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綜合實踐課程作為學校課程的元素,應發揮課程資源優勢,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學校作為教育的單元,應拓展教育的大環境,挖掘校本課程資源,為校本課程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綜合實踐課程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緊扣現實生活,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了解社會、了解生活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我們努力挖掘、整合、利用校本教育資源,在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方面進行了有效地實踐和探索。
一、利用學校內外教育環境,創設學生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
學校教育環境不應局限於校內,應努力挖掘校外教育資源。綜合實踐課程更應該引導學生將研究范圍拓展到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並對教育環境資源進行合理的配備,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最適宜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正確認識個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才能養成有益於自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才能成為有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的公民。
1、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構建學校校本課程體系,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搭建平台。
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分析學校周邊歷史和教育環境特點,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構建學校校本課程體系。
我校地理位置處於豐台區花鄉,這里種植花卉的歷史非常悠久。據史書記載,花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從漢到隋唐,從遼金到元,從明清到今天,歷代「為京師養花之所」,「培養花木四時不絕」,可謂流芳百世。這為我校開展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歷史基奠和文化氛圍。
我校周邊的花卉資源也非常豐富。有花卉種植培育基地、花卉園藝展覽公園、大型的花卉交易中心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這為我校開展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
我們利用這得天獨厚的地方優勢,以「花卉文化」為主題,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挖掘學校周邊教育環境,開發花卉課程,一直是我校開展特色教育和校本課程的主題。我校也逐步形成了以「花卉研究」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體系。
因此,在分析了校內、外教育資源,學生年齡和家庭特點,以及現代花卉的廣泛應用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我與花卉》、《插花藝術的研究》、《走進花卉大觀園》等確定為學校綜合實踐課程開發的新課題,從而不斷構建、完善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體系。
2、挖掘學習內外環境,營造學生實踐氛圍,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設環境。
分析學生,利用學校周邊教育資源特點,營造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多重環境。
如插花藝術,是近代逐漸流行並廣泛應用各種社會場所的花卉造型創作的藝術形式。它美觀大方,造型優美,寓意深遠,製作簡單,深受花卉愛好者的喜愛。四年級學生進行《插花藝術的研究》這項課程,正好處於小學生動手操作和思維創造性發展的黃金區,正好可以鍛煉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意識。此外,四年級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高,自主學習與合作的意識不斷形成,這些是開展這項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在環境。插花的製作,正好符合花鄉花卉教育這個大的主題,正好可以利用花鄉花卉這些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
再如《走進花卉大觀園》單元的實施充分挖掘了外部資源。世界花卉大觀園,2005年被評為「精品公園」。其建園宗旨是:游世界花卉大觀園,飽攬中外各國的奇花異草、珍稀樹木和經典風景園林,是集觀光旅遊、科普文化等活動於一體的獨具花卉特色的大型植物園。玉泉營花卉市場,「花山花海花鄉情,買花就到玉泉營」。這是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每周六上午,花卉展銷廳還為愛花者舉辦小型花卉養植培訓班和插花入門初期培訓班,解答養花愛花者提出的各種問題。
又如花神廟苗圃,集多種花卉、綠化苗木、盆景、觀葉植物等園林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和銷售於一身,是學生實踐的花卉基地。這些教育實踐基地,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外在環境。
3、利用教育基地資源優勢,發揮學生家長支持力量,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供保障。
為了進行《插花藝術的研究》課程開發,我校積極與校外花卉教育基地進行聯系,為學生進行校外調查與實踐創設了條件。學生在世界花卉大觀園里通過游覽參觀聆聽專業人員的講解,可以了解各種花卉的知識,欣賞現代園林藝術的發展特點;在玉泉營花卉市場,學生可以從專業人士那裡了解各種花材含義、特點和價格,學習簡單插花的知識;在花神廟苗圃,學生可以從花農那裡了解各種花卉的種植經驗,親身體會插花製作的過程。
此外,學生家長的教育促進力量也不容忽視,許多家長都為此次課程開發提供
⑵ 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目前,很多學校為了追求教學成績,將重點放到了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上,對美術課缺乏內重視,導致學生的繪畫容能力較差,不利於綜合發展。一些教師本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後,對課堂教學缺乏合理規劃,導致學生無法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只能被動的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長此以往,就會產生教學資源的浪費。還有,有些學校會在期末階段「暫停」美術課,將時間貢獻給了數學和英語等科目,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
⑶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轉變觀念,相信孩子,多給他們機會
自古以來在傳統地家庭教育觀念中,人們一般不能准確的認識到手、腦活動之間的密切聯系。他們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對於幼兒都不是學習,只有拿起書本才是學習;有的家長甚至不注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事事都採取包辦認為孩子小這些動手操作用不著從小培養,長大自然就會。有的家庭孩子比較少更是皇帝、公主般的待遇,長輩們對他們也可謂是百依百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孩子從小就產生依賴的心理,失去鍛煉機會,導致現在的小朋友嬌生慣養,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很差,缺少勇敢精神。
著名的學前教育家張家麟曾說過:「要教養一個孩子子學會做事」也就是說要從小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作為父母更要重視發掘孩子的潛力和能力,沖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發現和了解幼兒。當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時他會害怕不敢嘗試去做,這時的父母作為孩子的指引者就要不斷地鼓勵幼兒,如「你做的很好,你很棒等」通過話語幫助幼兒找回自信,讓孩子盡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飯、穿衣服、發餐具、整理玩具、疊衣服、穿鞋子等等,這樣幼兒既參加了最簡單勞動鍛煉,也培養了動手能力。此外,家長還可以帶幼兒到戶外去參加親子活動如到沙池中玩沙,幼兒可以隨意游戲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幼兒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交往能力。此時的幼兒則在家長的鼓勵與信任中樹立「我能行」的心態,並在實踐中不斷印證,最終干成一番事業。
