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綜合實踐教學設計
剪 紙
一、 活動主題:剪紙
二、 主題設計背景:
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有深厚的群眾創作基礎,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建國以來,剪紙作為一種文化藝術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剪紙藝術勞動得到了尊重,剪紙創作空前繁榮,剪紙這門古老的藝術早已從農村走進了城市,走進了機關、學校、廠房、軍營。從事剪紙的人也已不再局限於農村老大爺、老大娘或少數的職業藝人,不但學生學剪紙,工人、教師、科學家也在學,甚至有的專業畫家也在研究民間剪紙,從中吸取營養,並有優秀作品出現在藝術節和商品廣告中。
剪紙不僅廣泛存在於民間,而且是學生喜愛的藝術項目,故我們選擇這個項目。
三、 活動目標
1、 通過調查、參觀,使孩子們了解剪紙是我國傳統的古老藝術之一,增強孩子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美的欣賞與創造力。
2、 通過孩子們親自參與剪紙創作,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及合作精神。
3、 讓學生展示作品,提升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四、 活動准備:
1、 課前組織學生參觀「剪紙作品展」,調查了解剪紙的意義。到社區、家庭、網上尋找剪紙的圖片及介紹和應用,欣賞剪紙藝術作品。
2、 學生分組整理尋找到的資料及所拍照片,寫收集過程的介紹和欣賞感受。
五、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入:
同學們,前幾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到中學參觀了「中學生剪紙作品展」的部分作品,中學的張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剪紙的歷史和技巧,每幅作品的來源、應用、藝術性都做了詳細的說明。老師也要求同學們分組通過各種渠道去尋找有關剪紙的圖片,了解它們的用途和對作品欣賞的感受。同學們都完成了嗎?
2、 每小組派一個代表用投影儀邊介紹邊展示參觀過程的照片及收集到的剪紙圖片及觀後感。
3、 板書活動內容:中國民間藝術——剪紙
4、 展示並讓學生欣賞本節課要學的兩種剪紙作品:(三個分別完整的花和魚的圖樣)。請同學們簡單說說自己對作品的感受,並請大家試著模仿剪出其中一件作品。
5、 針對學生在模仿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輔導,歸納剪紙步驟。
板書:①折、②畫、③剪、④展開。
6、 教師示範剪出「花」圖樣,邊示範邊解說:將一張方形色紙上下對折,在底邊取中心點O,以O為固定點,按60°角分成3份折疊在一起,然後在折好的紙上畫半個圖樣,剪好後展開就有三個完整的圖樣。
7、 教師再用同樣方法示範剪出「魚」圖案。
8、 學生練習剪紙(可選其中一種,也可自由剪出自己喜歡的事物)。把剪好的作品貼在每小組一張的大白紙上,並在作品下面寫上各自的姓名(放輕音樂)。
9、 學生作品展示(各小組派代表把本組的作品貼在展板上,同學們自由欣賞作品)。
10、 指名同學談對作品欣賞的感受。
11、 教師小結,提出新的任務進行研究。
同學們,從這節剪紙課可以看出你們對剪紙有著濃厚的興趣,聽了你們對收集、參觀等過程的介紹,老師欣喜地看到你們的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都在不斷地提高。母親節即將來臨,你們有什麼打算?(生:剪出漂亮的各種圖案製成賀卡,送給媽媽)同學們,你們想想看,如果要把剛才我們所剪的每種作品的三個圖樣變成六個圖樣,該怎麼辦呢?請同學們課後分組去研究嘗試。(出示六個圖樣的「花」、「魚」作品):
附:1、學生參觀「中學生剪紙作品展」的照片。
2、學生分組調查、活動的照片。
❷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科學小實驗
讓雞蛋能"跳"起來的小實驗:
1.選擇一個大小適中的雞蛋,放在一個玻璃杯里
2.在杯中倒入醋,直至覆沒雞蛋為止
3.將杯子連同雞蛋放在一個黑暗的地方大約三天左右,這個實驗就完成了
三天後,在拿出醋中的雞蛋,你會發現它的殼已經被醋融化了,而且外面的一層膜也變厚了,將它放在桌子上彈,它會像彈跳球一樣上下跳幾次.
