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培養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案例如下:
案例:《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片斷
學生會有這樣的經驗:把兩個大小不一樣的東西裝入同一個容器中,大的東西會將容器塞的滿滿的,而小的容器就會留有比較大的空間。在教學體積的概念時,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了這一經驗: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書包(都比較滿)塞到抽屜里,然後用自己的雙手摸摸抽屜,你有什麼感覺?
生1:抽屜被書包塞滿了。
生2:抽屜里空的部分很少。
師:其實大家的意思都是覺得抽屜很擠了,是吧?這是為什麼呢?
生1:因為抽屜本來是空的,書包放進去,就沒多少地方是空的了。
師:你的意思也就是說書包佔了抽屜里大部分的空間。
師:那現在請你們把書包拿出來,再把文具盒放進去,這時候你又是什麼感覺?
生1:抽屜里比剛才書包放進去空多了。
生2:抽屜沒那麼擠。
生3:抽屜里還能放很多東西。
師:為什麼文具盒放進去你會覺得很空呢?
生:因為文具盒很小。
生:因為文具盒比書包小,它在抽屜里所佔的空間小。
……
通過這樣兩次的比較,然後聯系生活中類似的情形,進一步引導學生感知體驗得出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就是物體的體積。本案例中「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感受抽屜里的空間,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對體積的理解有了更准確的把握。
② 求小學生QQ空間
http://user.qzone.qq.com/43267053
③ 小學女生要獨立的空間嗎
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小女生很多時候,都得有自己的私密的空間,得自己學會獨立,不能老是指望著家長,要從小學會自己獨立的思考,所以有獨立的空間挺不錯的
④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空間觀念
一. 聯系生活,充分感知,建立空間觀念。
幾何圖形是從大量的實物形體中抽象出來的共同特徵的集中表現,要讓學生建立幾何形體的表象,必須先豐富學生的直觀感知,因此在教學時,要聯系生活實際,提供大量的實物形體讓學生觀察,豐富學生的直觀經驗,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感知同類物體的相同特徵,形成初步的空間知覺。張老師在給一年級學生上《認識立體圖形》這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中提供的大量的實物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後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歸為同一類,這時學生憑著他已有的生活經驗,很容易把它們分為四類:皮球、乒乓球、足球為一類,筆盒、紙盒、肥皂盒為一類,墨水盒、魔方為一類,接力棒、保溫杯、茶葉罐為一類(當然如果用實物來分類效果會更好),之後老師出示這幾類物體的立體圖形,告訴學生它們的名稱分別是球、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通過觀察分類,學生初步感知同類物體的共同特徵,然後把實物體與立體圖形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實物體的感知初步過渡到幾何圖形。接著又讓學生聯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象這些立體圖形,讓學生根據幾何形體來找實物體,當學生舉了大量的實例後,老師進一步用課件展示一些物體讓學生指認是什麼形狀的(先是小件物品如拉桿箱、冰箱、地球儀等,再出示大件物體如不同形狀的建築物),使學生對幾何形體的直觀感知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這樣通過實物到圖形,再根據圖形來找實物,從對小件物體的感知再到大件物體的感知,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就有了比較豐富的直觀感知,初步建立了這些立體圖形的空間表象。
二. 動手操作,探究特徵,發展空間觀念
當學生對大量的實物形體直觀感知後所形成的空間表象只是初步的,比較模糊的,在學生腦中形成的表象只是一個大致的形狀,並不精確,我們還要對學生這時形成的空間表象進一步精確化,讓學生探究出這些幾何形體的共同特徵,從而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動手操作是探究幾何形體共同特徵的重要手段。張老師在學生感知實物形體後,讓學生分別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用手摸一摸,並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它們分別是怎麼樣的?在摸完長方體時,學生說「長方體是平平的,上下一樣長,左右一樣長,前後一樣長」,為了驗證學生的結論,老師又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體讓學生比一比,從而得出: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6個面,相對的面一樣大。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教學正方體,得出:正方體是方方正正的,它有6個面,每個面大小一樣。摸圓柱體和球體時,張老師還讓學生把它們推一推,滾一滾來體會它們的側面是光滑的沒有稜角。通過摸一摸、比一比、推一推等實際操作,抽象出這些幾何形體的特徵,使學生對這些幾何形體有了較清晰深刻的表象。
三. 再現表象,提升空間觀念。
在動手操作後,要適當地加強學生的想像,通過想像再現操作後形成的表象,來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張老師在學生操作之後安排學生的想像:讓學生閉眼,老師問「長方體(或正方體、圓柱體、球)長什麼樣?」,學生邊想邊說。學生在老師的問題指引下,要再現立體圖形的表象。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語言的描述,可充分反應學生對這些立體圖形所形成表象是怎樣的,然後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腦中的表象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准確,學生的空間觀念就會越來越精準。還有就是在鞏固練習時,張老師設計了一個猜謎語活動:圓圓鼓鼓小淘,滾來滾去不費力;正正方方六張臉,平平滑滑一個樣;上下圓圓一樣大,放倒一推就滾動;長長方方六張臉,相對兩面一個樣。讓學生根據謎面的描述各形狀的特徵,充分發揮想像,再現各立體圖形的表象。通過語言的描述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像,是空間觀念的更高形式。
四、精心設計練習,鞏固空間觀念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要求教師在學生建立了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還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對學生建立的空間觀進行鞏固,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練習,進行多角度的訓練。張老師在上完新課後設計了多層次、多感觀參與的練習,來鞏固學生所形成的空間觀念:一是神奇魔術師的游戲活動,讓一個學生說想得到什麼形狀的禮物,另一生在魔盒裡摸出相應的物體,以此來鞏固學生對立體圖形特徵的認識。二是猜謎語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三是連一連活動,把各種形狀的實物與相應的立體圖形連起來,要求學生從實物形體中抽象出幾何形體,以此來培養學生抽象能力。四是數一數,圖中有幾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通過辨認,學生對各立體圖形的特徵的認識得以鞏固。
