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小學生勤奮讀書的短篇寓言故事
匡衡。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② 急需有關熱愛讀書的小故事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苦讀成才
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郭沫若的讀書方法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華羅庚的讀書方法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麼,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毛主席愛讀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③ 愛讀書的名人故事
達·芬奇 (1452~1519)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他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城附近的芬奇鎮, 父親是當地的公證人, 母親是農村婦女, 但很早就死了。
達·芬奇從小就很聰明, 長得也很漂亮, 非常惹人喜愛。上小學時, 他各門功課的成績都很優異, 算術課上他提出的一些問題, 經常使老師感到棘手。課余時間, 他的愛好是繪畫。他在木板上、地面上、牆壁上居然無師自通地畫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親見了, 非常歡喜。鄰居們見他畫什麼像什麼, 都親切地稱他為「小畫家」。
芬奇的父親本來不想讓孩子學畫, 希望他子承父業, 當一名律師。但兒子非凡的畫藝, 把固執的父親征服了。在他14歲那年, 父親終於高高興興地把他送到了當時的歐洲藝術中心佛羅倫薩, 拜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費羅基俄為師。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 他的教法也很有些特別。達·芬奇來到畫室的第一天是學畫雞蛋, 第二天是學畫雞蛋, 第三天仍是這樣。無休止地畫呀畫呀, 枯燥乏味極了, 就這樣畫了一年。芬奇畫膩了, 心裡想: 「這有什麼必要呢?一筆下去畫一個圈兒就行了。」費羅基俄老師彷彿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 對他說: 「別以為畫蛋很容易, 很簡單, 要是這樣想就錯了。在一千隻雞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只蛋的形狀完全相同, 即使是同一個蛋, 只要變換一下角度看它, 形狀便立即不同了……所以, 如果要在畫布上准確地把它表現出來, 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聽了老師這番教誨, 達·芬奇懂得了老師的苦心, 就決心不停地練習基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對著雞蛋畫起來, 直到夜深人靜了, 仍然對著雞蛋畫。經過3 年的努力, 達·芬奇的技藝大長, 他畫的雞蛋各具形態、維妙維肖, 對色彩的感覺敏銳了, 線條的把握准確了, 手中的畫筆也能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了。老師看了非常滿意。
有一天, 費羅基俄畫了一幅《基督受洗圖》, 他自己很滿意, 得意之餘, 對達·芬奇說: 「芬奇, 在這幅畫上再畫兩個天使吧! 」芬奇高興地答應了一聲, 很快就把兩個天使畫好了, 這兩個天使體態活潑自然, 面部表情生動柔和。老師一看大吃一驚, 相比之下, 自己畫的是多麼生硬板滯呀。他在心裡承認學生超過了自己, 感到既高興又慚愧, 從此竟然擱筆不畫, 專門從事雕刻了。
達·芬奇結束了學徒生活, 開始了獨立創作, 《最後的晚餐》《蒙那麗莎》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他的繪畫成就越高, 作畫越是嚴肅。據說達·芬奇在畫《最後的晚餐》時, 為了把出賣耶穌的叛徒猶大畫好, 曾到各種場合去潛心觀察賭徒、流氓、罪犯的各種形象和舉止。最後, 他終於找到了讓猶大驚惶失措和手裡緊握錢袋的表現手段。這兩處細節描繪的巨大成功, 是與少年時長達數年的刻苦畫蛋分不開的。
④ 有哪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國學小故事
孟母三遷
孟母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連住處的選擇都費盡心思,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於兒子成長的環境。原先他們家離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墳、送葬之類的游戲。孟母看到環境對孩子影響不好,便遷居到一個鬧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時就模仿起商販叫賣一類的事來。孟母說這也不是孩子應住的地方,於是又遷居到學校附近。從此孟子模仿學校里的禮儀等課程。孟母說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環境,於是定居下來。這就是成為千古美談的「孟母三遷」。?
孟母斷織
孟子上學後,有一天還沒到放學時候就跑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織機上沒織完的布割斷了。割斷的布,散成一堆線頭。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說:「你廢棄學業就像我割斷織機上的布,半途而廢就會前功盡棄!」孟子受到很大震動,從此成年累月努力學習,從不中斷,從不鬆懈,終於成為大學問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緊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鑒。學校教師乃至全社會都應重視兒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壯成長。??
