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非典時小學生

非典時小學生

發布時間:2021-01-20 08:34:00

A. 關於小學生健康的資料

兒童少年的健康關繫到我國的興衰和民族的未來,要提高民族的健康水平,就必須從小學生做起,使學校成為育人園地。校醫是第一位教師,培養有道德、有知識、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學生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衛生行為,接受系統的衛生知識教育,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學們通過健康教育的學習,衛生行為逐步養成,使他們懂得了清潔衛生、飲食衛生、個人衛生、體育鍛煉衛生和防病常識有關知識。

完成教學的基礎上,做好衛生保健工作。首先做好傳染病預防,因學校是一個集散場所容易有傳染病流行,提前做好預防是校醫的責任。在本年度無傳染病發生。

在2002年基礎上,又進一步加強了對學生六病預防工作,收到了顯著的效果,體檢後對沙眼同學投了葯進行治療,使生病率更進一步下降,對近視同學都投了近視靈眼葯水進行跟蹤矯治,使假性近視恢復正常,近視同學也有所改善。而使我校的近視率形成逐年下降趨勢。

學生接受了衛生知識教育,從培養良好衛生行為習慣,建立文明生活方式,要落實在行動上,必須從平時做起。每當我看到學生單純幼稚的小臉,就感到他們天真可愛。學生因為年齡小,來自不同條件的家庭,有著他們不同的衛生習慣,有的學生咬手指甲、用嘴咬衣服領及紅領巾、摳手等不良習慣,都是在自覺和不自覺中養成。發現他們這些行為,我在衛生課上講這些習慣的害處,並且在實際生活中觀察他們的行為,隨時隨地地給他們矯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一定要從小做起,指導他們正確的刷牙方法,經常提示他們養成刷牙的習慣。

學生體檢後,對體檢表進行了合理的評價,按要求填好健康教育檔案,有關數字上了資料板,促進今後的工作更好的進行。

今年春季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非典型肺炎」傳染病。全國上下齊動員對「非典」進行預防、排查可疑對象工作。在此項工作中,我校堅決貫徹上級的指示精神,把每一項工作都落在實處。衛生室是學校抗擊「非典」的前沿陣地,校醫自然就是守護這塊陣地的排頭兵做了大量的工作。

(1)、收集大量有關「非典」的資料,對全校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要求做到「三勤」「三帶」等具體要求。

(2)、到保健所領取抗「非典」物資,校內購買抗「非典」物資,並做好保管、使用工作,都設有記錄備查。

(3)、每天對全校各房間進行一次消毒工作,雖然累了一些,但我認為只要能保衛大家的健康還是值得的。

(4)、做好學校環境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確保教學環境清潔衛生,不留死角。

(5)、每天對全校師生進行體溫排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隔離,並做好上報工作。

(6)、對教師學生及他們家屬是否與外地人接觸或是否去過外地進行調查,發生情況後及時做好隔離,將一切可能消滅在萌芽之中。

(7)、負責全鎮村小教師、學生體溫情況的統計與上報情況,所有情況均有記錄、建檔備查。

總之本學年的工作在保健所領導、學校領導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下,較好的完成了我校的衛生工作任務。在工作實踐中我深深的體會到關心愛護學生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家長把學生交給我們就要負起責任。我所關心的問題是把防病治病放到首位,為學生創造出身心健康的條件,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來才能為社會服務。

現代的健康觀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自古至今,健康成為各朝各代人們談論的永久話題,並被視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麼是健康?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確切內涵?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在1978年國際初級衛生保健大會上所發表的《阿拉

B. 一篇小學生習作,急求!!

愛國演講稿-《祝福您!親愛的祖國!!》

金秋十月,國旗招展,舉國同慶。今天全國各族人民滿懷喜悅,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54歲生日;大江南北的中華兒女都在盡情高歌,為古老而年輕的祖國深深祝福!

今年國慶,萬象更新,非同尋常。回首春夏之交,正當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地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的時刻,我國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病災害。面對這場嚴峻考驗,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和衷共濟,共克時艱,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這件大事不放鬆,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奪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階段性重大勝利,保持了經濟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經歷風雨,又見彩虹。抗擊非典的斗爭,極大提高了我國人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偉大祖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展現新氣象,昭示好前景。本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全國人民新世紀新階段的奮斗目標。實現這個宏偉目標,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和根本利益。落後就要挨打,財大才能氣粗。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我國形成發達的生產力,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物質基礎,是我們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長治久安的物質基礎。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集中精力,心無旁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奮力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國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實踐,也是對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檢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能不能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本質,是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志。我們決不能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庸俗化、隨意化、標簽化、招牌化,一定要始終牢牢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本質,真正為民謀利,為民造福。

近一年來,以愛貓撲,愛生活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千方百計擴大再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出台許多便民利民的措施,做了大量親民愛民的工作。人民為有這樣的黨風政風而歡欣,祖國為有這樣的黨風政風而自豪。新中國成立54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越是在形勢好的情況下,我們越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們一定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大力轉變作風,狠抓求真務實。

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奔騰向前,浩浩盪盪,勢不可擋。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走過了五千年的歷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卓越創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堅信,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中,一定能夠萬眾一心,奮發圖強,勇往直前地朝著宏偉目標闊步邁進,光榮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把我國早日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祖國在我心中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從《詩經》中「坎坎代擅」的江邊,到《史記》「金戈鐵馬」的楚河漢界;從酈道元的《水經注》,到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我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煙花蒼茫,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長河揚鞭的祖國。

在爬滿甲骨文的鍾鼎之上,讀祖國童年的靈性;在布滿烽火的長城之上,讀祖國青春的豪放;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之上,讀祖國壯年的成熟……
我想說又不願說,我也曾看到祖國的孱弱,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之上,我看祖國是一灘血;在鄧世昌勇猛的「致遠艦」上,我看祖國是一團火。但我的祖國沒有沉沒,在亞細亞的東部,用寬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將炎黃子孫攬於懷中,用茅草和土磚修復殘缺的歲月,用野菜和稀粥喂養飢餓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裡開始規劃治國方略,毛澤東,在貧瘠的土地上,支撐民族的血肉與骨骼;鄧小平,把飽經滄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災多難的祖國,從世紀的風雨中神奇地走過!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給我膚色的祖國,給我智慧與膽略的祖國。盡管在鄉村,還有輟學孩子渴望的目光;盡管在城鎮,還有下崗女工無奈地訴說,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沖破舊的觀念,舊體制的束縛,迎來新世紀磅礴的日出!
這是一個除舊立新的祖國。這是一個沸騰上升的祖國;這是一個如日中天的祖國。我的話語多得成一部歷史,我的話語多得可組成一片星河,但是說得最多最動情的一句,便是——騰飛吧祖國、祖國吉祥,吉祥祖國。

愛國演講-我的祖國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創造了璀璨的文化。在漢唐等時期,我們祖國曾經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強大的國家。但是,由於近代國家政治腐敗,閉關自守,導致了國家國力衰微。1949年,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獲得了民族的解放,鄧小平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繪制了宏偉的藍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建設,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家實力日益增強,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祖國變得更美好!

