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加強小學生數學語言方面的訓練
僅供參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只在低年級,而且在中高年級教學中,要發明條件讓學生說,加強對學生說的訓練。
現在多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題、幾何圖形的解題能力,這是對的,無可非議。但是用什麼手段來實現教學要求呢?不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教師講得過多,越到高年級,學生說話的機會越少,到了畢業班,只能是教師「滿堂灌」了。課堂里,教師講,學生聽,把課堂教學的「雙邊活 動」變成了「單相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同時,學生的作業負擔繁重,在課堂里做練習,放學後有時還得參與「基礎班」、「補課班」或「智力班」等,無非也是完成各種練習。畢業班可能還要加碼,參與課外的「提高班」,回家還要完成大量作業,「六。一」前夕我在區少年宮參與「五年級畢業咨詢」,一位五年級學生離開家長,走到我的桌前訴苦:「老師,我們的作業負擔太重了,每天作業都要做到很晚,有一次數學老師安排了一百零三道數學題,其中五十道是應用題!」這位教師「望生成龍」也夠狠的!象這種不向「四十分鍾」要質量,卻「堤內損失,堤外補」,練習題不加選擇,進行「題海戰術」,學生對數學課只能 望而生畏!
這種現象一定要改變,從學校內部來說,一定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1993課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認為數學課的教學方法也要改革,除了採用電化教學、直觀教學和實驗動手等手段外,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說的訓練,通過說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氣氛,培養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有計劃地對學生加強說話訓練好處很多,主要歸納為以下四點:
1.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確規定,要逐 步培養學生的「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資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和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身的思維過程,並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只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和公式的學習。在小學階段,由於年齡特點,學生學習數學概念 、性質、法則是個難點。在平時檢驗、考試中錯誤率較高。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實物、教具、電教演示或實際事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所學的概念、性質、法則含義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多講,理解其意。我們要防止死記硬背,但並不是說不記不背,對有些概念、公式,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學以至用。又通過設計的各種練習,學生便會切實掌握這局部基礎知識。
3.有利於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當然語文學科對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不能說因為數學教學大綱中沒有這個要求,而沒有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責任。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我們各科教師都應從培養「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認識問題,有責任「教書育人」,培養學生社會所需的各種能力,包括口頭 表達能力。假如說語文學科,要求學生口頭表達的內容更形象、生動的話,那麼數學學科要求學生說話更准確、精練。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語言,需要准確無誤,並且邏輯性強,有時需當機立斷的敏捷性,所以數學教師根據教材有計劃地並嚴格訓練學生說話,有利於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4.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 課應該盡量地充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10以內、20以內和後面的100以內(整數)加減法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發明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游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定有利於提高教學。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就是數學思維的載體,數學教學活動其實就是數學思維活動。因此教師應當把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相結合起來,因為它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也不可能速成,只有靠教師更新觀念,把教會學生學習數學語言變成學生學會學習數學語言,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數學語言的能力,這將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於教師的教學。
關鍵詞:
豐富生活;加強交流;靈活訓練;學習興趣
小學生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裡,要讓小學生充分地掌握好數學語言,是教師教學指導的難點,我們將怎樣解決這一難題呢?
1、豐富生活,指導學生獲取數學語言素材
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家斯蒂芬·茨威格先生說過「生活變成了算術,不斷地加呀,乘呀,算來算去,算了又算,數學和題目沒完沒了,像一個大漩渦。這個大漩渦把人的最後一點家當也都席捲而去,吸入那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深淵……」可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多方面的難題,要解決這一難題,老師就必須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獲取大量的數學語言材料,指導學生學習數學語言從內容入手。
1.1、開展模仿活動
教師的數學語言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數學語言要准確、要簡明扼要、條例清晰、前後連貫、邏輯性強。為豐富學生的生活,老師可根據數學語言的訓練要求,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讓學生模仿老師的數學語言。因為小學生具有相當強的模仿能力。比如在進行用簡便方法計算教學的時候,老師在黑板上舉出實例:16×125=?
可先把16分解4×4,16分解2×8,再運用乘法結合律得出以下計算方法:
4×(4×125) 2×(8×125)
=4×500 =2×1000
=2000 =2000
通過講述後,便請學生上講台來復述這種算理,並出幾道類似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說,如:12×125=? 24×125=? 32×125=?等學生說完這些題目的算理之後,接著再問,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嗎?這既讓學生鞏固這種算理,又再次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轉為學生講,老師聽的教學方法,不僅學習氛圍輕松愉快,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出乘法分配律。老師又再一次講述實例:16×125=?可以把16分解成10+6和把16分解成8+8,那麼將得到以下計算方法:
16×12 16×125
=(10+6)×125 =(8+8)×125
=10×125+6×125 =8×125+8×125
=1250+750=2000 =1000+1000=2000
再讓學生上講台來復述這種算理,並用這種算理解決以下例題: 18×125=? 28×125=? 48×125=?通過這樣的練習,不僅使學生的數學語言得以鍛煉,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
1.2、開展閱讀活動
一般情況下,書看得越多的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越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開展閱讀活動,點名讓學生閱讀,待學生讀完後便提問:通過閱讀,你能找到解決這個題目的條件嗎?這不僅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比如:把32個練習本平均分給8個同學,每人得幾個?可先讓學生閱讀題目,再讓他找出解決題目的關鍵是什麼?通過閱讀學生就會知道,總共有32個練習本,要平均分給8個同學,這又可以讓學生回顧平均分的定義,從而讓學生知道最後分出來的結果是——大家一樣多。
1.3、觀察圖片、看視頻
當學生對某些題材缺乏細致了解時,可指導學生看圖片、看視頻。比如:讓學生學習測量線段的長度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可在學校遠教室給學生看圖片,看完之後進行提問:要知道線段有多長?需要什麼工具?(尺子)學生看了之後思維便得以拓展,再讓學生看用尺子測量線段長度的視頻過程,待看完之後,又提問,測量線段長度的時候的注意事項是什麼?這時學生便得到了數學語言訓練的素材。隨後老師小結: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要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准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對著幾物體就長幾厘米。之後讓學生齊讀小結的內容,讓學生牢記。
1.4、創設情境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能夠達到學習的目的,老師可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用口描述。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可讓學生拿出課前沿棱剪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再展開平鋪在課桌上,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幾個面?比一比每個面的大小,看看發現什麼?然後說說如何計算表面積?怎樣算比較簡便?再讓學生表述出來,這一系列的問題全部在學生的操作活動中解決.這樣的操作活動,不但使學生深刻的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又使學生的智力活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體現.
