作業,甚至忘記吃飯。過分貪玩的孩子,多見於對其嬌慣的家庭。如果這種貪玩的習慣持續到三年級,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是很不利的。

克服的方法是:對孩子要提出嚴格的具體的要求,如:上學時,要禁止帶任何玩具到學校,放學要先完成作業,然後再去玩;在外面玩的時間要適當限制,逐漸扭轉貪玩的習慣。同時,父母要經常檢查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

(2)邊學邊玩。小學生由於剛進學校,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入學前已經形成的貪玩的習慣,仍然根深蒂固,因此,邊學習邊玩的現象比較普遍。主要表現是;做作業時,拿出玩具玩一會兒,又回來做作業,做一會兒作業,又去玩,上課時,邊聽老師講課,邊玩小玩具或扣指甲。這些習慣很不好,會影響注意力的集中,結果是學習沒學好,玩也沒玩好。

克服的辦法是:入學前,大約在5歲時,就要注意逐漸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以適應將來的學校生活。例如,要求孩子吃飯時要好好吃,不邊吃邊玩;給孩子講故事時,要求他認真聽,不要邊聽邊做其它事,如果孩子不想聽了,就及時停下來;入學後,應要求孩子按時作息,按時到校聽課,課間要充分休息或玩(不要趕做作業),課堂上要注意聽講;家庭作業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一般應當先完成作業再去外邊玩。

(3)作業馬虎。許多小學生對做作業的意義認況不足,只是應付差使,稀里糊塗做完了事,自己從不檢查,或者只做書面作業,不做口頭作業(有些小學生書面語言能力、閱讀朗讀能力很差,主要是由於沒有認真地做口頭作業)。

克服的方法是:要教育孩子樹立認真的學習態度,父母要經常檢查他們的作業,並且要配合老師幫助督促孩子完成口頭作業。

上述不良習慣,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很大,父母不能認為「孩子小,大了自然會好」,而採取等待和遷就的態度。要知道,任何壞的習慣一旦養成,要想改正是很困難的。

❾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小學生有什麼好處

西方教育學者曾指出:「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那麼,現代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該如何培養子女的行為習慣呢?

文明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
高爾基說過:「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為一名現代家長,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應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說「、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說話雖然不帶臟字,但說話的態度不好,語氣急躁甚至嚴厲。因此,家長在教養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為習慣。
人是社會性的。對孩子來說,如何與夥伴相處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與同伴交往,提醒孩子與周圍夥伴友好相處,要讓孩子有集體榮譽感,鼓勵孩子幫助別人,或為集體做事情,盡管有時,孩子所做的「幫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擊孩子的熱情。家長應因勢利導,支持孩子主動幫助他人,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這樣,才會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產生集體意識,學會遇事考慮他人的感受,不能僅僅以自己為中心。

勞動習慣—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
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應該從小培養的行為習慣。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多數。現代父母在孩子的教養上,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孩子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進而失去做事靠自己的意識。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就該由家長做。漸漸產生了依賴性。

衛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現代家庭對子女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現代家庭中孩子養得嬌,往往是孩子喜歡吃什麼就買什麼,殊不知這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並無好處。應該注意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觀,讓孩子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伴隨孩子一生。
作息時間混亂是現代人生活的誤區,這一點,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現在的小孩從嬰幼兒階段就開始接觸電視、電腦,到了幼兒期,沉湎於電視、電腦的機會更多。有些小孩子從3歲開始就接觸電腦;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節假日甚至隨著父母的生活節奏晚睡晚起,這種做法不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還使孩子到了上學年齡,不能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

學習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北路小學校長沈廣慧告訴我們,小學一二年級是養成階段,要讓孩子逐漸養成按時休息、按時起床、按時學習等生活習慣,以適應今後緊張的學習需要。但是實際上這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樣始自孩子的幼年。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那麼孩子將來入學後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
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由成人有意識地培養成的,而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是幼兒教養的重要一環,讓孩子從細小處做起,成長為一個獨立、有自信、有責任感、樂於學習、善於與人相處的人。

❿ 小學生行為習慣不好,應該怎樣教導

如何修正小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我從事小學班主任已30多年了,工作經驗得知,小學生行為習慣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深入了解學生,探明學生產生不良行為的內在因素,根據兒童心理活動規律和個性、年齡特點採取相應措施,做到對症下葯,他們身上的不良行為完全可以得到矯正和改善。一、 深入了解學生,及時對症下葯深入了解學生,這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級的前提條件,對小學生的不良行為的糾正,更需要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班主任只有探明學生產生不良行為的內部和外部「病因」,掌握「發病」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及時對症下葯。我認為要想讓學生改掉這些不良習慣,教師要做到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做到及早發現,技術糾正,就可以收到防微杜漸的功效,把不良行為消滅在萌芽階段。二、 改善人際關系,消除疑懼心理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經常會受到成人、教師的斥責、懲罰和其他同學的恥笑或歧視,一般都比較心虛、敏感,對老師和同學存有戒心和敵意;但他們又很需要教師的諒解和同學的信任。為了使他們能更好的接受教師和同學的幫助,首先必須使他們解除疑慮,克服對立情緒,擺脫消極的心理我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調整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 三、 把握教育時機,激起內心火花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往往聽慣了訓斥,學會了檢討或其他應付的辦法,所以教師的一般勸說、批評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教師能抓住某些學生趕興趣的事件激起他們的情緒波動,而後給予啟發誘導,幫助他們決機解決存在的問題,這種經歷往往會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深刻印象,成為不良行為習慣變化的轉折點。教育的時機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於抓住,善於利用,就會成為糾正不良行為的有利時機。四、提供範例,增強是非感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範,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他們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麼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在精神或物質上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榜樣還有矯正作用,它像一面鏡子,可以使學生經常對照檢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在孩子們的眼裡,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這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綜上所述,對於小學生來說,要想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做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因為持之以恆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步驟。我們要用心去了解學生,去呵護學生,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