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發揮農村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英語課程標准」強調要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內作為小學教學容的一個重要目標。自主學習是什麼意思?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自己學習。作為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眼下倡導終身教育,即活到老,學到老,也就更加強調了學習自主性的重要。有一句名言叫做:今後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由師生共同構成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當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時,會學得更好,更有意義,更持久。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學生應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英語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所掌握的課堂知識、語言技巧、學習策略都會影響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另外,由於英語課堂教學自身的局限性,英語教學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學生課後自主學習、自我鞏固而獲得。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小學英語教學觀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些老師認為小學生年齡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時尚早,因此仍然採用說教式、填鴨式、灌輸式或一言堂等「霸道」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處於依附、被動的狀態,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2. 正村小學三年級期未考試成績單三年級二班全體同學成績排名
成績學校總會發下來抄的襲,不用急,可以去官網看一下要不。牛掰的畫直接找校長。問一下年級輔導員啊,老師啊。
這個不急,會發下來的。
著急的畫就查詢一下官網,
問老師或者,打電話什麼的。
要不去官網上看下。
成績什麼的考完後不是會發下來么。
3.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的計算興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新課程改革也對學生的習慣培養做了常規性的要求。我感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當滲透在學校教育、學科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並具有由淺入深,步步遞進的教育層次;明確的行為目標、具體細致的訓練方法,且通過持之以恆的教育培養,真正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進而形成受益終身的良好習慣。我校地處邊遠的農村,家長們忙做農活,疏於對學生的指導,大部分家長不識字,加上家長普遍有讀不讀書照樣掙錢的觀念。導致農村學生普遍學習習慣較差。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轉變家長的觀念。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通過不斷培養,良好習慣就會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被動到主動,最後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而長久地固定下來。壞的學習習慣總在無意識地機械重復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靠有意識地一次次自覺練習而鞏固。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其實取決於學生所處的學習氛圍和對他們的學習要求。我們要在每期開學時就召開家長會,作好家長的思想動員工作,讓家長們配合學校共同督促學生學習。包括檢查學生的家庭作業,督促學生按時到校上課,盡量少讓孩子做農活等。打消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老師的事的念頭。確保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二.從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一)農村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1.首先要培養寫字的興趣學習寫字,要把字寫好是一個長期工程,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在學習過程中,能不能持之以恆,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要讓生性好動的孩子喜歡寫字,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必須重視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2.感悟、啟迪通過展示一些名家作品,讓學生在美的作品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請一些好的書法老師來上課,從直觀中對進行。3、描、摹要讓學生掌握字的結構,就要讓學生認真觀察字的筆畫,字的結構,並且讓不斷地描、摹,進而鞏固對字的認識。4、給學生寫字方法的指導。(1)培養正確地執筆、運筆。以示範法講明筆畫的提按、轉折、輕重、緩急等用筆運筆及過程。(2)以圖示說明"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的起筆、運筆、收筆的書寫過程。(3)對偏旁部首的寫法分別執教,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練習。5、鼓勵學生將練字進行到底。注重練習,講求實效,練習是掌握書寫技能的主要途徑。只有反復練習,才能熟練地把握書寫動作,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理想效果。(二)農村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1、激發興趣,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已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榜樣能使學生產生看齊的向上心理。平時,老師可以有意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學家高爾基、偉大領袖毛澤東、大作家老舍、葉聖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樹立典型來激勵學生,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閱讀能力,鼓勵學生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精神食糧。
賞析片段,激發興趣。教師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聲有色地向學生朗讀,或介紹文章的開頭、結尾,來激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
