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八德反思日記
通過學習,我對「新八德」的內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親、尊師、友學、長善、救失、守法和落實《弟子規》, 「新八德」的八個方面,將學生成才教育內容和生活范圍所應遵循的正確成才之道,進行了較為全面、科學的講解,意在承接中華傳統美德,並賦予了新的內涵,體現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價值。同時,「新八德」教育與國家、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標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榮八恥」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針和素質教育理論,「新八德」是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教育,因此,我認為;我們進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義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我們感慨良多,亦引發了我們對感恩與孝親更深入的思考,還有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感恩的情感是很樸素的,感恩的內涵又是非常的豐富,感恩的心使我們能夠與他人、集體、國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種良性、和諧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危難之際,得到他人救護,那麼他很自然地會對那個救他的人感恩戴德,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同樣,一個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幫助,那麼他對這個幫助自己的人必然有著一種感謝之心。當然也會有忘恩負義之徒,以怨報德,但他必定為世人所不齒,因為他已經失去為人的基本倫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感恩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或是一種樸素的倫理。
⑵ 新八德反思日記300字
「立志、孝親、尊師、友學、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實《弟子規》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內容,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與道德教育課,王局針就日常教育教學中如何進行孝親和法治教育,講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並從司法理論與實踐的視角研究現代青少年成長方向目標、素質培養和道德與法制教育等問題。王局長全面透徹的講解在會上大感人心,深受啟迪和震撼。
一、感恩:一種樸素而深廣的倫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樸素的,感恩的內涵又是非常的豐富,感恩的心使我們能夠與他人、集體、國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種良性、和諧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危難之際,得到他人救護,那麼他很自然地會對那個救他的人感恩戴德,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同樣,一個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幫助,那麼他對這個幫助自己的人必然有著一種感謝之心。當然也會有忘恩負義之徒,以怨報德,但他必定為世人所不齒,因為他已經失去為人的基本倫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感恩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或是一種樸素的倫理。
以上兩種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種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實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接受著無數的恩惠,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們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給予我們以寶貴的生命,又費盡心血將我們養育成人。為了保護孩子,父母甘願犧牲自己。
其次是師長之恩。父母給我們以血肉之軀,而教師和長輩給我們以知識、經驗的傳遞和人生的教誨。沒有師長的教導和引領,我們將何以成人。如果沒有人傳遞知識和人生智慧,人類可能將永遠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會。
其三是國家之恩。我們在祖國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這片土地上長成,所用之物取之於斯。因此,我們要感念國土之恩。社會要發展,國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這有來賴於政府的管理,有賴於人民軍隊的護衛,因此我們理應感念政府的恩德,並在自己崗位上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其四是大眾之恩。我們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糧食是農民所種,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製造,還有賴於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們理應尊重所有的勞動者,還要惜福、節儉,並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回饋大眾。
二、感恩的缺失與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對於人的道德成長是如此的重要,而現實中我們的感恩之心卻頗為匱乏。透過報章電視,我們能夠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顧父母勤苦和家境貧寒,貪圖虛榮,恣情享受,讓父母傷心落淚;有些學生不知尊敬師長、虛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貧困學生接受了他人的資助而不知感謝,其內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總認為國家、單位虧欠自己很多;還有一些人為了一己之私,置集體和國家的利益於不顧,貪污腐敗。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一種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實值得我們教育界人士和廣大家長的深思。
