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海洋保護

小學生海洋保護

發布時間:2021-01-18 10:47:33

『壹』 求 小學生科普活動發言稿 關於海洋的科普知識 誰能幫幫我 謝謝!

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是從哪裡來的?

對這個問題目前科學還不能作出最後的答案,這是因為,它們與另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同樣未徹底解決的太陽系起源問題相聯系著。

現在的研究證明,大約在50億年前,從太陽星雲中分離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雲團塊。它們一邊繞太陽旋轉,一邊自轉。在運動過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團塊彼此結合,由小變大,逐漸成為原始的地球。星雲團塊碰撞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劇收縮,加之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使原始地球不斷受到加熱增溫;當內部溫度達到足夠高時,地內的物質包括鐵、鎳等開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並趨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輕者上浮,形成地殼和地幔。在高溫下,內部的水分汽化與氣體一起沖出來,飛升入空中。但是由於地心的引力,它們不會跑掉,只在地球周圍,成為氣水合一的圈層。

位於地表的一層地殼,在冷卻凝結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地球內部劇烈運動的沖擊和擠壓,因而變得褶皺不平,有時還會被擠破,形成地震與火山爆發,噴出岩漿與熱氣。開始,這種情況發生頻繁,後來漸漸變少,慢慢穩定下來。這種輕重物質分化,產生大動盪、大改組的過程,大概是在45億年前完成了。

地殼經過冷卻定形之後,地球就像個久放而風幹了的蘋果,表面皺紋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種地形一應俱全了。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天空中水氣與大氣共存於一體;濃雲密布。天昏地暗,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氣以塵埃與火山灰為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於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雷電狂風,暴雨濁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匯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鹹的,而是帶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斷蒸發,反復地形雲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岩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匯集於海水中。經過億萬年的積累融合,才變成了大體勻的鹹水。同時,由於大氣中當時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誕生。大約在38億年前,即在海洋里產生了有機物,先有低等的單細胞生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慢慢積累的結果,形成了臭氧層。此時,生物才開始登上陸地。

總之,經過水量和鹽分的逐漸增加,及地質歷史上的滄桑巨變,原始海洋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

洋流的產生

海里的水總是依照有規律的明確形式流動,循環不息,稱為洋流。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墨西哥灣流,最狹窄處也寬達50哩,流動時速可達4里,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橫過北大西洋,調節北歐的氣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類似的暖流,從熱帶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氣溫。
盛行風是使海流運動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於同樣原理,兩極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達赤道時,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隨著表面海流流向兩極的暖水。
島嶼與大陸的海岸,對海流也有影響,不是使海流轉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過一般來說,主要的海流都是沿著各個海洋盆地四周環流的。由於地球自轉影響,北半球的海流以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的則相反。

海水的鹽分

海水所含的鹽分各處不同,平均約為百分之三點五。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無機鹽,最常見的是氯化鈉,即日用的食鹽。
有些鹽來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來自地殼的岩石。岩石受風化而崩解,釋出鹽類,再由河水帶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後再凝結成水的循環過程中,海水蒸發後,鹽留下來,逐漸積聚到現有的濃度。
海洋所含的鹽極多,可以在全球陸地上鋪成約厚500呎的鹽層。

波浪

波浪不斷在海上翻滾,有時波平如鏡,有時卻巨浪滔天。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發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過海面的風引起,遠處暴風雨所攪起的波浪,可能移動數百哩才抵達岸邊。
浪與浪之間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過10呎。不過在暴風雨中,波浪可能高得驚人;1933年,在太平洋錄得的最大波浪高達112呎。

大陸架

少數像火山島之類的陸塊,邊緣會陡峭地落入海中。但在大陸周圍,大多數是覆蓋著淺淺海水的架形陸塊,是大陸的延伸部分,稱為大陸架。大陸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約650呎,然後陡峭地落下到海底。大陸架的陡邊稱為大陸斜坡。大多數大陸架延伸至離岸約50哩處;有些狹窄得多;不過,西伯利亞北岸的大陸架卻寬達800哩,遠伸入北極海內。世界大部分漁獲,都是來自大陸架上豐饒的水域;各國更聲稱擁有其海岸以外大陸架的主權,把其中的石油、礦藏和其他貨源據為己有。

海島

有一位老航海家曾經說過:「海洋里的島嶼,像天上的星星,誰也數不清。」這句話形容了世界海島多之,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海洋中島嶼究竟有多少,很難說出一個准確數目來。有人說20萬左右,有人說10萬左右。哪一種說法更接近呢?這要看你用什麼方法和標准去計算。
在海洋里,有些地方在水面上露出一塊幾平方米的礁石;有些地方的珊瑚礁像一串串珍珠,撒布在海面,潮水退下時,便露出一排排的礁石,海水漲上來時,有貝淹沒在水下。如果把這些只要露出海面的礁灘,都算作是島嶼的話,那麼,說世界上有20多萬個島嶼,可能有一定道理。
如果根據世界各國出版的地圖書中發表的海島數目統計,世界上有10萬個左右的海島的說法,是有一定根據的。但是,世界各國統計計算的標准、方法也不完全一樣:有的把10平方米以上,或100平方米以上的礁石就算做海島;有的把500平方米,甚至1平方公里以上海洋中的小塊陸地才算島嶼。顯然,標准方法不同,所統計的數目也就不同。如印度尼西亞,它是世界上海島最多的國家,印尼政府有關部門統計為13000多個,而印尼海軍統計為17000個。一個國家不同部門統計的海島數目就相差約4000個。
全世界島嶼的面積共約977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1/15。

