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訓練小學生的邏輯思維
首先,教孩子學會觀察和分類
分類的前提是觀察,只有通過觀察得出普遍存在的特徵,才能把事物進行分類。分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觀察然後歸納的推理過程。
蒙特利索的一些教具對孩子學會分類很有幫助,比如按照一定形狀從大到小排序。如果沒有蒙特利索教具也一樣可以鍛煉孩子分類能力。比如買好擺放各種玩具小箱子,在上面貼好圖片,讓孩子把小汽車都收納到一個箱子里,樂高積木收到另一個箱子里。
家長:題目里有幾個圖形在排序?
孩子:有三角形,五角星,和正方形
家長:你看看三角形後面是什麼?
孩子:是五角星。
家長:五角星後面又是什麼?
孩子:是正方形。
家長:所以這個順序是?
孩子: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
家長:那第二個三角形後面的順序是不是一樣?
……
通過這樣反復提問,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孩子就能學會用歸納法做找規律的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主動觀察和思考的。經常這樣訓練還能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遇到問題先仔細觀察,再發現規律,然後再驗證答案。
追問式提問,讓孩子學會多想一步
當孩子得出答案時,家長不要覺得鬆了一口氣,此時正是「乘勝追擊」讓孩子進一步思考的良機。孩子在解決問題,進行邏輯思考時往往傾向於實施第一個進入腦海的想法,尤其當第一個解題思路是正確的時候,這時候孩子需要學會抑制沖動,忽略干擾保持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去想第二個思路。
比如孩子在學湊十法進行兩位數加減法時,家長就可以要孩子用超過一種方法進行解題。3+19=?孩子可以把3分成1+2得出結論=19+1+2=22,也可以把19拆成17+2,然後3+17+2=22。
追問法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舉一反三,用過類比、演繹和歸納的辦法,引申到其他問題上。比如,孩子根據近處的人比遠處的房子大,從而得出近大遠小的結論時,可以接著追問他,還有什麼現象能夠說明近大遠小這個規律,然後父母可以啟發孩子觀察到開遠的車子越來越小;從高處往下看,人還不如陽台上的一盆花大等等。
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追問,目的不是讓孩子多學一點知識,而是讓孩子養成習慣,凡事比別人多想一步。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就是這樣每次都多想一步,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就一點點得到了提高。
總結:
由於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窗口期開啟得非常早,父母一定不要在學齡前只注重灌輸孩子知識而忽略了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無論是學習還是未來發展,邏輯推理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底層技能。父母可以多讓孩子觀察事物進而分類,多向孩子提問,並且不斷地進一步提出更有深度的問題,引導孩子凡事多想一步,假以時日,孩子一定會變得更加優秀。
B.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怎麼樣的
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涉,畢竟小學還是個學習的過程,想了解他就要從他接觸版的環境入手權針對自己覺得是惡習的方面潛移默化的改變他的環境或讓他接觸你認為好的人事等而不要直接指出或打罵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其實他們的思維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復雜,只要多接觸多了解沒什麼難的)
C. 小學生的思維以什麼是衛方式為主
時代天華的《開放練習》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角度,採用生動、新穎、靈活的形式進行練習。以演練為主,來進行開放思維的指導與練習。
D. 根據中小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說說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是
一、根據小學生年齡特徵培養。
1、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注意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一年級認數、計數開始就應該注意有意識地培養。
2、必須從小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出發,十分重視從直觀形象入手,讓學生多看、多聽、多動手,增加學生的活動和操作,調動各種感官,使其獲得多方面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啟發引導學生憑借形象思維來發展初步的邏輯思維。
3、小學生思維處在發展變化的重要時期,所以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必須分層要求,注意適度,逐步達標,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減少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結合教學內容培養。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必須結合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本身具有邏輯性,在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小學數學教學具有優越的條件和負有一定的責任。
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要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必須結合小學數學知識教學進行,決不能另講一套。要做到有機結合、滲透自然、要求適度、方法得當。
三、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
1、注重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藉助表象,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
教學中要注意:
(1)明確操作目的,手腦並用。