香港、澳門本是我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他們離開了祖國媽媽;在1997、1999年,他們相繼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嫦娥奔月是我們先輩們幾千年前的偉大夢想,這個夢想在「神州5號」載人飛船載著楊利偉進入太空以後,已經在逐步實現。同時,我們成功的戰勝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成功的加入WTO;成功申奧;成功的抗擊了「非典」和「禽流感」等。這一系列成功,證明了今天我國的強大實力。中華民族像一個巨人,屹立世界在東方。

從清末的被蹂躪到現在的發展蒸蒸日上,是無數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不懈努力換來的,來之不易啊。他們開創了祖國的今天,我們要造就祖國的明天。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學好建設祖國的本領;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建設貢獻聰明才智,讓祖國明天更美好。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歌頌祖國演講稿-騰飛吧,祖 國

敲響那一排銅質的編鍾,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和五十三年繽紛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聲,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一個主題:祖國母親!
我們以《詩經》關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頌》的音韻;以古風與樂府、律詩與散曲;以京劇與秦腔、梆子與鼓詞唱您歷史恢宏歲月的輝煌,唱響您壯麗的山河亮麗的風景。
我們以岳飛的一闋《滿江紅》,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氣歌》,以魯迅的一聲《吶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響您不屈的脊樑與骨氣,唱響您不屈的尊嚴與神聖。
我們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誌敏身上的那份清貧;以楊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劉志丹胸前的那塊補丁;以焦裕祿窗前的那盞油燈;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腳印,唱響您的堅韌與頑強,唱響您的靈魂與精神。
親愛的祖國,讓我們以採薇採茶採桑的手,編織彩燈雲錦;讓我們以喊江喊海的喉嚨,在金黃季節里黃金般的早晨,唱響國歌和飄揚的五星紅旗,唱響千百年來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黃河猛、長江壯、泰山雄、昆侖莽,萬里山河浩浩盪盪從天安門前走過,走過一隊隊雷鋒,走過一隊隊徐洪剛,走過一隊隊李向群,走過一隊隊方紅霄——走出中國人民最風流最風光最風情的步伐;走出中華民族最壯觀最壯美的方陣!仰望藍天,「神州飛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峽工程,曠世神奇。
親愛的祖國,五千年的蘊涵和積淀,五十三年的揚棄和繼承,一個東方巨人到了可以說「不!」可以發言的時候。您聚集當今世界上最多最廣最大的人氣和景氣,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和平與發展是您熱切表達的心聲!您不卑不亢不躁不驚,以坦盪豁達和深邃、閑靜,闊步在新世紀的黎明!在「十六大」的東風勁吹中,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正繼往開來帶領著中華民族走向新的輝煌。

C. 關於小學生健康的資料

兒童少年的健康關繫到我國的興衰和民族的未來,要提高民族的健康水平,就必須從小學生做起,使學校成為育人園地。校醫是第一位教師,培養有道德、有知識、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學生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衛生行為,接受系統的衛生知識教育,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學們通過健康教育的學習,衛生行為逐步養成,使他們懂得了清潔衛生、飲食衛生、個人衛生、體育鍛煉衛生和防病常識有關知識。

完成教學的基礎上,做好衛生保健工作。首先做好傳染病預防,因學校是一個集散場所容易有傳染病流行,提前做好預防是校醫的責任。在本年度無傳染病發生。

在2002年基礎上,又進一步加強了對學生六病預防工作,收到了顯著的效果,體檢後對沙眼同學投了葯進行治療,使生病率更進一步下降,對近視同學都投了近視靈眼葯水進行跟蹤矯治,使假性近視恢復正常,近視同學也有所改善。而使我校的近視率形成逐年下降趨勢。

學生接受了衛生知識教育,從培養良好衛生行為習慣,建立文明生活方式,要落實在行動上,必須從平時做起。每當我看到學生單純幼稚的小臉,就感到他們天真可愛。學生因為年齡小,來自不同條件的家庭,有著他們不同的衛生習慣,有的學生咬手指甲、用嘴咬衣服領及紅領巾、摳手等不良習慣,都是在自覺和不自覺中養成。發現他們這些行為,我在衛生課上講這些習慣的害處,並且在實際生活中觀察他們的行為,隨時隨地地給他們矯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一定要從小做起,指導他們正確的刷牙方法,經常提示他們養成刷牙的習慣。

學生體檢後,對體檢表進行了合理的評價,按要求填好健康教育檔案,有關數字上了資料板,促進今後的工作更好的進行。

今年春季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非典型肺炎」傳染病。全國上下齊動員對「非典」進行預防、排查可疑對象工作。在此項工作中,我校堅決貫徹上級的指示精神,把每一項工作都落在實處。衛生室是學校抗擊「非典」的前沿陣地,校醫自然就是守護這塊陣地的排頭兵做了大量的工作。

(1)、收集大量有關「非典」的資料,對全校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要求做到「三勤」「三帶」等具體要求。

(2)、到保健所領取抗「非典」物資,校內購買抗「非典」物資,並做好保管、使用工作,都設有記錄備查。

(3)、每天對全校各房間進行一次消毒工作,雖然累了一些,但我認為只要能保衛大家的健康還是值得的。

(4)、做好學校環境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確保教學環境清潔衛生,不留死角。

(5)、每天對全校師生進行體溫排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隔離,並做好上報工作。

(6)、對教師學生及他們家屬是否與外地人接觸或是否去過外地進行調查,發生情況後及時做好隔離,將一切可能消滅在萌芽之中。

(7)、負責全鎮村小教師、學生體溫情況的統計與上報情況,所有情況均有記錄、建檔備查。

總之本學年的工作在保健所領導、學校領導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下,較好的完成了我校的衛生工作任務。在工作實踐中我深深的體會到關心愛護學生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家長把學生交給我們就要負起責任。我所關心的問題是把防病治病放到首位,為學生創造出身心健康的條件,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來才能為社會服務。

現代的健康觀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自古至今,健康成為各朝各代人們談論的永久話題,並被視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麼是健康?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確切內涵?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在1978年國際初級衛生保健大會上所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中重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且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總稱。該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權,達到盡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圍內一項重要的社會性目標。事隔多年後,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認為健康包括軀體健康(physicalhysi。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會ychological。alth)、社會適應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這種新的健康觀念使醫學模式從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演變為生物-心理-_社會醫學模式。這個現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性健康是對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補充和發展,它既考慮到人的自然屬性,又考慮到人的社會屬性,從而擺脫了人們對健康的片面認識。

1.軀體健康(生理健康) 軀體健康是指身體結構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使心理處於良好狀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心理健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無心理障礙等心理問題的狀態;廣義的心理健康還包括心理調節能力,發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會適應良好 較強的適應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徵。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能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於社會現狀有清晰、正確的認識。既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又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注重現實與理想的統一。對於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怨天尤人,用切實有效的辦法去解決。當發覺自己的理想與願望與社會發展背道而馳時,能夠迅速地進行自我調節,以求與社會發展一致,而不是逃避現實,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能夠按照社會規范的細則和要求來支配自己的行為,能為人們的幸福做貢獻,表現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

