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生活自理家長贈言
學生的任務是學習知識,學會生活,生活的關鍵就是自理。從現在開始,學會自理!
Ⅱ 家長如何讓孩子學會自理
父母要言傳身教,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的行為,所以,家長首先保持房間的清潔,打理好自己的個人衛生,做好自己的事情。 家長不要凡事包辦,孩子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讓孩子去做。父母的包辦行為會使孩子失去責任心,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一包辦代替,給孩子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承擔責任。孩子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試試,但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爸爸媽媽要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恆,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讓孩子體驗成功。孩子通過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時,家長要給予積極肯定。家長的表揚與肯定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增強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應該做很多事並且能做得很好。 將生活中的技能作為內容編成兒歌,一邊說一邊讓孩子操作。孩子不喜歡做的事,變成有趣的兒歌後就會很高興地自己去做,穿衣、洗手、刷牙、吃飯等都可以編個兒歌,這樣孩子比較喜歡接受。 父母要傳授給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可以讓孩子先觀察父母的做法,如媽媽是怎麼刷牙或洗襪子的,爸爸是怎樣整理書櫃的。 父母可以與孩子比賽,比一比誰做得好,做得快,如:比比看誰誰床鋪整理得好等。這樣可以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及要把事情做好的願望,父母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贊揚。
Ⅲ 如何教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理
我們從小培養孩子學會生存的能力,而自理能力又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能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廣大家長的殷切希望,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大多數的家長都一心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出色的人,但又常常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 當前,孩子們面對著各種各樣挑戰,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2—4歲是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如何把握好這個時期至關重要。 一、成人的呵護,是孩子自我服務的絆腳石 現在家庭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總是百般呵護,放在手上怕飛了,含在口裡怕化了,使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長們總怕辛苦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包攬,又或者是擔心孩子做不好給自己添麻煩,這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是極不利的。 例如:當孩子想幫助大人洗洗手帕時,成人會說「不用了,你會弄濕衣服的」成人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發展。幼兒都有一顆好奇的心靈,他們喜歡嘗試新事物,但成人做的往往給予孩子更多的是束縛。他們錯誤的認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培養。因此,當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成人總會說:「穿錯了,穿反了,別穿了,我來幫你穿。」 教育孩子常常也會持這樣的一種態度:「你還小,懂什麼,等你長大了就知道,讓我來教你,你照我說的去做。」其實我們不但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而且這種做法不但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大大壓抑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令孩子從小有了一種不良的意識:我什麼也不會干,我什麼也干不好,有大人幫我就行了,我不需要干這些,這些等到以後再做。從而使包辦成了現代家庭里一個普遍現象。 二、成人的過分保護,是孩子形成自理能力的攔路虎 在家長眼中,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護、灌輸、訓教,具體表現於對孩子的冷暖飢飽、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過度保護。不可否認,安全第一,孩子的生命安全就是一切。但是,本來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滑滑梯卻非要在成人的攙扶下慢上慢下。其實,孩子們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才能成長,並在實踐中逐步學會應付危險的能力。但是,如果成人整天對孩子說,這個要小心,那個也要小心,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本來,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長都是在鍛煉中磨練出來的。在這種種限制保護下的小孩子又何來機會鍛煉呢?因此,成人的過分保護給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能力呢? 首先,我們應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創設環境,增強幼兒自信心,形成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談話 「我長大了」、「我會……」「送玩具回家」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 2、通過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 3、運用觀察法和比較法(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可以為幼兒准備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錄像帶等等,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
Ⅳ 我終於學會了自理550
自理是人類的本能,如果一個人不會自理,那麼會多麼可怕呀!現在我就和大家談談什麼是自理?又如何自理呢?
其實,自理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就象收拾衣服,穿衣服這些簡簡單單的事情,但是你可千萬別小看它們。自理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可是你就是不會自理,也就是不會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什麼事情都要依靠父母,那麼,即使你是一個知識再淵博的人,也只是一個「廢人」。聽了我的假設,你就應該知道了自理的重要性吧!
