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

發布時間:2021-01-25 06:24:26

㈠ 如何與學生溝通

」由此可見,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作為教師,該怎樣引導師生之間的溝通呢? 一. 愛心是基礎,教師的愛心能驅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挖掘自身的潛能;教師的愛,對學生的發展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有了這種愛,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 二. 師生溝通中的口語藝術,師生溝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學生的各種差異,教師除了要重視語言的表達內容外,還要重視表達語言的技巧。 教師幽默的表達方式,委婉的溝通技巧走進學生中間,學生才會感到快樂,感到自己是被尊重,溝通也就通暢了並且在理智及情感上接受老師的意見了。 三、積極聆聽, 學生講話時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師生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溝通,需要耐心的聆聽對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聆聽的態度, 可以使學生覺得受到重視並肯定自己的價值,要避免當學生在講話時,急於表達自己的反應,後注意力不集中在對方的講話上,打斷學生的講話等。 四、教師體態語及微笑應用;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無意識的做著體態語的溝通, 而平時大部分的時間教師與學生交往接觸時,他們的體態語也是無意識的。微笑,微笑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臉上常常微笑,學生會感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並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引導。 在教育活動中, 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和贊美的話語, 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 一個會意的微笑,都會讓學生感到你的親近,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總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這就需要我們要俯下身看學生, 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交流的方法很多,我們只有使用合理的溝通方法,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㈡ 怎樣與小學生交流 和小學生溝通的技巧是什麼

主講:林秀明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如果作為一個「頭」來說「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說,如何去了解他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去教育他們,是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麼,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呢?平時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們不斷地討論,互換經驗,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加深了對他們的了解,更方便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過與孩子溝通,然後對孩子了解,再對孩子實施教育。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溝通。 作為一個成年人,思維方式也已經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們?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樣的程度?一段時間摸索下來,孩子開始漸漸愛上了我,我也更愛孩子了。原來溝通的的最大障礙是距離,而距離是人為,拉近距離也可以人為。 老師給學生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要問為什麼,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對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視的,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但也說明,從學生進學校的一刻起,他們和老師之間莫名的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平等」,自然也就產生了客觀的距離感。 其次,社會和學校給予我們教師管理學生的權利,便讓小小的三尺講台像國王的王座一樣讓人油然而起一種崇敬。人說崇敬是要的,在我看來,崇敬的另一面,就是拉遠了與別人的距離。我們教師也希望學生能聽自己的話,因此算不上喝令,命令還是有的;算不上「畏」,「敬」總還是要的。正是基於這些微妙的聯系,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便也以它的工作性質存在著。 試想我們又要孩子出於崇敬多多的聽話,又要他們完全而充分的信任我們,這是多麼的矛盾,好比今天領導要你去聊聊,帶給你的究竟是忐忑多還是輕松多?自然不言而喻。 再說還有年齡的差距。我們多數老師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思想言語中總有些歷史的「沉澱」和「滄桑」,我們關心的是家庭、事業、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一出生就沒碰見過「大事」,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玩樂這么簡單,加上他們又趕上信息變化極速的時代,他們關心的是明星、自己的興趣,學習成績。同樣為人,但是頭腦里裝的卻是多麼不同的東西!這其中的距離是不需細說的。為了打開這一扇門。在上體育實踐課時,我就會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做游戲、跳短繩……,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同樣的教師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當以這個為行為指導。 1、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孩子愛說話,這其實是逐步認識、了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感冒」,正說到遇到感冒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氣惱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已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象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偉大」、「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鬥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在孩子小的時候,許多父母會通過講故事、唱搖籃曲來哄孩子入睡,可等孩子長大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卻變得越來越少了。 缺少溝通的生活是枯萎的生活,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 溝通真的變得困難了嗎? 如果在孩子入睡前我們能一起坐下來清理一天的「垃圾」,不讓憂愁過夜,這是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呢?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的。」如何做有效的溝通,不僅是家長需要學習的,也是為我們新東方泡泡少兒需要學習與探討的, 並且我們也總結了些。溝通的技巧 常聽不少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象話,好好地同他講道理,他卻不以為然,道理比你還多,有時還把我們父母的話看成是沒有意義的嘮叨,總之一個字——煩!父母為孩子煩,孩子嫌父母煩。這樣,父母和孩子能坐下來交流才怪! 但問題出在哪裡?這是問題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還是溝通方法的問題? 也許孩子不是一點問題沒有,但更多的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父母內心的擔憂語氣的急促,使談話變得不講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緒的宣洩,如此,便容易使聽者產生排斥、逆反心理,溝通被迫受阻。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和完成。這一基礎意味著溝通雙方是平等的,代表著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納的。 1、學會傾聽,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這是溝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等待孩子,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感覺或問題。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真誠地作出反應,而不是敷衍,真實地表達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訓導。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還比內容更重要。想一想我們是用怎樣的語調來同自己的朋友交談的,我們對孩子又是怎樣說話的,是否居高臨下了,生氣時是否對孩子叫喊了,漸漸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變成了你說話時的「正常聲音」了?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據美國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的影響力中,語言佔7%,音調佔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佔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沖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麼時機是適合談話的呢?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迫切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因為一天下來的疲勞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晚飯過後,心情逐漸開朗,這是比較好的時機,找到孩子的興奮點,父母便可潤物細無聲地轉達其觀點了。沖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批評不是攻擊,,批評只對事不對人,用建設性的意見代替批評,將批評轉化為希望,這才是批評的最終價值之所在。 4、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興許就化解掉了。通過討論方向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會顯得清晰、明朗,這都有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 最後,讓溝通成為我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溝通我們將生活的「垃圾」扔掉,將心靈的「垃圾」扔掉,通過溝通我們一同帶著愛帶著祝福帶著希望進入夢鄉,並以平靜的喜悅去迎接明天……

