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生德育教育可開展哪些活動
一、擺在首位,做到心裡
反思傳統的德育教育方式,我們往往是抱守著狹隘的課堂教育觀,將施教的場所僅僅局限於教室,把課堂教學簡單片面地理解為教育行為的全部,學校教育呈現出一種說教式的、十分明顯的封閉化趨勢。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還不能令人滿意。****同志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強調,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為主導,「要抓住機遇,大力推進德育工作,切實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心裡」。為了真正發揮德育養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積極探索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結合章丘市教育系統開展的「學習年」活動,在師生中展開了「老師學」,「我也學」的活動。以「學習年」活動為東風,強化學習的氛圍。形成了你學、我學、大家學的濃厚學習風氣,此外,我們還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引導學生從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實有效。
二、重在實踐,體驗過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把德育置於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們的做法是「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做到「三個結合」。既「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我們認為: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所理解並產生強烈的情感,但這僅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必須使學生獲得對「美與丑」、「善與惡」,更加鮮明的辨別力。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是學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的注入新鮮血液,才能真正發揮「德育養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機遇,不失時機
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個基本規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說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別是現在人們的思想已駛入了現代化的快車道。小學生耳聞目染,其思想認識也已變的逐漸復雜起來。如不能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勢必造成社會危害。我們的做法是:摒棄「說教式」、「灌溉式」、「擠壓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機遇,充分利用「節日慶典、晨會、校班(隊)會、國旗下講話、宣傳欄、黑板報、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時機的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把道德認知自覺的轉化為道德行為。例如:在「母親節」到來之際,我們在學生中開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學生為父母製作了一張生日賀卡,有的學生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學生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表達出了他們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思想認識,凈化自己的心靈。
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的用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
如何在低年級小學生中開展德育教育
1、確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逐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低年級學生一般很喜歡集體活動,老師要從小在他們心目中確立「集體」這一概念,讓他們懂得集體的利益高於一切,不要因為個人原因損害集體利益,讓他們從小就有集體榮譽感,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行為規范的競賽、一次又一次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活動中,如學校開展的「六項競賽」,讓學生逐步培養起了集體榮譽感,知道個人要為班級爭光,而班級獲得的榮譽也是個人自我榮譽的體現,讓他們能努力在為班級的榮譽而規范自己的行為活動。這種集體榮譽感是建立在學校切實可行的德育活動中的,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將與小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德育規范放入其中,實踐證明,將德育的要求化為一條條班級的具體的奮斗目標,可以激勵全班學生向著目標奮進,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體同呼吸、共甘苦的,通過集體的力量培養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這無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健康康
② 求一篇「預防艾滋病」為主題的演講稿
您好!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珍愛生命,防治艾滋》!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損綜合症,艾滋病毒對人體的免疫系統以毀滅性破壞。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是:關注婦女,抗擊艾滋。從全世界范圍看,目前女性艾滋病感染者比例超過了男性。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從生理功能來說,女性暴露在皮膚表面粘膜比男性大,感染機會比男性多;二是從心理和社會學方面解釋,婦女在性意識上仍處於服從和被動地位,部分男性四處拈花惹草,容易給女性造成傷害。
目前導致啟東艾滋病毒傳播的社會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人口流動,如勞務輸出等;吸毒、嫖娼、賣淫等高危行為的存在;健康教育不夠及市民自我保護意識差;性病醫療市場混亂,如治療性病的黑診所等。
業內人士指出,一般而言,艾滋病毒感染人體後最長可達15年潛伏期。最終病毒數量急劇增加,導致各種不治之症直至死亡。據調查,艾滋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49歲。他們既是主要的家庭勞動力,又是主要的社會財富創造者。患有艾滋病後直接造成收入的減少和巨額醫葯費用的增加,並由此帶來家庭生活困難和孤老贍養、孤兒撫養等社會問題。
市民無需談「艾」色變
「艾滋病因防治尚無有效葯物和療法被稱為『超級癌症』,但市民無需談『艾』色變。握手、擁抱、咳嗽、打噴嚏,共用辦公用具、勞動工具、被褥、錢幣、電話、廁所,一同勞動、工作、用餐、游泳、洗浴和蚊蟲叮咬等都不會傳播艾滋病毒。」市疾病控制中心主任施益輝介紹,「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辦法是預防。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預防艾滋病、性病的最有效的手段。」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市疾病控制中心將在文峰廣場進行防艾宣傳活動。下階段將根據衛生部的統一部署,市疾控中心對部分高危人群進行HIV檢測。
施益輝同時指出,艾滋病的發生與流行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來參與預防和控制,更需要政府採取有力措施,構築防艾網路。目前,啟東市第三人民醫院已被確定為艾滋病定點醫療機構。同時,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和肝癌研究所在收治入院病人時都將HIV抗體的檢測列入必查項目。
娛樂場所是艾滋病傳播的高危地帶。施益輝建議,各相關部門要對全市200多家各類娛樂場所從業人員進行定期健康體檢,重點檢測HIV等性傳播疾病方面的項目。對酒店、賓館、歌廳、發廊等娛樂場所要100%免費發放安全套,此法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范圍推廣。同時,要對艾滋病人寬容、共濟,尊重病人,對艾滋病人進行必要的救助,最大限度減少其給人類帶來的「二次傷害」。
讓我們共同努力,真愛生命,防治艾滋!
