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不服管教怎麼辦
孩子不講道理時不要打罵他,給以充分的愛,讓他消除緊張的情緒。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錯誤的觀念不可繼承下去。
父母可給孩子制定作息制度,讓他嚴格遵守作息制度。學習、進餐、活動等都要讓他按規定走,讓他有規律性的生活,這樣可以培養他的良好習慣。
給孩子立下規矩,賞罰分明,讓孩子按規矩辦,做對了事給孩子適當的獎勵,做錯了給他個小小的懲罰,長期下來,孩子會有改善。
讓孩子建立短期目標,並幫他完成。這樣可以鍛煉他的注意力。比如干一件容易的事,只坐著玩很短時間就讓他出去玩等。任務愈簡單,愈容易完成,他的注意力就愈集中。
孩子聽話時要表揚他、鼓勵他,孩子很喜歡別人的贊揚,不喜歡別人的說教與責備。好孩子都是表揚與鼓勵出來的,不是打罵出來的。另外給孩子備一套胡小鬧日記升級經典版,帶給他很大的啟發,就連學習成績都從下游到上遊了,哦,對了現在當當在做活動
❷ 小學生越來越難管,怎麼辦
要給孩子一個目標,找到他她們的優點去表揚,上課要有幽默感,成績越差的坐在前面。實再不行用獎罰分明。
❸ 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就很難管教厭學怎麼辦
先要找到孩子厭學的各種原因,然後才能針對問題解決。孩子厭學,大多有如下原因:沒有學習興趣;缺乏自律;心理自尊;缺少學習方法;自信心不足。 一、孩子沒有被激發出學習興趣,學習對孩子來說就變成了極為討厭的東西。而無心向學的心理,讓孩子漸漸遠離對知識的追求,最終成為厭學的根源。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孩...子平時喜歡做的事激發孩子對知識的求知慾,讓孩子知道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讓自己有智慧的做好生活中的任何事,讓孩子清楚知識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是統一的。 二、缺乏自律,是大多厭學的孩子的普遍現象。而缺乏自律的根源,大多來自於家長的引導不力和教育缺失,所以,家長更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幫助孩子找回自控能力。應該孩子獨立完成的,必須讓孩子自己完成,不可代勞,應該讓孩子按時完成的,一定按時完成,同時伴以鼓勵、表揚和適度懲罰,讓孩子逐漸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促進孩子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 三、自尊心的保護。孩子都會有各種缺點,但如何讓缺點得以改善或變成優點,家長和老師的方法尤為重要。很多家長和老師,批評孩子的方式非常不恰當,讓孩子沒有了做事的動力,且進一步促成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的逐漸消弭。所以,教育應以鼓勵為主,批評適度,且一定要照顧孩子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讓孩子有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四、自信心不足。當孩子接受的批評過多,或者總為完成學習任務發愁,伴隨而來的就是自卑心理。如何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如何讓孩子感覺自己可以做到,如何鼓勵孩子勇敢的嘗試和大膽處理問題,這就需要家長認真對待了。 五、學習方法。同樣的作業,完成的速度決定孩子的興趣與否,決定孩子是否願意學習,決定孩子是否有自豪感和自信心。家長應以提高學習效率作為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以研究學問為主,不以死記硬背為學習知識的出發點,讓孩子探討知識的道理和可追溯性,讓孩子思路清晰,學習有方。這樣的學習,才會真正提高學習興趣,且能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孩子有成就感,願意自律,自信心也會隨之而來。加強與孩子的互動,陪孩子一起玩耍,教會孩子掌握學習方法,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相輔相成的結果,就會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家長需要相應的教育孩子的智慧。祝開心。
❹ 怎麼管小學生
老師的苦衷我有一點點了解,雖然我不是老師,但是這個問題我卻思考過。
就是學生到底喜歡什麼樣子的老師?到底哪種老師可以在孩子心中有威信?
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的數學老師是一個認為教學最主要的是和孩子溝通好。他幽默有才華,和我們打成一片。我們也很喜歡和他聊天,喜歡上他的課。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我們的數學成績一團糟。很久都上不去。這使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這種教學是不是不對。
高中的時候,我們班的班主任是一個漂亮年輕溫柔的老師。我們也都很喜歡她,那時候自己的年齡已經17.8歲了,相對也懂一些道理了,我們很尊敬她,但是我們這位班主任卻沒有威信。為什麼這么說呢。就是因為我們太把她當自己的朋友了。所以都不怕她,她說話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怎麼聽話。還有一個事實,就是我們的成績確實不如臨班總提高。
這個時候,我常常就想,到底孩子們需要什麼樣子的老師呢?如果換作是我,我也一定希望做一個和學生打成一片,朋友般的良師益友。
但是這種想法好像在現實重不太奏效。記得初中的班主任,特別厲害,為人又很勢力刻薄。我們班不管好學生還是壞學生,就沒有一個說她好的。但是那又怎麼樣呢?他的嚴厲刻薄讓我們都很怕他。學習自然也是小心翼翼。
這就說明了,學生,自製力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強。更多時候,溝通的解決方法也許根本就沒有作用。就好像說「該出手的時候就一定要出手!」該打就打,該罰就罰。別手下留情就是了。
開始的時候嚴厲一些,慢慢就好了。
寫了很多,我打字比較慢。希望可以幫助你!好好的努力!我支持你!善良的老師!