活動激趣。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在有趣、豐富瘋狂學習的活動中,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 展示成果,激勵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從而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三)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走進小學課堂,合作學習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但開展合作學習之後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教學場面:討論時,學生各說各的,學生不善於獨立思考,不善於互相配合,不善於尊重別人的意見;學生匯報,教師依次聽取匯報,匯報完畢,活動便宣告結束。那麼在小學課堂中,怎樣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怎樣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落到實處?如何培養學生學會與人合作的習慣和能力呢?我們認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同時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營造寬松愉快的合作氛圍。
研究表明:在心情舒暢的狀態下學習工作,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活躍;而在情緒低落時,思路狹窄,思維遲鈍。同樣,學生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敢想、敢說、敢做、敢懷疑、敢標新立異。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無拘無束地展開討論,必須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諧、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就要因題而異,通過巧妙的誘導,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培養協作互助的合作意識。
語文 知識無處不在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有利於合作的活動,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3、要激發學生共同探索的合作慾望。
課堂合作學習中應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通過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的探索與對比中提出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學得更為主動、更為深刻。 4、提高思維訓練的合作效率。 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的核心,小組討論質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決定合作學習效果的優劣。在教學設計和實踐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好討論的契機,選擇好討論的內容,使討論成為深化課堂教學、促進合作交流、參與互動、發展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5、增強思維創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組討論的拓展與延伸。要想實現「有效合作」小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暢,合作過程中就容易產生問題。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往往對一些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得出的結論也不盡一樣。 (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准,說得好。因此,培養學生用心傾聽他人說話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習中,我們著重培養小學生三種聽的習慣。 1.課堂上靜心聽的習慣。 2.仔細聽的習慣。 小學生聽課,往往只滿足於「聽到」,而不注意聽清楚。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 3.善於傾聽他人的習慣。在課堂上,學生有很多聽其他同學說話的機會。但小學生有意注意較弱,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言時易走神。教師在課上要避免枯燥操練,要多用「有意點叫」、個別提問,對活動與集體操練應頻繁交替使用。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設置「牽制性」提問,「逼」學生專心聽他人說不聽,就無法參與。 還可請學生指出發言者哪兒講錯了,該如何糾正等等。學生在認真傾聽他人說話時,其實也是在訓練自己的思維,把自己攝取的信息整合起來,從而達到准確思維的目的。 (五)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 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是學習所必需的。從心理學、生理學角度來看,小學生心理障礙和怕羞感少。這正是培養大膽開口講的有利條件之一。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可以由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積極發言的習慣 因此,教師就應該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緊張心理,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學會寬容,不能有錯必糾。教師可以用各種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學生的參與熱情馬上會高漲起來。2.課後堅持自由會話的習慣 每周利用班會課的時間,每小組輪流由一位學生為中心發言者進行自由會話或提出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在眾人面前說話的機會。由於自由會話中存在著信息差距,這便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聽說機會,天長日久,各有所獲。 3.把語文學習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習慣 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用到語文,因此要培養學生做個有心人,處處學語文,處處用語文。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的最基本的保證。它也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小學教學不僅僅是教與學的結合、聽與說的結合,同時應注意課堂與課外的結合、校內與校外的結合。從起始階段,就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學習的好習慣。
4.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 專家評議