⑷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轉變觀念,相信孩子,多給他們機會
自古以來在傳統地家庭教育觀念中,人們一般不專能准確的認識屬到手、腦活動之間的密切聯系。他們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對於幼兒都不是學習,只有拿起書本才是學習;有的家長甚至不注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事事都採取包辦認為孩子小這些動手操作用不著從小培養,長大自然就會。有的家庭孩子比較少更是皇帝、公主般的待遇,長輩們對他們也可謂是百依百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孩子從小就產生依賴的心理,失去鍛煉機會,導致現在的小朋友嬌生慣養,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很差,缺少勇敢精神。
著名的學前教育家張家麟曾說過:「要教養一個孩子子學會做事」也就是說要從小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作為父母更要重視發掘孩子的潛力和能力,沖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發現和了解幼兒。
⑸ 在美術課上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天性活潑,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孩子的好動能力是靠後天培養出來的,很多習慣是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形成的。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孩子自信心,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小學生的興趣差異、基礎水平不同,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因人而異,善用鼓勵,合理安排小學生學習與活動時間,對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動手協調能力,以及開發孩子的大腦思維,發揮其想像力,大有裨益。在幾年的經驗探索中,確實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孩子更加活潑可愛,能力大有提高。
在二十一世紀,小學生教育的中心主題開始從傳統的「學習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孩子們需要具備的是獨立、自主、自信等個性品質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工活動是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深得小學生喜愛,而且是開發小學生創造潛能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生教師,更不應該將兒童美術教育簡單的理解為教孩子「學畫畫」,我們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恰當應用,創造出一種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氣氛和情景,在孩子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應給予說理性的知識,而是要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開孩子的想像力,及時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提供合適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像力和創造力,做到寓教於樂。
一、設計合理的「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小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驅動力。營造一個趣味盎然的課堂學習環境,可以吸引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進行美術活動的學習。美術活動符合幼兒的思維特徵,將顏色和形狀合為一體,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但是,在美術活動教學活動中,如果平淡無奇地「導入」,小學生就不會感興趣,以至於小學生在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中都處於被動地位,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設計好其「導入」部分,從而有效的調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在進行「雨傘」的主題活動中,要教小學生設計漂亮的雨傘,我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小猴過生日請朋友們去玩,可下了好大的雨,小動物們都打著漂亮的雨傘去小猴家。。。。。。然後將小動物們打去的雨傘(事先准備的雨傘)給小朋友們看,引導幼兒欣賞,觀察雨傘的顏色、形狀,然後說我們學校也要搞個雨傘的設計比賽,看誰設計得最漂亮就給他發小紅花,這樣就調動了小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每個人都設計出漂亮的雨傘,看到自己的作品陳列出來,他們個個高興的不得了。
二、根據不同小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投放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兒選擇,促進每個小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小精靈兒童網站
小學生是喜歡擺弄的,動手操作是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我為小學生創設可操作性強的環境的同時,根據小學生發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養小學生的動手協調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與愛好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美術操作活動,教師再引導幼兒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進行大膽的操作和嘗試。例如:在美工活動中,能力較強的孩子就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較為復雜的材料;而對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較為簡單的材料創作。在進行美術活動《新年賀卡》時,我給小學生提供了彩色的小紙片、漂亮的圖案、剪刀、糨糊、水彩筆和白卡片。讓小學生在聽了老師的要求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操作,組合粘貼或畫出漂亮的圖畫做一張新年賀卡送給自己喜歡的人。小學生根據意願開始選擇喜歡的材料製作卡片,他們一邊做一邊還興奮地說著什麼,有的粘貼的魚,有的粘貼的花,有的是房子和娃娃,有的畫的熊貓,有的……。當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卡片互相欣賞時,洋溢著的是成功的喜悅。
三、善用鼓勵性、啟發性的語言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為小學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促使其不拘一格,大膽嘗試。
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自信心對一個人的各方面發展都起著基礎性的支持作用。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種能力發展上的主動積極性,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成長起來就很慢。因此,美術教育應該將培養幼兒自信作為教育的前提,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為基礎,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創作慾望。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幫助孩子樹立起克服困難的勇氣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這種自信心的推動下,幼兒的潛能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與發展,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當小學生在創作完一張作品後,其心中的得意溢於言表,他希望與他人共同分享喜悅,也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贊許。這時,教師應該用鼓勵語氣和欣賞的眼光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優點。如:「你瞧,畫得真好!」、「顏色真漂亮!」、「你很會動腦筋」等等。孩子在這樣的言語中自然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喜愛,漸漸地從不想畫到想畫,從不敢畫到敢畫,從不敢給老師看到高舉自己的作品。
