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參加海外游學有必要嗎
如果你說的游學指的是微留學項目,是值得一試的,它的含金量遠遠勝於一般的夏令營或者普通游學。
所謂的微留學,簡單的說就是孩子通過短期留學方式,入讀國外課程,和當地學生一起上下學,充分體驗原汁原味的國外校園生活,切身感受當地風土人情,對開闊孩子眼界或是日後留學都有一定的幫助。
那如果只是普通的游學,以參觀學校,遊玩,拍照,交流為主,那就沒必要了。
2. 小學生游學消費感悟
小學生去參加游學冬夏令營,可能對消費沒有太大的感觸,畢竟游學費用都包含了行程中的消費,孩子無法直接體會。
3. 小學生50字以內游學日記
今天的行程?
去了哪裡玩?
看到什麼新奇的事物?
有什麼感想?
學到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收獲?
還可以放一些照片在上面,讓版面更豐富
4. 小學生游學日記
範文:
五月一日
今天我們先從武漢乘飛機到達福州,再轉機至新加坡。新加坡的機場很安靜,有持槍的保安。城裡燈火通明,很乾凈。我們晚上到度假村住下。 日記六年級日記www.0s.nEt.cn
五月二日
早上五點五十起床。餐後到裕廊小學去。裕廊小學也很大,可操場不大。他們有兩個機房,一個科學室,一個圖書室,一個校醫院,一個溫室和一個體操室。他們主要用英語講課。我們一共上了三門課,上課時,我老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只有在上數學課時老師一邊用英語講,一邊用中文翻譯。
午餐後,我們在一個機房裡用PEM軟體(一種編書程序)做一本書。 我成功完成了一本《惡有惡報》。下午我們去了魚尾獅公園以及許多歐式建築。這些歐式建築大多有百年之久,但由於備受保護,它們現在還像新的一樣。不像武漢,一棟房子過不了幾年,就變得像「老爺爺」似的了。
五月三日
今天上課時,我發現我所在的四A班(他們以A,B,C,D,E等分班)有四十人左右,卻有將近五成帶了眼鏡,看來他們也太用功了一點。
晚上我們去了夜間動物園,這個動物園最大的特點是「人也不關,獸也不關」。就是不讓人坐在密封的車里,也不讓動物關在籠子里。這樣我們就能看到最自然的風光。
五月四日
今天他們在學校舉行了一次小小音樂會。會上用的是小提琴,他們的小提琴是在學校學的,而非培訓班。而且他們還可以學習其它樂器,這是他們與我們的一個很大不同。
五月五日
今天我們參觀了小印度,牛車水和植物園。小印度里有很多印度人。他們在那兒以經商為生。印度人喜歡金子,所以她們常常用金、銀打扮自己。
在植物園里,有許多奇花異草。整個花園用不同花色代表不同的季節。如黃色代表春,紅色代表夏,粉色代表秋,白色代表冬。
五月六日
我與俞子軒、鄭浩然在新加坡同學梁永樂家,前晚上睡了一次地鋪。我們與梁永樂一家去了飛禽公園。這個飛禽公園與武漢鳥語林一般大小,但收錄品種更多,環境更好。飛禽公園中沒有防鳥飛的「天網」,所以天空也顯得格外的藍,公園里的花草樹木很多,垃圾很少。在路邊的欄桿上,一般都掛有各種禽類的知識問答,供遊人閱讀。
下午我們離開了梁永樂一家,到烏節路購物。新加坡什麼都貴。在烏節路上的一家商場里,我看了幾樣東西的價格:大盒巧克力20 S$(買一送一);一套鋼筆10 S$;一套水果叉10 S$;一個小懷表23.5 S$ 等等。這些東西之所以很貴,可能是因為新加坡能源缺乏,大量資源靠進口造成的吧。
這次的新加坡之行長了不少見識。
5. 小學生出國游學干什麼
其實游學古已抄有之。我國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事例,說明古人很重視游學。於是提出了「讀萬卷書,行千里路」的口號。古人的游學並不是純粹的遊山玩水,而是注重交遊式學習。因為,古時交通不便,信息交流受限,於是就用這種交遊的方式促進相互的學習。可是現在一些人卻歪曲了它的本意,把重視「學習」變為專心「旅遊」。英國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對游學專門做過論述。他認為「遠游於年少者乃教育之一部分」,在去之前應該有所准備,目的明確,知道「所去國度有何事可看,有何人可交,有何等運動可習,有何等學問可得」,否則就是「霧中看花」。我們的許多小學生出國交流只准備錢,上述游學的目的根本不具備。我們經常說為了孩子的發展,好像只要走出去就有了發展似的。其實,不用出國,家鄉附近就有許多小孩子學習的東西。孩子還小,需要引路人。看什麼,聽什麼,說什麼,游什麼,做什麼,交什麼……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話說:騎上馬還要送一程。希望我們以後的游學能做得更好。
6. 小學生游學日記60寧詩字
如果是寫詩句的話,你可以簡單的一個水體師就可以,主要是應用文嚴的一個形式進行敘述。
7. 小學生出國游學能「學」出什麼
