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鞏固應用與拓展延伸的教學
一、利用拓展延伸,引領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標准》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現實生活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比如在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以後,我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測量周圍事物的長度,自己的書桌、身高,到教室、黑板的長寬,父母的腰圍等;在認識了元角分後,讓學生課後模擬超市購物活動,既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習比的知識時,讓學生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搜集了各種形式的比,並在課堂教學中成為有效的學習資源,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數學中的比的實際意義。
二、利用拓展延伸,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
數學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在有限的教學時空中,學生不可能都有機會動手實踐,而課外則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在數學相關知識的學習後如能及時設計實踐性的拓展作業,將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教學《可能性的大小》,可以設計這樣的實踐題:自己做一個轉盤,塗上紅色、黃色和綠色,要使指針轉動後偶爾落在綠色區域,而落在紅色、黃色區域的次數差不多,應怎樣塗色?先試著塗一塗,再轉動若干次,看看結果怎樣?這樣的實踐性作業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運用於動手實踐中,而且學生可以根據的自己的想法進行富有個性的設計。
三、利用拓展延伸,帶領學生進入數學新時空。
教師要利用拓展延伸,鼓勵學生讀一些數學課本以外的科普讀物、數學網站等的閱讀思考活動,以引起思想共鳴和模仿實踐,可以提高學生數學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向學生提供好的課外讀物,訂閱一些數學刊物,如《小學生數學報》等,幫助和鼓勵他們利用課外時間積極地閱讀,可以使他們開闊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寫數學日記,數學日記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真實寫照。讓學生通過隨筆或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數學日記,使學生,家長、教師之間得到了很好的互動,孩子們也能把平時不敢說的話在日記中表達出來,彼此之間更多了一份了解。開展數學小調查活動,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活動能力,擴展學生的視野。
小學數學課程的拓展延伸應注意的問題:
不適時機與過度拓展延伸,往往帶來較差的效果,所以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要適量。
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太少了,作用不大,太多了,又會喧賓奪主。合適的量度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所教學生認知需要來定。每項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拓展延伸活動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過量的拓展延伸活動會無端增加學生學習負擔,減弱學習興趣。
二,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的難度要適當。
拓展延伸一定要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特點及知識經驗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不要因拓展延伸需要而忽略學生的認識理解程度。需要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分析各種教輔資料,多角度、多層面地刪選與補充有價值的資源,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不能忽視教材體系。
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對教學拓展延伸進行了預設,尤其在新課學習環節。但部分教師僅從教的角度考慮問題,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流程,忽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忽視學生的主動探究,更忽視忽視教材體系。每節數學課都有學習主題,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與相關的知識經驗,教師總會制定課時教學目標。但很多教師的教學拓展延伸活動忽視了教學重點,偏離了學習主題,游離了教材,有點喧賓奪主,成了無效勞動。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要充分樹立教材觀,從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來整體分析,有目的、有層次地系統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對於數學的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數學學習拓展延伸活動為我們的數學課堂打開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讓學生在更廣闊的數學天地中獲取信息,整合信息,豐富知識,感悟思想,創生思維,提升學習品質。有價值的課外拓展延伸活動是對課堂數學學習的有效補充,只要我們認真解讀教材,客觀分析學情,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拓展延伸,克服隨意性、盲目性,提高針對性、有效性,凸顯自主性,創新性。可以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養成用數學、做數學的良好習慣,只有注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探索與發現、鞏固與提高,創新意識與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養。
②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拓展延伸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拓展是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展開的.「潤物細無聲」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的.看似不經意間的拓展延伸,卻能夠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化文章主旨,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在實踐中努力追尋著.
關鍵詞:課堂教學 把握時機 行之有效 類型豐富 方式多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大多數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都能抓住「大語文」的特點,充分挖掘、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課外拓展,在教學中不再把教材作為「聖經」進行解讀.
