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發布時間:2021-02-14 15:16:47

Ⅰ 從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的重要性

1
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

讓寶寶動手來操作,本身就可能會困難重重,而寶寶需要一點一點克服困難,完成自己的作品。通過這個過程,寶寶可以體會到什麼是堅持,怎麼樣去面對困難,從而,增強寶寶了意志品質。



2
手腦相互促進,啟迪幼兒教育

兒童的聰明才智與大腦的發育息息相關,而腦的發育,除了遺傳因素,營養條件以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後天的訓練。因為人大腦里邊的軀體運動中樞對應的是手,其中拇指和手腕佔有更大的比例,因此手的運動可以促進大腦相應部分的發展,手的操作,語言在人的意識形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多動手操作確實可以變得更加聰明。



3
促進孩子記憶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人的記憶有形象記憶、邏輯記憶、動作記憶、情緒記憶等分類。在這幾種記憶中最不易遺忘的是動作記憶。所以民間有「眼看十遍,不如手過一遍」的說法。同樣,抽象邏輯思維也是以形象思維和動作思維為依託和支柱的。所以動手能力可促進記憶和思維的發展。



4
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動手能力強的人,他的生活技能也高,獨立生活能力就強,能獨立面對各種困難。小朋友如果從小就跟爸爸媽媽一起做家務,那麼寶寶長大後的生活能力一定很強。沒有依賴性,可以自己解決各種問題。

5
可以增強自信

小朋友們每次做完自己的小作品,都會拿來邀功,此時的大人們,都會說:哇,非常棒,受到表揚的小寶寶就會非常開心,也會非常有自信呢,而這種自信會對寶寶的進步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寶寶會不斷嘗試做自己的作品,來獲取更多的表揚,這個過程,就是進步。

Ⅱ 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
實踐操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操作,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中讓學生利用學具拼成一個三角形模型,一個四邊形模型,然後輕輕拉動這兩個模型,通過感知體驗,學生便認識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樣學生能過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等手段對實物進行感知體驗,直接獲取概念的表象認識。又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讓學生兩人為一小組,用學具製作一個長方體模型和一個正方體模型。學生在製作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少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由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的特徵所造成的。因而在觀察自製模型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時,學生藉助形象思維很容易找出結論。而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認識後,教師又按排學生利用這些圖形的學具進行拼圖游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非常認真地拼,最後拼成了各種不同的圖案,如房子、機器人、小動物等。在游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價值,更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動手操作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見多動手操作,能發展學生的思維,達到創新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手,親身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也能開發學生智力,讓他們積極地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思索、探討、創新,使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積極的參與者,是認識過程的探索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用多種方法數出長方體有六個面。這時,老師設疑:「為了不重復也不遺漏可以怎樣數呢?」「調動學生思考,最後得出數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後面、左面和右面共有六個面。學生認識什麼是相對面後,再引導觀察比較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你發現了什麼?再一次調動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兩塊一樣的長方體拼在一起,有的把長方體相對的面沿著外框畫在紙上比較,等等。通過動手實際操作初步感知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一樣。接著,教師用取下長方體相對面的方法驗證大小、形狀一樣。通過一系列操作、觀察、思考,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有六個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一樣。這樣學生在思維中操作,在動手中思維,並通過語言將操作過程「內化」為思維,使思維得到發展。
三、實踐操作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把人類的知識成果轉為個體認識的過程。科學家的認識過程是一種生產新知識的過程,而小學生的認識過程則是一種再生產知識的過程。
如果教師能為學生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擺、弄弄,加大接受知識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找到規律,並能運用規律去解決新問題,這樣使他們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學習。學生對知識就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質也會得到和諧發展,思維也就可以隨之展開,很容易把全體學生推到主體的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有利於學生形成「動作思維-表象-抽象思維」的轉化,使學生獲得的概念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而且,自主探究,自己動手,還可以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猜想驗證,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去嘗試解決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力求做到凡是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都主動參與。這樣,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能學知識,而且能學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Ⅲ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轉變觀念,相信孩子,多給他們機會
自古以來在傳統地家庭教育觀念中,人們一般不能准確的認識到手、腦活動之間的密切聯系。他們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對於幼兒都不是學習,只有拿起書本才是學習;有的家長甚至不注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事事都採取包辦認為孩子小這些動手操作用不著從小培養,長大自然就會。有的家庭孩子比較少更是皇帝、公主般的待遇,長輩們對他們也可謂是百依百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孩子從小就產生依賴的心理,失去鍛煉機會,導致現在的小朋友嬌生慣養,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很差,缺少勇敢精神。
著名的學前教育家張家麟曾說過:「要教養一個孩子子學會做事」也就是說要從小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作為父母更要重視發掘孩子的潛力和能力,沖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發現和了解幼兒。當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時他會害怕不敢嘗試去做,這時的父母作為孩子的指引者就要不斷地鼓勵幼兒,如「你做的很好,你很棒等」通過話語幫助幼兒找回自信,讓孩子盡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飯、穿衣服、發餐具、整理玩具、疊衣服、穿鞋子等等,這樣幼兒既參加了最簡單勞動鍛煉,也培養了動手能力。此外,家長還可以帶幼兒到戶外去參加親子活動如到沙池中玩沙,幼兒可以隨意游戲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幼兒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交往能力。此時的幼兒則在家長的鼓勵與信任中樹立「我能行」的心態,並在實踐中不斷印證,最終干成一番事業。