2、加強交流,讓學生打好學習數學語言的基礎
理論研究和實踐證明,從想到說,從寫到說是訓練學生數學語言的有效訓練途徑,說是內部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的橋梁,想得清楚,說得就清楚,寫出來就明白.
2.1、課堂討論
由於教學設備簡陋或者沒有,課室只有黑板和粉筆,所以某些老師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很單調,依然以「滿堂灌,填鴨式」的方式進行教書育人,如何打破固有的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樂趣中學習,在競爭中成長,這是圍繞老師的一個煩惱問題。《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老師是數學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手、眼、腦並用,引導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會學習。我喜歡與學生在課堂上玩游戲,喜歡引個問題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小組之間進行辯論,得出結論,學生對知識點印象深刻了,記住了,那麼我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下面看兩個例子:
0.8小時=(? )分鍾 720秒=( ? )分鍾
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同桌討論和小組討論相結合,討論後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敘述。小時與分鍾之間的進律師多少?分鍾和秒的進律是多少?大單位化小單位用什麼法,小單位化大單位用什麼法?學生通過交流可以知道小時與分鍾之間、分與秒之間的進律都是60,大單位化小單位用乘法,而小單位化大單位則用除法。都是乘以或者除以兩個單位之間的進律。這樣討論的結果有利於學生很快地就能將此類題目解決,0.8小時=0.8×60=48(分鍾)。720秒=720÷60=12(分鍾)。通過討論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在討論中,學生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會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和靈活地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於主動學習的狀態,同時也增加了課堂教學密度,這樣一來便給學生訓練數學語言提供了科學的素材。
2.2、教育無小事,溝通在每一刻
只要你帶著愛心走進教室,只要你用欣賞的眼光面對孩子,你和學生,學生和你就沒有了距離感。
2.3、課堂教學的過程,既是知識習得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讓師生的情感在課堂上達到真正的交融,哪怕是一個手勢,一個表情。
2.4、鼓勵和表揚
這一環節上相當重要的,當學生有進步時,老師應該及時加以表揚,當學生成績有所下滑時,老師也應及時鼓勵,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知道原來老師還在關注我的,於是和老師之間就沒有了了距離,有什麼不懂的或疑問的都會主動的找老師,這樣又給學生提供了模仿老師數學語言的機會,對於學生學習數學語言的能力有所幫助。
3、靈活訓練,讓學生表達自己想表達的內容
學生在平常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素材,產生了說、寫的慾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努力為學生提供傾吐、表達的機會,給學生開辟用武之地。如:老師上完課後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結。因為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小學生的表達能力雖然有限,但是,只要老師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
比如:在教學乘法交換律這一知識點小結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問,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對乘法交換律有何了解?這時學生就會在思索後給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乘法交換律就是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積不變,有的說,乘法交換律和加法交換律是同樣的道理,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它們的和與積都不變,有的又說,加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乘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有的又說,a×b=b×a可以改寫成a·b= b·a,還可省略中間那一點,ab=ba。由於舉手錶達自己想法的人多了,連那些平常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後進生在聽力別人的表述之後也紛紛舉手錶述自己的觀點,雖然所表述的內容和其他同學的相差無幾,但不僅鞏固了加法交換律的知識點,而且還加深了對乘法交換律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讓學生自己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這種訓練,使得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使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4、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數學語言有極大的幫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且持久的動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克服和解決學生學習數學語言的難題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他們說的興趣,讓他們留心周圍的事物,樂於口頭表達,增強他們說的自信心,讓他們能說出所見所聞、感受和想像。
對豐富多彩的活動充滿興趣,這是小學生共同的天性,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利用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從學生的活動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知識點時可以這樣導入。利用多媒體出示下面這幅圖,讓學生觀察。
學生通過觀察就可以發現,圖中兩個人的身高差距太大了,這時候老師就轉移話題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圖中這兩個人的衣服漂亮嗎?學生肯定都說漂亮,老師接著又說,那接下來我們讓小的那個人穿大的那個人的衣服,大的那個人穿小的那個人的衣服好嗎?學生觀察了一下肯定都笑了,都覺得這怎麼可能。於是老師又接著說,為什麼不可能呀?學生說,高的那個人的衣服太大了,小的那個人穿不上,小的那個人的衣服又太小了,大的那個人根本就沒法穿。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把話題轉移到教學內容上來:像這樣日常生活中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每個同學都應該善於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 「個子大」和「胖」 實際上就是體積大。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體積和體積單位」,相信通過學習大家會理解的更清楚。這樣的導入既能很快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提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數學語言表達,從而使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得以提高。
㈡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訓練
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語言訓練
《語文課程標准》科學地闡明了培養學生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學語文的特殊任務,是其他任何學科也代替不了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質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通過訓練,全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葉聖陶先生曾經講過:「什麼是訓練呢?就是要使學生學的東西變成他們自己的東西。」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老先生在這里講的不是廣義上的訓練,而是有關於語文教學方面的「訓練」,語文的核心問題是語言,語文訓練歸根結蒂就是語言訓練。語言是工具,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何把語言這個工具變成自己手裡的工具,唯一的途徑也就是訓練。
學生是語言文字訓練的主體。縱觀當前的課堂教學實踐,在課改理念的引領下,教師的語言訓練意識比較強,但對怎樣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還不得要領,具體體現在:課內不訓練,課外訓練,訓練缺乏過程,訓練形式化。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精心挖掘語文因素,認真分析課文的語文因素,採用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的語言訓練。
《晏子使楚》
師:晏子「故意笑了笑」這種笑是一種什麼樣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師:還可以大膽地想像,晏子的表情會是什麼樣的笑?