什麼是「課堂教學拓展」? 一位教育專家是這樣說的:「根據教材要求、文本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師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關內容,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圖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讀寫思的教學策略,促進感悟,促成建構.」
小學語文教學要真正發揮葉老所說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的作用,必須將活的語文資源引進課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得法於課內,增加拓展閱讀興趣並學會拓展閱讀,再從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拓展性閱讀作為課內教材的補充、延伸,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類型及教學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為此,教師可從課前拓展性閱讀、課中拓展性閱讀、課後拓展性閱讀三個角度來談談其具體操作.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可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包括上網)所了解的瀑布形態,如何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菩薩兵》一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讓學生了解藏族同胞聽說又有部隊開進自己居住區,便躲進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這里老師可簡介軍隊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所看到的相關內容.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翻譯說的「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
3.課後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
蘇教版新教材課後思考練習中多了一些 「搜集資料」的要求.如四年級教材《人類的「老師」》一文,課後要求「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搜集有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小組里跟同學們交流.」;《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課後要求「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又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的課後要求「中葯是我國寶貴的遺產.你知道哪些中葯?說說這些中葯的葯效.」這些都表明,實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由於我們缺乏對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不免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拓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時候,一位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引入科學常識,說明壁虎的特點,觀察壁虎的捕食錄像,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一位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一個教師上《水上飛機》一課,只花近20分鍾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水上飛機外形奇特、特殊用途,而後就補充了網上搜集來的大量的有關水上飛機的圖片、種類及用途
③ 如何有效做好小學數學課程的拓展延伸
《課程標准》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充分說明,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要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結合,做好小學數學課程的拓展與延伸。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側重於規范性系統知識的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學習數學方法。課外學習則應該適當補充一些延伸性、實踐性和探索性的學習內容。將課內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外拓展題,將會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引導,注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呢?現就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談談幾點體會:
一、利用拓展延伸,引領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標准》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現實生活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比如在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以後,我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測量周圍事物的長度,自己的書桌、身高,到教室、黑板的長寬,父母的腰圍等;在認識了元角分後,讓學生課後模擬超市購物活動,既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習比的知識時,讓學生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搜集了各種形式的比,並在課堂教學中成為有效的學習資源,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數學中的比的實際意義。
二、利用拓展延伸,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
數學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在有限的教學時空中,學生不可能都有機會動手實踐,而課外則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在數學相關知識的學習後如能及時設計實踐性的拓展作業,將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教學《可能性的大小》,可以設計這樣的實踐題:自己做一個轉盤,塗上紅色、黃色和綠色,要使指針轉動後偶爾落在綠色區域,而落在紅色、黃色區域的次數差不多,應怎樣塗色?先試著塗一塗,再轉動若干次,看看結果怎樣?這樣的實踐性作業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運用於動手實踐中,而且學生可以根據的自己的想法進行富有個性的設計。
