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的能力
1、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產生足夠濃厚的興趣,就能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一個寬松、和諧、平等、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語文課堂一開始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至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引人入勝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根據課文特點靈活設計導入新課,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教學《丑小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導入新課:「為什麼丑小鴨要離家出走?在離家出走的日子裡丑小鴨經歷了些什麼事?後來丑小鴨變成了什麼?」 2、自主學習必須以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為保障。興趣只是一種誘因,一種動力,要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還在於讓他們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③自主學習具有性的一面,有時候是在沒有他人指導或幫助的條件下進行的。對既定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生缺乏相應的問題解決策略,即使他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學習也不可能得到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教師都有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都希望能有效的實現和完成。小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有感知——理解——鞏固——運用的發展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過程,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習得學習策略。在感知階段,教師可以利用故事、圖像、操作或藉助教材,創設情境,提供感知材料,指導學生進行感知學習。在理解階段,根據不同年級確立不同理解目標,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條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思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鞏固階段,教師抓緊時機有淺入深,循循善誘,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給學生做。在運用階段,體現出由簡單向復雜運用過渡。比如一些課文的好句式,即時讓學生自己來模仿一兩句。 3、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質疑是源於學生能夠自我嘗試,自己發現。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的過程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質疑可以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起探求新知的慾望,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能以較高的效率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提供質疑的機會。以《豐碑》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這樣進行質疑:「豐碑」原來指的是什麼?在課文中指的又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形容?質疑以釋疑為主線,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敢於嘗試,敢於創新,培養質疑的能力,要堅持正面引導,以表揚為主,對提出高質量的質疑的同學固然要表揚,但對於質量不高的質疑提出者也同樣要給以肯定,肯定他們的積極態度。④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實質是對文章的一個「再創造」過程。不同生活經歷、個性特徵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質疑都是各具其特點的。 4、張揚個性,培養自主。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及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關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舞台,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成果展示的舞台。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敢於在課堂大膽發言的不多,特別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變得更加沉默。究其原因,是因為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交流形式單一,簡單的師生對話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理應是學生主控課堂。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機會交給學生來處理他們學習的心得收獲以及疑難問題。語文課堂則更是學生表演的課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例如上《狐假虎威》一課時,教師完全可以旁觀學生的表演,然後對學生所取得的成果給以客觀的評價和真誠的建議,這樣能使學生更深刻體會故事背後的大道理。 5、突破學科界限,多領域焊接。語文學習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和其他學科形成交叉。比如學習《蛇和莊稼》,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時間來分享他們從其他學科了解到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學習《太陽》一課時,學生既可以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談談自己對太陽的了解,也可以從物理學的角度進行。語文除了與其他學科有,它與我們的生活也是密切相關的。可以這樣說:語文是來自生活,而高於生活。在教學生口語交際時,應該貼近生活反映生活。 6、幫助學生形成恰當的評價體系,鞏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過程中,需要保持興趣和意志力,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愛和激勵,從中吸取前進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
『貳』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一、營造探究氛圍 教學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慾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 ,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教師開放教學環境,優化師生關系,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自主還給學生,激發學生自己去學習數學,去研究數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發表獨立見解,敢於與同伴、老師爭論,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自然、和諧的探究氛圍。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和積極探究,必須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思維自由奔放。只有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下,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才得到充分的培養。 例如,在剛開始接觸「文字應用題」的時候,一年級的小學生理解這方面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常常不知是用加法還是減法計算,在上課時我創設了一些情境,我用彩紙剪了些蘋果、梨等道具,然後跟學生說:「小朋友,假如你的媽媽買回了一些蘋果,請大家根據老師擺出的蘋果數,幫你媽媽計算一下,好不好?」同學們都大聲回答:「好」。我先拿出8個蘋果,粘在黑板上,然後提出問題,媽媽買回了幾個蘋果?如果媽媽給了2個蘋果弟弟,請問還剩多少個蘋果?這樣很直觀,很容易理解題意,學生都異口同聲回答:「媽媽買回8個蘋果,給了弟弟2個,現在還剩6個。」接著我又提出問題:怎樣列式計算?學生都回答8-2=6。