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400字的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
樓主,這是由來,比較長,您可以改改,簡單一些,400自差不多。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埽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② 北京市教委回應中小學是否提前放寒假
北京復市教委已經回應了中小學提前制放寒假的問題,北京市中小學分三批放寒假。小學比原計劃提前兩周,初一初二提前一周。
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和學段年齡特點,北京市中小學放寒假的安排為:2021年1月16日,全市小學放寒假(比原計劃提前兩周);2021年1月23日,全市初一、初二年級放寒假(比原計劃提前一周);2021年1月30日,全市初三、高三和高一高二年級放寒假(無調整)。
(2)小學生離京擴展閱讀:
此次提前放寒假將按照「錯峰」原則做好寒假放假安排,組織學生有序離校離京,指導離校離京學生做好途中及居家防護,同時,各高校將「一人一檔」制定離校、留校學生信息台賬。進一步強化校園相對封閉管理。完善校園信息化建設,細化單元管理模式;
進一步建立健全密切關注疫情動向、主動排查關聯人員的長效工作機制,及時按要求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
③ 小學生2年級必背古詩
二年級下學期
目錄
1.草……………………………………白居易
2.宿心市徐公店………………………楊萬里
3.望廬山瀑布…………………………李 白
4.絕句…………………………………杜 甫
5.觀書有感……………………………朱 熹
6.官倉鼠………………………………曹 鄴
7.海棠…………………………………蘇 軾
8.寒食…………………………………韓 翃
9.已亥雜詩……………………………龔自珍
10.金縷衣……………………………杜秋娘
11.絕句………………………………僧志南
12.浪淘沙……………………………劉禹錫
13.涼州詞……………………………王之渙
1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 軾
15.暮春即事…………………………葉 采
16.晚春………………………………韓 愈
17.農家………………………………顏仁郁
18.清明………………………………杜 牧
19.花影………………………………蘇 軾
20.山居夏日…………………………高 駢
cǎo
草
tánɡ bái jū yì
【唐 · 白 居 易】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離 離 原 上 草 ,
yī suì yī kū róng
一 歲 一 枯 榮 。
yě huǒ shāo bú jìn
野 火 燒 不 盡 ,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春 風 吹 又 生。
【大家來欣賞】
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就枯萎了,但第二年春天又會長得十分茂盛每年都是這樣。不管野火怎樣無情地燒也不能把小草燒盡,只要春風一吹,它又會很快的生長。
【相關鏈接】
白居易的這首詩還有一段故事呢!
白居易自幼聰慧過人,傳說剛剛下生就會說話,能認識「之無」二字,五六歲就能懂得聲韻,十五歲就能做詩作賦。十七八歲時,曾一次攜帶著自己作的詩文到長安,特意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況見他年輕,起初瞧不起他,便戲笑他說:「居易、居易,長安米價昂貴,恐怕居住下來大不容易」。可是當他翻閱到白居易的詩卷第一篇正是《草》一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特別其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時,頓時吃驚,非常欣賞稱贊,慌忙改口說:「有才如此,能作這樣的詩真是難得,那就在長安居易不難了」。於是設宴款待,多方宣揚,白居易的聲名大振。
sù xīn shì yú gōng diàn
宿 心 市 徐 公 店
Sòng yáng wàn lǐ
【宋 · 楊 萬 里】
lí luò shū shū yí jìng shēn
籬 落 疏 疏 一 徑 深 ,
shù tóu huā luò wèi chéng yīn
樹 頭 花 落 未 成 陰 。
ér tóngjí zǒu zhuī huáng dié
兒 童 急 走 追 黃 蝶 ,
fēi rù cài huā wú chù xún
飛 入 菜 花 無 處 尋 。
【大家來欣賞】
在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樹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很濃密。一個孩子奔跑著追逐翩翩起舞的黃蝴蝶,這蝴蝶飛入金黃的菜花叢中怎麼也找不到了。
【相關鏈接】
楊萬里是南宋詩人,字廷秀。現在的江西人。他自名書屋為「誠齋」,所以世人稱他為誠齋先生。楊萬里的詩作現存有4200多首,寫有《誠齋集》133卷《誠齋易傳》20卷,《誠齋詩話》1卷等。
wàng lú shān pù bù
望 廬 山 瀑 布
táng lǐ bái
【唐 · 李 白】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日 照 香 爐 生 紫 煙 ,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遙 看 瀑 布 掛 前 川 。
fēi liú zhíxià sān qiān chǐ
飛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銀 河 落 九 天 。
【大家來欣賞】
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的雲霧。一條像白練的瀑布從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流,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同學們,你想不想看看這樣壯觀的場面呢?
