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數學計算錯誤要抄20遍有用嗎
計算錯誤屢見不鮮,也不是只在學困生中出現,好多中等偏上的學生作業中也會出現類似的錯誤。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主要是知識、心理和不良習慣造成的。
(一)、知識方面的原因。
在小學階段,任何數的計算總是與其相應的知識密切聯系的。如果學生概念不理解、算理不清楚;口算不熟練、筆算不準確,計算時必會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主要表現在:
(1)概念不理解,算理不清楚。
數學知識是建立在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基礎上的。學生只有正確掌握了與四則運算的相關概念和算理,才能正確地進行計算。例如,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時,計演算法則是由「個位對齊」、「從第二個因數的個位乘起」、「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每一位上的數」、「前一位」、「進一」等數學概念組成,如果學生沒有弄清楚這些概念,就無法依據計演算法則進行筆算。又如,計算2400÷60=24÷6=4,商算成了4,反映了學生的數值概念比較模糊,在應用「商不變的規律」計算時,對「被除數和除數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的道理缺乏理解。
(2)口算不熟練,筆算不準確
在小學階段的計算中,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退位減法、表內乘法和除法是進行多位數四則計算的基礎,也是小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任何一道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都可以看成是若干基本的口算的合成。基本的口算不熟練,計算時只要有一步口算出錯,就會導致整道題計算結果出錯。
(二)、心理方面的原因。
造成計算錯誤,學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視的。我們常說學生「粗心」、「馬虎」,其實「粗心」、「馬虎」大多是由學生感知、情感、思維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同學們感知比較淺顯,小學生感知事物比較籠統,不具體,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覺上的、孤立的現象,不去仔細觀察事物之間的特徵和聯系。所以在抄寫數字、符號的時候,沒有看清楚就下筆,抄寫的數字就會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比如:將「38」寫成「30」、把「+」寫成「×」、把「÷」寫成「-」等。在很多時候,脫式計算中上一行的數字移到下一行就寫錯了,還有些同學把數學遺漏掉了,本來上一行有4個數,經過計算還應該有3個數,但是有的學生移到下一行就剩2個數了。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做事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遺忘的情況。比如:學習乘法計算的時候,經常出現忘記加上進位「幾」的情形,還有出現把進位的數加兩遍的情況;計算除法的時候,前一位的余數常常忘記移下來,還有不夠商時忘記補「0」的情況。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很多時候是由於不細心造成的。比如:在草稿紙上計算時,結果是正確的,但是抄到作業本上就錯了。
(三)、習慣方面的原因。
有的學生在做計算題時,從來不認真審題,不觀察題目中數字的特徵,盲目的進行計算。做完後也不願意檢驗,書寫潦草,小數點寫成頓號,「0」和「6」不分,口算、演算時馬馬虎虎。這些不良習慣,也是導致計算結果出錯的原因。
二、提高計算準確率的對策
(一)、弄清算理,以理馭法。
每一種運算都有一定的理論依據,掌握這些依據,是培養和提高計算能力的前提。要讓學生明白四則運算的計演算法則、運算定律、性質和規律,使學生不僅知道計算方法,而且知道駕馭方法的算理,讓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四則混合運算計算知識的掌握水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強化運算能力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之我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計算機(或計算器)的普及,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越來越被人們淡化,其實小學數學計算能力不僅是小學數學重要的教學內容,而且是小學數學「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何況是繼續學習數學和共它自然學科的基礎,因此,培養和提高數學能力是在必行。
⑵ 如何幫助小學生理解算理
1. 在低抄年級側重藉助實物圖來理解算理,通過實物圖的合並、分拆來理解加、減法,並知道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
2. 在中年級側重藉助圖形來理解算理,通過圖形的排列來理解乘、除法,並懂得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
3. 在高年級側重藉助線段圖來理解算理,通過作線段圖來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
總的來說,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度到抽象思維。
⑶ 如何提高一年級小學生的口算水平
每天做一定量的口算。口算內容要連貫,比如,與9有關的加減法,反復出現,增強記憶和技巧,僅供參考
⑷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思維的結果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而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每一個數學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尤其是小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能正確地應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數學交流工具,使學生在數學交流時說准確、說完整,說得有條理,說得合乎邏輯,說得簡煉。因此,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數學教學過程伴隨著數學交流的過程。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教材及教學媒體的交流、學生與社會的交流,以及學生的自我交流等。學生通過數學語言,用它特定的符號、詞彙、句法和成語去交流,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就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但要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而且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還要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下面針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幾點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影響學生
