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組委會回應,是神童還是拼爹拼娘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直在各大熱榜上掛著,而其中關於一名小學生所發的研究成果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激烈討論。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發表了一篇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實驗研究論文,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不少擁有專業背景的網友指出,這篇研究成果的科研難度,相當於碩士甚至博士生的水平。
㈡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烏龍事件,會給社會帶來什麼影響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烏龍事件,會給社會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大家以為是天才兒童,沒想到卻是個騙局,對於大眾是一種欺詐!
㈢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引質疑是怎麼回事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范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7月13日,雲南省科協相關負責人對上游新聞表示,已經注意到輿論對於陳同學基因研究的關注。
(3)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獲獎一擴展閱讀
陳同學的相關實驗記錄:
相關實驗記錄顯示,2018年1月6日,陳同學在指導教師、盤龍小區教師呂冬梅的帶領下,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同年1月9日,陳同學表示老師們給了他「一個基因」,隨後陳同學「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
在實驗記錄上,陳同學手寫了「基因(遺傳因子)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的筆記。1月10日實驗記錄中,陳同學表現出了困惑,直言「還是不太了解基因」,但在老師的幫助下明白了「基因要翻譯成蛋白後才能發揮作用」的道理。
到了2018年1月13日,陳同學就表示了解了PCR技術的原理,知道了PCR引物的設計等,了解了為何通過熒光強弱就可以知道哪些基因的RNA表達水平。
㈣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引質疑,其中是否存在學術造假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得全國三等獎的事件上了某浪社交平台的熱搜。一開始大家都是對這個天才小學生稱贊有加,但是在後頭網友們就越發覺得不對勁,研究基因獲獎,真的存在這樣的小學生嗎?有人評論到研究基因這得是中科院研究員級別的水平,這一切得歸功於小學生的研究員父親。後來,經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的回應,這名小學生的父親真的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之後,研究員父親參與了這名小學生的獲獎研究是被證實的了,而且根據一個上小學的孩子的知識水平來說,單靠自己的實力去研究基因而且還獲得全國大獎是幾乎不可能的,所以,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事件是存在學術造假的。
這些事件也給我們一些反省和認知,公平只會遲到,而不會缺席。父母望子成龍是好,但是請運用正確的方式引導,而不是過分參與甚至直接給孩子正確的答案。知識能改變命運沒有錯,但是請不要忘了要走正確的道路。
㈤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究竟是如何做出這樣的成就的
影響祖國明天的毒瘤---學術不端
有多個媒體報道出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發現作品造假抄襲的行為。這樣的情況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對於小學生研究基因這件事情我們都有所懷疑,因為就算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博士生也不見得把一小段基因研究到這一地步。
其實這一類的事件還有很多,因為大賽的原因,很多的評委對此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願意因此侮辱大賽的名聲。但是有的大賽卻不同,加入答辯流程。這就很有效的防止了抄襲這類事的發生。
㈥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為何會被質疑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范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一所985大學在讀博士生李玲表示,根據陳同學的實驗記錄,剛開始他連基因是什麼都不清楚,「連基因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小朋友,怎麼可能明白基因片段和癌症直接的關系?」
在水木社區論壇里,網友跟帖評論,「牛,直接進中科院讀博士吧。這得從小在實驗室做實驗,聽報告長大的。關鍵是要有狂熱的興趣才能實現。」「這一看就是父母研究這一塊的啊,這篇大概是個醫學碩士生的水平了。」
知名醫療媒體賬號「丁香園」評論說,「縱觀整個獲獎項目,不論是項目的立意,還是後期具體的實驗設計,都和一個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無二。」
(6)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獲獎一擴展閱讀
網傳獲獎學生父母是中科院研究員
網路上有傳言稱,陳同學的父母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腫瘤信號轉導學科組的兩位研究員,陳同學正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了課題研究。
有科研人員發文表示,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9年發表了一份研究成果,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的研究人員比較分析了多個家養動物適應青藏高原遺傳機制的個性和共性特徵,鑒定出一個新的低氧通路基因C10orf67。
根據這篇論文的介紹,C10orf67是一個受到正選擇的與低氧耐受相關的基因,可以減少細胞在缺氧條件下的凋亡率,並認為C10orf67或許會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起到潛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相關論文的作者,正是被指為陳同學父母的兩位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7月13日,上游新聞記者多次撥打被指為陳同學父母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兩位研究員的辦公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相關采訪郵件截止發稿時也未收到回復。