首先,我們要從學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況而言,學校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來評價一個學生的,而且只重視與升學有關的幾個學科。「三好」本來是以德為先,德智體全面發展,而事實上在「三好生」的評比中卻總是將學習成績擺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學習成績。學校有意無意之間在鼓勵學生之間的競爭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這樣一種崇尚個人奮斗與競爭的環境中,孩子當然很難學會感激和體諒他人。
其次,從家庭教育來看,問題也很多。問題之一: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的要求總是盡其所能給予滿足,未加節制。古人言「欲不可縱」,又言「欲是深淵」,過度地、不加限制滿足孩子的慾望,結果只能是增長孩子的自私和貪欲。自私的孩子怎麼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麼懂得體諒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寵子不孝」之感嘆。
問題之二:家長望子成龍之心本無可厚非,但現在家長將注意力幾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學科學習上,認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就會有好的前途。
問題之三:現在的家長不像從前那樣對老師有尊重之心了,當然這與媒體過多的負面報道也有關系。如果說教學生孝敬父母是學校的責任,那麼教孩子尊敬老師無疑是家長最應當重視的事情。都說現在孩子難教,這與我們家長的身教和言談有絕大的關系。
其實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識和習慣應當從小就開始培養。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堅持。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道德情感發展的關鍵期,感恩與孝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為一個人的道德發展奠定一種堅實的情感基礎。到了中學,我們更應鼓勵學生為家庭盡責、為報效祖國立志,而這也要從感念父母之恩、國土之恩、大眾之恩開始。或有人言,這些與學習成績有什麼關系呢?我只要成績好就行了。其實從大處著眼,從根本抓起,必將事半功倍。我們不是常常抱怨學生學習不自覺、不認真嗎?如果是為了自己學習,那麼當他累了,不高興了,或有其他更好玩的事,他就會偷懶、懈怠,不然何苦呢?反之,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會自覺約束自己、努力學習,也能夠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因為不這樣做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乃至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天下百姓。
其實,感恩的道理很樸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難。如果我們能夠多啟發孩子對父母和老師的感恩之心,多鼓勵同學相互之間的支持和協作,相信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一定會生機勃勃、氣象一新。因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際,親子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就有了心靈的交通。在這種充滿支持和感激的氣氛之中,學再多的東西可能都不會覺的累。是故,我們也應當反省,也許並不是孩子們的功課太多,而是我們沒有發現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精神力量。
三、孝應當成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
中華道德文化是「以仁為本」的,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內心之仁。但如果沒有內心的仁慈與恭敬之心,外在之「禮」(行為習慣)就徒具形式,毫無意義可言。然而這個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慾所遮蔽。因此,如何喚醒或開顯這個仁性良知就成為道德發生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這樣的一個理路,即從「孝道」開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終能泛愛大眾,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大同。
一個不知孝敬父母的人,我們很難說他能夠真愛他人,更不用說去愛集體、愛祖國了。因此,孝的教育應當成為學校德育重要的內容。從字源上說,「教」字左從「孝」、右從「文」,「教」的原義其實就是教人以「孝」。學校孝的教
育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啟發學生感知父母的大愛與深恩。一個能一個真正能孝的人,求學必勤,戰陣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聖孔子說:「教民親愛,莫善於孝。」
⑶ 新八德長善反思日記
秋景色宜人,她的美是成熟的,不像那春那呢么羞澀;夏那麼坦露;冬呢么內向。夏的美也是理智的,不像春那麼嫵媚;夏那麼火熱;冬那麼含蓄。秋高氣爽,在爸媽的「煽動」下,我答應與爺爺奶奶一起去收地瓜。
去
的路上我們興高采烈地沖上了山坡,那裡花兒草兒都很美麗,景色一一印入眼簾。景色似魔術師,將大地的奇珍異寶都移來了,就這樣,我們「飛」上了山.收地瓜
我拿上小鏟子,對地瓜進行「空襲」。一陣「刀光劍影」過後,附近的「居民」被我大卸八塊。我心灰意冷,路邊的麻雀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在說:「你沒技巧,
沒技巧!」我看看爸媽,一個個的地瓜「蹦」了出來,我看得目瞪口呆。我不服氣,把鏟子一鏟,挖了一下,噢噢,我的傑作,就是一個一分為二的大地瓜。我不禁
覺得很可惜,只好「不恥下問」,去找老爸「指點迷津」。他看了看我「狂轟濫炸」的殘局後,捧腹大笑,有「鎮靜」的說:「你應該先找到土裂開的縫,可能就有
地瓜。大概里一個手掌遠,把握方向,鏟下去,准可以。不過如果把地瓜分家了,別說是我教的。」說著又埋頭苦幹。我的了「高人」指點,信心十足的踏上「征
程」。到了「戰地」我「背土一戰」,挖了一個完好無損的大「胖子」。其他地瓜看沒事了,就爭先恐後的讓我挖,又是一番「戰斗」,這回抓了好幾籃子活的,我
喜形於色,歡呼雀躍。不久,地瓜軍被消滅小半(當然,就是挖壞的,(*^__^*)嘻嘻……,全是我挖的)其餘都「歸順」了。烤地瓜爸爸為了獎勵我,准備
架子,要烤地瓜!我苦苦的等著…………………「熟咯」。早已迫不及待的我,餓虎撲活食一般,沖了上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這次,我不僅收獲了地瓜,還收
獲了本領!