【相關鏈接】
老師告訴你們有關廬山的一些情況。
廬山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風景與文化勝地之一,有"無限風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觀"的飛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還與遠處隱約可見的萬里長江和千頃鄱陽湖,互為映襯,這一切自然而然地組成了氣象萬千的天然圖畫,不但如此,廬山還以它極為豐厚的歷史人文積淀而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載之一。古往今來,不知引發過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靈感,絞盡腦汁地寫下無數歌詠詩篇,而李白的這首《望廬山瀑布》不過是一首小小的七言絕句,卻在眾多詩作中,雄視古今,獨占鰲頭。
jué jù
絕 句
táng dù fǔ
【 唐 · 杜 甫】
jiāng bì niǎo yù bái
江 碧 鳥 逾 白 ,
shān qīng huā yù rán
山 青 花 欲 燃 。
jīn chūn kàn yòu guò
今 春 看 又 過 ,
hé rì shì guī nián
何 日 是 歸 年 ?
【大家來欣賞】
鳥兒飛翔在碧綠的江面上,更加顯得一塵不染;漫山青翠欲滴,花兒像火一樣無比燦爛。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作者為什麼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回家呢?
【相關鏈接】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絕句》詩呢?
那是因為,「絕句」是詩的名稱,並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於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這就是有很多「絕句」詩的原因。
guān shū yǒu gǎn
觀 書 有 感
sòng zhū xī
【 宋 · 朱 熹】
bàn mǔ fāng táng yí jiàn kāi
半 畝 方 塘 一 鑒 開 ,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天 光 雲 影 共 徘 徊 。
wèn qú nǎ dé qīng rú xǔ
問 渠 哪 得 清 如 許,
wè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為 有 源 頭 活 水 來 。
【大家來欣賞】
半畝池塘象打開鏡子一樣,天色和雲影在塘面上來回地移動。要問那池塘里的水為什麼會那樣清澈呢?因為上有源頭,活水才不斷地流來。
【相關鏈接】
朱熹是現在的江西人,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詩富於哲理性而又不缺乏詩味,在寫景中有議論,別有風格。
他還寫有另一首《觀書有感》:
昨夜江頭春水生,
蒙沖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同學們,試著自己把這首詩讀熟,不認識的字問問老師。
guān cāng shǔ
官 倉 鼠
táng cāo yè
【唐 ·曹 鄴】
guān cāng lǎo shǔ dà rú dǒu
官 倉 老 鼠 大 如 斗 ,
jiàn rén kāi cāng yì bù zǒu
見 人 開 艙 亦 不 走。
jiàn ér wú liáng bǎi xìng jī
健 兒 無 糧 百 姓 飢 ,
shuí qiǎn zhāo zhāo rù jūn kǒu
誰 遣 朝 朝 入 君 口。
【大家來欣賞】
官用糧倉里的老鼠大得像米斗一樣, 老鼠看見有人開倉門也不走開。官兵沒糧食吃,老百姓也在挨餓,是誰天天把糧食送入你的口中呢?同學們,你們知道老鼠看見有人開倉門為什麼也不走開呢?