生:(模仿笑)
師:什麼笑?
生:笑裡藏刀的笑。
生:晏子這個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讀)
師:還有嗎?
生:有點譏笑、嘲笑。(嘲笑地讀)
師:剛才有同學說笑裡藏刀,我覺得,楚王那個冷笑,那裡面才可以說是藏了刀。晏子,他笑里究竟藏的是什麼?
生:智慧……
師:那叫智慧。哎!就是這故意地笑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瀟灑。請同學們按自己的體會好好的朗讀。
師:你們的朗讀告訴我們,就是這笑一笑,我們就能想像晏子的脾氣、性格、骨氣。讓我們再次為晏子的這種智慧喝彩!
……
一、朗讀積累訓練
著名特級教師沈大安說:「一個語言片斷被確定為訓練點,呈現在學生面前,那是因為意思不易明白需要細加研究,或是寫法對學生有可借鑒之處值得反復品味。無論哪一種情況,都需要多讀。掌握閱讀方法,積累語言材料,陶冶思想情操,三者的交匯點便是讀,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讀」會讀、讀懂,既是閱讀教學的目標,又是進行語言訓練的手段。 課堂上要擠出時間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喜歡的速度去讀。精彩的片斷,嘗試讓學生去積累,並時常加以鞏固使學生掌握語言規律並內化語言。
二、語句比較訓練
詞語和句子是組成語言大廈的基礎材料,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關鍵詞句表達出來的。課文中有些詞句,特別是那些表現文章中心、表達情感的精妙傳神的詞句,往往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我們只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比較和細細品味,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升華。
三、語言表達訓練
利用教材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很有效的辦法。小學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提供了較廣泛的內容和多種形式。在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表達實踐。根據每篇課文的內容讓學生圍繞一個中心寫一段話。讓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精品語言」的感受和模仿,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逐步走向個性化。此外,將口語訓練貫穿於每一節語文中,還可以培養他們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優化口語交際教學,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中發展個性化語言。
㈢ 孩子戴上助聽器後如何進行語言訓練
一、保護聾兒大聲說話的慾望: 得到康復的聾兒,雖然能較清楚地讀出字音,較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但由於聽力的局限,在一些字詞的發音上,仍有咬字不清,語調不準的情況;在對字詞的運 用上也有詞不達意,亂用,錯用詞語的情況。在這個時候,他們有可能會受到社會上一些不明真情的人的嘲弄,聽到一些人的學舌聲。雖然,並無惡意,但對於自尊心極強的聾兒來說,是不可忍受的,他們常會用沉沒來代替辯解和爭論。在以後的日子中,他們常常會拒絕與陌生人交往,或吱吱唔唔,不敢大聲說話,有的乾脆在人多的時候緘口不言。時間一長,老師、父母多年來的心血就會付之東流。 因此,要使聾兒回歸主流,必須鼓勵聾兒大膽說話,必須保護聾兒大聲說話的慾望,讓他們願意開口大聲說話,自願自覺同人交往,這是使他們語言得到發展的基礎。 二、培養聾兒主動聆聽的習慣: 聾兒另一個不能適應主流社會的原因是,他們沒有主動聆聽世界的習慣。 聾兒通過幾年的康復,的確學會了不少聽的技能,他們能輕易辨別聲音的有無、聲音的方向、聲音的大小。然而,對於辨別語氣、理解語言的內容卻無從下手。聽覺的辨別能力是要通過訓練才能形成和提高的。因此,首先要訓練聾兒辨別聲音的內容,教會聾兒主動去聆聽。要在聾兒不至於不在意時,叫他們的名字,訓練他們隨 時隨地運用聽覺的習慣。因為,許多聾兒在游戲、做事時,常無意是識地「關閉」自己的聽覺,當你在他旁邊同他說話時,他並不意識到是在同自己說話,因此並沒有在意去聽。他們費用費用非要在一本正經的談話環境,才會用心去聽,只有這時,他們的聽覺才是蘇醒的。然而,正常人並不只在正式環境中才進行對話,他們隨 時隨地進行著對話。因此,我們必須隨時隨地喚醒聾兒的聽覺,訓練他們在眾多的聲音中突破各鍾干擾,獲得自己需要的聲音的能力。有了這樣的能力,聾兒才能自覺去聆聽身邊發生的一切,聆聽世界上一切美好的聲響。 三、引導聾兒找到獲得發展語言的途徑: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的責任不在與教,而在於教學生學。」不論你給聾兒多少知識,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中並不只在正式環境中才進行對話,他們隨時 隨地進行著對話。因此,我們必須隨時隨地喚醒聾兒的聽覺,訓練他們在眾多的聲音中突破各鍾干擾,獲得自己需要的聲音的能力。有了這樣的能力,聾兒才能自覺去聆聽身邊發生的一切,聆聽世界上一切美好的聲響。 四、引導聾兒找到獲得發展語言的途徑: 那些知識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引導聾兒找到自覺獲得知識的途徑,那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歇的。在當今社會,大量的信息來自於書報`廣 播`電視等各種途徑。因此,要盡量為聾兒提供適合於他們的閱讀環境,引導他們自覺的獲得知識,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引導他們通過主動於正常人交往,出牆 報,開晨會,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和各種讀書`讀報比賽,觀看電影` 電視,背誦優美詞句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獲得知識,積累語言。 五、提高聾兒駑駕語言的能力: 在多方面獲得大量知識後,要及時創設情景,激發聾兒抒發內心的情感。讓聾兒將生活體驗,通過學到的知識,積累的句式表達出來。使聾兒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學會運用這些語句,從而真正提高聾兒駑駕語言的能力。 聾兒有了大聲說話的慾望,養成主動聆聽的習慣,找到了自覺獲得發展語言的途徑,提高了駑駕語言的能力,才能真正回歸主流,成為主流社會的一員。
㈣ 該如何對小學生進行英語培訓(越快越好,謝謝)
我覺得這方面的工作 口語水平一定要好, 多跟他們用英語對話,練習口語就好。