然後多做類似的練習,並讓學生自己來表演,自己學會用三句話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提出問題並會列式計算解決問題。學生都爭先恐後的嘗試。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了,也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 及時激勵評價,體驗探究的樂趣 在教學中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件事情發生興趣時,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慾就空前旺盛,思維也非常敏捷、靈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巧提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的發展,操作訓練,提供實踐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把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9加幾的時候,如:9+4,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演算法,有的學生說是用接著數的方法,就是在9的後面接著往後數4個數,10、11、12、13,第四個是13,所以得數就是13。有的說是通過擺小棒數出得數的。聽了學生所講的方法,我肯定地說:「你們的方法都很好,但除了你們說出的方法,還有一種更快更好的方法,你們想不想知道呀?」同學們立刻睜大眼睛,求知的慾望很旺盛,在這種情形下,我趁熱打鐵把「湊十法」教給學生,並反復訓練,讓學生領悟到這種方法的簡便快捷,學生很快掌握了這種方法。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的權力還給學生,把「想」的時間多給學生,把「做」的過程留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叄』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包括哪些方面
一、學會制定學習目標
在實驗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的學生學習帶有很大的盲動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東一榔頭西一棒,學習處於無狀態之中;有一部分學生制定不切實際的過高的學習目標,當學習目標達不到時便灰頭喪氣。為此,我們指導學生在制定學習目標時,一是採取分級確定的原則。即總體目標、學期目標、階段目標、單元學習目標逐次確定,知識和能力目標逐個確定。一般來說,知識的分級目標根據知識的網路結構循序確定,能力和素質的分級目標 依據知識載體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螺旋式遞進;二是量力而行的原則。即: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對某些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可分步驟完成,對數學能力分階段達到,對素質的提高分層次滲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會制定學習計劃
無寧靜無以致深遠,學習需要專心孜志,我們認為制定學習計劃是個好辦法。所謂學習計劃就是把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需要訓練提高的素質、需要完成的作業安排進去,使自己的學習活動在時間和內容等方面能夠有計劃的進行。學習計劃對於學生學習實踐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它可以使學生知道在什麼時間應該學習了,嚴密完整的學習計劃還應當包括每次學習什麼內容?採取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習多少時間等。隨著個人學習計劃的落實,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就按期完成了,這就是學習計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三、學會選擇和利用學習資料
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供強大的支持服務。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科學突飛猛進的年代,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日新月異。
在信息社會,學會捕捉信息、採摘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是進行終身學習的必備條件。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不知道怎樣根據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和學習要求選擇和利用資料,有的學生基本知識還沒有到位,就去搞中級、高級題庫或競賽題;有的學生選擇的參考書錯誤百出,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有的學生選擇相似的參考書,作了大量的重復勞動,從而被題目牽著鼻子走,是學習處於十分被動的狀態。為此, 我們指導學生怎樣精選一本參考書,怎樣摘錄和歸納對己有用的信息,教會學生精讀和泛讀的方法。
四、學會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的方式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的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的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究,學生的學習過程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展。為此,我們著重研究怎樣引導學生轉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把發現、探究、研究的等活動凸顯出來。是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肆』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一、讓學生盡可能去「想」,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我在課堂上總是鼓勵學生毫無顧忌地盡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膽地去想,甚至是異想天開。如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放《火燒圓明園》影片的片斷,讓學生看後談體會,學生便聯想到了火葯,他們提出: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為什麼不製造出火炮、火槍來對付英、法聯軍呢?這樣一來,使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超越了書本。
二、讓學生盡可能去「看」,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
「看」就是讓學生觀看、觀察,給充足的時間去觀察,通過「看」獲得「發現」,在此基礎上去主動學習知識。如學圓明園的風光時,採用CAI出示圓明園的風光圖片,由學生盡情地觀察、欣賞,再據自己的觀察和發現,給圖片題一個與圖同美的名字——題名。然後將圖片的原名對照自己題的名,比較一下誰好、為什麼。如學生根據「萬花陣」的建築特點,它像一朵綻開的荷花而題名為「石花玉亭」。這樣學生在充分「看」的基礎上進行探求並創造性地學到了知識。
三、讓學生盡可能地去「畫」,培養他們的思維力
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像,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克服了上課只用耳聽、不用小手來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級的《畫風》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一個「畫」字,老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一定的思維結果,老師用「簡筆畫」板書出書上所說的風中的事物,課中還設計讓學生在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想辦法「畫」出「風」來,看誰的辦法想得多,並說出為什麼這樣就把風畫出來了。這樣就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興趣,培養了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怎樣畫這一過程中,也就明白了風是不能直接畫出來的,只有通過其它事物在風的作用下來表示這一要點,比老師講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四、讓學生盡可能地去「說」,鍛煉學生的口才
學生思維的合理性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樣通過他們的說,能夠了解學生是怎麼想的、是如何達到思維的合理性的。老師給學生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了課堂教學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如以「指名說、上台說、小組說、問答式的交流說」等方式,以「補充說、總結說、修改說、更正說、綜合說」等內容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
