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應學習的道德品質有哪些
在古希臘特爾阿波羅神殿牆上,刻有這樣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仍然是一個謎。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指出:盡管有腦力風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類研究課題風靡全球,但是我們還遠遠做得很不夠。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論述要建設我們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明確指出: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顯然,「四有」都屬於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范疇,都屬於道德教育任務,培養中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特別是在新課改下《思品與社會》教學,談談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幾種途徑。
一、對小學生要重視德性認知教育
加強小學生認知教育是道德行為養成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學的、系統的現代化德育課程體系,開展德性知識學習活動,做好德育教材建設。當前我們正面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此時我們更應該把學生的德育任務擺在首位,從小學到時中學把德育內容注入各學科教學的始終,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構成完整體系,使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德育認知應與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發展水平相適應,並注重開發和調動學生心理潛能,從而去實現德育的內化。目前,有的教師自身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不高,超前、過高、或不按教育規律進行德育,導致學生無法接受、無法承受;有的教師脫離學生生活的環境,脫離現實生活,脫離學生實際,想當然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只求形式、不講內函。致使學生無法接受,達不到內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目的。
二、增強學生強化與內化統一的自我意識
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是強化與內化的統一,強化包括認知強化,文明行為訓練和良好品德強化。例如:如何使學生學會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熱愛集體,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等,都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尤其要對學生進行行為方式示範,組織示範或模仿性道德實踐,讓小學生在直觀形象地強化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示範,達到內化的目的,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素材
各學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材料、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有創造性的去挖掘、發現,並及時有效地加以滲透、利用。例如:《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課是專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就應充分的把它利用發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獨厚的。因此,教師應把《思品與生活》和《思品與社會》課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而不應把灌輸知識目標、政治常識放在第一位。同樣《語文》課是向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學科,其它的一些學科中也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都應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於教學之中。
四、加強課外延伸,滲透德育行為
英國學者萊基在《歐洲倫理生活晚》一書中,曾將人的德性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嚴肅德性;第二類是壯烈德性;第三類是溫和德性;第四類是實用德性。尤其是第四類德性,它是促使人們走向事業成功的德性。因此,我們除在學科教育中進行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開展課內外活動或各種實踐活動。比如:舉行一次「清潔沱江河——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可能會比一些反復灌輸道德觀念或社會意識的特定課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學生去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五、重視學生社會公德建設在道德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連串列為,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藉助矛盾對立的偉大與剛強才能衡量出來。
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會形象,制定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和文明語言、文明行為公約等。號召學生開展「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為貧困學生獻一份愛心」等主題活動,這種延伸於課外的德育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環境
前蘇聯偉大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世界觀,他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學生受到那樣這樣的影響。」學博為師,德高是范;教師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會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於言教」,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深刻的意義。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甚至習性無一不作為信息傳導給學生的大腦,反饋於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規范自己的形象。教師要嚴於律已、率先垂範,帶動學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就必須努力提高小學教師的道德修養,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七、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德育
如果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標准不統一,則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沖突,增加其混亂性,從而影響小學生的道德品性的養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視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其根本原因在於道德在塑造人的心靈、秩序和人格結構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面對當今社會要盡可能地優化當今的德育環境,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有效協調,使小學生成為新世紀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的家長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單獨留家就讀或實行隔代管理,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不便,致使部分學生從小養成不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單親子女的增多,給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難度。為培育合格建設人才,全社會都應動員起來,實行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網路教育。
