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筆者認為,以下六個方面應予以加強。
1、加強教育督導。
教育主管部門應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評估、教師評價的重要范疇。一方面加強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一方面形成適合農村學校及農村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方案,進行跟蹤督導評估,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予以重視和加強。
2、改善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應充分認識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過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為根本目標,切實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不僅要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從整體上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
3、重視師資培訓。
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教師抓起,必須以良好的師資隊伍為保障。當前,應特別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繼續教育部門應把此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專業培訓和實踐指導,倡導所有教師研究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強家長培訓。
針對農村學生家長的狀況,學校應以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深入的家長培訓工作,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人觀,加強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面的溝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積極改善學生的心理成長環境。
5、關愛特殊學生。
特殊的心理問題往往出在特殊的學生身上,關愛特殊學生是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關愛特殊學生應採取個性化的實施辦法,將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學生,幫助他們回歸正常心理狀態,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學生評價。
科學的學生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當前,農村中小學要結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工作,研究學生評價與學生心理之間的關系,從評價方面為學生創設健康的心理成長氛圍。
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關下一代的成長和發展,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教育工作,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制度上加強管理,從措施上進行深化,切實形成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機制和環境。
❷ 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自卑心理
在學習生活中經歷過太多挫折,如果沒有及時疏導和調整,孩子就會越來越自卑,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適當的自卑可以激勵改變和成長,但過度自卑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2、自負心理
與自卑相反地是自負心理,擁有自負心理的孩子會盲目自大,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導致很多決策失誤,一旦遭遇滑鐵盧,甚至可能造成很大的打擊。
3、自私心理
自私心理表現在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在乎他人的利益的利己主義思想,他們更樂於獲取,不願意分享,這樣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上會吃很多虧,真心的朋友很少。
4、逆反心理
青少年成長中為求自我獨立對父母或師長所表現出來的反抗心態。如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你讓他做,他偏不做;你不讓他做,他偏要做。
5、孤獨心理
許多中學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害怕加入集體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常常一個人背著大家獨自活動、寡言少語,活在自己的世界。
6、中二病
——「我與別人是不同的。」
——「錯的不是我,是世界。」
——「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如果有反例,就參看上面三條。」
這是孩子與成人的過渡期、思春期特有的一種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價值觀的總稱,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熱衷性的精神狀態,被比喻成有類似於「發燒」的「病狀」。
7、嫉妒心理
在中小學,一部分學生漂亮的容貌、優異的學習成績、優越的家庭條件、受到老師的寵愛,常常會引發另一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他們越是關心和重視嫉妒對象,越有可能會讓絕望與恐懼感擊中,從而發展為憎惡、敵意、怨恨和復仇這樣一些惡劣的情緒。
8、厭學心理
厭學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學習沒勁,喪失上進的信心,學習慾望低下,重者甚至對學習喪失興趣。
把學習視為苦差事,上課懶得開課本,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盼望著早點畢業以求解脫,更嚴重者根本不學習,終日渾渾噩噩,看到課本就頭痛,坐進教室就犯愁,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對老師缺乏感情,部分學生最終輟學流失。
