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走向海洋》1-8的觀後感,一篇300字。
:《走向海洋》從整個歷史的、文化的、世界的角度,詮釋一個民族跟海洋的關系,條理清晰,鞭辟入裡,底蘊深遠。彷彿可以讓人清楚看得到歷史的車輪是如何向前沉重而緩慢的滾動的。如片中所說:歷史沒有假如。民族的興衰亦有其必然性。 片子前幾部講述古代中國與海洋的關系時,一個個故事讓人無不自豪,從始皇東巡,徐福東渡,到唐宋海上絲綢之路,再到鼎盛時期明代近萬噸級的巨船下南洋為最。海外蠻夷,見者無不稱天朝,名副其實! 然而到了近代,也許是古代的中國太過輝煌,完全忽視了蠻夷的進步,甚至自閉自大到了荒唐的地步,於是便有了一個個讓中國人心酸的故事,從鴉片戰爭,屈辱條約,到各撮爾小國變身列強分食啖肉,再到整個北洋艦隊在慈禧生日的歌舞昇平中全軍覆沒為最。鄧世昌空有報國之心,然報國無門,國已不國,唯有自殺殉國。中國從來不缺愛國的志士仁人,只有不會治國的白痴統治者。當年天朝之強盛亦不曾占外國一寸土地,而蠻夷稍有進步便本性畢露。蠻夷終歸是蠻夷。 再後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孫中山如何追尋救國之路,中國人如何在共產黨的帶領下打倒了所有土豪,建立新中國。中國人從來都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作為中國人記住了每個對民族有恩的人,從康有為,梁啟超等等,到孫逸仙,再到毛澤東之所以功蓋寰宇,其實只需要其一句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站起來是一個開始,身為中央之國,民族復興是眾望所歸,亦是歷史的車輪行進之方向……
挫折是成長的代價,失敗是前進的動力,在歷史的汪洋中沒有那一種文明能夠永遠保持一帆風順。也許我們不應該再去責備祖先的保守,因為封閉的大陸,曾經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同樣我也大可不必再去計較他人的冷眼,因為幽暗的大海曾經是全人類的夢魘。睡獅再猛醒,因為我們凝視著海上神奇的太陽。這些話是那麼的震耳欲聾!!我們有理由以五千多年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傲,曾幾何時中華文明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引領者,近代的屈辱是的中國人自尊心收到了傷害,國家的弱小正是需要我們每一位國人去努力,建國的那些科學家他們的愛國情懷是那麼的純粹,那麼堅貞。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深入理解,未來的路上,民族的復興與我們每一個國人有著深深的牽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是中國人的海權意識那麼薄弱以至於80%的人不知道黃岩島的具體位置,不知道中國還有300萬的海洋領土。
⑵ 《走向海洋》觀後感500字
《走向海洋》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書中向我們介紹了海洋與人類關系,海洋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藏……讀完這本書,我對海洋有了更多的了解。
海洋,生命的搖籃
生命起源於氨基酸,氨基酸起源於海洋。可以這樣說,沒有海洋,地球上就不會出現生命。眾所周知,生命的基礎單元是細胞。細胞有兩個基本屬性,新陳代謝和生殖作用。新陳代謝是在多種酶的催化下進行,生殖作用則是在核酸分子復制的基礎上進行,因此生命的化學基礎是蛋白質和核酸的形成,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實際上,生命起源於氨基酸。
世界上的生靈萬物受惠於海洋。海洋,是一個無微不至的搖籃,不僅促進了生物登陸以後的生物繁榮,而且對於人類的出現以及今後的發展,起到了生死攸關的奠基作用。
海洋,藍色的「聚寶盆」
有人說,海洋是個藍色的「聚寶盆」,這話一點也不錯。海洋中的生物富含蛋白質,和一些特殊物質。把這些物質提取出來,可以當做醫學用品;海洋中蘊含著豐富的礦藏資源:海底大陸架的油氣田佔世界上的99%,使許多國家從貧油國搖身一變,變為石油輸出國。海底的沉積岩層里蘊藏著10萬億千克以上的可燃冰,這種可燃冰能代替煤等燃料,被科學家譽為「未來能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奔騰不息的海洋還積蓄著巨大的能量:拍天巨浪,周而復始的潮汐,一瀉千里的海流,萬丈深淵一樣的旋渦,熱海水與冷海水之間的交匯,濃鹽水與淡水之間的撞擊,無時無刻不在產生的功和無法測控的能,海洋無時無刻不在等待人類的青睞。
海洋,人類的好朋友
海洋給我們帶來便利,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她。海洋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可有些人卻在不斷地傷害著這位朋友。你瞧,那片海域黑乎乎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哦,原來是一些工廠在向海里排放污水,致使那片海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我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自己的朋友呢?難道對朋友的這點起碼的尊重也沒有嗎?我們應該善待朋友,你看現在的海洋因為心中充滿了憤怒,經常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發生的這些事,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嗎?