1、掌握方法,獨立閱讀。(1)多讀:在課外閱讀方面,我注意讓學生掌握不管讀什麼書,都應按這樣的步驟去進行:先粗讀,再細讀,最後再精讀。並注意提高閱讀的效率,使學生真正讀有所獲。並養成記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教師注意把握動態性原則,因內容而異,教育學生採取相應變式,充分發揮模式作用。(2)多動手:語文學習不僅使學生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而且還要引導學生感知語言表達的內化過程。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結合的環境,讓學生的說、寫有形可依,有據可依。我在進行閱讀指導時,讓學生多動手寫一寫讀書筆記,要求他們對書中的名言警句、優美詞語、歇後語等分類摘抄,寫一寫讀後感等。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描繪動手去畫一畫。這樣,既積累了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2、堅持實踐,從不間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還不是很好,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閱讀實踐活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今天可進行可不進行的事,它需要的是長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之中,教師要做到以「趣」求「活」,「活」中見「悟」,即便是一時難於理解的,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的基礎知識、語文能力及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同時教師注重點拔,引導學生廣泛獲得課外知識,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增大閱讀量,豐富知識。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和直接體驗為基本形式,以學生個性養成,擴大知識面,提高能力為基本目標的有意識的行為。學生願意讀,喜歡讀,相信自己能讀好的積極情感,應該通過長期的培養,使之人格化,品質化,這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5.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衛生習慣
小學生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是小學校園文化和小學生精神風貌的縮影,衛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對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能起積極的作用。
剛接到這個班的班主任,每天都會給學生強調衛生,但班級衛生工作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分工不明確,存在「有事無人做,有人無事做」的現象。(2)打掃不到位,部分同學打掃衛生滿足於應付;(3)地面上星星點點的紙片較多,牆角里擺放的是橫七豎八的掃把和垃圾桶,教室里的桌椅不整齊,特別是垃圾桶周圍的衛生狀況最差,不是垃圾落於垃圾桶四周,就是垃圾爆滿。
為使我們班擁有一個干凈、衛生、整潔、宜人的學習生活環境,為同學們的學習提供有力的環境保障。下面我就談談對學生進行衛生養成教育的粗淺做法。
一、深化意識,規范約束。
為讓學生講衛生、為讓班級衛生整潔,不是安排幾個人負責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同學們加深對講衛生的認識,讓學生明白講衛生的重要性和好處,自覺做到「我要講衛生」。如,我每次一進教室就喜歡巡視教室地面,如果發現有垃圾不是自己揀就是提醒學生揀,時間一長,學生看見我進教室低頭巡視時都會彎下腰檢查自己的課桌附近是否有雜物、桌子是否整齊。其次,實施規范約束,發揮規范的督促制約作用。要想讓班級衛生管理規范化、精細化,那就需要把常規細化,讓學生的常規更具有操作性、檢查性。實行了合理分工,62個學生分成15個小組,一天輪兩個組,分別負責清潔區衛生和教室衛生,遇到周二學校大檢查,再細化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這樣人員到位、分工具體、責任明確的衛生管理運行機制,嚴格規范學生行為,嚴格按章辦事,不留衛生死角。
我們班實行值日班長制,值日班長要督促並檢查值日生作好當天的勞動工作、課間要檢查教室和清潔區的環境衛生,放學後要協助勞動委員做值日,督促值日生按時完成勞動任務。每天早晨、下午、放學,值日班長親自督促、親自檢查,做好記錄。
二、優化環境,感染熏陶。
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一方面靠思想教育,規范約束,實踐提高,另一方面是靠優化環境和班級的感染熏陶。因此我很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在環境布置上,注重創建優美、健康、和諧的育人氛圍,讓學生隨時隨地、深入持久地得到感染熏陶。學生生活在一個干凈而溫馨的教室里,感到的是快樂、幸福與溫暖,促進學生養成衛生習慣,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
「正人先正己。」教師的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讓學生明白不講衛生是不文明的行為,這些都對小學生進行直接的或間接的、公開的或潛移默化的教育、感染和熏陶,而且比說教的效果更好、更快。比如:看見地上有垃圾,我自己彎腰撿起,一句話也不用說,學生看見了,對我肅然起敬,而且會將這種習慣模仿成自己的習慣。
在工作中,我發現一些女同學打掃衛生比較積極、比較負責,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還不忘督促本組的同學認真打掃。因此,我常常表揚這部分學生,把孩子們身邊的同學作為典型,以典型引路,抑制不良行為,學生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三、實踐指導,持之以恆。
我們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衛生養成習慣,就得教會學生打掃衛生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有所知而為知。比如,教室清掃後用拖把拖地,我就手把手地教他們拖地應該「先掃後拖,半干濕退步拖,拖豎不拖橫」;工具箱內外用抹布擦洗干凈,箱內工具擺放整齊;講台、窗檯、門要用抹布擦洗干凈,教室電器、鏡框要用雞毛撣拭去灰層等等勞動方法我都一一指導。
環境衛生重在保持,而不是在於打掃,要讓學生養成這種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不是在短短幾天、幾個月中就能夠紮根的,需要老師持之以恆地引導、督促,需要學生們長期努力堅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保持環境清潔,讓我們的校園變得更美,讓我們校園中的人們也變得更美。
我相信,我們會不負眾望,加強衛生習慣養成教育,為孩子們一生的幸福健康生活奠定基礎。
6. 如何指導農村小學生作文之我見
【如何指導農村小學生寫好作文】
寫作,是遵循一定的規律,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字、詞、句組成篇章的一種練習,在人們學習、工作、生產、生活、科研中應用廣泛、必不可少。因此,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一直以來,作文教學雖然費時費力,但是成效仍不大,這讓小學語文教師十分棘手,更讓讓小學生感到頭痛困惑。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就自己近二十年的作文教學經驗談幾點個人的認識。
一、多讀多背,積累材料
小學生寫作文常會出現「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說不出」的狀況,當他們列好了寫作提綱、確定了寫作材料,到了寫正文時卻絞盡腦汁,欲言又止,心裡知道想寫什麼,卻表達不出;即使能七拼八湊勉強完成,也是干癟乏味,毫無生氣。究其原因,就是小學生詞句嚴重匱乏造成的。