對海洋的探索

研究海洋的科學是海洋學。
早在史前人類就已經在海洋上旅行,從海洋中捕魚,以海洋為生,對海洋進行探索。在航空發展之前,航海是人類跨大陸運輸和旅行的主要方式。
對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20世紀中才真正開始。雖然今天人類對海洋用潛水球、潛水艇深海還所知甚少。

海洋與氣候的關系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海洋生態

海洋是許多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海洋中的綠藻是大氣層氧氣的主要生產者之一。熱帶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甚至比熱帶雨林還豐富)。人類對於深海生物的了解至今仍知之甚少。
海洋擁有許多陸地上沒有的動、植物,且種類比陸地繁多。

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工業的發展,人均耕地面積正在逐漸縮小。全世界都在關心地球如何養活 人類的問題,其著眼點不能只局限於進一步發展陸地上的農牧業,也要積極開發利用廣闊的 海洋。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不僅可以建立海上農牧場進行海水養殖,而且還有許 多有待於我們去開發的用途。
海上農牧場 海上農牧廠自80年代起受到各國的重視。日本最早提出建設海上農牧場,1980 年起便開始實施一項為期9年「海洋騰飛計劃」,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80年代末養殖產量 已超過200萬噸,居世界首位。美國在80年代也投資10多億美元建立了一個10萬畝的海洋農 牧場。前蘇聯雖以遠洋漁業為主,但也不放鬆海水養殖業,在裏海和亞速海投放鱘魚幼體, 長大後將其回捕,還在遠東沿海建立牡蠣、扇貝等養殖場。其他國家在此期間也掀起發展海 水養殖業熱。我國近來也注意實施海水養殖,並已成為世界養蝦大國。
80年代以來世界海水養殖產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到80年代末養殖產量估計已超過800萬 噸。但從整個海洋漁業看,世界海水養殖的比重還比較小,不到10%,因此還有巨大潛力待 開發。
現在正把許多高技術用於魚類品種的改良上。例如利用遺傳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改良魚蝦 貝藻的種苗和幼仔,使其成長快、生命力強、肉質好。
1984年美國通過基因重組技術,使貝 類、鮑魚的養殖產量提高了25%。根據所發現的幾種魚類的生長激素其因,進行了基因分離 和轉移實驗,1986年成功地將虹鱒魚生長激素基因轉移到鯰魚中,使鯰魚養殖周期縮短一半 以上。從南極魚類中分離抗凍基因,將其轉移到大西洋鮭魚中,增加了鮭魚的抗寒能力,擴 大了其養殖地區。利用細胞工程進行魚類性別控制研究,培養出全雌性鮭魚和對蝦、全雄性 羅非魚等,這對於進行大量人工育種有重大意義。目前正在研究通過控制遺傳基因使具有洄 游習性的某種魚,能對聲波和光線作出反應,以便對其進行科學管理。
除了進行品種改良外,還把高技術用於建設海洋農牧場中。建立人工魚礁便是一例。它是為 魚類建立舒適的家,以吸引更多魚類到這里來棲息繁衍。人工魚礁就是把石塊、水泥塊、廢 舊車輛、廢舊輪胎等以各種方式堆放在海底,以造成海洋生物喜歡的環境,微小的海洋生物 和海藻會附著它上面,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另外,突出於海底的人工魚礁,會使海水從 底部流向上層,把海底營養豐富的海水帶上來增加其肥性,以吸引魚兒的到來。
據估算,在不破壞平衡的條件下,海洋每年可向人類提供30億噸水產品,以2000年時全球人 口達到63億計算,每人每年平均可得476千克,每月39千克。單從蛋白質產量看,海洋每年 能生產蛋白質約4億噸,約為目前人類對蛋白質需要量的7倍。由此可見,海洋對解決人類的 吃飯問題能起何等大的作用。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不是短期內能一蹴而就的。