⑷ 新八德反思日記:是否和父母有禮貌告別
新八德教育心得體會
「立志、孝親、尊師、友學、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實《弟子規》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內容,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與道德教育課,王局針就日常教育教學中如何進行孝親和法治教育,講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並從司法理論與實踐的視角研究現代青少年成長方向目標、素質培養和道德與法制教育等問題。王局長全面透徹的講解在會上大感人心,深受啟迪和震撼。下面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感恩:一種樸素而深廣的倫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樸素的,感恩的內涵又是非常的豐富,感恩的心使我們能夠與他人、集體、國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種良性、和諧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危難之際,得到他人救護,那麼他很自然地會對那個救他的人感恩戴德,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同樣,一個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幫助,那麼他對這個幫助自己的人必然有著一種感謝之心。當然也會有忘恩負義之徒,以怨報德,但他必定為世人所不齒,因為他已經失去為人的基本倫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感恩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或是一種樸素的倫理。
以上兩種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種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實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接受著無數的恩惠,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們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給予我們以寶貴的生命,又費盡心血將我們養育成人。為了保護孩子,父母甘願犧牲自己。
其次是師長之恩。父母給我們以血肉之軀,而教師和長輩給我們以知識、經驗的傳遞和人生的教誨。沒有師長的教導和引領,我們將何以成人。如果沒有人傳遞知識和人生智慧,人類可能將永遠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會。
其三是國家之恩。我們在祖國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這片土地上長成,所用之物取之於斯。因此,我們要感念國土之恩。社會要發展,國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這有來賴於政府的管理,有賴於人民軍隊的護衛,因此我們理應感念政府的恩德,並在自己崗位上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其四是大眾之恩。我們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糧食是農民所種,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製造,還有賴於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們理應尊重所有的勞動者,還要惜福、節儉,並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回饋大眾。
二、感恩的缺失與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對於人的道德成長是如此的重要,而現實中我們的感恩之心卻頗為匱乏。透過報章電視,我們能夠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顧父母勤苦和家境貧寒,貪圖虛榮,恣情享受,讓父母傷心落淚;有些學生不知尊敬師長、虛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貧困學生接受了他人的資助而不知感謝,其內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總認為國家、單位虧欠自己很多;還有一些人為了一己之私,置集體和國家的利益於不顧,貪污腐敗。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一種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實值得我們教育界人士和廣大家長的深思。
首先,我們要從學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況而言,學校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來評價一個學生的,而且只重視與升學有關的幾個學科。「三好」本來是以德為先,德智體全面發展,而事實上在「三好生」的評比中卻總是將學習成績擺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學習成績。學校有意無意之間在鼓勵學生之間的競爭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這樣一種崇尚個人奮斗與競爭的環境中,孩子當然很難學會感激和體諒他人。
其次,從家庭教育來看,問題也很多。問題之一: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的要求總是盡其所能給予滿足,未加節制。古人言「欲不可縱」,又言「欲是深淵」,過度地、不加限制滿足孩子的慾望,結果只能是增長孩子的自私和貪欲。自私的孩子怎麼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麼懂得體諒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寵子不孝」之感嘆。
問題之二:家長望子成龍之心本無可厚非,但現在家長將注意力幾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學科學習上,認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就會有好的前途。
問題之三:現在的家長不像從前那樣對老師有尊重之心了,當然這與媒體過多的負面報道也有關系。如果說教學生孝敬父母是學校的責任,那麼教孩子尊敬老師無疑是家長最應當重視的事情。都說現在孩子難教,這與我們家長的身教和言談有絕大的關系。