9、早戀
伴隨著身體的發育成長、生殖系統的成熟,中學生會在心理上產生對異性或同性的好奇與嚮往。
兩者之間易產生朦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說、影視媒體的推波助瀾,對中學生的性心理發育來說是種催熟劑,再加上家長、教師過於嚴厲的批評和監督,使學生產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這更容易使學生走入早戀的誤區。
10、沉迷網路
沉迷網路的孩子表現沉迷游戲、聊天等,上課不集中一心想著游戲和網路上的精彩內容,長時間導致學習不在狀態,成績直線下降,加上網路更易觸及,網癮少年越來越多。
❸ 怎麼解決中學生逆反心理
一、如何正確對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標志著中學生自我意識真正的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觀念交錯沖突矛盾斗爭的開始,是中學生開始系統形成自己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如果這一階段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對整個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帶來巨大的不良影響。從短期的影響看,逆反心理沒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輕則對老師和家長的肺腑之言置之不理,荒廢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失去了升入更高級別學校深造的機會,重則學生被推到社會的另一面,對非法犯罪行為產生認同,對學生的一生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
1、正確看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學生進入「心理斷乳」期的正常表現,許多家長應知道產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長大了,開始學著用不同角度批判的看待周圍的事物了,因為思維運用的不熟練才會在前進的道路上磕磕絆絆。叛逆意味著成長,成長意味著進步,成長中的問題只能在成長中來解決,只要家長和教師給予處在叛逆期的學生足夠多的尊重和認同,再加上必要的耐心,幫助他們走過這一階段,絕大多數的學生最終會選擇回歸,重新建立起融洽和諧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
2、逆反心理體現了學生渴望被關注的需要
逆反心理只是學生復雜心理斗爭的一個縮影,一方面學生渴望和周圍人不一樣,希望突出自我,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和周圍人一樣,以獲得足夠多的認同,「別的同學都有」是很多學生讓父母買東西是最常用的理由。對整個學生人群而言,他們一方面要顯示出與成年人的不一樣,喜歡聽讓成年人血壓上升的歌曲,說著成年人聽不懂的名詞,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早日成年,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所以有的學生會用吸煙、早戀等標志性的符號給自己打上一個「我長大了」的標簽。總而言之,逆反心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學生凡事都要擰著干,處處和大人作對,只要學生有被認同的需要,他們就有機會被轉化。
3、合理疏導逆反心理
當學生在課堂上發表出人意料的言論時,教師不能簡單的認為他是在故意和老師作對或者是在嘩眾取寵,就採取簡單粗暴的訓斥教育。也不能一味的採取「冷處理」,把學生晾在一邊,而應該看到他背後隱含著的心理符號:「我太孤獨了,我太需要理解了,他們都不理解我,快來關注我吧」。應該尋找機會多和他們溝通,多聽聽他們怎麼說,以減輕他們的壓力,增加他們被認同被肯定的感覺。很多喜歡在課堂上「抬杠」讓老師難堪的學生,他們這種逆向思維的能力完全可以開發利用到學習中,啟發他們把這種挑毛病的習慣用在做題上,挑出題的毛病,通過這種方法理解出題的意圖,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所學的知識結構。
對於家長,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現更加直接,簡言之就是「不聽話」,這一階段的孩子是與父母吵架最頻繁的時期,在這個敏感時期,對於孩子家長不能簡單的程式化的訓斥,因為千篇一律的批評容易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一味的遷就乃至忍讓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不恰當的,因為在這一階段他們是體會不到父母的苦心的,相反會覺得父母一味的容忍自己,是對自己的敷衍,內心被關注的需要根本沒得到滿足,他們心中的叛逆情緒會變本加厲,不斷的挑戰父母的忍耐極限。父母應該多和孩子在平等的氣氛下交流,並且少做評價性的結論,多做陳述式的概括,讓孩子在相對溫和的環境下宣洩自己的情感。但是對於某些個別問題,一旦孩子與父母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環境,孩子選擇激烈的方式發泄,作為父母要讓孩子的這種情緒得到宣洩,不能在心中越積越深,同時又要選擇好時間和場合,讓這種宣洩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范圍之內,但是激烈爭吵之後,還是要有一個相對冷靜的交流,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鍾也要及時的進行,家長要知道到底是那句話激起了孩子巨大的反感,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沖突的再次發生。
4、避免激化逆反心理
大多數的中學生逆反心理發作最強烈的時期短則數月,長則一年,之後會和家長老師形成比較穩定的關系。但是有個別學生這一階段的問題沒得到充分的解決,這樣的學生始終帶有強烈的逆反心理,甚至會顯示出反社會人格的傾向,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不知好歹」、「軟硬不吃」。這樣的學生轉化起來難度很大。因為這樣的學生往往比較敏感,害怕受到傷害,所以既渴望受到關注又排斥他人,一些教師常用的激勵手段通常不起作用。比如賞識和表揚,這樣的學生聽到兩三次比較誇張的表揚就會心生警惕,認識到自己並不像老師表揚的那樣好,繼而懷疑自己以前受到的表揚有多少是真實的,從而加重內心的自卑感,產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激化了叛逆的情緒。這種情況下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表揚幫助他重拾信心是一件煞費苦心的事情,我稱之為消極關注,即表面漫不經心,背後下足文章。比如:我希望讓這個同學從回答簡單的問題開始建立信心,尋找機會表揚,但是直接扔給他一個簡單的問題會讓他感到難堪,加重內心的自卑感,這就需要營造一個看似偶然的環境。例如這個同學坐在第四排第四座,我就把最容易的問題放在第四個來提問,第一個問題讓第一排第一座的同學來回答,第二個問題看似漫不經心的讓第二排第二座的同學來回答,以此類推,這樣讓他回答第四個最容易的問題就順理成章了。再比如,我知道這個同學的學號是15,而講課當天是5號,提問之前先故意問一下今天是幾號?然後回答問題的順序按5,15,25來安排。這些看似漫不經心的安排可以繞過學生排斥別人的心理防線,創造機會讓學生多接觸集體生活,更多的被他人認同。