㈢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溝通與交往能力

一、教師和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師生之間的交往活動,實際上首先是人際感情的交流,愛心構建「雙向信任」的橋梁。這里特別要強調,教師應具有良好的人際品質,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理解學生,另一方面就是與學生和諧相處。具體說來,前者要求教師心胸豁達,能對在身體、智力、感知、運動、社交及情緒上各有差異的學生表示關切、接納;對學生產生的某需要、情感、沖突,能敏銳地察覺,並給予深入、自發的反應;同時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後者要求教師不虛偽行事,與學生能開誠布公,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對學生持積極相待的態度;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和諧、自然、默契,這有利於協調師生關系,取得管理效果。
教師通過自身健康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是師生交往的重要策略。一個有感染力的教師應使師生之間在情感上保持協調和融洽。教師用愛心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橋梁,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把教師當作最可依賴、最可親近的人,視為自己的親朋好友,他就會和老師推心置腹地談思想、談理想、談學習、談感覺,而教師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二、教師幫助學生克服同伴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是小學生最重要的社會技能之一,是兒童社會化的動因,如合作、助人、友愛和謙讓等許多社會技能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獲得的。但有些學生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與同伴和諧共處,這常常會引起他們的離群、冷漠、自卑、抑鬱,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師也應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1、怎樣讓學生擺脫孤獨感?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輔導:
a 向父母了解學生情況,確定其孤僻是情境性的還是持久性的。如屬後者最好請心理醫生診斷治療。
b 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應對他們給予更多關注,請他們回答問題時,應多留一些思考和准備的時間。
c 鼓勵他們多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並為他們創造在公開場合發言的機會。有些同學只有在小組里才敢發言,就多讓他們參加小組活動。請班級同學合作,鼓勵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發揮長處,從容自如地表現自己,克服孤僻的心態行為。
2、怎樣讓學生克服嫉妒心理
對有嫉妒心學生的輔導措施有:
a 用坦白與誠實的態度處理。有時嫉妒是出於本能,如果過分抑制它,也許只能使它埋得更深而毒害孩子的心靈,所以要讓它顯露出來加以引導糾正。例如,在上述事例中,輔導老師的第一步,應該讓該學生盡情訴說,把一直深藏於內心的說不出口的話統統說出來,以了解其嫉妒的真實原因。
b 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嫉妒的產生原因和危害。利用當事人的親身體驗,說明嫉妒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使自己心靈受到折磨。
c 鼓勵學生靠自己的努力和進步來換取別人的贊揚,引導學生虛心看待別人的優點與進步,把別人的長處當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去發現自己的不足。
d 教師對學生應一視同仁,要用公正的評價,使其口服心服。
良好的個性品質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個性缺陷則是導致人際交往障礙的背景因素。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研究,下列人格特徵容易阻礙人際交往,導致人際關系問題:
第一,不尊重他人,對人缺乏感情;第二,自我中心,只關心自身利益,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第三,對人不真誠,有欺騙行為;第四,過分服從和取悅他人,缺少自尊和自重;第五,過分自卑或自負,嫉妒心強;第六,性情孤僻,偏執,不願與人相處和接受他人規勸;第七,目空一切,對他人過分苛求;第八,過分使用心理防禦機制,報復心強。
教師應根據孩子個性品質中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治或重塑,以利於他們順利地進行人際交往。
三、 教給交往技巧,培養交往能力
有的同學常常有這樣的困惑:想和別人友好相處,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愛;朋友之間鬧矛盾了,不知道怎樣調和;遭到別人誤會了,不知道怎樣澄清事實……這就牽涉到一個交往技巧的問題,隨著人際交往范圍的擴大和社會閱歷的豐富,人們能逐漸領悟到一些交往技巧並善加運用。但小學生沒什麼人際交往經驗,所以在心理輔導中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
(1)學會結交新朋友。鼓勵孩子帶著真誠的微笑主動與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歡迎的,適當的場合表現自己讓別人記住你,同時也學會記住別人的名字,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一定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2)學會傾聽和交談。越是小的孩子越不會傾聽,要引導孩子學會傾聽,用眼神示意對方「我在專心聽你講話」,不要打斷對方的話,適當時抱以肯定的回答。
(3)學會贊美和感謝。真誠、適時適當地贊美是於人於己都有利的。當然還要學會感謝,學會感恩,並且要用行動表現出來,即使是一個微笑一句真誠的感謝,你都會令別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4)學會拒絕,消除誤會。與人相處中,我們總有說「不」的時候,坦陳自己的困難,學會委婉地拒絕別人,既使自己不為難又使別人心無芥蒂地接受你的拒絕,這就是拒絕的藝術了。如果受到別人的誤解,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消除誤會,當語言無效時,要相信時間能證明一切