❺ 遇到難管的小學生要怎麼辦
全班靜息,不說話了再繼續上課。如果還在說話就繼續靜息……管不了他就管其他的能聽話的同學。
❻ 小學生不聽話、要怎麼管理呢
小學生心智還未成熟,切不可用暴力或利益去教育,你要先查一下自己,是不是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注,你要找到他不寫作業的主要原因所在,是不會、還是對個別老師有恐懼或對哪項有困難(我就是這樣,但沒人幫我)。你得幫助孩子找到原因在給孩子監督及鼓勵、多給孩子笑臉、即便是急得火冒三丈,也要拿出平和的態度對他。現在的小學生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護下長大,個個都聰明、膽大、淘氣、頑皮、可愛。雖然我們常說淘氣和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這種淘氣和頑皮已經發展到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事情,這就成了不聽話,這種習慣若不加以改正,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報怨:「我那孩子不聽話,你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偏去做,他根本不聽大人講,真讓人頭疼。」我們還聽到過這樣的話:「我們班有幾個孩子特別吵,打人、撕書、說臟話、破壞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講道理,轉個身他就忘了。」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想談談幾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應該從孩子的家長入手。在我國古代經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為先」。我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學校。」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當孩子惹我們生氣時,如果我們不假思索開口就罵,動手就打,這通常是無濟於事的,而這樣的行為正是我們訓誡孩子不在做的,這樣一來我們的言行就成了一種反面教材,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我認為應該從教師入手。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盞燈,繼而也是主要的一盞指路燈。」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太陽底下再也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的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對教師是這樣評價的:「學校教師是培養下一代靈魂的工程師。」可見,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對教師的評價是數不勝數的,這些都說明了教師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做為小學教師,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他們對老師有一種極強的模仿慾望,而且會很自豪地說:「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這份童心和自豪是發自內心的,是對老師的信任與崇拜。因此當我們面對不聽話的小學生時,我們應該嘗試一下改變心態,或許這樣會對小學生的行為起到好的影響。
三、和學生一起做深呼吸
當小學生不聽話時,他們的情緒往往很不穩定,這時我們先別急於訓斥,可以對小學生說:「來,讓我們一起安靜一下。」然後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氣吐出來,並示意學生也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緒。這種動作學生很容易學會,等大人與學生的情緒都平和了,解決問題才會有效。我們要記住:發火時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二、問題環境的轉變
有時行為上的問題是不需要大聲叫嚷或爭吵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比如:不讓學生玩小刀,我們可以把小刀收在學生拿不到的地方,而不用大聲、反復地講:「不準玩小刀。」要知道小學生的好奇心是很強的,越不讓玩,越好奇,就越想去試一試,而我們反復地講:「不準玩」,反而成了一種強化性提醒,更加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其實我們只要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就可以了.