海洋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食物、礦產資源以及各種能量,還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愛上了海洋!
⑶ 小學生圖書神秘海洋之旅,寫一篇五百字讀後感
上個星期六,我無意中在哥哥的書包里發現了一本名叫《走向海洋》的書。這本書的封皮很有特色:蒼茫蔚藍的海中,兩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戲,濺起朵朵浪花;遠處,一艘帆船迎風起航;空中,海鷗勇敢地在海面上翻飛盤旋……如此具有濃郁海洋特色的書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翻閱起來。 《走向海洋》,顧名思義,這是一本與海洋的一切相關的書。這本書總共分了三個方面介紹了人類和海洋的親密關系。第一個部分講述了人類從崇拜到探索、由了解到爭奪,開啟了人類文化的起源。海洋是一個大寶庫,裡面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富饒的石油天然氣,金銀珠寶。當然,海洋還是全球最大的淡水庫,如果海水提純,可以緩解整個世界的缺水狀態。第二部分詳細的敘述了海洋與中華民族的絲絲聯系。我國有著悠久的海洋歷史,殷人東渡,徐福出海,絲綢之路,禁海鎖國,寫下了一個個中國歷史閃亮點。鴉片戰爭,甲午戰爭,侵華戰爭,都是我國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戰。海洋又和名人相輔相成,鄭和、鄭成功、魏源、毛澤東都是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我國的海上防線也不容小視,一隊隊航空母艦、潛艇、小型水上艦艇,保衛著我們的祖國。第三部分展望了海洋的未來。海洋的未來是「碧藍」的、是走向世界的、是讓中國和全球接軌的,它還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最後空間。 我們一直都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文明的起源,是藍色的寶藏,也是人類最終的歸宿。」看了這本書後才知道原來這證明了水是人類進化論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僅孕育了我們,還是文化的搖籃。人類利用開發海洋中的淡水資源、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和空間資源為我們人類做出了非常多的服務。這么悠久的歷史文化,這么多的美好想法、願望、規劃,都是建立在一個美麗、健康的海洋的基礎上,回頭看我們現在的海洋,日本的核電站爆炸,海輪的油泄漏,「紅潮」的侵襲,海豚的集體自殺……都給我們美麗的海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從古到今,我們失去了不知道多少的植物、動物,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警告。 我們應該警惕起來,保護剩下的可憐生物,讓物種不再消失;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節約資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顆糧……只有我們的海洋變的更加美麗健康,才能讓更多的人們在這廣闊的海洋上展現他們的抱負,讓海洋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只有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母親」不再千瘡百孔,地球母親才願意奉獻她的一切。讓我們全社會的人都團結起來,合理開發海洋資源,爭做環境的守護者。
⑷ 走向海洋 觀後感
我們的祖國有的人說只有960萬平方千米。其實不然,我們還擁有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海洋。
看了贊美歌頌海洋後,我對藍色的海洋充滿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誕生在海洋里的,可以說,如果沒有海洋,地球上就不會出現生命。海洋里有豐富的資源:有全世界80%的生物;有全世界90%的淡水——南極、北極冰山;有超過全世界70%的石油和天然氣,現知的可開采儲量就有3000億噸;還有沉沒於海洋中的船隻,每個世紀都至少沉沒21700艘,船上的珠寶價值在6000億美元左右。
早期中國的海上實力很強,傳聞3000年前就到過墨西哥,明朝初期還有鄭和下西洋。可惜到了明朝後期,皇帝卻實行了禁海鎖國,直到清朝時遭受了兩次鴉片戰爭的侵略,才稍稍注意海防,可海軍還是非常腐敗,甲午戰爭中落得個全軍覆沒,清朝也被帝國主義國家蠶食得支離破碎。看到這里,我真為我們的先人感到恥辱。不過中國近代海軍所取得的成績還是讓我感到一絲欣慰。中國不但改掉了「禁海鎖國」,努力發展海軍,還獨自研發了威力無比的核潛艇,並且製造出了命中率驚人的洲際導彈,收回了香港和澳門,更是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有人能登上南極最高峰的國家!