五、讓學生盡可能去「做」,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
學生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實際上也包含了思維與探究的過程,在此就要為學生設計、提供做的時間和必要的物質條件。如在期末復習成語時,改變以往老師將一冊書的成語找出來讓學生抄、讀、記等,而是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積累,還要求學生比一比,誰能將一冊書中所有的成語全找出來。這樣學生在自己找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自主性、積極性。
六、讓學生批判與創造性地接受知識,展示思維過程
要營造寬松的環境,要求學生堅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敢於懷疑前人,不唯書,不唯上。如學習《詹天佑》一課,學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時,還針對他的「人字形鐵路的設計、」「中部鑿井法、」「相對鑿井法」談出了自己的設計、想法,進行了合理的想像、科學的思維。又如學《蛇與莊稼》時,學生大膽地說:「莊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僅僅是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還因為海水是鹹的,破壞了土壤,使那裡的泥土不適應莊稼生長了。但過了幾年,由於天上下的雨水稀釋了以前被鹽水破壞的土壤,所以後來莊稼又豐收了,不光是因為有了蛇的原因等。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膽懷疑,敢於創造性地接受知識,充分地展示了學生合理的思維過程。
七、教給學生「捕魚」的「方法」和「場所」
人們常說「授人以漁,終身受用」,面對這個知識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今天的知識明天就不夠用的現實,我們不能只注重教給學生「如何捕魚」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告訴學生「捕魚」的場所,告訴學生學習的多種渠道和網上的龐大資源應該在何處去找、在何處去學、在何處去發現自己所需要的內容,怎樣去收集一些資料,從哪兒去獲取資料,即告訴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如通過報紙剪貼、書刊摘抄、電視錄音、收音機錄音、光碟、磁碟、網上下載、實地調查、自己生活體驗、專題采訪等。對於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樣來整理、處理,使之成為對自己有用的資料呢?如從「電視」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將怎樣處理這個信息呢?明天你就要帶雨傘。又如你從「報紙上」看到一個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竟跳樓自殺輕生,你會怎樣想?你的心理會產生怎樣的啟示?如果自己也是一個承受力差、經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對這種情況會怎樣處理?是不是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考試呢?這樣可幫助學習掌握收集信息、獲取知識的途徑和處理信息的方法。
『伍』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研究有創新性嗎
1.幾乎全部教師都知曉影響學生創新能力高低的因素,僅因為大家面對的是選擇題,若換成簡答題,估計回答不完整,這說明小學數學教師的文化素養仍需進一步提高。
2.大部分教師認為學校目前的課程開設不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課程以語數為主,其他科目經常被征來補習語文或數學,而體育則成了「放羊」課。據調查,此類現象在農村完小尤為突出,這主要原因是師資配備不足和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
3.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沒有很好地領悟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與思想,常態課不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優化,仍然沿襲傳統的「講授」模式,像分組討論、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新課標提倡的理念與方法,只在一些教研課、比賽課上能一睹風采。這說明教師的教學理念需進一步更新。
(二)學生卷
1.學科認識方面
大部分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但這只是膚淺的感覺,因為很多教師上課時進行「新課標理念的灌輸」,如「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等的說教,只有少部分學生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一些問題,如購物、工程預算等。這要歸結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透徹,以至於學生不能從根本上明白為什麼學數學,於是乎便有「數學遙不可及」的感覺。
2.學習興趣方面
大部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感到數學學習乏味、單調、厭煩又無可奈何,這種現狀令人擔憂。通過進一步了解得知,學生缺乏興趣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太枯燥、題海戰術太累人、教學方法太單一、基礎太差跟不上。這些都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
3.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方面
(1)課前預習:一些學生有預習習慣,但意志不堅定,呈現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少部分學生從不預習(或者說談不上是預習);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長期堅持預習。這一現象表明:大多數學生還沒有充分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造成了課堂上的學習是被動地跟著老師走,而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更不用說培養創新能力了。
(2)理解記憶方面:很多學生能記住數學課所學的知識,但方法多停留在經驗記憶、機械記憶上,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少部分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定的記憶方法,而且能夠靈活應用。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未切實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3)課堂討論、發言方面:小組學習時,過半學生在老師「點將」時才發言,更有甚者把小組學習當成是「避風的港灣、懶漢的休息所」;只有少部分學生對學習充滿激情,有針對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部分學生大都是班干或優等生)。課堂氛圍比較低沉,要談創新能力培養,宛如霧里看花。
4.思維能力方面
(1)向老師提問題:只有少數學生敢於向老師提問,更多的學生是想問不敢問,漸漸地變成無問題可問。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學生缺乏自信,自信是創新的前提,沒有自信談不上創新,而通過創新更能激發自信;二是教師親和力不足,評價手段不當,言行舉止挫傷了學生的自尊,比如「這么簡單的問題你都不會」「你提的問題太幼稚了」……
(2)當教師和同學的講解(想法)跟自己不一致時,有超過一半的學生不敢質疑,他們更多地選擇「沉默」,認為這是「明哲保身」,典型地體現了中國人的「中庸」之道。過於嚴謹、思維定式、從眾心理、信息飽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不敢想像,不敢創新。
(3)多數學生表示課堂上教師給自己動手操作的時間相當少,充其量也就幾分鍾,對於一些需動手的內容,如:幾何與圖形等,教師的多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為了趕教學進度,也不敢真正放手讓學生練;而在教學「數與代數」時,學生動手時間雖多卻不理想(類似題海戰術)。教師的講述取代了學生的獨立思考,使學生思維停滯不前。