對於自理,我想大家一定看過《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吧。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本書的主人公,被騙上孤島,你認為自己能活幾天?我是認為如果是我的話,除非有足夠的資源,不然能夠活上一個月就很不錯了。可是,為什麼魯賓遜卻活了整整六年多,這不但靠的是頑強的毅力,還有強大的生存能力。《開學第一課》中的馬鵬飛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沒有父母都去世了,他一個人既要上學又要每天照顧奶奶,而且學習成績也非常好,表現了一個少先隊員主自力,自強的精神。而不像我們整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更談不上什麼自理能力了!
同學們,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學會自立自強,長大以後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範文,僅供參考嚴禁抄襲
Ⅳ 請問怎樣學會自理
1、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2、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
3、學習日常生活技能。
4、掌握回自己的生活特答點。
5、想父母請教。
6、經常和周圍的人進行交流。
7、學會觀察別人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方法。
8、多讀書,從書本中了解一些生活知識。
Ⅵ 是學會自立還是學會自理 是能夠自立還是能夠自理
你應該也抄知道強者生存,弱者總是會被淘汰的吧1
而在這個現實而殘酷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要學會獨立,雖然自己的父母有那個責任與義務照顧我們,但是一旦我們成年,他們就需要我們去照顧了!
而且除了父母,其實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的給我們依賴的!
所以我們要學會獨立!
Ⅶ 如何培養智障學生學會生活自理
自我服務勞動是培養自理能力最基本的勞動,其目標指向十分明確,服務於自身生活的需要,通過智力、體力的付出,而獲取成果的享受。教育者要把握契機,在培養自理能力的起始階段讓他們親身體驗勞動過程,享用勞動成果,從中悟出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本文緊緊圍繞如何培養學生自我服務勞動的策略談一些見解。
一、學生家長與老師的訓練方式必須統一
對智障兒童來說,要學會一種技能比正常兒童要困難的多,需要進行反復多次的訓練才能奏效。而這種技能的反復訓練必須按照同一方式方法,所以,不論在學習要求上或行為習慣的培養方式上,父母必須和教師一致,不能另立「章程」,另搞一套。這樣,教師就要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協調。例如,當學生家長來學校接送孩子時,教師要主動與家長交流,主動向家長說明學校近期的重點訓練內容,向家長提出一些培養孩子的建議,反映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等。讓每位學生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但做到心中有數,而且能夠做到充滿信心的配合教師共同培養好自己的孩子。我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三年級有個叫王順的同學,剛來到學校時根本不會用筷子,通過了解,其主要原因就是因其中度智殘在家倍受呵護,吃飯時家人總是把飯菜給他夾到嘴裡。日久天長他就沒有了拿筷子的意識,更不用說有這種能力。為了開發他的這種能力,我首先是對他反復示範,然後手把手的教他操作,同時再強調其家長回家時也要耐心的這么做。一段時間後,這名同學吃飯完全能夠自理了,並且他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強。由於我經常鼓勵和表揚他,他常常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所以還經常主動教小同學和新來的同學。這樣,他的整體素質也都得到了提高。幾年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二、抓住契機,真誠贊美,充分發揮學生特長。
贊美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有效力量。當孩子表現好時,教師和家長必須表現出欣賞與贊美,而且要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精神世界。教師認為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的眼光中卻是很偉大的成就。例如四年級有個叫王順的同學,由於在家特別嬌慣,象掃地擦桌子等一些簡單的勞動就從來沒干過,但我發現他多動,特別愛管閑事。有一天,吃完早飯,我便靠近他親切交談:「趙延良同學,我發現你如果認真干一件事情的話,一定能做得非常好,想不想試試看?」他欣然答應。這時,我抓住機會,試著安排:.「今天讓你擔任你們組的組長,看今天的飯桌能不能保證按時收拾得乾乾凈凈!」我的話音剛落,他就搶起抹布高興地幹了起來。同時,還安排了別的同學擺放凳子。一天下來,餐廳、飯桌保持得特別干凈,凳子也擺放得特別整齊。我抓住這個機會,當著全體同學的面表揚了他,再看看他的臉,美滋滋地象開了花。從那以後收拾餐廳的事他就一直參與,「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並且越干越好。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由於加強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身體的一些部位也得到了長期的鍛煉,生活習慣越來越好,而且他的說話能力、寫字技能等整體素質都得到了提高。現在,這名同學的各個方面表現已接近正常兒童。