二、健康的標准(health standards)

健康的標准包括:①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任務而不挑剔;③善於休息,睡眠良好;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的各種變化;⑤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體重適當,身材勻稱,頭、臂、臀比例協調;⑦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⑧牙齒清潔、無缺損、無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⑨頭發有光澤、無頭屑;⑩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

按照以上的健康標准,只有15%的人能達到該標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處於中間狀態,即沒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說處於機體無明顯疾病狀態,但活力降低,適應能力出現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如乏力、頭昏、頭痛、耳鳴、氣短、心悸、煩躁等。這種中間狀態即為「亞健康」(subhealth)狀態(第三狀態)。

人人都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怎樣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對此不太清楚,包括大學莘莘學子.過去人們都認為身體沒有生病就是健康,這種認識是非常膚淺的.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科學的進步發展,現代人對健康有了更科學更全面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新確定的定義是:『人的身體、精神與社會的最佳狀態,而不是單純的沒有生病」。
新的健康觀認為,沒有生病只是健康的一個基本方面,主要是機體的正常狀態,同時還包括心理健康和對社會、自然環境適應上的合諧.也就是說人的機體、心理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均處於協調和平衡的狀態.這就是新的健康的完整而全面的觀念.
那麼,如何恆量一個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標準是什麼呢?世界衛生組織為此對健康定了10條准則: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
二、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
三、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四、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五、能抵制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六、體重適當,身材發育勻稱,站立時,頭、肩、臂的位置協調。
七、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睛不易發炎。
八、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九、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十、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這10條准則亦即健康的標准,是就一般情況和普遍情況而言的,但對不同年齡的人還有不同的標准.
新的健康觀的核心思想是「人人為健康,健康為人人」.任何集體的、個人的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講衛生的行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這種健康觀是「機體一心理一社會一自然一生態一健康』的一種整體觀,是一種社會協調發展型的健康觀.
我國傳統醫學中,也有一套健康的標准。
這一整套健康標准主要是針對中年人而盲,因此也可以視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標准.這]0大標準是: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無呆滯的感覺,說明精氣旺盛,臟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躍.
二、聲息和:聲如洪鍾,呼吸從容不迫,心平氣和,反映出肺臟功能良好,抵抗力強.
三、前門松:指小便通暢,說明泌尿,生殖系統大體無恙.
四、後門緊:大便每日一次,有規律,無腹痛、腹瀉之慮,說明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豐:保持體型勻稱,注意不宜過胖,標准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減l00)。
六、牙齒堅:注意口腔衛生,基本上無齲齒,反映腎精充足。
七、腰腿靈:表現肌肉、骨骼和四肢關節有力或靈活,中年知識分子因工作性質尤其要保持腰腿靈。
八、脈形小:指每分鍾心跳次數保持在正常范圍(60-80次/分),說明心臟和循環功能良好.
九、飲食穩:飲食堅持定時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飽食濫飲,無煙酒嗜好,注意飲食養身法。
十、起居准:能按時起床和入睡,睡眠質量好。