通知一出,家長們分成兩個「陣營」:一方認為,海外游學對低年級孩子來說就是「游而不學」;另一方則認為可以開闊眼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學校不必摻和學生出國游學 張立美(小學教師):對於小學生出國游學行為,學校應當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不要錯位,不應當摻和在學生出國游學的浪潮之中,學生出國游學應該交由學生家長自行決定,讓旅行社和眾多出國留學、游學的中介機構處理。 眾所周知,不管是貴族化的私立學校,還是普通的公辦學校,每個學生的家庭經濟不同,有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有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學生家庭之間的貧富差距實際就決定,不是所有的學生家庭都能夠承擔得起小學生出國游學的高額費用。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學校統一組織小學生出國游學,實質上就是變相強迫小學生出國游學,而不是讓小學生自願出國游學。道理很簡單,一部分小學生出國游學了,會對沒有出國游學的小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和負擔,讓他們有一種挫折感和失落感,而且會助長小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從而不利於沒有出國游學的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小學生出國可惜只是「游」 賈志勇(公務員):筆者只認為這樣的國外游學,不過僅限於遊玩而已。甚至對能開闊孩子們的眼界、能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值得懷疑。因為七天或半月的國外游學,給孩子們的影響,不過是增加些感官印象,用不多久,這些印象就會被遺忘。 畢竟,這跟一個孩子在幼小時候去國外,並堅持生活在國外幾年或十幾年是大不一樣的。心智如「一張白紙」似的孩子的游學,更不是有著一定知識儲存的成人或學者的游學。 國外游學是另類「拼爹」 張玉勝(職員):對於涉世未深的低年級孩子而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新鮮和稀奇的,從讓孩子開眼界、長見識、快樂放鬆的角度考量,「游」和「學」都是孩子假期的不可或缺,誰多誰少應該無關緊要。希冀歷時一兩周走馬觀花的體驗就會有脫胎換骨的變化並不現實。 按理說,出國游學緣自組織方和參與者的兩廂情願,交錢成交無錢拉倒乃天經地義的游戲規則。但一個不容忽視的負面效應,卻是由「游學熱」可能帶來的攀比風。家長基於對自身顏面的考量及對孩子艷羨與哭鬧的憐憫,出國游學勢必會遁入不計成本、盲目跟風的非理智怪圈。在「拼爹」盛行的當下,家庭背景的陰影始終是孩子成長繞不開的因素,透過「擇校熱」、「游學熱」等的風生水起,背後的「拼爹」博弈無處不在。而導致「拼爹」不休的畸形認知,便是植根於那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小學生出國游學是拔苗助長 劉孫恆(大學生):縱使是高年級的小學生,年齡最大的也無非十二三歲,其行為能力、心智發育等都尚在發育階段。那麼,出國游學除了「游」了之後,即我們所謂的「開闊視野」,「學」的方面真能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見到日本相撲,會認知那是「日本傳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置身於斯坦福大學,真能夠體驗到別具一格的「科學人文精神」? 我相信許多父母也有如此感知。但之所以仍成出國游學的擁泵,正如報道里的馮女士所言,「開開眼界總是好的」。不考慮孩子的心智承受能力,此般「聊勝於無」的姿態,我們似曾相識:為了「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樣,幼兒教育小學化,課余時間給孩子報滿了奧數班、特長班、興趣班……最終扼殺的是孩子的天性。 所以,並不符合小學生的階段特性的出國外游,無非是教育拔苗助長。
8. 小學生游學的意義在於什麼
怎麼說呢,小學生游學在很多大人眼裡看起來沒什麼用處,但是對於小孩來說,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其實,沒必要那麼在意有什麼意義,孩子玩的開心就還可以了,玩的過程中也能或多或少學到一點東西的。
9. 小學生去國外游學有何意義
見見世面,感受一下不同的環境。提升一下自己能力,鍛煉一下口語。這么小,其他的也做不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