當然,中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途徑還很多,作為新世紀的德育工作者,應在新形勢下,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德育途徑,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全格人才而奮斗。
B. 小學生道德習慣
小學生如何培養良好的品德及習慣
一、 好品德的培養
(一) 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教師可以首先通過課堂禮儀來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禮貌待人的品質。要求學生在老師宣布上課時要迅速地起立,並鞠躬行禮,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並說「同學們坐下」時再坐下。但學生遲到時,要求學生應該輕敲教室的前門,並立正喊「報告」,待老師允許時進入教室。在課堂上要積極思考老師的問題,發言時要先舉手。別人發言時,要認真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不做無關的小動作,更不能取笑別的同學。下課鈴響,老師宣布下課時,應端正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離開教室時,讓老師先行。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適時地穿插一些有利於學生形成尊敬師長,禮貌待人品質的內容。告訴他們一個好孩子、好學生見到老師、長輩應該主動打招呼。當在公交車上碰到老年人時應該主動讓座。當別人幫助自己後應該道謝等等。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二) 愛護公物,勤儉節約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好信手塗鴉,因此應教育學生應該愛護公物,不得亂塗、抹、畫、刻課桌、牆壁等公共設施。開門、關門時要輕。一旦不小心損壞東西,主動承認,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壞玻璃。 培養小學生的勤儉節約的意識也是相當重要的。由於小學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錢,不懂得節約。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生活節儉,不擺闊氣、不亂花錢,不能向父母經常要錢來買零食。作業本、筆等學慣用品在使用的時候要節約,不要浪費。
(三) 遵規守紀,熱愛勞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應該告訴學生,學校作為一個集體要有它的規矩,學生是學校的一分子就應該遵守其規定製度。 例如要求學生預備鈴響,要做好課前的准備,並端坐在教室里安靜等待,上課後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各種物品要輕拿輕放,認真做好課堂的筆記。在參加升旗儀式時,要立正脫帽,肅穆莊重,目視國旗行注目禮;唱國歌時要聲音洪亮。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種體育活動和文藝活動,但不允許大聲喧嘩。 現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和長輩都比較溺愛,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過分的溺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可能使他們養成自私、懶惰等毛病。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穿衣、盛飯,主動幫父母收拾房間、洗衣、做飯、洗涮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里要輪流值日,值日生應該認真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園的整潔優美。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奮學習等良好品德,同時也需要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 好習慣的培養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其良好的習慣,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是好習慣,則會讓人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一輩子。
(一)社會公德的培養 社會公德是一種存在於社會中間的道德,就是人們為了維護我們社會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關於個人修養的研究從古代社會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近代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時,革除了許多社會陋習,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新中國把思想品德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學校是培養人的社會公德的主要場所,特別是小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較弱,需要對其進行培養。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著重培養其以下方面的社會公德。
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當過馬路的時候要首先看一下是否是綠燈,再看一下是否有車輛通過,不追逐打鬧,保證自己的安全,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在乘坐公交車時,要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婦及師長讓座,不爭搶座位。 遵守公共秩序,購票、購物、乘車時要按順序,不插隊,不擁擠。對營業人員要禮貌。愛護公共設施、愛護花草、數木,保護動物。不要踩踏花草,不要傷害動物。當觀看演出時要做文明的觀眾,結束時要鼓掌致意。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鼓勵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地伸出援手。比方自己的同學遇到不會計算的問題時,自己可以主動上前熱心地解答等。
(二)注重儀容儀表、儀態的培養 小學生年齡較小,不太注意個人衛生,在儀容儀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能當著客人面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使其明白人們都喜歡跟干凈的人在一起工作、學習都討厭邋遢的人。 對於小學生來說,儀態主要指坐、立、行走、讀書、寫字的姿勢。「站如松,行細風,坐如鍾,卧如弓。」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兩腿間距與肩同寬,不能叉開,雙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體;走路要求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坦捏碎步。這對塑造小學生挺拔的身姿很有益處,特別是坐的姿勢會影響他們的脊髓的生長和視力的情況。
(三)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使自己終身受益,同時也是自己社會責任心的體現。現代社會由於父母一般都去工作,跟子女交流的時間較少,經常會忽視對孩子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特別是在農村,由於目前衛生狀況相對較差、家長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小學生衛生習慣形成較晚,衛生習慣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如亂丟紙屑、瓜皮果殼,隨地吐痰;亂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後隨手亂扔包裝袋;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環保意識薄弱等等。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衛生習慣,首先利用家長會進行衛生防疫知識講座,使家長明確講究衛生的重要意義。和家長協議:在學校里,學生的教育學習是老師的責任;在家裡,孩子的個人衛生是家長的責任。要求家長要注意給孩子講究個人衛生,防止疾病。在學校,老師針對個別嚴重的單獨進行教育。教育時要耐心、細致,對進步的同學要及時地當眾表揚,促進更多的同學向其學習。家長、學校配合教育抓個人衛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環保意識的培養。結合品德課《環保》一課,教育學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開展《愛護環境》主題班會,加強思想教育,教育學生反思自己無視校園衛生的不文明行為,提高學生保護環境和保持校園衛生的認識,動員學生做到彎彎腰撿出一個潔凈的校園;要求學生將零食的包裝袋、廢紙、鉛筆屑等東西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避免亂扔垃圾,保持整潔的校園。 小學生年齡小,正在學習階段,什麼東西都會向大人學,特別是自己比較信任的老師。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首先要是個講衛生、愛清潔的老師,那麼,他的學生們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在個人衛生方面一定會做得很好。
