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一天晚上背完孟子四個節選現實嗎
那要看以前有沒有接觸過了,
主要還是看字數吧,
可能性應該還是有的,
要有相對好的辦法
Ⅱ 小學生多學習孔子、孟子如何
孔子的學習方法多讀多悟、能專能深,學以致用、學會放鬆自己;
學習態度 ——「用心去學,快樂地去學」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孔子說「了解一種學問或道理的人,比不上進一步喜歡這個道理的人;而喜歡這個代理的人,又比不上更進一步樂在其中的人」。
孟子的學習方法:多實踐——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學習態度:注重實踐、堅持——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孔子
學習方法:第一是多讀多悟,孔子晚年好《易》,讀到韋編三絕的程度。後來有人說孔子能預測上下五百年,看來也並不是空穴來風。這里也說明孔子是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人,能在兩千年前就達到這種學習精神,很不簡單啊。
第二是能專能深,孔子曾跟師襄學琴,一首曲子自己練了十來天,師襄讓他換首曲子練練,孔子說只熟悉它的曲調,但沒摸到規律。又過一段時間,師襄又讓他換首曲子練練,孔子說還沒領悟到它的音樂形象。到最後孔子自己就聽出了這首曲子是《文王操》。從一個初學者到一個專業人士花了也不過一個月左右,看來學習非專不能快啊。
第三,學以致用。孔子曾說過「六合之外存而不論」,「鬼神敬而遠之」。雖然孔子承認鬼神的存在,但認為沒必要研究他們。研究一些現實世界的問題更有意義。可以說孔子是兩千年前的實用主義者。
第四,學會放鬆自己。孔子曾對子路說過「你為什麼不學詩呢,不學詩生活就像面對著牆一樣無味」。當時的詩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是可以唱的,看來孔子在當時還是很時尚的。
第五,鍛煉身體。孔子是個射箭愛好者,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同時也鼓勵學生射箭。據說孔子給大家表演射箭的時候,觀者如堵牆,而且他是百發百中的。
Ⅲ 小學生資料包的孟子名言
《孟子》經典學習 【原文】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①之以天下,弗顧也;系②馬千駟③,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④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⑤。 【注釋】 ①祿:當作俸祿送。 ②系:拴。 ③千駟:四千匹馬。駟,一車四馬。 ④介:通「芥」,比喻微小的東西。 ⑤取諸人:從別人那裡拿。 【譯文】 如果不合道義,縱使把天下的財富給他做俸祿,他也會棄之不顧;縱使有四千匹馬拴在那裡,他也不看一眼。如果不合道義,一點也不肯給人,一點也不肯拿別人的。 【導讀】 孟子反對收取不義之財,認為這不是君子的所作所為。 【故事】 君子取財有道 戰國時期,孟子名氣很大,府上每日賓客迎門,其中大多是慕名而來,求學問道、請求簽名的人都有。有一天,接連來了兩位神秘的人物,一位是齊王的使者,一位是薛國的使者。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了他們。 齊王的使者給孟子帶來赤金一百兩,說是齊王所贈的一點小意思,面對沒有來由的禮物,孟子婉言謝絕了,使者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薛國的使者也來求見。他給孟子帶來五十兩金子,說是薛王的一點心意,感謝孟子在薛國發生兵難時幫了大忙。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左右的人都十分奇怪,不知孟子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陳臻大惑不解地問孟子:「前面齊王送你那麼多金子,你不肯收,現在薛國才送了齊國的一半,你_接受了。如果你前面不接受是對的話,那麼現在接受就是錯的;如果你現在接受是對的話,那麼前面不接受就是錯的。」 孟子回答說:「都對。在薛國的時候,我幫了他們的忙,為他們出謀設防,平息了一場戰爭。我也算個有功之人,為什麼不應該受到物質獎勵呢?而齊國人平白無故給我那麼多金子,肯定是有心想要收買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錢收買的,我怎能收他們的賄賂呢?」 左右的人聽了,都十分佩服孟子高明的見解和高尚的操守。 來源:小讀者之友
Ⅳ 小學生看孔子還是孟子書比較合適
孔子,小學德育教育從孔子談起 【摘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之重在育人,在培養一個人的德行、情操,而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尤要重視德育教育。中國教育自孔子始,本文從孔子德育觀念出發,淺談其對現今小學德育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小學 德育教育 孔子 儒家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084-02 孔子的教育核心是「仁」,他希望弟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成為真正的君子;這樣的教育理念與當下提倡的德育一致,教書育人,教書是其次,重在育人,教給他們判別是非善惡的尺度,教會他們怎樣才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在具體的德育教育中,孔子的方法給了當下小學德育教育一些啟示。 1.啟發式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上,孔子並不是採用填鴨式將自己理解的德全部灌輸給弟子,而是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給予弟子一定的提示,讓弟子自己去感悟去理解,從而找到他們自己認定的德。司馬牛問孔子怎麼樣做才是仁,孔子曰「仁者,其言也_」;司馬牛又問怎麼樣做一個君子,孔子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孔子只回答了仁人、君子應有的狀態,即仁人說話是慎重的,君子不憂愁、不恐懼,並未直言如何是慎重,如何才能不憂愁、不恐懼,他把這些交給司馬牛自己去思考,通過啟示的方式讓弟子在自己的思考中明白自己需要成為怎樣的人。