看了這劇本,我的感觸很深,不禁想起了日本帝國的崛起:清朝初年,日本只有被鄰國欺負的份,可後來,在清末的甲午戰爭時卻打得清朝當時最厲害的艦隊——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民國期間又侵略了中國8年。這都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成果:只有向海外學習、進發,國家才能變得繁榮富強。
中國也是這樣,注意海外實力就強,不注意,遇上敵人,一敗塗地。如注意海外的唐朝、宋朝和初期的明朝,國內就很繁榮,連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非洲各國也知曉鼎鼎大名。可惜在清朝,皇親貴族們一點兒也不注意海外的發展,鴉片戰爭時還在用13世紀的土炮。幸虧在今天這個時代,國人已經十分注意海洋和海外,經濟、科技已不再像清朝時那樣落後,希望國家領導人能更加的注意大海,不要讓現在的人都以為中國只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願中華巨龍繼續向大海發展,充分利用海里的資源,令這擁有1260萬平方千米領土的泱泱大國能在未來更加繁榮富強!
⑸ 《走向海洋》讀後感200字左右
:《走向海洋》從整個歷史的、文化的、世界的角度,詮釋一個民族跟海洋的關系,條理清晰,鞭辟入裡,底蘊深遠。彷彿可以讓人清楚看得到歷史的車輪是如何向前沉重而緩慢的滾動的。如片中所說:歷史沒有假如。民族的興衰亦有其必然性。 片子前幾部講述古代中國與海洋的關系時,一個個故事讓人無不自豪,從始皇東巡,徐福東渡,到唐宋海上絲綢之路,再到鼎盛時期明代近萬噸級的巨船下南洋為最。海外蠻夷,見者無不稱天朝,名副其實! 然而到了近代,也許是古代的中國太過輝煌,完全忽視了蠻夷的進步,甚至自閉自大到了荒唐的地步,於是便有了一個個讓中國人心酸的故事,從鴉片戰爭,屈辱條約,到各撮爾小國變身列強分食啖肉,再到整個北洋艦隊在慈禧生日的歌舞昇平中全軍覆沒為最。鄧世昌空有報國之心,然報國無門,國已不國,唯有自殺殉國。中國從來不缺愛國的志士仁人,只有不會治國的白痴統治者。當年天朝之強盛亦不曾占外國一寸土地,而蠻夷稍有進步便本性畢露。蠻夷終歸是蠻夷。 再後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孫中山如何追尋救國之路,中國人如何在共產黨的帶領下打倒了所有土豪,建立新中國。中國人從來都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作為中國人記住了每個對民族有恩的人,從康有為,梁啟超等等,到孫逸仙,再到毛澤東之所以功蓋寰宇,其實只需要其一句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站起來是一個開始,身為中央之國,民族復興是眾望所歸,亦是歷史的車輪行進之方向……
⑹ 三年級的學生怎樣寫《走向海洋》這本書的讀後感啊太深奧的感覺。
你知道我們的祖國中國有多大的領土嗎?你一定會說有960萬平方千米。這你就錯了,中國不僅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領土,另有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領土——海洋。
讀了這本贊美贊美海洋的書,我對藍色的海洋充滿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降生在海洋里的,可以說,若是沒有海洋,地球上就不會泛起生命。海洋里有富厚的資源:有全天下80%的生物;有全天下90%的淡水——南極、北極冰山;有凌駕全天下70%的石油和自然氣,現知的可開采儲量就有3000億噸;另有淹沒於海洋中的船隻,每個世紀都至少淹沒21700艘,船上的珠寶價值在6000億美元左右。 早期中國的海上實力很強,聽說3000年前就到過墨西哥,明朝初期另有鄭和下西洋。惋惜到了明朝後期,天子卻實驗了禁海鎖國,直到清朝時遭受了兩次鴉片戰爭的侵略,才稍稍注重海防,可水師照舊很是糜爛,甲午戰爭中落得個全軍盡沒,清朝也被帝國主義國家蠶食得支離破碎。看到這里,我真為我們的祖先感應羞恥。不外中國近代水師所取得的結果照舊讓我感應一絲欣慰。