Ⅳ 如何正確培養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教師再引導學生到實際中驗證,到生活中運用。
一、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
實踐操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操作,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中讓學生利用學具拼成一個三角形模型,一個四邊形模型,然後輕輕拉動這兩個模型,通過感知體驗,學生便認識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樣學生能過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等手段對實物進行感知體驗,直接獲取概念的表象認識。又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讓學生兩人為一小組,用學具製作一個長方體模型和一個正方體模型。學生在製作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少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由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的特徵所造成的。因而在觀察自製模型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時,學生藉助形象思維很容易找出結論。而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認識後,教師又按排學生利用這些圖形的學具進行拼圖游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非常認真地拼,最後拼成了各種不同的圖案,如房子、機器人、小動物等。在游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價值,更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動手操作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見多動手操作,能發展學生的思維,達到創新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手,親身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也能開發學生智力,讓他們積極地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思索、探討、創新,使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積極的參與者,是認識過程的探索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用多種方法數出長方體有六個面。這時,老師設疑:「為了不重復也不遺漏可以怎樣數呢?」「調動學生思考,最後得出數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後面、左面和右面共有六個面。學生認識什麼是相對面後,再引導觀察比較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你發現了什麼?再一次調動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兩塊一樣的長方體拼在一起,有的把長方體相對的面沿著外框畫在紙上比較,等等。通過動手實際操作初步感知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一樣。接著,教師用取下長方體相對面的方法驗證大小、形狀一樣。通過一系列操作、觀察、思考,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有六個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一樣。這樣學生在思維中操作,在動手中思維,並通過語言將操作過程「內化」為思維,使思維得到發展。
三、實踐操作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把人類的知識成果轉為個體認識的過程。科學家的認識過程是一種生產新知識的過程,而小學生的認識過程則是一種再生產知識的過程。
如果教師能為學生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擺、弄弄,加大接受知識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找到規律,並能運用規律去解決新問題,這樣使他們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學習。學生對知識就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質也會得到和諧發展,思維也就可以隨之展開,很容易把全體學生推到主體的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有利於學生形成「動作思維-表象-抽象思維」的轉化,使學生獲得的概念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而且,自主探究,自己動手,還可以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猜想驗證,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去嘗試解決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力求做到凡是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都主動參與。這樣,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能學知識,而且能學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Ⅳ 如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一、心理策略:培養意識,形成動手參與定勢 l. 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興趣激發的方法很多,我們依據現行美術教材體系,從中高段美術教材的挖掘入手。 2. 以新激趣:學生普遍具有一種獵奇心理。新奇的東西往往會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強烈慾望,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教學內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鮮感。 3. 以情激趣:在繪畫教學中,有許多內容都包含著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學生的情感發展很快,教師要努力去撥響學生學習後的"情弦"。學生動了情,繼而就有了情趣,有了與教師、作品同頻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從而以情造像,圖情並茂。以美激趣:"美"是美術課具有的獨特的優越之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學當中,我們應充分挖掘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需要和審美潛能,讓他們體驗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學生沉浸在美的氛圍中,就會收到"唯恐聆聽之不周,不知鈴聲之響"的效果。 