㈤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一直是國內外教師努力方向。我校也一直致力於小學生口頭表達教學法的研究,積極指導教師進行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研究。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成果,現制定黃梅一小語言表達能力培訓要求及具體實施辦法,其內容如下: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語言表達能力。
1、創造環境及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善於語言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師要放下原有的師道的架子,熱愛學生,堅持教學民主,在課內創設一個寬松、和諧、充滿信任的氛圍,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口頭表達的心理自由,無拘束地參與,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在培養學生用口頭表達過程中,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說法,允許沒說好再說,允許說長句子、短句子或字、詞,建議上課前讓學生口頭表達3分鍾:(1)新聞介紹;(2)專題講述。這樣在輕松和諧積極的氣氛中各自表達著、討論著,以培養他們不畏權威的勇氣,喜愛表達的習慣,勇於研討的熱情。
2、由課內拓展到實際生活當中,靈活運用語言表達的方法。
根據研究的途徑和方法及活動安排,按照各科教學互相滲透。教學改革要整體考慮,任課教師利用擔任班主任兼思想品德課的有利條件,將口頭表達訓練與思想品德課、班隊活動課緊密結合起來,並讓學生在課外更廣闊的課堂上經常鍛煉。
除此之外,還要放手讓班幹部獨立組織一些活動,如組織「三分鍾故事會」、「一分鍾新聞報告會」以及讀書討論會、各種評議等,促使同學們在七嘴八舌的議論中,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以增長才幹,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二、明確整體要求,落實培訓計劃。
1、習慣訓練和能力訓練
培養學生在讀中講、講中練、練中得,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把訓練內容分為習慣訓練和能力訓練兩大部分。習慣訓練是口頭表達者的姿態,說話要有禮貌,會說普通話等。其中表達者的姿態,就規定了說話者的站、坐態勢,手腳擺相,眼睛有表情地直觀等。能力訓練是指思維內容和語言技巧的訓練,這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加強這方面的培養,是口頭表達訓練的重點。
2、訓練目標:
總體目標:努力使學生達到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表達、交流,並逐漸養成良好的普通話交流習慣。
各階段訓練目標:
第一學期:能夠用一句話到幾句話來表達自己想要說的內容,聲音清楚,全班人聽得清。
第二學期:能說一段話或幾段話,口述一件簡單的事,內容具體,條理清楚,詞句通順,語言適度。
第三學期:能說幾段連貫的話,完整地表達出一件事,並做到中心突出,能在討論會上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有表情,有創見力。
第四學期:能有中心,有條理地口頭表達見聞,在討論會上能抓住中心表達自己的意見,表達的內容、語氣、表現互相協調。
每個學期都把上述要求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之中,經過扎實的訓練,苦練出口才,到小學畢業時,能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具備基本的語言交流能力。
3、訓練形式
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我們用「看、聽、讀、演」法進行訓練。
看:可隨時利用直觀物體和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想像,再用口頭表達出來。
聽:可幫助學生選擇一些文明禮貌,誠實勇敢,勤奮好學的故事講和聽。
讀:閱讀是訓練學生口頭表達的重要渠道,教師應憑借教材優勢,幫助學生豐富詞彙,積累語言,增強語感,逐步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教師指定一些音韻和諧、琅琅上口課文,讓學生反復朗讀,讀出韻味,讀出情趣,讀出美感,進而形成准確、流暢的說話習慣。
演:生活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生活就是鮮活的教材。教師模擬生活實際,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的演練,能將語文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表演、游戲競賽之中,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口頭表達的訓練。通過演練,既可鼓勵學生展開想像,又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了語言學習環境,拓寬語言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空間里學習語言,使用語言,能有效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設成功的機會,樹立成功的意識。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明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生的學習性情大部分來源於成功的體驗,反反復復的成功體驗是小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志和力量。因此,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具有強烈的成功願望,應不斷給每一位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多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更強烈、更生動的學習願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不僅是讓學生體驗激勵其知識的探索的創新及樹立成功的意識。學校將充分利用推普活動周,及舉辦一系列的活動,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愉悅。
㈥ 如何選擇語言訓練點
推薦參考...有點長:
從語文課程的性質來看語文教學重在進行語言訓練