7月13日,上游新聞記者聯系了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組委會,對方表示對於相關情況應聯系雲南賽區組委會。雲南賽區組委會則稱,接受采訪的許可權在雲南省科協。
雲南省科協負責青少年創新大賽的相關人士表示,他們已經注意到了相關的輿論討論,但目前沒有進一步的說明,「去年比賽時陳同學的答辯通過了,雲南這邊就把他的項目推薦到了全國賽。」
對於公眾關心的相關比賽中是否存在學術造假等問題,雲南省科協相關人士沒有正面回復。
㈦ 研究基因獲獎小學生系研究員之子,評委為何沒有提出質疑
昆明一小學生因研究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獲獎一事,引發關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13日回應稱:經初步核查,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目前,該所已成立調查組進行深入調查。
近期,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一項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扒出,涉事小學生的父母為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質疑孩子可能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研究。
13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通報稱,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系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之子。針對此事,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高度重視,已成立調查組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7)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獲獎一擴展閱讀
雖然事件還沒有最終定論,但看起來卻有些滑稽與諷刺。首先,它挑戰了科研的尊嚴。醫學研究是需要具有系統醫學知識、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進行的。從專業角度看,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不論是從知識儲備還是科研訓練角度來講,都難以完成這項研究,更不可能獨立完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7月13日發表聲明稱,獲獎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有記者查詢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現,這位家長的研究方向與參賽項目幾乎完全一致。
其次,它挑戰獎項的權威性。從評審專家專業背景、資歷來看,要甄別參賽者是獨立研究還是借他人之力,並非難事,但為何該項研究還能經過層層評審而獲獎,這不禁讓人懷疑,這項賽事的嚴肅性與公平性。專家組的認定只談報告寫作問題,對研究到底是誰做的卻隻字未提,也讓人覺得缺少誠意。
㈧ 你認為小學生科研獲大獎的真實性有多少
在我看來,小學生的知識承受范圍之內,獲得科研大獎的可能性並不大,網友們的質疑是有道理的,那些獲得獎項的小學生通過推理驗證的話,確實存在很大的漏洞。
因此,這件事,小學生科研大獎的真實性有多少就顯而易見,如果真的是作假,相信會讓他們受到相應的懲罰。如果是真的,那這個孩子未來就很大可能性是棟梁之才,是祖國的驕傲。
㈨ 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其父親是如何回應的
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其父親回應說,孩子是由指導老師帶著實驗,而自己也從未參與此次研究,且實驗操作都在他們能力范圍內,不存在任何違規情況。
目前,當地有關方面得知情況後,正在對其展開詳細調查。
其實這種情況已經屢見不鮮。近來,許多青少年,甚至是兒童頻頻獲得科研獎項,比如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重慶高中生獲獎論文與某碩士論文撞圖等。不是我們針對小學生或是年輕的研究人,而是因為這些研究中的某些實驗操作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明眼人一眼望去就知道是真是假。望子成才、望女成鳳固然沒有錯,但我們也要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以正確的方法去取得真真正正屬於孩子自己的成功。
㈩ 獲獎小學生父親是如何發聲明致歉的
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憑借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網路爭議。涉事小學生父親發聲明致歉:「給大賽組委會、工作單位和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在此,我鄭重道歉」。
他承認在項目申報過程中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纂過程。同時,他向大賽組委會申請上交該項目獲得的獎項,並尊重和服從大賽組委會對該項目獎項的處理意見。
組委會辦公室也公開表示,「感謝新聞媒體及社會公眾對大賽的關心和關注,並希望對我們的工作繼續提出批評和指正。對由於我們工作的失誤造成的社會影響表示誠懇的歉意。我們將接受教訓,深刻反思,舉一反三,開展自查自糾,完善機制,加強監管,嚴格按照大賽的評審規則和程序開展工作,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大賽生態環境。」
(10)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獲獎一擴展閱讀: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續:一等獎被撤銷
專家組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研究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學術水平,但其附件支撐材料和調查走訪發現的新情況新材料不能充分證明作者獨立完成該項目報告的整體設計和撰寫。
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根據以上情況,評委會建議:該項目研究報告文本撰寫不符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規則(2018年修訂)》評審原則第三條:「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之規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
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