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正常狀態,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民族興旺的保證。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維護全體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健康教育則是一項投入少、產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為衛生保健的戰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認,並被列為初級衛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及生活水平的進步,人類對健康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對健康內涵的全面理解有助於指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實踐。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於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即是使教育對象知識、觀念、行為改變的統一。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知是基礎,信是動力,行是目標。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根據1988年第13屆世界健康大會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以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它重點研究知識傳播和行為改變的理論、規律和方法,以及社區教育的組織、規劃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通過傳播和教育手段,向社會、家庭和個人傳授衛生保健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養成健康行為,糾正不良習慣,消除危險因素,防止疾病發生,促進人類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三)健康促進
健康促進是促進人們控制影響健康因素,維護和提高他們自身健康的能力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他們環境之間的戰略,規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所負的責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組織、立法、政策和經濟等綜合手段對健康有害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創造良好的社會和生態環境,以促進人類的健康。
健康促進模式(略)
我國的健康教育的發展經歷了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健康促進三個階段。三者的關系是後者包容前者,後者是前者的發展。其不同點在於:
衛生宣傳=知識普及+宣傳鼓動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進=健康教育+社會支持
(四)健康促進的領域
健康促進涉及的5個主要活動領域:
1、制定能促進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進的含義已超出衛生保健的范疇,把健康問題提到各個部門,各級政府和組織的決策者的議事日程上。明確要求非衛生部門實行健康促進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們更容易作出更有利於健康的選擇。
2、創造支持的環境
健康促進必須創造安全的、滿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系統地評估環境對健康的影響,以保證社會和自然環境有利於健康的發展。
3、加強社區的行動
提高社區人們生活質量的真正力量是他們自己。充分發動社區力量,積極有效地參與衛生保健計劃的制定和執行,挖掘社區資源,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健康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4、發展個人技能
通過提供健康信息,教育並幫助人們提高作出健康選擇的技能來支持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學校、家庭、工作單位和社區都要幫助人們做到這一點。
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
健康促進中的衛生服務的責任由個人、社會團體、衛生專業人員、衛生部門、工商機構和政府共同分擔。他們必須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有助於健康的衛生保健系統。
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任務
1、主動爭取和有效促進領導和決策層轉變觀念,從政策上、資源上對健康需求和有利於健康的活動給予支持,並制定各項促進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為全民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已經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以政府行為和行政干預來支持和推動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促進個人、家庭和社區對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責任感。使人們在面臨個人或群體健康相關的問題時,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擇。通過提高社區自助能力,實現社區資源(人、財、物等)的開發。
3、創造有益於健康的外部環境。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必須以廣泛的聯盟和支持系統為基礎,與相關部門協作,共同努力逐步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把社區、學校、企業等建成「健康促進社區」、「健康促進學校」、「 健康促進工廠」等。
4、積極推動醫療衛生部門觀念與職能的轉變,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其作用向著提供健康服務的方向發展。
5、在全民中開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導人民群眾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主要相關學科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理論依據和專業技術,主要來源於醫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科學、傳播學、科普學、統計學、美學等學科。在諸多相關學科中以預防醫學、社會醫學、教育學、傳播學、健康心理學、健康行為學等關系最為密切。
1、預防醫學:預防醫學是以群體為研究對象,應用基礎醫學、環境醫學等有關學科的理論和流行病學、統計學、毒理學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會因素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及作用的規律,採用衛生措施以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科學。
2、社會醫學:社會醫學是一門醫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它主要研究社會因素和健康之間相互作用及其規律,以制定社會保障措施,保護和增進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借鑒社會醫學研究醫學問題時所側重的戰略性、理論性、方向性和思維觀念,從社會學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問題,制定宏觀與微觀結合的不同層次的干預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質量。
3、教育學:健康教育是健康與教育的有機結合。人群從接受健康信息到行為改變,就是一個教育過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熟悉教育對象的需求,熟練掌握根據不同教育對象的文化,設計教育課程,安排教學內容的技術,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因材施教,並進行效果評價。
4、健康傳播學:主要研究健康信息傳播活動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影響傳播效果的因素,傳播策略的選擇與拓展。
5、健康心理學:健康心理學是在行為醫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心理學分支,健康心理學要在研究心理和社會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論、策略、具體措施和方法學方面發揮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為學:健康行為學是近年來隨著健康教育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新學科,也可以說是行為科學的一個分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著眼於個人、群體乃至組織行為的改變。因此,健康行為學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基礎學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為改變的較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知 →信→行→ 增進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圖
知(知識和學習)是基礎,信(信念和態度)是動力,行(促進健康行為)是目標。以吸煙有害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把吸煙有害健康、吸煙引發的疾病以及與吸煙有關的死亡數字等知識傳授給群眾;群眾接受知識,通過思考,加強了保護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責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煙的健康行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會心理學方法解釋健康相關行為的重要理論模式。它以心理學為基礎,由刺激理論和認知理論綜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產生促進健康行為的實踐中遵循以下步驟:首先,充分讓人們對他們目前的行為方式感到害怕(知覺到威脅和嚴重性);其次,讓人們堅信一旦改變不良行為會得到非常有價值的後果(知覺到效益);同時清醒地認識到行為改變中可能出現的困難(知覺到障礙);最後,使人們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過努力改變不良行為。
2、健康傳播技巧
健康傳播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運用各種傳播媒介渠道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的而製作、傳遞、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健康傳播是一般傳播行為在醫學、衛生學領域的具體和深化,並有其獨自的特點和規律。
人類的傳播活動多種多樣。但按傳播的主客體相互關系的不同及其特徵,大致可分為「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組織傳播」和「自我傳播」四種基本類型。健康傳播也離不開這幾種傳播方法。
(1)人際傳播也稱人際交流,是指人與人之間一種直接的信息溝通的交流活動。人際傳播可以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由於人際傳播具有針對性強、交流充分、反饋及時等優點,這種傳播方式在社區健康教育中尤為常用和有效,社區全科醫生、衛生工作人員應該是該社區健康問題的權威和 健康傳播者,可以應用在診病時、病人咨詢時、出診家訪時——「個人與個人」;組織專題講座、授課、演講——「個人與群體」;座談、討論——「群體與群體」這幾方面進行人際健康傳播。
人際傳播要獲得好的效果,傳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際傳播要成為互動式的而不是單向的說教的。首先,人際間要溝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護對方的隱私;第二,對社區內人群的健康情況應有所了解,回答咨詢、專題講座、授課、座談等都應針對性強,有的放矢,使對方產生興趣、共鳴;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如果對不懂醫學的人使用了很多醫學術語,對方理解不了醫學術語的含義,也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最後要有科學性。
(2)大眾傳播是指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書籍、標語、板報、宣傳單張、互聯網等大眾媒介向社會人群傳播信息的過程。大眾傳播的特點是要藉助一定的媒體;其信息是公開的、面向全社會人群;信息傳播距離遠、覆蓋面廣、速度快;大眾傳播是單向的,雙方信息反饋不足。
(3)組織傳播是指組織之間,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是有組織有領導而進行的有一定規模的信息傳播。即發展為公共關系學。
(4)自我傳播是指個人接受外界信息後,在頭腦中進行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這是人類進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學基礎。屬於心理學研究的范疇。
3、健康相關行為干預模式
健康相關行為是指個體或團體的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促進健康的行為和危害健康的行為。
促進健康行為是個人或群體表現出的客觀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組行為:
⑴日常健康行為,如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睡眠適量、積極鍛煉、有規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為,如定期體檢、預防接種等合理應用醫療保健服務。
⑶避免有害環境行為,「環境」既指自然環境(環境污染),也指緊張的生活環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煙、不酗酒、不濫用葯物。
⑸求醫行為,覺察自己有某種病患時尋求科學可靠的醫療幫助的行為。如主動求醫、真實提供病史和症狀、積極配合醫療護理、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
⑹遵醫行為,發生在已知自己確有病患後,積極配合醫生、服從治療的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干預的方法有很多種,如信息傳播、組織與法規、環境改變、培訓與指導、咨詢以及從行為醫學移植過來的行為矯正等。這些方法與策略分別作用於影響行為的產生、保持與發展的各個環節,是健康教育方法學的重要內容。行為干預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改變已養成的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自覺採納促進健康的行為,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為矯正技術是本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起來的,用於矯正各種危害健康的行為,指導建立各種促進健康的行為的系列性技術,在健康教育領域內廣泛運用的矯正技術主要有脫敏法、示範法、厭惡法、強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測量及指標
健康測量是將健康概念及與健康有關的事物或現象進行量化的過程,即依據一定的規則,根據被測對象的性質或特徵,用數字來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關的事物或現象。健康測量從對死亡和疾病的負向測量逐步擴大到以健康為中心的正向測量;從對生物學因素的測量擴大到對心理、行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綜合測量。
1、健康測量指標:
為適應現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標,如心理指標、行為指標;另一方面也不放棄原有的死亡指標和疾病指標,對他們進行改進和發展,如利用死亡資料和疾病、殘疾資料計算減壽年數(YDLL)、無殘疾期望壽命和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們的生存質量。
單一指標:群體健康測量指標(如死亡率、發病率、患病率、死因構成比等);個體健康測量指標(如心率、血壓、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標)以及在這些健康測量指標基礎上演變的指標(如期望壽命)。
綜合指標:是通過某種方法或法則將多個單一指標結合起來所產生的一個新指標。其特點是將反映健康狀況的多方面資料概括起來,用一個數值來表示,以提供對個體或群體健康狀況的多維測量和簡單評價。如生存質量指數、無殘疾期望壽命、傷殘調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評分等。
2、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常用的健康指標
⑴死亡指標:包括總死亡率、性別年齡死亡率、死因構成比、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和期望壽命;
⑵殘疾指標:殘疾率、殘疾原因構成;
⑶疾病指標:發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營養狀況指標:日攝入某營養成分總量;
⑸生長發育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肺活量、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首次遺精的平均年齡等,可計算這些生長發育指標的年增長值和增長率,或進行相關分析;
⑹心理指標:包括對人格、智力、情緒、情感測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個性量表、Beck抑鬱問卷(BDI)、焦慮自評量表(SAS)、UCLA孤獨量表、個人評價問卷等;
⑺行為指標:行為模式(A型行為與B型行為的測量、得克薩斯社交行為問卷)、生活方式(生活豐度、生活頻度、活動譜、生活滿意程度等得測量)、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指數)、個人地位和個人經歷的測量指標;
⑻人口指標:人口數、人口的性別與年齡構成、人口的文化構成、文盲率或識字率、人口的職業構成;
⑼綜合指標:
症狀和功能指標:常用症狀和功能調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質量指標:包括生存質量指數、功能狀態量表和生存質量量表;
其他:減壽年數(YDLL)、無殘疾期望壽命、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等。