學生對語言的掌握情況也是衡量課堂實效性的重要標准。可是,如今的語文課堂似乎變了味了。語文課不是進行語言本身的推敲、揣摩和品位,而是圍繞文本內容,外加了大量的補充性學習材料,加以多媒體的狂轟濫炸,或者過度的渲染和張揚人文性。如在上《太陽》時,不去推敲文中關鍵語句,用大量的視頻來介紹太陽特點和人類的關系;上《三顧茅廬》時,不讓學生熟讀課文,竟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看視頻三顧茅廬來了解課文內容;教《地震中父與子》正文草草帶過,卻擴展到朱自清的《背影》及其他關於父愛的文章。一節語文課儼然成了科普宣傳課、歷史課和思品課了。這些設計者們認為熱熱鬧鬧或者別出心裁的課堂就是語文課了,這是由於他們對語文課程缺少本質的認識造成。這樣的課上學生們除了感官的享受以及思想的進步外,對於學生的語言是毫無幫助的。語文課要熱鬧沒有錯,語文課要別出心裁,也沒有錯,但是,所有的設計都不應該脫離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與訓練。否則,語文課堂就不是語文課了。學生們所用的文本,作為語言的載體,又是前人精挑細選的篇章,其規范性毋庸置疑,對學生學習語言及進行語言訓練有很高的利用價值的,它又是創作者情感的符號,字里行間總能讀出點情味。我認為真正的語文課,無需靠大量補充性學習材料和多媒體的狂轟濫炸及過度的渲染和張揚人文性,應該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通過深入學習文本,掌握知識點,習得語言的方法,獲得情感的體驗。下面我就結合實際教學談談如何從文本中尋找語言訓練點。
一、抓住關鍵字詞進行語言訓練
在語文課堂上要讓學生的嘴巴動起來,應該要從文章的中的關鍵詞入手。緊緊圍繞關鍵詞進行精心的設計,一定能夠喚起學生的說話的慾望,達到課堂語言訓練的目的。
1、在詩歌教學中抓住關鍵字
詩歌是字字含意境,字字露真情。因此,在教學詩歌時,深入字面意思,再現詩人的創作時的情境,感悟字里透出的感情顯得特別的重要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圍繞一個「憶」字展開,每句詩中都有一個關鍵的字「獨、逢、遙、少」,詩人因「獨」常常有客居他鄉的寂寞,因「逢」佳節而倍生思鄉情懷,因離家「遙」而想起了兄弟們登高望遠,卻又因此又有「少」一人的惆悵。這四個字的感悟對於突破詩歌的理解,感受作者的客居他鄉復雜的情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就這么問學生:「獨」字什麼意思?「獨」字讓你想到的作者此時怎樣的處境?這樣的問題,容易打開學生們想像的翅膀,他們應該會聯系自己生活中經歷父母外出時單獨一人在家的情景來。然後教師再讓學生閉上你們的眼睛心裡不停地默念著「獨」字,想著自己只有一個人,(過一會)請各位同學睜開眼睛,心理什麼滋味,誰來說說?這么一問學生們積極踴躍的發言起來「我感到了十分地孤獨」「我會不停的想家人」「我看到周圍寂靜的很,有話沒地方說」等,他們都能說出自己對「獨」字獨特的體驗,我想這些小孩們在生活中也確實體驗過單獨在家孤單的感覺。對於「逢、遙、少」也一樣的,只要設計好,每個字都可能引起學生語言的慾望的。
2、在說明文中抓關鍵詞
在以往的聽其他老師上課的過程中,說明文往往容易上成科普文。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很多老師沒有深入的理解和挖掘文本,就採用了大量的輔助材料,以求達到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這種現象重知識點輕語言訓練,就是造成把語文課上成科普課的原因。《太陽》一課中,文章在說明太陽的特點時,用了較多的數字來說明,因此,讓學生感悟這些數字顯得特別的重要了。可是很多老師卻忽略了這點,學生能找到關鍵的數字,就很高興地急於直接從數字中總結出太陽遠、大、熱三個特點,然後再外加視頻加以輔助理解,以至於偏離了語文課的性質了。我想如果深入挖掘這些數字,讓學生深刻體會體驗這些數字更有語文味點,比如:同學們看到「3500年」你們的第一感受是什麼?告訴我。「震撼」「難以想像」。你們為什麼會第一時間想到這些詞?有什麼想說的話盡管說出來。學生們自然也會聯系人的生命,人類的歷史來談自己的的這種感受。如:「一個人只能活多久啊,要走多少代啊?」「人類歷史才多久啊?」等等。經過這樣一問,學生一聯系實際,就更能體會到了太陽離我們的遠。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有了說的訓練,又深刻的認識了數字說明的妙用。因此,說明文中,也應該能夠用抓關鍵詞來體會。
1、在記敘文中抓住關鍵詞
在記敘文中,有時候一個詞往往能將整篇文章串聯起來,創造學生的語言運用的平台。《一個村莊的故事》中,村莊原先是很美麗的,可是由於斧頭的出現一切都改變了。因此,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應緊緊抓住「斧頭」進行教學設計:自由讀文,然後說說斧頭造就了什麼?別看這么一問,後面的答案是一個比一個精彩。他們將課文的語言充分的利用了起來,從斧頭造就了應有盡有的傢具和人類美好的生活,到裸露的土地和災難。這樣,既抓住了文本的意思,讓學生有所感悟,又能讓學生將文中學的語言得以運用。
二、填補空白的文本進行語言訓練
課文中常常有空白之處,這些空白可能是作者特意不寫某些內容或寫得簡略。這類空白在文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如課文《燕子專列》貝蒂如何尋找小燕子,做者只是簡略的寫了下;《給予樹》中只用只言片語提到那個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花鍾》第一段中被省略號省略的部分;《小攝影師》故事結尾處的空白等等。這些文中的空白都可以利用起來以喚起學生語言的慾望。下面我就結合實際的例子來談談利用文本空白來進行語言訓練。
1、文章中的空白的語言訓練
在教學《燕子專列》中我通過讓學生想像貝蒂貝蒂救護那十幾只燕子時的情景,學生們充分的想像力,想到了貝蒂在各種場合,各種艱難環境中救護小燕子的經過。如 「雪花紛飛,貝蒂艱難的走著,寒風吹得她難以睜開雙眼,但是她仍然找尋著。」「貝蒂每走一步,都留下很深的腳印,雖然她穿著厚厚的棉襖,可是寒意還是陣陣襲來,但是她依然在田野里找著。」「整整一個下午,貝蒂都沒停止過她的腳步。」不同的語言道出相同的意思。這些語言同時都在表達著貝蒂這個小女孩對小燕子的關愛。這個空白的填補既喚起了學生語言慾望,也突破了難點,使學生體驗到貝蒂對小燕子的愛護。在教學《給予樹》一文時,我是這么填補文本的空白的:那個想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小女孩?此時此刻她在想什麼?她在說什麼?學生們依然踴躍的用各自的語言說出了那個身世可憐又渴望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這個空白的填補同樣既喚起了學生語言慾望,也突破了難點,使學生體驗到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2、文章結尾處空白的語言訓練
《小攝影師》一文,文章開頭寫到小攝影師的目的是給高爾基照張相片,可是文章結尾只提到小男孩上了一輛電車去拿膠卷了,其他的並沒介紹了。不完整的故事情節,需要我們的學生用他們的語言把它補充完整。因此,當問及「小男孩會回來嗎?他後來又是怎麼給高爾基照相的?照完相他又做了什麼?」時,學生們一個個搶著舉起手來,都能用自己的語言娓娓道來,甚至有的也能用上課文的語言。這里不僅僅是他們的語言慾望被喚起,更是他們靈活運用課文語言的時候。再如《風箏》一文,文中的沒有提到孩子們到底有沒找到「幸福鳥」,以及他們後來的事情。因此同樣可以這樣設計:他們有沒找到他們的「幸福鳥」?他們在哪裡找到的?後來他們又做了什麼?我在設計完這個後讓他們回去續寫,結果發現效果不錯。他們語言的慾望完全被喚起了,一張張小作文交了上來,還學會了運用心情的詞了。