其實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識和習慣應當從小就開始培養。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堅持。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道德情感發展的關鍵期,感恩與孝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為一個人的道德發展奠定一種堅實的情感基礎。到了中學,我們更應鼓勵學生為家庭盡責、為報效祖國立志,而這也要從感念父母之恩、國土之恩、大眾之恩開始。或有人言,這些與學習成績有什麼關系呢?我只要成績好就行了。其實從大處著眼,從根本抓起,必將事半功倍。我們不是常常抱怨學生學習不自覺、不認真嗎?如果是為了自己學習,那麼當他累了,不高興了,或有其他更好玩的事,他就會偷懶、懈怠,不然何苦呢?反之,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會自覺約束自己、努力學習,也能夠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因為不這樣做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乃至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天下百姓。
其實,感恩的道理很樸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難。如果我們能夠多啟發孩子對父母和老師的感恩之心,多鼓勵同學相互之間的支持和協作,相信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一定會生機勃勃、氣象一新。因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際,親子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就有了心靈的交通。在這種充滿支持和感激的氣氛之中,學再多的東西可能都不會覺的累。是故,我們也應當反省,也許並不是孩子們的功課太多,而是我們沒有發現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精神力量。
三、孝應當成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
中華道德文化是「以仁為本」的,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內心之仁。但如果沒有內心的仁慈與恭敬之心,外在之「禮」(行為習慣)就徒具形式,毫無意義可言。然而這個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慾所遮蔽。因此,如何喚醒或開顯這個仁性良知就成為道德發生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這樣的一個理路,即從「孝道」開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終能泛愛大眾,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大同。
一個不知孝敬父母的人,我們很難說他能夠真愛他人,更不用說去愛集體、愛祖國了。因此,孝的教育應當成為學校德育重要的內容。從字源上說,「教」字左從「孝」、右從「文」,「教」的原義其實就是教人以「孝」。學校孝的教
育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啟發學生感知父母的大愛與深恩。一個能一個真正能孝的人,求學必勤,戰陣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聖孔子說:「教民親愛,莫善於孝。」
總之,「新八德」教育對學習方法和教學原則所做的這些提示非常適用。因此,我打算將「新八德」教育內容正式引用到我的實際教學工作之中。並且進行「新八德」教育時,要求學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應該親自去踐行。因為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起到示範、引領的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我一定要以以身作則力行「新八德」,決不搞個人形式主義!另外,我校本學期也確立了以「道德與法制相結合八德素質教育模式研究」為題目的「新八德」教育課題研究,並制訂了詳細的研究計劃和方案。我要按照學校制訂的計劃和方案,認真地進行每個階段的研究,並做好記錄、總結經驗、形成材料,為課題研究盡自己的一份努力。
⑸ 新八德道德反思日記36篇
感恩的情感是很樸素的,感恩的內涵又是非常的豐富,感恩的心使我們能夠與他人、集體、國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種良性、和諧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危難之際,得到他人救護,那麼他很自然地會對那個救他的人感恩戴德,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同樣,一個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幫助,那麼他對這個幫助自己的人必然有著一種感謝之心。當然也會有忘恩負義之徒,以怨報德,但他必定為世人所不齒,因為他已經失去為人的基本倫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感恩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或是一種樸素的倫理。
以上兩種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種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實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接受著無數的恩惠,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們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給予我們以寶貴的生命,又費盡心血將我們養育成人。為了保護孩子,父母甘願犧牲自己。
其次是師長之恩。父母給我們以血肉之軀,而教師和長輩給我們以知識、經驗的傳遞和人生的教誨。沒有師長的教導和引領,我們將何以成人。如果沒有人傳遞知識和人生智慧,人類可能將永遠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會。
其三是國家之恩。我們在祖國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這片土地上長成,所用之物取之於斯。因此,我們要感念國土之恩。社會要發展,國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這有來賴於政府的管理,有賴於人民軍隊的護衛,因此我們理應感念政府的恩德,並在自己崗位上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其四是大眾之恩。我們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糧食是農民所種,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製造,還有賴於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們理應尊重所有的勞動者,還要惜福、節儉,並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回饋大眾。
⑹ 反思日記新八德