(四)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太吃力,以免形成厭學的情緒。如果形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其受益終身,同時壞的學習習慣到中學後也不太容易改進,所以在小學期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要向學生說明應該怎樣學習。首先在上課新課之前應該預習,大致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同時做好標記,看自己那些已經理解了,那些還不是很清楚,那些完全不理解,這樣在聽課的時候就有了目的性。當上課的時候課時,准備好必需的文具。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不帶到學校來,上課時不擺弄文具。專心聽講,不小聲說話。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動腦思考,積極舉手發言,積極思考老師提到的問題,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適時地向老師提出,認真做好上課時的筆記以便課下復習時使用。課後要認真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同時及時復習已經學過的內容。學生有時可能在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要認真輔導、耐心指導,對預習、認真聽課、作業完成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也可適當地給予物質的獎勵,促進更多的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思維習慣、禮儀教育、讀書習慣等方面老師也應該適當地引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成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好品德、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只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好品德和好習慣,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棵棵參天大樹,一位位國之棟梁。
如何培養良好的品德是並不是一個很難的任務,只要抓緊時間,從小培養就可以將孩子塑造成一個優秀的、有良好品德的人。
C. 小學生的六大品德是
「愛」、「禮」、「勤」、「紀」、「誠」、「創「
D. 你認為小學生應具備哪些優良品德
——身來心健康,終身喜愛運動自的習慣;性格開朗,與人為善。
——誠信、守時、責任、正直勤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內務能夠自理,按時完成各種任務。不撒謊、不推委,敢於承擔。錯就是錯了,坦坦盪盪做人。
——感恩、付出。感受生活的美好,熱愛生活,充滿陽光;享受幫助他人付出的快感。
——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孩子自覺尋求知識而不是被動完成作業了事。孩子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更加專注和持久。
——及時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況,與孩子共同分擔郁悶難過,分享喜悅成功。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灌輸和身教終身學習的習慣,我一直在學習,也幫助和引領鐵蛋養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不僅是看書看報看電視,生活中,旅遊中,與人聊天中,玩耍中,處處都是學習的場所。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高效學習,事半功倍。
——敢於表現,不怕出醜,把臉皮抹下來裝兜里,是我母親的口頭語,鐵蛋從小就被我趕著鴨子上架,練出了膽量和自信。
——抗挫折、耐壓、自控力,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勝的勇氣和能力。各年齡段的孩子都應該有適當的體驗,這是成長的必須。
E. 論小學生品德怎麼寫
我們需要一種教育,無孔不入地侵入我們的思想,告訴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而這不需要多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只是媽媽在孩兒身旁的一笑,只是師長的一番教導。
F. 小學生品德的培養從哪些方面進行
人的品德包括很多方面,我覺得首先要學會做人——有孝心,懂禮貌,負責任,遵守社會公德,還要明事理,講原則……其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重在日積月累「潤物無聲」。但現在的社會環境不夠好,對孩子影響太大,誘惑的力量永遠大於說教。我覺得除了讀書名理之外,還是要的多從環境教育和身體力行的影響方面著手效果要好些——父母身正為范,處芝蘭之室,選德高者為人師表,交德才兼備之友……
希望能幫到你!
G. 小學生品德修養包括什麼
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H. 如何提升小學生品德的幾點建議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
小學生如何培養良好的品德及習慣
一、 好品德的培養
(一) 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教師可以首先通過課堂禮儀來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禮貌待人的品質。要求學生在老師宣布上課時要迅速地起立,並鞠躬行禮,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並說「同學們坐下」時再坐下。但學生遲到時,要求學生應該輕敲教室的前門,並立正喊「報告」,待老師允許時進入教室。在課堂上要積極思考老師的問題,發言時要先舉手。別人發言時,要認真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不做無關的小動作,更不能取笑別的同學。下課鈴響,老師宣布下課時,應端正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離開教室時,讓老師先行。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適時地穿插一些有利於學生形成尊敬師長,禮貌待人品質的內容。告訴他們一個好孩子、好學生見到老師、長輩應該主動打招呼。當在公交車上碰到老年人時應該主動讓座。當別人幫助自己後應該道謝等等。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二) 愛護公物,勤儉節約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好信手塗鴉,因此應教育學生應該愛護公物,不得亂塗、抹、畫、刻課桌、牆壁等公共設施。開門、關門時要輕。一旦不小心損壞東西,主動承認,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壞玻璃。 培養小學生的勤儉節約的意識也是相當重要的。由於小學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錢,不懂得節約。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生活節儉,不擺闊氣、不亂花錢,不能向父母經常要錢來買零食。作業本、筆等學慣用品在使用的時候要節約,不要浪費。