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啟發往往比灌輸更重要,小孩子的靈性盛,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他們總會問很多為什麼,這種時候,更重要的是對於他們思考方向的引導,而非單純教他們背誦禮儀道德規范。 2.德育教育生活化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對話的記錄,從這點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真正做到融進了生活之中。《莊子》裡面提到孔子帶學生周遊列國被困於陳國蔡國之間的故事,當時他們糧食斷絕,七日沒有飯食,神色疲憊,而孔子仍然在屋子裡彈琴唱歌,子路與子貢大聲議論,認為孔子在這樣受難的時候仍然彈琴唱歌是沒有廉恥的事情,不是君子所為。孔子並未生氣,嘆氣叫他們進來道:「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省而不窮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隘,於丘其幸乎!」以此可以看出孔子育人,從不只是誇誇其談,而是從生活出發,告訴學生,何以為仁義,何以為堅守。小學的德育教育生活的聯系,需要家長與老師的配合,同時也需要開展實際的活動,將道理與實際聯系起來,諸如在衛生清潔、運動比賽等校內常規活動以及義賣、助老、捐贈等社會公益活動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理念,通過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善良、幫助、意志、堅忍等品性在現實中的意義,在良好的氛圍中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來源:課程教育研究
Ⅳ 小學生五年級必背孟子名言30言要有順序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孟子名言: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離婁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Ⅵ 小學語文知識大全里《孟子》經典句17句
[原創]《孟子》名言名句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其進銳者,其退速.(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仁者無敵.(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使有德行的人居於相當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職務.)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傑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養心莫善於寡慾.(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慾望.)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塗卻硬要叫人明白.)
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種樂處,但是以德服天下並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麼能趕上別人呢?)
Ⅶ 小學生五年級下冊摘孟子作文400字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節》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書曰:『若葯不瞑眩,厥疾不瘳。』
滕定公薨。世子謂然友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於宋,於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行事。」然友之鄒問於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雖然,吾嘗聞之矣。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喪祭從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於大事,子為我問孟子。」然友復之鄒問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聽於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誠在我。」五月居廬,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謂曰知。及至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悅。
Ⅷ 小學里孟子的文章有哪些
《論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莊子」和「健康之路」「孟子見王」,從「孟子」和「梁惠王篇」的上,中,下.
「公孫丑篇」,「藤文公篇」等,都是從「孟子」
「論語號為」從「論語」
Ⅸ 小學生該不該讀孟子 辯論
小學生應該讀《孟子》。
因為《孟子》是「四書 」之一。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版子萬章、公孫丑等著。為孟子、孟權子弟子所作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86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Ⅹ 從小學到初中學過《孟子》的哪幾篇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3.《魚我所欲也》。以上為人教版課本,如需別的版本的請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