【相關鏈接】
唐朝末年,社會一片黑暗,藩鎮割據,朋黨傾軋,宦官專權,從皇帝到縣吏,無不貪殘暴虐,國家被搞得烏煙瘴氣,人們都不願意,後來終於爆發了黃巢之亂。這首詩便是在晚唐這樣動盪的社會背景下寫成的。
hǎi tánɡ
海 棠
sòng sū shì
【 宋·蘇 軾】
dōng fēng niǎo niǎo fàn chóng guāng
東 風 裊 裊 泛 崇 光 ,
xiāng wù kōng méng yuè zhuǎn láng
香 霧 空 蒙 月 轉 廊。
zhī kǒng yè shēn huá shuì qù
只 恐 夜 深 花 睡 去 ,
gù shāo gāo zhú zhào hóng zhuāng
故 燒 高 燭 照 紅 妝。
【大家來欣賞】
東風微微地吹著,海棠花透出美麗的光澤來,並且散發出陣陣香氣。這時,月亮已轉過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詩人怕那花兒在深夜裡也會睡去,所以點起明亮的燈燭,照看著那紅艷艷的海棠。
【相關鏈接】
老師告訴同學們蘇軾寫這首詩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宋朝時期,大文學家蘇軾在朝廷做官,之後又遭奸人陷害,被貶黃州任職,心情很灰暗。一天晚上,蘇軾處理完纏身公務,毫無睡意,信步出門,在迴廊里賞花。皎潔的月亮高懸空中,晚風輕拂著院子里的花草樹木,夜深人靜,夜霧朦朧。蘇軾是個愛花、賞花的人。走到叢叢嬌艷的海棠花前,蘇軾久久不願離去,思緒萬千:在杭州時,我的府邸也有叢叢海棠花,家人經常和我去賞花、吟詩作對,是多麼高興的事呀!可如今,我身在黃州,遠離家人,遠離朝廷,孤身一人。我的才華就像這嬌麗的海棠花一樣,但無人欣賞,無人留戀。他沉思良久,月亮已經從迴廊前劃到後院了,一股倦意湧上蘇軾心頭。院子里靜得出奇,連樹葉都不動了。海棠花也不動了,他怕嬌艷的海棠也同人一樣沉沉睡去,忙點燃一根高大的紅燭,讓紅燭伴隨著海棠花,海棠花在紅燭的映照下,顯得更艷麗了。此情此景使蘇軾詩興大發,便揮筆寫下了這首詩。
hán shí
寒 食
táng hán hóng
【 唐 · 韓 翃 】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 城 無 處 不 飛 花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寒 食 東 風 御 柳 斜。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 暮 漢 宮 傳 蠟 燭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輕 煙 散 入 五 侯 家 。
【大家來欣賞】
晚春的時候,長安到處飄著花;在寒食的這一天里風把皇家花園的柳枝吹斜了。天漸漸黑了皇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在王侯貴族的家裡。同學們你知道寒食為什麼皇宮里還有火呢?
【相關鏈接】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
同學們,你們每年的寒食這天是如何過得呢?
jǐ hài zá shī
已 亥 雜 詩
qīng gōng zì zhēn
【清· 龔 自 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氣 恃 風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萬 馬 齊 喑 究 可 哀。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勸 天 公 重 抖 擻 ,
bù jū yì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大家來欣賞】
只有很大的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的生氣, 可是大臣民閉口不說話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起精神來,不要拘守一定的規格能降下更多的人才來。
【相關鏈接】
道光十九年(1831年),龔自珍辭官返回家鄉,又上北邊迎接他的妻子和兒女,在南北往來的途中,他感到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jīn lǚ yī
金 縷 衣
tāng dù qiū niáng
【 唐 · 杜 秋 娘 】
quàn jūn mò xī jīn lǚ yī
勸 君 莫 惜 金 縷 衣,
quàn jūn xī qǔ shào nián shí
勸 君 惜 取 少 年 時。
huā kāi kān zhé zhí xū zhé
花 開 堪 折 直 須 折 ,
mò dài wú huā kōng zhé zhī
莫 待 無 花 空 折 枝 。
【大家來欣賞】
我勸各位不要太珍惜那華貴的金縷衣,我要勸各位應當愛惜青少年時代的青春年華。如同鮮花盛開之時應該及時摘取一樣,不要等到枝上無花之時再去摘取,那可就要落空了。同學們,那麼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呢?
【相關鏈接】
老師告訴你們一些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荒廢時間等於荒廢生命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
jué jù
絕 句
sòng sēng zhìnán
【 宋 · 僧 志 南 】
gǔ mù yīn zhōng xì ǎn péng
古 木 陰 中 系 短 篷 ,
zhàng lí fú wǒ guò qiáo dōng
杖 藜 扶 我 過 橋 東 。
zhān yī yù shī xìng huā yǔ
沾 衣 欲 濕 杏 花 雨,
chuī miàn bù hán yáng liǔ fēng
吹 面 不 寒 楊 柳 風 。
【大家來欣賞】
在參天大樹的農陰下,我系了小船,拄著犁杖,慢慢走過橋,走向東邊。在陽春三月里,杏花開放了,綿綿的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著人的臉,帶著楊柳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相關鏈接】
僧志南,南宋和尚,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這首詩後兩句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很熱愛生活的和尚。
làng táo shā
浪 淘 沙
táng liú yǔ xī
【 唐 · 劉 禹 錫 】
jiǔ qū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
九 曲 黃 河 萬 里 沙 ,
làng táo fēng bò zì tiān yá
浪 淘 風 簸 自 天 涯 。
rú jīn zhí shàng yín hé qù
如 今 直 上 銀 河 去,
tóng dào qiān niú zhī nǚ jiā
同 到 牽 牛 織 女 家 。
【大家來欣賞】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好像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相關鏈接】
同學們,把你知道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告訴你的同桌。看誰說得最好。
liáng zhōu cí
涼 州 詞
táng wáng zhī huàn
【 唐·王 之 渙】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黃 河 遠 上 白 雲 間 ,
yí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萬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須 怨 楊 柳 ,
chūn fēng bú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風 不 度 玉 門 關 。
【大家來欣賞】
遠望黃河的源頭就像來自白雲那端,一座孤城外是萬仞的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楊柳不綠,因為春風從來沒有到過玉門關。為什麼春風從來沒有到過玉門關呢?
