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意境畫大全

小學生意境畫大全

發布時間:2021-01-13 06:09:25

1. 如何教小學生構圖,意境

那都沒用,給孩子教就告訴他們,怎麼構思,怎麼把腦子里的東西寫出來

2. 小學生必背宋詞,長短隨便,兩首,詩的意境盡量一樣! 速度回答!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 暮 蒼 山 遠,
天 寒 白 屋 貧。
柴 門 聞 犬 吠,
風 雪 夜 歸 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些應該都是宋代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 小學生如何讀出文言文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獨特范疇。意境一詞最早由唐代詩人王昌齡與物境、情境並列提出來的三境之一,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將意境這一范疇具體化,認為詩的極致在於「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宗白華先生也說過,意境是「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可謂意境?「意」是作者在詩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它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來寄託。「境」即作者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繪,使讀者如臨其境,產生與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內心的共鳴。具體地講,意境是指運用藝術形象,在主客體交融、物我兩忘的基礎上,將接受者引向一個超越現實時空,富有形上本體意味的境界中。由此可見,意境是自然景緻與作者心中境界的高度統一,是外物與內情的自然融合,是飽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藝術畫面。
古詩文是中國文學藝術殿堂中最璀璨的明珠,許多名家名作皆入選中學語文課本。語文教學大綱里明確要求,要培養中學生對古詩文的賞析能力。因此,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如何欣賞古詩文。古詩人中的「意境」非常美,卻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中的「意境美」呢?本文粗淺地談談認識。
1.啟發想像力,再現意境美
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加工重組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像具有突破現實的限制,將記憶表象自由地加以綜合、重組,並創造出新穎、獨特的意象的特性。任何審美活動如果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次上,就不能產生審美情感的共鳴。中國古詩文中的許多意象便是藉助想像力的作用,使主客體,創作者與欣賞者發生感情的交流與融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其散文名篇《醉翁亭記》富有詩情畫意,膾炙人口,傳誦至今。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盡情地欣賞到作家筆下描繪出的一幅幅意境優美的藝術畫卷,必須要明確作家創作的真意,展開豐富的想像,方能再觀詩文中風光綺麗的圖畫美,自悅目而致賞心。
《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綵線連綴起各幅畫面,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珍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寄情山水,醉意自然,這便是作家的真意。作家根據這樣的「意」繪出了秀美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和諧。
畫面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家筆下,琅琊山就是一幅山水畫。有山、有泉、有亭。琅琊山蔚然深秀,蒼翠連綿;釀泉水聲潺潺,傾瀉而出;醉翁亭踞臨泉上,翼然欲飛。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台,一應俱全,輝映生色,盡顯詩畫般的優美境界。
畫面二,朝暮變化之美。「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早晨日出東山,林間霧釋露消,頓顯清新之氣,傍晚日落西山,岩穴皆籠暮色,則有昏暗之象,作家以簡練的語言,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緻。
畫面三,四季變幻之美。「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野花競放,幽香撲鼻,佳木秀頎,枝繁葉茂,秋高氣爽,霜露潔白,冬季水淺,亂石顯露。一季一幅畫,都選取最有特點的景物,無不情狀俱到,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
畫面四,與民同樂之美。山水之樂,常人都極易感受,這不足為奇。描寫滁洲官民游樂的情景,「樂」的內涵就加深了,滁州人民在清廉有為的官員治理下,在和平富足的環境中過著怡然快樂的生活,這幅「與民同樂」的風習畫顯現了政治清明的景象,表達了作家的政治理想。
《醉翁亭記》是一篇風格清新,意境優美的散文,它為讀者既描繪了一幅景色優美的風景畫,又勾勒了一幅太平祥和的游樂圖,兩組畫面相映成趣,意境幽遠,千古傳誦。
2.抓住關鍵語,品味意境美
古人說:「著一字而境界全出。」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欣賞它們的意境美,應抓住關鍵的詞語或句子,細細地品味詩文的意境美。
《望天門山》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一首氣勢恢宏的寫景詩,描繪了從行船上遙望天門山的壯闊氣勢和雄渾意境。詩的三、四句中「出」字和「來」字用得極妙,應細細品味。「兩岸青山相對出」,「出」字使本來靜止的山有了動感的美。如果只是站在岸邊某一固定的點來遠望天門山,那隻會有群山屹立的靜態感。而詩人身在江中的行船上,遠處的天門山迅急的撲進眼簾,愈發清晰的雄姿轉瞬即逝,兩岸青山迅速向後退去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來」字是「出」字的補充,船行江中,天門山彷彿張開雙臂,迎接從天邊遠來的客。「出」「來」二字提挈全詩,我們據此細細品味,就不難領略詩人勾畫的「天門夾江相對,長江波瀾壯闊」這幅雄奇壯闊的畫卷,給人以歷歷在目的感覺。
再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這首散曲,「斷腸人」一語最為關鍵,曲的前半部分用寄情於物的手法,寫了九個特有的景物: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分別冠以九個極貼切傳神的詞語: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這些有形之物,皆能觸發心中悲苦之情,組成了一幅凄涼的畫面,後半部分寫浪跡天涯的遊子,眼見日落西山,有家難歸抑或是無家可歸,久積於心的悲苦之情頓時迸發,於是更產生了「斷腸人在天涯」的撕肝裂肺的痛楚。一幅凄涼的畫面,激發了遊子的悲苦之情。「斷腸人」一語既出,全篇主旨即現。
中國古詩文浩如煙海,繪就的優美意境絢麗多姿。對古詩文「意境美」的欣賞,除上述兩種方法外,還可採用反復吟誦法、創設情境法、對比賞析法、繪景再現法等,篇幅所限,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古詩人賞析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意境美」的欣賞是教學難點,只要老師們在教學中施以適當的方法引導,就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師生互動,有效地欣賞古詩文中的「意境美」,培養學生古詩文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4. 起幾個好看又帶點唯美意境的,小學生6年級小清新,一定要非常好看哦,就是符號啥的