D. 小學生預防非典

現在,最近發生的非典型肺炎特指目前病原尚不明確,自2003年初以來我國局部地區發生的,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肺炎,在家庭和醫院有顯著的聚集現象。
經過醫療衛生部門以及廣大醫務人員幾個月的努力,我省非典型肺炎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非典型肺炎康復出院人數增加,新發病例大幅回落。事實表明,非典型肺炎完全是可防、可治、可控制的。
為了進一步消除廣大市民的疑慮,加深對非典型肺炎的認識,我們特別組織了這一非典型肺炎防治的專版,希望能夠對防治非典型肺炎以及其他的傳染性疾病有幫助。
學校、托幼機構預防「非典」
一、加強課室、午休室和活動場所等室內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盡量不使用空調,確要使用空調設備的場所,必須要定期換氣。
二、認真做好學校室內外的環境衛生。
三、建立晨檢制度,每天進行晨檢,及時掌握學生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學生、教職員工有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要及時送到醫院檢查治療。
四、經醫院診斷為疑似或確診非典型肺炎的學生、教職員工,要按有關規定,進行隔離治療,治癒出院後要留在家中休息1周,病情確無反復方可回校。
五、對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同班、同室)要加強觀察,凡有可疑病症(發熱、頭痛、咳嗽)者,要及時送到醫院檢查治療。有寄宿的學校,對病人的同宿舍人員要隔離,進行醫學觀察2周,觀察期間不能參與集體活動,隔離場所要選定在相對獨立、通風良好的房間或區域。
六、家庭成員中有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學生、教職員工,建議學校動員其留家觀察10天,無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後再回校上課(班)。
七、對缺勤的學生、教職員工要進行調查,如果醫院診斷為疑似或確診非典型肺炎的,要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
八、對出現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學校,該患者所活動過的室內場所要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指導下進行消毒。
九、加強宣傳教育。可利用牆報,校內廣播、上衛生課等多種形式進行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知識宣傳教育,讓學生掌握了解春季多發疾病的預防知識,明白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治,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恐懼心理,要注意勤洗手,搞好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營養
社區綜合性預防措施
1.開展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的科普宣傳,使群眾了解此病的特徵與預防的方法,爭取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治療病人,避免群眾亂投醫亂服葯。
2.戶內經常通風換氣,促進空氣流通,勤打掃環境衛生,勤曬衣服和被褥等。
3.經常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強體質。
4.對出現一例或多例病人的家庭,應進行醫學監測,並由當地疾病控制機構採取消毒措施。
5.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洗手後用清潔的毛巾和紙巾擦乾。不要共用毛巾。
6.注意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充足休息、減輕壓力和避免吸煙,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7.出現病例較多的局部地區要加強衛生宣傳,還要在病人周圍加強監測,避免前往空氣流通不暢、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群眾性集會。
8.要保持空調設備的良好運行,並經常清洗隔塵網,保證商場、超市、影劇院等場所中央空調系統的送風安全,必要時應對供送氣設備進行消毒(方法同公共場所)。根據季節變化,盡可能開窗通風換氣。合理的休息,防止過度的緊張和疲勞,並注意防寒保暖。
自從非典型肺炎這個病的出現是人人類不加節制地開采及隨意毀壞自然資源,濫用化學品,使自然資源越來越少,還造成一系列生態災難。這個病還不是因為人們大量毀壞自然資源,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後果。我們如果保護地球,建設地球、美化地球。從此變得更加美麗可愛、生機勃勃,更好地造福於我們人類。如果有這么好的環境,然到還會有這么多的病嗎?希望人類保護地球和我們的大家園。

E. 小學生作文《護士的手》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全國的護士們本該在這天過著屬於自己的節日。非典,是非典,它自私地侵佔了她們的快樂,可惜它忘了我們有全世界最棒的護士,面對它的終是敗局。她們是最可愛的人,是最受人們尊敬的人。 冰心老人:「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不錯,這是對護士天職最好的詮釋,她們也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為它做出詮釋。 醫生:「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其實,治好一個病人,我們的功勞只佔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要記在護士身上。」 是啊,在治療「非典」的過程中,除了正常的吃葯、打針都要由護士來負責以外,日常監測病情變化中的量體溫、測脈搏,觀察呼吸機和監護機,定期巡視病房和大量生活照料等都要由護士來完成。目前對於『非典』的治療並沒有特效葯,護理顯得格外重要。醫生列出的醫囑,大多由護士來執行。她們在病房裡堅守的時間最長,面臨被感染的危險也最大。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王春生說得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的護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充分體現了南丁格爾精神。」 護士:「不讓每個病人無助。」記者曾經問過一位護理部主任:「面對這么多的『非典』病人,你不怕嗎?」「這些『非典』病人,身患重症,旁邊卻連一個親人也沒有。許多還是年邁老人,我們再不好好照顧他們,心裡怎麼能過得去呢?」於是,我們理解了為什麼一名又一名護士辭別親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義無反顧地走上抗擊「非典」第一線,卻把病人的安危冷暖看得比天還重。
然而,她們都認為這些只是自己應該做的,她們說得最多的卻是家人的支持和病人的理解與信任。

F. 告訴小學生什麼是豬流感

以下我詳細資料,希望你切記!!

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由A型豬流感病毒引起的豬呼版吸系統疾病,該病毒可在權豬群中造成流感暴發。通常情況下人類很少感染豬流感病毒。
其病因:
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後會出現類似流感症狀。

症狀:
與感冒類似,出現發燒、咳嗽、疲勞、食慾不振等。

傳播速度快:
人體對新變異病毒沒有天然抗體。

傳播方式:
打噴嚏、咳嗽和物理接觸都有可能導致新型豬流感病毒在人群間傳播。

易感人群:
確診因感染豬流感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數年齡在25歲至45歲之間,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壯年為主,而非老人和兒童。

預防:
充足睡眠、勤於鍛煉、勤洗手、室內保持通風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G. 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某市根據疫情的發展狀況,決定全市中、小學放假兩周,以切實保障廣大中、小學生

(1)如圖:

H. 關於小學生健康教育的資料

兒童少年的健康關繫到我國的興衰和民族的未來,要提高民族的健康水平,就必須從小學生做起,使學校成為育人園地。校醫是第一位教師,培養有道德、有知識、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學生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衛生行為,接受系統的衛生知識教育,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學們通過健康教育的學習,衛生行為逐步養成,使他們懂得了清潔衛生、飲食衛生、個人衛生、體育鍛煉衛生和防病常識有關知識。

完成教學的基礎上,做好衛生保健工作。首先做好傳染病預防,因學校是一個集散場所容易有傳染病流行,提前做好預防是校醫的責任。在本年度無傳染病發生。

在2002年基礎上,又進一步加強了對學生六病預防工作,收到了顯著的效果,體檢後對沙眼同學投了葯進行治療,使生病率更進一步下降,對近視同學都投了近視靈眼葯水進行跟蹤矯治,使假性近視恢復正常,近視同學也有所改善。而使我校的近視率形成逐年下降趨勢。