通過學習,我對「新八德」的內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親、尊師、友學、長善、救失、守法和落實《弟子規》, 「新八德」的八個方面,將學生成才教育內容和生活范圍所應遵循的正確成才之道,進行了較為全面、科學的講解,意在承接中華傳統美德,並賦予了新的內涵,體現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價值。同時,「新八德」教育與國家、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標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榮八恥」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針和素質教育理論,「新八德」是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教育,因此,我認為;我們進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義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我們感慨良多,亦引發了我們對感恩與孝親更深入的思考,還有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感恩的情感是很樸素的,感恩的內涵又是非常的豐富,感恩的心使我們能夠與他人、集體、國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種良性、和諧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危難之際,得到他人救護,那麼他很自然地會對那個救他的人感恩戴德,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同樣,一個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幫助,那麼他對這個幫助自己的人必然有著一種感謝之心。當然也會有忘恩負義之徒,以怨報德,但他必定為世人所不齒,因為他已經失去為人的基本倫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感恩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或是一種樸素的倫理。
⑺ 新八德反思日記怎麼寫
通過學習,我對「新八德」的內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親、尊師、友學、長善、救失、守法和落實《弟子規》, 「新八德」的八個方面,將學生成才教育內容和生活范圍所應遵循的正確成才之道,進行了較為全面、科學的講解,意在承接中華傳統美德,並賦予了新的內涵,體現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價值。同時,「新八德」教育與國家、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標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榮八恥」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針和素質教育理論,「新八德」是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教育,因此,我認為;我們進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義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我們感慨良多,亦引發了我們對感恩與孝親更深入的思考,還有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感恩的情感是很樸素的,感恩的內涵又是非常的豐富,感恩的心使我們能夠與他人、集體、國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種良性、和諧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危難之際,得到他人救護,那麼他很自然地會對那個救他的人感恩戴德,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同樣,一個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幫助,那麼他對這個幫助自己的人必然有著一種感謝之心。當然也會有忘恩負義之徒,以怨報德,但他必定為世人所不齒,因為他已經失去為人的基本倫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感恩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或是一種樸素的倫理。
⑻ 小學生新八德日記
新八德日記
一、感恩:一種樸素而深廣的倫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樸素的,感恩的內涵又是非常的豐富,感恩的心使我們能夠與他人、集體、國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種良性、和諧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危難之際,得到他人救護,那麼他很自然地會對那個救他的人感恩戴德,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同樣,一個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幫助,那麼他對這個幫助自己的人必然有著一種感謝之心。當然也會有忘恩負義之徒,以怨報德,但他必定為世人所不齒,因為他已經失去為人的基本倫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感恩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或是一種樸素的倫理。
以上兩種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種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實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接受著無數的恩惠,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們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給予我們以寶貴的生命,又費盡心血將我們養育成人。為了保護孩子,父母甘願犧牲自己。
其次是師長之恩。父母給我們以血肉之軀,而教師和長輩給我們以知識、經驗的傳遞和人生的教誨。沒有師長的教導和引領,我們將何以成人。如果沒有人傳遞知識和人生智慧,人類可能將永遠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會。
其三是國家之恩。我們在祖國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這片土地上長成,所用之物取之於斯。因此,我們要感念國土之恩。社會要發展,國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這有來賴於政府的管理,有賴於人民軍隊的護衛,因此我們理應感念政府的恩德,並在自己崗位上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其四是大眾之恩。我們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糧食是農民所種,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製造,還有賴於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們理應尊重所有的勞動者,還要惜福、節儉,並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回饋大眾。