三、創造性的改寫進行語言訓練
只要不與文章表達的文意相悖,我想可以大膽的鼓勵學生進行改寫文章。《一個村莊的故事》作者表達的是要保護樹木這樣一個環保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有學生就說得很好,如果小村莊的人在砍一棵樹的時候也不忘種上一棵樹,那小村莊的災難應該可以避免啊。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這么改寫小村莊的故事:他們在砍一棵樹時為什麼要種上一棵樹?怎麼種?在洪水來的時候,生長在小村莊的樹木們又如何和洪水搏鬥的?後來的小村莊又怎樣?我想這樣的設計不但沒有與文章要表達的意圖相反,反而學生更能深刻體會樹木們在洪災中的作用,深刻體會環保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的語言來說又是一次積累。
四、利用課文插圖進行語言訓練
我們的教材圖文並茂,有許多的課文都生動美麗的圖。這些圖片的可以喚起學生語言的慾望。如三年級下冊《燕子》一文,一片課文共兩頁,圖文對半開,可想而知此圖在本課的重要性。在教學燕子這課時,我先讓學生認真的觀察圖,並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上的內容。這么優美的圖,學生們一個個都積極的舉手發言,暢所欲言。然後那些優美的語句也就從他們嘴裡迸發出來了。如「我看到一棵棵的柳樹在微風搖擺著身子,又好像是少女的秀發,美麗極了。」「我看到了有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有的燕子飛累了停在電線上。」「我看到了花兒探出了頭,小草爭著開放。」這不正是利用課文的插圖喚起學生語言的慾望嗎?再比如三年級下學期《可貴的沉默》一文中那兩幅截然不同的圖,那兩幅圖足以喚起他們表達的慾望了。
綜上所述,要想在課堂上喚起學生語言的慾望,完全可以利用好文本,從文本中找出切入點,配合以精心的設計。
㈦ 如何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
針對智障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語言訓練是幫助智障兒童語言訓練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智障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 一、立足課堂教學,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 智障兒童一般指大腦受損而智力發展障礙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比同齡兒童低,且發展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存在語言不同程度的缺失,並且大部分不善言談。為了使他們今後能融入社會,在課堂教學中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就是顯得十分重要,語言是思維的最高表現形式,同時語言表達又能促進思維縱深發展,增加分析能力,在教材中設有「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想」是思維的過程,「說」是語言表達的能力,不僅要讓學生想得清楚,更要學生說得明白,智障學生因語言障礙往往不願說,以至越學越難學,嚴重影響智力補償、智力發展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上應該嚴格把好語言關,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同時教師及時發現智障兒童在語言方面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表揚,讓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中積極的學習語言。 1、從拼音入手,矯正口型,使之准確發音。智障兒童聽音區分能力差,語言器官存在缺陷,影響發音的准確性,很難區分相近的音節。教師經常循循誘導,採取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矯正口型、協調運動。 2、運用有字到詞,再擴句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儲存詞語,學說簡單完整的話。教學生認識字,在組成詞,最後引導形成據的概念。如:瓜——西瓜——西瓜是水果。有看圖學文到簡單的句子組成課文,有計劃的安排學生從讀到寫,最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加以理解,讓學生學說一句或幾句完整的話。教學中,教師在發音、用語、語調和表情等方面做到標准,起表率作用。講話簡單明了,速度緩慢,盡量做一字一句,一言一語,反復多次,不厭其煩,讓學生聽清聽懂。在聽懂的基礎上,讓他們反復練習。同時,充分利用語言訓練進行情境教學,引導觀察,啟發思維鼓勵他們大膽地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 3、根據智障兒童語言發展的差異,採用個別輔導法。對於語言發展較慢的學生,必要時進行強化訓練,目的是使他們聽懂一句話,模仿一句話,能清楚一句話的意思。對於語言發展較快的學生,鼓勵他們寫日記,擁擠巨簡單的話說清楚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件小事,教師面批後,讓他們反復地讀,在讀的過程中接觸和理解簡單的句法。 二、充分發揮課余活動的輔助作用,在娛樂中滲透語言 智障兒童喜歡唱歌、跳舞、做游戲等課余活動,特別是老師能參加他們的活動興趣更高,在活動中顯得比較活潑開朗,此刻的思維比較活躍,是發展語言的良機。把握好這種時機,帶著他們講小故事,鼓勵他們大膽地表演兒歌。跳舞的時候,要求邊跳邊唱。做游戲的時候,要求邊玩邊背歌謠。如:游戲「大家來唱歌」中,老師問「什麼唱歌嘰嘰嘰?」一名學生回答:「小雞唱歌嘰嘰嘰。」這樣,在幫助學生認識動物時,既鍛煉了他們的反應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語言。開展活動後,又引導他們說一說:今天,我們做了什麼游戲?玩得怎麼樣? 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活躍了課余活動,擴大了學生的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交往能力,豐富了兒童的詞彙,發展了他們的語言。 三、結合社會大課堂的環境教育作用,鞏固智障兒童的語言訓練 智障兒童的語言要與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知,聽、觸、嘗聞等,獲得周圍一切語言發展的基礎,從而提高智障兒童的認知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習加深豐富智障兒童的語言。