謝謝大家!
③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主題有哪些
良好習慣的養成;良好心理品質,例如:誠實、自信、堅強、獨立;學習方面的主題。人際關系;情緒調節與表達;高年級的青春期心理、生理衛生方面的主題教育。
④ 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的講座內容有哪些
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1、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2、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3、小學生心理潛
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
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迎面而來的信息社會,面對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當前學校中、社會上出現的種種教育問題或與教育有關的問題,人的創造力、理性選擇能力、責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戰。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長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途徑、一種教育技術,同時也作為促進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們的學校、家庭和社會。
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 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當前小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佔有重要地位。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含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學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
1、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 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設計的訓練活動等; 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等; 情感教育,即教學生學會體察和表達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疏泄消極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表訓練、放鬆訓練等等; 人際關系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系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沖突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等互動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 健全人格的培養,即關於個體面對社會生存壓力及要求所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的培養,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質的培養; 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即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對自己建立科學的認識,並在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始終能做到較好地悅納自己,如悅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及自信培養、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關於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對性別認同,以及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異***往的有關知識與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及調適等。
2、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適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徵,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症狀與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經性強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性行為問題,主要指由於性心理障礙而產生的各種性變態行為等的矯正與治療,這一問題在小學生中出現的比例較少。
3、小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潛能,小學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為提高民族素質,應從小加強重視小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創造力培養。因此,心理潛能開發和創造力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通過特殊的教育訓練活動對學生進行判斷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創造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作為一種新的素質教育途徑,學校心理輔導可通過三條途徑實施:一是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履行好班級團體領導者的角色,通過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成長;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和各科教師的協同努力中,通過班級活動、團隊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使團體成長為學習型組織,使團體的每個人在團體成長的過程中成長;三是在以心理輔導、心理咨詢人員為主的心理衛生工作系統中,針對學生一般傾向性心理問題和個別、特殊的心理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診斷、設計和幫助。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標上以發展性輔導為主、治療性輔導為輔,方式上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結構上知行結合,以行為主。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途徑的初探
1、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開設心理學課、心理衛生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在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初期,這種方式也比較易於為教師所掌握。但從解決學生身上存在著的實際問題來說,其作用還是有限的。因為心理輔導的作用不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情緒狀態、轉變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2、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
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迎面而來的信息社會,面對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當前學校中、社會上出現的種種教育問題或與教育有關的問題,人的創造力、理性選擇能力、責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戰。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長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途徑、一種教育技術,同時也作為促進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們的學校、家庭和社會。
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 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當前小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佔有重要地位。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含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學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