4. 溝通情感:我們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有助於學生的動手參與,有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1) 縮短師生距離。實驗表明,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強度及時間。因此,教師可採用主動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的方式"接近"後面的學生,縮短與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動手參與創造條件。 (2) 給予學生安全感。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為了使學生積極動手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論好壞,都不會影響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做的不好時不會受到批評與嘲笑。針對這點,多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動手參與各種活動,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使用一些使人輕松愉快的幽默,給學生安全感,那麼,即使沒把握,學生也會爭先恐後地參與,其創造性也會大大增強。 (3) 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一定努力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產生成就感。既對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勵自己繼續前進。但是教師如果把學習任務的難度定得過低,學生不費多大勁就能夠達到,那麼,完成了任務學生也感到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難度過高,學生可能會不願去完成它或對此失去信心。因此,為了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教師應把難度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如何控制這個度,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隨機調節難度。當難度小時,教師可設置一些"障礙";當難度過大時,教師要適當處理,分步進行。同時,當學生失敗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鼓勵;當學生成功時,教師要給予表揚肯定,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願意動手動腦、參與創造。 二、行為策略:指導學法,賦予動手參與能力 教學是教和學的活動的統一體。教學方法既包含教師的教法,又包含學生的學法。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實現從教到學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應有系統地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有願望也有能力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進行創造。 l. 加強技法訓練 美術課對技法的要求很高,這是學生正確描繪製作對象,進行創作的基礎。技法訓練包含的內容較多。 2. 拓展想像空間 "想像是創作的源泉"世界上許多創造發明都是從想像開始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可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拓展想像空間,在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創設一種"不協調",使學生在探索的樂趣中尋求知識,培養動手能力,提高智力。 3. 選擇創作途徑 (1) 觀察比較法。中高段學生的觀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能自覺地、自主地觀察事物、分析異同。學生在繪畫中觀察比較自然和具體對象後,思維就有素材,接著以自身體驗進行創作就水到渠成。 (2) 玩做結合法。學生天性愛玩,根據他們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培養感性認識,實現自我表現的願望十分重要。 三、環境策略:創造條件,提供動手參與機會 學生有了動手參與的興趣、能力,還必須有參與機會,否則一切都成了"無本之木"。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參與機會。 l. 課堂繪畫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覽,讓學生在"看"中參與。繪畫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構成的可視圖像,學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別是同班同學的或同齡人的優秀作品展覽,一定程度上,學生都愛看,看了之後還會自覺地學習其中的優點。在上課前,拿一些前幾屆或平行班的作品當範例,或把自己班的優秀作品展覽,請同學按小組分別上去看。學生對此較感興趣,看得仔細,學得認真,因為這時的看,關繫到自己的具體操作。教師若再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優點,學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布置任務,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對於學生創作素材的積累也有很大的益處。 2. 學生走上講台,讓他們在"教"中參與。在傳統教育中,師講生聽。這種課堂氣氛中的學生沉悶、壓抑,主動性不能發揮不說,甚至感到"學海無涯"而厭課、厭學。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情緒積極,思維敏捷,想像豐富,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教師要努力營造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走上講台,參與"教學"。在做的同時,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3. 學生學會評價,讓他們在"說"中參與。大部分美術教師在作業講評中多採用教師講評法,可它受教師個人的年齡、性別、知識水平及愛好等的影響,往往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遏止學生的思維與個性發展。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我們可以採用師生互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形式;並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與能力循序漸進。