這個實驗很簡單,至於其中的道理我~~~~~~~~~
❸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介紹
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小學生的實踐活動、密切聯系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克服了以往封閉、單一的課堂知識教學模式,改變了課程脫離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的狀況,注重把學生在校內生活極其需要和興趣緊密結合起來加以實施,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創造性的人格發展。。我校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實驗稿)》的規定,今年秋季從三年級起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我們緊緊抓住機遇,統一思想,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 一、理解內涵,轉變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開學,我們組織全體老師認真學習了《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徵求意見稿),使每位老師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提升了教育理念。 1、目標定位。我們把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定位在: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內容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具有開放性,它強調與社會發展、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重視體驗和探究對小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及所在社區具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及課題。因此,我們結合學校地域特色和學生年齡特徵,把環境教育、安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當代科技教育等融為一體,本學期以「爭做合格小公民」為主題,開設了校級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在實施時,要求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領域的內容加以融合。 3、實施形式。我校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小組合作活動、個人獨立活動、全年級或全班集體活動。在堅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的前提下,我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並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指導。 4、活動評價。我們綜合實踐活動中突出了評價機制的改革,做到:強調過程、倡導多元、注重反思。我們認為,活動只是一個載體,更注重的是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而不一味地追求解決問題的結果。 二、有效組織,規范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新生之物」,它的實施,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因此對其進行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我們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小組,由分管教導、骨幹教師組成。實驗組的教師真正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們鼓勵每位教師積極參與實踐研究,探索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策略,提高指導水平。 三、嘗試體驗,升華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給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也深深地體會到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是師生相互啟迪和提升的過程,學生的內在潛力是巨大的,可挖掘的資源是無窮的。 在十月份,吳曉宏老師率先上了一節《公民道德現狀調查與分析》綜合實踐活動的先行課。這節課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也讓廣大老師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結構。 1、體現了主體性,激發了學習動機。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從整個活動過程來看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對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有了更多個性發展的空間。通過活動,他們反映自己更注意關注周圍的環境變化,對大自然的了解越來越多。 2、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交往能力。學生在活動中發現了自我的潛能,樹立了信心。尤其一些後進生,在活動中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自卑感也消失了。通過小組合作探討,彼此交流的機會多了,他們已能坦誠地面對各自的優缺點,同學間更團結友愛了。多數同學反映:能與別人合作是件愉快的事,自己能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可見,他們的交往能力提高了。 3、實驗推動了教師素質的提高。許多教師能對照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有了重大轉變。教師已明顯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指導能力應不斷提高。所以,教師間探討協作、繼續學習的氛圍逐漸形成。 我們的探索只是剛剛開始,還有許多課題又擺在我們面前,有待於今後進一步探討解決。
❹ 小學生綜合實踐做什麼
我們小學生暑假的實踐活動可以作些什麼呢?大主題是」學習 探究 體驗 創新」3、自發組織去殘、缺、孤、獨、貧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培養學生
❺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有哪些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不像其他學科課程內容那樣界限分明和系統化,而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超越了傳統的學科邏輯體系。不管是過去的,現在的還是將來的,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不管是人物、動物、植物還是事物,不管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文化科研還是科學藝術,只要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具有潛在教育價值的主題或項目均可以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❻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有哪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國家必修課程,每周3課時納入國家課程計劃。然而,許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對如何安排這3課時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到教室外,校外去調查、訪問、考察、活動,結果學生盲目活動,缺...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有哪些
❼ 小學綜合實踐論文