教師的言語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數學語言規范的教師他的學生表達能力也較強,表達也較准確、清楚、簡練。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有些教師偶爾也把不規范或不科學的語言帶進課堂,這些不科學、不規范的語言,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但是,長期以來,數學語言的教學沒有得到我們足夠的重視, 很多老師對數學語言表達的教學地位存在片面性認識,認為語言表達教學應附屬於識字、閱讀、寫作教學,並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導致學生因沒過好語言關而學習起來困難重重。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思維顯得緩慢,從而造成數學知識接受、處理困難。在我教學中和聽課過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組活動交流時,只有幾個學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木頭人」,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乾脆站立不說,這是教學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是講得過多,學生說話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是「滿堂灌」,把課堂教學的「多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以至隨著年級的增長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出現了重重障礙,所以,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同步發展的。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讀數和寫數時:在講授的過程中學生對二十幾的數字的讀作和寫作時總是寫成二一,二二,二三……,經過我和家長溝通發現:孩子這樣讀的原因是家長在日常生活和給孩子學前教育的時候沒有正確的讀數,使孩子養成了不正確的讀法, 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的讀法,我讓孩子先讀三十幾、四十幾、五十幾……讓孩子自己發現讀法,再回過頭讓孩子讀二十幾,這樣孩子就能夠較准確的讀出。雖然有些人認為讀數無關緊要,只要孩子會數就可以,沒有必要強要求,但是我認為當學生學會說一句正確和完整的話,掌握了最簡單、最基本的思維模式後,就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學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夠有條理的思維和表達。因此,應該從點滴做起規范的使用數學語言。
二、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
(一)、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數學語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書本的理解。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要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積、商、擴大、縮小、質數、合數等概念。對學生語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點疏忽。例如問:「什麼是質數?」有的學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數叫質數。」於是老師問:「4能被1整除嗎?能被它本身整除嗎?4是不是質數?」學生立即意識到自己錯了,應該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叫質數」。
同時數學有它的精確性,每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彙,結論錯對分明。要想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落實,使數學不再感到難學,我覺得必須重視數學語言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學生會用,會說數學語言。
(二)、隨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1、教師和教材的示範是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的方法
小學生在表達數學思想時有兩個弱點:第一,不善於正確使用數學術語。第二,不善於講算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學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等的示範作用,努力使語言形象化、趣味化。盡力避免「這樣做怎麼樣」、「對不對」、「好不好」「同意嗎」等類習慣問語,消除學生說「半截話」或者用一兩個字「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簡單作答的語言環境。
其次,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自讀教材,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鑒於教材編寫要求簡潔、明白,不可能把什麼都寫進去,需要在教學時加以指點。如一年級數學「長方形、正方形」一課,教材形象直觀地描述了這兩種圖形,至於什麼是長方形,什麼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師引導學生去認識,邊讀邊交流,然後形成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確表象。
2、每節課都是學生形成數學語言的過程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說圖意,說算理,說思路,說解題過程,說操作過程,說分析過程。在低年級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做好看圖說話訓練,我對學生進行了一些引導:①先學會看圖。要求學生能全面觀察,看清圖,能簡單說出圖中有什麼,並且有幾個。②認真思考,弄懂圖意。在看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對圖的內容進行分析、口述,理清圖中的數量關系。③發揮聯想,要求學生能把看到的東西,能串聯起來。④開口敘述,要求學生能盡量用自己的話進行闡述,並且中心明確,有條理性。這時語言的連貫性是需要有針對性地重點訓練的;中年級可以要求學生有條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具圖表直觀演示,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敘述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問題,分析思路和解題過程。通過讓學生口頭敘述解題思路,口頭敘述數量關系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解題能力,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高年級則可要求學生逐步運用數學語言准確、簡練且有根據地進行表述。通過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准確性。
3、小組討論是學生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
小組討論是課堂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本組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效率。但是,小組討論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小組討論組織的不好,就會成為個別學生的表演時間,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就會變成聽眾或者成為局外人,長久下去就會形成兩極分化,說的人越說越好,不說的人一句不說。因此,組織小組討論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和組織的方式,最好是讓每一位學生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讓那些不愛說的學生從被動的參與變成主動參與。
4、同桌交流是學困生形成數學語言的好途徑
小組討論雖然是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但是由於小組討論時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多,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沒有機會或者害怕說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而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同桌二個人比較熟悉,交流起來也沒有陌生感,學習困難的學生就不會產生恐懼,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並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解答、大膽發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活了學生思維,更提高了教學效果。然而同桌交流只有兩個人,如果同桌兩個人正好都是學習困難的孩子,他們在交流的時候效果就不會太好,因此,在安排學生座位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最好是把表述好的孩子和不愛說的孩子搭配的坐,這樣他們會互相影響,從而取長補短。