與這樣的學生的溝通語言措辭也要非常小心,往往在常人看來很正常的一句話,敏感的學生聽到了就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幾個月的努力可能會因為一句話又重新開始。比如很多教師在和學生談心時都會用「我能理解你內心的感受」這類表示共情的言語,但對敏感的學生這句話就不適用,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排斥別人的關心,根本就不會願意更不會相信別人能這么快理解自己。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和學生以誠相待,讓他感受到你渴望關注他的願望「我實在不能理解你剛才的觀點,但是我很願意努力地嘗試,這需要你的配合,你能每周都和我做這樣的交談嗎?」
所以對這樣逆反心理比較強的學生的教育轉化必須要以誠相待,持之以恆,有了這樣的決心就會發現,轉化這樣的學生需要的時間其實比預想中的要短。
二、逆反心理的輔導策略
1、關懷、尊重與賞識。
具有敵對傾向的青少年,雖然外表看來滿不在乎,但他們內心卻充滿了痛苦和不安。所以,教師、家長和其他成年人的關懷、體貼,必將有助於他們敵對情緒的緩和以及對立雙方心理上的溝通。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種基本需要。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學生更是如此,一旦他們有了進步,就應該立即表揚。否則,學生的心理得不到強化,就會喪失信心。對於後進生,教師更應該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全面充分肯定他們優點的同時,懇切地提出希望,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和前程,進步得更快。
2、溝通、交流與信任。
當教師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賴時,學生就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尤其對那些遇到挫折而對生活失去信心,並用懷疑、敵視的態度對待周圍一切事物的學生,則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安慰和關懷。家長、教師應學會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盡量縮小「代溝」,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要做到同學生心理相容。親子、師生感情越深,學生的逆反心理越小。
3、心理教育與輔導。
學生之所以產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認知與情感或者是認知與意向發生矛盾。「心病還得心葯治」,為此,多渠道向學生介紹有關心理方面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心理變化,調節好心理狀態,改善心理環境使他們心理品格有所升華。心理衛生學這門學科如果學校有條件的話,學生應該選學,讓學生知道自身生理、心理變化特點,可通過自查、自治,從而達到內化健康人生心理的作用。
4、主動傾訴與宣洩。
引導學生將內心矛盾、不良情緒利用感情傾述、自娛自樂、體育活動等方式,將其釋放出來,以求得心理平衡,緩解或消除不暢。當然,感情的閘門不可任其亂敞,文體活動也不可沒有節制。因為校有校紀,家有家規,自己也要自律。所以,對宣洩的時間、地點、對象和方式要進行合理地選擇,做到既不違背常規和紀律,又不壓抑自己,讓自己的心理情感得以順利抒發。
5、加強同輩指導。
同輩群體對青少年心理具有重要的感染作用。積極的群體對個體正常心理所產生的是一種推動。加強對同輩群體的正確指導,及時發現不良風氣並做到盡早扭轉,是防範逆反心理和不良習氣滋生、擴大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對同輩群體中「領袖人物」及能興風作浪者,有效控制和指導更是必要的。
總的來說,逆反心理是一種抵觸性的心理傾向,也是一種暫時的心理現象,同時逆反心理也具有積極意義。逆反心理的實質是表現個性、突出自我,心理學界將逆反心理稱為「心理上的抗拒」。一般情況下,逆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與人作對,而是為了表現自我,保護自我或突出自我,並在內心築起一道「防感染層」。 因此,從學生心理發展角度來看是正常的,是每個人自我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在對逆反心理的體驗和接受教育的過程,對於健全其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6、防止和消除中學生逆反心理,要從主、客觀兩方面加以把握。
主觀努力方面:
1)、中學生要提高自我意識水平。自我意識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心理活動形式,是人心理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提高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學會全面、客觀、辯證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正確認識社會、認識人生,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徑。
2)、正確對待家長、教師的教育和幫助。家長、教師的有些方法可能不恰當,甚至是錯誤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正確的。中學生應當理解他們的心,原諒他們的作法,不逆反。
客觀保障方面:
老師和家長要更新觀念,改革教育方法,擯棄傳統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創造符合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方法,特別要注意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心和愛護。
1)、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真心愛護學生