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中,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求知活動,而且也是一種陶冶活動,一種融知、情、意、行為一體的活動,和諧融冶的人際關系,會促進群體意識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焦慮情緒的轉化,創造民主平等、協調、和諧的心理環境,形成團結互助,積極進取的氛圍,令人人感到心情舒暢,精神煥發,人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滿足彼此的需要,在多維立體交流中使整體效能提升。因此,教師應注重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㈣ 如何和小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一、給予學生最真誠的愛,尊重並接納學生
宋代程頤說: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教師對學生的真誠是一種教育力量,學生只有感到被信任,才願意去接納老師。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和接納度有多高,對老師所傳遞的教育影響的接受度就有多高。接納和尊重是一種心理品質:教師相信學生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幫助學生相信他的老師即使對他的某些行為和想法不認同,但是,他在老師的眼裡仍是一個有潛力和有價值的人。自己即使有缺點和不足,但是老師仍然喜歡我,仍然接納我。事實上,許多學生在他們成長以後,常常會說是老師起初對他們無條件的接納,才讓他們對自己產生改變自己的力量和動力。他們是在這種正面心態下才有真正的進步的。其實,教師與學生之間,就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對著對面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我信任你,那麼對面山谷的迴音也會是我尊重你,我信任你。
二、巧妙運用語言藝術
幽默的語言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的表現。人們都喜歡幽默的交談者,喜歡聽幽默的話語,具有幽默感的教師一走進學生中間,學生們就感到快樂,喜歡與幽默的老師交談。在向學生表達一些否定性的意見時使用委婉的技巧,就會使學生更容易愉快地接受。除了幽默的語言外,還可以用只需意會,不必言傳的含蓄手段;或者有意識地適當保持沉默,用不同的眼神傳遞信息,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運用發自內心的動作和表情進行溝通
有個叫皮格馬利翁的人,他精心雕刻了一座女神像,他被自己雕刻的女神像迷住了,整天對著她膜拜,最後女神像被他的虔誠打動,終於變成了美麗的少女。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它傳遞給我們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賞者的眼光對待學生,產生積極的效應。學生受到挫折時,投以鼓勵的目光;學生取得好成績時,送去贊賞的笑容。對於後進生,則給予更多的親切和友善的表揚,給予關懷的目光。
四、及時的表情與適當的批評
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加以表揚。但是表揚不能太廉價或過度,這會使學生覺得老師的表揚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種慣用的手段。教師的表揚要公平、公正,不能因個人的心情,不同的學生而受影響。表揚是一種積極的強化,能增強學生的信心、勇氣、責任感和榮譽。也許老師的一個微笑,一聲鼓勵都會改變學生的一時,甚至是一生。賞識教育家周弘說得好:不是好孩子被賞識,而是賞識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變得越來越糟。
批評重要,但批評的方式更重要。批評應重在未來的改進,而不是追究過去的錯誤。當學生犯錯誤時,有些老師一味地訓斥、責怪,這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厭惡感。教師在批評時,可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學生錯誤的地方,用暗示的話語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從側面敲擊一下,但不太傷害他們的面子。
五、課余時間多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教師在課余時間找機會與學生交流,並參與他們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到老師容易親近,從而贏得學生的好感。有些老師上課的時候表情嚴肅認真,課後也經常難見笑容,學生覺得這老師真可怕,不敢接近,更不用說溝通。每一位老師,既要能當嚴父又要能當慈母。在學習之餘,與學生談談生活上的事,談談他們的愛好,談談他們的喜怒哀樂,關心他們的成長,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去了解他們的感受。老師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對於他們的發問、好奇,在盡可能的范圍內給予回答。
六、以文傳情,拉近距離
教師還有一個與學生溝通的方法,那就是用文字進行交流。我曾經與班上的學生交換日記,日記里的每一篇事情都讓我得以了解學生的心情,以及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誠摯的文字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促進了我們之間的感情。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希望老師多看自己一眼,有些甚至以鬧事的方式來引起老師的注意。作為教師,我們要求自己能夠觸覺敏銳,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沒有成見,都能一視同仁,盡量對所有學生接納的程度都一樣,心目中絕無寵兒。
事實上,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難以盡善盡美,只要我們盡自己最大可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學得輕松、快樂,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㈤ 如何與小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一、尊重家長、理解家長是前提
一方面要尊重家長。心理學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嘗試就會失敗。」我們做班主任的不可能在跟家長接觸的短短時間內讓家長喜歡自己,但我們可以注重自己的言談方式,使家長產生一種願意跟你溝通的的慾望。因此再跟家長溝通之前,一般要充分准備好學生的材料,諸如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及老師近段時間的評語等。同時在腦海里預想一下家長可能遇到的問題,力求自己在回應家長的問題時做到准確無誤,以增強家長對自己的信任感。而對於少數文化程度較高或教育孩子經驗豐富的家長我們本著虛心求教的態度,跟她們交流和請教管理孩子的方法,這樣既便利我們工作,同時也讓家長覺得我們比較民主隨和、誠實可信,從而更願意跟班主任聯系溝通。