(2)操作和言語結合。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問自答輕聲說話,操作完畢,要求學生敘述操作過程。
(3)適時進行抽象概括,以促進學生由動作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2、注意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用數學本身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教學新知識前教師先要弄清楚學生已經知道什麼,哪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教學中要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結點進行啟發,讓學生理解新舊知識的關系,促進學生新舊知識的溶合,提高學習的遷移能力。
3、注意啟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動腦筋、想問題,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發現。
4、注意語言表達訓練,促進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
在數學課堂的各個環節,給學生提供語言表達訓練的機會。讓學生講操作方法和過程;讓學生講概念,講法則運用的過程;讓學生講解題的思路;講計算的道理;讓學生講發現規律或結論的過程。
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設疑激發興趣發展思維。
在教學中根據兒童好奇這一心理特點,設置一些疑問,多提一些富有啟發性、誘導性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使他們始終積極動腦思考問題,不斷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理解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2、運用對比激發興趣發展思維。
通過聯系對比,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五、抓好課堂練習進行培養。
1、緊扣大綱,注意練習的原則性。
也就是說在課堂練習設計中不能超過大綱的廣度和深度,要適應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特點,首先要在全局上做到胸有大綱,吃透教材。其次是要注意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與內容,不搞提前訓練。做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再次就是要注意學生的知識基礎,做到因材施教。
2、突出重點,注意練習的針對性。
同講課一樣,練習也要突出重點,要在知識的聯結點上動腦筋,在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的關鍵上下功夫。
3、循序漸進,注意練習的階段性。
學生接受和鞏固知識的過程是有階段性的,第一階段是理解知識、掌握概念,初步形成技能,練習的內容是最基本的。第二階段是鞏固知識技能,要注意以舊帶新,新舊呼應,形成系統,並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第三階段是應用知識技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第四階段是發展知識技能,練習內容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和思考性,難度也可以適當地增大一些。
4、互相聯系,注意練習的系統性。
練習的內容不能單獨、孤立地設計,而要考慮與前後知識的聯系,瞻前顧後,使學生新掌握的知識技能納入已掌握的知識技能的體系中去。
5、啟發思維,注意練習的發展性。
啟發學生思維,是練習中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既要注意同一思維的訓練,又要注意對比思維、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以達到養成良好思維習慣,開發智力的目的。
6、因材施教,注意練習的適應性。
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盡量做到優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中游跟得上,下游丟不了。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7、變換形式,注意練習的靈活性。
教師設計的課堂練習不能總是讓學生枯燥地抄抄寫寫,而應該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調動各種感官接受知識。
六、在分數教學中培養。
在小學分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是通過對概念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能夠正確地解答有關問題。
1、在操作中建立概念。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畫、量、看、想
E. 小學生認知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小學低段:
1、自我中心論:認為別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樣,認為世界是內以他容為中心。
2、思維的不可逆性:本階段兒童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思維運算。
3、思維具有刻板性:本階段學生尚未獲得物體守恆的概念。
4、思維的去集中化特徵:做鋪墊時傾向於運用一種標准或維度,例如:長的多,密的多,大的多。
小學高段:
1、思維具有一定彈性:能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體運算。
2、思維可逆性:思維開始去集中化,能處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進行一些互換的邏輯推理。
參考資料: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網路
F. 用小學生的思維怎麼做出這道題
01數學思維能力和左腦有關
數學思維能力屬於左腦功能范疇,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提升數學思維,需要強化左腦的功能。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右手做事情,做一些精細動作的練習,比如搭積木、樂高、系扣子、描紅等,都是強化左腦功能的方法。
