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做好小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1.家庭方面。
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形成發展,離不開家長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觀念、方式方法對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目前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態度及方法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1)溺愛型家長:過份寵愛孩子,使他養成任性、固執、自私和不合群等不良行為和不健康心理。
(2)放任型家長:不注意自身的道德、思想修養,污穢語言和不良行為潛移默化地侵蝕著孩子的心理,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優點不給予表揚鼓勵,缺點不給予糾正,使孩子養成我行我素的不良行為和蠻橫不講理的壞習慣。 (3)專制型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不關心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願和安排。家長的干涉使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失去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如果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就態度粗暴,甚至經常體罰孩子,使一些孩子對父母的過多干涉產生厭倦反抗,甚至仇視心理。還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限制其學習生活的自由,扼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
2、社會方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們的社會角色也發生變化,因此其社會地位也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如果過於劇烈,他們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備,就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形成危害。如果父母下崗了,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孩子生活在憂慮和困窘之中。父母離異,孩子,則會變得自卑,鬱郁寡歡,性格會變的古怪,難以捉摸。
3、學校方面。對於小學生來說,來自學習方面的壓力也許是最大的。不少學校受「應試教育」主宰,教師仍在抓所謂的教學質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少數教師歧視、羞辱後進生,給孩子心靈造成嚴重的傷害,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嚴重的形成心理障礙。除此以外,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同齡
群體的人際關系及師生關系等,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實施有效的心理健康輔導。 首先,播撒愛的陽光。
羅曼·羅蘭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裡,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教師的陽光就是熱愛學生的心。有了愛心才會對學生多贊揚、多激勵,少訓斥、無譏笑,才會使學生處在自由、民主、開放的環境中,才會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學生的智力,健全學生的人格。如果,我們每一個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童言無忌,保護學生的異想天開,理解學生的盲目過錯,讓每個學生在教師面前都能暢所欲言,勇於展示,那麼就會真正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小學生心理世界是隱蔽的、復雜的,心理活動課的心理素質教育恰好與人的心理世界溝通。「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活動中,教師可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體會、琢磨,產生共鳴。如《保持一份好心情》活動課中可向學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鬧矛盾了,你的心情會怎樣?」、「假如你學習上取得了好成績,你會怎麼想?」等問題,讓學生經歷內心的思考、內心的體驗,有感而發,反映出真實心態。通過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心靈頓悟,調適自己的心境。活動中,學生有不同的心靈感悟,教師盡量做到對學生的回答不妄加評判,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其次,營造氛圍 真誠溝通
在班中一角,建立傾訴心聲箱,學生書面提出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均可投入信箱,然後由班主任作出解釋或個別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類活動中,可能大量涉及學生的隱私,因此班主任特別要注意堅持為學生保密。同時也可允許學生以書面不署名的形式提出心理健康問題,以便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作為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個別輔導以煩惱回收站為名,鼓勵學生傾訴煩惱,發現問題,提供幫助,共同商量解決。
當然,日記也是一種很好的表露個人心跡的有效方式。一位學生在日記中寫到:「我最喜歡的課是心理活動課,在這節課上,我們可以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我們的心裡話„„」心理活動課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內心交流的良好場所,在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說真話、吐真心、訴真情,體會情感交流帶來的滿足感。
最後,創設氛圍,深入宣傳。
如利用黑板報、隊角、學習園地、知識競賽等形式,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心理問題。由於這些形式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強的特點,因此最適宜於各班級運用,不失為一種簡單實用和富有成效的好辦法。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設計活動課,並對學生進行輔導,目的並不僅僅滿足活動課上學生的心理要求,它應該貫穿學生的始終,讓學生所感悟到的知識內涵應延伸課外,指導行為。小學生形象記憶能力強。對活動中感興趣的內容會銘刻在心,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上反映出來。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實際組織者和指導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要充分認識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採用切實可行的舉措,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積極認真負責任的態度,加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這是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㈡ 簡述小學生心理輔導的原則。
【答案】
見解析
【答案解析】
(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2)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4)學生主體性原則;(5)個別化對待原則;(6)整體性發展原則。
㈢ 小學生心理輔導案例分析
看了上面的內容後,我強烈地感受到孩子心理障礙的形成,家庭的因素佔主要作用。所以,在輔導孩子、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去做的,那就是去疏通孩子母親的愛之渠。母親給予孩子的愛是任何一個心理輔導老師都無法替代的,但心理輔導老師可以幫助母親,重新擁有愛孩子的能力,這種能力不代表母親的言行是對還是錯,而在於愛的表達方式是否被孩子接收到,是否真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不是,那麼,只有去換其他的方式去愛,換不代表無能,換只代表去尋找更好的途徑。
願我的感受能夠對你有所啟迪,能夠幫到孩子的母親學會愛的方式,幫到孩子健康成長。祝福!