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身處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學生,我希望老師對某個問題如何處理?"學生與教師的隔閡往往是因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師能夠經常做到"心理換位",就能理解學生,就能永遠保持一顆"童心",一顆理解學生的心,就能體會學生的苦惱,更深刻地了解學生的需要。教師只有與學生同樂、同憂、同悲,學生才會感到教師是"自己人",樂意與其親近,樂意聽從教導,這樣教育效果就會倍增。一般來說,師生之間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你的調兒越高,我越不理你那套"是學生們常有的心理。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思想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對他們的標准,減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效果。
2)、注重事實,耐心勸導學生改正錯誤
家長和教師在批評和嬌正學生的錯誤時,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在認識錯誤很害怕,等著挨批,可教師並未這么做,而是表示理解,等待學生自己認識錯誤,自己改正,這樣一來,最終的教育效果可能會更好。
寬容包括允許反復。學生進步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反復是正常現象。教師應當允許學生反復,並抓住反復的機會進行進一步教育,促其繼續進步。抓反復,要反復抓。絕不能見學生進步過程中有反復就全盤否定。教師"揪辮子","揭瘡疤"的做法是最令學生反感的,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產生對抗行為或自暴自棄。
遇到學生違反紀律或與教師"頂牛"時,教師要冷靜,出現僵局時更要先冷一下,拖一拖,這樣有利於使雙方都冷靜,防止把話說過頭,傷了感情。另外,教師還要做一些思考和調查工作。當過後再處理時就容易心平氣和,且更客觀一些。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沖突,減少學生的逆反心理和頂撞行為。
對於中學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我們要做具體的分析。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逆反心理是對學校不切實際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的一種反叛懲罰。學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過去有效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今天未必可行。學生不滿意"老一套"的東西,與成年人相比,更少有傳統的習慣思維與保守思想,更不會固步自封,因此比較容易發現成年人思想中習以為常的問題;相反,對新鮮事物與新鮮思想的吸收能力又比成年人強。就這點來說,中學生學生身上的逆反心理是有一定積極性與合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從學生逆反心理反應中,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弊病與缺陷,及時加以調節與改善。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逆反心理的發展,對學生固執與偏見的做法,會妨礙學生接受正常的教育。逆反心理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則不一定有道理,因此需要做具體分析。而且,一旦逆反心理形成為一種心理習慣,就會顯得固執、怪僻,凡不合自己心意的,明明是對的,硬說是錯的,明明是好的,硬說是壞的,喪失了認識真理的客觀標准,丟掉了實事求是的應有態度。所以,及時糾正逆反心理是很必要的。
在青少年自我意識形成過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它對青少年心理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當前教育實踐特別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如何處理青少年逆反心理問題也日益顯得重要。由於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樣性,范圍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並非易事,關鍵在於教育者要正確對待青少年中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全面、細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尊重與贊美,是克服學生逆反心理的一劑良葯
卡耐基曾經說過:「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揚和鼓勵。」自主理論認為,人們都存在一種自己做主的傾向,當對方施加壓力,使自己自主地位受到觸動時,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拒絕別人意見,甚至做出與要求相反的事來。老師若要以犟制犟,非要把學生稜角磨平不可,那他就可能口服心不服,逆反心理更重,從而拒絕接受教育;或是自暴自棄,玩世不恭,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而對學生理解與尊重,多些贊美,多點微笑,在和諧的氛圍中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尊重與贊美,是克服學生逆反心理的一劑良葯。
8、把逆反作為破除舊思維、建立新思路的起點,並進而引導學生向真正的創新思維發展。
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老師要盡一切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大動肝火,因為人在發火的時候是很容易說錯話做錯事的,而對於老師的過失學生是很難諒解的。多跟學生交流是化解學生逆反情緒的有效方法,也是發揮教育效能的重要手段。交流應該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和有針對性的。
走進學生的內心,保護其幼小的心靈不受傷害,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起信心。兵家打仗要知己知彼,醫生看病要望聞問切,育人則需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站在我們面前的每個學生都像一把鎖,要想開鎖就不能只看其外表,還要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引導他們進行自我調整,提高自信心。我想,只有觸及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會在人的生命中留有深深的印痕。