最鍛煉左腦功能的練習是按口訣撥動算盤珠,當孩子按照口訣撥動算盤珠並且越來越熟練的時候,右手手指分別承擔著不同的精細功能,比如:選擇算盤珠,按壓或者挑起算盤珠等。這些動作又分別與大腦的計算相關聯。所以聯系簡單口訣的撥動算盤珠動作是可以訓練左腦功能,並提高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
02數學思維能力和觸覺有關
孩子們的感覺統合失調多數是因為觸覺的遲鈍或者敏感,當觸覺這個最大面積的感覺器官傳遞到大腦的信息出現偏差,孩子們的精細動作能力就會受到影響,這其中就包括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
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需要訓練觸覺功能,比如玩沙子、用冷熱水交替刺激孩子的身體、用大床單給孩子做滾筒、用帶刺小按摩球給孩子按摩等等。
03數學思維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有關
學好數學,需要計算,還要發現並利用邏輯規律進行推理。大家都知道,孩子小時候是形象思維能力占據主導地位,大腦運行依靠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所以更多的形象思維刺激,會給孩子更多的思維發展可能。
也就是說,在孩子小時候,帶他多認知世界上的事物,引導他對事物之間的規律進行思考,是豐富孩子認知水平的好方法。
這個認知最好是通過實物的觀察,而不是僅僅靠電視或電腦的傳播,因為孩子們對於實物的體驗是促使他們認知能力發展的有效方式。
04數學思維能力與身體運動有關
前面我們說到數學思維和精細動作的關系,那麼這個地方涉及的就是精細動作和大動作的關系。
當一個孩子的身體運動足夠,大動作發展靈活,肌肉有力量,那麼他的神經發育就更協調,神經元發育更充分,大小關節的靈活度更高。這就促使孩子精細動作發展也更給力,更能支持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
所以我們在帶孩子的時候,不要只強調學習和安靜坐著做事情的能力,不可忽略的還有孩子的運動帶來的身體功能。
比如帶孩子跑跑跳跳,跳繩、踢球、拍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運動。也可以給孩子報名學習跆拳道或者武術。
各種興趣班都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家長們要注意跟從孩子的興趣愛好來選擇,不要腦袋一熱,就拍板了,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那樣會傷害孩子自主性發展,使得他的思維能力發展受限。
G. 如何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哦
1、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能隨事物的變化而隨機應變的及時性,以及不過多地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如果缺乏思維靈活性,我們的思維就會更加傾向某種具體的方式和方法,很容易出現鑽牛角尖的情況,片面追求解決問題的模式化和程序化,長此以往造成思維出現惰性。
擅於從舊的模式和普遍制約條件中脫離出來,找到正確的方向;針對知識可以運用自如,善運用辯證思想來平衡事物之間的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懂得變通和調整思路等等,這些是思維靈活性養成的直接表現。
2、培養數學思維的嚴謹性
思維的嚴謹性是指考慮問題的嚴密、有據。要提高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必須嚴格要求,加強訓練。
落實到孩子學習生活中去,就是要求在學習新知識時從基本理念開始,做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條件下穩扎穩打,逐步深入,在這個相對來說緩慢的過程中養成思考問題周密的思維習慣,在進行論證推理時掌握足夠的理由作為依據;在練習試題時善於留心題干中的隱蔽條件,詳細答題,不吝嗇地寫出解題思路。
3、培養數學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深度和難度。相信大多數學生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有時候老師評講試卷,一聽錯題的解題過程很容易就懂了,恍然大悟自己居然犯了如此低級的錯誤,但一旦離開書本和老師就無法領會到解題方法和實質,實現獨立解題。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透過現象看數學的本質,掌握最基礎的數學概念,洞察數學對象之間的聯系,這是思維深刻與否的主要表現。
4、培養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對一個問題能從多方面考慮。具體表現為對一個事實能作多方面的解釋,對一個對象能用多種方式表達,對一個題目能想出各種不同的解法。在數學學習中,注重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拓廣解題思路,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5、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思維的批判性是指思維活動中善於嚴格地估計思維材料和精細地檢查思維過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善於從已有的答案和解題過程中提煉出自己想要的東西,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能一味盲從,要學會用批判性的思路去進行各種方式的反思和檢驗。就算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東西,也要謀改善,提出新的想法和見解。
H. 小學生思維特點,認知特點都有哪些
(一)感知、注意、記憶的特點。
小學生從籠統、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漸漸發展到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並能發現事物的主要特徵及事物各部分間的相互關系。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小學生的記憶最初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
(二)想像、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的想像從形象片斷、模糊向著越來越能正確、完整地反映現實的方向發展。低年級的小學生,想像具有模仿、簡單再現和直觀、具體的特點,到中高年級,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創造想像開始發展起來。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情感也逐漸變得更加穩定,豐富、深刻了。低年級小學生雖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到了小學高年級,他們的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道德情感也初步發展起來。