【相關鏈接】
涼州在現在的甘肅省武威縣。涼州詞在唐代是樂府的常見曲名,多寫邊塞軍旅生活的事情。所以,我們現在見到很多題目為《涼州詞》的詩。
liù yuè èr shí qī rì wàng hú lóu zuì shū
六 月 二 十 七 日 望 湖 樓 醉 書
sòng sū shì
【 宋 · 蘇 軾】
hēi yún fān mò wèi zhē shān
黑 雲 翻 墨 未 遮 山 ,
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白 雨 跳 珠 亂 入 船 。
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
卷 地 風 來 忽 吹 散 ,
wàng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
望 湖 樓 下 水 如 天 。
【大家來欣賞】
烏雲翻滾像潑灑的墨汁一樣還沒有遮住山,白花花雨點像珍珠一樣亂蹦亂跳竄上了船。從地面捲起的風忽然間把雨吹散了,風雨過後遠遠望去望湖樓下面,水天一色,連成一片。
【相關鏈接】
蘇軾十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並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
mù chūn jí shì
暮 春 即 事
sòng yè cǎi
【 宋·葉 采】
shuāng shuāng wǎ què xíng shū àn
雙 雙 瓦 雀 行 書 案 ,
diǎn diǎn yáng huā rù yàn chí
點 點 楊 花 入 硯 池
xián zuò xiǎo chuāng dú zhōu yì
閑 坐 小 窗 讀 周 易 ,
bù zhī chūn qù jǐ ō shí
不 知 春 去 幾 多 時 。
【大家來欣賞】
屋頂上兩只麻雀的影子在書架上移動,點點楊花飄進了屋內,落到硯池中。我靜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會,依然專心地讀著
«周易»,不知道春天過去了多少時間。
【相關鏈接】
葉采,字仲圭,南宋建陽人也就是現在的福建人,。1241年考上進士。景定初的時候卒的。在《建陽縣志》中有關於他的記錄。
wǎn chūn
晚 春
táng hán yù
【 唐 ·韓 愈】
cǎo mù zhī chūn bù jiǔ guī
草 木 知 春 不 久 歸 ,
bǎi bān hóng zǐ dòu fāng fēi
百 般 紅 紫 斗 芳 菲 。
yáng huā yú jiá wú cái sī
楊 花 榆 莢 無 才 思,
wéi jiě màn tiān zuò xuě fēi
惟 解 漫 天 作 雪 飛 。
【大家來欣賞】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將會漸漸消逝,所以它們萬紫千紅快快展示自己的光彩;柳絮和榆錢沒有才華和遠見,所以只好隨風飄散。同學們,你們願意做柳絮或榆錢嗎?
【相關鏈接】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韓愈的詩,其實他的散文寫得也很好。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兩代八散文大家的並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nóng jiā
農 家
Yán rén yù
【 顏 仁 郁 】
yè bàn hū ér chèn xiǎo gēng
夜 半 呼 兒 趁 曉 耕 ,
léi niú wú lì jiàn jiān háng
羸 牛 無 力 漸 艱 行 。
shí rén bù shí nóng jiā kǔ
時 人 不 識 農 家 苦,
jiāng wèi tián zhōng gǔ zì shēng
將 謂 田 中 谷 自 生 。
【大家來欣賞】
半夜裡喊起孩子們趁早去梨田,瘦弱的老牛有氣無力越走越艱難。眼下的人不知道農家的辛苦,說地里的穀子自己就會往上竄。
【相關鏈接】
同學們,老師建議你們去體會一下農家的生活,並把你們的感受寫下來吧。
qīng míng
清 明
táng dù mù
【 唐· 杜 牧 】
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清 明 時 節 雨 紛 紛 ,
lù shɑng xíng rén yù àn hún
路 上 行 人 欲 斷 魂 。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借 問 酒 家 何 處 有 ,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牧 童 遙 指 杏 花 村 。
【大家來欣賞】
清明時候偏趕上細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悶。問問牧童哪裡才有酒家,牧童指了指遠處的杏花小村。同學們,你知道路上的行人為什麼找酒家嗎?