Ⅵ 怎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導讀:手工課應該是很多孩子都喜歡上的課程,每到手工課上,孩子們可以三兩成群,動手製作自己喜歡的小東西,課堂氣氛也非常融洽,下面咱們就來看看是怎樣一雙巧手捏橡皮泥的。


3、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在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剋制幫助孩子去做事情的沖動,只要孩子能自己做到的,就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讓孩子自己盡量去完成。

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與做事情持之以恆,不輕易放棄的精神,以及孩子的專注力,都可以通過動手能力來培養。

重要提示: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對了辦法,才能真正的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孩子。

Ⅶ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綜合實踐課程作為學校課程的元素,應發揮課程資源優勢,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學校作為教育的單元,應拓展教育的大環境,挖掘校本課程資源,為校本課程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綜合實踐課程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緊扣現實生活,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了解社會、了解生活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我們努力挖掘、整合、利用校本教育資源,在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方面進行了有效地實踐和探索。

一、利用學校內外教育環境,創設學生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

學校教育環境不應局限於校內,應努力挖掘校外教育資源。綜合實踐課程更應該引導學生將研究范圍拓展到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並對教育環境資源進行合理的配備,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最適宜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正確認識個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才能養成有益於自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才能成為有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的公民。

1、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構建學校校本課程體系,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搭建平台。

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分析學校周邊歷史和教育環境特點,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構建學校校本課程體系。

我校地理位置處於豐台區花鄉,這里種植花卉的歷史非常悠久。據史書記載,花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從漢到隋唐,從遼金到元,從明清到今天,歷代「為京師養花之所」,「培養花木四時不絕」,可謂流芳百世。這為我校開展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歷史基奠和文化氛圍。

我校周邊的花卉資源也非常豐富。有花卉種植培育基地、花卉園藝展覽公園、大型的花卉交易中心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這為我校開展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

我們利用這得天獨厚的地方優勢,以「花卉文化」為主題,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挖掘學校周邊教育環境,開發花卉課程,一直是我校開展特色教育和校本課程的主題。我校也逐步形成了以「花卉研究」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體系。

因此,在分析了校內、外教育資源,學生年齡和家庭特點,以及現代花卉的廣泛應用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我與花卉》、《插花藝術的研究》、《走進花卉大觀園》等確定為學校綜合實踐課程開發的新課題,從而不斷構建、完善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體系。

2、挖掘學習內外環境,營造學生實踐氛圍,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設環境。

分析學生,利用學校周邊教育資源特點,營造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多重環境。

如插花藝術,是近代逐漸流行並廣泛應用各種社會場所的花卉造型創作的藝術形式。它美觀大方,造型優美,寓意深遠,製作簡單,深受花卉愛好者的喜愛。四年級學生進行《插花藝術的研究》這項課程,正好處於小學生動手操作和思維創造性發展的黃金區,正好可以鍛煉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意識。此外,四年級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高,自主學習與合作的意識不斷形成,這些是開展這項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在環境。插花的製作,正好符合花鄉花卉教育這個大的主題,正好可以利用花鄉花卉這些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

再如《走進花卉大觀園》單元的實施充分挖掘了外部資源。世界花卉大觀園,2005年被評為「精品公園」。其建園宗旨是:游世界花卉大觀園,飽攬中外各國的奇花異草、珍稀樹木和經典風景園林,是集觀光旅遊、科普文化等活動於一體的獨具花卉特色的大型植物園。玉泉營花卉市場,「花山花海花鄉情,買花就到玉泉營」。這是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每周六上午,花卉展銷廳還為愛花者舉辦小型花卉養植培訓班和插花入門初期培訓班,解答養花愛花者提出的各種問題。

又如花神廟苗圃,集多種花卉、綠化苗木、盆景、觀葉植物等園林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和銷售於一身,是學生實踐的花卉基地。這些教育實踐基地,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外在環境。

3、利用教育基地資源優勢,發揮學生家長支持力量,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供保障。

為了進行《插花藝術的研究》課程開發,我校積極與校外花卉教育基地進行聯系,為學生進行校外調查與實踐創設了條件。學生在世界花卉大觀園里通過游覽參觀聆聽專業人員的講解,可以了解各種花卉的知識,欣賞現代園林藝術的發展特點;在玉泉營花卉市場,學生可以從專業人士那裡了解各種花材含義、特點和價格,學習簡單插花的知識;在花神廟苗圃,學生可以從花農那裡了解各種花卉的種植經驗,親身體會插花製作的過程。

此外,學生家長的教育促進力量也不容忽視,許多家長都為此次課程開發提供

Ⅷ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對一個人以後的生存、生活、和工作有著重大的影響,俗話說,心靈手巧,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僅能能讓孩子獲得一雙巧手,更能促進其大腦的發育成熟。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5、幫孩子挑選好玩具