5、學生小結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在課堂小結時,老師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後,就會紛紛舉手發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很積極。有些學生話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能並進,全面育人的目的。
6、操作是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的手段
操作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 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可以豐富感性認識,通過有條理地說操作過程,可以把外部物質操作活動轉化為內部思維活動,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兒童的數學語言得到強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在三年級進行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為了使學生透徹理解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可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一折、二看、三塗、四想、五說」進行。一折:讓學生用一張紙折成均勻的四份;二看:引導學生觀察以下幾個問題:1,幾種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幾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樣?三塗:塗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想:出示塗色的紙,思考怎樣用分數表示?五說: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想的過程?分數的意義是怎樣表述的?等等。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引發思維和用數學語言表達,不僅加深了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還可以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同時也培養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⑸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修改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修改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佔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這些公式的推導與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至於簡易方程、比例和統計圖表也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那麼,怎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使計算準確呢?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於學、樂於做,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對、算得快的目的。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於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1、在游戲中培養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碰球」,既能進行口算練習,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2、用故事激發興趣。如: 在教學簡便運算前,首先給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創造性地解答「1+2+3+……+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既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
二、理清算理,掌握演算法
算理是算的一種道理和想法,而演算法是算理的一種表達形式或書寫格式,算理要通過演算法來表現,演算法又要體現算理。在新課程的教學中,特別突出對算理的理解,追求演算法多樣化。
1.利用教具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如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認識,運算定律和性質,及和、差、積、商的變化規律,都是運演算法則的依據。但是這些都是抽象的數學知識,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這樣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思維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對算理的剖析就要根據小學生的認識特點,通過教師的「架橋」,寓抽象的知識於具體形象之中,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導到抽象的彼岸,從而概括出計演算法則。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的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感性材料,選擇直觀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動手操作創造條件,為進一步進行思維加工奠定基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學具,是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2.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准確的運用法則,並簡化運算過程,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 運演算法則的掌握過程是從開展的、詳盡的思維活動過度到壓縮的、省略的思維活動。開展是為了理解,以確保初期運算的准確,壓縮是為了簡化中間環節,提高計算速度,學生理解並掌握新的運演算法則之後,開始訓練時,要嚴格要求學生用法則進行運算,還應要求口述計算過程,培養學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據,以確保運算的自覺性和正確性。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1.書寫要規范
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培養從書寫開始。從平常教學實踐來看,許多學生正是因為書寫格式不規范導致錯誤。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提高正確率。要想使小學生能盡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關鍵是教師的言傳身教,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培養。比如在上課時,板書設計要合理,規范整齊,書寫做到一筆一畫,哪怕是小小的「=」、豎式中的一條橫線,都必須嚴謹、規范。在作業批改時給學生的批語也要認真書寫,讓學生看得懂並給孩子一個示範。經常如此,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計算的錯誤率會大大下降,教師的工作效率也會提高。
2.計算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檢
