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心理常識怎麼寫,要全的
一、小學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
2、叛逆:
由於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3、嫉妒:
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4、失落:
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中小學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種印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為萎縮,瞻前顧後等。
6、孤獨:
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
二、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小學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
小學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後於成年人。這種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的不平衡使小學生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為規范的培養等。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一廂情願時,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郁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學校教育的誤區。
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為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標准,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還存在著學科化、醫學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傾向。
4、社會環境的影響。
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沖擊著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復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葯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復雜,處理起來較為棘手,但是並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於要以人為本,對症下葯,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本人認為,可採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我們只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盡量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後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了解他們在想什麼,想做什麼,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系。
2、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麼都弄不好;最後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後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1)學習焦慮
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學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小學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
(2)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為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小學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
人際交往焦慮的產生,一方面是由小學生的家庭交往環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的結果。
(3)自責傾向
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關愛與認可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父母、教師、朋友不認可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
(4)挫折感
小學生的挫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Ⅱ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2、城鎮中小學和農村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3、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4、小學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
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轉變,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令人堪憂。高素質人才不僅要具備知識,更要具備一個健康的心理。
小學是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社會觀的形成。
(2)小學生心理知識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
3、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輔導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
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
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參考資料來源:教育部 關於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Ⅲ 求小學生心理常識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老師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和游戲活動,學生可以說出心裡話,傾聽別人的心聲。 2、及時做好筆記、談話記錄。 二、家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學校完成是不夠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學校、家長應該合力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多提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要通過多種途徑使小學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識,知道心理若有疑問怎樣才能獲得幫助。 四、從實用出發,教會學生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常用方法: 1、學會放鬆。要使學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像、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閱讀等方法調節放鬆。 2、與人談心。使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找老師、長輩、親友談心,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 3、喜歡寫小練筆和日記,小學生要學會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沒得到本人的允許,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 4、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更好地培養多樣的興趣和愛好。 5、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製的良好心理品質,有利於形成並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6、那些已經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的小學生應當在教師和家長的直接指導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作為班主任,要觀察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做到防患於未然。認真觀察孩子的性格是否開朗,是否活潑主動,好奇心強;跟父母的關系是否融恰,能不能主動與父母、老師溝通,同學關系好;是非觀念、自覺性、是否強;學習慾望強烈與否,面部表情愉悅不愉快,精力是否充沛,是否善於交友不孤獨等。來觀察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努力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使學生成為「樂於學習、工作;情緒樂觀、穩定;人際關系和諧、融洽;能面對現實,適應環境,能認識自我。 在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校教育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家庭教育卻起著關鍵作用。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連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紐帶。我們要經常與家長聯系,反映學生在校情況,了解在家表現,針對情況制定心理個案。家長更應該主動了解學生在校表現,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