三、利用拓展延伸,帶領學生進入數學新時空。
教師要利用拓展延伸,鼓勵學生讀一些數學課本以外的科普讀物、數學網站等的閱讀思考活動,以引起思想共鳴和模仿實踐,可以提高學生數學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向學生提供好的課外讀物,訂閱一些數學刊物,如《小學生數學報》等,幫助和鼓勵他們利用課外時間積極地閱讀,可以使他們開闊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寫數學日記,數學日記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真實寫照。讓學生通過隨筆或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數學日記,使學生,家長、教師之間得到了很好的互動,孩子們也能把平時不敢說的話在日記中表達出來,彼此之間更多了一份了解。開展數學小調查活動,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活動能力,擴展學生的視野。
小學數學課程的拓展延伸應注意的問題:
不適時機與過度拓展延伸,往往帶來較差的效果,所以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要適量。
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太少了,作用不大,太多了,又會喧賓奪主。合適的量度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所教學生認知需要來定。每項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拓展延伸活動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過量的拓展延伸活動會無端增加學生學習負擔,減弱學習興趣。
二,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的難度要適當。
拓展延伸一定要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特點及知識經驗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不要因拓展延伸需要而忽略學生的認識理解程度。需要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分析各種教輔資料,多角度、多層面地刪選與補充有價值的資源,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不能忽視教材體系。
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對教學拓展延伸進行了預設,尤其在新課學習環節。但部分教師僅從教的角度考慮問題,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流程,忽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忽視學生的主動探究,更忽視忽視教材體系。每節數學課都有學習主題,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與相關的知識經驗,教師總會制定課時教學目標。但很多教師的教學拓展延伸活動忽視了教學重點,偏離了學習主題,游離了教材,有點喧賓奪主,成了無效勞動。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要充分樹立教材觀,從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來整體分析,有目的、有層次地系統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對於數學的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數學學習拓展延伸活動為我們的數學課堂打開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讓學生在更廣闊的數學天地中獲取信息,整合信息,豐富知識,感悟思想,創生思維,提升學習品質。有價值的課外拓展延伸活動是對課堂數學學習的有效補充,只要我們認真解讀教材,客觀分析學情,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拓展延伸,克服隨意性、盲目性,提高針對性、有效性,凸顯自主性,創新性。可以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養成用數學、做數學的良好習慣,只有注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探索與發現、鞏固與提高,創新意識與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養。
④ 小學語文課堂為什麼要拓展延伸
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
⑤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實現課外延伸
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回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答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⑥ 如何開展課外延伸
一、 課外延伸的前提條件
課外延伸能使學生的視野逐步開闊、能力逐漸加強,但課外延伸是由課內走向課外、從課堂走向社會的過程,加上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所以進行課外延伸必須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條件作為保障。
1、豐富的課外資源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像教科書以外的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戲劇表演、圖書館、紀念館、各種展覽、自然風光、文物古跡、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話題都可作為課外學習資源。這些課外學習資源中,與我們關系最密切最容易用到的有:報刊、網路、圖書館。在學生面對這些豐富的課外資源時,家長和老師要給足學生收集資料的時間,相信學生,並給予適當的引導,鼓勵支持有多種的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實施課外延伸的過程中,個別學生能收集到自己需要的資料,但往往看到學生拿著滿滿幾頁紙的資料而自己念都念不通順,某些資料與自己收集的目的關系不大。這樣收集、這樣延伸有什麼價值呢?學生收集到資料後能先內化為自己的所得,然後再在同學中交流,這樣才能體現其作用。因此在開始實施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有選擇的收集,學生學會一些方法之後再放手讓學生去做。
二、對課外延伸的利用
1、服務課堂,深化理解
與教材中的課文有關的課外知識很多,完全可以發動學生去收集,啟發學生閱讀興趣,不僅增長了學生見識,也有助於理解課文。如教學了《小珊迪》這一課,我讓學生們去讀一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讀完後,學生紛紛向我表示,現在她們有較好的學習條件,她們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多做貢獻;再如教學的《赤壁之戰》,學生倍感興趣,就藉此機會讓學生去讀一讀《三國演義》這本名著。並利用閱讀欣賞課談談書中的精彩片段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2、綜合類型,培養能力