科學有趣的魚類分類

地球上的魚類大約有2萬多種,如何將它們分門別類地區別開來,這既是一個包含生物分類科學的嚴謹工作,又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
我們知道,現代分類學上(包括對魚的分類)採用的等級主要有門、綱、目、科、屬、種,必要時還可以補充一些等級,如亞門、總綱、亞綱、總目、亞目、總科、亞科、亞屬等。某種生物作為物種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人為地分類劃分。自然界有形形色色的各種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物種之間有明確的界線,而且物種是以種群的形式存在,異種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一般說來,生物進化的具體途徑有三:一是由一個類群分化為兩個差別不大的類群;二是向某一個體特定方向特化,從而引起形態結構上某些方面較大的變化;三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復雜,所謂「復化進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生物的進化彼此間是相互交錯的,同時還包括特化與退化兩個方面。因此在分類上通常第一個途徑用亞種、種、屬表示,而部分屬、科、目則與第二個途徑相符,部分目、綱、門則與第三個途徑相符,在對生物分類時。要根據自然的情況。排列合乎實際的自然系統。
對魚的分類方法有兩種,一是按魚的外部形態及習性等方面的一個或幾個特徵作為分類標准,並不涉及親緣關系,不考慮魚的基本結構及演化關系,這是依靠人的主觀見解來劃分的。另一種是依靠魚的形態、生態、生理、發生、化石演化關系等知識來分類,這是自然分類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分類學方面還出現了一些新的方法。如細胞分類法、化學分類法、分子分類法等。
1844年繆勒第一次將魚類列為脊椎動物的一個綱,以下分為6個亞綱,14個目。此後,雷根、古德里奇、瓊丹又先後用自己的方法對魚類進行了分類。1955年貝爾格在《現代和化石魚形動物及魚類分類學》一書中,將現生和古生魚類分為12個綱,119個目,每一個綱、目、科都有特徵描述,1966年格林伍德、羅遜等人依據胚胎發育、稚魚是否變態、內部形態解剖,將真骨魚分成3大類,8個總目,30個目和82個亞目。1971年拉斯將魚類分為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1994年納爾遜又對魚類進行了更為系統的分類,他在《世界魚類》一書中,根據骨骼學、系統發育學、胚胎學、形態學、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及比較生物化學的原理,較為完整地對魚類進行了分類。

目前,世界海洋魚類分為頭索動物亞門和脊推動物亞門。在頭索動物亞門中的魚種,脊索和神經管縱貫全身,終生保留,無頭顱,無脊椎。無軟骨和硬骨,心臟為一能跳動的腹血管。無紅血球:具有肝盲囊,肌肉分節:表皮由單層細胞組成。鰓孔眾多,開口於圍鰓腔。原腎管分節排列,元共同管道,分別開口,具有內柱,無真正的腦,但具兩對腦葉及神經,脊髓神經的上下枝不相連接。生殖腺分節排列,並且還沒有化石記錄。具有這些特徵的魚可在頭索動物亞門序列下命名。
目前僅文昌魚屬於該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的魚類分為:無頜總綱、盲鰻綱、頭甲形綱;有頜總綱、軟骨魚綱、全頭魚綱、板鰓魚亞綱、肉鰭魚綱、腔棘魚亞綱、孔鱗魚類與肺魚亞綱、輻鰭魚綱、軟骨硬鱗魚亞綱、新鰭魚亞綱等。屬於無頜總綱里的魚最大特點是口無頜,全世界現存2科,12屬,84種;有頜總綱類的海洋魚類最早是出現於早志留世的棘魚類。還包括軟骨魚綱(分為2個亞綱,13目,45種,170屬,約846種)、肉鰭魚綱、輻鰭魚綱(2個亞綱,4個亞組,9個總目,42個目,431科,4075屬,23681種)。
當你發現某一物種,在歷史上尚沒有人記載時,就可定為新種,但在定為新種之前,你要查考《動物學記錄》(ZoologicalRecord)。由此書找出某一類群的文獻題目,再找原文核對鑒定。當你確定新種時,同時要選擇模式標本,即新種描述所確定的標本。這種模式標本一般有正模標本(holotype)、副模標本(paratype)、綜模標本(syntrpe)、選模標本(lectotype)、補模標本(neotype)等。當你提出發現新種報告的時候,一定要註明模式標本保存的地點、模式的種類,以便核對。新種定名要在種名之後附上sp.nov或n.sp,意為新種。
定種人是按照優先律,誰先創立就用誰的名字,如鯉魚為林奈所鑒定,則標明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如果新種命名的發現者誤將某新種列為另一屬,或是某一屬後來又分成若干屬,甚至把該種移入另一屬,這種原定名仍保留,但要將原建種人的名字放在括弧內。例如梭魚ugil haematocheila Temminck et Schlegel改為Liza haematocheila(Temminck et Schlegel)。在書寫時,門、綱、目、科、屬之第一個字母用大寫,種名第一個字母用小寫。定種人第一個字母用大寫,如果兩個人合定一種,則在兩個人的名字之間寫一個et或&表示「和」的意思。