怎樣改變這一現狀呢?我認為讓小學生多讀多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朱熹指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杜甫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更是家喻戶曉。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新課改》明確指出:「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50萬。」教師引領學生搞好課內閱讀的同時,還要培養指導學生養成課外熱愛讀書和自主摘抄妙詞佳句的良好習慣。學生通過閱讀適合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小說還是童話;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學生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越廣泛,視野也就越寬,知識也就越廣,積累的語言材料也就越多。這樣,作文時學生的表達才豐富,學生的作文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走進生活、學會觀察
嬰兒初到人世,對這個未知的新鮮世界充滿無窮無盡的好奇。他們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雙手去觸摸,用嘴巴去品嘗,用身體去親近,用心靈去感受,他們總是不知疲倦的、以充沛的精力與初生牛犢般的勇氣去探知周圍的一切。漸漸地(孩子上學後),他們出現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變得麻木冷漠起來,究其原因,這都是應試教育體制所致。應試教育制度下,成績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數是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或重要標准,課堂成了學生活動的重要場所,學習成了學生生活的全部,分數成了學生最關注的對象和努力追求的目標。久而久之,學生的銳志被消磨,學生的心神被侵蝕,變得「兩耳不聞窗外事,整天泡在題海中」。
《新課標》提出了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教師一定要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注重學生情態的培養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教師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並學會細致有序地觀察生活。葉聖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的向著追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這句話深刻的指出了生活實踐對於習作是多麼重要。
農村的孩子生活並不枯燥,種樹栽花,捕魚捉蝦,爬樹摘果,割草收麥,養狗喂貓??他們的生活其實很豐富,天空很遼闊,關鍵是教師要激勵學生走進大自然,引導他們去發現、去觀察、去體驗,這樣才會有鮮活的內容,學生才會寫出美文佳作。畢竟南宋詩人陸游在《文章》中有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安排學生寫《我愛秋天》這篇作文時,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來到田野里,來到草地上,來到樹林里??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盡情玩賞,在玩賞中認真觀察,在觀察中用心感受,這樣竟然寫出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自改互改,養成習慣
現在,仍有為數不少的老師沿襲以往的作文教學方法。先向學生出示作文題目,然後說明寫作要求,接著讓學生寫出底稿,最後謄寫在作文本上。此時學生的任務已告完成,剩
下的就全是老師的工作了。老師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的作文精批細改,可作文本發下去之後,學生只在乎所得的結果,對於老師指出的優缺點及詞句等方面的修改卻熟視無睹,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新課標》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做到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葉聖陶先生曾說:「我當過老師,改過的作文不計其數,得到深切的體會,無自修自改便徒勞無益??教師引導和指導讓學生去改,這是終身受用的。」學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強弱是衡量其獨立習作能力高低的標志。教學生修改作文,不僅能促進「寫」,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智力,增強寫作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在不斷品嘗成功的過程中養成勤於思考、精益求精的習慣。好文章與其說是寫出來的,不如說是改出來的。那麼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首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自改意識。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古今中外名家大家被廣為傳誦的作品都是經千錘百煉成為經典之作的。例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就是幾經推敲斟酌定下來的。曹雪芹對《紅樓夢》更是達到了「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修改文章有趣的實例,進行有目的、有意義的教育,——或表揚學生自改的成果,激發學生自改的積極性;也可以通過作文競賽的形式,不斷的誘發學生自我完善修改作文的願望。
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學生完成初稿後,要讓學生多讀一讀。先從局部段落入手,看看標點使用是否正確,有沒有錯別字,詞語搭配是否恰當,語句是否通順、簡練,表達是否准確等。然後從整體著眼,看看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真實、新穎,層次是否清晰,詳略是否得當。當學生自改完後,再讓學生相互修改或合作修改,使學生在互評互議中取長補短,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及對文章的鑒賞能力。
「萬事開頭難。」起初,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可能較差,但是我相信,只要教師有計劃、有步驟的訓練,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勢必得到逐步提高。
7. 淺談怎樣培養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
一位名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細小的情節,把細小的地方想到,把細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鑄就偉業,而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有一個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養成教育是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養成教育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簡述
在農村小學任教多年,教學實踐中我注意觀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由於個人素質和家庭教育比較好,學生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主動,認真踏實,成績優秀並能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習慣表現一般,其特徵是管理到位,他們的表現就較好,成績還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現就差,影響學習;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其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很差,表現為不講個人衛生,衣冠不整,上課不專心聽講,不積極思考,對學習持無所謂態度,校內校外屢犯錯誤,作業書寫極不認真,校內作業要在老師的及時督促下才能勉強完成,課外作業從不主動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學習成績明顯落後於整體平均水平,各項能力幾乎談不上,成了拖後腿的問題學生,為此老師傷透腦筋,為他們付出多於別人幾倍的心血。