總之,在空間與幾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貫穿在整個課堂中。
⑤ 為什麼做《培養小學生空間觀念》
為什麼做《培養小學生空間觀念》
學生會有這樣的經驗:把兩個大小不一樣的東西裝入同一個容器中,大的東西會將容器塞的滿滿的,而小的容器就會留有比較大的空間。在教學體積的概念時,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了這一經驗: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書包(都比較滿)塞到抽屜里,然後用自己的雙手摸摸抽屜,你有什麼感覺?
生1:抽屜被書包塞滿了。
生2:抽屜里空的部分很少。
師:其實大家的意思都是覺得抽屜很擠了,是吧?這是為什麼呢?
生1:因為抽屜本來是空的,書包放進去,就沒多少地方是空的了。
師:你的意思也就是說書包佔了抽屜里大部分的空間。
師:那現在請你們把書包拿出來,再把文具盒放進去,這時候你又是什麼感覺?
生1:抽屜里比剛才書包放進去空多了。
生2:抽屜沒那麼擠。
生3:抽屜里還能放很多東西。
師:為什麼文具盒放進去你會覺得很空呢?
生:因為文具盒很小。
生:因為文具盒比書包小,它在抽屜里所佔的空間小。
……
通過這樣兩次的比較,然後聯系生活中類似的情形,進一步引導學生感知體驗得出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就是物體的體積。本案例中「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感受抽屜里的空間,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對體積的理解有了更准確的把握。
⑥ 小學生六年級空間與圖形
如果那個是正方形的話,則為:
正方形:8×4=32
圓的面積:32÷2×3.14=50.24
⑦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發展,與其數學思維品質的完善程度緊密相聯。可以說,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是提高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突破點。為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通過一題多解,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與敏捷性
在學習幾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思維的深刻性,就不可能准確地解釋圖形信息、正確地進行推理、判斷;沒有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就不可能對非圖形信息與視覺信息進行靈活的轉換與操作,無法想像運動變化的空間。
通過一題多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並通過各種解法的對比,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中的簡捷美。
(2)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突破了習慣思維的束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它或是提出了有新意的觀點,或是解決了前人尚未解決的問題,創新是它的本質特徵。如:在回答說出「你所知道的圓形東西時」,有的學生答道:水珠是圓的、鼻孔是圓的、老鼠洞是圓的。這些回答想像豐富、視角獨特,具有一定的獨創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當為學生創設出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氣氛。其次,在教學中,教師不要急於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或提出的建議做出判斷或評價,更不要輕率給予批語特別是對一些與教師的本意不相符、看似荒謬的回答,也應允許他作進一步的解釋。第三,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要通過語言、獎勵等方式,激勵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精神,並要及時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的意見和創造行為,從而來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⑧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70
一、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學中教師起到引導作用,是組織教學的靈魂。教師的引導思路、方式、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備課時,應精心准備,知識要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講解要有啟發性。聯系實例要貼近生活,注重實際應用,激發學習興趣。 注意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或數學表達式,敘述空間圖形的形狀和位置,重視數形結合和互相轉換。把立體圖形准確轉化為數學語言和表達式,這些成為解題的出發點和依據。教師應注重教學語言的規范、准確、精練。課堂上運用數學語言,適時地總結內容,引導學生練習,讓學生體驗實踐規律,總結歸納知識特點,感悟空間圖形的位置關系,增強學生空間想像力。
二、藉助實物模型進行直觀教學 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小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把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編排在平面圖形之前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把生活中實物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對實物多多進行觸摸,感知它的立體感,例如:學生接觸到長方體紙盒後,可以說出「有一些面,它的面是平的」、「有許多邊,它的邊是直的」、「它還有一些角,很尖,很扎手」、「有些面的大小一樣,有些不一樣」等等之類的初步認識,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些發現,這些認識不一定全面的,但是長方體的一些基本特點就已經深深的印在學生的腦海里了,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可以對長方體就有更全面的認識了。