另一方面理解家長。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家長對孩子造成的一些過失或者為了孩子與老師發生的矛盾等問題。事實上,我們從家長那裡會得到學生的各種信息,同時老師還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如果教師與家長結成和諧融洽、互相信賴、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會把孩子引向好的發展。
二、善於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
因為家長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其知識結構、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待不同層次的家長,班主任可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對於知識型的家長,班主任可以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在充分肯定家長的合理化建議的同時,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於溺愛型的家長,班主任一般在交談時先肯定孩子的長處,然後用懇切委婉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溺愛所帶來的危害,從而使得這類家長在班主任的幫助下全面地了解孩子,並主動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對於那些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多強調家長在孩子成長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反映給家長,激發他們對孩子的信心;對因離異而不管孩子的家長,要勸他們不要因個人恩怨而影響孩子,幫助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盡到自己的義務。其實無論與何種類型的家長溝通,最關鍵的還是要以誠待人,將心比心,相互理解,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建立家校聯系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的聯系途徑是家訪。通過家訪,班主任能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家長的文化素質、家庭教育狀況等基本情況,從而對學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任。由於通訊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移動通訊具有的便捷、快速、方便等優點,使得電話或簡訊溝通成為一種新的方式。班主任通過給家長打電話、發簡訊的方式,既便捷,又宜於與家長的情感維系。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與家長電話交流時,語氣要和藹,要親切。對學生的近期表現,要多肯定,多鼓勵;對於不足,要委婉表述。隨著現代網路事業的發展,網路平台也日益成為交流的重要方式。班主任可通過Email、網路博客等方式與家長在網上進行交流。
另一方面的聯系途徑是定期開家長會。家長會是家校聯系中佔主導、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家長會的定義是由學校或教師發起的,面向學生、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的交流、互動,介紹性的會議或活動。通俗講,就是「學校同家長聯系的一種方式」。召開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家長與老師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長期以來,家長會卻存在形式單調、內容雷同、方法陳舊等現象。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新型的家長會模式。首先,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時應學會換位思考,從家長的角度出發,體會被尊重、被接納、被理解的感覺。其次,家長會的內容應具有豐富性。家長會上除了傳統上的匯報學生的考試成績外,還應包括孩子品德言行的進步、綜合素質的提高等方面的內容,從而提醒家長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等。最後,家長會的形式應多元化,且要具有研討性。改變教師一言堂式的傳統形式,變為研討交流式,使它成為老師與家長和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討論會和交流會。
四、要正確地評價學生
教師與家長接觸,往往離不開評價學生。在家長面前評價學生,可以先請家長談學生在校外的表現,而後班主任談學生在校內的表現。對學生的評價有以下幾點:
一是進行發展性評價學生,即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表現是否進步,是否一天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向上發展。以此來評價學生,使學生在遷移默化中走出分數的怪圈,從而全面提高整體素質。
二是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客觀地、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使家長聽後,覺得這是教師的肺腑之言,感到學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與家長的願望相一致的,從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學生。
三是講究方式。在共同語言上多交流,注意語言技巧,切忌挫傷家長的自尊心。因為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莊稼別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們心裡,自己的孩子是不錯的。假如,我們教師在家長面前盡說學生這不好那也不好,把學生看扁了,會嚴重地挫傷家長的自尊心,畢竟最差的學生也還有他的閃光之處。
五、讓家長感受到你是一個認真負責師德高尚的教師
班主任在與家長的談話中,始終能反映或體現老師對學生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體現出他把孩子交給你放心,家長非常信任你!
總而言之,班主任和家長的交往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家長良好關系的建立需要靠老師的責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溝通,而它又建立在對學生正確評價的基礎上。班主任應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學習、總結他人的成功經驗,以創新思維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開創新的局面。