讓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社會 ————小學綜合實踐論文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新課程實施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多 元化、 動態化, 極富現代教育的時代特徵。 因此, 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活動促發展, 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大膽探究,敢於質疑。真正親近生活, 親近實踐。本文從「選取貼近生活的課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注重生活時 、 空的多元,實現學生樂學的需要」「發揮時間上的近距離效應,實施學生生活中 、 的教學」等方面進行闡述,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自主選擇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開展探究和實踐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 感悟,獲得經驗,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小學綜合實踐課與社會生活相聯系,既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現 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產物。要傳遞和交流人類經驗,就必須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 活密切聯系起來。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和社會」 ,目的就是讓學生 參與社會生活,使學生所擁有的經驗盡量豐富,在「現代」中不知不覺滲入「未 來」 ,以改變過去那種與社會生活相脫離的教育灌輸。 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是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為 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空間;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體驗 生活並學以致用; 推進學生對自我、 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 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讓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 才會有知行和諧統一的可能, 才會使小學綜合實踐課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生活課 程。那麼,如何才能使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呢? 首先,要選取貼近生活的課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 小學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 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與情感教 育相結合,陶冶情操,培養興趣。因此,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於兒童生活實 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系,使學生產 生情趣,這是維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選取學習課題時,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 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相關聯, 縮小與學生的距離, 為學生的知行統一搭起一座橋梁, 使它們得以溝通。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走進春天》時,可以讓學 生們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變化,春的氣息,這毫
無疑問比課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說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時空的多元,實現學生樂學的需要。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圈於學校,而要以學生 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路,全面實施教育。 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 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 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 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 獲得發展。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斷更新的通信家族》時,教師 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 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 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 調查鍛煉和提高調查、探究及搜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討論與合作。從而讓學生們 在自主學習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發展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最後,要發揮時間上的近距離效應,實施學生生活中的教學。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知識包羅萬象,它可使幼童成長為學生,可把學生 熏陶為學者,可讓學者歷練為智人,可將智人鈍化為哲父!生活課堂,使每一位 在其懷里成長的孩子都享有積極的受教育的機會。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偉 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論,大力倡導生活教學。 他說: 「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為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更 多起來。 」他還指出, 「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 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要使學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 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 , 。由此他認為生活的過程就是 教育的過程,教育應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從中可以看出他極其重視學生在生活 中的親身經歷、實踐和創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歸。因此,理論聯系實際是小 學綜合實踐課的最大特點,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 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於目標的 有效達成。 由此可見,小學綜合實踐課只有系統性知識教學是不夠的,學校現實生活中 的各種生活事件隨時發生,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抓住教育的切入點、結
合點, 針對學生的思想和具體表現找准時機, 然後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 有目的地滲透, 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教育, 從而促進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統一, 生活與發展的統一。 綜合實踐活動課還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 融洽了師生關系,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實踐活動課中,師生的角色不同 於傳統課堂上單一性,在共同探討問題、共同操作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與教 師的相互合作精神,師生交流機會增多了,彼此間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從而保 證了實踐活動繼續開展及相關自然科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也提高了教學質量。每參與一次實踐活動,學生就要通 過上網、 閱讀科普書籍、 報刊, 或向專業人員咨詢等多種途徑, 以獲取相關知識, 並且親身實踐。使學生形成了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學習方式。在這 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動手操作、觀察實驗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駕馭知識 的綜合能力。 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含著對舊知識應用鞏固、延伸和對新知識渴求探索, 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所以,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總之,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是立足於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 的主體性思想;立足於課內外結合,課堂與生活、與社會聯系,促進知情意行統 一的整體性思想;立足於學生社會活動的實踐性思想的合理教學思路。是力求教 學目標、教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實施符合學生的生活邏輯,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 基礎上的,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內在規律安排教育活動的開放性教學。這 種教學思路既為廣大教師所認可,又為全體學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學綜合 實踐課真正成為一切學生喜歡的、真實有效的生活課程