四、抓住小學生一日活動時間,不斷強化小學生的動手動腦能
⑹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對一個人以後的生存、生活、和工作有著重大的影響,俗話說,心靈手巧,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僅能能讓孩子獲得一雙巧手,更能促進其大腦的發育成熟。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5、幫孩子挑選好玩具
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投其所好,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而好的玩具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動手能力,寓教於樂。
所以,我們如果想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選一些操作性比較強一點的玩具,比如積木,拼圖、剪紙等。孩子在動手時學會了技巧和專心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些需用時較長的游戲中,既能培養孩子的專注,也培養了他獨立工作的能力。
實踐出真知,動手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不斷的鍛煉才能增強,所以我們應該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並且要使用正確的方式。
⑺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心理策略:培養意識,形成動手參與定勢 l. 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興趣激發的方法很多,我們依據現行美術教材體系,從中高段美術教材的挖掘入手。 2. 以新激趣:學生普遍具有一種獵奇心理。新奇的東西往往會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強烈慾望,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教學內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鮮感。 3. 以情激趣:在繪畫教學中,有許多內容都包含著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學生的情感發展很快,教師要努力去撥響學生學習後的"情弦"。學生動了情,繼而就有了情趣,有了與教師、作品同頻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從而以情造像,圖情並茂。以美激趣:"美"是美術課具有的獨特的優越之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學當中,我們應充分挖掘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需要和審美潛能,讓他們體驗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學生沉浸在美的氛圍中,就會收到"唯恐聆聽之不周,不知鈴聲之響"的效果。 4. 溝通情感:我們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有助於學生的動手參與,有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1) 縮短師生距離。實驗表明,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強度及時間。因此,教師可採用主動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的方式"接近"後面的學生,縮短與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動手參與創造條件。 (2) 給予學生安全感。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為了使學生積極動手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論好壞,都不會影響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做的不好時不會受到批評與嘲笑。針對這點,多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動手參與各種活動,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使用一些使人輕松愉快的幽默,給學生安全感,那麼,即使沒把握,學生也會爭先恐後地參與,其創造性也會大大增強。 (3) 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一定努力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產生成就感。既對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勵自己繼續前進。但是教師如果把學習任務的難度定得過低,學生不費多大勁就能夠達到,那麼,完成了任務學生也感到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難度過高,學生可能會不願去完成它或對此失去信心。因此,為了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教師應把難度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如何控制這個度,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隨機調節難度。當難度小時,教師可設置一些"障礙";當難度過大時,教師要適當處理,分步進行。同時,當學生失敗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鼓勵;當學生成功時,教師要給予表揚肯定,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願意動手動腦、參與創造。 二、行為策略:指導學法,賦予動手參與能力 教學是教和學的活動的統一體。教學方法既包含教師的教法,又包含學生的學法。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實現從教到學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應有系統地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有願望也有能力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進行創造。 l. 加強技法訓練 美術課對技法的要求很高,這是學生正確描繪製作對象,進行創作的基礎。技法訓練包含的內容較多。 2. 拓展想像空間 "想像是創作的源泉"世界上許多創造發明都是從想像開始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可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拓展想像空間,在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創設一種"不協調",使學生在探索的樂趣中尋求知識,培養動手能力,提高智力。 3. 選擇創作途徑 (1) 觀察比較法。中高段學生的觀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能自覺地、自主地觀察事物、分析異同。學生在繪畫中觀察比較自然和具體對象後,思維就有素材,接著以自身體驗進行創作就水到渠成。 (2) 玩做結合法。學生天性愛玩,根據他們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培養感性認識,實現自我表現的願望十分重要。 三、環境策略:創造條件,提供動手參與機會 學生有了動手參與的興趣、能力,還必須有參與機會,否則一切都成了"無本之木"。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參與機會。 l. 課堂繪畫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覽,讓學生在"看"中參與。繪畫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構成的可視圖像,學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別是同班同學的或同齡人的優秀作品展覽,一定程度上,學生都愛看,看了之後還會自覺地學習其中的優點。在上課前,拿一些前幾屆或平行班的作品當範例,或把自己班的優秀作品展覽,請同學按小組分別上去看。