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投其所好,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而好的玩具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動手能力,寓教於樂。

所以,我們如果想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選一些操作性比較強一點的玩具,比如積木,拼圖、剪紙等。孩子在動手時學會了技巧和專心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些需用時較長的游戲中,既能培養孩子的專注,也培養了他獨立工作的能力。

實踐出真知,動手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不斷的鍛煉才能增強,所以我們應該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並且要使用正確的方式。

Ⅸ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動手能力

一、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是自學語文的前提。
興趣是人樂於接觸、認識某事物,並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鼓勵學生用心去鑽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下列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1、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慾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時,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學會設疑,釋疑。如教《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讓學生根據題目來設疑:這篇游記游覽順序是什麼?在游覽雙龍洞路上,先由外洞進入內洞有哪些所見所聞嗎?路上什麼樣的景色?這篇課文突出了雙龍洞的哪些特色?如教《飛奪瀘定橋》一文,我引導學生注意敵人說的「飛過來吧」的「飛」 和題目中的「飛」有什麼不同,使學生對兩個「飛」字的含義產生疑問,經過查字典,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反復閱讀課文、議論,終於弄明白兩個「飛」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自學、鑽研的興趣,使他們懂得在閱讀課文時,要善於捕捉突出中心的關鍵字眼,並抓住反復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2、以境引境: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對《三亞落日》《煙台的海》等文章,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再現書中所寫的情境,播放課文錄音,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高了。
3、以讀生趣: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趣,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 如教《大江保衛戰》一文,我採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並配合採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 樹立自學的信心是自學語文的關鍵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課堂上安排充足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小學生由於年齡特點,自主性不是很強,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用信任去開啟學生的心靈。在課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嘗試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自己去自已去體會課文,感悟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充分討論交流,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腦。要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
三、養成各種良好的自學方法是自學語文的核心
「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教兒童發現真理」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話對我啟發很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學生能接受的學習方法,通過訓練形成學習技能,才能使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終生受益。 如果教師在要求學生自學時,不進行合理引導,而是放任自流,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如脫韁的野馬,既無法駕馭,又達不到目的。教師在教學時要在一定原則要求下,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參與、創新等多種方式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 一) 巧設疑問,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一些學生,教師讓他看書,他既不動筆,又不動腦,只是走馬觀花,書上和筆記本上空白一片,結果一無所獲。因此,教師必須先布置好學生自學的任務,一方面,教師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用筆劃出生字詞並查字詞典,劃出關鍵句段並認真理解;另一方面,教師要對這篇課文作充分的研究,並通過幾個有概括性、誘導性的問題來指導學生自學,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就會有的放矢,達到自學的目的。
( 二)讓學生自講自練。教師適時點撥學生自學,並非是老師和其他學生完全分離的埋頭單干,其實質應是師生間的共同探討和創造。例如,我每次在學生自學完畢後,就要從好、中、差三個等級的學生中抽出學生代表,讓他們分別到講台上來給其他學生和老師講解他們的答案、思路以及他們在思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我專門把其中有錯誤、有疑問或有新意的地方提出來讓學生探討,並給予他們及時的指正和表揚,要求學生經過我的點撥後再去認真總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並運用這些思路和方法去獨立地做課後練習或其他資料上的習題,真正形成「自學——自講——討論——點撥——總結——自練」的參與型自學模式。