學生接受了衛生知識教育,從培養良好衛生行為習慣,建立文明生活方式,要落實在行動上,必須從平時做起。每當我看到學生單純幼稚的小臉,就感到他們天真可愛。學生因為年齡小,來自不同條件的家庭,有著他們不同的衛生習慣,有的學生咬手指甲、用嘴咬衣服領及紅領巾、摳手等不良習慣,都是在自覺和不自覺中養成。發現他們這些行為,我在衛生課上講這些習慣的害處,並且在實際生活中觀察他們的行為,隨時隨地地給他們矯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一定要從小做起,指導他們正確的刷牙方法,經常提示他們養成刷牙的習慣。

學生體檢後,對體檢表進行了合理的評價,按要求填好健康教育檔案,有關數字上了資料板,促進今後的工作更好的進行。

今年春季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非典型肺炎」傳染病。全國上下齊動員對「非典」進行預防、排查可疑對象工作。在此項工作中,我校堅決貫徹上級的指示精神,把每一項工作都落在實處。衛生室是學校抗擊「非典」的前沿陣地,校醫自然就是守護這塊陣地的排頭兵做了大量的工作。

(1)、收集大量有關「非典」的資料,對全校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要求做到「三勤」「三帶」等具體要求。

(2)、到保健所領取抗「非典」物資,校內購買抗「非典」物資,並做好保管、使用工作,都設有記錄備查。

(3)、每天對全校各房間進行一次消毒工作,雖然累了一些,但我認為只要能保衛大家的健康還是值得的。

(4)、做好學校環境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確保教學環境清潔衛生,不留死角。

(5)、每天對全校師生進行體溫排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隔離,並做好上報工作。

(6)、對教師學生及他們家屬是否與外地人接觸或是否去過外地進行調查,發生情況後及時做好隔離,將一切可能消滅在萌芽之中。

(7)、負責全鎮村小教師、學生體溫情況的統計與上報情況,所有情況均有記錄、建檔備查。

總之本學年的工作在保健所領導、學校領導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下,較好的完成了我校的衛生工作任務。在工作實踐中我深深的體會到關心愛護學生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家長把學生交給我們就要負起責任。我所關心的問題是把防病治病放到首位,為學生創造出身心健康的條件,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來才能為社會服務。

現代的健康觀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自古至今,健康成為各朝各代人們談論的永久話題,並被視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麼是健康?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確切內涵?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在1978年國際初級衛生保健大會上所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中重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且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總稱。該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權,達到盡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圍內一項重要的社會性目標。事隔多年後,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認為健康包括軀體健康(physicalhysi。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會ychological。alth)、社會適應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這種新的健康觀念使醫學模式從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演變為生物-心理-_社會醫學模式。這個現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性健康是對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補充和發展,它既考慮到人的自然屬性,又考慮到人的社會屬性,從而擺脫了人們對健康的片面認識。

1.軀體健康(生理健康) 軀體健康是指身體結構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使心理處於良好狀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心理健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無心理障礙等心理問題的狀態;廣義的心理健康還包括心理調節能力,發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會適應良好 較強的適應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徵。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能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於社會現狀有清晰、正確的認識。既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又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注重現實與理想的統一。對於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怨天尤人,用切實有效的辦法去解決。當發覺自己的理想與願望與社會發展背道而馳時,能夠迅速地進行自我調節,以求與社會發展一致,而不是逃避現實,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能夠按照社會規范的細則和要求來支配自己的行為,能為人們的幸福做貢獻,表現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

二、健康的標准(health standards)

健康的標准包括:①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任務而不挑剔;③善於休息,睡眠良好;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的各種變化;⑤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體重適當,身材勻稱,頭、臂、臀比例協調;⑦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⑧牙齒清潔、無缺損、無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⑨頭發有光澤、無頭屑;⑩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

按照以上的健康標准,只有15%的人能達到該標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處於中間狀態,即沒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說處於機體無明顯疾病狀態,但活力降低,適應能力出現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如乏力、頭昏、頭痛、耳鳴、氣短、心悸、煩躁等。這種中間狀態即為「亞健康」(subhealth)狀態(第三狀態)。

人人都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怎樣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對此不太清楚,包括大學莘莘學子.過去人們都認為身體沒有生病就是健康,這種認識是非常膚淺的.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科學的進步發展,現代人對健康有了更科學更全面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新確定的定義是:『人的身體、精神與社會的最佳狀態,而不是單純的沒有生病」。
新的健康觀認為,沒有生病只是健康的一個基本方面,主要是機體的正常狀態,同時還包括心理健康和對社會、自然環境適應上的合諧.也就是說人的機體、心理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均處於協調和平衡的狀態.這就是新的健康的完整而全面的觀念.
那麼,如何恆量一個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標準是什麼呢?世界衛生組織為此對健康定了10條准則: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
二、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
三、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四、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五、能抵制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六、體重適當,身材發育勻稱,站立時,頭、肩、臂的位置協調。
七、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睛不易發炎。
八、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九、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十、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這10條准則亦即健康的標准,是就一般情況和普遍情況而言的,但對不同年齡的人還有不同的標准.
新的健康觀的核心思想是「人人為健康,健康為人人」.任何集體的、個人的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講衛生的行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這種健康觀是「機體一心理一社會一自然一生態一健康』的一種整體觀,是一種社會協調發展型的健康觀.
我國傳統醫學中,也有一套健康的標准。
這一整套健康標准主要是針對中年人而盲,因此也可以視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標准.這]0大標準是: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無呆滯的感覺,說明精氣旺盛,臟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躍.
二、聲息和:聲如洪鍾,呼吸從容不迫,心平氣和,反映出肺臟功能良好,抵抗力強.
三、前門松:指小便通暢,說明泌尿,生殖系統大體無恙.
四、後門緊:大便每日一次,有規律,無腹痛、腹瀉之慮,說明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豐:保持體型勻稱,注意不宜過胖,標准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減l00)。
六、牙齒堅:注意口腔衛生,基本上無齲齒,反映腎精充足。
七、腰腿靈:表現肌肉、骨骼和四肢關節有力或靈活,中年知識分子因工作性質尤其要保持腰腿靈。
八、脈形小:指每分鍾心跳次數保持在正常范圍(60-80次/分),說明心臟和循環功能良好.
九、飲食穩:飲食堅持定時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飽食濫飲,無煙酒嗜好,注意飲食養身法。
十、起居准:能按時起床和入睡,睡眠質量好。