世界四大洋

地球上的陸地廣布四方、彼此隔開,而海水則是四通八達、連成一體,這一連片不斷的水體便構成了世界海洋。世界海洋是以大洋為主體,與圍繞它所附屬的大海共同組成。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主要的大海共有54個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羅的海、紅海、南海等等。現在,就讓我們對世界的四大洋作一番巡視吧!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據較多資料介紹,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發現並命名的,「太平」一詞即「和平」之意。16世紀,西班牙的航海學家麥哲倫從大西洋經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並到達菲律賓,航行其間,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於是也把這一海域不約而同地取名為「太平洋」。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端的白令海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至南極洲,並與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成環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為109900千米。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積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為70710萬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漁業水產和礦產資源。其漁獲量,以及多金屬結核的儲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於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大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為2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166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於波多黎各海溝處。海洋資源豐富,盛產魚類,捕獲量約佔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運特別發達,東、西分別經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貨運量約佔世界貨運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為761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大部處於熱帶,水面平均溫度20℃一27℃。其邊緣海紅海是世界上含鹽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資源以石油最豐富,波斯灣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產區。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發現和開發的,是連接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貨運量約佔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運輸居於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於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極為中心,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面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面積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溫度最低的寒帶洋,終年積雪,千里冰封,覆蓋於洋面的堅實冰層足有3~4米厚。每當這里的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隨時隨處可見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隨波飄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龐然怪物,給人類的航運事業帶來了一定的威脅。而且,北冰洋還有兩大奇觀。第一大奇觀:就是那裡一年中幾乎一半的時間,連續暗無天日,恰如漫漫長夜難見陽光;而另一半日子,則多為陽光普照,只有白晝而無黑夜。由於這樣,北冰洋上的一晝一夜,彷彿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見北極天空的極光現象,飄忽不定、變幻無窮、五彩繽紛,甚是艷麗。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觀。

『貳』 小學生海洋知識資料

海洋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

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

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2)小學生海洋保護擴展閱讀:

探索海洋

研究海洋的科學是海洋學。早在史前人類就已經在海洋上旅行,從海洋中捕魚,以海洋為生,對海洋進行探索。在航空發展之前,航海是人類跨大陸運輸和旅行的主要方式。對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20世紀中才真正開始。雖然今天人類對海洋用潛水球、潛水艇探索,但對深海還所知甚少。

地球深處的海洋

地質學家通過實驗室模擬,在人們最意想不到的地表之下1000多公里的地層深處找到了水。在溫度達1000℃以上、並且承受高壓的礦物岩里,可能儲藏著相當於地球所有大洋中水量之5倍的水。而且該項發現還很可能有助於弄清地球是如何形成和發育的。

在地表之下650公里至2900公里的深處,是圍繞在富含鐵質的地核周圍的高熱、高壓物質。日本東京科學院的專家估計,在這被稱為下部地幔的礦物質中,可能包含有達到其自身質量0.2的水。已有的行星理論,推測了在其形成之初所出現的早期蒸發物質的數量,如水和二氧化碳的數量。這個發現預示著地球初始階段混合物質的數量,可能已經超出了過去的預料。

奇怪的海洋

千百萬年來,地幔像一隻盛有熱湯的鍋子一樣,處於劇烈的攪拌與動盪之中,這使得地幔的構造層帶運動,並且使地幔的化學成分混合。粘性更大的地幔會攪拌與動盪得更快。在下部地幔中由礦物質形成水,可能也會影響地幔的構造層帶,使之不容易下沉到地層更深的地方。當構造層帶下沉、加熱和受擠壓時,它們釋放的水可能會軟化圍繞的地幔,以及松緩它們的下沉通道。

在稍高一點的地幔中,即在大約地表之下400公里至650公里之間深度的區域叫做轉換帶,因為它位於上部和下部地幔之間,在這里就可能存有相當於幾個大洋的水。科學家發現,在下部地幔的礦物質中,可能保留有大約其上位岩石質量之十分之一的水,但因為下部地幔的體積比轉換帶的體積大得多,所以它具有相當多的水。

英國布利斯托爾大學的地質學家認為,該項發現有助於推進有關在地幔之中鎖存有多少水的爭論。他說直到現在,大部分人仍堅持認為在地幔中沒有多少水。此外,在兩年前進行的另一項類似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地幔之下根本沒有多少水。

日本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模擬下部地幔,他們採用了構成該區域之大部分的三種礦物質進行研究。他們設計應用了一種多砧的特殊實驗裝置,以再現地幔下變化異常劇烈的苛刻條件,同時對礦物質用硬齒擠壓和加熱。

在大約1600℃和25萬個大氣壓下,他們應用二級離子質量光譜測定技術,測定了氫的數量,該技術使離子束沖擊礦物質,並探測從礦物質表面放散出的離子。已有的其他研究結果表明,在該等礦物岩中得到的任何氫,都來自於其間存囿的水。最後,專家檢測到了比實驗預想要多得多的氫,從而得出了目前的結論。

大海的顏色

翻開世界地圖集,黃海、紅海、黑海、白海會映入我們的眼簾。太陽光線眼看是白色;可它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可見光所組成。這七種光線波長各不相同,而不同深度的海水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光束。