㈣ 小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很多,這里只大致劃分為側重調整情緒的方法、側重訓練行為的方法及側重改變認知的方法。
要想了解更多的知識的話
那你可以把標題自己網路下的了
㈤ 小學生心理輔導活動課有哪些具體活動方式
快樂,生活可以更美
--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競爭的氣氛充滿整個社會體,孩子就是在這一的環境下逐漸成長。他們面臨著升學壓力、心理脆弱甚至感到壓抑,這些壓力猶如一顆定時,為孩子們造成嚴重的威脅。此外,小學階段,是處於青少年期,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心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徵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內涵: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徵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①具有穩定的情感;② 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③ 具有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多種心理特點;④智力正常;⑤ 意志力發展好,自控力較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在這五方面要求中,伴隨著學生青少期的心理變化,可能會出現情緒上的波動,與同學相處困難、內向及自卑等,意志缺乏、不能自控等現象容易出現。因此,我結合班主任兼語文教師的教學經歷,淺談如何預防或者引導學生開心度過青少期,讓生活更加美好。
二:小學生情緒調整策略
孩子的臉猶如六月的天。說的就是小孩的情緒極易波動,喜怒無常,我們也可以發現學生之間為了一點小事情哭哭啼啼,愛發小脾氣。引起這些現象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由於學生本身的情緒問題,但是深入了解,往往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學校老師都有關系。
作為學校老師,都不希望發生學生吵鬧現象。為了防止或者減少類似情況的出現,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
1 細心觀察,發現異常情緒學生並加以疏導
古話說「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想要了解一個人,必須要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作為班主任,在發現學生情緒異常的同時,要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談。交談中著重發現學生的內心需求,比如是成績不理想問題、同學關系不融洽問題、家庭異常事情等,對症下葯,採取積極態度鼓勵學生、在理解溝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可自己甚至以自己為驕傲,樹立良好的心態。
2 創造條件,供給學生美好的班級集體環境
良好的環境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在我們失落的時候聽聽,在樹林里散散步往往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同樣需要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班級集體環境。班級的環境包括客觀環境和主觀環境。客觀環境主要是需要一個潔凈的教室、一個安靜的教室。主觀環境是指學生之間和睦相處,有著良好的友誼,彼此尊重,沒有嘲諷,沒有嫉妒。
3 教其方法,讓學生自主調整情緒心態
作為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或者課間時間,教導學生情緒波動現象的正常性,並且讓學生知道情緒波動的危害,鬧脾氣造成的嚴重後果,讓學生重視這個問題的同時又不會過分擔心而引起的恐慌。
三: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小學生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學生處於青少期階段,學生年齡小,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學生在生活行為逐漸學習獲得的,老師需要積極引導,使之有效掌握學會。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學生的健康成長主體還是學生,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中顯得格外重要。
作為班主任,可以在學生中選取優秀學生作為學習榜樣。要讓學生體驗生活,明事理知善惡,積極展開學生喜歡的活動,知識競賽等,倡導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此外,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需要發揮好班級集體的作用。採取學生合作學習,分組討論,在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可以與同學合作,培養合作與溝通交流,學會組織管理與被管理。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發展的關鍵時期,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而現實社會中的壓力無形的影響著學生,給學生帶來一些負面消極的影響。學生或許會困惑會迷茫,開展心理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驅散成長中的各種迷霧,指導其健康的成長。
㈥ 如何進行小學生心理輔導關愛學生
1、家庭的因素:父母對小濤的期望值很高,教育嚴格。但每天忙於生意,平時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也沒有時間陪孩子一起游戲、娛樂,當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常為其學習成績差而責罵他。這些都使他感到孤獨、壓抑。
2、同學的排斥:小濤學習成績差,愛沖動,愛哭,易與同學發生沖突,因此,同學們都把他當成「另類」,不願與其交往。
心理疏導:
(一)家長給予關心
勸父母降低要求,增加與孩子的溝通,給予家庭的溫暖與關愛。通過給家長發電子郵件,電話聯系等方式,我勸說小濤的父母為孩子減壓,還給孩子一片自由發展的天空。我把他這小學兩年來的學習情況、人際交往狀況以及他的智力發展水平分析給家長聽,建議他們綜合考慮小濤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他能夠達到的目標,並幫助他實現這一目標。克服望子成龍的急切思想,要注意觀察他實現目標後的表現,及時調整,循序漸進。此外,還建議家長對他多鼓勵少批評,多關心不責罵,為他營造一個溫馨、和睦、充滿愛的家庭環境。這樣促進了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有利於減輕孩子與家長交往時的緊張感,消除家長和孩子的隔閡,增進家人間的親情與溫暖。同時也能幫他樹立自信心,增強自尊心,這是促使他自信地與人交往,努力學習,擺脫自卑心理、孤獨心理的起點。