(三)讓學生相互評價,取長補短.。在檢驗學生自學結果和總結學生自學經驗時,教師的點撥固然重要,但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交流也絕不可少,他們可以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通過對別人的評價和總結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我在作文教學時,很少先去改學生的作文,而是要在學生互相評價和改正後再連同他們的評價一起點撥。其實,學生閱讀同學的文章會感到無比的親切,而且非常認真,這對他們的閱讀和寫作,尤其是自學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我們採用不同的形式組織學生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低年級多採用朗誦美文、背誦課文、表演童話故事激發興趣,用故事會、小文學家等為學生開辟文學樂園;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多採用辯論會、文學家大比拼的形式為學生開辟樂園。
但教學活動中不能將學生分出「優生」「學困生」而區別對待,否則教育的結果只能形成畸形的師生關系,並且對全體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對於自身優秀的學生,老師要把他樹立成為本班的榜樣,在本班起到示範領頭的作用,而對學困生則更應該把他們當成成長中的人,當成自己的朋友來以誠相待。而不是把它看作被動的,有待於喂給知識的「孩子」,在生活中更多的關注他們,隨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慢慢他搞他們的能力。
四、養成各種良好自學習慣 是自學語文的保障。
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凡是好的態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為習慣,只有熟練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自學能力的內容與標志之一。語文學科的新課程標准總目標第三條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我認為,基本的自學習慣包括:
(一)培養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必須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按照讀懂一篇文章的要求,預習應做到四步:一畫:默讀課文,默讀之後,馬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義,切勿讀完了便勾畫出自己不認識和不理解的詞、句子。二分:試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內容。三答:嘗試性回答課文後面的問題。四提:提出問題。「有疑則進」,有求知慾,則有興趣。課堂上帶著期望而來,就有學習的主動性,就能發揮主體作用,把功課學好。 在這里,我要著重談一下默讀,默讀是我們自學課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讀、不動唇。因此,我們在默讀中,應該做到:
(1)養成按句默讀的習慣。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個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個個單獨來瞧,以提高默讀速度,培養整體觀念。
(2)養成邊默讀邊查問的習慣。對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查字典、翻資料、找工具書,弄懂了再讀下去,不馬虎了事。
(3)養成邊默讀邊思考的習慣,一邊看句子,一邊想這句話的意思。
(4)養成邊默讀邊畫批的習慣。"不動筆墨不看書",在默讀過程中,要逐步養成邊讀邊作記號,逐步具備批註的能力。
(5)養成邊讀邊記憶的習慣。在默讀中,要邊讀邊記憶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情節、一些關鍵的詞句和一些優美的片斷.
(二)培養使用字典的習慣
在聽說讀寫中,教給學生三種查字典的方法,使用字典的習慣。一記,在聽說讀寫中,凡遇到不認識和不理解的字、詞先記下來。二查,用三種查字法的任意一種查出自己需要理解的字詞。三聯,聯繫上下文看字、詞出處的語言環境。四選,根據上下文選擇字義詞義,作出判斷。五俗,用自己的話將字義詞義通俗的表達出來。比如教學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話中的「舉」的含義,學生通過查字典知道,該字的意思為:(1)全(2)向上伸(3)向上抬。聯繫上下文我們選擇(3)。
(三)邊讀邊做記號的習慣
古人有「不動筆墨不看書」的說法,我們強調學生自學時必須動筆做記號,以起到突出重點、提綱契領、促進思維深入、彌補記憶不足等作用。教學中,我們根據需要教給學生做記號的方法,規范了符號,指定了內容。內容大致包括七個方面:生字新詞,多音字,關鍵詞語,精彩的語句,重要的地方,對某些內容有疑問,需要重讀或摘抄的章節。學生處於不同的閱讀階段給相應的內容做記號,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得到了增長,思維也隨之不斷向縱深發展。
邊讀邊做記號應該注意三點:1、思考為主,記號為輔,不可喧賓奪主,讓大量的記號擠佔了思考時間。2、做記號要簡明扼要,一個字一個詞甚至一個符號能代替的,絕不要贅述多言。3.、做記號最好在課文中進行。有些教師讓學生在筆記本上記,這樣不利於學生的理解與復習。4、可適當運用這些常用符號:在下邊畫「——」,在下邊加「·」,在下邊加「○」,在後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質疑問題的習慣
「學貴存疑」。一個學生,如果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沒有提出問題,對知識的獲得沒有產生過疑問,那麼,可以肯定地說,他不善於學習,也學不到什麼東西。只有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找出難點,不斷地產生疑難,又不斷地解決疑難,才能獲得知識,發展思維。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首先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敢問」。傳統教學總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學生思維容易處於被動,受到壓抑,產生一種上課就是答問的定勢。要使教師的「問」逐步過渡到學生的「問」,這就要求教師激發學生提問的勇氣,為他們創造研究探討的自由天地,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其次,要緊扣教材訓練學生「會問」、「善問」。有些教師擔心學生「不會提」、「亂提」、「提不好」,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因而限制學生提問。其實,只要緊扣教材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質疑問難的訓練,學生是能達到「會問」、「善問」,從而形成獨立的質疑問難能力的。以審題為例,有的教師這樣訓練:1、指導學生抓課文的重點詞語提問。2、抓課題中的標點符號提問。3、抓事物之間的關系提問。這些提問既調動學生積極性,也鍛煉思維能力,經過這樣長期訓練和引導,「不會提」、「提不好」的顧慮沒有了,「亂提」也就漸漸納入預定的教學軌道。課堂教學不是更有質量和效率嗎?