波長較長的紅、橙、黃等光束射入海水後,先後被逐步吸收,而波長較短的藍、青光束射入海水後,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細的、懸在海洋里的浮體,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特別是海水對藍光吸收的少,而反射的多,越往深處越有更多的藍光被折回到水面上來,因此,我們看到的海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藍色一片了。

既然海水散射藍色光,那麼不論那個大海都應該是蔚藍色的,但實際上,海洋卻是紅、黃、藍、白、黑五色俱全,這是由於某種海水變色的因素強於散射所生的藍色時,海水就會改頭換面,五色繽紛了。

影響海水顏色的因素有懸浮質、離子、浮游生物等。大洋中懸浮質較少,顆粒也很微小,其水色主要取決於海水的光學性質,因此,大洋海水多呈藍色;近海海水,由於懸浮物質增多顆粒較大,所以,近海海水多呈淺藍色;近岸或河口地城,由於泥沙顏色使海水發黃;某些海區當淡紅色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時,海水常呈淡紅色。

中國黃海,特別是近海海域的海水多呈土黃色且混濁,因為淮河、碧流河、鴨綠江及朝鮮半島的漢江、大同江、清川江等注入黃海,河水攜帶泥沙很多,使近海水呈黃色,所以得名黃海。

不僅泥沙能改變海水的顏色,海洋生物也能改變海水的顏色。介於亞、非兩洲間的紅海,其一邊是阿拉伯沙漠,另一邊有從撒哈拉大沙漠吹來的乾燥的風,海水水溫及海水中含鹽量都比較高,因而海內紅褐色的藻類大量繁衍,成片的珊瑚以及海灣里的紅色的細小海藻都為之鍍上了一層紅色的色澤,所以看到的紅海是淡紅色的,因而得名紅海。

由於黑海里躍層所起的障壁作用,使海底堆積大量污泥,這是促成黑海海水變黑的因素,另外,黑海多風暴、陰霾,特別是夏天狂暴的東北風,在海面上掀起灰色的巨浪,海水抹黑一片,故得名黑海。

白海是北冰洋的邊緣海,深入俄羅斯西北部內陸,氣象異常寒冷,結冰期達六個月之久。白海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掩蓋在海岸的白雪不化,厚厚的冰層凍結住它的港灣,海面被白雪覆蓋。由於白色面上的強烈反射,致使我們看到的海水是一片白色。彩色的海,是大自然的傑作。

海洋文化

人類文明是由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構成的。海洋文化一詞最早出現在李二和《舟船的誕生》一文中,後被國內外學界陸續引用。

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是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人類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陸上的火與石斧創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動又推動了大陸文化的發展。獨木舟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它不僅體現了人類生產力的發展程度,以及整個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而且為人類海洋文化的發展,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人類的特性,就是對未知世界的探求與渴望。

人類對水的依賴是如此的強烈。只要有水流經過,人類就會逐水漂航。古埃及的尼羅河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及古代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文明,莫不緣此而生。同樣,在海洋上,只要有海島(在人們的視野)出現,人們就會乘舟船逐島而去,從而建立起陸海之間的文化交往。古代中國的文化,就是這樣被一步步傳播到世界各地的。

中國不僅是一個國土廣袤的大陸國家,黃河、長江作為母親河哺育了中華民族,並使中國以其古老的文明著稱於世;中國同時又是一個具有漫長海岸線和遼闊海洋的海洋國家。偉大的中華民族同地中海國家一樣,都是人類海洋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內涵豐富的海洋文化,是人類歷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不僅早在7000年之前就創造了輝煌的航海歷史,而且遠在7000年頻繁而漫長的航海中,把最早的人類文明、古代文化和科學技術帶到了美洲和世界各地(李二和《中國水運史》緒論)。

這是由世界各地先後出土和發掘的大量的、歷代文物及世界各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歷代古文獻資料的研究,包括多次有關中國海洋文化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結果所達成的共識。

在中國浙江餘姚縣的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五支木槳。其中一支殘長為62.4厘米,殘寬為10.8厘米;另一支殘長為92厘米,殘寬9厘米。經碳14測定,五支木槳距今年代為7000年左右,屬母系氏族社會遺物。同層出土的還有近百種動植物和帶有榫卯和企口板結構的房屋建築所用的木料遺存,還有炭化稻粒等。

這證明,漁獵和採集在當時的經濟生活中,仍然起著十分重要的輔助作用。河姆渡遺址位於杭州灣以南的寧紹平原,姚江從遺址的西部和南部流過,南為四明山,與河姆渡隔江相望。遺址海拔僅3—4米,在古代可能是一片汪洋或低窪的沼澤地。值的特別注意的是,在出土木槳的槳柄與槳葉結合處,陰刻有弦紋和斜線紋圖飾。由此證明,如此雕工精細的木槳,決不是最原始的,當有一個漫長的發展和演化過程。