三、對學生放低要求,循循善誘
智障學生由於自身智力缺陷,使得支配感覺器官、運動器官的傳導神經受阻;反應遲鈍,使得各種動作不協調,不到位。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只能讓孩子感到失敗、頹喪、陷入困境。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針對孩子的能力,提出合理的要求,即由易到難、由部分到整體循循善誘,分段進行,由扶到放,扶放結合,最後達到放手讓其獨立。我剛從事特教工作的時候,發現有個同學吃飯挺麻利,穿衣戴帽整理床鋪這些事卻一點都不做,原來的老師說他不會。我想,吃飯的動作挺嫻熟,穿衣戴帽也應該能學會吧?於是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對這名同學進行了分段施教,即先教穿衣戴帽,後教穿襪穿鞋,最後教整理床鋪。教學時,先進行大量的分解教、練,再進行水到渠成的整體操作。並且重點在要求、程序、方法、技巧等方面進行了著重引導,再讓他反復嘗試、實踐,最後實施這個勞動項目的獨立完成。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培育,這名同學終於基本掌握了做這些事的技巧。
四、對孩子要守信用。
平時,我們對孩子許下的諾言,必須兌現,這樣才能使孩子已掌握的能力得到不斷的發展。例如:三年級有個叫王玉瑩的同學,她本身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強,但說話能力較差,為了讓她的能力不斷增強,讓她更好的全面發展,我便不斷加大培養力度。有一次,我讓他幫一個生活自理能力特別差的小同學穿衣服,並且向他說:「如果你把這件事情做好了,老師會給你獎勵。」爾後我在旁邊觀察,她便認認真真地將那位小同學的衣服包括鞋襪一件一件穿得非常整齊。看到這些,我倍感欣慰,此時,她也帶著渴望的目光自豪地看著我,我自然懂得他的意思,於是一邊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她,一邊遞給他一個寫著大大的「獎」字的本子,此時此刻,她那種高興勁只有他自己才能感受到,同時,也只有我這個 做老師的才能懂的!從那以後,幫助這些小同學做事,成了他的習慣,而且她自己的說話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也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這小小的兌現,是多麼富有教育威力呀!
五、耐心是智障兒童最需要的
智障兒童常常會經過多次的教導和訓練,仍學不會一項技能,但是如果教的內容是他能力所能達到的,並且是與他以前學過的東西有關聯的,那麼只要不斷的多次反復,他最終一定能學會。在這期間,切勿中途放棄。而且當他忘記時,不要責罵,而要耐心地、及時地、反復地給予指導。如:我在教幾個自理能力較差的同學疊被子時,就經歷了這樣耐心、及時、反復的過程,過程雖然辛苦了點,但最終還是成功了。這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針對我所熱愛的特教職業來說,我會覺得富有成就感。
六、身教勝於言教
智障兒童對抽象的說明不容易理解,具體的示範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方式。比如,要他們學會拿筷子或清掃房間等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問題,要多次親自做給他們看,並從旁指導。教學的態度應是「讓我們一起做做看?」而不是命令式的,「你要做這做那」。回憶起我剛調到這個崗位時,飯後我安排值日員掃地,發現那麼高大的幾個同學很常時間都完不成那點清掃任務。當我親臨其境時,才明白他們的基本勞動能力都很差.只顧催他們是沒有用的。從那以後,不官哪天,我總是親自與他們同時行動,邊示範、邊指導。這樣,久而久之,大多數同學對這項工作已幹得較好,而且還能教小同學和新來的同學了。我想這樣的行動,不僅教會了他們的勞動技能,而且還能感化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能自覺行動。
七、日常生活習慣的訓練不可勿視
教師要經常溝通家長讓其積極配合,盡早幫助智障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已形成習慣的東西,若不是非常特殊的情況,不要輕易改變。比如,起床的時間、刷牙洗臉的順序,飯桌位置的安排、上床睡覺的時間以及其他許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及活動等等。這樣,既可以讓孩子盡可能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又能從心理上形成安全感,有利於接受成人的安排。
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運用以上做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每一位孩子的整體素質都得到了明顯提高。