中國不光改掉了「禁海鎖國」,起勁生長水師,還獨自研發了威力無比的核潛艇,而且製造出了擲中率驚人的洲際導彈,收回了香港和澳門,更是成為了天下上第一個有人能登上南極最岑嶺的國家!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慨很深,不禁想起了日本帝國的崛起:清朝初年,日本只有被鄰國欺凌的份,可厥後,在清末的甲午戰爭時卻打得清朝其時最厲害的艦隊——北洋艦隊全軍盡沒,民-國時代又侵略了中國8年。這都是日本明治維新的結果:只有向外洋學習、進發,國家才氣變得繁榮茂盛。 中國也是這樣,注重外洋實力就強,不注重,遇上敵人,一敗塗地。如注重外洋的唐朝、宋朝和初期的明朝,海內就很繁榮,連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非洲各國也知曉鼎鼎台甫。惋惜在清朝,皇親貴族們一點兒也不注重外洋的生長,鴉片戰爭時還在用13世紀的土炮。幸虧在今天這個時代,國人已經十分注重海洋和外洋,經濟、科技已不再像清朝時那樣落伍,希望國家向導人能越發的注重大海,不要讓現在的人都以為中國只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願中華巨龍繼續向大海生長,充實使用海里的資源,令這擁有1260萬平方千米領土的泱泱大國能在未來越發繁榮茂盛!
《走向海洋》從整個歷史的、文化的、天下的角度,詮釋一個民族跟海洋的關系,條理清晰,鞭辟入裡,秘聞深遠。好像可以讓人清晰看獲得歷史的車輪是怎樣向前極重而緩慢的轉動的。如片中所說:歷史沒有如果。民族的興衰亦有其一定性。 片子前幾部講述古代中國與海洋的關系時,一個個故事讓人無不自豪,從始皇東巡,徐福東渡,到唐宋海上絲綢之路,再到壯盛時期明代近萬噸級的巨船下南洋為最。外洋夷狄,見者無不稱天朝,名副實在! 然而到了近代,也許是古代的中國太過絢爛,完全忽視了夷狄的前進,甚至自閉自負到了荒唐的田地,於是便有了一個個讓中國人心酸的故事,從鴉片戰爭,屈辱條約,到各撮爾小國變身列強分食啖肉,再到整個北洋艦隊在慈禧生日的歌舞昇平中全軍盡沒為最。鄧世昌空有報國之心,然報國無門,國已不國,唯有自殺殉國。中國從來不缺愛國的志士仁人,只有不會治國的獃子統治者。
昔時天朝之強盛亦未曾占外國一寸土地,而夷狄稍有前進便天性畢露。夷狄終歸是夷狄。 再厥後的故事各人耳熟能詳,孫中山怎樣追尋救國之路,中國人怎樣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打垮了所有土豪,建設新中國。中國人從來都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作為中國人記著了每個對民族有恩的人,從康有為,梁啟超級等,到孫逸仙,再到毛澤東之以是功蓋寰宇,實在只需要其一句話:中國人民今後站起來了!站起來是一個最先,身為中央之國,民族再起是眾望所歸,亦是歷史的車輪行進之偏向。
⑺ 走向海洋的讀後感(500~600字)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一個開發海洋的新時代己經來臨。在開發海洋中,人們將更有效地從海洋中取得更多財富。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籌劃建立或已經建立了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人們正在從過去單純的海洋捕撈時代,逐漸過渡到未來的「耕海」時代。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在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中,將比在陸地上的農牧場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為同面積的單位產量,海洋養殖的產量要比陸地種植高出100倍。人們將大量養殖海藻和海草等,供應陸地上的牛、豬、羊等作飼料,從而獲得更多的蛋白質、世界海底田園的總產量不久將會從目前的2000萬噸躍增到5000萬噸,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將由水下聯合收割機來割取,然後由鋼索吊裝到船上。