(四)意志的特點。
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都生長發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因為他們的自製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常是靠外部的壓力,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
(五)性格的特點。
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發展,自我評價的能力也不斷有所增長。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他們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師的評價來估計自己,而是能夠把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加以對照,獨立地做出評價。因而在小學階段進行有效的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I. 一年裡學生思維是以什麼思維為主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小學教學目標之一。下面學習啦我為大家整理了一年級學生思維的特點,通過這些特點來好好的培養教育一年級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年級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
小學兒童在學前期思維發展的基礎上,在新的生活條件下,小學兒童的思維有了進一步新的發展。心理學家朱智賢提出: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一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1) 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
(2) 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存在著明顯的關鍵年齡。(一般認為這個關鍵期在四年級(10~11歲)
(3) 小學兒童逐漸具備了人類思維的完整結構,但有待完善。
(4) 小學兒童的思維,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在向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平衡性。
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
「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是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想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朱智賢)
1、 小學時期是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兩種思維形式交錯發展的時期,主要是發展抽象邏輯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
小學生思維形式的這種過渡是思維發展過程中的質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形象思維的全部「消亡」。低年級小學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可以直接感知;中、高年紀的小學生才逐步學會區分概念中本質的東西和非本質的東西,主要和次要的東西,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同時離不開直接經驗和感性知識。
「即使是只要求兒童進行對抽象的數進行運算的項目,兒童往往會藉助只管的圖象來求解答;當解題遇到困難時,這種現象更為常見。」(心理學家劉范)
2、小學生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是思維發展過中的「飛躍」、「質變」。
這個轉折期一般認為在四年級(約10——11歲),如教育條件適當,這個關鍵年齡可以提前到三年級。林崇德運用橫斷法和縱向法,通過對小學生數學概括與運算能力發展的研究發現:在一般教育條件下,四年級兒童在數概括能力發展中,有顯著的變化,這是一個「關鍵年齡」。
3、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小學生逐步具備了人類思維的整體結構。
在思維結構發展中,抽象思維要經歷初步邏輯思維、經驗型邏輯思維階段、理論型思維(包括辨證思維)階段三個階段。
4、小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中,存在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既表現為個體發展的差異,也表現為思維對象的差異。例如,在算術教材的學習中,學生已達到較高層次的抽象水平,在歷史教材的學習中有停留在比較具體的表象水平,在學習分數和分數運算時,如果沒有具體事物的支持,學生還會感到很大的困難。
小學生思維的基本過程和相關能力的發展思維的基本過程是分析和綜合。思維的過程也稱思維操作,是對復雜的信息的加工過程,它以人們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具體化等,由此而派生出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過程和相應的能力。
J. 小學生的思維具體形象像抽象邏輯過度大概是幾年級
從孩子的生理發展來說小學生是由形象邏輯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直觀性教學是回一種傳統的教答學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對具體事物和現象的直接感知,促進其注意力的發展,刺激其思維過程,使其構成鮮明而確切的表象,從而達到理解教材內容、形成概念、掌握知識的目的。教師在出示直觀性教具前,常常進行必要的啟發,以引起學生的直觀動機,造成期待的情景,然後再出示直觀教具。這樣會利用直觀的手段,引起學生高度的注意,產生極大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運用直觀性時,必須考慮到怎樣由具體過渡到抽象,直觀手段在課的哪一階段上將不再是重要的,那時學生已經不應當把注意力放在直觀手段上。」因此我們可以把直觀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