那麼原始木槳的出現,應當更早一些,可能在8000年左右(李二和《中國水運史》第1章中就作了大膽的推論)。無獨有偶,同樣是在浙江杭州,在蕭山跨湖橋新石器遺址,又出土挖掘出了一隻獨木舟。經碳14測定,這只木舟的距今年代為7500—8000年,這恰與我們在《中國水運史》中的推斷相吻合。應當說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這是迄今在中國發掘到的一隻最早的獨木舟(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海洋趣聞

1、黑海,古希臘人稱之為「胸懷寬廣的海」。

2、死海,只是一個內陸鹽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

3、地中海,羅馬人稱之為「地球中央的海」。

4、愛琴海,是以一個古代雅典國王伊格尤斯的名字命名的。

5、七個海,這是一個古代水手的術語,意思是:紅海、地中海、波斯灣、黑海、南海、裏海和印度洋的總稱。

6、馬尾藻海,世界上唯一沒有海岸的海。

『叄』 面臨海洋污染小學生可以做什麼

關於小學生能夠
做什麼,只能是
好好學習,長大了
再作貢獻

『肆』 適合小學生聽的關於海洋的歌有哪些

是兒歌還是抄什麼?學點校園歌曲吧!
比如:1. 愛 2. 朋友 3. 老人與海 4. 沒有人比我更愛你
5. 水手 6. 約定 7. 天使的搜索翅膀 8. 天使
9. 我們的歌 10. 童年 11. 明天會更好 12. 回家
13. 光輝歲月 14. 完美世界 15. 愛我別走 16. 一生有你
17. 奔跑 18. 祝福 19. 第一次 20. 一路上有你
21. 同桌的你 22. 你的樣子 23. 兩只蝴蝶 24. 筆記

『伍』 如何為小學色樹立"海洋環境意識

海洋強國之路是早日實現「中國夢」的基石,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是實現海洋強國之路的首要任務。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要提升公民的海洋意識,應從娃娃抓起,在義務教育階段尤其小學教育階段廣泛施教。
首先要切實深入地在小學開展海洋意識的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目前,很多小學生只知我國是一個國土遼闊的大陸國家,並不知道我國還是一個海洋國家,有大陸岸線1.84萬公里,亟須在小學生中進行海洋國土意識教育。要讓小學生明白,我國國土資源包括陸地、海洋兩部分,國之海洋是強國之本,這些豐富的海洋資源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空間,等待我們去開發和保護。
其次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尤其是語文課、作文課增加海洋文化的內容,使小學生通過讀寫、交流更好地接受海洋意識的熏陶。
著名教育學家陶西平曾對中小學生作文教育的弊端進行抨擊:為什麼學生作文中的母親都是一個模式?別讓孩子從作文開始第一次撒謊。小學生學語文、學寫作,既是掌握基本交流工具為長大後融入社會做准備,也是基本認知能力形成的關鍵過程,而這一階段形成的基本認知,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所以,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作文課中,進行海洋意識教育尤為重要。可以引導他們觀察、思考與海洋有關的話題,嘗試著形成他們自己的觀點,哪怕只是淺顯的觀察、稚嫩的見解,也要鼓勵他們寫出來。同時,可以在小學生中開展海洋科普實踐活動課,用簡單的語言、生動的例子系統地介紹海洋科學基礎內容,描述海洋科學發展歷史,描繪合理開發利用海洋的美好前景。
從小建立起來的海洋國土觀念、保護開發海洋的價值觀念會相對牢固,海洋意識教育才能更接地氣、更有實效。
再次,要用海洋文化熏陶海洋意識的養成,幫助小學生培養探尋海洋的興趣愛好,引導他們從小構築堅實的海洋知識。可以在小學宣講明代鄭和下西洋等中國古代航海歷史,讓小學生了解世界航海史和中華民族的關系;舉辦海洋歷史文化遺存圖片展等活動,幫助小學生學習海洋歷史、了解海洋文化,使海洋意識教育有的放矢。
海洋,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寶貴財富。在小學階段有目的、分階段地培養孩子的海洋意識,傳播海洋科學常識,弘揚海洋文化,將有利於中華民族海洋意識的整體提升,其意義重大。海洋意識教育從小學廣泛施教,將為海洋文化普及、海洋強國建設打下良好的、充滿希望的基礎。

『陸』 作為青少年怎麼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作為青少年,應該是
主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不要亂扔垃圾在海里,
不能捕殺海洋生物。

『柒』 海洋紅綠燈是什麼作用是什麼目前中國哪裡有海洋紅綠燈世界呢小學生作文要求,請各位指點迷津!

海上紅綠燈:紅綠浮筒和白燈樁

航標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紅綠燈,我專們在海上航行,要遵守屬海上交通規則,沿著航標這個紅綠燈,文明航船,才能保證行船安全。不過這個海上紅綠燈究竟長什麼樣?