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沒有什麼都不行的學生,問題在於老師站在什麼角度看,用什麼樣的語言表達。
堅信用情、用愛、用智、用心則是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葯。做人難,育人更難。敲開學生的心門,讓學生學會做人,這永遠是我們德育工作者為之奮斗的最終的目標。
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與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為此,教育者首先要著力於提高自身素養,包括心理素質、教育教學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等。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育心態,要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於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學生出現過激行為時,教師要學會制怒,善於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師生沖突。
合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正效應。教師要大膽利用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積極因素,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在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教師切忌偏頗,講道理既要講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講有害或壞的一面,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青少年學生逆向思維的特點,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注重對產生負向逆反心理的學生的疏導工作。對學生中已經或既將發生的負向逆反心理,教師切不可採用壓制和強制服從的辦法,要認真做好疏導工作。學生產生負向逆反心理,內在的原因是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和識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看問題容易簡單片面,但他們思想開放,單純耿直,敢想敢說,只要道理明白了,轉變態度也就指日可待。對這類學生的疏導重在講明道理,消除錯誤的認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時機,打動學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鳴;其三,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利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導工作成效。
我們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也就是要做到教育與學生的心理相匹配。這就要求我們在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情況下,對症下葯,採取多種方法,轉變學生的不良心理,使學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實踐證明,在青春期常見的逆反心理經過合理的調適、疏導,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轉化,有利於青少年學生形成鍵康心理、健全人格。我們希望也相信,通過全校教師、全體社區成員和所有學生家長的協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為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撐起一片明朗的天空。
❹ 如何理解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徵
小學生的心理具有易變性的特點。他們的學習動機還不十分明確,容易受到成內人和外界環境中各因容素的影響;興趣還不分化,並且經常變換;他們的注意力不夠穩定,中、低年級學生一般只能集中注意20~30分鍾;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徵。可見,小學生心理的可塑性極大,這一時期施之以良好的教育、教學,對奠定其良好的心理發展的基礎確有重大意義。
小學生的獨立自覺性尚差,幼稚性和依賴性明顯,在生活、學習、活動等各方面,都需要成人監護和具體指導。在小學,特別是中、低年級,教師的威信往往高於家長,學生對老師有一種特殊的依戀心理,對於教師的要求、教師講的道理、教師的評價等均有信服的意向,比較容易接受教育。所以,教師應珍惜孩子的這種心理狀態,盡職、盡責、盡心地培育學生。
❺ 如何解決中學生的心理問題
中學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學校開設一個關於心理的課程,來幫助中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❻ 中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性是什麼
中小學生好奇心極強而自製力較弱,往往會在網路上通過各種途徑觀看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的暴力、色情信息等來滿足他們好奇心及對刺激的渴望,也會沉迷於驚險、刺激的網路游戲中流連忘返。
中小學生個體意識逐步形成,竭力想擺脫家長、教師的管教,自己管理自己。但由於認識水平的限制,他們看問題常常帶有明顯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在缺乏有效引導的情況下,容易受到網路的不良影響。
中小學生性意識已經開始覺醒,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興趣。有了網路,青少年可以在網上聊天、戀愛,但由於他們比較單純,沒有成年人那樣理智和冷靜,往往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激情,以至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由於被網上戀人拒絕而走向自殺、殺人的也大有人在。
中小學生網路安全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對網上魚目混珠的復雜狀況及危險性認識不足,容易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