❽ 如何上好小學綜合實踐課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近代社會的產物,它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經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可以說,綜合實踐是學生的實踐,是學生的活動。我認為,要上好綜合實踐課,應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任何課程都具有特定的課程內容與形式。課程內容是由課程的性質決定的,而課程形式反映了課程內容的要求。處理好課程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助於克服實施過程中的形式傾向。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內容是學生的活動主題。 綜合時間活動是面向學生生活領域的課程,因而,其課程內容不應來源於書本,而應來源於學生的生活,來源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圍繞問題來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而這一問題就是學生活動的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非預設的課程,學生在該課程中學習什麼內容?與學科課程不同的是,學習的內容不是預先設記好,不是體系化的書本知識或知識專題,而是學生從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問題,並由問題上升到活動主題,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整合性。 要保證學生活動主題的整合性,在以校為本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與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證整個學段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具有一定的廣度。 學生的活動主題往往是從生活背景中、從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從一個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來看,任何一個活動主題都是有意義的。但如果整個學段的活動主題只是圍繞某一角度來確定的,那麼活動主題的確定往往不利於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方式。因此,在整個學段學生確定活動主題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涉獵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文化等不同領域的問題。在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背景與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適當引導學生在不同年級關注不同領域的問題。 2、妥善處理活動主題中的知識性問題。 任何主題的活動都應該使學生獲取一定的知識,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活動方式,自主獲取知識,形式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追求之一。因而,在實施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書本知識運用到問題解決與活動過程中,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及時整理與總結活動體會與活動收獲,獲取知識。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形式。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形式是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經驗性課程、活動課程。因而,活動就是其基本形式。在實施過程中,要防止為了活動而活動的狀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根據活動主題的需要決定活動形式或活動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綜合性」也要求活動方式的綜合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整個學段的活動過程中,經歷探究、實踐、調查、考察、服務、社會宣傳、公益勞動、設計與製作、技術實踐與勞動實踐、信息實踐、總結與交流、展示與答辯、回報與表演等活動方式。 2、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活動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的價值就在活動過程中。必須留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與活動空間,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活動過程。要切實體現該課程的價值,讓學生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必須讓學生「全面參與」,並「深度實踐」。 三、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必須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一)突出學生主體。 突出學生主體,意味著把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意味著發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體。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體。一方面是指導學生是課程的直接實施者,另一方面是指發揮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能動性,學生創造著課程。因此,不應把課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學生必須毫無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對象,而應發揮學生對課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構能力的作用。綜合實踐活動更不同於學科坑成,它不是「可教的」課程,而是「可做的」課程,是實踐性課程。作為一種實踐性的課程,學生是課程實施的重要主體。綜合實踐是學生的實踐,是學生通過實踐來學習,通過實踐獲得發展。 2、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從學生出發是體現學生本位課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准備階段、開展的過程、總結與交流等環節都應該尊重學生的實際,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准備階段,最好不由教師提供活動主題或問題來讓學生選擇,而應由學生自主提出活動主題或問題。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從他們的實際出發。當然,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並不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定活動主題,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明確活動主題或問題的意義。 (二)加強教師的有效指導。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導師與學生的關系。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實踐性課程,要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起著指導的作用。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做」出來的,因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教師的主要作用就在於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但教師的指導需要以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為前提。指導不等於規定,不等於統一要求。 2、提高教師指導的有效性。 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一方面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指導的有效性。所以要設計與制定教師指導方案,增強教師指導的計劃性。教師指導方案應包括:學生活動主題的具體目標、學生活動過程與具體方法的指導、學生活動主題必要的資料與工具准備、學生活動評價策略等。制定教師指導方案,有利於教師明確指導任務,落實具體的知道行為。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活動類的綜合課程,是這次課程改革中的新型產物,它與其它學科課程領域有著本質區別,它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和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是學科課程與知識類綜合課程的一種補充形態。但是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在理論定位與研究取向上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澄清,還需要進一步的反思與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