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禁毒手抄報的內容
禁毒手抄報的內容可以從介紹什麼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歷史上的事跡三個角度進行描述。
1、什麼是毒品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麻醉葯品及精神葯品品種目錄》中列明了121種麻醉葯品和130種精神葯品。
根據中國禁毒網權威發布, 毒品分為傳統毒品、 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質。其中最常見的主要是麻醉葯品類中的大麻類、鴉片類和可卡因類。
(1)小學生禁煙手抄報擴展閱讀:
道光十八年,清政府再次下令禁煙,並派湖廣總督林則徐到廣東查辦。次年 3月到達廣州的林則徐嚴厲禁煙,掀起了著名的收繳鴉片、虎門銷煙的禁煙行動,但卻遭到帝國主義的反對和干涉,禁煙大業就這樣前功盡棄。
鴉片戰爭以後禁令從未實施。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曾經宣布禁煙禁毒,也沒有禁絕。一些官吏保護販毒活動,供給飛機、輪船和武裝,為販毒犯走私運毒提供方便,以致煙毒泛濫成災。
❷ 控煙手抄報內容
1、 煙草流行情況?
全世界吸煙人數約有13億。每年有490萬人死於煙草相關疾病,占總死亡構成的1/10,是全球死因構成的第一位,預計2030年該數目將升至1000萬,其中700萬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占總死亡構成的1/6。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消費和受害國,有2.7億煙民,每年死於煙草相關疾病的人數為100萬,如果目前吸煙狀況得不到有效控制,與此相關的死亡2020年將增至200萬,50年內將有1億中國人死於煙草相關疾病,其中一半將在35-60歲死亡,即損失20-25年的壽命。
我國醫務人員的吸煙率超過40%。世界各國控煙的重要經驗表明,只有醫師的吸煙率先下降,才有全民吸煙率的下降。因此,動員我國更多的醫師參與到控煙工作中,對我國煙草消費量降低和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二、世界控煙大事記?
1988年,WHO確定首個世界無煙日,此後每年5月31日為世界無煙日。
1990年,GLOBALink網站創建,該網站是國際抗癌聯盟幫助創建的世界性控煙交流平台。
1990年,中國控煙協會成立。
1993年,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香煙煙霧屬A級致癌物質。
2005年,WHO《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生效。
我國於2005年11月正式簽署該公約。
2007年,WHO要求《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締約國在公約生效5年後達到公共場所100%室內無煙標准。《公約》是聯合國系統第一部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共衛生多邊條約。它將促進國際合作,共同努力減少煙草消費所造成的疾病負擔。
三、香煙裡面有什麼?
煙草燃燒的煙霧中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400多種具有毒性,超過50種能致癌
尼古丁:高度成癮性物質。可以引發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造成血管內膜受損,加重動脈硬化;大量尼古丁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焦油:煙草燃燒後產生的黑色物質。是引起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會加重哮喘和其他肺部疾病的症狀。
一氧化碳:跟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阻止血紅蛋白與氧結合,使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的能力,造成機體缺氧。還會使膽固醇增多,加速動脈硬化。
放射性物質:通過煙草煙霧進入人體,蓄積在肺內,並經血液循環轉移到其他組織,形成內照射源,成為誘發癌症的原因之一。
其他化學物質:丙酮、殺蟲劑、砷、鎘、甲醛、氨、氰化氫、萘、氯乙烯。
四、吸煙可導致多種疾病?
癌症(肺、唇、口、鼻、咽、喉、管、胃、肝、腎、膀胱、胰腺和子宮頸)
心血管系統:高血壓、CHD、中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動脈瘤、周圍血管病
呼吸系統: COPD、哮喘、肺炎
生殖系統:功能障礙
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克隆病
造血系統 粒細胞性白血病
其他白內障、髖關節骨折、牙周病
❸ 禁上吸煙喝酒小學生手抄報字小段
嗜酒中毒是一種逐步惡化、足以致命的疾病。這種疾病是由於機體對酒的敏感性,加上在心理上難以擺脫的強制性飲酒慾望引起的。目前,醫學界沒有葯物或心理治療能「治癒」——我們不能簡單的靠住院治療或者吃葯改變我們的特質,從而再回到飲酒初期那種正常的、適度社交飲酒的狀態。
成千上萬的嗜酒者無法停止飲酒,我們不僅看到許多嗜酒者把自己喝死――死於震顛性譫妄的「戒斷」綜合症(D.T.』s)或痙攣,或死於由飲酒導致的肝硬化,還有許多沒有正式歸於酒精中毒而確由喝酒導致的死亡。而且在車禍、溺水、自殺、殺人、心臟病、火災、肺炎或中風等被列為死亡的直接因素時,事實是嗜酒者的嚴重飲酒行為導致了致死的條件與直接起因。