二、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生成的原因
現在農村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並不好抓。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農村家庭成員文化素養偏低,家長的不良一言一行,對小學生的負面影響巨大。現在的農村家長,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們對現在的知識缺乏認識,由於工作和勞動的關系,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接受新時代的知識信息,去觀察指導自己孩子的道德行為表現、學習態度方法等,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對子女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出現了真空地帶,無疑加重了學校教育的責任,也降低了學校教育的效果。
2、社會不良導向帶來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而且這個成長的時段有些因素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人生。如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信息的傳輸量大,速度快。社會上的信息好壞參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影響了青少年學生,使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
3、現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樣。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早些時候的孩子學習的榜樣很多,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雷鋒等眾多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而現在的學校很漂亮,很氣派,可是已經沒有了那會說話的眼睛了。英雄、榜樣離孩子們越來越遠了。
三、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完善的對策
面對客觀現實,針對困難與問題,作為在農村小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在抓養成教育工作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積極營造有利於養成教育實施的氛圍。
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校園內可設置醒目的標語、牆頭板報、花園警示語、人文景觀雕塑、德育教育專欄、法制教育專欄,開辦校園廣播溝通師生心靈,報道發生在校園里的好人好事。比如,學校把衛生間文化當做一件學生養成衛生文明習慣大事來抓:雪白的牆壁上懸掛著「舉手投足下、干凈你我他」「你講文明、我講文明、人人都講文明」等大幅禮儀標語和衛生間管理制度,使學生在如廁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言傳身教,帶動養成。
人們常說「身教勝於言教」。有研究調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學家成功的秘訣,而學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效仿。俗話說「什麼樣的教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可見示範的重要性,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親可敬的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著學生接近、模仿,激勵其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處處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教師要使用規范的語言,進而對學生言傳身教;在勞動課中,老師應當與學生共同參與來完成勞動任務;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同樣要提高自己的認識,不能認為老師的責任只是教育學生,而忽視「律己「和「垂範」。這樣說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會很好。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盡最大的努力給學生做出表率,切實做到對學生的「身教」。
3、積極評價,引導養成。
評價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從評價的內容上,學校可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編制《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評價細則》,對常見的道德行為習慣分類別編制指標體系;從評價的時間上,可採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每日一對照、每周一小結、每月一評比、每學期一表彰的作法;從評價的方式上則採取自評、他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時,在日常管理中可以採取「班級創星台」,頒發「五星」 「四星」 「三星」流動紅旗,激勵學生爭先創優。在評比的過程中,領導親自檢查評比,親自頒發流動紅旗。通過檢查、評比,一些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逐漸養成,班級之間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這樣不但規范了學生的行為,而且可以在學生中樹立起行為規范標兵,使學生有榜樣可學。另外教師要事實求是地按照制度對學生的操行進行評定,對做得好的加以肯定,對做得差的指出努力方向,從而使學生不斷進步。
4、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落實養成教育。
課堂教育是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把養成教育落實到課堂中,是實現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寫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認真聽教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進行。其次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心理,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最後還要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以及學會求知的習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於後繼發展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從中悟出學習的方法,學會求知。