【相關鏈接】
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大約在陽歷四月五日左右。自古就有踏青掃墓的風俗。所以,每年清明的時候我們同學們都會到烈士陵園去掃墓。
huā yǐng
花 影
sòng sū shì
【宋 ·蘇 軾】
chóng chóng dié dié shàng yáo tái
重 重 疊 疊 上 瑤 台 ,
jǐ dù hū tóng sǎo bú kāi
幾 度 呼 童 掃 不 開 。
gāng bèi tài yáng shōu shi qù
剛 被 太 陽 收 拾 去 ,
què jiào míng yuè sòng jiāng lái
卻 教 明 月 送 將 來 。
【大家來欣賞】
亭台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僕人去打掃,可是花影怎麼也掃不走。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出現了。 同學們考慮:花影本來很美,為什麼詩人這樣厭惡它呢?
【相關鏈接】
老師告訴你們有關蘇軾的故事,也許同學們就會回答上面的問題了。
1056年,二十一的蘇軾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第二年高中進士。後來就留在京城,他的父親病故,蘇軾就回家給父親守喪。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里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所以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便上書反對。結果他被迫離京,調任到杭州做了通判。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後,又先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面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於是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哲宗即位,司馬光重新當了宰相。蘇軾於是被召回京城。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司馬光和王安石一樣,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於是他再度自求外調。回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舒適。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到穎州。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
shān jū xià rì
山 居 夏 日
táng gāo pián
【 唐·高 駢】
lǜ shù yīn nóng xià rìcháng
綠 樹 陰 濃 夏 日 長 ,
lóu tái dào yǐng rù chí táng
樓 台 倒 影 入 池 塘 。
shuǐ jīng lián dòng wēi fēng qǐ
水 晶 簾 動 微 風 起 ,
mǎn jià qiáng wēi yí yuàn xiāng
滿 架 薔 薇 一 院 香 。
【大家來欣賞】
在濃濃的綠樹蔭下,夏天仍舊顯得很漫長,樓台倒影在池塘中。微風吹來,水晶簾搖動不停,滿架的薔薇花,使得整個院子布滿香氣。
【相關鏈接】
高駢,字千里,唐代著名的武將、詩人。
④ 小學生關於清明節的手抄報怎麼寫
【清明節簡介】
英文名稱:Tomb-sweeping Day
Pure Brightness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多年歷史。
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祝福】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至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背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並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
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
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酆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
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
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
有的富戶要攜家帶眷乘車坐轎,親到墳塋去祭掃。屆時要修整墳墓,或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祭罷,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此即是掃墓又是郊遊,興盡方歸。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節春風明媚,綠樹成蔭。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這個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呢?關於清明節有個傳說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據說柳永生活放盪常往來於花街柳巷之中。當時的妓無不愛其才華,並以受柳永青睞為榮。但因為生活不軌,柳永一生為仕途所不容,雖中過進士最後卻於襄陽貧困而亡。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女集資的。每年清明節,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其實這個習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認為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後,清明節插柳的習俗非常盛行,人們踏青玩游回來,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史籍典章的記載,清明節插柳總是與避免疾疫有關。春節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搖搖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採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把以上內容節選就可以了~
在畫些「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場景就可以啦!~畫柳樹也不錯!!