Ⅳ 小學生心理學案例,運用小學生心理學知識分析
小學生心理輔導個案分析
一、 基本情況
林XX,男,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頭腦聰明,語言表達能力很好。但自製力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亂說話就是做小動作,無法專心聽講,經常嚴重干擾上課秩序,行為上表現出多動的傾向:1、活動過度:(1)經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小動作多。(2)在一些不該動的場合亂跑亂爬。(3)很難安安靜靜地玩。 (4)經常話多,說起來沒完。2、注意力不集中:(1)學習、做事不注意細節、粗心大意。(2)做事時難以集中精力。(3)經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4)經常丟一些常用的東西。(5)經常容易因無關刺激而分心。(6)經常忘事。3、反應很慢:(1)考試經常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2)寫一個字要花別人兩三倍的時間.(3)課上被老師點名,要個三四秒的時間才會反應過來。
二、診斷和成因分析
1、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時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而當他們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時,問題已經很嚴重了。這時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過高,希望通過一兩次的教育就讓孩子改掉不良習慣,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嚴重偏差。父親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採用棍棒式教育,而他媽媽對他則比較溺愛,家庭教育觀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為習慣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來越難以改正。
三、教育和輔導過程
1、對學校環境的干預。
① 調整座位。由於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視覺或聽覺的信號都會轉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選擇了上課比較遵守紀律的同學坐在他的旁邊和前後。並且讓他坐在教室的前邊,這樣我可以經常注意他並針對其不良的行為採取措施,當他分心時可以及時提醒他。
② 改變教學方式。採用靈活、有趣、快樂的教學方式授課,爭取每節課都能有讓他發言的機會,努力把他帶到課堂中來,不讓他的注意力游離於課堂之外。
③ 對學習的期望:選擇適宜的學習目標,降低期望值,找出適合他的學習方法,盡量減輕他的作業量,減輕學習負擔,加強對其學習技能的培訓,如精確做作業的能力、仔細檢查的能力等。
2、對家庭管理的干預。我及時與其家長聯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討干預方案。要求家長要全面、客觀了解孩子的情況,保持平常心,為孩子選擇適宜的學習目標,不要提過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長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日復一日地陪在孩子身邊做作業。
①幫助其家庭制定明確的規定,且具有一定的規律。這對一般的孩子很重要,對注意力渙散的孩子更加重要,使孩子在家的活動有規律,家長的規定要簡明扼要,規定越具體,孩子就越容易約束自己。
②自我控制能力訓練:鼓勵家長幫助他建立獨立學習、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制定學習計劃,自己整理書包,學會記筆記,學會提高學習效率。
③家庭作業的管理:鼓勵家長運用一些方法,培養他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認真記錄家庭作業的內容,適當輔導,規定時間按時完成,對完成的作業及時反饋等,並採取一些強化手段,對加速學習的正確行為進行表揚,增加適應行為,減少問題行為。
3、行為矯正。對於注意力特別不集中的孩子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夠的,還要針對其情況對其行為進行矯正。對於董XX,我主要採用了兩種矯正方法。
①陽性強化法:其目的是通過獎賞、鼓勵等方式使某種行為得以持續,其適用於治療多動、學習困難等。在應用陽性強化法前我首先確定要改變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將會導致其學習障礙。重點幫助他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同時當他認真聽講時,立即給予陽性強化,例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或給他一顆小星星。由於對他及時進行獎勵,讓他感到了愉快和滿足,每次上課他都會有所期待,盡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揚。偶爾有分心的時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馬上會有所收斂。
②追蹤輔導。每兩周作一次個別談話,鼓勵他友愛同學、尊重老師、專心讀書,協助其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輔導效果
主要的變化是他注意力尤其是主動注意力改善,在上課時能安靜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活動量和小動作減少,原來在課堂上進行的無關活動消失了,有效的聽課時間增多了。
五、總結
面對林xx同學的實例,讓我更加認識到中低段學生的激勵的作用。因而針對類似這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我們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使之一步步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改變,通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最終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Ⅳ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短的)
挑戰競爭 超越自我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年代,激烈的競爭已經無處不在。校園里也充滿競爭,我們時刻面臨競爭的挑戰。競爭既可以促進學習和生活的進步,也可能使我們身心疲憊。學會認識和應對競爭對於我們就尤為重要。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競爭呢?
首先,面對現實,承認競爭。在今天,我們視競爭為常態,不競爭為非常態。因而,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應該知道有競爭就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任何試圖迴避或逃避競爭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其次,競爭是雙刃劍。競爭能激發人的積極性,培養人的進取心、錘煉人的堅韌力,克服不求上進、萎靡不振的現象;競爭能增強人的智力,促進注意力集中,使想像力變豐富、思維更敏捷靈活。但競爭也容易使人在長期的緊張中產生焦慮,出現心理失衡,情緒紊亂等問題。
第三,競爭是激烈的。學習生活與球賽並無兩樣,只要入局,就應該是一場志在必得的斗爭。在這個一切都基於競爭和角逐的世界上,是沒有童話般的幻想和多愁善感存在的餘地。尤其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在現行高考制度下,我們是沒有退路的。
第四,競爭是雙贏的。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競爭更多的是激發我們相互的鬥志,其結果往往導致你追我趕、比翼雙飛的局面。特別是有分量的競爭對手,與其說是對手,更不如說是我們的榜樣和領跑者。
如何來應對競爭呢?
