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弘揚傳統文化爭做美德少年演講稿500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的生活崗位……」這段精彩的語言,你或許會以為這是哪個名人的名言,但,這不是,這只是《雷鋒日記》中的一小段,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在這個雷鋒漸行漸遠的年代,我不禁有些傷感,正因為傷感,我呼喚雷鋒精神!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雷鋒精神!
果真如此嗎?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於是我睜大雙眼。努力地去搜尋身邊的人和事,我發現:雷鋒就在我們的身邊! 你看我們班的同學開展了手拉手,互幫互助活動。同學們在活動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在鍛煉中得到了成長。雷鋒精神像春風一樣拂過了同學們的心靈,播下了樂於奉獻,樂於助人的種子。 你看, 在我們的校園里,也涌現著許許多多的雷鋒,同學們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事例數不勝數;為學校,為班級做好事的身影隨處可見……。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雷鋒的身影;在他們的身上,我們體會到了耐心和意志。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正在我們的校園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我相信它必然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雷鋒離開我們已經近50年了,他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他的一生雖然只有短暫的22年,然而,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總是永不停息、全心全意的幫助別人,為人民做好事,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
雷鋒有這樣一句話:「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作為我們小學生,在班級、在學校這個大家庭,我們也要學習雷鋒的這種「螺絲釘」精神,為這個大家庭盡一份力。這份力量雖然很小很小,但有時用途卻很大很大。有時班裡因為你盡的這份力,就可能獲得「先進班集體」的榮譽稱號;有時班裡因為你盡的這份力,就可能奪得「文明班級」的獎牌……只要你做到了「螺絲釘」精神,就是為這個大家庭添了一絲光彩,不是嗎?
雷鋒精神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管多小的事,只要你幫助了別人,你就做到了雷鋒精神。當你正在寫作業而聽到同學四處借文具的聲音,你是裝作沒聽見,還是把自己的文具借給了他(她)?當別人向你請教問題時,你是冷漠地把頭轉向一邊,還是熱情地幫他(她)講解?當同學遇到困難時,你是漠不關心,還是幫他(她)克服困難?答案很明顯,大家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這就是學習雷鋒的助人為樂精神。
學習雷鋒,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我們時時想著別人,處處幫助別人,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從我們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從幫同學系紅領巾,幫別人解答難題,給老人讓座位等這些我們力所能及、能夠做到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盡力幫助別人,爭做一個雷鋒式的好少年。
同學們,雷鋒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雷鋒精神依然存在,現在有很多人覺得雷鋒精神是「傻子」精神,但是,雷鋒的這種「傻子」精神並沒有過時,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這種「傻子」精神,呼喚這種「傻子」精神。讓我們爭做新時代的「小雷鋒」吧。我堅信,雷鋒精神定會在我們這一代人中發揚光大,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❷ 傳統文化演講稿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回、自答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十六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說,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❸ 小學生演講稿弘揚傳統文化踐行弟子歸
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演講稿,其結構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結構的基本形態都是由開頭、主體、結尾三部分構成.各部分的具體要求如下:
1.開頭要先聲奪人,富有吸引力
演講稿的開頭,也叫開場白,它猶如戲劇開頭的「鎮場」,在全篇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開頭的方法還有一些,不再一一列舉.總之無論採用什麼形式的開頭,都要做到先聲奪人,富於吸引力.
2.主體部分要層層展開,步步推向高潮
演講稿的主體,要層層展開,步步推向高潮.所謂高潮,即演講中最精彩、最激動人心的段落.在主體部分的行文上,要在理論上一步步說服聽眾,在內容上一步步吸引聽眾,在感情上一步步感染聽眾.要精心安排結構層次,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
主體部分展開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並列式.
並列式就是圍繞演講稿的中心論點,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表現,其結構形態呈放射狀四面展開,宛若車輪之軸與其輻條.而每一側面都直接面向中心論點,證明中心論點.
遞進式.
即從表面、淺層入手,採取步步深入、層層推進的方法,最終揭示深刻的主題,猶如層層剝筍.用這種方法來安排演講稿的結構層次,能使事物得到由表及裡的深入闡述和證明.
並列遞進結合式.
這種結構,或是在並列中包含遞進,或是在遞進中包含並列.一些縱橫捭闔、氣勢雄偉的演講稿常採用這種方式.
3.結尾要乾脆利落,簡潔有力
演講稿的結尾,是主體內容發展的必然結果.結尾或歸納、或升華、或希望、或號召,方式很多.好的結尾應收攏全篇,卒章顯志,乾脆利落,簡潔有力,切忌畫蛇添足,節外生枝.