㈥ 怎樣與小學生交流 和小學生溝通的技巧是什麼

小學是人生正式開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小學生從學齡前兒童的性格開始走向成熟的世界觀,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對他們未來的意識形態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溝通是教育的第一步,邁出這一步才能為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鋪平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溝通了解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如果作為一個「頭」來說「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說,如何去了解他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去教育他們,是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麼,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呢?平時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們不斷地討論,互換經驗,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加深了對他們的了解,更方便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過與孩子溝通,然後對孩子了解,再對孩子實施教育。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溝通。

作為一個成年人,思維方式也已經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們?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樣的程度?一段時間摸索下來,孩子開始漸漸愛上了我,我也更愛孩子了。原來溝通的的最大障礙是距離,而距離是人為,拉近距離也可以人為。

一、克服距離

老師給學生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要問為什麼,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對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視的,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但也說明,從學生進學校的一刻起,他們和老師之間莫名的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平等」,自然也就產生了客觀的距離感。

其次,社會和學校給予我們教師管理學生的權利,便讓小小的三尺講台像國王的王座一樣讓人油然而起一種崇敬。人說崇敬是要的,在我看來,崇敬的另一面,就是拉遠了與別人的距離。對國王而言,他不希望眾人知道他平凡的一面,所以用所有可利用的「道具」來遮蓋,隱藏,修飾,誇張,這種「道具」從古至今,從埃及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到中國的長城,紫禁城,歐洲的,甚至是僕人、將士的多少,凡此種種都無不在提醒,升華著這種崇高的敬畏感,也因此國王能喝令天下。我們教師也希望學生能聽自己的話,因此算不上喝令,命令還是有的;算不上「畏」,「敬」總還是要的。正是基於這些微妙的,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便也以它的工作性質存在著。