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正常狀態,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民族興旺的保證。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維護全體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健康教育則是一項投入少、產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為衛生保健的戰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認,並被列為初級衛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及生活水平的進步,人類對健康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對健康內涵的全面理解有助於指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實踐。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於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即是使教育對象知識、觀念、行為改變的統一。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知是基礎,信是動力,行是目標。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根據1988年第13屆世界健康大會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以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它重點研究知識傳播和行為改變的理論、規律和方法,以及社區教育的組織、規劃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通過傳播和教育手段,向社會、家庭和個人傳授衛生保健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養成健康行為,糾正不良習慣,消除危險因素,防止疾病發生,促進人類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三)健康促進
健康促進是促進人們控制影響健康因素,維護和提高他們自身健康的能力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他們環境之間的戰略,規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所負的責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組織、立法、政策和經濟等綜合手段對健康有害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創造良好的社會和生態環境,以促進人類的健康。
健康促進模式(略)
我國的健康教育的發展經歷了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健康促進三個階段。三者的關系是後者包容前者,後者是前者的發展。其不同點在於:
衛生宣傳=知識普及+宣傳鼓動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進=健康教育+社會支持
(四)健康促進的領域
健康促進涉及的5個主要活動領域:
1、制定能促進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進的含義已超出衛生保健的范疇,把健康問題提到各個部門,各級政府和組織的決策者的議事日程上。明確要求非衛生部門實行健康促進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們更容易作出更有利於健康的選擇。
2、創造支持的環境
健康促進必須創造安全的、滿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系統地評估環境對健康的影響,以保證社會和自然環境有利於健康的發展。
3、加強社區的行動
提高社區人們生活質量的真正力量是他們自己。充分發動社區力量,積極有效地參與衛生保健計劃的制定和執行,挖掘社區資源,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健康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4、發展個人技能
通過提供健康信息,教育並幫助人們提高作出健康選擇的技能來支持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學校、家庭、工作單位和社區都要幫助人們做到這一點。
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
健康促進中的衛生服務的責任由個人、社會團體、衛生專業人員、衛生部門、工商機構和政府共同分擔。他們必須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有助於健康的衛生保健系統。
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任務
1、主動爭取和有效促進領導和決策層轉變觀念,從政策上、資源上對健康需求和有利於健康的活動給予支持,並制定各項促進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為全民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已經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以政府行為和行政干預來支持和推動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促進個人、家庭和社區對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責任感。使人們在面臨個人或群體健康相關的問題時,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擇。通過提高社區自助能力,實現社區資源(人、財、物等)的開發。
3、創造有益於健康的外部環境。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必須以廣泛的聯盟和支持系統為基礎,與相關部門協作,共同努力逐步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把社區、學校、企業等建成「健康促進社區」、「健康促進學校」、「 健康促進工廠」等。
4、積極推動醫療衛生部門觀念與職能的轉變,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其作用向著提供健康服務的方向發展。
5、在全民中開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導人民群眾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主要相關學科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理論依據和專業技術,主要來源於醫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科學、傳播學、科普學、統計學、美學等學科。在諸多相關學科中以預防醫學、社會醫學、教育學、傳播學、健康心理學、健康行為學等關系最為密切。
1、預防醫學:預防醫學是以群體為研究對象,應用基礎醫學、環境醫學等有關學科的理論和流行病學、統計學、毒理學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會因素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及作用的規律,採用衛生措施以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科學。
2、社會醫學:社會醫學是一門醫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它主要研究社會因素和健康之間相互作用及其規律,以制定社會保障措施,保護和增進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借鑒社會醫學研究醫學問題時所側重的戰略性、理論性、方向性和思維觀念,從社會學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問題,制定宏觀與微觀結合的不同層次的干預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質量。
3、教育學:健康教育是健康與教育的有機結合。人群從接受健康信息到行為改變,就是一個教育過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熟悉教育對象的需求,熟練掌握根據不同教育對象的文化,設計教育課程,安排教學內容的技術,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因材施教,並進行效果評價。
4、健康傳播學:主要研究健康信息傳播活動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影響傳播效果的因素,傳播策略的選擇與拓展。
5、健康心理學:健康心理學是在行為醫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心理學分支,健康心理學要在研究心理和社會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論、策略、具體措施和方法學方面發揮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為學:健康行為學是近年來隨著健康教育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新學科,也可以說是行為科學的一個分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著眼於個人、群體乃至組織行為的改變。因此,健康行為學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基礎學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為改變的較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知 →信→行→ 增進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圖
知(知識和學習)是基礎,信(信念和態度)是動力,行(促進健康行為)是目標。以吸煙有害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把吸煙有害健康、吸煙引發的疾病以及與吸煙有關的死亡數字等知識傳授給群眾;群眾接受知識,通過思考,加強了保護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責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煙的健康行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會心理學方法解釋健康相關行為的重要理論模式。它以心理學為基礎,由刺激理論和認知理論綜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產生促進健康行為的實踐中遵循以下步驟:首先,充分讓人們對他們目前的行為方式感到害怕(知覺到威脅和嚴重性);其次,讓人們堅信一旦改變不良行為會得到非常有價值的後果(知覺到效益);同時清醒地認識到行為改變中可能出現的困難(知覺到障礙);最後,使人們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過努力改變不良行為。
2、健康傳播技巧
健康傳播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運用各種傳播媒介渠道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的而製作、傳遞、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健康傳播是一般傳播行為在醫學、衛生學領域的具體和深化,並有其獨自的特點和規律。
人類的傳播活動多種多樣。但按傳播的主客體相互關系的不同及其特徵,大致可分為「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組織傳播」和「自我傳播」四種基本類型。健康傳播也離不開這幾種傳播方法。
(1)人際傳播也稱人際交流,是指人與人之間一種直接的信息溝通的交流活動。人際傳播可以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由於人際傳播具有針對性強、交流充分、反饋及時等優點,這種傳播方式在社區健康教育中尤為常用和有效,社區全科醫生、衛生工作人員應該是該社區健康問題的權威和 健康傳播者,可以應用在診病時、病人咨詢時、出診家訪時——「個人與個人」;組織專題講座、授課、演講——「個人與群體」;座談、討論——「群體與群體」這幾方面進行人際健康傳播。
人際傳播要獲得好的效果,傳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際傳播要成為互動式的而不是單向的說教的。首先,人際間要溝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護對方的隱私;第二,對社區內人群的健康情況應有所了解,回答咨詢、專題講座、授課、座談等都應針對性強,有的放矢,使對方產生興趣、共鳴;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如果對不懂醫學的人使用了很多醫學術語,對方理解不了醫學術語的含義,也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最後要有科學性。
(2)大眾傳播是指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書籍、標語、板報、宣傳單張、互聯網等大眾媒介向社會人群傳播信息的過程。大眾傳播的特點是要藉助一定的媒體;其信息是公開的、面向全社會人群;信息傳播距離遠、覆蓋面廣、速度快;大眾傳播是單向的,雙方信息反饋不足。
(3)組織傳播是指組織之間,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是有組織有領導而進行的有一定規模的信息傳播。即發展為公共關系學。
(4)自我傳播是指個人接受外界信息後,在頭腦中進行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這是人類進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學基礎。屬於心理學研究的范疇。
3、健康相關行為干預模式
健康相關行為是指個體或團體的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促進健康的行為和危害健康的行為。
促進健康行為是個人或群體表現出的客觀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組行為:
⑴日常健康行為,如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睡眠適量、積極鍛煉、有規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為,如定期體檢、預防接種等合理應用醫療保健服務。
⑶避免有害環境行為,「環境」既指自然環境(環境污染),也指緊張的生活環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煙、不酗酒、不濫用葯物。
⑸求醫行為,覺察自己有某種病患時尋求科學可靠的醫療幫助的行為。如主動求醫、真實提供病史和症狀、積極配合醫療護理、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
⑹遵醫行為,發生在已知自己確有病患後,積極配合醫生、服從治療的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干預的方法有很多種,如信息傳播、組織與法規、環境改變、培訓與指導、咨詢以及從行為醫學移植過來的行為矯正等。這些方法與策略分別作用於影響行為的產生、保持與發展的各個環節,是健康教育方法學的重要內容。行為干預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改變已養成的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自覺採納促進健康的行為,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為矯正技術是本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起來的,用於矯正各種危害健康的行為,指導建立各種促進健康的行為的系列性技術,在健康教育領域內廣泛運用的矯正技術主要有脫敏法、示範法、厭惡法、強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測量及指標
健康測量是將健康概念及與健康有關的事物或現象進行量化的過程,即依據一定的規則,根據被測對象的性質或特徵,用數字來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關的事物或現象。健康測量從對死亡和疾病的負向測量逐步擴大到以健康為中心的正向測量;從對生物學因素的測量擴大到對心理、行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綜合測量。
1、健康測量指標:
為適應現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標,如心理指標、行為指標;另一方面也不放棄原有的死亡指標和疾病指標,對他們進行改進和發展,如利用死亡資料和疾病、殘疾資料計算減壽年數(YDLL)、無殘疾期望壽命和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們的生存質量。
單一指標:群體健康測量指標(如死亡率、發病率、患病率、死因構成比等);個體健康測量指標(如心率、血壓、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標)以及在這些健康測量指標基礎上演變的指標(如期望壽命)。
綜合指標:是通過某種方法或法則將多個單一指標結合起來所產生的一個新指標。其特點是將反映健康狀況的多方面資料概括起來,用一個數值來表示,以提供對個體或群體健康狀況的多維測量和簡單評價。如生存質量指數、無殘疾期望壽命、傷殘調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評分等。
2、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常用的健康指標
⑴死亡指標:包括總死亡率、性別年齡死亡率、死因構成比、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和期望壽命;
⑵殘疾指標:殘疾率、殘疾原因構成;
⑶疾病指標:發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營養狀況指標:日攝入某營養成分總量;
⑸生長發育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肺活量、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首次遺精的平均年齡等,可計算這些生長發育指標的年增長值和增長率,或進行相關分析;
⑹心理指標:包括對人格、智力、情緒、情感測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個性量表、Beck抑鬱問卷(BDI)、焦慮自評量表(SAS)、UCLA孤獨量表、個人評價問卷等;
⑺行為指標:行為模式(A型行為與B型行為的測量、得克薩斯社交行為問卷)、生活方式(生活豐度、生活頻度、活動譜、生活滿意程度等得測量)、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指數)、個人地位和個人經歷的測量指標;
⑻人口指標:人口數、人口的性別與年齡構成、人口的文化構成、文盲率或識字率、人口的職業構成;
⑼綜合指標:
症狀和功能指標:常用症狀和功能調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質量指標:包括生存質量指數、功能狀態量表和生存質量量表;
其他:減壽年數(YDLL)、無殘疾期望壽命、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等。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3847758.html?si=1 亂亂的~