黃香扇枕溫席
黃香(56?-106),東漢大臣,9歲時母親病死,從母親生病到死,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由於勞累和悲傷,他非常消瘦、憔悴(qiáo cuì),周圍人贊揚他是難得的好孩子。母親去世後,他更加孝敬父親,盡量關心、體貼、照顧父親。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現雲夢縣東南),在驕陽似火的夏季,晚上屋裡不但炎熱,蚊子還很多。為讓父親睡好覺,天未黑小黃香便守在睡榻邊,用扇子使勁把父親的床席、枕頭扇涼,把蚊子扇跑,使父親能夠安寢。在寒風刺骨的冬夜,屋裡沒有取暖設備,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在父親睡前他自己先脫下衣服,鑽到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把父親的被窩焐暖後,再讓父親睡下。小黃香熱愛父母,體貼入微的照顧父母,人們交口稱贊:「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他的「扇枕溫席」傳為美談。
緹縈救父
緹縈(Tí yíng)是漢文帝時一個「太倉長」淳於(Chún yú,復姓)意的小女兒。淳於意精通醫道,後棄官回家行醫,就診者盈(yíng)門。有一次,他在門上貼了告示:「這兩天有事出門,不看病。」恰好有個地方大官來看病,因病情重,死在淳於意門外。死者家屬誣告淳於意行醫害人,當地官府准備判處刖(yuè)刑,就是把腳砍掉。但因為淳於意當過太倉長,是朝廷命官,判罪要經皇帝批准,於是就把他押解到京師去定罪。
淳於意沒有兒子,只有5個女兒。他被押解上路那天,小緹縈到父親面前說:「我護送您上京,路上我一定盡心照顧您。」說完就背起事先准備好的小包,辭別姐姐門,護著父親上路去。到京城,她冒死給皇帝寫信,大意說:我父親為官清廉,行醫有術,現被人誣告要受刖刑。人一受刖刑,不死也得殘疾,永難復原,想改過自新也不可能了。我寧可入官為奴婢(bì),替父親贖罪。?
漢文帝見緹縈人不大,孝心卻不小,受到感動,赦(shè)免了淳於意,讓他領著小緹縈回家去。後來,漢文帝也感到使用肉刑的壞處,冤枉好人後無法糾正,就下令廢除了肉刑。??
程門立雪
北宋的哲學家楊時(1053-1135)從小好學,中進士做了官以後,棄官不做,跑到河南拜大學者程顥(hào)為師。程顥死後,為了深造,他又繼續拜程顥的弟弟程頤(yí)為師,這時他已經是40歲的人了。?
一天中午,楊時和同學游酢(zuò)(1053-1123)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正趕上程頤坐著養神小睡。這時,下起鵝毛大雪,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他們不聲不響站在大門外雪地里等候。到程頤醒來發現他們,請他們進屋時,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來厚了,楊時和游酢站過的地方,留下兩對深深的雪窩。?
廉頗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文臣藺(Lìn)相如,因在「完璧歸趙」和「澠(miǎn)池會」兩次重大外交活動中,挫敗了強大的秦國的陰謀,衛護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被封為上卿,地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對人說:「我做了多年的趙國大將,攻城野戰,出生入死,立下赫赫大功。藺相如只靠動動嘴皮子,一下子職位比我還高。我見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TP08.tif,BP〗?
藺相如聽到後,不與廉頗計較,多方迴避和廉頗見面,當他帶著隨從外出,望見廉頗的車馬,老遠他就叫車夫繞道躲避。他左右的人都以為這樣做是很羞恥的,藺相如卻笑著問:「你們說,與秦王相比,廉將軍威風大,還是秦王威風大?」「當然是秦王啰!」「可不是!」藺相如接著解釋:「秦王那麼威風,我都敢當廷叱責他,我盡管愚笨,難道就獨獨害怕廉頗將軍嗎?我是考慮到,強橫的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還不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兩人在,如果我和廉頗鬧起矛盾,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甚至兩敗俱傷,那時秦國就會乘虛而入。國家要緊吶,個人受點委屈有什麼關系!我這樣做,是把國家的安危和利益擺在首位,把個人的恩怨拋到後面。」?