最初,兒童是在家庭的語言環境下學習說話的,有些智障兒童在家庭得不到良好的語言刺激,說話受不到鼓勵。通過座談,召開家長會對家長講明互相配合、互相依靠的重要性,經常與家長分析其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要求家長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典範,多與孩子進行交談,給孩子講故事,耐心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培養他們聽與說的能力。 另外,創造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智障兒童的語言。如:春天到了,帶學生到校園花草基地進行實踐——拔草、播撒種子、除蟲害、澆水,讓智障兒童親自動手實踐,從中得到豐富的印象,談談自己的實踐過程,自己的感受。讓智障兒童與正常兒童、社會接觸。如:帶領他們去參加學校組織的放風箏、運動會等活動。充分利用課余活動時間,與年齡接近的班級進行游戲與聯誼會,讓他們與本校的聾生一起娛樂,然後,用簡單的一句話或幾句話講述活動以及活動中大家的表現。有意地讓他們將某種信息傳達給家長、老師、同學。交代家長利用休息時間,帶他們去超市買一些簡單的生活日用品。利用節假日,走親訪友,進行與客人打招呼,進行交談、溝通。通過這些交往活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聽話和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訓練了他們的語言。 實踐證明: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課余活動以及環境教學,幫助智障兒童突破語言關,是智障兒童融入社會關鍵的一個台階。
㈧ 適合自閉症兒童語言訓練的互動游戲有哪些
一、認識朋友與來人際關系源培養
設計認識同學的活動,引導小朋友彼此溝通、接觸,使他們互相接納,促進交往。因此,各種簡單活動都要求孤獨症兒童記住彼此稱呼,熟悉彼此的名字。
一 訓練目標:
1、通過游戲認識小朋友的姓名。
2、通過游戲師生、學生之間互動,促進交往。
3、通過游戲活動,促使每個學生參與。
4、提供成功機會,快樂享受,培養樂於交往的興趣。
5、活動中發展語言。
二 活動設計:
①傳球游戲
1、訓練准備:教師准備幾個皮球或沙包。
2、活動步驟:
(1)學生圍成圓圈。先將皮球逐個依序向右傳。每當球傳到誰,誰就主動報出自己姓名,傳回第一位學生。
(2)其次,球繼續向右傳,傳球者叫出右邊接球者姓名,也可以同樣方法向左傳。
(3)拿到球後,自由將球傳給自己已認識的同學,傳球時要叫對方的名字。
(4)彼此交換位置,繼續游戲。可以邊唱邊做傳球動作。
㈨ 小語種語言培訓可以考級嗎
肯定可以考。你培訓完了自己交錢去考就行。一般在各個高校有報名點。
我建議葡萄牙語。
首先,英語就算了,學的人太多了,而且我相信你自己都懂的不少了,沒必要專門再學。
其次,羅曼語族裡面的法、意、西、葡、羅馬尼亞語 這五種,隨便學一門即可, 法語學的人太多,而且只能去非洲賺錢吧(留學法國的除外,在中國賺錢的除外,有本事去其他地方的除外),義大利語呢,義大利在中國的企業太少了,而且這幾年學的人太多了;西班牙語,這個可以考慮學,不過學的人也非常多;羅馬尼亞比較落後而且和我過經貿聯系沒那麼密切,你學了估計工作也難找。那麼就剩下葡萄牙語了,需求多,而且學的人少,強烈推薦。
再次,日語 可以考慮學,畢竟日本在中國有很多企業。上海,北京,大連等地你可以去找工作。
再再次,韓語呢,這個可以學點,看韓劇用。不過要用來找工作就算了。
再再再次,東南亞地區的語言呢,英語就足夠了,用不著刻意去學越南語,緬甸語等等。
再再再再次,阿拉伯語這個也推薦學習,石油國家,錢很多,容易賺錢,女的就別學了,人家重男輕女,女的去了容易遭欺負。
再再再再再次,亞洲說完了吧。再回到歐洲,德語別學,英語足夠,人家德國企業一般用英語,什麼芬蘭語啊,你可以自己玩玩。好像沒什麼大企業和中國關聯(沒調查過)。歐洲差不多了吧?
至於非洲嘛,法語足夠了。至於南美嘛,西班牙語足夠了;
總結一下,亞洲,歐洲,美洲(英語+西班牙語),非洲。哎呀,還少一個洲,另一個周啥語言來的?對了,英語,大洋洲嘛。不用學。是不是地理沒學好?還少兩個洲啊,南極洲、北極洲。。。。。。
我發現忘記了說俄語,這個可以考慮,尤其是北方的學生。但是學起來難度較大,這個和阿拉伯語都難。學阿語的話得下苦功夫,俄語也一樣。
以下內容來自網路拷貝
小語種就業前景分析
眼下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很多家長關心子女的志願選擇,不少家長看
好小語種的就業前景。那麼小語種就業前景到底怎麼樣呢?綜合「長治人才網」
信息,
小語種就業前景總體看好,
但是具體到各語種形勢也有較大差異,
不能盲
目樂觀。
小語種在就業渠道上有很強的共性,
國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
政府
公務員、
高校教師、
新聞傳媒圖書出版機構、
外企和中外合資企業、
各省市外辦、
外貿公司、旅遊公司、留學培訓機構、文化傳播公司、自由職業者。總體來說,
就業形勢看好的小語種主要有:法語、葡萄牙語、日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俄語,但又各不相同。
法語:是除英語之外,使用國家最多、涉及范圍最廣的語種。法語專業主
要是為非洲源源不斷的輸送翻譯人才。
去非洲會有不錯的薪水待遇,
但工作生活
條件較為艱苦也使很多畢業生望而生畏,特別是女生更是如此。
葡萄牙語:學葡語的主要去非洲、南美和歐洲。非洲起薪較高;巴西經濟
發展潛力巨大,葡語畢業生需求旺盛;葡萄牙有少量需求。
日語:日本科技領先,名企眾多,在世界
500
強的企業中,日本一直穩居
第二,同時由於地緣關系,大量的日企在中國投資建廠。日語需求量大,但畢業
生也多,
所以日語的想找份工作不難,
想找份好工作不簡單,
很多都是在日企做
文員。
西班牙語:西班牙語升溫最快,一方面是由於美洲國家留學市場的開放,
另一個方面也是市場對西語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
西語國家大部分集中在拉丁美
洲,
受西方影響較大,
對中國經濟依賴性並不強,
因而西語人才的需求相對穩定。
俄語:
除了俄羅斯,
俄語在前蘇聯的其他幾個國家都不是唯一通用的語言,
烏克蘭等幾個
「斯坦」
國家都有
「去俄羅斯化」
的趨勢,
俄語的地位似乎在削弱。
但俄羅斯經濟近幾年復甦得很快,
在東三省,
甚至北京地區,
中俄貿易都較為活
躍,因而近幾年俄語就業整體上處於一個回暖的狀態。
韓語:在華投資的韓企像三星、
LG
這樣的大公司少,更多的則是一些小公
司。
韓企在華分布主要是東南部沿海的二線三線城市,
工資水平較低,
因韓企在
華設廠,
圖的就是人力成本低。
因而韓語專業的含金量偏低,
它是最不注重學歷
而看重實際水平的一個專業,
很多企業只要去大專甚至高中以上學歷就成。
這是
因為一來韓語相對容易掌握,
二來本身中國很多朝鮮族的人天生就是中韓雙語人
才,再一個,現在在華的韓國留學生和職員眾多,漢語好的也不少,而且有聚居
的態勢,對韓語翻譯的依賴性很小。