二、感恩的缺失與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對於人的道德成長是如此的重要,而現實中我們的感恩之心卻頗為匱乏。透過報章電視,我們能夠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顧父母勤苦和家境貧寒,貪圖虛榮,恣情享受,讓父母傷心落淚;有些學生不知尊敬師長、虛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貧困學生接受了他人的資助而不知感謝,其內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總認為國家、單位虧欠自己很多;還有一些人為了一己之私,置集體和國家的利益於不顧,貪污腐敗。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一種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實值得我們教育界人士和廣大家長的深思。
首先,我們要從學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況而言,學校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來評價一個學生的,而且只重視與升學有關的幾個學科。「三好」本來是以德為先,德智體全面發展,而事實上在「三好生」的評比中卻總是將學習成績擺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學習成績。學校有意無意之間在鼓勵學生之間的競爭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這樣一種崇尚個人奮斗與競爭的環境中,孩子當然很難學會感激和體諒他人。
其次,從家庭教育來看,問題也很多。問題之一: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的要求總是盡其所能給予滿足,未加節制。古人言「欲不可縱」,又言「欲是深淵」,過度地、不加限制滿足孩子的慾望,結果只能是增長孩子的自私和貪欲。自私的孩子怎麼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麼懂得體諒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寵子不孝」之感嘆。
問題之二:家長望子成龍之心本無可厚非,但現在家長將注意力幾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學科學習上,認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就會有好的前途。
問題之三:現在的家長不像從前那樣對老師有尊重之心了,當然這與媒體過多的負面報道也有關系。如果說教學生孝敬父母是學校的責任,那麼教孩子尊敬老師無疑是家長最應當重視的事情。都說現在孩子難教,這與我們家長的身教和言談有絕大的關系。
其實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識和習慣應當從小就開始培養。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堅持。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道德情感發展的關鍵期,感恩與孝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為一個人的道德發展奠定一種堅實的情感基礎。到了中學,我們更應鼓勵學生為家庭盡責、為報效祖國立志,而這也要從感念父母之恩、國土之恩、大眾之恩開始。或有人言,這些與學習成績有什麼關系呢?我只要成績好就行了。其實從大處著眼,從根本抓起,必將事半功倍。我們不是常常抱怨學生學習不自覺、不認真嗎?如果是為了自己學習,那麼當他累了,不高興了,或有其他更好玩的事,他就會偷懶、懈怠,不然何苦呢?反之,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會自覺約束自己、努力學習,也能夠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因為不這樣做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乃至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天下百姓。
其實,感恩的道理很樸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難。如果我們能夠多啟發孩子對父母和老師的感恩之心,多鼓勵同學相互之間的支持和協作,相信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一定會生機勃勃、氣象一新。因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際,親子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就有了心靈的交通。在這種充滿支持和感激的氣氛之中,學再多的東西可能都不會覺的累。是故,我們也應當反省,也許並不是孩子們的功課太多,而是我們沒有發現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精神力量。
三、孝應當成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
中華道德文化是「以仁為本」的,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內心之仁。但如果沒有內心的仁慈與恭敬之心,外在之「禮」(行為習慣)就徒具形式,毫無意義可言。然而這個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慾所遮蔽。因此,如何喚醒或開顯這個仁性良知就成為道德發生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這樣的一個理路,即從「孝道」開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終能泛愛大眾,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大同。
一個不知孝敬父母的人,我們很難說他能夠真愛他人,更不用說去愛集體、愛祖國了。因此,孝的教育應當成為學校德育重要的內容。從字源上說,「教」字左從「孝」、右從「文」,「教」的原義其實就是教人以「孝」。學校孝的教
育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啟發學生感知父母的大愛與深恩。一個能一個真正能孝的人,求學必勤,戰陣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聖孔子說:「教民親愛,莫善於孝。」
總之,「新八德」教育對學習方法和教學原則所做的這些提示非常適用。因此,我打算將「新八德」教育內容正式引用到我的實際教學工作之中。並且進行「新八德」教育時,要求學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應該親自去踐行。因為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起到示範、引領的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我一定要以以身作則力行「新八德」,決不搞個人形式主義!另外,我校本學期也確立了以「道德與法制相結合八德素質教育模式研究」為題目的「新八德」教育課題研究,並制訂了詳細的研究計劃和方案。我要按照學校制訂的計劃和方案,認真地進行每個階段的研究,並做好記錄、總結經驗、形成材料,為課題研究盡自己的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