課外延伸並不局限於收集資料,教師可以布置些綜合性強的活動讓學生去做。比如:做環保方面的手抄報、設計組織一次秋遊活動、寫調查報告等。這樣的綜合活動不但讓學生學會圍繞某個方面思考收集資料,還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的購物活動是這樣的:讓學生自己帶自己家裡可以賣的小商品來賣,也可以購買自己需要的別的同學賣的商品,跟父母商定價格範圍,真正開展一次購物活動。學生熱情高漲,賣商品的同學千方百計推銷自己的商品,買商品的同學想方設法講低價錢,不但鍛煉了自己語言表達能力,還學會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⑦ 如何擴展和延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如何有效拓展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語文教學與研究] 高祥虎 約2825 字 摘要: 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教師要轉變觀念,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拓展閱讀興趣;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關鍵詞: 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轉變觀念 激發 向導 當今語文課程改革有一個重要導向——十分重視課外閱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1]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指出:「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2]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積極作用,那麼,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生的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真心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 在當前社會現實環境下,教學質量仍是教師的「生命線」,是社會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標准,於是,很多的教師便自覺不自覺地疏遠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繼續死摳課本。但是,課外閱讀難道就一定是分數的累贅嗎?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難道不能雙贏嗎?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精闢地指出:「如果學生什麼書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3]因此,要真正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首先要求教師能真正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放開手腳讓學生投身到課外閱讀的海洋中。 二、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拓展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4]孔子的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因此,要取得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效果,教師就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教師在課外拓展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方面要盡可能地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不同的閱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不僅可採用指名讀、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閱讀形式,還可採用游戲、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閱讀是一個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就難有閱讀的質的飛躍,因此古人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闢論斷。《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 萬字。從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龐大,但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網路本身獨特的視聽效果,形象、豐富的信息承載,這樣的閱讀量以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這個目標就不難實現。 三、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1.推薦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書籍。 當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要考慮推薦的課外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於學生。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講述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往往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不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課外拓展閱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程度、層次。 目前,小學生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無序、無層次現象,為改變拓展閱讀的無序、無層次現象,教師應該加強計劃性,可以在每學期初制訂課外拓展閱讀的計劃,而後根據具體的操作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2.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的類型、遷移性。 要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拓展閱讀的類型和形式。小學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表達形式的學習模仿,並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因此更應重視遷移性和比較性的拓展。教師有必要推薦那些和課文形式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學了兒歌《四季》,補充分別寫春夏秋冬景緻的小詩;學了《桂林山水》,可對比閱讀常識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課,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後串聯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5]教師要善於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