試想我們又要孩子出於崇敬多多的聽話,又要他們完全而充分的信任我們,這是多麼的矛盾,好比今天領導要你去聊聊,帶給你的究竟是忐忑多還是輕松多?自然不言而喻。

再說還有年齡的差距。我們多數老師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思想言語中總有些歷史的「沉澱」和「滄桑」,我們關心的是家庭、事業、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一出生就沒碰見過「大事」,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玩樂這么簡單,加上他們又趕上信息變化極速的時代,他們關心的是明星、自己的興趣,學習成績。同樣為人,但是頭腦里裝的卻是多麼不同的東西!這其中的距離是毋需細說的。所以如果這時候上帝告訴你距離就在這里,那麼要跨過的,就已有這三座階梯了。也正因為克服這三座階梯的艱難性,使得長久以來師生的關系難有大突破。然而素質教育來了,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例如在上體育實踐課時,我就會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做游戲、跳短繩……,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二、溝通渠道

「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同樣的教師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當以這個為行為指導。

1、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孩子愛說話,這其實是逐步認識、了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感冒」,正說到遇到感冒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氣惱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已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象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偉大」、「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鬥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

以上的方法中看得出,閑話家常其實還是圍繞著教育與表揚的原則的。在聊家常的過程中,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回頭一想依舊回味無窮。使學生在一種平和、溫馨的氛圍中受教育的熏陶,人漸漸地也變得善良而包容,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3、適時給孩子一個擁抱

不知道何時學會了與孩子擁抱,才發覺原來它超過了一切語言!還是在與孩子單獨面對面接觸的時候,我第一次把孩子拉到了身邊,並且一隻手還抱著孩子的小肩膀。孩子先前也很害羞,但從他們的目光和笑容里我知道他們喜歡,而且是非常。在那時,就算是再調皮、再笨的孩子也一下顯得那麼乖巧。安靜地依偎在你身邊,老師的教誨便也顯得分外入耳。不要擔心孩子的那種躲避,現在的家庭連父母都忙的很少想到去抱一抱孩子,當然他們會覺得「奇怪」,但其實那隻是受寵若驚的表現。就像我們班,先前有個女孩子幾乎每次看見我都要來抱一下,有次她媽媽看見了,覺得這是對老師不尊重,便要她改,直到有一天我主動地去抱她,她才說出真話:「我早就想抱抱你了!」我才意識到孩子的小小內心中是多麼缺乏這樣實際的一種「愛」!不誇張地說,有時我還讓孩子吻我,他們總是那樣小心謹慎,隨後「嗤……」的一笑,一溜煙地跑了,但留在我腦中的永遠便是那洋溢著純潔而真實的一幕,連我一輩子都難以忘懷,更不用說是學生了!其實,不用說這些,就是平時你能去摸一下他的小腦袋,很專一地對他(她)微笑,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現在我批評孩子都喜歡在私下裡,做交談式的聊天。此時孩子往往會很懂道理,即使說的稍微成人化一點,他們也總能心領神會,而我更願意把她理解為一種默契。

四、注意的問題

在上面所談的三點中,其實第一點是基礎,只有創設一種機會,才更有可能於這種機會中運用到後兩點,後兩點卻是關鍵所在,三者相輔相成。這其中恐怕最累的就算老師了吧,畢竟溝通需要時間,聊天需要時間,甚至是關心也需要時間。做老師的已要面對教學這一重頭任務,時間已被「剝奪」的所剩無幾,哪還有這閑工夫?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所以縱然千百年來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可始終無甚大改變。而只要你是真心愛孩子的,又怎會當他們是負擔?就像父母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過多的一樣道理。所以不妨做一番嘗試當孩子向你露出會心一笑時那時的幸福也無可比擬吧!

㈦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的技巧

人天生就對未知具備好奇心,而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也就是說抓住好奇和體驗回兩個特點並合理使用就可以很答好的和小學生溝通。