Ⅷ 學會自理,學會感恩 演講稿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從小時候起,就領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等到上學,有老師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後,又有領導、同事的關懷、幫助之恩,年紀大了之後,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輩的贍養、照顧之恩;大而言之,作為單個的社會成員,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多層次的社會大環境之中,都首先從這個大環境里獲得了一定的生存條件和發
展機會,也就是說,社會這個大環境是有恩於我們每個人的。感恩,說明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有著正確的認識;報恩,則是在這種正確認識之下產生的一種責任感。沒有社會成員的感恩和報恩,很難想像一個社會能夠正常發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對許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正視錯誤,互相幫助;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敗。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溫暖的雙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來,讓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終戰勝了苦難,揚帆遠航,駛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麼,你能不心存感激嗎?你能不思回報嗎?感恩的關鍵在於回報意識。回報,就是對哺育、培養、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
「感恩」是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
「感恩」是一種認同。這種認同應該是從我們的心靈里的一種認同。我們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給與我們的恩賜太多。沒有大自然誰也活不下去,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對太陽的「感恩」,那是對溫暖的領悟,對藍天的「感恩」,那是我們對藍得一無所有的純凈的一種認可。對草原的「感恩」那是我們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嘆服。對大海的「感恩」,那是我們對兼收並蓄的一種傾聽。
「感恩」是一種回報。我們從母親的子宮里走出,而後母親用乳汁將我們哺育。而更偉大的是母親從不希望她得到什麼。就像太陽每天都會把她的溫暖給予我們,從不要求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種欽佩。這種欽佩應該是從我們血管里噴湧出的一種欽佩。
「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的看待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歷,只要你胸中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涌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處處動人的風景。
「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譬如感恩於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雙親。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內心所有積怨,感恩可以滌盪世間一切塵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的生活。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人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時都會產生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說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給予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記恩,銘記那無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圖回報的惠助之恩。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礎。在道德價值的坐標體系中,坐標的原點是「我」,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一切的關系都是由主體「我」而發射。尊重是以自尊為起點,尊重他人、社會、自然、知識,在自己與他人、社會相互尊重以及對自然和諧共處中追求生命的意義,展現、發展自己獨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讓世界這樣多彩,感恩讓我們如此美麗!