一看: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例如,不是抄錯數字,就是抄錯符號。因此,做題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決不抄錯題目,這是正確計算的前提。
二想:確定運算步驟。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往往一拿到題就做,根本不去想它的運算步驟。例如,在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的四則運算中:75+25×4和128-28×4這兩道題往往小學生是先做加法和減法,後做乘法。又如9×9÷9×9這道題往往小學生認為都是一級運算怎樣做都可以,於是就出現了先算9×9和9×9,最終結果等於1的錯誤結論。因此在計算四則運算前應先想一想四則運算的法則,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看清每一個步驟,這是正確計算的關鍵。
三算:低年級學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進位,就是減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當減法做,乘法當除法做。因此在確定運算步驟後,要認真地進行計算。
四檢:平時學生除了對規定的驗算題目進行驗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覺驗算每一步。所以要強調學生算完一步要及時「回頭看」,檢查是否正確,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准,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
3.培養學生自覺進行簡便計算的習慣
小學數學中簡便演算法的技巧歸納起來就是「合、分、變」三方面。「分」的技巧適用於兩個數。例如:12.5×88就要將88分成8×11或者80+8;455+398簡算時需將398分成400-2;49÷35簡便演算法就是49÷7÷5等。「合」的技巧適用於三位數或三位以上的數。如算式4.5+7.2+5.5+2.8簡算算式就是(4.5+5.5)+(7.2+2.8);24×25×4簡算算式是24×(25×4);15.2-3.6-2.4=15.2-(3.6+2.4);189÷2÷5=189÷(2×5);2.5×4.4+2.5×5.6就應合成2.5×(4.4+5.6)等,不勝枚舉。「變」適用於簡算中難度較大的題目。例如算式63×111+93×999,硬算比較麻煩,若能看出其中蘊含的數字特點,將63×111變換成7×9×111再進一步變換成7×999,原來的算式就可以寫成63×111+93×999=7×999+93×999=(93+7)×999=100×999=99900,這樣從頭至尾只需口算就能較快得出結果。經常不斷地要求和檢查,學生就可以增強簡算的意識,對題中簡算的因素找得全,看得深,大大提高計算效率。
總之,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從教材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聯系現實生活,聯系游戲活動,進行多媒體的整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活力的學習環境,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⑹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
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是小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它學科的重要基礎。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合理引導,合理訓練,注重學生思維的提高和鍛煉。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我們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關鍵詞:創設情境,合理訓練,鍛煉思維,計算能力。
數學離不開計算。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是小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它學科的重要基礎。因此,培養學生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現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去探索新的知識,將乾巴巴的計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樂於學、樂於做,給學生講解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以此激發興趣。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創設了一個情景——腦筋急轉彎,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出示畫面,畫面上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草地中央有一棵大樹,大樹下小羊在悠閑的吃草,再仔細看,樹乾和小羊之間還有一根繩子,請問:小羊吃到草的范圍會是什麼圖形?這樣做,不僅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同時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不自覺的產生了羊吃到草的范圍是一個圓形的念頭。由此,學生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並能靈活利用有關定律、法則,找出解題規律,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同時根據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內部因素的影響的特點,在練習的時間和數量上合理安排,採取「短時、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學生疲勞、厭煩現象的產生,使學生的注意力能穩定地集中在練習對象上,從而保證計算的准確性。
二、全方位引導,合理訓練
(一)讓學生充分地「說」,把操作和語言結合起來。改變過去計算教學就是學生「算」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說」,說自己的思維過程,並給予適當的指導,交給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同時,重視師生演示操作作用,並把操作與語言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直觀認識,有效地發展學生思維,例如:在教授立體圖形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體積時,我鼓勵學生充分的「說」,在「說」的同時,邊操作邊思考,用心去體會兩個立體圖形體積相等。如:一個圓柱形鐵塊的底面半徑是10厘米,高是5厘米,把它熔鑄成一個底面積的28.26平方厘米的圓錐形鐵塊,圓錐的高應是多少厘米?在這道題中,圓柱形鐵塊的體積就是圓錐形鐵塊的體積。學生經過分析題意—動手操作—思考的過程,最終體會到兩個立體圖形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二)提倡估算,讓學生直觀的思維活躍起來,進而提高計算能力。如在教學比例應用題時,首先要讀懂每句話的意思。例如:一間房子用邊長3分米的方磚鋪地,需要96塊,現改用2分米的方磚鋪地,需要方磚多少塊?學生經過觀察發現,邊長3分米大於邊長2分米,說明邊長3分米的方磚面積大,鋪磚的塊數就少,邊長2分米的方磚面積小,鋪磚的塊數就多,經過直觀思考,估算得知,改用邊長後,方磚的塊數肯定多於改用前方磚的塊數。
(三)合理訓練,要做到,單項的計算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重點練,對於學生難掌握之點易錯之處要突出練。練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對比練習。在教學中,將易混易錯的題目放在一起,讓學生區分比較,通過有目的的練習,使學習糾正錯誤以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並及時評價學生的作業,糾正錯誤。