⑧ 談如何將小學英語教學從課內向課外延伸
英語是人類生活各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而語言的學習是在自然狀態下,處於豐富的該語言環境中,無需任何外在壓力,沒有任何任務意識,自然地形成對語言的認識,進而掌握這門語言的活動,英語的學習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在我國,學生學習英語最普遍的場所是課堂,最實際的方法是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學習和練習。很少有英語習得的輕松自然的語言環境和文化環境。我們學習英語的教學模式大致只能是:學生主要是在課堂上跟教師一點一滴地學習和操練英語,課堂之外的絕大部分時間里,學生接觸和使用的仍是自己的母語漢語。同時在課堂上,學生是在非自然環境下十分小心地使用英語的,盡管提倡教師盡可能地創造接近真實的英語環境,並與學生一起進行以聽說為主的活動,但由於缺乏習得的語言和文化環境,僅靠課堂上的有限接觸,是不足以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We live in and by language. 要學會在生活中學習英語。生活的范圍有多大,英語學習的天地就有多麼寬廣。誠然,學生周圍的語言環境是漢語,但我們完全可以創造出虛擬的"英語世界",教育學生要有隨時隨地學英語的意識,經常問問自己:這個事物用英語該怎麼表達?在這種場合或情景下,老外會說些什麼話?有了這種意識,學生就會發現:走到哪裡都可以學英語,一輩子都在學英語。 然而,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它必然與特定的情境相聯系,如果脫離實際運用而單純孤立地學習語言知識,勢必導致許多學生不能成功地將課堂中學習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應用於實際生活中。英語教師應盡量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實踐結合起來,與校本教育資源結合起來,利用多種教育媒體開辟各種語言信息源和應用語言的情境和氛圍,擴展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深度,拓寬學生的視野,將課堂內學習的語言知識與技能的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各種活動之中。 語言學家強調,語言學習是習得,而非學習,即掌握語言大多是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國家《英語課程標准》倡導任務型英語教學途徑是以語言習得為理論基礎,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教學目的的先進教學模式。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課程改革呼喚小學英語教師:只有更新教育觀念,認真分析、鑽研教材,注意觀察學生的各種活動,才能不斷挖掘出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的積極因素,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英語的學習不僅僅是靠課堂上老師"教"出來的,而是靠老師在課堂內、外導出來的。1、布置作業,延伸知識 國家《英語課程標准》倡導任務型英語教學途徑,而任務型教學途徑的特點之一是:把課內的語言學習與社會的語言活動結合。因此,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根據教學需要,充分利用電視、網路資源,布置課前或課後任務讓學生完成,以課外任務促進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 課前及課後教師要求學生到網上去查閱資料或收看電視,組織討論,解決自己在學習中碰到的各種問題,如:學習The Great Wall一時,由於本課的學習與地理、歷史學科有相互聯系,上課之前,教師可安排學生查找有關The Changjiang River/The Yellow River/ The Great Wall/The Summer Palace/的資料.又如在學習 What’s the weather like?後,教師布置學生回家收看中央電視台九套或四套的英語天氣預報節目,下一節課向同學們介紹我國主要城市的天氣情況。這種將傳統的吸收儲存再現模式轉變為質疑探索轉化創造新的學習模式,把學以致用突出出來, 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創新的能力,加深和拓展了課堂教學。2、自辦板報,圓編輯夢 《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根據教學目標、學習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隨著學生學習內容的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在隨之不斷提高。我們可以根據時間如:元旦、春節、三八節、五一節、六一節、國慶節等,結合已學過的知識內容,確定主題,讓學生圍繞著主題自己編輯英語板報,圓孩子們當編輯的夢。如:快放寒假時,教師可布置學生復習已學內容,根據自己和家人的春節活動,每人自編一份以迎新年、慶春節為主題的英語手抄報,經過教師指導,選出每班較好的個人作品,由學生輪流當英語板報編輯,將個人作品張貼在年段或學校英語板報,有的學生將自己與父母在公園遊玩的情節拍攝成照片或動手繪畫,再為各圖配上小編輯的解說:Today is Spring Festival. My father, my mother and I are in the park. This is me. I’m flying the kite. My father is rolling the ball with me. Now we are at the zoo. My mother is pointing to the panda. Oh, how lovely the panda is!Today we are very happy. I hope everyday is Spring Festival.還有的學生將自己家人與親戚朋友在家或酒店團聚的情節拍攝下來(或動手繪畫),配上文字:Happy New Year ! We have peanuts and sweets for Spring Festival. My father and grandfather drink wine. I drink Coca-colo. ( or Cool ) My parents give me gift money. We sing Happy New Year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孩子們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在小作品中。