(二)同學學會幫助
小濤喜歡繪畫,我鼓勵他參加全國、省內、全市的各類繪畫比賽,給他增強自信心。通過半個學習的努力,他成功的評為「繪畫小能手」。
(三)自己嘗試進步
給予愛和寬容,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課間,我會有意無意地走到他的座位旁邊,跟他閑談,詢問他在家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適時的給予他精神上的鼓勵和生活上的幫助。有時,他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不做作業。這時,我不是批評和斥責他,而是給他講一些名人名家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訴他,只要肯努力,學習成績一定能提上去。這種充滿愛心的引導教育,如春風化雨,滋潤了他的心田,開啟了他的心靈之窗。
㈦ 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學生心理輔導工作
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困惑的日子,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抱怨開始多了起來:這學生怎麼就這么不聽話呢?明明是為了他好啊!真不理解,上課就是不聽,我看真是不想學了。聽起來的這一切,表面上好象是跟學習有關,其實也反應了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問題。所以,作為班主任,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一)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做為班主任,當你接到新班級時,要主動地向前班主任及課任教師了解班級情況,迅速記清每個學生的名字。讓學生通過談談我自己這就是我等即興演講,向班主任展示自己。班主任要有 意識地展示自己的心理,以促進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班主任要親自對學生進行 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的了解。通過家訪、電話聯系、校信通簡訊等形式了解學生的生活圈子,和家長保持聯系,是一種和家庭聯系的重要的方法。 (二)尊重、理解、真誠、保密是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愛,需要傾聽,教師或父母,沒有人不想了解孩子,可事實上,許多教師或父母與孩子近在咫尺,卻難以溝通,甚至常常發生沖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學會真誠的溝通,很多時候,我們與學生之間就要互相尊重、理解、真誠,對學生不願公開的事情,要替他們保密。只有這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做好,學生才能願意敞開心扉,和老師做朋友。這樣也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有一次,學生張某來報告說,他的同桌柴某偷了他的文具袋。我問他是親眼看到的嗎?他說沒有親眼看到,只是懷疑。我想柴某雖然有些調皮,但品質並不壞,應該不會偷東西吧。我叮囑張某,沒有證據不能冤枉好人,並答應他幫他調查。我找到柴某,他說沒有拿,並讓我檢查了他的書包和桌斗,確實沒有。正在我束手無策的時候,另一位學生拿著文具袋從外面進來了,正是張某的文具袋。原來他去廁所時,在廁所的紙簍里發現的,還說,下課時還發現柴某上過廁所。我明白了。我把柴某帶到辦公室,給他擺明道理,問他是否拿了別人的文具袋。他不吭聲,我看出他的內心正在做斗爭。我想他一定是後悔了,只是還沒有勇氣承認。我靜下心來,對他說,犯了錯誤不要緊,只要承認,還是好孩子,如果堅持錯誤,就是錯上加錯,況且,老師會給你保密的。我想是我的最後一句話打動了他,他終於承認拿了同桌的文具袋,並把它扔到了廁所里,並保證以後再不會這樣了。事後,他的表現確實好了許多,並且再沒有發生類似的事情。我也遵守諾言,保守著秘密,守護著孩子的尊嚴。 (三)學會接納、觀察、聆聽,是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 所謂接納,就是不使用命令、指示、教訓等權利措施,把學生看作是可以相互交流、彼此溝通的朋友。班主任要用這種坦誠的態度,使學生感到教師能對他的思想與情感給予接納,從而創造一種自由的、開放的、無拘無束的氣氛。班主任要訓練自己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了解學習的個性和他們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能及時判斷學生的情緒,觀察到他們的內心。 正確聆聽是談話的重要的保證,如遇到學生吵架,班主任千萬別動怒,無須漫無邊際地大道理一番,這時要耐心地聽他們公說公理、婆說婆理從聽中了解,從聽中分析,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以達到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教育的目的。 有一次,學生去操場上體育課了,我去教室取東西。當我走到走廊的時候,發現我班的張某站在我班的走廊外面,透過窗戶向裡面看。我剛在教室宣布,上體育課的時候,任何人都必須到操場上,不許在教室逗留。而張某竟無視我的紀律,我頓時火冒三丈。我徑直走過去,劈頭蓋臉一陣轟炸。張某站在那裡,臉色通紅。等我平息下來,張某說,是體育老師發現我們班的一位學生找不到了,叫我來教室找找。我頓時愣住了,內心感到難過和內疚。我沒有聽孩子解釋就輕易下結論,並批評他,傷了孩子那顆善良而純朴的心,我連忙向他道歉。在以後的一次寫作中,這個孩子寫到了這件事,並寫到自己一定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因為老師是誠實的,因為老師向他道歉了。所以,我認為接納、觀察、聆聽是班主任和學生進行溝通的重要的方式。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如果教師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個教育環境,那麼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將造成嚴重損害。在學校里,班主任與學生直接接觸每天都有5~6個小時,要比其他學科教師,比學生父母接觸孩子的時間更多,班主任在孩子心目中印象是深刻的。一個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樂於接納教師的職業,每天精神飽滿,滿面春分,真正體驗到教育教學是一件有樂趣的事,那會使學生很願意和你交往,你一定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因此,班主任無論處於何種心理狀態,都必須注意控制和調節自己不協調的情緒,切不可把學生當做出氣筒,否則最容易給學生造成逆反心理,從而大大降低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