廉頗聽到相如的這番話,非常慚愧。他脫光上衣,裸露著身子,背著荊條,到相如府上公開請罪,希望相如能用荊條抽打自己,以表自己認錯、賠禮道歉的誠意。藺相如一見廉頗這樣,趕緊以禮相揖(yī)。從此兩人結為同生死共患難的刎頸之交。這就是有名的「將相和」的故事,他們雙方都做到識大體、顧大局,為國家的利益,拋開個人的恩怨,團結合作,使虎視眈眈的秦國很長時間不敢貿然舉兵侵犯。?
管鮑之交
管仲(?-前645)和鮑(Bào)叔牙交誼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他倆是春秋時期齊國人,自幼結交,互相了解,彼此知心。長大後兩人分屬於齊國互相敵對的兩派政治勢力,鮑叔牙擁戴的齊公子小白勝利了,當了齊國的君主,叫齊桓公,鮑叔牙成為宰相。管仲所效力的公子糾失敗,被逼自殺,管仲成了俘虜。齊桓公准備將管仲處死,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管仲的才能遠遠超過我,要使齊國富強,非重用他不可。」齊桓公接受鮑叔牙的舉薦,用最隆重的禮節,請管仲當了齊國的宰相,而鮑叔牙心甘情願居於其下,成為管仲的助手,兩人同心輔佐齊桓公長達40餘年。齊桓公用了管仲的謀略,很快成為春秋時期五個霸主中最早和最有名的一個。??
管鮑之交被稱為金蘭之契(qì)。契,指情意相投;金,指金屬,代表堅固;蘭,指蘭花,代表美好。金蘭,形容交情的信誠。金蘭契比喻意氣相投、信誠深厚的友誼。?
管寧割席
管寧(158-241)是三國時魏國隱士,曾經與朋友華歆(xīn)同在菜園鋤地,他們看到地里有片金子,管寧就像看到瓦石一樣,毫不動心,照樣揮鋤,而華歆把金子拾起來後又扔下。他們兩人坐在同一張墊席上讀書,有大官的車轎從門前經過,管寧照樣埋頭讀書,而華歆放下書本,跑出去觀看。從這兩件事管寧感到華歆還不能淡泊金錢和權位,有貪財之心,有羨慕富貴榮華之意,與自己志趣不同,於是同華歆割席分坐,拒絕再和他做好朋友。古人席地而坐,把連在一起的坐席割斷就表示絕交。管寧「割席」、「拒華歆」被當作交友之道的美談,他的態度或許過於嚴厲,但他重視朋友的品行和志向這一原則是可以借鑒的。?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是東漢末年魯縣(今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在文學上很有成就,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他從小聰慧敏捷,很有教養,在7個弟兄中他數老六,與兄弟相處,處處謙讓,4歲時有一天,兄弟們一起吃一盤梨,哥哥讓他先拿,他只拿一個最小的。父母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年紀小,應該拿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們吃。」父母又問:「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狼來啦」的故事
從前,有個小孩在山上放羊,他看見山下田裡大人們正在辛勤地勞動,就想撒個謊,逗逗樂。他沖著山下大喊:「狼來啦!狼來啦!」田裡的人聽到喊聲,立即舉著鐵鍬,扛著鋤頭,緊張地奔上山來,累得氣喘噓噓。那個小孩卻高興地拍手大笑:「哈哈哈!你們都上當啦!」大人們生氣地走下山去。過兩天,大人們正在種田,又聽見山上有人喊「狼來啦!狼來啦!」大人們拿起農具飛快地奔上山,原來又是那個孩子撒謊,他得意地笑道:「哈哈哈!你們又上當啦!」大人們氣壞了。又過幾天,那孩子在山上放羊時,真的來了一隻狼,他嚇得拚命喊:「狼來啦!狼來啦!」農田裡的大人都說:「準是那個孩子又在騙我們,別理他!」結果那個小孩被狼吃掉了,因為他老撒謊,別人對他就失去了信任,不相信他了,結果吃虧的還是他自己。所以說「狼沒來,勿相欺」——千萬不要說謊。?