據介紹,常見的視覺航標主要有浮筒和燈樁兩種,從作用來看,猶如陸地上的紅綠燈一樣,前者在白天發揮作用,後者則屬於「夜燈」。

浮筒顧名思義,是漂浮在水中的筒狀物。在江心嶼一帶的江面上,不少市民可以看到紅色、綠色的筒狀物,這就是浮筒。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江面上的紅綠燈。保證船舶進出港的航行安全。進港時,紅色浮筒在左邊,綠色浮筒在右邊,船舶就是在浮筒中間航行;出港時則反之。船舶在兩個浮筒之外航行則很容易擱淺。燈樁則猶如夜間的紅綠色,一般在晚上發出白光,告訴過往的船隻此處有礁石出現。

海上除了紅綠燈之外,還有「警示牌」——黃色浮筒。據介紹,黃色的浮筒表示水下有物體,有警告勿近之意。七都大橋建設期間,航標部門就在附近不能接近的位置設置了黃色浮筒,可以通過的地方則有紅綠浮筒出現。

『捌』 關於大海的現代兒童詩歌

1,《大海究竟是誰的家》作者:王雁君

大海上面行著船,大海下面起了爭論,

大海究竟是誰的家?

小小的魚兒說是它家的,因為海里屬它們人口多。

大鯨魚說是它家的,因為海里屬它們個兒最大。

海龜說是它家的,因為海里只有它們長鎧甲。

海膽海參海兔海馬都說話,大家爭得打起了架。

大海卻一言都不發,他想說,你們都是我家的啊。

2,《大海》作者:劉漢秋

太陽一露頭,大海就變成紅土地,

就有帆船辛勤地耕耘,海鷗歡快地播種,

太陽扯塊白雲遮住臉,大海就變成了藍天,

就有白天鵝,小飛機一樣,在海面上飛翔。

3,《大海的耳朵》作者:劉漢秋

海浪把一枚一枚貝殼,放在沙灘上,

像一隻一隻耳朵,靜靜傾聽;

在春天裡,聽春風打開花蕾的聲音,

聽小草佔領大地的消息。

在夏天裡,聽蝴蝶和花兒的悄悄話,

聽蜜蜂辛勤的勞作聲。

在秋天裡,聽蛐蛐彈琴,

聽小菊花在月光里繪畫。

在冬天裡,聽落葉飛舞,

聽雪花像一隻白貓在海岸上徘徊。

4,《小雨滴》作者:劉漢秋

下雨了,大海說,那是我的驕傲

雲朵說,那是我的傑作,

雨滴聽見了說,不對不對,

我是花朵的禮物,我是小草的包裹,

於是,一滴雨投進了花朵的懷抱,

一滴雨奔向小草的家園。

5,《天上海,海上天》作者:弈江南

我們看海,看見的是海,和海上的天,

天上的水來自海,太陽輕入海中,向誰說,

我們的姐妹輕紗入浴,在海灘,

我們的艷史掙扎在海上,太陽在下面燃燒,

太陽的下面是水,天上的水海上來,

天上的雲朵入海中,星星向魚說,

魚向輕紗說,海水學我們的形狀,海水賦與我們形象。

『玖』 2014年第12期小學生之友的文章一百年後的海洋生活

很多人喜歡把地球稱為「水球」,因為地球表面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著。千百年來,海洋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魚類資源、礦物資源。可是,我們並沒有充分地利用海洋。究竟海洋還能怎樣造福人類呢?

也許某一天,你將看到這樣的圖景:海洋中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城市,人像魚一樣在海洋里游來游去……不要大驚小怪,在未來的100年中,人類將會逐步實現這樣的夢想。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奇妙無比的未來海洋生活吧!

海水農業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十分有限,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而多得不得了的海水卻沒有發揮出多大的作用,這不是一個巨大的浪費嗎?其實,不止你會有這樣的疑問,科學家同樣有。在他們的努力下,海水農業終於誕生了。
海水農業指的就是直接用海水來灌溉農作物,使陸地植物適應高鹽分的海水,從而得到優良的「海水植物」,然後將它們種植在沿海的鹽鹼地、沙漠和荒地上,這些原本寸草不生的土地就能變成綠地了。目前,為了獲得耐海水的植物,科學家正在進行艱苦的探索,除了採用篩選、雜交育種之外,還利用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來育種。將來我們的餐桌上會出現很多用海水灌溉的糧食和蔬菜,說不定它們還別有一番風味呢!