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世世代代捕魚用的漁網將被強大的吸水裝置替代,利用電場發出的光、一定頻率的聲音和溶於水中的特殊化合物,能夠引誘和迫使魚群集中在一起,游近船上放下的吸水管道,吸水管道連水帶魚一起吸進船艙中。到那時,連同海底牧場向人類提供的各種魚蝦類一起,人們從海洋中所獲得的海味將達10億多噸,比現在向海洋索取到的多上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隨著世界對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和人們對這些資源的大量開采,陸地上的這些資源將日益枯竭。使人們勢必將目光轉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據估計.海底的石油蘊藏量約為900億噸,僅北冰洋的石油儲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目前,己有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大陸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與開采,己發現了500多個油氣田,一個為期十年的世界海洋邊緣鑽探計劃的實施已近尾聲。探索和開采海底石油,並將把生產基地建在海底。對於海底石油開采後的運輸問題,人們將用大型潛水艇。設想把巨型塑料筒沉入海底,裡面裝上10萬噸原油,由潛艇拖帶航行。也有人設計用飛船裝運。
海洋中存在著巨大的能量,人們稱之為「藍色的煤海」,它將轉化為人類未來的能源。未來的海洋熱能轉化廠,將設置在海中,在沿海可由電纜供給城市用電。被譽為「未來的燃料」的重水,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陸地水高得多。從重水中可以提取氫的同位素,科學家們正在用它來進行熱核反應試驗,如果獲得成功,它將成為取之不盡的能源。
在不遠的將來,人們還將建造「海底城市」,這己不是幻想,而是現實。目前,日本已為阿拉伯國家建造了一座海上游動的「小城市」。它大多用鋼鐵做成,中心是一座6層大廈。設有室內小花園、電影院,水電全部自己供應。它可以滿足海上採油工作人員文化娛樂生活的需要。這個浮動「城市」是靠8根高大柱子托起的,把它們收起來,就可以當船行駛。將來許多海上工廠,將在原料生產地或市場附近的海域興建起來,為海上城市居民提供物質需要。日本四國島西南面的龍串灣,有個 「海中公園」,人們在海底透過 16面直徑 60厘米的玻璃窗可以飽覽海底奇景:奇形怪狀的礁石,五彩繽紛的珊瑚,各種奇麗的魚兒及奇趣的海星、海葵等。自從美國第一個建造了水下實驗室以後,不少國家紛紛效仿,在海底建造「鋼屋」和其他建築,「屋」內氣壓和海面相同,人們可以在裡面正常地工作,維修海底油氣井,打撈沉船,海底勘探或為潛艇補給等。另據報道,日本一群工程師、建築師。計劃在離東京120千米的海域上,建設世界首座「海洋城」,以解決未來人類住的問題。海洋城將建於200米深的海底,有 4層樓高的鋼骨平台,離海面約70米,面積23平方千米、全城由1萬條堅固直柱頂住,直柱附近設有感應裝置。可測台風、海嘯及暗流,自我調整力度以抵抗這些外來壓力,保持海洋城的平穩。海洋城除了住宅區外,還有一個商業中心,400個網球場,8個高爾夫球場,兩個棒球場,1個栽種水果蔬菜的人工田,還有縱橫相連的道路。海洋城的建設費用估計需要2000億美元,這項巨大的工程可望在本世紀末完成。到21世紀,這座「海底城市」將居住萬人以上,那時,深邃的海底不再沉默,將會跟大陸一樣,變得熱鬧非凡,越來越多的人將去發掘它、建設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描繪這張碩大無比的宏偉藍圖。
⑻ 《走向海洋》讀後感
海洋與我們
——讀《走向海洋》有感
蔚藍的海中兩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戲著,濺起晶瑩的浪花;遠處一艘帆船迎風起航;海鷗在海面上盤旋……這一張以海洋為主題元素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地翻閱起這本《走向海洋》。
這本書並不算厚,但其內容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崔京生首先概詳細地敘述了海洋與人類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文明的起源,是藍色的寶藏,也是人類最終的歸宿……然後他講述了海洋與中華民族的關系,講述了中國悠遠的海洋歷史;最後,他展望未來,發現「百廢待舉,起步艱難」,他認為「海事興」,便「萬事興,民族興」。他呼籲全世界的人們——當海洋世紀的鍾聲敲響之際,我們應該攜起手來,共同高歌,與海洋同行!