這個吧,適合男孩的,不過,必須要知道這個意思哈
阡陌沙華

5. 讀書會有哪些有創意和意境的名字

記樹與影抄、西窗雪、眸若星辰、 永遠陪伴、仨分之一舊光年、漫天星光不及你、寂寂流年,幸福還有多遠。

6. 如何引導小學生體味古詩的意境美

唐詩是中國文學璀璨的明珠。數百年來,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影響著每一代人。家長教小孩普通話大都從唐詩開始,可見唐詩在小孩的成長中多麼重要。如何引導小學生學習唐詩呢?席勒說:「如果要把人變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徑就是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對學生進行美的啟迪和誘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引導學生習作詩歌,先要引導學生賞析詩歌,讓學生從一首或清雅,或激昂,或悲壯,或含蓄的詩歌中體味畫面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讓學生踏上美的輕舟,穿越詩的河流, 找尋意象美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意象是思維化了的感性映象。意象一旦得到物化,就可以轉化為形象。因此,我們可以說,意象是客觀形象與主觀心靈融合成的帶有某種意蘊與情調的東西。意象是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個內涵紛繁復雜的美學范疇。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涵的意義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賞析這些意象,讓學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積累詩歌創作的經驗和素質。習作時,便容易找到這種情感的寄託物。意象有很多種類,如送別類意象,愁苦類意象,思鄉類意象,抒懷類意象等等。不同的意象表達不同的情感,就是同一種意象在不同的情況下也可能表達不同的情感。
一、執導朗讀,流露感情
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朗讀是一種加強識記的好方法,把文字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讀出來,變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時下,有些小學生盲目喜歡唐詩,囫圇吞棗,生搬硬讀,缺乏感情,沒有享受到其帶來的審美和陶冶的作用。學生只從表面上模糊誦讀,沒有認真思考詩人融入的感情。教師要抓住詩人的感情主線,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身心投入,走進高雅的境界,享受古詩韻律的美妙,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生可利用課前課後大量誦讀家喻戶曉的唐詩經典名句。那一首首膾炙人口、令人盪氣回腸的唐詩,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會受到更強烈的感染。學生誦讀後念念不忘,餘味無究。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敏銳性,促進記憶。學生經常熟讀成誦可以啟發語感,促進理解,可以鍛煉學生口才,豐富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力,使學生領會祖國語言的優美,培養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提高對語言藝術的欣賞能力等。因此,學生朗讀歌要讀出詩人的感情來,這才把握詩人的思想和情感。
二、引導學生賞析詩歌,享受意境美
小學生學習唐詩不能僅僅為讀詩而讀詩,光靠記憶,死記硬背,這樣不利於學生享受意境美,陶冶情操,學習蘊涵哲理的詩名使人思維靈活、身心曠怡、坦然處世。例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句描寫構柳樹的婀娜多姿,千萬條枝葉像綠絲打扮著的少女。這樣的美麗和楚楚動人,是出自哪個妙手點美呢,啊,原來是二月里的習習春風。詩句的點睛之處在於意境美,一幅春景圖豁然出現在眼前,通過簡朴的語句韻味,意境美侖美奐。因此,教師首先要強調詩歌的意境美,讓學生通過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美,獲得詩歌的美感作用,更加體會到學習唐詩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
三、領悟詩人的寫作風格,學習詩人的愛國情懷
唐代詩人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詩人,其中不乏飲譽古今中外的偉大詩人,他們為中華民族的文化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如:詩仙李白,他的詩歌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感情強烈奔放,想像奇偉豐富,語言清新流暢,風格雄健,可稱為屈原以後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浪漫主義詩人」。浪漫之作《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後兩句詩寫出了廬山瀑布向下傾瀉的磅礴的氣勢。詩人的寫作風格,無不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
綜上所述,小學生學習唐詩,不能僅僅從表面上過分追求誦讀,更不能憑一時的熱度搞一刀切的做法。而要遵循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思維方式逐漸趨向多方面思考。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正確學習唐詩,賞析唐詩,變學習唐詩成為一種終身的樂趣。