康映雪
晉朝人孫康,酷愛學習,常常感到白天時間不夠用,可是家裡貧窮,買不起燈油。特別是冬季,白天短黑夜長,讓夜晚的時間浪費掉實在可惜。一天夜裡,孫康一覺醒來,看見窗縫里透進白光,以為已經天明了。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山、水、樹木、屋宇,全都銀裝素裹,閃閃發亮。他靈機一動:映著雪光,不是可以讀書嗎?此後,他便映雪讀書,常常讀到雞叫。?
鑿壁偷光
漢朝人匡衡少年時勤奮好學,可是家中貧困,夜讀無燈。鄰居家每晚都點燭,但燭光照不到他家中,於是匡衡就在牆上鑿了個洞,使鄰家的燭光照入,藉以讀書。由於他刻苦攻讀,後來終於成為西漢有名的經學家。?
孫康、顧歡、祖瑩、匡衡他們讀書的客觀條件極端困難,但他們依靠自己的智慧盡力去創造條件,堅持學習。如今我們學習條件與他們相比是何其優越,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讀書學習呢??
錐刺股
戰國時辯士蘇秦,游說(Shuì,勸說)秦王失敗後,形容憔悴地回到洛陽家中,遭家裡人的冷遇。為此蘇秦發憤苦讀,夜以繼日。每當晚間讀書困了,他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警醒。他就這樣努力學習,終於成為當時著名的縱橫家,《戰國策》殘卷中收有他的游說辭和書信16篇。?
鐵杵磨針
相傳唐朝大詩人李白少年時在四川讀書,不肯用功,中途棄學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一根鐵杵(chǔ)在石頭上不停地使勁磨。李白不解地問:「你磨鐵棒干什麼用?」老婆婆說:「想把它磨成一根綉花針。」這情景使李白很感動,他想:「這需要花多少功夫,需要多麼頑強的毅力呀!學習不也正需要這種精神嗎?」於是,他回到學館,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很有成就的人。諺語中「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也是出自這個故事。
結尾:國學經典小故事是小學生必讀的內容,通過小故事,同學們必能明白很多大道理!
⑤ 我愛讀書的小故事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魯迅買書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⑥ 愛讀書的故事還有哪些
古代1: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2: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
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⑦ 小學作文讀書的故事
[小學作文讀書的故事]小學作文讀書的故事1.我的讀書故事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小學作文讀書的故事。從上幼兒園中班起,我就喜歡書中的故事,可惜,不認識字,只能看看圖,再後來,我就死纏硬磨媽媽,要媽媽給我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中故事,媽媽只得每天晚上給我讀一個故事,我聚精會神地聽,隨著故事情節而想像。雖然媽媽讀了,可我覺得一點也不過癮,非常想讓媽媽給我多讀幾個故事,媽媽卻說:「小孩子的睡眠才是最重要的,等你上小學了,可就沒這么多時間睡覺了。」聽了媽媽的話,我真想早點上學,識字、自己看書,再也不要依賴別人。
上完一年級,我已經認識不少字了,於是我逐漸減少讓媽媽讀故事的次數,開始自己看書。我覺得自己看書比別人讀給自己聽還要快樂。麻煩又來了,媽媽只給我每天晚上看半小時書,我很苦惱,想媽媽哀求多次,媽媽就是「頑固」,唉,沒辦法埃於是我每天上學時,偷偷帶課外書,有《一千零一夜》、《我的第一本安全護照》等,這些書帶漢語拼音,我讀得省勁。到二年級,我會帶《紅櫻桃童話》、《金波童話》等一些著名的童話。現在我三年級了,我經常看一些小說、散文等。
一天,我做完所有作業,已經十點多了,媽媽大聲對我說:「不要看書了,快上床睡覺去。」我也大聲說道:「不行,我要看書!」媽媽生氣了,說:「要不然以後不許你看課外書。」一聽到這話,我只好假裝「投降」,收書,關燈,睡下。人在床上心想書,怎麼也睡不著。我等爸爸打呼嚕、媽媽進入夢鄉後,我又悄悄地爬了起來,看起了書來。還有幾次也是這樣偷看書,有時我看著看著就睡著了,我有時做夢都在看書。
一次,我作文得了一個「優」,我高興地把這個消息告訴媽媽、爸爸,他們開心極了,對我說:「你真棒」。我說「這都是我平時看課外書的好處呀!」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說:「那以後我們全家就一起讀書,讓我們成為一個充滿知識的家庭。」現在,爸爸專心讀法律書籍,媽媽讀小說,我讀童話-------
2.我與讀書的故事
我不可失去的夥伴——書
徜徉在書的世界,尋覓書中的「如顏玉、黃金屋」讓書帶你領略保爾的堅毅於頑強,讓書帶著我們輕輕叩響知識的大門吧!