1、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 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設計的訓練活動等; 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等; 情感教育,即教學生學會體察和表達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疏泄消極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表訓練、放鬆訓練等等; 人際關系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系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沖突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等互動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 健全人格的培養,即關於個體面對社會生存壓力及要求所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的培養,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質的培養; 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即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對自己建立科學的認識,並在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始終能做到較好地悅納自己,如悅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及自信培養、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關於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對性別認同,以及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異***往的有關知識與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及調適等。
2、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適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徵,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症狀與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經性強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性行為問題,主要指由於性心理障礙而產生的各種性變態行為等的矯正與治療,這一問題在小學生中出現的比例較少。
3、小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潛能,小學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為提高民族素質,應從小加強重視小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創造力培養。因此,心理潛能開發和創造力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通過特殊的教育訓練活動對學生進行判斷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創造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作為一種新的素質教育途徑,學校心理輔導可通過三條途徑實施:一是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履行好班級團體領導者的角色,通過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成長;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和各科教師的協同努力中,通過班級活動、團隊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使團體成長為學習型組織,使團體的每個人在團體成長的過程中成長;三是在以心理輔導、心理咨詢人員為主的心理衛生工作系統中,針對學生一般傾向性心理問題和個別、特殊的心理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診斷、設計和幫助。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標上以發展性輔導為主、治療性輔導為輔,方式上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結構上知行結合,以行為主。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途徑的初探
1、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開設心理學課、心理衛生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在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初期,這種方式也比較易於為教師所掌握。但從解決學生身上存在著的實際問題來說,其作用還是有限的。因為心理輔導的作用不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情緒狀態、轉變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2、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這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一般都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以教學班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只是如何在班級活動中考慮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實行個別化對待,則是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3、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學習輔導是輔導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結合學科教學來進行的。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實際上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輔導的實效。近年來,已有中學小學教師在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社會等科目中嘗試滲透心理輔導,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4、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的專業助人活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有些小學開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當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外界生存環境相適應、相和諧時,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質是學生素質結構的核心與基礎,學生的一切發展都是在此基礎上、以此為背景來展開的。心理素質的發展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全面素質教育的歸宿。
這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一般都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以教學班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只是如何在班級活動中考慮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實行個別化對待,則是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⑤ 小學生防艾禁毒的演講稿(小學五年級)
人世間最惡毒的殺人兇手莫過於毒品.毒品是死亡之路的墊腳石,是一些意志薄弱的人的剋星,是一個毫無人性的惡魔。它無孔不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化為烏有。湛藍的天空因為它而失去光澤,盛開的鮮花因它而凋謝,歡快的鳥兒因它而哀鳴,熾熱的太陽因它而黯然。更可怕的是人也因它而變得碌碌無為,失去了夢想,沒有了目標,一心想的只有「毒品」二字,整天對它如痴如醉。它摧毀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讓幸福天使離我們而去。
有些人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是百毒不侵之身。但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即使你有再高的學歷,再精的科學技術,碰上它,你同樣得俯首稱臣。這里就有一個真實的事例:
有一名在戒毒所工作的人員,他每天面臨成百上千的戒毒者,長年累月工作的他對毒品可稱得上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於是,在幾年的辛苦工作下,他學到了很多戒毒的方法,也有了很多的心得。但是也一直有一個疑惑藏在他的心頭,每天他都在暗暗的想:「是不是每一個吸食毒品的人都會上癮呢?」他看來戒毒的人都是身體瘦小,精神不振,而且他們對戒毒的方法一無所知。自己長得那麼壯,又懂得怎樣戒毒,自己吸一口,恐怕沒什麼大礙吧!開始,他也曾告誡自己不能這么做,可是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他內心的好奇心也一天天的增長,終於有一天,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吸食了第一口毒品。有了第一次,他就有了第二次的念頭,一次又一次,他終於對毒品上癮了,毒品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他多次想戒掉,可是吸食容易戒掉難。他忍受不了那穿心般的痛,每次毒癮發作,就如同千萬只螞蟻啃在心上。漸漸的,他再也沒有了抵禦能力,徹底的成為一個癮君子。
一個事業有成的他,一個前途無量的他,就這樣成了毒品的傀儡,在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劃上了遺憾的句號。就算有再多的經驗,但他又能改變什麼呢!不能,面對悲慘的結局,他除了默認,已無力去改變。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例子又何止這些呢?
醒悟吧!不要讓好奇心致使自己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不要因別人的迷惑去做自己終身遺憾的事。
遠離了它,明天的太陽依然冉冉升起,依然那樣美麗、動人。路邊的野花依然那樣美,大自然的空氣依然那樣清新。可是如果一旦被它纏上,你的前途將茫茫一片,你那美麗的夢想將化為泡影。
讓我們遠離毒品,共同迎接初升的太陽,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禁毒防艾,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