『陸』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自主探究學習是學生學習能力組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是一種自主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數學課中自己探究知識的建構者。在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學生總是跟著老師設計好的程序被動的去學習,沒有自主性,而自主探究教學中教師則是積極的組織者。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探索知識、發展能力,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索的情境,建立探索的氛圍,促進探索的開展,把握探索的深度,評價探索的成敗。而在實際數學教學中,許多數學老師沒有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沒有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段,沒有找准啟發探索的切入點,更可能所提的問題太難等等。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被動地坐等知識,重知識記憶而輕問題思考,習慣於聽老師講解,習慣於書本知識,忽略了數學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農村學校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水平不高的現狀,我校致力於課堂教學的基本框架的研究,旨在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業務水平較低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章可循,以此提高教學效率,真正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成長。2011年4月我校確立了研究課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實踐研究》。為此我組確立了此項子課題。
二、研究的實施過程
准備階段:2011、4——2011、8 建立課題組,填立項申請表,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實施階段:2011、9——2014、1 全面對課題進行研究,在3年內本學科形成完整的與不同的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教學模式,每年完成一到二個不同內容的教學模式。
總結階段:2014、3——2014、7 搜集整理材料,寫出結題報告。
三、實驗與研究的主要操作方法
(一)、確定研究目標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4)、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5)、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6)、建立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
(二)、構建創造性的教學模式
在課題實驗過程中,我們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我校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模式:情境導入——探究新知——嘗試應用——鞏固練習——質疑問難——布置作業,即設疑——激疑——質疑——釋疑。引導學生思維發展,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變學會為會學。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數學課的情景創沒,是數學問題挑起學生在教學內容、生活情景、求知心理之間的認知沖突,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觀察、實踐、運算慾望興趣,啟動學習、探究的數學教學環節。本階段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情景,生動形象地展示數學的魅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結合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美,創設豐富的、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學習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提高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深化所學知識,進而養成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探研創新的好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確定學習目標。學生期望達到目標而積極進入探索,發現規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思想方法嘗試解決。教師則充分利用問題線索,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傾聽學生的猜測、看法。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一節課時,我在導入時設置了這樣的情境: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玻璃碎了,達成了大小不同的兩塊,小明說帶小塊玻璃去玻璃店方便,可是小麗說不能帶小塊的去,應該帶大塊玻璃去,你認為他們倆誰說的對?要是你的話,你帶哪塊去呢?
2、自主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設置一些疑問,然後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和提出問題的機會,使學生在困惑後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促使學生主體積極參與數學教學,這時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等方式來完成教學過程,獲得所學的新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表達式》一節時,我沒有按照教材的內容講解,而是先復習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知識後,讓學生觀察表達式y=kx+b,問:要想求出k、b的值,必須知道什麼條件才行?這兩組值實際上就是函數圖象上的什麼?拿到一次函數的圖象上來說,就是要知道什麼才行?這樣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通過一步步地探究,以舊引新,獲取新知。教學中,教師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爭論的精神。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和慾望。
3、應用實示例,規范解題步驟
師生合作探究出新知後,教師及時的給出新知應用的示例,並給出規范的解題步驟,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以整理,也使學生明確了解題過程。
4、分層鞏固練習,內化知識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靈活多樣的練習不僅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同時也是溝通知識與創新的橋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以教材為依據,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以學生接受性為尺度,挖掘問題的多向性,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分層分類設計具有拓展性、開放性、探究性的練習,為每一層次的學生提供可選擇的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都有收獲,都能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一個成功者。
5、質疑問難,深化新知
在完成鞏固練習,每節課即將結束時,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對本節課的不懂的疑問和學生自己想到的和同學們分享的問題,既有利於使學生徹底弄懂當節課的新知,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6、營造民主、安全、和諧的教學心理環境
(1)、鼓勵學生人人參與
(2)、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想法
(3)、教師應學會傾聽、微笑和鼓勵
四、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構建了探究性學習模式,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三年來課題組在研究中堅持務實求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學模式:情境導入——探究新知——嘗試應用——鞏固練習——質疑問難——布置作業,即設疑——激疑——質疑——釋疑。具體是指在教師的啟發下,以學生獨立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它可使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二)、通過研究,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了
在教學中,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學生的探究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經過三年的實驗和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明顯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濃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