阿拉伯語:阿語畢業生的就業跟石油緊密相關,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每年都安排一批畢業生。
從習俗上來講,
阿語國家重男輕女的現象較為嚴重,
雖
然並不能由此判斷阿語女生就不好就業,但要想有較好的發展,女生確實不易
㈩ 對聾啞兒童怎樣進行語言訓練
針對智障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語言訓練是幫助智障兒童語言訓練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智障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
一、立足課堂教學,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
智障兒童一般指大腦受損而智力發展障礙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比同齡兒童低,且發展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存在語言不同程度的缺失,並且大部分不善言談。為了使他們今後能融入社會,在課堂教學中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就是顯得十分重要,語言是思維的最高表現形式,同時語言表達又能促進思維縱深發展,增加分析能力,在教材中設有「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想」是思維的過程,「說」是語言表達的能力,不僅要讓學生想得清楚,更要學生說得明白,智障學生因語言障礙往往不願說,以至越學越難學,嚴重影響智力補償、智力發展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上應該嚴格把好語言關,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同時教師及時發現智障兒童在語言方面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表揚,讓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中積極的學習語言。
1、從拼音入手,矯正口型,使之准確發音。智障兒童聽音區分能力差,語言器官存在缺陷,影響發音的准確性,很難區分相近的音節。教師經常循循誘導,採取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矯正口型、協調運動。
2、運用有字到詞,再擴句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儲存詞語,學說簡單完整的話。教學生認識字,在組成詞,最後引導形成據的概念。如:瓜——西瓜——西瓜是水果。有看圖學文到簡單的句子組成課文,有計劃的安排學生從讀到寫,最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加以理解,讓學生學說一句或幾句完整的話。教學中,教師在發音、用語、語調和表情等方面做到標准,起表率作用。講話簡單明了,速度緩慢,盡量做一字一句,一言一語,反復多次,不厭其煩,讓學生聽清聽懂。在聽懂的基礎上,讓他們反復練習。同時,充分利用語言訓練進行情境教學,引導觀察,啟發思維鼓勵他們大膽地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
3、根據智障兒童語言發展的差異,採用個別輔導法。對於語言發展較慢的學生,必要時進行強化訓練,目的是使他們聽懂一句話,模仿一句話,能清楚一句話的意思。對於語言發展較快的學生,鼓勵他們寫日記,擁擠巨簡單的話說清楚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件小事,教師面批後,讓他們反復地讀,在讀的過程中接觸和理解簡單的句法。
二、充分發揮課余活動的輔助作用,在娛樂中滲透語言
智障兒童喜歡唱歌、跳舞、做游戲等課余活動,特別是老師能參加他們的活動興趣更高,在活動中顯得比較活潑開朗,此刻的思維比較活躍,是發展語言的良機。把握好這種時機,帶著他們講小故事,鼓勵他們大膽地表演兒歌。跳舞的時候,要求邊跳邊唱。做游戲的時候,要求邊玩邊背歌謠。如:游戲「大家來唱歌」中,老師問「什麼唱歌嘰嘰嘰?」一名學生回答:「小雞唱歌嘰嘰嘰。」這樣,在幫助學生認識動物時,既鍛煉了他們的反應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語言。開展活動後,又引導他們說一說:今天,我們做了什麼游戲?玩得怎麼樣?
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活躍了課余活動,擴大了學生的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交往能力,豐富了兒童的詞彙,發展了他們的語言。
三、結合社會大課堂的環境教育作用,鞏固智障兒童的語言訓練
智障兒童的語言要與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知,聽、觸、嘗聞等,獲得周圍一切語言發展的基礎,從而提高智障兒童的認知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習加深豐富智障兒童的語言。最初,兒童是在家庭的語言環境下學習說話的,有些智障兒童在家庭得不到良好的語言刺激,說話受不到鼓勵。通過座談,召開家長會對家長講明互相配合、互相依靠的重要性,經常與家長分析其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要求家長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典範,多與孩子進行交談,給孩子講故事,耐心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培養他們聽與說的能力。
另外,創造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智障兒童的語言。如:春天到了,帶學生到校園花草基地進行實踐——拔草、播撒種子、除蟲害、澆水,讓智障兒童親自動手實踐,從中得到豐富的印象,談談自己的實踐過程,自己的感受。讓智障兒童與正常兒童、社會接觸。如:帶領他們去參加學校組織的放風箏、運動會等活動。充分利用課余活動時間,與年齡接近的班級進行游戲與聯誼會,讓他們與本校的聾生一起娛樂,然後,用簡單的一句話或幾句話講述活動以及活動中大家的表現。有意地讓他們將某種信息傳達給家長、老師、同學。交代家長利用休息時間,帶他們去超市買一些簡單的生活日用品。利用節假日,走親訪友,進行與客人打招呼,進行交談、溝通。通過這些交往活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聽話和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訓練了他們的語言。
實踐證明: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課余活動以及環境教學,幫助智障兒童突破語言關,是智障兒童融入社會關鍵的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