⑤ 重陽節的古詩小學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種思念,兩處懷想。詩人遇佳節良辰,倍加思親,遠在家鄉的兄弟又何嘗不是如此,登高遠眺,唯盼平安。
過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卻像是一幅水墨田園畫,感情真摯,詩意醇厚。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以高秋寫高情,頗顯名士風范。菊花滿頭,縱飲銷憂,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惻,令人讀來頗覺頓挫跌宕,風神搖曳。
謝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
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
愁恨年年長相似。
「紅葉」、「晚煙」、「細雨」、「新雁」等引人悵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點染的「暮」、「咽」等情狀,晚秋的悲涼便透紙而來。
醉花陰·重九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愈是佳節,孤身一人的愁苦便愈加濃重。秋風蕭瑟,落花滿地,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踏莎行
宋·辛棄疾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
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
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
重陽節近多風雨。
結尾一句景色描寫即見之前言語不過強顏歡笑,眼前風雨欲來之景,又何嘗不是國家飄搖的寫照,可惜詞人一腔熱血,滿心憂患,卻無人能解。
採桑子·九日
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
木葉蕭蕭,鄉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
南雁歸時更寂寥。
詞由景起,寫絕塞秋深,一片肅殺蕭索景象。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一句,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看似平淡,抬手間已化盡前人血骨。
採桑子·重陽
毛澤
⑥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內容,130字,這是作業!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半小時畢需完!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
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祝福】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背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並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
⑦ 北京10月1學生放假讓出京嗎
截止於2020年11月7日,北京10月1學生放假是可以出北京的。
北京執行國家新冠肺專炎第八版診療方案,屬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做好學校防疫和衛生工作,消除學校周邊安全隱患,確保師生安全。借鑒服貿會成功經驗,將疫情防控貫穿2020中關村論壇全過程,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
提前做好國慶節、中秋節假期疫情防控准備。認真實施應對秋冬季疫情工作方案,落實「四早」要求,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和排查處置,預防秋冬季新冠、流感等疊加風險。
(7)小學生離京擴展閱讀:
北京疫情防控介紹如下:
北京市自9月3日恢復直航國際客運航班以來首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提醒市民,「十一」假期將至,外出旅行時要關注疫情信息,非必要不出境,避免前往有疫情的國家或地區。
全球疫情仍處於大流行和持續蔓延狀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當前北京市疫情防控重點。建議市民非必要不出境。如必須出境,須密切關注當地疫情防控信息,攜帶充足的防護用品。
⑧ 你想離開北京嗎
不想,我好不容易才來到北京,在這里打拚,站穩腳跟,如果現在離開,我會感覺自己像一個失敗者。
⑨ 北京小學生出京去天津回去用做核酸檢測嗎
北京人去天津要做核酸檢測,回京要持北京健康寶未見異常方可進入,做好登記管理,健康狀況出現異常的,要及時報告。
嚴禁涉疫風險人員出京,主要包含3類人員:一是全市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無症狀感染者和有發熱症狀人員。二是5月30日以來進出新發地批發市場和與市場工作人員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三是中高風險街鄉鎮人員。
同時,全市其他人員原則上堅持「非必要不出京」,確需離京的,須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市公安局交管部門提示:確有出京需要的市民,請及時進行核酸檢測。通過檢查站時,提前准備好身份證、核酸檢測證明等,配合民警查驗。
低風險地區進訪京人員登記管理。北京市嚴格低風險地區進訪京人員登記管理,對低風險地區進訪京人員入住社區村的,繼續要求填報京心相助小程序,做好登記管理,健康狀況出現異常的,要及時報告。
(9)小學生離京擴展閱讀:
中高風險街鄉所轄小區,外來人員及車輛禁止進入。對於低風險街道鄉鎮所轄小區,快遞、外賣、家政、裝修、搬家、房屋中介等生活服務業人員,以及其他外來人員,持北京健康寶未見異常方可進入。中高風險街道鄉鎮所轄小區外來人員及車輛禁止進入。
對中高風險街道鄉鎮實行封閉管理。張革表示,對中高風險街道鄉鎮實行封閉管理。對中高風險街道鄉鎮小區同一單元兩戶以上出現病例的單元,高風險街道鄉鎮發生疫情的小區及高風險區域周邊經評估後確有必要的小區進行封閉管理,人員只進不出。
⑩ 北京今年是不是讓非京籍戶口的中小學生離京回原籍上學
你理解有錯誤··是不符合政策的回去上學
比如外地在京孩子上小學必須家長有五證並在所在區連續上社保一定年限··符合的就在京上小學·不符合的那就回戶籍地上小學
在京借讀中學的外地孩子想在京中考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符合的可在京中考·不符合的回戶籍地中考··符合在京中考外地孩子不能報普通高中(也就沒考大學資格··9年義務教育不含高中)只能報職高技校··想上大學那孩子回戶籍地上中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