三、多種方式組合,鍛煉學生思維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其中要做好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重學生思維的提高和鍛煉。這就需要多種方法結合運用。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口算的能力,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例如20以內的加減法的口算,常用的一些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常用的進率單位互換等等。另一方面注重多種演算法的組合,從而提高思維的敏捷性,例如分解法的運用:25×14可以換成25×10+25×4,或者是10×25+4×25。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也可以做到迅速准確的計算出答案。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思考的動力,以及對演算法的深刻理解。另外,還可以利用表象的演示,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的過程,來提高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例如,對於退位減法的教學就可以對學生利用小棒或者投影進行演示,通過讓學生對「退一作十」的直觀觀察,這種表象的認識教師在一旁的深入引導,就會使學生更加清楚的理解這種演算法的計演算法則,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此外,對於學生直觀思維的鍛煉和培養則需要運用計算中的估演算法,這種方法是適當的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數學問題引入教學實例中,從而將學生的實際經歷和數學知識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增強其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提起學生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四、重算理和法則過程教學,提高計算技能
算理和法則是計算的依據。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築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四則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如何講清算理呢?如在講分數加法教學中,先引導學生講述算理,概括法則,如講同分母分數加法時,可以這樣進行:先用圖表示:然後提問這兩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各是多少?各有幾個這樣的單位?結合圖形觀察後回答:1個加上2個等於多少?通過計算這道題,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法則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這時,學生的敘述可能是不完整的)。讓學生再思考:怎樣計算?並說明理由。在這個基礎上再出示結語:同分母分數相加減,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這樣教學,既使學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學生掌握了法則,為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也打下了基礎。
五、加強基本訓練,培養計算能力
(一)重視口算訓練,打牢計算基礎。口算是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是數學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關繫到以後能否順利學習和掌握多位數加減法、乘除法和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等一系列內容的學習。《數學課程標准》在第一、第二學段都強調要重視口算。因此,小學計算教學要特別重視口算訓練。在教學中,讓學生估算,把計算教學與估算教學有機結合,這樣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會有所提高,一舉兩得。隨時進行估算訓練,加深學生理解掌握算理和方法,明確式題答案的范圍,減少錯誤,對提高學生的計算素質和訓練良好的思維大有裨益。
(二)加強簡算訓練,提高計算效率。簡便計算是小學計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學生充分運用學過的運算定律、性質、公式,合理改變運算的數據及運算順序,使計算盡可能簡便、快捷,提高計算效率。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強簡算訓練,逐步增強簡算意識,提高簡算能力。而簡便運算用得最多的是乘法分配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在計算的時候要讓學生養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習慣。所謂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第二再想一想用什麼方法或有無簡便方法以及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第三步進行計算;第四步進行演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六、培養良好習慣,提高計算準確率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是學生學會學習、形成學習能力、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保證。在計算中,要著重讓學生養成下面一些良好習慣。
(一)仔細審題的習慣。仔細審題是正確、迅速計算的前提。
(二)及時校對的習慣。
(三)認真計算的習慣。計算時,格式要規范,方法要合理,要認真檢查計算過程。
(四)自覺檢驗的習慣。在計算中,要養成自覺檢驗的習慣,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五)規范書寫的習慣。書寫潦草,格式混亂,粗心馬虎是造成計算錯誤的重要原因。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就要養成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
總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我們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⑺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計算能力。加強計算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今,學生的計算能力朝著下降的趨勢發展,令人擔憂,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的計算能力迫在眉急。筆者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計算興趣,掌握算理,加強口算訓練這幾方面來探究。並且通過實踐感受到這樣方法確實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農村 計算教學 計算能力
計算在生活生產勞動中運用最為廣泛。在小學,計算更是貫穿於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學生的計算能力直接關繫到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果。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計算能力,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計算能力是學生今後生活、學習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所必須的基本素質之一。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能忽視。
我們的數學曾經一度被稱作為「算術」。由此可見,加強計算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計算教學如此重要,往往我們農村小學的低、中年級的學生這方面特別薄弱。執教以來,學生在計算中反映出來的情況令人擔憂,學生的計算能力不高,由於計算錯誤,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並且直接阻礙了其它數學知識的學習。造成這一後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我去反思、探究。