三、小學生也學會有責任感
責任感對於成人來說是應該具備的,而對於來說,是應該培養的,它能使小學生進步,能使小學生產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小學生把圖書到處亂丟,不會收放到原處,這時我們應該讓小學生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應該對小學生說:「你應該把書本收好,這是你的責任,因為是你在看書,我相信你可以做好這件事,就像老師收書一樣快。」很多孩子樂意看到自己的進步,當聽到自己與大人相比較的評論時,他們會覺得很自豪。
四、交換角色進行體驗
在小學生的交往中,爭吵與沖突是無法避免的,小學生的心情、態度都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往。當小學生之間發生沖突時,可以讓他們相互交換一下角色,互相體驗下,這樣做可以教導小學生哪些事要這樣做,哪些事不能這樣做。比如:兩個小學生在繪畫時發生沖突,一個學生沒帶油畫棒,向另一個學生借,而這個學生又不願意借,因此發生了沖突,借油畫棒的學生出手打了不借油畫棒的學生,這時,我們讓兩個學生交換角色,讓他們再進入到借油畫棒的情景中,結果兩個學生的沖突解決了,相互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不需要我們講什麼道理,兩個學生就相互諒解了對方。
五、讓小學生明確你給他的指示
小學生常因為不明確成人給他的指示而做出不當的行為,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聽話時,就必須讓學生明確什麼時候該怎麼做。比如:有時在活動中小學生隨便發言,我們並不介意,而有的時候,這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我們必須讓小學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隨便發言,什麼時候不可以。我們可以出示兩張不同的牌子:一張是紅色畫有手形的,一張是綠色畫有口形的,並明確地告訴孩子:當活動區掛有紅色牌子時不能隨便發言,掛有綠色牌子時可以隨便發言,這樣的標志,小學生都能明白,最主要的是必須讓小學生明確什麼時候該怎樣做。
六、適度的懲戒
頑皮和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專利,但如果小學生一味任性而為,那將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此,當面對不聽話的學生時,不能總是溫和地講道理,特別是在處理攻擊性行為和危險性行為時,我們必須要讓小學生懂得這些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讓小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能再做的。比如:在手工活動時,有的學生用剪刀去戳其他學生的脖子,他雖然是無心要傷害誰,可是這樣做也說明了他不明白這種行為的危險性,因此,我們這時除了給他講道理外,還必須讓他受一點懲戒,我們可以讓他抬著小椅子一個人到教室邊坐一會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他的確做了一件與平時撕書、丟東西不同性質的錯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是不能再做的事情。小學生獨自一人時會感到很難受,這樣他才能體會到這種事情的嚴重性後果,從而幫助他樹立是非觀念,我們才能達到教育小學生的目的。
七、直接向小學生表明你的態度
我在一本怎樣制止小學生犯錯誤的文章中看到這樣一段:精神健康專家有時直接用行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看到自己的兒子伸手到別人盤子里取食物,可以將孩子的手輕輕地拉回到他自己的盤子里,並說:「這樣好,我喜歡你把手放在應該放的地方。」當我們教育小學生要聽話時,不能只是講道理,我們還應該加以引導和制止,當然應該是友善、溫和的制止,而不是粗暴的干涉。比如:我們看到小學生把掃把丟在地上,准備離開時,我們可以用溫和且肯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你可以把掃把送回它該放的地方嗎?我會很高興的!」這樣一句話可以省去你許多句的道理。
八、以身作則,與小學生平等相交
小學生學習的一大特點是模仿,而家長和老師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小學生模仿的對象。「真正優秀的教師,要極力防止自己的壞習性及於學生」(奧爾科特)。這一說法,我相信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教育孩子要面對錯誤,勇於承認錯誤時,我們自己應該以身作則,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與學生平等相交,自己做錯了要主動向學生說聲「對不起,是我錯了」。那麼當小學生放錯而面對錯誤時才會道歉,才會承認。
總之,要讓小學生聽話,我們只是發火、只是反復講道理是不夠的,讓我們都來進行一下深呼吸吧,只有在平靜的心態下才能想出教育的良方。讓我們都來倡導愛心教育吧!
最後,我想借用一句話來結尾:「好心情加好方法就是愛的教育!」
❼ 剛接手一年級的班級,小學生很難管教,都不太聽話的,怎麼辦
要有耐心,向其他老師學經驗,小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但他們也最聽老師的話。只是一開始還沒形成好的習慣,你一開始一定要多花時間和精力還有愛心,養成好習慣以後再管就好管了,多與家長溝通
❽ 現在的小學生很難管理,上課老是不聽話,作為老師又不可以打罵體罰,在么辦
你是老師嗎?我覺得你可以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因為他們不是初中生或更大的孩子版,的確很難管理。他們權愛玩可以在這一方面編制教學方案,邊玩邊學,融入他們,讓他們喜歡你。但也需要一定的嚴厲態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不要體罰啊,孩子們的心理比較叛逆,會暗地恨你的。。。加油啊,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喔。
❾ 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小學生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以下有幾個比較溫和的方法,提供父母參考。
(一)向孩子解釋行為規范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不和成人配合,是因為他不了解或忘記了行為的規則,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讓孩子體會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時.要注意表情和聲調.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堅定、溫和的聲調來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記得嗎?在人多的地方講話要小聲點,才不會妨礙別人,」「記得我們今天上街是要給奶奶買禮物.其它東西一律不買!」