海底田園

許多國家在籌劃將田園「搬」到海洋里,建立海底田園。到那個時候,有一部分農民的工作將由耕田變為「耕海」。他們的田園里種植的不是水稻和小麥,而是海藻和海草等。豐收時,這些海藻和海草由專門的水下聯合收割機來割取,然後由鋼索吊出海面裝到船上,給陸地上的牛、豬、羊等做飼料。這些海洋植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所以食用它們的牲畜營養價值更高。
與陸地農田相比,海底田園的單位面積產量要高出100倍,所以,在不遠的將來,農民在海洋中工作會比在陸地上更加出色、有效。

海底牧場

從前,人們只是單純地從海洋中捕撈魚類,沒有考慮這是否會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有了海底牧場之後,人們將有計劃地培育、放養。另外,人們世世代代捕魚用的漁網將被強大的吸水裝置替代。人們可以利用電場發出的光、一定頻率的聲音和溶於水中的特殊化合物,引誘魚兒們集中起來,游近由船上放下的吸水管道,然後吸水管道連水帶魚一起吸進船艙中。到那時,海底牧場能向人類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魚蝦,美味的海鮮再也不是人們餐桌上的奢侈品了。

海底能源寶庫

因為海洋中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熱能等多種清潔能源,而且儲量巨大,所以人們又把海洋稱為「藍色的煤海」。海洋是人類當之無愧的能源倉庫。
據估計,海底的石油蘊藏量約為900億噸,僅北冰洋的石油儲量就可供全世界使用50年。隨著海底勘探技術的發展,海底石油的生產基地將會建在海底,人們把巨型塑料筒沉入海底,裝滿原油後,由大型潛水艇運送到海面上來。這樣,人們就不用害怕原油泄漏事故的發生了。
未來的海洋熱能轉化廠,也將設置在海中,它不斷地將海洋熱能轉化為電能。居住在沿海地區的人們可以通過海底電纜來獲取生活用電。另外,海水中還含有大量的重水。重水被譽為未來的理想燃料,科學家正考慮從中提取出相關元素,進行熱核反應試驗。如果獲得成功,重水將成為取之不盡的能源,滿足全球的用電需要。

海中城市

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海中城市十分感興趣。他們認為,與向外太空移民比起來,人類移居海洋具有更強的操作性。從水下實驗室到海底城市,他們用高科技手段一步步地向海洋邁進。
日本建造了一座海上「小城市」。它由鋼鐵築成,中央有一座6層樓的大廈,設有室內小花園、電影院,水電全部由自己供應,能滿足海上居民文化娛樂生活的需要。這個浮動的「小城市」由8根高大的柱子托起來,如果把柱子收起來,就可以像船一樣在海上行駛。每天晚上,人們可以枕著海浪聲入睡,早晨起來,能夠在第一時間里欣賞到海上日出的美景,多麼愜意啊!等到海上工廠在附近的海域興建起來之後,海上城市的居民就能過上衣食富足的生活了。
日本還計劃建設世界首座海洋城來解決未來人類的居住問題。海洋城將建在200米深的海底,有4層樓高的鋼骨平台,由1萬根堅固的柱子支撐,柱子附近配備感應裝置,能夠測台風、海嘯等,從而自我調整力度以抵抗這些外來的壓力,保持海洋城的平穩。城中的建築離海面約70米,面積為23平方千米。除了住宅區外,海洋城裡還有1個商業中心,400個網球場,8個高爾夫球場,2個棒球場,1個栽種水果蔬菜的農場。據說,這座「海洋城」的居住人數將達到10 000以上。哈,那海底就會跟大陸一樣,變得熱鬧非凡了。

海洋新資源

經過研究,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新資源-深層海水,它可是解決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的生力軍。
那麼,什麼是深層海水呢?在不同的學科領域中,深層海水有著不同的定義。作為可利用資源,它指的是海面200米以下深海部分的海水。因為陽光幾乎照射不到這里的海水,所以幾乎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細菌和病原菌也很難繁殖,是可以永久再生的清潔資源。
深層海水將會被應用到我們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深層海水與表層水的溫度差進行發電,也可以用它充當空調的製冷劑,絲毫不用擔心這會給地球環境造成怎樣的污染。愛美的女士能用上以深層海水為原料製成的化妝品,減少對皮膚的損害……深層海水如此「神通廣大」,當然備受科學家青睞了。
雖然現在深層海水的利用率非常低,不過我們相信經過人類的努力,深層海水一定能為我們的未來生活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務。

『拾』 小學生憑小學生的報告手冊買東湖海洋世界的門票可以半價嗎

應該不可以,要看身高。
武漢東湖海洋世界於二00二年九月二十八日開業,建築面積約三萬平方專米,整體方案從屬設計到內容構思,充分借鑒東南亞地區和國內大型海洋館的建設經驗,運用 最先進的技術設計施工。海洋世界引進世界各地近千個品種約一萬余尾各種珍稀海洋魚類,建有熱帶雨林館、熱帶雨林亞馬遜河、海底隧道、海底世界館、海獸表演 館、海洋生物標本館、科普電教館、家庭水族生態館以及購物中心和分布各點的休閑游覽區。
突顯海豹海獅表演、水下巴蕾表演、人鯊共舞表演,讓遊客在海洋世界 里盡享亞馬遜雨林的神秘莫測;海底景觀的深邃迷戀;海洋生物的斑斕奪目;人鯊共舞的驚心動魄;海豹、海獅獻藝的憨態詼諧,並寓教於夢境般的暢游之中,使海 洋世界成為遊客休閑旅遊的好去處和了解海洋、走進海洋、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窗口與課堂。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海洋保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