1.為什麼人總是喜歡出去旅遊,其實這個是人潛意識的本能,就是為了追求體驗和好奇。體驗就是人到了那裡,好奇就是認識了一個新的東西。

㈧ 怎樣和小學生溝通

小學是人生正式開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小學生從學齡前兒童的性格開始走向成熟的世界觀,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對他們未來的意識形態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溝通是教育的第一步,邁出這一步才能為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鋪平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溝通了解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如果作為一個「頭」來說「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說,如何去了解他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去教育他們,是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麼,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呢?平時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們不斷地討論,互換經驗,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加深了對他們的了解,更方便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過與孩子溝通,然後對孩子了解,再對孩子實施教育。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溝通。 作為一個成年人,思維方式也已經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們?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樣的程度?一段時間摸索下來,孩子開始漸漸愛上了我,我也更愛孩子了。原來溝通的的最大障礙是距離,而距離是人為,拉近距離也可以人為。 二、克服距離 老師給學生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要問為什麼,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對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視的,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但也說明,從學生進學校的一刻起,他們和老師之間莫名的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平等」,自然也就產生了客觀的距離感。 其次,社會和學校給予我們教師管理學生的權利,便讓小小的三尺講台像國王的王座一樣讓人油然而起一種崇崇敬感,我們多數老師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思想言語中總有些歷史的「沉澱」和「滄桑」,我們關心的是家庭、事業、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一出生就沒碰見過「大事」,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玩樂這么簡單,加上他們又趕上信息變化極速的時代,他們關心的是明星、自己的興趣,學習成績。同樣為人,但是頭腦里裝的卻是多麼不同的東西!這其中的距離是毋需細說的。所以如果這時候上帝告訴你距離就在這里,那麼要跨過的,就已有這三座階梯了。也正因為克服這三座階梯的艱難性,使得長久以來師生的關系難有大突破。然而素質教育來了,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例如在上體育實踐課時,我就會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做游戲、跳短繩……,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三、溝通渠道 「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同樣的教師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當以這個為行為指導。 1、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孩子愛說話,這其實是逐步認識、了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感冒」,正說到遇到感冒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氣惱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已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象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偉大」、「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鬥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 以上的方法中看得出,閑話家常其實還是圍繞著教育與表揚的原則的。在聊家常的過程中,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回頭一想依舊回味無窮。使學生在一種平和、溫馨的氛圍中受教育的熏陶,人漸漸地也變得善良而包容,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所以現在我批評孩子都喜歡在私下裡,做交談式的聊天。此時孩子往往會很懂道理,即使說的稍微成人化一點,他們也總能心領神會,而我更願意把她理解為一種默契。 四、注意的問題 在上面所談的三點中,其實第一點是基礎,只有創設一種機會,才更有可能於這種機會中運用到後兩點,後兩點卻是關鍵所在,三者相輔相成。這其中恐怕最累的就算老師了吧,畢竟溝通需要時間,聊天需要時間,甚至是關心也需要時間。做老師的已要面對教學這一重頭任務,時間已被「剝奪」的所剩無幾,哪還有這閑工夫?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所以縱然千百年來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可始終無甚大改變。而只要你是真心愛孩子的,又怎會當他們是負擔?就像父母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過多的一樣道理。

㈨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 與小學生溝通的方法

轉載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與小學生溝通的方法:說話習慣

1、開口說話要清晰明白,文明得體。具體做到:

口齒清晰。要說普通話,句子流暢、不口吃,說話簡潔,不拖泥帶水,表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

音量適當。說話時根據場合和交流需要採用適當的音量,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要底氣足聲音亮,把聲音傳到教室各個角落,不小聲嘀咕,也不大聲喊叫;組內交流時,聲音適中,既能讓本組成員聽到,又不影響其他組,還要注意用商量的語氣。

圍繞主題。說話不離開中心話題,語意完整、連貫,不前後矛盾。

說話得體。與人交流時要落落大方,表情自然,儀態端莊,目視對方,表現尊重和理解。和師長講話要禮貌恭敬,和同齡人講話要自然平和,和年齡比自己小的人講話要親切活潑。說話時注意不要手勢太多,不要口含食物。

2、要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養成樂於參與討論、有針對性地表達觀點的習慣。具體做到:

說話之前先概括重點,有條有理。如:「我要說的主要有三點」,然後再具體表述。

闡明個人觀點要態度誠懇,有理有據。發表和別人不一樣的看法,表述要准確,邏輯要清楚,要以理
服人。修正他人發言時,最好先肯定對方發言中好的、對的方面,再誠懇地指出不足,說出自己的意見。不要講傷害對方的話。可以這樣說:「**同學,我有另一
種想法」「老師,我來補充」
等。被修正意見的同學應虛心聽取對方的意見,不管對方說得對不對,都要抱著「聞過則喜」的態度耐心地讓對方把話說完,如果意見正確,要表示感謝,可以說:
「謝謝指正,我虛心接受。」如果意見不正確,也要等對方把話說完後再發表不同意見,可以說:「謝謝你,不過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因為……」。