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身邊發生的事,適時進行養成教育,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功效。通過一些現實的生活素材感化學生,將現實生活搬進課堂,將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融為一體。這樣,從根本上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僅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使學生接受養成教育。
5、加強監督,不斷強化。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長期而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如通過長期的反復宣傳、實踐,學生才能逐漸了解、熟悉校紀班規,進而使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種習慣遵守,再而經過繼續地深化實踐,最終才能變成自覺遵守,而能終身受益。
6、家校配合,鞏固養成
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時,要強調與家庭配合,積極探索家、校協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
(1)為了向家長普及更多的家教理論知識和家教方式、方法,提高教孩好子女的思想意識,學校可舉辦家教講座,解決農村家長在家教方面的種種困惑和誤區。同時還可組織家長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老師還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及時與家長交換在家庭中進行養成教育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關注,從而形成教育合力。
(3)通過家教徵文以及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情況,圍繞「教育子女好、以身作則好、配合學校好」等三方面內容,評選出優秀好家長給以表彰。並利用家長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先進典型作正面引導,召開家教經驗交流會,邀請優秀好家長進行現身說法,介紹家教經驗,交流學習體會,暢談學習心得,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無形而又直接地影響著孩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成教育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好的事,但只要有恆心、有愛心、有熱心,並不斷努力,總會出成果。城市也好,農村也好,我想,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遇到的困難會越來越多,那麼就讓我們與時俱進,為培養合格的二十一世紀競爭人才而努力奮斗!
8. 如何彌補農村小學生隔代教育中行為習慣的偏差
一位名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細小的情節,把細小的地方想到,把細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鑄就偉業,而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有一個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養成教育是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養成教育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簡述在農村小學任教多年,教學實踐中我注意觀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由於個人素質和家庭教育比較好,學生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主動,認真踏實,成績優秀並能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習慣表現一般,其特徵是管理到位,他們的表現就較好,成績還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現就差,影響學習;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其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很差,表現為不講個人衛生,衣冠不整,上課不專心聽講,不積極思考,對學習持無所謂態度,校內校外屢犯錯誤,作業書寫極不認真,校內作業要在老師的及時督促下才能勉強完成,課外作業從不主動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學習成績明顯落後於整體平均水平,各項能力幾乎談不上,成了拖後腿的問題學生,為此老師傷透腦筋,為他們付出多於別人幾倍的心血。二、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生成的原因現在農村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並不好抓。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農村家庭成員文化素養偏低,家長的不良一言一行,對小學生的負面影響巨大。現在的農村家長,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們對現在的知識缺乏認識,由於工作和勞動的關系,他們沒有的時間和精力去接受新時代的知識信息,去觀察指導自己孩子的道德行為表現、學習態度方法等,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對子女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出現了真空地帶,無疑加重了學校教育的責任,也降低了學校教育的效果。2、社會不良導向帶來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而且這個成長的時段有些因素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人生。如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信息的傳輸量大,速度快。社會上的信息好壞參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影響了青少年學生,使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3、現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樣。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早些時候的孩子學習的榜樣很多,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雷鋒等眾多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而現在的學校很漂亮,很氣派,可是已經沒有了那會說話的眼睛了。英雄、榜樣離孩子們越來越遠了。三、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完善的對策面對客觀現實,針對困難與問題,作為在農村小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在抓養成教育工作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積極營造有利於養成教育實施的氛圍。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校園內可設置醒目的標語、牆頭板報、花園警示語、人文景觀雕塑、德育教育專欄、法制教育專欄,開校園廣播溝通師生心靈,報道發生在校園里的好人好事。