7. 小學生寫景文章

緣景入情賞美點

——如何鑒賞寫景抒情類詩歌散文

寫景抒情類散文語言優美、想像豐富、構思巧妙、感情濃烈,給人以藝術的享受。那麼如何由淺入深逐步地理解散文、鑒賞散文呢?我以為「緣景入情閱讀法」比較適合這類文學作品的閱讀。

「緣景入情法」就是透過散文自然景物的描繪,進而把握作品的情韻美的一種閱讀鑒賞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去理解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把主觀感情融注於筆下的客觀景物中,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審美境界,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具體如何鑒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住 「文眼」,理解內容。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理解散文內容,要善於抓住能夠體現散文「神」的「文眼」。「文眼」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傳神、最使人動情、最耐人尋味的語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噴發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點,同時也對文章的結構起著支配統攝作用。好的散文總是「眼」顯「神」。閱讀時只要抓住這個「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眼」句有的是直接明示性的,有的則是委婉含蓄些的;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

例如《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中文章在開頭這樣寫到:「青春,它是包含著不同階段的豐富的生命歷程。」「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個畫面。」這兩句話既是全文的結構線索,暗示下文的內容就是描寫維也納三個月份不同的景緻。也含蓄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在於通過春天畫面的描寫來贊美青春的魅力。抓住了這個文眼,文章如何行文,如何傳情達意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抓住「文眼」,對於把握散文主旨和結構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藉助想像,體會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簡而言之,就是情與景的和諧統一。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感情,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達到情與物融合、意與景交織,以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產生動人的藝術效果的氛圍與境界。

寫景抒情類散文往往運用語言,營造一種意境。欣賞這類散文的意境時,我們就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想像、聯想和補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以豐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補文中的結構空間。這樣就會品出其中之味,得到藝術享受。就要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去進行感情的體驗,這樣才能使自己如身臨其境,在心靈上產生強烈的共鳴。

如《秋晚的江上》是一首類似於散文的現代詩,只有短短幾行,但是卻意境開闊,富有詩情畫意。我們在鑒賞的時候,必須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將那些詩中的「歸鳥」「斜陽」「秋江」「蘆葦」的景緻展現在腦海中,充分調動自己的視覺,觸覺,聽覺甚至嗅覺感觸詩中的世界,藉助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才能體會作者構思的精妙,感受意境中蘊含的感情,否則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很難體會出景中之情、物中之意。

三、細細賞讀,品味語言。

散文的語言優美雋永生動,要通過默讀,朗讀,結合語境推敲字句、辨析詞義。體會詞語感情色彩等多種途徑,反復體味其語言,隨處留心玩味佳語美句的妙處,這樣,就可以在鍛煉對於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獲得精神充實和藝術的享受。具體說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仔細品味。

1、 品味散文語言朴實自然美。

散文語言朴實無華、准確逼真、簡潔流暢、清新絢麗,是自然美的具體表現。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百草園的一段文字:「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在樹葉上長吟的鳴蟬、菜花上肥胖的黃蜂、泥牆根低唱的油蛉、彈琴的蟋蟀……」這些描寫讀來朴實無華、親切感人,就要注意咀嚼品味其自然的韻味,從而獲得美的享受。