我們大部分人還沒有瀕臨可怕的酒精中毒的最後階段,因此現在喝酒時以為離那種命運很遙遠。但如果我們繼續喝下去的話,無疑,只有死路一條。
很多戒不了酒的嗜酒者會將嗜酒過度歸咎於自己道德觀念薄弱,或認為是由於自己心態不平衡所致。然而嗜酒在道德上沒有什麼不對的,因為這是一種疾病。在這個階段,單靠自身的意志力量是無法將其克服的,因為嗜酒過度者在酒面前已經喪失了自由選擇的能力。
因此我們無需為我們的疾病感到難堪,這沒什麼不光彩。這不是我們的錯,我們並不想成為嗜酒者,我們也沒有試圖去得這種病就像沒有人願意得肺炎一樣。經驗表明,只要你有戒酒的強烈願望,並充分認識問題的嚴重性,能以脫離酒精、充滿幸福的方法來照料自己,那麼你依然可以幸福、健康並且有價值地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遠離第一杯酒
「如果你不喝第一杯酒,就不會醉。」「一杯太多了,但二十杯也不夠。」
當我們從一般性喝的多發展為嗜酒時,經常的醉酒嚴重干擾了生活和工作,於是我們減少飲酒次數,或試圖把酒量控制在一到兩杯,或從高度酒換成啤酒或葡萄酒,好讓自己不要醉得太厲害。也許我們可以保持一段時間滴酒不沾,然後遇到機會(一些特別慶典、個人困惑或根本沒有特別的事),我們又會開始喝酒,開始我們想只喝一杯吧,由於一杯酒並未導致什麼嚴重後果,我們覺得再喝一杯也是安全的。但事實證明那隻是個陷阱——當我們喝了兩三杯,感覺不錯,然後覺得以我們的酒量再喝一兩杯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結果我們控制不住的喝得太多,回到了原來爛醉如泥的狀況。
專門研究酒依賴問題的醫生告訴我們——正是第一杯酒觸發了潛在的飲酒慾望,進而使我們失控。這種重復的經歷使我們得出結論:試圖控制酒量計劃如何不喝醉是不可能的,而避免那關鍵的一杯酒——「永遠不端第一杯」才能使我們保持長期清醒。
酒依賴是一種對於酒精的成癮行為。酒精作為一種軟性毒品與任何其它成癮物質一樣,我們如果想保持康復狀態,只有遠離第一劑導致我們所成癮的那種麻醉劑。
記住最後一次喝醉的經驗
一如字面上所示,我們指的是「喝醉」酒而非「喝酒」。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長久以來「喝一杯酒」意味著三五好友把盞言笑的歡樂時光。基於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年齡以及第一次喝酒時周圍的環境,我們都有過各種回憶和期待(有時是焦慮) 使我們可能回想起一杯沁涼的啤酒、一杯雞尾酒、杜松子酒加奎寧水、威士忌加啤酒、一口紅酒或諸如此類的事物等等。
周而復始,在多數人早期喝酒的過程中,對於酒精的期待總是能夠符合實際需要喝下的酒量。
如果剛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們自然認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經驗,不僅滿足自己的需求,也不會逾越宗教習俗的規范。同時滿足渴望、迎合社交場合的禮儀,並有助於我們放鬆心情、振奮精神,達到我們各種不同的追求目標。例如以一位55歲的芬蘭人而言,當有人找他喝一杯時,不禁立即使他聯想到年輕時,在寒冷的天氣下喝下一兩杯白蘭地或伏特加烈酒後,所帶來的陣陣暖意。
若是一名年輕的女性,她腦海里可能立即浮現,華麗水晶杯裝著香檳、衣香鬢影、耳鬢廝磨、情意綿綿羅曼蒂克的氣氛,或是搖滾音樂會中蓄鬍、長發牛仔裝裝扮的年輕人,從滿袋瓶裝酒中取出一瓶豪飲,閃光燈不停閃爍,四處煙霧迷漫,每個人都尖聲狂叫,令人興奮不已的景象。有一位A.A.會員說:「喝一杯」幾乎等於是吃比薩、喝啤酒的代名詞。
還有一位78歲的寡婦說,她時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療養院時,很喜歡在就寢時來杯雪利酒的習慣。雖說我們腦海中這種對於喝酒的印象極為自然,然而就我們現在的情況而言,卻是一種誤導,這也是我們有些人開始喝酒的方式。
如果我們喝酒的過程僅僅是這樣,那麼我們後來就不太可能會惡化成為嗜酒的問題。然而如果我們毫無畏懼的檢視從前喝酒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在我們最後幾年或幾個月的嗜酒期間,不論我們再如何努力的嘗試,未曾再出現如此完美、神奇的時光。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一再的發現自己的實際的酒量遠大於此,最後總是導致某種程度的麻煩。也許我們對自己飲酒過度單單只有私下感到些許內疚。
但有時卻會演變為劇烈的爭吵,影響本身工作,甚至導致嚴重的疾病、意外,或法律和財務問題。所以,當一個「喝一杯」的建議出現時,現在我們嘗試著回想從開始喝酒到最後一次可憐的醉酒和宿醉的整個過程。
一般朋友對我們提議喝一杯酒的邀約,一般而言純粹指的是社交應酬、一兩杯淺嘗即止的方式。
但是如果我們認真仔細的回想上次喝醉所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的全部細節,我們就不會再被長久以來盤據在我們心頭對「喝一杯酒」的印象所蒙蔽。
如今我們可以坦白地承認,就我們生理上的真實反應而言,我們相當確定一杯黃湯下肚,意味著我們遲早又會再喝醉酒,而帶來一連串的麻煩。
喝酒對我們來說已不再意味著音樂、歡樂,而是病痛和悔恨的記憶。有位A.A.會員曾經如此表示:「我知道現在如果去酒吧喝一杯酒,將絕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只是用一點時間、花一些金錢而已。
這一杯酒將會耗盡我的銀行賬戶、我的家庭、我的房屋、汽車、工作、我的理智,甚至於我的人生。這實在是太大的代價太高的風險。」
他記住了他最後一次喝醉的情況,而不是第一次喝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