3、別人講話時,自己不要急於插話。即使對別人的話不感興趣,也不要打斷對方的話,要耐心地聽人家把話說完,再自然地轉移到其他話題。適當地嘗試主動和自己不太熟悉的人交流,但要注意不把私密信息隨便透漏給陌生人。

4、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母語口語根基,循序漸進地掌握外語口語表達的方法、技巧,了解和養成外語正確的口語表達習慣。具體有:

示範引路。小學生閱歷淺,語言表達正處於成長期,對他們來說,模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在動機,是學習原動力。老師要從自身出發,嚴格規范交際用語,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從說好每一句話開始,接受較為規范的口語交際訓練。

及時正音。發音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口語的發展。在教學中,要針對共性錯誤讀音及個別
同學的不正確發音及時糾正,給機會改正,杜絕一錯再錯。本地口語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規范口頭語言的發展,更阻礙書面語言的表情達意。在教學和交談中,應時時
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及時糾正方言口語,提高說話的規范性。創設「無方言」的班級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普通話的大環境中學習規范語言。逐步樹立「動口即是練
說時」的觀念,使學生自覺地、隨時隨地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言實踐。在口語交際課和其他課堂上,教師要經常地、有意識地給學生創造面對全班同學說話的
機會,開展多樣化的口語活動,達到多說多練。如:一分鍾演講、即興表演、講故事比賽、復述課文、新聞「聯播」、趣聞「中轉」、主題宣傳……並引導學生在課
外也能有意識地參與語言交際實踐。

定性評價。小學語文和英語學科的口語評價工作具體由學校組織實施並逐年創新。由主抓教學的領
導和學科教師,擬定各年級口語評價的內容和形式,評價時間自行確定,測試年級根據本校情況靈活抽取。要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口語的表現以及反映出的情
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明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及時修改或調整訓練策略,使學生的口語表達達到理想的效果。採用星級評價(一星、二星、三
星、四星、五星)、等級評價(優秀、良好、達標、待達標)等。

與小學生溝通的方法:多種溝通方式

1、不能光說不做,要以「身體語言」感染學生。

孩子一般衛生意識薄弱,喜歡在教室、走廊隨地丟垃圾。尤其上書法、美術類課程,每次課後教室必定滿地廢紙外加墨汁斑斑,老師每次都苦口婆心地進行教育,但這樣的孩子卻依然如故……而當這些老師默默地撿起地上紙屑丟在垃圾箱里,細心地把臟地板洗刷干凈,有條不紊地擺放清潔用具時,不愛衛生的孩子竟變了,不但改掉壞習慣,還經常主動扛起打掃、清潔的活兒。

由此可見:榜樣的魅力是神奇的。老師的一招「身教」勝過百句訓話。

2、不能陳腔濫調,要因學生的性格特點運用恰當的話語或行動。

小學生是很單純的,他們會把喜怒哀樂全擺在臉上。沒弄清孩子的個性特點而貿然和他們溝通,會適得其反。

老師要想孩子的心向著自己,順利與他們溝通,則要想方設法讓自己成為「變色龍」——話語或行為應與學生的性格相投。

自卑型學生:老師不妨變得陽光開朗點;

沉默不語型:老師不妨說:「原來我的普通話沒過關,害得你聽不懂」……相信這樣輕松幽默的話語能打消孩子的不安與自卑,讓他樂於與您傾訴;

驕傲自滿型:老師不妨耍點小手段來搓搓他的銳氣,讓他懂得謙虛的重要;

洋洋得意型:老師不妨在他的薄弱處做文章,讓其正視自己的弱點,從而讓他更好地理解「謙虛使人進步的道理」;

暴躁、沖動型:老師不妨來個「四兩撥千斤」,以靜制動,這絕對比「以暴易暴」來得事半功倍。

3、不要總著眼於成績,多從學生的生活細節入手。

可能由於傳統對老師的職責定位在「傳道、授業、解惑」上,因此許多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與教育都突出在學習上,殊不知那些諸如「讀書是為了自己的前途」、「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等「金科玉律」在孩子的心中早已經是乏味可陳的爛調子。

其實,老師可以在孩子的生活細節上多關心他們,讓他們覺得老師是真正關心他們的成長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數的,這樣學生才會從心底接受老師的關愛。在此基礎上再教導他們好好學習,定能水到渠成。

因此:溝通多注意生活細微處,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閱讀全文

與如何與小學生溝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