2、品味散文語言的含蓄美。

好的散文,語言雋永,讓人百讀不厭、常讀常新。如梭羅的《秋天的日落》,以自己細致的觀察和智慧的感悟,將秋天的景物大筆鋪排,使所有的人和景都沐浴在落日柔和的余暉下,而作者也隨時與字里行間傳達自己的心靈體驗 「我們躑躅於聖地的歷程當中也是這樣。總有一天,太陽的光輝會照耀地更加妍麗,會照射進我們的心扉靈府之中,會使我們的生涯灑滿了更大徹悟的奇妙光照,其溫煦、恬淡與金光熠耀,恰似一個秋日的岸邊那樣。」作者的言下之意是,很多時候,我們的心靈處於迷茫的追尋中,我們趕往理想的道路也許有些飄忽,我們的人生境界還不夠高尚,但是總有一天,我們會豁然開朗,從浮躁走向寧靜,從蕪雜走向簡單,從愚昧走向智慧,從膚淺走向深邃。

類似的這些語言含義豐富深刻,又富有哲理,細細品味,我們才能得到極大的啟迪。

3、 品味散文語言的音樂美

好的散文,詩情畫意,語言富有音樂美。如鄭振鐸的《蟬與紡織娘》中對蟲命的描摹就生動形象:

「蟬之聲是高曠的,享樂的,帶著自己滿足之意的;它高高的棲在梧桐樹或竹枝上,迎風而唱,那是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那是結婚曲,那是中世紀武士美人的大宴時的行吟詩人之歌。無論聽了那嘰——嘰——的曼長聲,或嘰格——嘰格——的較短聲,都可同樣的受到一種輕快的美感。」在作者的描述中,我們彷彿已經在蟬鳴的樂聲中陶醉了。

在這方面,寫景抒情類的詩歌更具音樂美。例如英國詩人濟慈的《秋頌》,詩歌語言節奏明快,音節和諧,讀來琅琅上口,富有韻律,細細品味,能給人音樂美的享受。

四.融情於景,領悟情感.

寫景抒情類的散文,感情真切,大多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頌,或者大自然給人的啟迪與哲思,要想理解作品內涵,必須像作者一樣擁有一顆熱愛自然的心靈,保持一種獨特的觀察視角,融進作者筆下的世界去感受,去思考,才能體會作者文字背後的情感。

例如:《夏夜》中,作者盡情地描繪記憶中故鄉夏夜的寧靜與祥和,言語間懷著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對曾經的美好景緻的眷戀;同時與城市忙碌的人群,灰冷的大樓,喧鬧的街市,炎熱的晚上相對比,表達對城市生活的倦怠。作為讀者,我們也許也有這樣的體會,那就能夠與作者一起沉浸在鄉村原野的蛙鳴中,一起無奈在城市聒噪的環境中,自然就能體會作者的情感了。

「一切景語皆情語」,緣情入景,你就能夠初步賞析寫景抒情類的作品了。

8. 怎樣引導小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

怎樣引導小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
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古詩,節奏明快,語言精煉,意境悠遠專,內涵豐富,每一首屬都曉暢自然,讀起來朗朗上口,回味起來曼妙無比。因此,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感受詩意的美好,浸染學生的心靈。一、詩畫結合,別有洞天我們知道,蘇軾的詩,詩中有畫;蘇軾的畫,畫中有詩。其實,不獨蘇軾,很多詩人都是如此,不過蘇軾更具有代表性罷了。僅僅通過語言來分析古詩,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是不完美的。我們要充分利用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展開教學,師生一起動手,結合文本的圖畫,讓小學生畫簡筆畫,不求形似,唯求神似。1.教師示範畫。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用簡筆畫的形式再現詩的畫面,幫助學生感受詩的意境美,增進對古詩的認識。如在學習孟浩然《春曉》一詩時,我將一幅晨起鳥鳴圖,用簡筆畫描摹出來,展現在學生面前,我重點勾畫了嘰嘰喳喳的小鳥和一地零落的花瓣,將詩與畫巧妙結合,一個雨後清晨,鳥鳴花謝的場面展現在孩子面前。藉助圖畫,...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意境畫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