學生對此較感興趣,看得仔細,學得認真,因為這時的看,關繫到自己的具體操作。教師若再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優點,學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布置任務,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對於學生創作素材的積累也有很大的益處。 2. 學生走上講台,讓他們在"教"中參與。在傳統教育中,師講生聽。這種課堂氣氛中的學生沉悶、壓抑,主動性不能發揮不說,甚至感到"學海無涯"而厭課、厭學。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情緒積極,思維敏捷,想像豐富,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教師要努力營造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走上講台,參與"教學"。在做的同時,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3. 學生學會評價,讓他們在"說"中參與。大部分美術教師在作業講評中多採用教師講評法,可它受教師個人的年齡、性別、知識水平及愛好等的影響,往往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遏止學生的思維與個性發展。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我們可以採用師生互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形式;並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與能力循序漸進。
⑻ 為什麼要培養小學生動手能力
一、心理策略:培養意識,形成動手參與定勢 l. 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興趣激發的方法很多,我們依據現行美術教材體系,從中高段美術教材的挖掘入手。 2. 以新激趣:學生普遍具有一種獵奇心理。新奇的東西往往會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強烈慾望,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教學內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鮮感。 3. 以情激趣:在繪畫教學中,有許多內容都包含著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學生的情感發展很快,教師要努力去撥響學生學習後的"情弦"。學生動了情,繼而就有了情趣,有了與教師、作品同頻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從而以情造像,圖情並茂。以美激趣:"美"是美術課具有的獨特的優越之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學當中,我們應充分挖掘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需要和審美潛能,讓他們體驗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學生沉浸在美的氛圍中,就會收到"唯恐聆聽之不周,不知鈴聲之響"的效果。 4. 溝通情感:我們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有助於學生的動手參與,有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1) 縮短師生距離。實驗表明,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強度及時間。因此,教師可採用主動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的方式"接近"後面的學生,縮短與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動手參與創造條件。 (2) 給予學生安全感。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為了使學生積極動手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論好壞,都不會影響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做的不好時不會受到批評與嘲笑。針對這點,多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動手參與各種活動,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使用一些使人輕松愉快的幽默,給學生安全感,那麼,即使沒把握,學生也會爭先恐後地參與,其創造性也會大大增強。 (3) 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一定努力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產生成就感。既對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勵自己繼續前進。但是教師如果把學習任務的難度定得過低,學生不費多大勁就能夠達到,那麼,完成了任務學生也感到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難度過高,學生可能會不願去完成它或對此失去信心。因此,為了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教師應把難度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如何控制這個度,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隨機調節難度。當難度小時,教師可設置一些"障礙";當難度過大時,教師要適當處理,分步進行。同時,當學生失敗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鼓勵;當學生成功時,教師要給予表揚肯定,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願意動手動腦、參與創造。 二、行為策略:指導學法,賦予動手參與能力 教學是教和學的活動的統一體。教學方法既包含教師的教法,又包含學生的學法。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實現從教到學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應有系統地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有願望也有能力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進行創造。 l. 加強技法訓練 美術課對技法的要求很高,這是學生正確描繪製作對象,進行創作的基礎。技法訓練包含的內容較多。 2. 拓展想像空間 "想像是創作的源泉"世界上許多創造發明都是從想像開始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可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拓展想像空間,在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創設一種"不協調",使學生在探索的樂趣中尋求知識,培養動手能力,提高智力。 3. 選擇創作途徑 (1) 觀察比較法。中高段學生的觀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能自覺地、自主地觀察事物、分析異同。學生在繪畫中觀察比較自然和具體對象後,思維就有素材,接著以自身體驗進行創作就水到渠成。 (2) 玩做結合法。學生天性愛玩,根據他們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培養感性認識,實現自我表現的願望十分重要。 三、環境策略:創造條件,提供動手參與機會 學生有了動手參與的興趣、能力,還必須有參與機會,否則一切都成了"無本之木"。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參與機會。 l. 課堂繪畫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覽,讓學生在"看"中參與。繪畫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構成的可視圖像,學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別是同班同學的或同齡人的優秀作品展覽,一定程度上,學生都愛看,看了之後還會自覺地學習其中的優點。在上課前,拿一些前幾屆或平行班的作品當範例,或把自己班的優秀作品展覽,請同學按小組分別上去看。學生對此較感興趣,看得仔細,學得認真,因為這時的看,關繫到自己的具體操作。教師若再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優點,學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布置任務,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對於學生創作素材的積累也有很大的益處。 2. 學生走上講台,讓他們在"教"中參與。在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