1、教師不重視教法。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再加上教師對這個問題的忽視,認為計算易教,不重視計算教法的探究。教學過程重演算法輕算理;重練習輕理解。大搞題海戰術,認為學生多做就能熟記。以至喪失了對學生進行計算能力訓練的最佳時機。
2、學生計算能力的欠缺。學生認為計算好學,一聽就會,不用動腦筋,多做練習就行。因此,在計算過程中經常由於各個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很多家長全歸於孩子不認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實質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關計算能力的欠缺。比如運演算法則、運算性質、運算定律、計算公式等基礎知識沒有掌握,或者不能很好運用這些知識所造成。
3、學生對計算發憷。當出現錯誤時,師生都沒有分析錯誤原因而只將其歸罪於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現了教師埋怨學生計算能力差。從此之後,學生就出現了見到計算就發憷的現象。這種現象在農村小學尤其可見。
4、對計算題的輕視。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常受到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並不是不會做,而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1]
以上種種情況反映出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尤為重要,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更是感覺到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下降,很難想像,一個計算能力薄弱的學生怎能夠學好數學和其它有關學科呢?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迫在眉急。這就要教師改變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想學」。根據低、中年級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這一心理特點,以及結合自己這幾年來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措施。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可是,根據這幾年教學經驗,學生由於沒有良好的習慣使計算題錯誤佔大多數。我分析原因是:有些學生是因為計算時粗心大意,把數字寫錯了,或把運算符號寫錯了,書寫也不規范;有些審題習慣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動手去做;有的沒有驗算習慣,題目算完了事。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讓學生掌握一些方法。
1、指導學生「看」
指導學生做每一道題時,首先要看清楚題中的每一個「運算符號」(包括有無括弧);其次要看清楚題中的每一個「數字」。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例如,不是抄錯數字,就是抄錯符號。所以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看清楚每一個「運算符號」和每一個「數字」是提高做題正確率的首要前提。學生抄題時,讓學生先讀算式,然後再邊讀邊抄算式,抄完算式後再回頭與原式對照一下,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心理品質。
2、指導學生「想」
「想」就是思考。第一要思考題的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第二要思考題完成時所需要的加、減、乘、除的計算方法;第三要思考題中的「數與數」之間有無特殊的關系,如果有,能簡算就要簡算。動手計算前對題進行一番深思熟慮後,對運算的順序、方法和能否簡算就會胸有成竹,計算起來就會水到渠成,下筆若有神。因此,「想」是計算正確與否的關鍵所在,絕不可忽略輕視。
3、指導學生「算」
「算」是動手操作,一步一步的計算遞等出最終結果的過程。計算時要培養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格式符合規定、邊算邊想、邊算邊查等學習習慣的養成。當然,在計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估算、心算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估算不像筆算那樣精確,但能夠得出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平時學生在作業中除了對規定驗算的題目進行驗算外,其他的題目基本上不能自覺驗算,這就需要教給他們一些估算的方法。估算可以減少計算中的低級錯誤,培養良好的檢查習慣。另外,還要讓學生注意辨清一些容易混淆的心算題。在這里,教師可以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數據,如8×125=1000,4×25=100等,從而提高心算速度,而且還會促進解題的靈活性。
4、指導學生「檢」
檢查和驗算不僅是保障計算正確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種促進學生理解計算過程和計算技能的手段。小學生由於意志力弱,注意易分散,不能自覺堅持檢查,常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或驗算時,直接照抄前面算式中的數,往往不能達到檢驗的目的;或者說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檢查和驗算。因此,在教學中多教給學生一些驗算的方法,如:用加法(減法)驗算減法(加法),乘法(除法)驗算除法(乘法),這不僅有效地發現、糾正計算中的錯誤,還能使學生從逆運算的角度理解計算過程的內在聯系。
5、指導學生計算「精」而「巧」。
精通算理、法則熟練;堅持精練,熟能生巧。為促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計算能力,加強練習是必要的,但是練習要注意科學性,講究實效。在計算教學中要求演算法多元化,可是「多中擇優,擇優而用」的思想方法也是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方法。教師要設計一些題目,啟發學生選擇最佳演算法,怎樣簡便就怎樣算。直接按法則計算此類題,比較繁難,如果認真觀察思考,一旦發現其中的奧妙,就可以化難為易,同時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力。[2]
事實上,良好的計算習慣不僅對於學生的數學成績穩步提高大有益處,更能從小就培養他們對生活認真負責的良好態度,而這一點可使學生受益終生。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動力。可是,計算卻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是尤其重要的。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不穩定,且無意注意佔主導,如果能創設一些有趣的教學情境,配上一些優美動聽的旋律,相信學生的注意力會被牢牢吸引。吸引學生注意力,可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從而集中精力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訓練效果。
2、尊重個性,保護興趣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說出來,保護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只要學生能算得又對又快,不管他用什麼方法都可以。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他們現實起點的基礎上。針對個體而言,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教師應該尊重個性,允許學生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探索。
3、童趣練習,保持興趣
計算練習的形式要有童趣。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產生躍躍欲試的情緒,不知不覺融入到計算練習中來,而且計算的准確率也會讓人欣喜!像「摘蘋果」、「找朋友」、「送信」……這些小游戲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對計算的興趣。
4、參與競爭,增強興趣