自編板報使學生的英語思維由課內向課外得到了延伸,使知識烙上了時代的印痕,還使孩子們領略到設計成功的喜悅,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目的,為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3、利用媒體,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教師可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讓課內、課外學習興趣保持一致,使學習內容向課外延伸,變課堂教學延伸的第二課堂為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可以根據本校教師及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力開辦紅領巾廣播站。這廣播節目由教師輔導,學生自編自播,播音稿件來自各班學生,內容豐富多彩,有每周一歌、每日一句;有班級或個人生活、活動報告播放給全校同學聽;學生邊聽邊議,喜形於色,有利於激發學生門的寫作和開口講好英語的慾望,從而達到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4.營造英語氛圍,實踐語言交際: 《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師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讓學生生活和學習在濃郁的英語學習氛圍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營造了校園英語學習環境,師生關系融洽,教師熱愛、信任學生;學生尊重、敬仰教師,師生之間經常用英語進行會話,見面時道一聲Good morning!分手時說一聲 Good bye!。 教師通過請同學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通過英語交流來了解和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 這些活動,延伸了課堂教學,實踐了語言的交際。 5、嘗試課外閱讀,發展創新思維: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英語課程標准》明確了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它指出:語言學習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不但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也有益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為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要求學生理解、盡量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而在課外,則可嘗試要求學生進行廣泛的涉獵,要不斷擴大接觸英語國家文化的范圍,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在為學生提供或推薦的閱讀材料中,要求絕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可供閱讀的信息,如廣告詞、天氣報告、告示、時刻表、各種須知,甚至是一個路牌符號等,因為,這一切都有助於學生閱讀視野的開擴及閱讀能力的提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如果把課內閱讀比作前沿陣地,那麼課外閱讀無疑是主要陣地。教師將課內的知識和技能向課外教學延伸,遷移運用反饋拾遺補償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能得到培養和發展。因此課外閱讀是課內向課外延伸,提高閱讀能力、發展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 小學英語教學嘗試課內向課外延伸,面向了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研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⑨ 如何延展拓寬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大視野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陶冶情操、拓展視野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課文,文質兼美,教學中教師既要善於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體會、感悟語言,還應該設計好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
教師恰到好處地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拓展和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情感得到升華,更會讓學生大有收獲。然而傳統的語文課堂往往存在著一些誤區,使拓展延伸成了不本之木,無源之水,失去了它的色彩。
一、避免光追求形式,忘其根本
有些拓展延伸是為了追求一種形式。比如學習寫人的文章,當體會出人物品質後,教者通常會讓學生回去找一些相似經歷的人,在班會上開個故事會之類的作為拓展。如《海倫·凱樂》,大家就會想到張海迪之類的人,講述其故事卻忘了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我上過一堂《音樂之都維也納》,對於這堂課的拓展,自己上完之後才發覺是不合適的。上這課是第一課時,為了突出「音樂之都」,我在課件中設置了多首古典曲子,還穿插了有關維也納的視頻。當學完第四自然段後,我讓學生欣賞了視頻片段。遺憾的是,這個視頻大多出示的是維也納的建築,所以學生在說感受的時候只是提到「維也納很美」、「維也納的建築氣勢宏偉」等,這與音樂毫不搭邊,也無法回到「音樂之都」這個主題上。另外,到最後我安排了一個小導游的環節,讓學生介紹一些有特色的城市,這里安排也是不合理的。因為還沒學完這課,維也納的特點還沒介紹完。所以這個環節的設置太早了些,應放在第二課時,讓學生開闊眼界,鍛煉說話能力。
二、避免脫離實際,硬塞硬給
《水》這篇文章以不同尋常的角度寫出了水的珍貴。一次,我去聽《水》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教者教態自然,剛開始上課,教室的氣氛就非常活躍了。理清文章脈絡之後,教者先重點講述了「挑水」。
師:讀文章,要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人物去讀。
(生自由讀)
師:那我們一起來挑水。(全體起立,做挑水狀)
師:走啊走啊走,到了嗎?
生:沒有。
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
(往回趕)
師:路上好走嗎?
生:不好走。
師:走得如何?
生:額頭上冒汗了,衣服濕透了……
(再次齊讀體會中心句)
不能否認,該老師抓住了文章的重點詞句來讓學生體會中心,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可以說是非常熱鬧。到最後,作業出示「圍繞『挑水真難』寫自己的一次挑水經歷」。看到這個作業,我心裡一驚。現在城市裡的孩子,有誰會拿著扁擔、水桶去挑水呢?難道剛才上課時表演的挑水就算是真的挑過水了嗎?難道這樣就能寫出挑水的滋味了嗎?相反,另一堂也是《水》的課,教者沒有過分注重去活躍課堂的氣氛,而是把重點放在字詞句的揣摩上,講到大人小孩在雨中洗澡後,自然地出示了一些地區缺水、乾旱的圖片讓學生說感受。課後作業是「選擇其中一幅圖,圍繞『乾旱缺水』寫一段話」,這樣的作業就讓學生有話好說,也同時能夠想像作者所處的環境,理解「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的含義。
那我們該如何尋求好的途徑呢?我認為可以:
一、 比較閱讀,多處入手