三、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空間觀念是一個人在對周圍環境和實物的直接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於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是難以形成空間觀念的。學生在現實空間中對物體的形狀、大小及所處方位的感知對物體圖視的初步認識和常見平面圖形的了解積累了豐富的幾何事實,以理解現實的三維世界,形成良好的空間觀念。而空間觀念的形成需要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培養空間觀念需要大量的實踐活動,學生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空間觀察、測量和動手操作,從而對周圍環境和實物產生直接感知,這些都不僅需要自主探索、親身實踐,更離不開大家一起動手、共同參與。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變換、直觀思考等對形成空間觀念有重要作用的手段,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過程中才能不斷生成和發展,並得到提升。通過合作交流可以更清楚的明確自己對空間的看法,並有機會分享各自的想法。大家的共同感受對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學生認識了圓柱的側面後,在頭腦中已建立起這樣一個封閉的、彎曲的表象。接著又要研究側面積,這就需要將剛剛建立起來的認知平衡打破、重組,尋求新的平衡。這首先要解決的是化曲為直的問題,將圓柱的側面展開為一個平面圖形。其實很簡單,就是引導學生「剪」。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要引導學生在研究探索的氛圍里、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積淀對空間觀念的認識。首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探討,如果把圓柱的側面沿著一條線剪開,展開後是什麼樣的形狀呢?小組討論後動手操作,匯報得到什麼樣的形狀?教師結合匯報的情況展示三種展開的情況。這三種情況雖然展開的形狀不一樣,可以運用割補法進行轉化。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通常將圓柱的側面沿著一條高剪開,展開後成為一個長方形。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將會首先遭遇學生頭腦中幾何體與展開圖之間的轉化障礙。四、藉助現代化教學設備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便於學生觀察和認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教師可以按照教學的需要,製作課件,通過電腦的動感演示,使圖形"活"起來,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圖形,達到深刻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的目的。空間和平面圖形的概念和性質,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有類似的,也有不類似的。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學生生活、學習經驗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通過多想、多觀察形成表象,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⑨ 適合小學生的QQ空間日誌
痛苦的、多事的、令人期待的2008已經走了,2009已經來臨。
你好!2009!
你是新紀元回的開始,我對你充滿期待答!
所謂否極泰來,一切走至谷底,也會慢慢上升到波頂。
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記得次級貸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很多報刊都說它對我們的影響很小!
而現在...
⑩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幾點做法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空間觀念主要表現在「能由實物的形狀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圖形或畫出圖形;能從較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並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呢?我的具體做法是:一、藉助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藉助操作進行比較、分析與綜合,從而抽象出事物本質,獲得對概念、法則及關系的理解,並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 「空間與圖形」教學中,讓學生從具體事物的感知出發,通過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擺一擺等操作活動,或者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想像等途徑,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清晰、深刻的空間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幾何形體的特徵,從而發展空間觀念。二、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現實生活中豐富的原型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教師要善於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比如在教學二年級的「角的認識」時,我先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出示:主題圖、剪子、水龍頭、吸管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讓學生從中抽出角的圖形,隨著學生的回答並用紅色標識出來。為學生初步認識角建立表象。當學生對角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後,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的物體表面上有角,讓學生經歷了從生活中抽象出圖形並應用於生活中的過程。這樣的教學,為學生建立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從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數學,培養空間觀念。三、教材重構,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師在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之後,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所教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重新組織教學材料,重新建構教學過程,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我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愛的玩具去觀察,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數學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辨認簡單物體從正面、側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空間觀念,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四、重視表象積累,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生的思維特徵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對他們進行空間觀念的啟蒙教育必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即以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為基點,經歷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升華,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總之,空間觀念的培養,一定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實際觀察實踐操作等途徑,注重多媒體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