孩子們總是非常要強,不論做什麼,都想爭個第一。教師便可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善加利用,增強學生對計算教學的興趣。比如,可組織學生開展「算24點」比賽,在四人小組內進行選拔。由於是比賽,學生的興致肯定會很高,全力對待,力求算得又快又准。
5、及時評價,促進興趣
陳景潤之所以采擷到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是由於在學生時代受到了老師的激勵。在日常計算教學的過程中,只要學生有點滴進步,我就會及時給予恰當的口頭評價,決不吝嗇。如進行口算搶答時,第一個舉手並正確地說出答案時,我會說「你真棒!你是一個愛學習的好孩子!」「你真了不起,諾貝爾獎也在向你招手呢!」通過這樣的口頭評價,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進步。[3]
三、掌握算理是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可見,不管是何種計算都應講清算理,讓學生明確演算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清晰的思路、簡練的講解和靈活的探究方式,讓學生理清計演算法則、運算定律性質,以及計算公式等,幫助學生掌握好計算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在具體計算中,應用這些知識來尋求簡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計算的准確性與加快計算速度。教學時,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學具操作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級教學初步認識「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性質時,先讓學生觀察教師右手有5隻鉛筆,左手有4隻鉛筆,然後要求學生按照教師兩手出示的順序列出加法算式,並計算出結果。教師先右手後左手,列式為:5+4=9,先左手後右手,列式為:4+5=9。 使學生看到加數位置的交換,只不過是出示的順序有所變化,因此,並不影響計算的結果。通過演示,可以直觀形象地說明:在加法計算中,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的道理。
四、加強口算的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
口算也稱心算,是一種不藉助任何計算工具,僅依靠記憶與思維,直接算出結果的計算方式。《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了,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4]因此,每位學生一定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進行口算訓練,首先要從低年級抓起,教會學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級要熟練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二年級要正確迅速地口算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同時各年級各學段還要根據學段特點,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數據,如:25×4=100、125×8=1000、50×2=100等等。其次,堅持天天練,持之以恆,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例如:平時我為了加強計算訓練,每一節數學課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時間,安排了至少3至5分鍾的口算或者聽算練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現在我班裡的同學計算的正確率明顯提高。同時採用形式要多變,注意運用「數學游戲」、「有獎速算」、「計算擂台」等方式,引發練習興趣,磨礪學生不畏困難,創優爭先的良好意志品質。[5]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不斷的思考、不斷的探索。教師要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興趣,掌握算理,加強口算。教師還要優化教學過程,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計算的積極性。學生的計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⑻ 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活動與理解算理怎樣融合
【摘 要】培養學生准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務,更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然而,在計算教學中,卻存在兩種「走極端」的現象:一方面,有的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支配,只注重計算結果和計算速度,陷入了「重演算法、輕算理」的極端;另一方面,有的教師片面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新教材,把過多的時間用在形式化的情境創設、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陷入了「理解算理過繁、掌握演算法過軟、形成技能過難」的另一極端。算理是計算的依據,演算法是依據算理提煉出來的方法和規則,只有將算理和演算法的有機融合,才能更好的促進計算內容的教學。 【關鍵詞】數學 算理 演算法 教學 一、研究背景 「數的運算」,在小學階段所佔比重極大,在教材中所佔篇幅也是最長的,正確認識計算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准確了解計算的內在思想和方法,是科學有效地實現計算教學目標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往往出現照本宣科,很少深入思考的現象,尤其是公開課,基於計算課程很難「出彩」的功利心因素,多數教學一般均不會選擇計算課來進行交流。比如:今年山東省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泰安賽區32 節課,只有兩位老師選擇了計算教學的內容,從實際上課效果來看,與其他課型相比也有明顯差距。這無形之中給了教師們一個暗示:研究計算課教學沒有「前途」 ,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教師們研究計算教學的積極性。作為年輕的數學老師,應當更加關注教學研究的薄弱環節,對計算教學的深入研究,通過對計算教學的核心問題之一——算理和演算法的結合問題進行系列打磨、研究活動,重視計算教學,重視計算教學的研究,進而展開對計算教學中一系列的具體問題展開研究。如「如何根據學生的思維和經驗基礎設計我們的教學環節, 使其以孩子的思維學會枯燥無味的數學計算?」「如何構建計算教學的知識 ,結構、如何引導學生主動關注前後知識的聯系、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技能?」等等,通過自己的研究能轉變教師對計算教學的某些偏見,大幅度的提高計算教學的實效性。 二、數的運算的認識 數的運算,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最基本的內容,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計算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學生觀察、記憶、思維等能力的發展,關系著學生學習習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 1養 。一定的計算能力是每個公民都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一)數的運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對運算意義的理解。」數的運算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周圍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從抽象的觀點看,客觀世界的表現形式可以概括為:數量、空間和時間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從數學的角度看,主要表現在數、量、形三個方面,而計量是離不開數的運算的,空間形式及其關系要量化也離不開數與計算。任何學科規律歸結 1為公式後基本上都要運用四則混合運算來計算 。 (二)數的運算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學習數的運算的過程就是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數的運算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之間都有內在聯系,存在著嚴密的邏輯性。每個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的引入與建立,都要經過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性質、法則、公式,都要經過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學生把這些應用到實際中去,還要經過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過程。因此,數的運 2算的學習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 (三)數的運算有利於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育 數的運算是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而數的運算中又有很多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如整數與分數、約數與倍數,加與減、乘與除、通分與約分,等等。教學中闡明這些相互依存的概念與概念、計算方法與計算方法之間的關系,有利於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計算教學中算理和演算法關系的處理 演算法主要解決「怎樣計算」的問題,算理主要回答「為什麼這樣算」的問題。算理是計算的依據,是演算法的基礎,而演算法是依據算理提煉出來的計算方法和規則,它是算理的具體體現。算理和演算法是計算教學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兩個方面。當前,計算教學中「走極端」的現象實質上是沒有正確處理好算理與演算法之間關系的結果。一些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支配,計算教學只注重計算結果和計算速度,一味強化演算法演練,忽視算理的推導,教學方式「以練代想」,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教學偏向「重演算法、輕算理」的極端。與此相反,一些教師片面理解了新課程理念和新教材,他們把過多的時間用在形式化的情境創設、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在理解算理上大做文章,過分強調為什麼這樣算,還可以怎樣算,卻缺少對演算法的提煉與鞏固,造成學生理解算理過繁, 3掌握演算法過軟,形成技能過難,教學走向「重算理、輕演算法」的另一極端 。 怎樣處理好算理與演算法教學統一,使學生既理解算理,又能牢固掌握演算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呢?下面就以二年級數學下冊 70 頁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為例,說說如實現理算理與演算法的的教學統一。 (一)引導研究,理解算理 學生只有理解了計算的道理,才能「創造」出計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才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所以計算教學必須從算理開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計算的道理進行深入的研究,幫助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領悟計算的道理。首先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可以用 14×2 計算?使學生明白 14×2表示求 2 個 14 是多少;其次,讓學生思考:你打算怎麼計算 14×2?使學生明白 14 是由 1 個十和 4 個一組成的,可以把 14×2 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乘法計算:先算 2 個 10 是多少,再算 2 個 4 是多少,最後把兩次算的得數合並,計算的過程有三個算式:4×2=8,10×2=20,20+8=28。通過這樣的研究學生就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計算的道理,學生就能應用這樣的道理解決其他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問題。 (二)及時練習,鞏固內化 通過上面的計算研究,學生雖然理解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道理,但是此時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還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算理還要經過實際計算才能得到檢驗和鞏固,此時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練習中才能把算理內化為自己的理解,才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算理。所以在學生初步理解了算理後,應當及時組織學生用三個算式進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在練習中牢固掌握算理,為後面的抽象、概括計算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應用算理,進行創造。 算理是計算的思維本質,如果都這樣思考著算理進行計算,不但思維強度太大,而且計算的速度很慢算。為了提高計算的速度,使計算更方便、快捷,就必須尋找到計算的普遍規律,抽象、概括出計演算法則。計演算法則是算理的外在表達形式,是避開了復雜思維過程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驟,它使計算變得簡便易行,它不但提高了計算的速度,還大大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所以當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算理之後,應引導學生對計算過程進行反思,啟發學生再思考:計算 14×2 要寫出三個算式,你的感覺怎樣?可以簡化一下嗎?怎麼簡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同伴交流創造方便、快捷的計算方法:可以像計算加減法那樣用豎式計算,根據算理:先算 4×2=8,在個位上寫上 8,再算 10×2=20,在十位上寫 2、個位上寫0,最後再把 8 和 20 加起來等於 28,得出算理豎式。接著再啟發學生思考:還能再簡化嗎?通過師生共同研究,最終得出:加號可以省略,還可以把 8 個一與 2 個十直接合並,優化成簡化豎式。 (四)觀察比較,歸納方法 當學生比較熟練地繼續豎式計算後,再引導學生對豎式計算過程進行觀察反思: 這些乘法的豎式計算都是怎麼算的?分幾個步驟?從而歸納出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演算法則:先用一位乘數乘兩位數的個位數,積的末尾寫在個位上,再用一位乘數乘兩位的十位數,積的末尾寫在十位上。這時的計算就不再思考每一步的計算道理,只要按照這樣的操作步驟進行演算就能得到計算的結果, 由於避開了復雜的思維過程,縮短計算的思維路徑,把計算演變成一種機械的、程式化的操作方法,所以計算的速度大大加快,計算的效率大大提高。 四、小結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教師把掌握演算法作為課堂的唯一目標,那麼沒有比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麼算」更簡單的方法了,但學生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和深層感悟的機會了,也就失去了「知其所以然」的機會。我們常說「知其然,不如知其所以然」,僅僅掌握演算法,猶如空中樓閣,雖然一時很美麗,但又怎能牢固呢?只有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體系,在清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掌握計算的方法。因此,計算教學應該有兩個重點——「深刻理解算理,扎實掌握演算法」,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把算理與演算法之間的聯結、過渡好,為學生搭起理解的台階,學生才能充分體驗由算理直觀化到演算法抽象性之間的過渡,理解、把握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