看完了這本書,我的內心很復雜。
我不知道我應該如何來描述我此刻的感觸。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從未如此認真地思考過我們與海洋之間的關系。只記得語文老師曾告訴過我們——大海,是無邊無際的,她包羅萬象,與地平齊,連接著天地;地理老師說——海洋是地球表面被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在她的體內蘊含著大量資源能源,是天然的寶藏,但她對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利亦有弊;音樂老師曾教我們唱過一首歌——「小時候 媽媽對我講 大海是我故鄉……」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了海洋是我們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海洋與我們,密不可分。
海洋對於我來說不遠不近:我的家鄉並不臨海,所以只有在旅遊時我才得以親眼見到大海,感受到她澎湃的生機,她的波濤洶涌。但是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地方可以接觸到海洋。超市裡的海鮮,電視里的海洋生物,還有葯店裡的深海魚油等等。無一不和海洋有著關聯。
海洋,是礦物資源的聚寶盆,也將會成為21世紀的葯庫,變為未來的糧倉。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和利用將會愈演愈烈。正是因為人們如此猛烈地開發著海洋資源,而沒有注重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導致現在的海洋資源的幾近枯竭,生態環境的嚴重污染。然而最終可能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危機。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類的利益是共同的,我們應該團結起來,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長風大浪,任重道遠!
⑼ 崔京生的《走向海洋》的讀後感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一個開發海洋的新時代己經來臨。在開發海洋中,人們將更有效地從海洋中取得更多財富。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籌劃建立或已經建立了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人們正在從過去單純的海洋捕撈時代,逐漸過渡到未來的「耕海」時代。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在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中,將比在陸地上的農牧場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為同面積的單位產量,海洋養殖的產量要比陸地種植高出100倍。人們將大量養殖海藻和海草等,供應陸地上的牛、豬、羊等作飼料,從而獲得更多的蛋白質、世界海底田園的總產量不久將會從目前的2000萬噸躍增到5000萬噸,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將由水下聯合收割機來割取,然後由鋼索吊裝到船上。
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世世代代捕魚用的漁網將被強大的吸水裝置替代,利用電場發出的光、一定頻率的聲音和溶於水中的特殊化合物,能夠引誘和迫使魚群集中在一起,游近船上放下的吸水管道,吸水管道連水帶魚一起吸進船艙中。到那時,連同海底牧場向人類提供的各種魚蝦類一起,人們從海洋中所獲得的海味將達10億多噸,比現在向海洋索取到的多上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隨著世界對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和人們對這些資源的大量開采,陸地上的這些資源將日益枯竭。使人們勢必將目光轉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據估計.海底的石油蘊藏量約為900億噸,僅北冰洋的石油儲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目前,己有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大陸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與開采,己發現了500多個油氣田,一個為期十年的世界海洋邊緣鑽探計劃的實施已近尾聲。探索和開采海底石油,並將把生產基地建在海底。對於海底石油開采後的運輸問題,人們將用大型潛水艇。設想把巨型塑料筒沉入海底,裡面裝上10萬噸原油,由潛艇拖帶航行。也有人設計用飛船裝運。
海洋中存在著巨大的能量,人們稱之為「藍色的煤海」,它將轉化為人類未來的能源。未來的海洋熱能轉化廠,將設置在海中,在沿海可由電纜供給城市用電。被譽為「未來的燃料」的重水,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陸地水高得多。從重水中可以提取氫的同位素,科學家們正在用它來進行熱核反應試驗,如果獲得成功,它將成為取之不盡的能源。