I. 我們這邊小學生很多都咳嗽,怎樣才能判斷不是SARS病呢要向哪些部門說呢

如果一個班裡有很多的人,很多的小孩子都發現了同樣的症狀,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向當地的防疫部門打電話,然後去讓他們進行判斷識別

J. 關於小學生學會商量的短文

兒童少年的健康關繫到我國的興衰和民族的未來,要提高民族的健康水平,就必須從小學生做起,使學校成為育人園地。校醫是第一位教師,培養有道德、有知識、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學生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衛生行為,接受系統的衛生知識教育,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學們通過健康教育的學習,衛生行為逐步養成,使他們懂得了清潔衛生、飲食衛生、個人衛生、體育鍛煉衛生和防病常識有關知識。

完成教學的基礎上,做好衛生保健工作。首先做好傳染病預防,因學校是一個集散場所容易有傳染病流行,提前做好預防是校醫的責任。在本年度無傳染病發生。

在2002年基礎上,又進一步加強了對學生六病預防工作,收到了顯著的效果,體檢後對沙眼同學投了葯進行治療,使生病率更進一步下降,對近視同學都投了近視靈眼葯水進行跟蹤矯治,使假性近視恢復正常,近視同學也有所改善。而使我校的近視率形成逐年下降趨勢。

學生接受了衛生知識教育,從培養良好衛生行為習慣,建立文明生活方式,要落實在行動上,必須從平時做起。每當我看到學生單純幼稚的小臉,就感到他們天真可愛。學生因為年齡小,來自不同條件的家庭,有著他們不同的衛生習慣,有的學生咬手指甲、用嘴咬衣服領及紅領巾、摳手等不良習慣,都是在自覺和不自覺中養成。發現他們這些行為,我在衛生課上講這些習慣的害處,並且在實際生活中觀察他們的行為,隨時隨地地給他們矯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一定要從小做起,指導他們正確的刷牙方法,經常提示他們養成刷牙的習慣。

學生體檢後,對體檢表進行了合理的評價,按要求填好健康教育檔案,有關數字上了資料板,促進今後的工作更好的進行。

今年春季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非典型肺炎」傳染病。全國上下齊動員對「非典」進行預防、排查可疑對象工作。在此項工作中,我校堅決貫徹上級的指示精神,把每一項工作都落在實處。衛生室是學校抗擊「非典」的前沿陣地,校醫自然就是守護這塊陣地的排頭兵做了大量的工作。

(1)、收集大量有關「非典」的資料,對全校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要求做到「三勤」「三帶」等具體要求。

(2)、到保健所領取抗「非典」物資,校內購買抗「非典」物資,並做好保管、使用工作,都設有記錄備查。

(3)、每天對全校各房間進行一次消毒工作,雖然累了一些,但我認為只要能保衛大家的健康還是值得的。

(4)、做好學校環境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確保教學環境清潔衛生,不留死角。

(5)、每天對全校師生進行體溫排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隔離,並做好上報工作。

(6)、對教師學生及他們家屬是否與外地人接觸或是否去過外地進行調查,發生情況後及時做好隔離,將一切可能消滅在萌芽之中。

(7)、負責全鎮村小教師、學生體溫情況的統計與上報情況,所有情況均有記錄、建檔備查。

總之本學年的工作在保健所領導、學校領導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下,較好的完成了我校的衛生工作任務。在工作實踐中我深深的體會到關心愛護學生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家長把學生交給我們就要負起責任。我所關心的問題是把防病治病放到首位,為學生創造出身心健康的條件,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來才能為社會服務。

與非典時小學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
© Arrange www.csyxedu.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