「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讓孩子知道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個內容。
在這方面,美國人可以堪為楷模。從1863年亞伯拉罕起,林肯總統宣布了感恩節為國家節日。其間的兩百多年,每年一次的感恩活動,從小地方傳播開去。這是一個充滿感謝和愛的節日。美國人歡聚一堂,進行一次特殊的祈禱,感謝、頌揚上蒼在過去一年裡的仁慈和恩惠。
非但如此,它更成為一種社會活動,超市門口放個大筐,讓人們留下一份食品給那些食不果腹的窮人,政府機關、學校和教堂准備大量的食物,敞開大門,分發給一些無家可歸的人。更可貴的,平時里無憂無慮的孩子在這一天卻極其認真地挨家挨戶敲開鄰居的家門,募集食品。也就從小培養了幫助窮人的意識,給了他們自己和所有美國人行善的機會。
這就讓我意識到了一些東西。如果細細想想,我們可感謝的東西真的很多:感謝父母對我們的愛、感謝我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有床睡、有燈光照明、感謝健康、感謝老師的教育和所有幫助支持過我們的親人朋友、還有昔日里素不相識的貴人,感謝在寂寞時有音樂陪伴,有對方可以傾訴……感謝上帝!於是,我們可以淺顯簡單地說,如果你感到受冷落、遭拋棄、被友誼背叛了,或許應嘗試先向別人伸出熱情的手,學著去感謝一些東西。(當然,這也可能是你精神振作所需之良葯。)
感恩心態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會使人的身心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自然。感恩的舉動所能帶來的連鎖反應,可能會感染改變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震撼心靈或者悅耳動聽的感謝之聲永遠不會引起誤會,它是沒有國界而可以跨越地球上一切障礙,使世界變得更加和諧更快樂的最簡單易行的方式吧。所以我們要學著去感恩——
為了人生可以沉澱一份理性。
那個籃壇飛人喬丹在群星涌動的NBA賽場退役了,我們大概再也看不到他翱翔的身影。這或許是一個永久的心傷。更或許,我們應該感恩:感謝喬丹帶來出神入化的球技和五個NBA總冠軍的輝煌,感謝他的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堅強鬥志。
為了生活能夠增添一份從容和釋懷。
去年的4月1日,張國榮真的作了「一輩子只下地一次的鳥」,無數歌迷都為他傷心落淚。包括今年的愚人節,又一次陰雨連綿。「天空沒有留下什麼痕跡!但我已飛過~~~ 」是的,我們畢竟有《有誰共鳴》、《沉默是金》可以反復吟唱,還有《倩女幽魂》、《阿飛正傳》、《霸王別姬》可以回味的。
學會感恩可以算是人生需要補習的一課。記起一次去看望中學老師,向她表達深藏心中的思念時,感覺到她眼裡好似閃著激動的淚光。我後來有想,即使沒及時向幫助我們的人表達感激之情也沒有關系,其實關鍵是不要忘了在有機會時,請第一時間望著對方的眼睛說:「謝謝你!」的感恩。
人生道路,無論熱衷單槍匹馬「孤膽英雄」,還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總脫不了所處的環境。每項成功都是由來自人、自然的種種力量合力所致的,也都是在愛情、親情、友情的烘托下達到的。歷來講究養育之恩、知遇之恩、提攜之恩、救命之恩的中國人,是否更應提倡「知恩圖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作風呢?雖然我們沒有感恩節,但我們是否也該學著去感激一些東西,為了自己,也為了自己生活著的這片土地呢?
古人雲「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學會感恩,讓生命可以輕裝一點,未來才會陽光。所以我會用我所能做到的一切去感謝這個世界,用所能及的全部力量來報答一切。
Ⅸ 我學會了自理500字左右
生活讓我學會了許多事,有了這樣的事情才會令生活增添色彩,有些心情令我難過,有些事情令我開心。但是我永遠也忘不了第一次生活讓我學會了自理。一起看看是怎麼回事兒吧!
家裡的電話鈴聲叮鈴鈴的響個不停,在催促著家裡的小主人去接聽,我一蹦一跳的像是一隻兔子一般,接起了電話。
「知知,今天媽媽不回家吃飯,你就去下面的館子里吃飯吧!」媽媽熟悉的聲音在電話里響起。
咦?趁媽媽又出去了,我自己做一次飯吧!這個想法在我心裡漸漸萌芽、開花。我三步並兩步跑到冰箱前面,吃什麼呢?我在冰箱里翻箱倒櫃,對了!做義大利面吧!上次老爸做過示範,還容易點兒!我從冰箱里拿出義大利面和番茄醬。我先在鍋里裝了半鍋水,兩只手使勁兒的提著過放在灶爐上輕輕地、小心地把火點燃生怕火沒打燃,煤氣漏了,把水燒開,接著胡亂抓了一把義大利面放到鍋里,把鍋蓋蓋上開始慢慢等待了。
在等待的時候,我也把番茄醬放在微波爐里加熱。十分鍾過去了,面還沒好···二十分鍾過去了,面還是沒好···半個小時過去了,面終於軟了、好了!我在消毒櫃里拿出一個盤子,將義大利面小心翼翼地裝在盤子里,再將番茄醬一點一點澆在面上,一份義大利面做好啦!我將義大利面段在餐桌上,心滿意足地品嘗起來了。我突然覺得天是那樣藍;雲是那樣白;草是那樣綠···這是我是那樣希望媽媽趕快回家讓媽媽看看我的「傑作」。
生活讓我學會了自理,讓我學會了做飯,我喜愛生活,生活更讓我學會了許多許多,讓我明白更多道理······
Ⅹ 學會自理,學會()讓我們的心情更美麗
學會自理
學會(包容)讓我們的心情更美麗
學會自理
學會(理解)讓我們的心情更美麗