在不遠的將來,人們還將建造「海底城市」,這己不是幻想,而是現實。目前,日本已為阿拉伯國家建造了一座海上游動的「小城市」。它大多用鋼鐵做成,中心是一座6層大廈。設有室內小花園、電影院,水電全部自己供應。它可以滿足海上採油工作人員文化娛樂生活的需要。這個浮動「城市」是靠8根高大柱子托起的,把它們收起來,就可以當船行駛。將來許多海上工廠,將在原料生產地或市場附近的海域興建起來,為海上城市居民提供物質需要。日本四國島西南面的龍串灣,有個 「海中公園」,人們在海底透過 16面直徑 60厘米的玻璃窗可以飽覽海底奇景:奇形怪狀的礁石,五彩繽紛的珊瑚,各種奇麗的魚兒及奇趣的海星、海葵等。自從美國第一個建造了水下實驗室以後,不少國家紛紛效仿,在海底建造「鋼屋」和其他建築,「屋」內氣壓和海面相同,人們可以在裡面正常地工作,維修海底油氣井,打撈沉船,海底勘探或為潛艇補給等。另據報道,日本一群工程師、建築師。計劃在離東京120千米的海域上,建設世界首座「海洋城」,以解決未來人類住的問題。海洋城將建於200米深的海底,有 4層樓高的鋼骨平台,離海面約70米,面積23平方千米、全城由1萬條堅固直柱頂住,直柱附近設有感應裝置。可測台風、海嘯及暗流,自我調整力度以抵抗這些外來壓力,保持海洋城的平穩。海洋城除了住宅區外,還有一個商業中心,400個網球場,8個高爾夫球場,兩個棒球場,1個栽種水果蔬菜的人工田,還有縱橫相連的道路。海洋城的建設費用估計需要2000億美元,這項巨大的工程可望在本世紀末完成。到21世紀,這座「海底城市」將居住萬人以上,那時,深邃的海底不再沉默,將會跟大陸一樣,變得熱鬧非凡,越來越多的人將去發掘它、建設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描繪這張碩大無比的宏偉藍圖。
2.長風大浪,任重道遠
——讀《走向海洋》有感
這是一張以海洋為主題元素的封面:蒼茫蔚藍的海中,兩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戲,濺起朵朵浪花;遠處,一艘帆船迎風起航;空中,海鷗勇敢地在海面上翻飛盤旋……為此我不由自主地翻閱起這本《走向海洋》。
作者崔京生,著名作家、文學家。在書中,他首先詳細地敘述了海洋與人類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文明的起源,是藍色的寶藏,也是人類最終的歸宿。然後他講述了海洋與中華民族的關系,講述了中國悠遠的海洋歷史;最後,他展望未來,發現「百廢待舉,起步艱難」,他認為「海事興」,便「萬事興,民族興」。他呼籲全世界的人們與海洋同行。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不知道應該如何來描述自己復雜的內心。
在此之前,我未曾思考過我們——及人類與海洋的關系。只是記得小時候媽媽跟我說過,海洋就是我們的故鄉。所以每當欣賞科幻電影,看到神秘的天空,稀有的植物,莫名的閃電,以及從海面上慢慢爬上一個動物,然後仰天長嘯時,那時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看了這本書後才知道原來這證明了水是人類進化論重要的因素之一。海洋真是繼女媧後我們的第二個母親!它不僅孕育了我們,還是文化的搖籃。各國海洋史上就出了著名的歷史人物: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麥哲倫、七下西洋的鄭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更有流傳到今的海洋史上的重要戰役。如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一個開發海洋的新時代己經來臨。在開發海洋中,人們將更有效地從海洋中取得更多財富。在上面說道,海洋是個藍色的寶藏。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海洋中有大量的淡水資源、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和空間資源等。礦產資源中的石油、天然氣由於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和人類對這些資源的大量開采,陸地上的這些資源將日益枯竭。這使人類的目光轉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
據估計,海洋的石油蘊藏量約為900億噸,僅北冰洋的石油儲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目前為止,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大陸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與開采,發現了500多個油氣田,一個為期十年的世界海洋邊緣鑽探計劃的實施已近尾聲。
在海底建造牧場和田園已不是幻想。同等面積的單位產量,海洋養殖的產量要比陸地種植高出100倍。人類將大量養殖海藻和海草等,供應陸地上的牛、豬、羊等作飼料,從而獲得更多的蛋白質。世界海底田園的總產量不久將會從目前的2000萬噸躍增到5000萬噸。這不得不讓人贊嘆海洋真是個美麗的聚寶盆!
但是做任何事都要適可而止。人類要合理利用開發海洋,並注重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將來不至於導致海洋資源的枯竭和生態環境的嚴重污染,最終成為人類生存危機的殺手。
長風大浪,任重道遠!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類的利益是共同的。當海洋世紀的鍾聲敲響之際,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高歌,與海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