(五)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相結合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它學習有著重要意義:它能提高和檢驗學生樂趣。培養這一習慣應該注意:1、教育學生樹立獨立完成作業光榮,抄襲作業可恥的觀點,在班級形成良好的作業風氣。2、建立嚴格的作業制度,如盡量在課內完成作業,以提供良好的思維環境,收作業要及時,作業不得雷同,反饋及時等。3、教師應增加富有創造性的作業,減少機械性作業。
我們強調學生必須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真正在作業過程中體驗知識應用的巨大作用。如果真的遇到困難,自己無法解決時,又需要通過合作的形式來完成。小組合作完成作業,可以解決一些開放性問題、研究性問題、爭議性強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多元思維。因此,必須加強學生自身能力和合作發展能力,保證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相結合,培養學生自由、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閱讀後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同時,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積累語言材料,學習寫作方法,鍛煉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指導學生寫讀後感式的讀書筆記,應該注意:1、要教給寫讀後感的方法。要求根據原文的內容和寫法,結合自己的實際,寫出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讀」有「感」,夾敘夾議,以「感」為主,不要過多地抄錄原文。2、深入理解原文,領會實質,抓一兩個方面寫感受,不要面面俱到。3、以練為主。訓練初期評點可適當多一些,具體一些,學生掌握方法、適應後,可少評或不評。
保證讓學生每天有40分鍾的課外閱讀時間,內容包括少兒書報、少兒電視節目等;同時養成讀思結合、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堅持做好讀書筆記,形式內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語,也可以是精彩文段,還可以是漫畫創作,學生自行設計,自得其樂。在豐富學生詞彙、語感的同時,也逐漸培養了孩子的思維和鑒賞能力訓練。
(七)勤於動筆的習慣
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善於傾訴,及時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寫下來,堅持小練筆,堅持寫日記,參加社會實踐,辦班級黑板報,編個人作文集等都是激發學生勤於動筆的好辦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增強了參與意識,形成了良性循環。
(八)及時復習的習慣
孔子「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著名論斷。它就深刻地闡述了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將知識長期保存在大腦里,而新知識識記過後,很快就會遺忘,因此,需要及時復習鞏固。
首先,要指導他們根據遺忘的規律及時復習、多次復習。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後慢,因此,及時復習能夠阻止通常在識記後立即就會發生的急速遺忘,而多次復習,才能達到長期保持的目的。否則,恢復字的識記,在每一課學完後及時地鞏固,一個單元學完後再次復習,期中期末測試時再進行集中復習,這樣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識記效果。
其次,要教給學生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復習並不等於單純重復。機械重復活動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而且容易使大腦疲勞。運用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則會使學生感到新穎生動,激發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復習效果。還是以生字識記為例,除了採用看拼音寫詞語、聽寫等常見方法外,還可採用找朋友(形近字辨析)、請你當醫生(糾正錯別字)、開火車(生字組詞接龍)等多種方法,學生往往在玩中生動活潑地復習鞏固了知識。
最後, 要培養學生自己寫學習小結的習慣。課後復習在一課書學完後,抓住課後作業題進行復習。單元復習放在一組課文學完之後,寫出該組的重點來。期末考試指學期終結前的復習,抓住字詞句篇幾個重點,歸納復習,寫出復習總結,學年復習放在暑假,自學復習提綱,按提綱抓要點,再寫出小結,最後有條理地記憶。這樣,便於溝通知識的聯系,溫故而知新,從而牢固地掌握知識。
綜上所述,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高低是判斷該生能否主動的、創造性地進行學習的重要標志。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要全方位進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學生為主」的原則,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會思、善思,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經常講革命先輩和科學家的故事,使學生了解傑出人物成長的過程,理解他們崇高的境界,使學生認識到為祖國為人類進步而奮斗是攀登科學高峰的力量源泉,激勵學生為中華崛起而發憤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一種手段,學生可以終身受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養貫穿到語文教學活動的始終,才能把語文知識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里。至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解放教學思想,努力地深入到學生中去,一定會有更大的發現,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真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Ⅹ 為什麼要培養小學生動手能力