首先,要熱愛生活。熱愛生活會使我們始終保持著一份開朗樂觀的心情。不要苛求永遠成功的輝煌,也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我們要感謝生活,理解生活,讓自己擁有一個好心境,能夠活出一份輕松,一份從容,一份灑脫,人生就能更精彩。
其次,要揚長避短。一個人的興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要注意發揮自已的長處,挖掘自己的潛能,這樣就能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同時,有競爭就會有勝負,即使處於劣勢時,也要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而不要採取貶低或破壞對方來獲得自己的優勢,也不要心生嫉妒或採取不正當的手段,更不要就此一蹶不振。
第三,要有競爭意識。在與同學交往中應樹立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中要不甘落後,敢於脫穎而出;在人生道路上,要敢於冒尖,爭當「出頭鳥」。不難想像,一個缺乏競爭意識,學習成績平平,工作不積極的人是很難贏得同學的尊重和好感的。
第四,要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競爭與合作是統一的,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沒有合作的競爭,是孤單的競爭,孤單的競爭是無力量的。合作是為了更好地競爭,合作愈好,力量愈強,自然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有人說過,優秀的競爭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總之,同學之間要互相競爭,在競爭中要消除嫉妒心理,講求協作友誼精神,認識競爭,挑戰競爭,百舸爭流。祝願我們同學間在競爭中,超越自我,永葆青春活力。
Ⅵ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其心理健康往往被人群所忽視。其實,小學生心理健康對於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知識如下:
(1).智力發展水平
雖然智力發展優秀者並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展應屬於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於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於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3).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
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
(4).行為習慣
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脾氣,也很少出現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同他們的年齡特徵相吻合。
了解到小學生心理健康對小學生日常成長的重要性後。家長和老師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促進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環境中健康成長。
Ⅶ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短的)
一、小學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
1、敏感
2、叛逆
3、嫉妒
4、失落
5、自卑
二、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
2、家庭教育的誤區
3、學校教育的誤區
4、社會環境的影響
三、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1、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2、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3、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1)學習焦慮
(2)人際交往焦慮
(3)挫折感
(4)自責傾向
Ⅷ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年代,激烈的競爭已經無處不在。校園里也充滿競爭,我們時刻面臨競爭的挑戰。競爭既可以促進學習和生活的進步,也可能使我們身心疲憊。學會認識和應對競爭對於我們就尤為重要。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競爭呢?
首先,面對現實,承認競爭。在今天,我們視競爭為常態,不競爭為非常態。因而,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應該知道有競爭就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任何試圖迴避或逃避競爭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其次,競爭是雙刃劍。競爭能激發人的積極性,培養人的進取心、錘煉人的堅韌力,克服不求上進、萎靡不振的現象;競爭能增強人的智力,促進注意力集中,使想像力變豐富、思維更敏捷靈活。但競爭也容易使人在長期的緊張中產生焦慮,出現心理失衡,情緒紊亂等問題。
第三,競爭是激烈的。學習生活與球賽並無兩樣,只要入局,就應該是一場志在必得的斗爭。在這個一切都基於競爭和角逐的世界上,是沒有童話般的幻想和多愁善感存在的餘地。尤其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在現行高考制度下,我們是沒有退路的。
第四,競爭是雙贏的。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競爭更多的是激發我們相互的鬥志,其結果往往導致你追我趕、比翼雙飛的局面。特別是有分量的競爭對手,與其說是對手,更不如說是我們的榜樣和領跑者。
如何來應對競爭呢?
首先,要熱愛生活。熱愛生活會使我們始終保持著一份開朗樂觀的心情。不要苛求永遠成功的輝煌,也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我們要感謝生活,理解生活,讓自己擁有一個好心境,能夠活出一份輕松,一份從容,一份灑脫,人生就能更精彩。
其次,要揚長避短。一個人的興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要注意發揮自已的長處,挖掘自己的潛能,這樣就能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同時,有競爭就會有勝負,即使處於劣勢時,也要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而不要採取貶低或破壞對方來獲得自己的優勢,也不要心生嫉妒或採取不正當的手段,更不要就此一蹶不振。
第三,要有競爭意識。在與同學交往中應樹立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中要不甘落後,敢於脫穎而出;在人生道路上,要敢於冒尖,爭當「出頭鳥」。不難想像,一個缺乏競爭意識,學習成績平平,工作不積極的人是很難贏得同學的尊重和好感的。
第四,要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競爭與合作是統一的,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沒有合作的競爭,是孤單的競爭,孤單的競爭是無力量的。合作是為了更好地競爭,合作愈好,力量愈強,自然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有人說過,優秀的競爭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總之,同學之間要互相競爭,在競爭中要消除嫉妒心理,講求協作友誼精神,認識競爭,挑戰競爭,百舸爭流。祝願我們同學間在競爭中,超越自我,永葆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