(三) 遵規守紀,熱愛勞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應該告訴學生,學校作為一個集體要有它的規矩,學生是學校的一分子就應該遵守其規定製度。 例如要求學生預備鈴響,要做好課前的准備,並端坐在教室里安靜等待,上課後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各種物品要輕拿輕放,認真做好課堂的筆記。在參加升旗儀式時,要立正脫帽,肅穆莊重,目視國旗行注目禮;唱國歌時要聲音洪亮。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種體育活動和文藝活動,但不允許大聲喧嘩。 現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和長輩都比較溺愛,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過分的溺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可能使他們養成自私、懶惰等毛病。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穿衣、盛飯,主動幫父母收拾房間、洗衣、做飯、洗涮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里要輪流值日,值日生應該認真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園的整潔優美。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奮學習等良好品德,同時也需要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 好習慣的培養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其良好的習慣,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是好習慣,則會讓人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一輩子。
(一)社會公德的培養 社會公德是一種存在於社會中間的道德,就是人們為了維護我們社會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關於個人修養的研究從古代社會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近代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時,革除了許多社會陋習,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新中國把思想品德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學校是培養人的社會公德的主要場所,特別是小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較弱,需要對其進行培養。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著重培養其以下方面的社會公德。
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當過馬路的時候要首先看一下是否是綠燈,再看一下是否有車輛通過,不追逐打鬧,保證自己的安全,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在乘坐公交車時,要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婦及師長讓座,不爭搶座位。 遵守公共秩序,購票、購物、乘車時要按順序,不插隊,不擁擠。對營業人員要禮貌。愛護公共設施、愛護花草、數木,保護動物。不要踩踏花草,不要傷害動物。當觀看演出時要做文明的觀眾,結束時要鼓掌致意。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鼓勵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地伸出援手。比方自己的同學遇到不會計算的問題時,自己可以主動上前熱心地解答等。
(二)注重儀容儀表、儀態的培養 小學生年齡較小,不太注意個人衛生,在儀容儀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能當著客人面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使其明白人們都喜歡跟干凈的人在一起工作、學習都討厭邋遢的人。 對於小學生來說,儀態主要指坐、立、行走、讀書、寫字的姿勢。「站如松,行細風,坐如鍾,卧如弓。」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兩腿間距與肩同寬,不能叉開,雙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體;走路要求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坦捏碎步。這對塑造小學生挺拔的身姿很有益處,特別是坐的姿勢會影響他們的脊髓的生長和視力的情況。
(三)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使自己終身受益,同時也是自己社會責任心的體現。現代社會由於父母一般都去工作,跟子女交流的時間較少,經常會忽視對孩子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特別是在農村,由於目前衛生狀況相對較差、家長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小學生衛生習慣形成較晚,衛生習慣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如亂丟紙屑、瓜皮果殼,隨地吐痰;亂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後隨手亂扔包裝袋;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環保意識薄弱等等。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衛生習慣,首先利用家長會進行衛生防疫知識講座,使家長明確講究衛生的重要意義。和家長協議:在學校里,學生的教育學習是老師的責任;在家裡,孩子的個人衛生是家長的責任。要求家長要注意給孩子講究個人衛生,防止疾病。在學校,老師針對個別嚴重的單獨進行教育。教育時要耐心、細致,對進步的同學要及時地當眾表揚,促進更多的同學向其學習。家長、學校配合教育抓個人衛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環保意識的培養。結合品德課《環保》一課,教育學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開展《愛護環境》主題班會,加強思想教育,教育學生反思自己無視校園衛生的不文明行為,提高學生保護環境和保持校園衛生的認識,動員學生做到彎彎腰撿出一個潔凈的校園;要求學生將零食的包裝袋、廢紙、鉛筆屑等東西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避免亂扔垃圾,保持整潔的校園。 小學生年齡小,正在學習階段,什麼東西都會向大人學,特別是自己比較信任的老師。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首先要是個講衛生、愛清潔的老師,那麼,他的學生們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在個人衛生方面一定會做得很好。
(四)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太吃力,以免形成厭學的情緒。如果形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其受益終身,同時壞的學習習慣到中學後也不太容易改進,所以在小學期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要向學生說明應該怎樣學習。首先在上課新課之前應該預習,大致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同時做好標記,看自己那些已經理解了,那些還不是很清楚,那些完全不理解,這樣在聽課的時候就有了目的性。當上課的時候課時,准備好必需的文具。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不帶到學校來,上課時不擺弄文具。專心聽講,不小聲說話。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動腦思考,積極舉手發言,積極思考老師提到的問題,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適時地向老師提出,認真做好上課時的筆記以便課下復習時使用。課後要認真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同時及時復習已經學過的內容。學生有時可能在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要認真輔導、耐心指導,對預習、認真聽課、作業完成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也可適當地給予物質的獎勵,促進更多的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思維習慣、禮儀教育、讀書習慣等方面老師也應該適當地引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成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好品德、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只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好品德和好習慣,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棵棵參天大樹,一位位國之棟梁。
如何培養良好的品德是並不是一個很難的任務,只要抓緊時間,從小培養就可以將孩子塑造成一個優秀的、有良好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