成人在向孩子解釋規則時.應該避免預先就認定孩子不聽話,例如:「你要我說幾百次,才會聽話!」這會讓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執。
(二)以周圍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雖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規則,卻很難決定該怎樣做,當他不行動或不接受指令時,我們又以為孩子不聽話,因此,在讓孩子了解行動規則的同時,還要指點他怎麼做,例如,書如何擺、玩具怎麼收、坐要怎麼坐、話要怎麼說等等。
除了語言,成人可以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理解具體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來糾正他或引導他,或者可以建議孩子:「你看!可以照那個叔叔那樣做」「你要像那個小孩一樣安靜」,將具體的目標告訴孩子,引導他代替原來不好的行為。
(三)獎勵和贊許良好的行為
孩子不聽話時,常常是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聽話)或其它不聽話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滿足他的願望。父母對孩子這種不良行為,首先態度要沉著冷靜、不慌張,最好的方法是暫時讓孩子單獨一個人,直到這樣胡鬧的行為停止或是態度好轉才去處理。
這是弱化不良行為的方法,利用不響應壞行為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態度。但成人要積極做的是,稱贊、獎勵好的行為,讓孩子區別好與壞、容許與禁止。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可以用贊許的話來轉移他的行為:「我記得你是一個熱心的小孩,記得嗎,上次你幫我做了......」在獎勵和贊許孩子時,最好讓孩子能具體了解自己的行為,不要只一味的稱贊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選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語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禮貌」「很熱心」……,使孩子的行為更具體性。
(四)對不好的行為進行嚴肅談話
當孩子不聽話時,成人用「責罵」或「處罰」來處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因素(氣憤、激動、疲倦、厭煩的情緒),滲入行為的處理中,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體罰),心理產生恐懼,意志遭到壓制,因此很難接受成人長篇大論的說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為,更難說要糾正他的行為。
此時利用「嚴肅的談話」,會讓孩子心領神會,例如,先暫時停止他的工作,請他到一個角落,好好的跟他談,可能會比大聲責罵和處罰,更能啟發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當行為。
曾經有一位中班的小男孩告訴我,他前一個晚上和爸爸到書店喝茶,做「Man』stalk」,我問他談了什麼,他斷斷續續的告訴我「爸爸和他談他和姐姐經常打架、吵架的事」,爸爸跟他說:「姐姐很愛你,經常照顧你、送你東西,但姐姐也有很多的苦惱,像一年級的功課很多,有很多的美勞要做,如果姐姐在做功課時,去煩她、動她的東西,姐姐也許會因此沒完成功課而被老師責罵,你希望這樣嗎?」他還說爸爸給他很多的建議,例如,「姐姐寫功課的時候,你可以打計算機,也可以陪小狗玩,向姐姐借東西時要有禮貌,並且用完要趕快還,不要霸佔。」
很有意思的一個man』stalk,爸爸利用一個不錯的場所,嚴肅的指出孩子不好的行為,並提供他可以做以及如何做的建議,以糾正孩子的行為。
(五)細心和耐性的糾正與教育
我們常常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大多是由於成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下一些不同類型的錯誤,長期下來,造成孩子不良的行為。例如,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小,任性、胡鬧、不聽從吩咐是一種自然現象,長大就會變好或變聽話,而沒有細心糾正他。事實上,孩子的行為是累積的,長期下來就更加的不聽話,甚至出現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為是累積而來的,好的行為累積就變成好的習慣、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為的養成和教育都是長期性的.所以不聽話的行為也需要長時間的糾正與教育。孩子對人不禮貌或有其它不聽話的行為,父母不能「充耳不聞」,要隨時負起糾正的責任,如果我們缺乏這個耐心,實際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禮貌、更不聽話。
(六)家園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強的社會意識和榮譽心、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觀感,尤其是團體生活中,幼兒園幼生及小學生都很在乎學校老師對他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來糾正他不好的行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時上床,並且都要胡鬧一番,有時透過老師的指導與要求,利用說話課,談一談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並且稱贊准時上床的孩子,這樣比父母千叮萬囑還有效果。
在幼兒園里,小朋友有好的行為或已糾正過的行為,老師不妨把贊美的話寫在聯絡手冊上,回家後讓父母再一次稱贊他、肯定他。對於不聽話的孩子,父母更可以積極的運用這種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肯吃蔬菜,可以請園方老師留意這件事,並且利用方法要求孩子,家裡也要實行相同的規則,雙方貫徹執行,一直到他習慣糾正為止。當然家、園雙方要事先溝通好,規則也要相同。
(七)針對不同年齡和個性使用不同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不同年齡的心理特點,還有屬於孩子自己本身的氣質,例如:對於動作遲緩的孩子,要利用機會給他容易達到的成就,對於年齡小的孩子需要示範引導,年齡大一點的則需要激勵。
引導不聽話的孩子聽話,並不是把一個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需求,在他們的身上找到力量,從而創造孩子能夠自覺聽話的先決條件。
❿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為什麼那麼難管啊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應當學會換位思考。當然了,現在獨生子女多,很多孩子在家嬌慣任性自私,缺點較多。要注意揚長避短,加強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