❹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小學生的,急 !!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啟發個人對社會、國家、民族之責任感。通過對史事之理解,使能以古鑒今,體會人類社會之古今變革。從而了解歷代治亂興衰、重要制度、學術思想、經濟發展、中外交通、宗教傳播及史學名著等各方面之基本史實,培養出思辨及評價史事之能力,使能確立個人對中國歷史之基本概念。
綜觀世界文明史,任何一種古代文明的形態,都沒有像中國這樣,有著數千年綿延不斷、獨立發展的悠久歷史。透過中國所有這些發明創造與智慧結晶,不難看出中國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對世界文化的推動與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認識及了解中國歷史之發展,加強我們對中國歷史及文化之認同。培養優良品格,從而建立積極之人生觀。
❺ 《傳統文化與我》3分鍾演講稿
我與傳統文化 漸行漸遠的石庫門,浮現出模糊的輪廓。在我們90後的眼中,她已成為歷史的見證,與此同時,她與我們開始陌生…… 可是,我從小就是在石庫門里長大的啊,我對石庫門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斑斑駁駁的窗戶中透出溫暖的光亮,窗戶上的盆景,屋檐下牆角邊的野草,馬路兩邊高大的梧桐,灰色的青石板路夾雜著青苔,冰涼而又堅硬……這屬於我兒時的記憶,抹也抹不去。 那個時候,上海就已經漸漸失去了張愛玲筆下那十里洋場的感覺——繁華而蒼涼。那種像老的膠片電影一樣的生活,微微泛黃的精緻女子的畫報,空氣中沉浮著「金嗓子」周璇的甜甜軟軟的歌喉,有些模糊,那舊唱片裡布滿白色斑點,夾雜著些許噪音,胡琴的抑揚頓挫有一絲懷戀的味道…… 我還記得那個時候的。只要放學了,我和夥伴們可以在弄堂里瘋玩。我們規規矩矩地玩,玩警察捉小偷,踢毽子,跳橡皮筋。有時候碰到下了班的大人,或者是坐在門口揀菜的阿婆,我們都會擁上去,嘰嘰喳喳的復述著那永遠說不完的話:「小張叔叔,今天我是警察哦!不許動,站好,我要抓小偷了」、「阿婆,這是什麼菜啊,長得很像阿黃的頭發哦,哈哈……」那些大人們就笑眯眯的看著我們,好脾氣地聽我們無休止的聒噪。伴著我們游戲時瘋狂的尖叫,他們放下了手裡的包,戴上了圍兜開始准備晚飯。這時候,我們從弄堂這頭跑到弄堂那頭,又從弄堂那頭跑到弄堂這頭,家家戶戶的窗外都聽得到「嗞嗞」的炒菜聲,整條弄堂慢慢彌漫起著飯菜的香。 那個時候,整個弄堂里的鄰居我們差不多都認識,我們捉迷藏時會跑到一家人家裡去躲起來,那家主人總是很大方得拿出「阿咪」奶糖請我們吃。回家後也總是會被大人罵:「哪能白相了伽晏?瘋到阿里去了?都勿要吃飯啊?」弄堂里很普通的飯菜,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的記憶里總是特別香。 記憶中,石庫門房子的門口好象都有一條檻,進門出門的時候都要跨過去。這道檻在記憶里也特別深刻,它是我經常跳過來跳過去的標志物,也是我從小「跨欄」用的欄桿。這道坎,小時候我每次都調皮的跳過它;後來長大一點了,我就規規矩矩的邁過它。有幾次,總聽到有大人抱怨那檻太麻煩,自行車推不進,小孩子跑來跑去的容易摔跤。我還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回家跑得太急了,還真的在這道檻上絆了一跤,摔得我的腿腫了一個星期。後來開始我就一直不喜歡這道檻,覺得它礙事。再後來,我們家搬出了石庫門,門檻就再也沒有出現在我的生活里…… 今天的上海,因為急於和國際接軌,很多真實的石庫門都已經被拆除得一干二凈,再看不見一點痕跡,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又一座的水泥森林,呆板笨拙地隔開了那原本充滿生氣的地方。現在舊上海的氣息和老石庫門一樣,正慢慢逝去。那曾經每家每戶的喧囂,那記憶中的美麗將不復存在,只剩下興業路上的新天地——那些早已經過改良的石庫門。昔日輝煌華麗的石庫門洋房,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長大以後,我們再也不能放學後在弄堂里和好朋友一起闖來闖去,因為現在的家庭門都鎖得緊緊地,肩上的書包有千斤重;長大以後,我們再也不會覺得吃青菜蘿卜也是一種幸福,因為身邊的肯德基麥當勞數不勝數;長大以後,我們再也不會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而興奮無比,因為現在我們的衣服一個衣櫃都已經不夠塞了;從此以後……從此以後……沒有以後…… 太多的回憶,太多的美麗,卻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太多的前衛,太多的科技,卻找不回當年的幽雅。如此對立的矛盾,怎麼就發生了呢? 舊的石庫門前,舊時光里的一切和現代的人在時空中交錯,擦肩而過。 隨著時光的流逝,現代人慢慢遠離了生命的原鄉。從昨天到現在,跨過了長長的時光隧道,記憶里的人和事卻依然顏色鮮明的出現在眼前,與今天交匯在一起,倒映出一份溫熱而縹緲的記憶。 一切被光陰所凝固。一個如夢暈般的輪廓,隔開了時空的距離。在這里,放滿了我們的回憶。
❻ 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五分鍾,
外國哪有什麼」傳統「文化?你開玩笑。
❼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說:「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跡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十六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說,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發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復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
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