新課程強調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閱讀。毛澤東說,有比較才能有鑒別。語文是思維的文學表現形式.只有在比較鑒賞過程中,我們才能發現文本之問的矛盾.分辨出各自的特點,體會出文章的個性,促進對作品的深入分析。蘇教版五年級下冊23課《古詩兩首》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都是宋代詩人寫的有關夏季的詩。分別學完之後,可以讓學生思考:這兩首詩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那學生就知道同樣兩首詩,都是七言絕句,不同的是,一首是側重描寫夏日忽雨忽晴的特點,像一幅山水畫。而另一首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範作品。學生重新審視古詩,得到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而教師課前的目標也會得到升華。
二、牽引作品,開闊視野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都是由一些著名的小說、散文節選過來的。如《林沖棒打洪教頭》選自《水滸傳》,學到這篇文章時孩子們都會有濃厚的興趣,被水滸人物的英雄氣概所震撼,這時,教師自然地選摘水滸故事,讓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產生興趣,課外自身的文化知識素養。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單元的相關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五上的第3單元,選有《伊索寓言》。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就要告訴學生:「這樣有趣的寓言故事,在《伊索寓言集》里還有好多好多,大家可以找來讀讀。」從而把學生閱讀胃口調起來。還可安排一節讀前指導課,幫助學生訂一個讀書計劃。也可以以其中的一兩個故事為例,指導他們試讀。讀完後可以讓學生寫簡單的讀書筆記,如摘抄名言警句,寫讀後感等等。
三、聯系實際,感悟生活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它應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實際上,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封閉起來,是學不好語文的。所以,語文學習,僅僅是在課堂上是不夠的,我試著把語文學習搬到校園、社會、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內進行。五下《學和做》,內容是「節約用水」,把它放在課文《水》的後面,可見編者的良苦用心。而當我教學那課時,正好碰到「太湖藍藻」事件。對於這一巧合,我心裡有說不上的驚喜。我立即把握好機會。課上預設了一些問題,如「你家是怎麼洗衣、洗菜的?」、「家庭有哪些浪費水的不良習慣?」這時學生討論會非常活躍。等學生交流完之後,我又丟出問題:「現在太湖有藍藻,水質變差了,水臭了,不能喝了。面對生活用水,你有哪些思考?」從這個問題的反思上,學生想到自己的生活,身有體會後,一定也更加明白節水的重要性了。真的,只有經歷才會有成長,只有親身體會才會珍惜。這節課,我預先想要的結果達到了。課後,孩子果然開始行動起來了。
好的拓展延伸就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對於課堂效果就更不用說了。認真設計好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會讓語文教學達到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美妙境界。而我們,只需要一點靈活和勇氣。
⑩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有效拓展延伸
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比如說在教學第一單元「我愛閱讀」的主題時,課後我安排了一個關於讀書的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收集有關讀書的名言或者是故事,也可談一談自己的讀書感受,了解圖書的種類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又組織學生進行了讀書匯報。給了他們展示的平台,結果令我很是欣慰,有詩歌朗誦的、有談讀書感受、讀後感的、有表演課本劇的也有講名人讀書故事的。形式多樣,出乎我的意料。
當我們遇到了應用文,說明文時不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課後的拓展延伸也要穩步進行嗎?
五年級上冊第三組《鯨》《松鼠》等這類的說明性文章,在課堂上的學習多少有些不夠盡興,所以應該讓學生根據課文的路途繼續下去,去尋找科學的路徑。適時推介課外讀物法布爾的《昆蟲記》布封的《自然史》。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定製HR最喜歡的簡歷我要定製簡歷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從文本空白、懸念處拓展延伸
些文章結尾戛然而止,耐人尋味,留給了學生極大的想像空間,這給學生順著課文思索帶來了機會,可以啟發學生對課文內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發展,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如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後,要求學生根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充分發揮想像,續寫一個片段:小木偶在賦予了人世間所有的表情後又會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
方式多元的拓展延伸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與學科教學相整合,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如音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多藉助於現代音像技術,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它通過畫面、聲音來展示內容,能強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和《最後一分鍾》時我組織學生觀看了1949年的閱兵儀式及1997年的香港回歸時的交接儀式。再如網路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主要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上網瀏覽或在線閱讀來達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閱速度是其它閱讀方式無法比擬的,也是現在學生較感興趣、極易接受的閱讀方式。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屏幕閱讀」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同時,拓展閱讀一定要注意要適度,要適合文本,適合學生,適合的時機,適當的數量,合適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在紛繁復雜的語文的學科資料中,找到更多更好的學習資料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