比如,學校把衛生間文化當做一件學生養成衛生文明習慣大事來抓:雪白的牆壁上懸掛著「舉手投足下、干凈你我他」「你講文明、我講文明、人人都講文明」等大幅禮儀標語和衛生間管理制度,使學生在如廁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2、言傳身教,帶動養成。人們常說「身教勝於言教」。有研究調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學家成功的秘訣,而學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效仿。俗話說「什麼樣的教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可見示範的重要性,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親可敬的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著學生接近、模仿,激勵其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處處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教師要使用規范的語言,進而對學生言傳身教;在勞動課中,老師應當與學生共同參與來完成勞動任務;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同樣要提高自己的認識,不能認為老師的責任只是教育學生,而忽視「律己「和「垂範」。這樣說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會很好。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盡最大的努力給學生做出表率,切實做到對學生的「身教」。3、積極評價,引導養成。評價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從評價的內容上,學校可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編制《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評價細則》,對常見的道德行為習慣分類別編制指標體系;從評價的時間上,可採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每日一對照、每周一小結、每月一評比、每學期一表彰的作法;從評價的方式上則採取自評、他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時,在日常管理中可以採取「班級創星台」,頒發「五星」「四星」「三星」流動紅旗,激勵學生爭先創優。在評比的過程中,領導親自檢查評比,親自頒發流動紅旗。通過檢查、評比,一些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逐漸養成,班級之間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這樣不但規范了學生的行為,而且可以在學生中樹立起行為規范標兵,使學生有榜樣可學。另外教師要事實求是地按照制度對學生的操行進行評定,對做得好的加以肯定,對做得差的指出努力方向,從而使學生不斷進步。4、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落實養成教育。課堂教育是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把養成教育落實到課堂中,是實現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寫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認真聽教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進行。其次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心理,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最後還要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以及學會求知的習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於後繼發展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從中悟出學習的方法,學會求知。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身邊發生的事,適時進行養成教育,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功效。通過一些現實的生活素材感化學生,將現實生活搬進課堂,將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融為一體。這樣,從根本上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僅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使學生接受養成教育。5、加強監督,不斷強化。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長期而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如通過長期的反復宣傳、實踐,學生才能逐漸了解、熟悉校紀班規,進而使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種習慣遵守,再而經過繼續地深化實踐,最終才能變成自覺遵守,而能終身受益。6、家校配合,鞏固養成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時,要強調與家庭配合,積極探索家、校協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1)為了向家長普及的家教理論知識和家教方式、方法,提高教孩好子女的思想意識,學校可舉家教講座,解決農村家長在家教方面的種種困惑和誤區。同時還可組織家長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2)老師還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及時與家長交換在家庭中進行養成教育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關注,從而形成教育合力。(3)通過家教徵文以及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情況,圍繞「教育子女好、以身作則好、配合學校好」等三方面內容,評選出優秀好家長給以表彰。並利用家長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先進典型作正面引導,召開家教經驗交流會,邀請優秀好家長進行現身說法,介紹家教經驗,交流學習體會,暢談學習心得,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無形而又直接地影響著孩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成教育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好的事,但只要有恆心、有愛心、有熱心,並不斷努力,總會出成果。城市也好,農村也好,我想,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遇到的困難會越來越多,那麼就讓我們與時俱進,為培養合格的二十一世紀競爭人才而努力奮斗!
9. 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經驗一: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回產生厭煩情答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除了
10. 農村小學生中午在學校吃飯是國家補貼,為什麼每期學校都要學生交100元而且都要開學後一個星期後才有
此事責任在校長。你可以與其他家長一起,要求學校公布學生餐的成本費用,學生所交費用的去向;否則就是學校亂收費,可以舉報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