一、心理策略:培養意識,形成動手參與定勢 l. 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興趣激發的方法很多,我們依據現行美術教材體系,從中高段美術教材的挖掘入手。 2. 以新激趣:學生普遍具有一種獵奇心理。新奇的東西往往會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強烈慾望,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教學內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鮮感。 3. 以情激趣:在繪畫教學中,有許多內容都包含著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學生的情感發展很快,教師要努力去撥響學生學習後的"情弦"。學生動了情,繼而就有了情趣,有了與教師、作品同頻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從而以情造像,圖情並茂。以美激趣:"美"是美術課具有的獨特的優越之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學當中,我們應充分挖掘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需要和審美潛能,讓他們體驗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學生沉浸在美的氛圍中,就會收到"唯恐聆聽之不周,不知鈴聲之響"的效果。 4. 溝通情感:我們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有助於學生的動手參與,有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1) 縮短師生距離。實驗表明,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強度及時間。因此,教師可採用主動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的方式"接近"後面的學生,縮短與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動手參與創造條件。 (2) 給予學生安全感。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為了使學生積極動手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論好壞,都不會影響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做的不好時不會受到批評與嘲笑。針對這點,多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動手參與各種活動,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使用一些使人輕松愉快的幽默,給學生安全感,那麼,即使沒把握,學生也會爭先恐後地參與,其創造性也會大大增強。 (3) 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一定努力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產生成就感。既對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勵自己繼續前進。但是教師如果把學習任務的難度定得過低,學生不費多大勁就能夠達到,那麼,完成了任務學生也感到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難度過高,學生可能會不願去完成它或對此失去信心。因此,為了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教師應把難度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如何控制這個度,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隨機調節難度。當難度小時,教師可設置一些"障礙";當難度過大時,教師要適當處理,分步進行。同時,當學生失敗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鼓勵;當學生成功時,教師要給予表揚肯定,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願意動手動腦、參與創造。 二、行為策略:指導學法,賦予動手參與能力 教學是教和學的活動的統一體。教學方法既包含教師的教法,又包含學生的學法。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實現從教到學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應有系統地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有願望也有能力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進行創造。 l. 加強技法訓練 美術課對技法的要求很高,這是學生正確描繪製作對象,進行創作的基礎。技法訓練包含的內容較多。 2. 拓展想像空間 "想像是創作的源泉"世界上許多創造發明都是從想像開始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可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拓展想像空間,在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創設一種"不協調",使學生在探索的樂趣中尋求知識,培養動手能力,提高智力。 3. 選擇創作途徑 (1) 觀察比較法。中高段學生的觀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能自覺地、自主地觀察事物、分析異同。學生在繪畫中觀察比較自然和具體對象後,思維就有素材,接著以自身體驗進行創作就水到渠成。 (2) 玩做結合法。學生天性愛玩,根據他們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培養感性認識,實現自我表現的願望十分重要。 三、環境策略:創造條件,提供動手參與機會 學生有了動手參與的興趣、能力,還必須有參與機會,否則一切都成了"無本之木"。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參與機會。 l. 課堂繪畫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覽,讓學生在"看"中參與。繪畫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構成的可視圖像,學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別是同班同學的或同齡人的優秀作品展覽,一定程度上,學生都愛看,看了之後還會自覺地學習其中的優點。在上課前,拿一些前幾屆或平行班的作品當範例,或把自己班的優秀作品展覽,請同學按小組分別上去看。學生對此較感興趣,看得仔細,學得認真,因為這時的看,關繫到自己的具體操作。教師若再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優點,學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布置任務,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對於學生創作素材的積累也有很大的益處。 2. 學生走上講台,讓他們在"教"中參與。在傳統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