上小學的我,剛學會了拼音,就在家裡的書架上尋覓與自己「合胃口」的精神糧食了,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格林童話》,就高興的愛不釋手,小學二年級作文《小學作文讀書的故事》。那時的我,腦子里只裝得下買火柴的小女孩,那悲慘的生活。是童話讓我懂得壞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在我的生活中,人生中必然經歷的坎坷隨著我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的增多,比如因為和朋友吵架而傷心,因為成績下降而沮喪,因為得到父母的批評而失意。在這些困難的壓迫下,我的人生一下子變得昏暗了。
我幸運地遇上了一本好書,書中主人公那堅強不屈的品質所打動,他的精神我覺得應該值得學習,他就是保爾,他的堅強鼓勵著我繼續面對困難走下去。
時光荏苒,我手中的書也跟著歲月變厚。我一直戀戀不忘的是桃園結義中的豪言壯語,「精忠報國志,飛馬陣前馳……」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許多高尚的人在交談」。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凈化人的靈魂。我捧著《古詩文遜細品著,彷彿漫步在古詩苑中,體會著李白對朋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惜別之感,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文天祥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慨所體現的愛國忠心,感受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的意境,心胸頓時海闊了許多。
一本好書,我覺得它就象你的知己,它能改變你的一生,給你無比的勇氣,驅走懦弱的魔鬼。一次,我考試考砸了,被爸爸罵了,那時,我真想不在讀書了,因為,家長們總把分數看得很重很重,在這時,我的眼前出現了保爾的身影,我又一次找回了自己的勇氣,
在一天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瀉進了我的書桌,溫柔的照在我的書上,同時也令我若有所思。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下,我品味著那一篇篇優美的散文,彷彿一股甘露流進我的心裡,滋潤著我疲憊的心田;遨翔在小說的天空中,體驗主人公同樣的生命旅程,使我倍感深刻;品嘗著先哲們的睿智和超凡,使我看到人生另一面,明白到做人的種種道理……
每一本好書,他們都為我的「灰色空間」刷上了彩色,我的生活從此擁有了紅橙黃綠青藍紫。
我愛埋頭鑽進書中的世界,做一個旅行者,跋涉於無邊無際的書山,尋求慰藉,繼續我的書緣。讀書使我快樂,使我的人生更加豐富,讓我成長的路上到處充滿鳥語花香。書,我這默默無聞的朋友!我的成長離不開你,我願用一生去讀你,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⑧ 有關於愛讀書的故事
1.伽利略好奇善問: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2.(1)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2)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3.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⑨ 有趣的名人讀書小故事(簡短)
施洋搓腳
夜讀二·七大罷工著名的工人領袖施洋,幼年家道貧寒,買不起燈油。村裡有一座叫隆興觀的古廟,廟里點有一盞長明燈,他就在古廟里讀書。冬季寒冷,腳凍得難受。起初他不時地站起來跺腳,後來覺得這樣浪費時間,便削了一根圓滑的木棍,放在腳底下,一邊讀書一邊來回用腳搓木棍,搓暖了腳,他又能安心讀書了。
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為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佩戴此獎章,來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一直咀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時,又捧起書攻讀。
巴金讀書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裡回憶曾經讀過的書。
王亞南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黃侃讀書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書房門,准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台、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曹禺讀書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准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鍾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鍾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張曜拜妻為師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說: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從此以後,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參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謚他為「勤果」。
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囊螢映雪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負薪掛角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吳下阿蒙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去當博士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志之士,分別了三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先生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成了相聲語言大師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蘇東坡說書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年輕時自認為已無書不讀,便大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後經一老翁指點,遂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郭沫若寫書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